CN204213085U - 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3085U
CN204213085U CN201420631054.3U CN201420631054U CN204213085U CN 204213085 U CN204213085 U CN 204213085U CN 201420631054 U CN201420631054 U CN 201420631054U CN 204213085 U CN204213085 U CN 204213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master cylinder
communicated
rodless cavity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310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清
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310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3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3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3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所述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包括:双向油泵,所述双向油泵具有两个油泵油口;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中的一个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其无杆腔和有杆腔中的另一个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以及控制阀,其串联设置在所述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中,用于控制所述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的连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能够防止油路中的液压油倒流至双向油泵,从而阻止了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由于液压油倒流而做往复运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是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送装置。参见图1,在混凝土泵车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双向油泵1分别与第一主油缸2及第一主油缸3连通,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之间相互连通。第一主油缸2及第一主油缸3的活塞杆的另一端带有砼活塞71,所述砼活塞71各自设置在一个砼缸中,用于吸取与输送混凝土。混凝土泵车在施工过程的等料工序期间,双向油泵1不工作,此时,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也不动作。
但是,由于泵车输送管中具有混凝土,混凝土因自重会产生一个作用在砼活塞71上的作用力F。砼活塞71与主油缸的活塞杆刚性连接,从而作用力F传递给主油缸的活塞,使得主油缸的无杆腔内产生一个压力P。液压油在该压力P的作用下倒流进双向油泵,由于双向油泵存在一定的泄露,该液压油会推动双向油泵,使双向油泵运转,进而将液压油传递给未受该力F的主油缸,而推动该主油缸运动,在该主油缸推动至一定程度时,会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导致主油缸出现往复运动。
以图中所示第一主油缸2为例,该作用力F自砼活塞71处传来,并使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内产生一个压力P,该压力P使得液压油倒流,直接作用在双向油泵1上,导致第一主油缸2的活塞杆向下运动(图中所示方向),液压油使第二主油缸3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如此反复,使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做反复运动。这种现象会导致下一次混凝土泵车施工时,出现系统憋压的问题,影响正常施工。
因此,希望有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来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所述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包括:双向油泵,所述双向油泵具有两个油泵油口;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中的一个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其无杆腔和有杆腔中的另一个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以及控制阀,其串联设置在所述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中,用于控制所述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的连通或断开。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优选地,还包括电磁阀,其中,所述控制阀为插装阀,所述插装阀具有插装阀控制端以及两个插装阀端口,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两个插装阀端口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插装阀控制端受到压力的控制而使两个插装阀端口断开;所述电磁阀用来插装阀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其有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所述插装阀设置在泵送管路上,且由有杆腔压力进行控制;所述电磁阀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具有换向阀进油口、换向阀回油口、以及两个换向阀出油口,其中,所述换向阀进油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主油缸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连通,通过第二单向阀与第二主油缸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连通,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所述插装阀控制端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截止,在第一状态,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所述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在第二状态,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所述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连通;第一单向阀仅允许第一主油缸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向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方向的流动,第二单向阀仅允许第二主油缸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向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方向的流动。
优选地,插装阀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插装阀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在所述第一主油缸无杆腔及与第一主油缸无杆腔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另一个插装阀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在所述第二主油缸无杆腔及与第二主油缸无杆腔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
优选地,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泵送管路连通,其有杆腔中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所述插装阀为一个,并设置在连接管路上,利用有杆腔压力进行控制。
优选地,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泵送管路连通,其有杆腔中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插装阀设置在泵送管路上,利用独立液压源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具有换向阀进油口、换向阀回油口以及两个换向阀出油口,其中,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独立液压源连通,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所述插装阀控制端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截止,在第一状态,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所述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所述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连通;在第二状态,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所述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回油口与所述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
优选地,插装阀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插装阀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主油缸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及与第一主油缸无杆腔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另一个插装阀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主油缸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及与第二主油缸无杆腔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
优选地,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泵送管路连通,其有杆腔中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所述插装阀为一个,并设置在连接管路上,利用独立液压源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控制阀串联设置在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中,用于控制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的连通或断开,在将控制泵送管路和/或链接管路断开时,能够防止油路中的液压油倒流至双向油泵,从而阻止了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由于液压油倒流而做往复运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双向柱塞式变量泵 8 插装阀
2 第一主油缸 21 第一主油缸无杆腔
3 第二主油缸 31 第二主油缸无杆腔
4 插装阀 71 砼活塞
5 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独立液压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包括双向油泵、第一主油缸、第二主油缸以及控制阀。其中,双向油泵具有两个油泵油口;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中的一个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其无杆腔和有杆腔中的另一个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控制阀串联设置在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中,用于控制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的连通或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控制阀串联设置在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中,用于控制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的连通或断开,在将控制泵送管路和/或链接管路断开时,能够防止油路中的液压油倒流至双向油泵,从而阻止了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由于液压油倒流而做往复运动的问题。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的油路示意图。
图2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包括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插装阀4、9、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单向阀、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其中,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具有两个油泵油口,其中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另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双向柱塞式变量泵具有两个油泵油口,其中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一主油缸的有杆腔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另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
参见图2,第一主油缸2的活塞杆远离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的一端上带有砼活塞,第一主油缸2的活塞杆远离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的一端上带有砼活塞。
参见图2,插装阀4串联设置在泵送管路中,用于控制泵送管路的连通或断开。插装阀4具有插装阀控制端以及两个插装阀端口,在第一状态,两个插装阀端口相互连通,在第二状态,插装阀控制端受到压力的控制而使两个插装阀端口断开。具体地,插装阀4设置在泵送管路上,由有杆腔压力进行控制。插装阀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在第一主油缸2的无杆腔及与第一主油缸2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另一个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在第一主油缸2的无杆腔及与第一主油缸2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
参见图2,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控制插装阀4的工作状态。具体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具有换向阀进油口、换向阀回油口、以及两个换向阀出油口,其中,换向阀进油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连通,通过第二单向阀与第二主油缸2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连通,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截止,在第一状态,换向阀进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在第二状态,换向阀进油口与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连通。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来控制插装阀4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换向阀出油口截止即该出油口被封堵,使液压油无法从该换向阀出油口流出。
参见图2,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之间,且第一单向阀仅允许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向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方向的流动。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之间,且第二单向阀仅允许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向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方向的流动。
为了描述清楚,下面以图2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第一主油缸2受到作用力F为例,以举例的方式详细叙述图2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的液压油流动情况。可以理解的是,该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参见图2,当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停止工作时,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失电。第一主油缸2上的砼活塞71受到砼活塞71上的物料的压力所给予的作用力F,该作用力F将力传递给砼活塞71,砼活塞71将该力传递给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使得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内的液压油倒流,倒流的液压油分成两路,其中一路通过插装阀4向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方向流去,另一路通过单向阀后向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方向流去,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图中P位),自其中一个换向阀出油口出(图中B位),并分别流向两个插装阀4、8的控制油口,由于液压油的作用而使插装阀4、8的插装阀控制端关闭,使得两个插装阀4、8的两个插装阀端口断开连接,由于另一路自插装阀4向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方向流去的液压油需要插装阀端口连通才能流向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因此,当两个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断开连接时,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的两个油泵油口与分别与两个油泵油口连通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及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之间油路均被断开,从而阻止第一主油缸2的无杆腔的液压油回流。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主油缸上的活塞杆受到力F时,其原理与主油缸上的活塞杆受到力F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主油缸及第一主油缸的无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的实施例中,其原理与图2所示实施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6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是图2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的一种变形,其在图2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增加了一个独立液压源6,其余结构均与图2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相同,因此,其与图2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相同的部分既不在赘述。
参见图6,独立液压源6通过一个单向阀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连通,并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与两个插装阀4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将液压油传递给两个插装阀4的插装阀端口。单向阀仅允许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向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方向的流动。这样,在主液压油回路中倒流的液压油给与插装阀4的控制油口的压力不够大的时候,将独立液压源6作为辅助油源给与插装阀4的控制油口的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变形实施例,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相互连接,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分别与双向柱塞式变量泵的油泵油口连接。
图4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包括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第一主油缸2、第二主油缸3、插装阀4、独立液压源6以及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具有两个油泵油口,其中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另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双向柱塞式变量泵具有两个油泵油口,其中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一主油缸的第一主油缸有杆腔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另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二主油缸的第二主油缸有杆腔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
参见图4,第一主油缸2的活塞杆远离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的一端上带有砼活塞,第二主油缸3的活塞杆远离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的一端上带有砼活塞71。
参见图4,插装阀4设置在泵送管路上,利用独立液压源6进行控制。具体地,插装阀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在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及与第一主油缸2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另一个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在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及与第二主油缸3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
参见图4,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控制插装阀4的工作状态。具体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与独立液压源6连通,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截止,在第一状态,换向阀进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换向阀回油口连通;在第二状态,换向阀进油口与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连通,换向阀回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来控制插装阀4的工作状态。
为了描述清楚,下面以图4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第一主油缸2受到作用力F为例,以举例的方式详细叙述图4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的液压油流动情况。可以理解的是,该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参见图4,当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停止工作时,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失电。第一主油缸2上的砼活塞71受到砼活塞71上的物料的压力所给予的作用力F,该作用力F将力传递给砼活塞71,砼活塞71将该力传递给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使得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内的液压油倒流。
而独立液压源6在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停止工作时,为插装阀4内的控制油口提供液压油。具体地,独立液压源6内的液压油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图中P位),自其中一个换向阀出油口出(图中B位),并分别流向两个插装阀4、8的控制油口,由于液压油的作用而使插装阀4、8的插装阀控制端关闭,使得两个插装阀4、8的两个插装阀端口断开连接。当两个插装阀4、8的两个插装阀端口断开连接时,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的两个油泵油口与分别与两个油泵油口连通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及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之间油路均被断开,从而阻止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的液压油回流自插装阀4处回流入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主油缸3上的活塞杆受到该力F时,其原理与主油缸上的活塞杆受到该力F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的实施例中,其原理与图4所示实施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3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包括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插装阀4、8、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单向阀、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具有两个油泵油口,其中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另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具有两个油泵油口,其中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一主油缸2的有杆腔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另一个油泵油口与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的无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
参见图3,第一主油缸2的活塞杆远离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的一端上带有砼活塞71,第二主油缸3的活塞杆远离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的一端上带有砼活塞。
参见图3,插装阀4为一个,并设置在连接管路上,利用独立液压源6进行控制。具体地,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接在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相互连通的连接管路上,即第一主油缸2的有杆腔及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相互连通的油路上。
参见图3,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控制插装阀4的工作状态。具体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换向阀进油口与独立液压源6连通,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截止,在第一状态,换向阀进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换向阀回油口连通;在第二状态,换向阀进油口与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连通,换向阀回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来控制插装阀4的工作状态。
为了描述清楚,下面以图3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第一主油缸2受到作用力F为例,以举例的方式详细叙述图3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的液压油流动情况。可以理解的是,该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参见图3,当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停止工作时,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失电。第一主油缸2上的砼活塞71受到砼活塞71上的物料的压力所给予的作用力F,该作用力F将力传递给砼活塞71,砼活塞71将该力传递给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使得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内的液压油倒流。
倒流的液压油分成两路,其中一路通过插装阀4向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方向流去,另一路通过单向阀后向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方向流去。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图中P位),自其中一个换向阀出油口出(图中B位),并流向插装阀4的控制油口,由于液压油的作用而使插装阀4的插装阀控制端关闭,使得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断开连接,使两个主油缸之间的连接管路被插装阀4断开。
上述的其中一路倒流的液压油通过插装阀4向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方向流去并推动双向油泵,使双向油泵运转,进而将液压油传递给未受该力F的第二主油缸3的无杆腔,而推动该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运动,由于插装阀4受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控制,而将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与第一主油缸的有杆腔断开,使得第二主油缸3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无法传递给第一主油缸2,从而防止了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出现往复运动的情况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主油缸3上的活塞杆受到该力F时,其原理与主油缸上的活塞杆受到该力F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的实施例中,其原理与图3所示实施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7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是图3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的一种变形,其在图3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增加了一个独立液压源6,其余结构均与图3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相同,因此,其与图3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相同的部分既不在赘述。
参见图7,独立液压源6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连通,并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与插装阀4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将液压油传递给两个插装阀4的插装阀端口。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变形实施例,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相互连接,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分别与双向油泵的油泵油口连接。而插装阀设置在第一主油缸无杆腔及第二主油缸无杆腔相互连通的油路上。
图5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包括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第一主油缸2、第二主油缸3、插装阀4、独立液压源6以及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
参见图5,插装阀4为一个,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油口连接在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相互连通的连接管路上,即第一主油缸2的有杆腔及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相互连通的连接管路上。
参见图5,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控制插装阀4的工作状态。具体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与独立液压源6连通,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截止,在第一状态,换向阀进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换向阀回油口连通;在第二状态,换向阀进油口与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连通,换向阀回油口与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来控制插装阀4的工作状态。
为了描述清楚,下面以图5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第一主油缸2受到作用力F为例,以举例的方式详细叙述图5所示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中的液压油流动情况。可以理解的是,该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参见图5,当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停止工作时,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失电。第一主油缸2上的砼活塞71受到砼活塞71上的物料的压力所给予的作用力F,该作用力F将力传递给砼活塞71,砼活塞71将该力传递给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使得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内的液压油倒流。
而独立液压源6在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停止工作时,为插装阀4内的控制油口提供液压油。具体地,独立液压源6内的液压油从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换向阀进油口(图中P位),自其中一个换向阀出油口出(图中B位),并流向插装阀4的控制油口,由于液压油的作用而使插装阀4的插装阀控制端关闭,使得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断开连接。
上述的倒流的液压油通过插装阀4向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方向流去并推动双向油泵,使双向柱塞式变量泵1运转,进而将液压油传递给未受该力F的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而推动该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运动,由于插装阀4受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的控制,而将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与第一主油缸2的有杆腔断开,使得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内的液压油无法传递给第一主油缸2,从而防止了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出现往复运动的情况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变形实施例,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的无杆腔相互连接,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的有杆腔分别与双向油泵的油泵油口连接。而插装阀4设置在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及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相互连通的油路上。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包括双向柱塞式变量泵、第一主油缸、第二主油缸、以及电磁阀。双向油泵具有两个油泵油口;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中的一个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电磁阀串联设置第一主油缸及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相互连通的管路上,用于控制连接管路的连通或断开。
本实用新型所还提供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能够用于混凝土泵送装置中,可以理解的是,该混凝土泵送装置可以是混凝土泵车也可以理解是混凝土布料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向油泵(1),所述双向油泵(1)具有两个油泵油口;
第一主油缸(2)及第二主油缸(3),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中的一个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其无杆腔和有杆腔中的另一个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以及
控制阀,其串联设置在所述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中,用于控制所述泵送管路和/或连接管路的连通或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阀,其中,所述控制阀为插装阀(4),所述插装阀(4)具有插装阀控制端以及两个插装阀端口,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两个插装阀端口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插装阀控制端受到压力的控制而使两个插装阀端口断开;所述电磁阀用来插装阀(4)的工作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相应泵送管路连通,其有杆腔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所述插装阀(4)设置在泵送管路上,且由有杆腔压力进行控制;
所述电磁阀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具有换向阀进油口、换向阀回油口、以及两个换向阀出油口,其中,所述换向阀进油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连通,通过第二单向阀与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连通,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所述插装阀控制端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截止,在第一状态,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所述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在第二状态,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所述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连通;
第一单向阀仅允许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向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方向的流动,第二单向阀仅允许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向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方向的流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插装阀(4)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在所述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及与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另一个插装阀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在所述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及与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泵送管路连通,其有杆腔中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所述插装阀(4)为一个,并设置在连接管路上,利用有杆腔压力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泵送管路连通,其有杆腔中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插装阀(4)设置在泵送管路上,利用独立液压源(6)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具有换向阀进油口、换向阀回油口以及两个换向阀出油口,其中,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独立液压源连通,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所述插装阀(4)控制端连通,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截止,在第一状态,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所述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所述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回油口连通;在第二状态,所述换向阀进油口与所述另一个换向阀出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回油口与所述插装阀控制端连通的换向阀出油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插装阀(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主油缸(2)的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及与第一主油缸无杆腔(21)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另一个插装阀(4)的两个插装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主油缸(3)的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及与第二主油缸无杆腔(31)连通的油泵油口之间的泵送管路中。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其特征在于,两个主油缸的无杆腔分别与一个相应油泵油口通过泵送管路连通,其有杆腔中通过连接管路相互连通,所述插装阀为一个,并设置在连接管路上,利用独立液压源(6)进行控制。
CN201420631054.3U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 Active CN204213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1054.3U CN204213085U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1054.3U CN204213085U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3085U true CN204213085U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8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31054.3U Active CN204213085U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30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6182A (zh) * 2018-05-09 2018-09-07 濮阳市金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泥浆泵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6182A (zh) * 2018-05-09 2018-09-07 濮阳市金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泥浆泵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06182B (zh) * 2018-05-09 2023-09-26 濮阳市金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泥浆泵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3338B (zh) 一种含有液压增压器的液压支架立柱自助增压系统
CN106801691B (zh) 混凝土泵及其液压系统、控制方法
CN103671316B (zh) 泵送液压系统及泵送设备
CN105201951A (zh) 高效高精度流量可控的tbm支撑液压系统
CN105275899B (zh) 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设备
CN204213085U (zh) 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主油路
CN103758805B (zh) 主推进液压系统和顶管机
CN104863366A (zh) 一种混凝土泵送装置臂架控制系统
CN204003763U (zh) 一种混凝土泵送机械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机械
CN104481944B (zh) 降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03906421U (zh) 一种混凝土机械液压系统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泵送设备
CN102587445A (zh) 一种带有再生节能的负荷传感流量控制液压系统
CN203614516U (zh) 多级可调式液压油缸
CN201760386U (zh) 一种中空玻璃自动封胶线胶量自动控制系统
CN105508329B (zh) 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混凝土泵送设备
CN209261943U (zh) 可满足恒流的注浆泵液压系统
CN105626606B (zh) 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设备
CN105370644B (zh) 工程机械及其分配系统
CN203174660U (zh) 装载机的负载敏感操纵系统
CN204284085U (zh) 一种液压站及活塞式污泥泵液压系统
CN106122132B (zh) 一种凿岩机的平行动作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730151B (zh) 一种液压驱动的高压注浆泵
CN102705226B (zh) 泵送装置及包含该泵送装置的泵送设备
CN207848099U (zh) 一种水平定向钻机的推拉机构增力控制系统
CN202073856U (zh) 橡胶硫化机一泵多机液压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7

Address after: No.202 Xuanfu street, Xuanhua District,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