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0627U -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0627U
CN204200627U CN201420635485.7U CN201420635485U CN204200627U CN 204200627 U CN204200627 U CN 204200627U CN 201420635485 U CN201420635485 U CN 201420635485U CN 204200627 U CN204200627 U CN 204200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er fan
rotary part
air channel
fan system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354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远炬
杨检群
安智
玉鼎
李松
熊华祥
廖岸辉
刘宝宝
谭宋平
吴秀滢
梁勇超
陈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206354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0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0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06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及空调器,所述风机系统包括底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多个风机;每个所述风机包括风扇和风道旋转体;所述风道旋转体围设在所述风扇的外侧,且所述风道旋转体的中心与所述风扇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所述风道旋转体能够围绕所述中心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风道旋转体包括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开口。其能够在不同方向上灵活出风,避免了只能沿一个方向出风的思维模式,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机系统以及含有该风机系统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风机广泛用于空调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由于空调设备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节能、高效、可变转速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通风换气场所,而空调设备中需配备风机才能达到效果,因此风机是空调设备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但是,目前的空调器的风机的出风通道是固定的,风机只能通过出风通道沿一个方向固定出风,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吹风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空调器只能沿一个方向出风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沿多个方向出风的风机系统,以及含有该风机系统的空调器。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机系统,包括底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多个风机;
每个所述风机包括风扇和风道旋转体;
所述风道旋转体围设在所述风扇的外侧,且所述风道旋转体的中心与所述风扇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所述风道旋转体能够围绕所述中心的轴线进行旋转;
所述风道旋转体包括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的外表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所述旋转部的内表面的截面形状为渐开螺旋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中,所述渐开螺旋线的起始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所述旋转部的第一端,所述渐开螺旋线的终止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所述旋转部的第二端;
所述旋转部的第一端为蜗舌状结构;
所述旋转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在所述旋转部的第二端处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上围绕所述风道旋转体设置有多个凸起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风道扩压段;
所述风机系统工作时,所述旋转部的开口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风道扩压段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构成所述风道扩压段的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的内侧壁分别为斜面和曲面;
所述斜面与所述旋转部的第一端衔接,所述曲面与所述旋转部的第二端衔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面的倾斜度与所述旋转部的第一端的外轮廓线的倾斜度一致;
所述曲面与所述旋转部的第二端的内表面的延伸面相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风机对称分布在所述底壳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旋转体还包括基座,所述旋转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底壳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风机还包括电机和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固定架安装在所述底壳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两个;所述风机系统工作时,所述两个风机分别对应不同的出风方向。
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风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系统,在风扇的外侧设置了风道旋转体,风道旋转体上的旋转部起导流作用,能够将风扇转动时产生的气流从旋转部的开口处导出。在风机系统进行工作时,旋转部围绕其中心的轴线做圆周运动,也就是旋转部的开口能够绕风扇360°旋转,使得同一风机能够在不同方向上灵活出风,避免了只能沿一个方向出风的思维模式,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系统包括多个风机,从而增大了送风量,增加了出风口,进一步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利用上述的风机系统,能够实现多种出风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机系统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状态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向上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风机系统向上侧出风时的状态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向下时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的风机系统向下侧出风时的状态图;
图8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向左和向右的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的风机系统向左侧和右侧同时出风时的状态图;
其中:
100-底壳;
110-凸起部;120-风道扩压段;
200-风机;
210-电机;220-风道旋转体;230-电机;240-电机固定架;
224-旋转部;226-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系统及空调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该风机系统包括底壳100,以及设置在底壳100上的多个风机200。每个风机200均包括风扇210和风道旋转体220。其中,风扇210用于产生气流,优选为离心风扇或轴流风扇;风道旋转体220用于将风扇210产生的气流导出,风道旋转体220包括旋转部222,旋转部222上设置有开口。
在装配好的风机系统中,风道旋转体220围设在风扇210的外侧,且风道旋转体220的中心与风扇210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风道旋转体220能够围绕该中心的轴线进行旋转。
工作时,风机系统中的风扇210受到驱动进行旋转,旋转所产生的气流进入风道旋转体220所围绕的区域内,该气流通过风道旋转体220中旋转部222的开口导出,从而产生送风。由于风道旋转体220在工作时能够围绕其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因此,在旋转过程中,旋转部222的开口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将风扇210产生的气流从不同的方向导出,实现了不同方向的灵活出风,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系统包括多个风机200,从而增大了送风量,增加了出风口,进一步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较优地,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用于控制风机中风道旋转体220的旋转。当需要特定方向的出风时,可以通过控制器使风道旋转体220旋转至该特定方向,然后使风道旋转体220停止旋转,从而满足特定方向的出风。
参见图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上述的风机系统中,旋转部222的外表面2223的截面形状为圆弧,旋转部222的内表面2221的截面形状为渐开螺旋线。也就是说,旋转部222的外表面2223为部分圆周,旋转部222的内表面2221为由渐开螺旋线形成的螺旋面。该方式中,旋转部222的内表面2221与外表面2223之间的距离沿着螺旋线的渐开方向逐渐减小,即旋转部222的内表面2221逐步向外侧扩展,从而使得旋转部222的内表面2221上产生压力差,使得风扇210产生的气流能够沿旋转部222的内表面2221形成方向性的流动,增加了导流的通畅性。
继续参见图3,旋转部222中,渐开螺旋线的起始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旋转部222的第一端2225,渐开螺旋线的终止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旋转部222的第二端2226;其中,渐开螺旋线的起始位置为其直径较小的一端,渐开螺旋线的终止位置为其直径较大的一端。
作为优选,旋转部222的第一端2225为蜗舌状结构。蜗舌状结构能够降低风机20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及旋转部222受到的冲击力,同时起到稳定气流的作用,有利于向外界输送平稳的气流,增加用户的体验。更优地,旋转部222的内表面2221和外表面2223在旋转部222的第二端2226处重合。该方式增加了旋转部222的开口的宽度,能够进一步增加导流的通畅性,增大送风量。
参见图1和图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底壳100上围绕风道旋转体220设置有多个凸起部110,任意两个相邻的凸起部110之间形成风道扩压段120;风机系统工作时,旋转部222的开口能够与其中一个风道扩压段120相对应。在该方式中,对风机200的出风方向进行了限定,通过凸起部110的设置,有效防止了出风风向的任意性,使得气流只能通过风道扩压段120流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方向出风,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体验。
较佳地,参见图4至图9,可以在风机系统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均设置风道扩压段120,从而实现风机系统能够沿着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送风。如图4和图5所示,当用户只需要上侧出风时,则控制风道旋转体220旋转至特定位置,使得旋转部222的开口与上侧的风道扩压段120相对应,从而实现上侧送风,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出风方向。如图6和图7所示,当用户只需要下侧出风时,则控制风道旋转体220旋转至特定位置,使得旋转部222的开口与下侧的风道扩压段120相对应,从而实现下侧送风。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系统包括多个风机200,因此,不仅能够增大送风量,还能够满足特定多个方向的同时出风。较佳地,风机200的数量为两个,在风机系统工作时,两个风机200分别对应不同的出风方向。参见图8和图9,当风机系统包括两个风机时,如需要左侧和右侧同时出风,则调整其中一个风机200的风道旋转体220的开口对应左侧的风道扩压段120,而将另一个风机200的风道旋转体220的开口对应其右侧的风道扩压段120,从而实现左侧和右侧的同时出风。
优选地,如图1所示,风道扩压段120的宽度沿着远离风道旋转体220的方向逐渐增大。该方式降低了风道扩压段120导出气流的阻力,减小了出风难度,并增大了向外界的送风范围。
如图4至图9所示,当需要风机系统沿着特定的方向出风时,通过将旋转部222的开口与特定方向的风道扩压段120相对应即可,此时,旋转部222的第一端2225与构成该风道扩压段120的其中一个凸起部110衔接,而旋转部222的第二端2226与构成该风道扩压段120的另一个凸起部110衔接。
较佳地,继续参见图4至图9,构成风道扩压段120的相邻两个凸起部110的内侧壁分别为斜面和曲面;在向特定的方向送风时,斜面与旋转部222的第一端2225衔接,曲面与旋转部222的第二端2226衔接。曲面和斜面所形成的风道扩压段120有利于降低阻力,不会产生逆流等现象,使气流沿着曲面和斜面的倾斜方向导入外界。
更佳地,上述斜面的倾斜度与旋转部222的第一端2225的外轮廓线2227的倾斜度一致;上述曲面与旋转部222的第二端2226的内表面2221的延伸面相重合。该方式中,旋转部222与风道扩压段120之间的衔接为圆弧过渡衔接,使得旋转部222能够平滑的过渡到风道扩压段120,因而,在进行送风时,进一步减小了气流的阻力,降低了送风的难度,避免了逆流现象的出现。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多个风机对称分布在底壳100上。该方式简化了风机系统的结构,便于安装设计,利于实现不同方向的均匀送风。
如图1所示,上述的风机系统还包括电机230和电机固定架240,该电机230用于驱动风扇210进行旋转,电机230通过电机固定架240安装在底壳100上,从而保证了电机230安装的牢固性,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
参见图1和图3,风道旋转体220还包括基座224,旋转部222安装在基座224上,基座224安装在底壳100上,保证风道旋转体220能够顺利安装到底壳100上。进一步地,旋转部222与基座224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加工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系统,通过多个风机200的设置以及风道旋转体220的绕轴运转,实现了多电机、多风道、多出风口、不同出风方向的设计,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在不同方向上灵活出风,避免了固定思维的单一出风模式,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风机系统。风机系统用于辅助空调器换气、通风,从而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由于使用了上述的风机系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方式,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00),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壳(100)上的多个风机(200);
每个所述风机(200)包括风扇(210)和风道旋转体(220);
所述风道旋转体(220)围设在所述风扇(210)的外侧,且所述风道旋转体(220)的中心与所述风扇(210)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所述风道旋转体(220)能够围绕所述中心的轴线进行旋转;
所述风道旋转体(220)包括旋转部(222),所述旋转部(222)上设置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222)的外表面(2223)的截面形状为圆弧,所述旋转部(222)的内表面(2221)的截面形状为渐开螺旋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222)中,所述渐开螺旋线的起始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所述旋转部(222)的第一端(2225),所述渐开螺旋线的终止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所述旋转部(222)的第二端(2226);
所述旋转部(222)的第一端(2225)为蜗舌状结构;
所述旋转部(222)的内表面(2221)和外表面(2223)在所述旋转部(222)的第二端(2226)处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0)上围绕所述风道旋转体(220)设置有多个凸起部(110),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凸起部(110)之间形成风道扩压段(120);
所述风机系统工作时,所述旋转部(222)的开口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风道扩压段(120)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风道扩压段(120)的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110)的内侧壁分别为斜面和曲面;
所述斜面与所述旋转部(222)的第一端(2225)衔接,所述曲面与所述旋转部(222)的第二端(2226)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倾斜度与所述旋转部(222)的第一端(2225)的外轮廓线(2227)的倾斜度一致;
所述曲面与所述旋转部(222)的第二端(2226)的内表面(2221)的延伸面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风机(200)对称分布在所述底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旋转体(220)还包括基座(224),所述旋转部(222)安装在所述基座(224)上,所述基座(224)安装在所述底壳(1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风机还包括电机(230)和电机固定架(240),所述电机(230)通过所述电机固定架(240)安装在所述底壳(10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0)为两个;
所述风机系统工作时,所述两个风机(200)分别对应不同的出风方向。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系统。
CN201420635485.7U 2014-10-29 2014-10-29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0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5485.7U CN204200627U (zh) 2014-10-29 2014-10-29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5485.7U CN204200627U (zh) 2014-10-29 2014-10-29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0627U true CN204200627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58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3548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0627U (zh) 2014-10-29 2014-10-29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06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8696A (zh) * 2014-10-29 2015-0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8696A (zh) * 2014-10-29 2015-0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8488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4358696A (zh)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CN20513768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4460470U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404472U (zh) 送风装置及其空调
CN104110730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8709250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24619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4422056A (zh) 换气装置
CN105091112A (zh) 立式空调器
CN105318436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546647A (zh) 轴流柜机
CN204200627U (zh)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CN204404473U (zh) 送风装置
CN20360532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6001600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324654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5316624U (zh) 轴流柜机
CN205048560U (zh) 立式空调器
CN205536136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5090483U (zh) 立式空调器
CN207989363U (zh) 一种进风口、出风口位于同侧的吸顶式贯流吹风扇
CN105222309A (zh) 立式空调器
CN112113322A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5570991A (zh) 轴流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