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95367U -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 Google Patents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95367U
CN204195367U CN201420614587.0U CN201420614587U CN204195367U CN 204195367 U CN204195367 U CN 204195367U CN 201420614587 U CN201420614587 U CN 201420614587U CN 204195367 U CN204195367 U CN 204195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organisation
machine tool
processing machine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145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忠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RUI NANO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RUI NANO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RUI NANO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RUI NANO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145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95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95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953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位于动力机构与加工机构之间,包括底座和连杆,所述底座通过开设在连杆中部的连接孔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动力机构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加工机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心所在重垂线、第二通孔的圆心所在重垂线与连接孔的圆心所在重垂线间的距离分别为L1、L2,L2:L1=1:2~1:10。本压杆结构使得加工机构接收到的驱动力小于动力机构施加的驱动力,从而使得加工机构能平稳移动并易于调节加工机构的位置。

Description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属于自动化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加工圆珠笔笔头的工序包括缩管、钻孔、打三点、收口等,而这些工序的完成需要借助笔头自动加工机床。
目前,加工精度高的机床是以瑞士MIKRON(米克朗)公司的24工位机床的机型为主,这种机床的出现有力地推进了世界滚珠笔和中性笔的大规模发展。这种24工位机床具有24个工位,上下共48个加工站,24个工位呈圆周分布在一个圆盘上,整机分为下述几个部分:外部为机罩,中间为纵向的支撑柱,上部和下部为床身,上24个工作站位于上部床身,下24个工作站位于下部床身,上部和下部床身之间设有旋转工作台,床身安装于上、下支撑架上,还具有油箱、油泵机组、控制柜等。这种24工位机床实现了笔头从不锈钢线材为原料的短坯装料开始,经过多道工序的外形切削,内孔钻削、铰孔,并对内腔结构进行冲槽、装珠、压相贴面、收口等一系列精密加工工序,直到成品送出,一次装夹全部加工完成。
如同上述介绍的机床,笔头自动加工机床通常包括动力机构和加工机构(如冲头、钻头),动力机构驱动加工机构上下移动,从而对笔料进行垂直加工,而动力机构与加工机构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即连杆充当着动力传递的角色。但是现有的连杆的支点位于加工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即加工机构到支点间的距离等于动力机构到支点间的距离,结果,连杆就会将动力机构施加的驱动力全部传递给加工机构,致使加工机构上升、下移的速度快,难以调节加工机构的位置,导致对相应的笔料加工时产生错位,导致原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驱使加工机构平稳移动的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位于动力机构与加工机构之间,包括底座和连杆,所述底座通过开设在连杆中部的连接孔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动力机构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加工机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心所在重垂线、第二通孔的圆心所在重垂线与连接孔的圆心所在重垂线间的距离分别为L1、L2,L2:L1=1:2~1:10。
优选的,L2:L1=1:2。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连接孔、第二通孔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包括安装座和位于安装座顶端的两个平行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沿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伸出安装座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杆通过转轴安装在两个夹持臂之间,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转轴孔。
其中,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能减小摩擦的镶件,所述镶件套设在转轴外部。
优选的,所述镶件为钢套。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长度L3与安装座的长度L4的比值为,L3:L4=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压杆结构包括连杆和底座,其中连杆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绕底座转动,从而驱动加工机构上下移动以对笔料垂直加工;在本压杆结构中,连杆绕底座旋转的旋转点并不在动力机构与加工机构中间,而是更接近加工机构设置,即动力机构到旋转点的距离大于加工机构到旋转点的距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压杆结构中的连杆将动力机构的驱动力缩弱之后再传递给加工机构,即驱动加工机构上下移动所需的驱动力要小于动力机构实际施加的驱动力,最终保证了加工机构(如冲头、钻头)的平稳移动,并容易调节加工机构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的正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的侧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杆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本压杆结构具体位于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动力机构与加工机构(如冲头、钻头)之间,包括底座和连杆1,底座通过开设在连杆1中部的连接孔2与连杆1转动连接,连杆1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动力机构的第一通孔4,连杆1的第二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加工机构的第二通孔3,第一通孔4的圆心所在重垂线、第二通孔3的圆心所在重垂线与连接孔2的圆心所在重垂线间的距离分别为L1、L2,L2:L1=1:2~1:10,小于该数值范围,动力机构则距离旋转点,即连接孔2的位置过于远,若要驱动加工机构上下移动,需要动力机构施加足够大的驱动力才可以;但是若大于该数值范围,即动力机构更靠近旋转点,若动力机构施加相同的驱动力,则加工机构就会获得更大的(甚至是远大于驱动力)动力以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加工机构工作得更加不平稳,更不利于其位置的调整。
本实施例优选L2:L1=1:2,此距离比例在实际应用中能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既能保证动力机构施加的驱动力能驱动加工机构工作,又能保证加工机构平缓上下移动,且便于调节加工机构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4、连接孔2、第二通孔3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安装座5和位于安装座5顶端的两个平行的夹持臂6,安装座5具体为一立方体结构,夹持臂6沿着安装座5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伸出安装座5形成连接部8,连杆1通过转轴安装在两个夹持臂6之间,连接部8开设有转轴孔7,转轴孔7优选开设在连接部8的前端。
为了减小连杆1转动时与底座的摩擦,连接孔2内设有能减小摩擦的镶件,该镶件优选为钢套,并且该镶件套设在转轴外部。
为了便于连杆1绕底座转动,连接部8的长度L3与安装座5的长度L4的比值为,L3:L4=3:5,同时转轴孔7开设在连接部8的前端。
在安装本实施例的压杆结构时,先通过转轴与连接孔2、转轴孔7的配合作用将底座和连杆1转动连接在一起,连杆1能绕着转轴在两个夹持臂6间的容置空间内转动;然后,连杆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通孔4与动力机构驱动连接,而连杆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通孔3与加工机构(冲头、钻头等)连接。因在本实施例中,L2:L1=1:2,动力机构能通过连杆1接收到动力机构施加的驱动力的一半动力,从而使得动力机构能平稳移动。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位于动力机构与加工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连杆(1),所述底座通过开设在连杆(1)中部的连接孔(2)与连杆(1)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动力机构的第一通孔(4),所述连杆(1)的第二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加工机构的第二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4)的圆心所在重垂线、第二通孔(3)的圆心所在重垂线与连接孔(2)的圆心所在重垂线间的距离分别为L1、L2,L2:L1=1:2~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L2:L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4)、连接孔(2)、第二通孔(3)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安装座(5)和位于安装座(5)顶端的两个平行的夹持臂(6),所述夹持臂(6)沿着安装座(5)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伸出安装座(5)形成连接部(8),所述连杆(1)通过转轴安装在两个夹持臂(6)之间,所述连接部(8)开设有转轴孔(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2)内设有能减小摩擦的镶件,所述镶件套设在转轴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为钢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8)的长度L3与安装座(5)的长度L4的比值为,L3:L4=3:5。
CN201420614587.0U 2014-10-22 2014-10-22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95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4587.0U CN204195367U (zh) 2014-10-22 2014-10-22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4587.0U CN204195367U (zh) 2014-10-22 2014-10-22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95367U true CN204195367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53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1458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95367U (zh) 2014-10-22 2014-10-22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95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8627A (zh) * 2014-10-22 2015-01-28 意瑞纳米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8627A (zh) * 2014-10-22 2015-01-28 意瑞纳米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98798Y (zh) 全自动钻孔切料机
CN204195367U (zh)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CN205033321U (zh) 一种木门加工用钻床
CN203505764U (zh) 饰件加工装置
CN204321597U (zh) 一种数控车铣一体机床
CN203635928U (zh) 一种轴套倒角用车床的车削机构
CN203330431U (zh) 一种数控自动钻床
CN104308627A (zh) 笔头自动加工机床的压杆结构
CN207807106U (zh) 一种排刀排钻车床
CN102873539B (zh) 转盘式多工位笔头自动加工机床
CN203265706U (zh) 多孔钻传动机构
CN206185972U (zh) 电脑裁片机
CN102873540B (zh) 具有缩管功能的转盘式多工位笔头自动加工机床
CN2474278Y (zh) 三维仿形车床
CN204036260U (zh) 一种数控磨床砂轮修整器
CN106889701A (zh) 一种二工位卧式数控刻楦机
CN207914632U (zh) 一种安装有工件自动固定装置的多轴钻床
CN208034281U (zh) 一种数控麻花钻成形机床
CN102873538B (zh) 具有打三点功能的转盘式多工位笔头自动加工机床
CN202427990U (zh) 多孔钻
CN205200599U (zh) 一种钻孔装置
CN202180397U (zh) 立式车床磨削装置
CN206780570U (zh) 门套数控锯切铣形机
CN204235144U (zh) 一种雕铣机旋转工作台
CN202846149U (zh) 具有缩管功能的转盘式多工位笔头自动加工机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