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9163U - 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89163U
CN204189163U CN201420655717.5U CN201420655717U CN204189163U CN 204189163 U CN204189163 U CN 204189163U CN 201420655717 U CN201420655717 U CN 201420655717U CN 204189163 U CN204189163 U CN 204189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resistance
bus
machine
clock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57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昌明
谢美荣
欧阳光
蒋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ingme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INGM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INGME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INGM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557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89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89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89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利用12C总线来搭建供电电路,从时钟信号线中捕获电源信号,经过去耦和滤波后,获得稳定的电源电压,以实现对I2C器件供电。一方面,不需要设计单独的供电线路对I2C器件供电,即可完成对I2C器件的数据读写操作,实现通讯功能,减少了对线路资源的占用,简化了线路设计;另一方面,也不需要选取使用特殊的供电器件,降低了产品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电路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子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
背景技术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内置集成电路)总线是一种两线式串行总线,主要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单,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通信控制领域。目前,常用的通过I2C总线进行读写数据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主机和从机(即I2C器件)之间除了通过I2C总线(即时钟信号线CLOCK-SCL和数据信号线DATA-SDA)和共地线GND-GND连接外,还需要连接供电线路VDD-VCC,以单独的给I2C器件供电,才能完成通讯功能。此外,在连接供电线路的同时,还需要加入合适的供电器件,如图1所示电路中的通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Low Drop-Out)。进一步地,在具体操作时还需要根据所选取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进行匹配电路设计,如图2所示电路中,需要选择适合的电容C11、电容C12和电容C13,并进行相应的电路连接。
综上所述,现有的I2C总线,一方面,需要单独给I2C器件供电,需要单独的线路支持,需要时钟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共地线以及供电线路,至少四条连接线路连接到I2C器件,才能完成数据读写,占用线路资源,线路布放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需要选取合适的电压、电流参数的供电器件,进行匹配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复杂,产品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实现从I2C总线上获取电源,从机和主机之间无需单独的供电线路连接,简化电路设计,同时降低产品成本。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设置在主机与从机之间,所述I2C总线包括时钟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所述电路包括:电阻(R8)、滤波电容(C1)、去耦电容(C2)、去耦电容(C3)、导通回路和共地线;
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从机的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导通回路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
所述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共地线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去耦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共地线连接,所述去耦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去耦电容(C3)与所述滤波电容(C1)并联。
优选地,所述导通回路包括二极管(D1);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通回路包括电阻(R7)、电阻(R9)、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其中,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7)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共地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通回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7)、电阻(R9)、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7)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共地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从机供电电路还包括电阻(R10);
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从机供电电路还包括上拉电阻(R1)、上拉电阻(R2);
所述上拉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机的电源电压端(VDD)连接;
所述上拉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机的电源电压端(VDD)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机、从机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
所述从机的时钟端口通过I2C总线的时钟信号线与所述主机的时钟端口连接;
所述从机的数据端口通过I2C总线的数据信号线与所述主机的数据端口连接;
所述从机的接地端通过共地线与所述主机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从机的电源输入端(VCC)通过所述从机供电电路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机为微控制器,所述从机为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优选地,所述主机为微控制器,所述从机为带温度感应的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优选地,所述主机为微控制器,所述从机为温度感应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利用12C总线来搭建供电电路,通过导通回路从时钟信号线中捕获电源信号,经过去耦和滤波后,获得稳定的电源电压,以实现对I2C器件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方面,不需要设计单独的供电线路对I2C器件供电,即可完成对I2C器件的数据读写操作,实现通讯功能,减少了对线路资源的占用,简化了线路设计;另一方面,也不需要选取使用特殊的供电器件,降低了产品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电路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常用的I2C总线通讯电路的一般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常用的I2C总线通讯电路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一种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另一种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又一种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一种具体的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的一种装置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的另一种装置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的又一种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内置集成电路)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设置在主机与从机之间,所述I2C总线包括时钟信号线102和数据信号线103,所述电路包括:电阻R8、滤波电容C1、去耦电容C2、去耦电容C3、导通回路100和共地线101。
所述共地线101接地(图3中未示出)。
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从机的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导通回路100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连接。
所述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共地线101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去耦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共地线101连接,所述去耦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去耦电容C3与所述滤波电容C1并联。
所述导通回路100从时钟信号线102获取电源电压,通过去耦电容C2、去耦电容C3去除高频信号的干扰,电阻R8和滤波电容C1构成滤波电路,降低噪声干扰,以获得稳定的电源电压。
此外,所述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还包括电阻R10。
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线103连接,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连接于所述从机的电源输入端和数据信号线103之间,减少数据信号的波动,起到稳定通讯的作用。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一种电路图。
如图4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导通回路100包括二极管D1。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
由于二极管对信号的延迟作用较小,通过导通二极管D1构成导通回路,可以实时地从时钟信号线102上获取电源信号,响应速度快。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另一种电路图。
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导通回路100包括电阻R7、电阻R9、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其中,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7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共地线101连接。
由于三极管的导通电压较低,通过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7和电阻R9构成导通回路,可以降低电路的电压损耗。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又一种电路图。
如图6所示,在又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导通回路100包括二极管D1、电阻R7、电阻R9、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7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共地线101连接。
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同时使用了如图4以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7和电阻R9构成导通回路,兼有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优点的同时,响应速度更快,获取的电压更稳定,而且可以通过更大的电流。
在具体操作当中,二极管D1和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7和电阻R9组成的导通回路可以根据不同的响应时间选取,两者选其一或者两者同时使用皆可。
当I2C总线的时钟信号线102在闲置时(即I2C读写数据前),时钟信号处于高电平状态,可以通过二极管D1(或者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7和电阻R9组成的导通回路)和电阻R8导通,给I2C器件供电,时刻准备I2C通讯读写数据。
当I2C总线在读写数据时,在标准模式下,I2C总线传输速率为100kbit/s,在滤波电容C1和去耦电容C2和去耦电容C3的作用下,可以持续给I2C器件供电,让器件正常工作。其中,电阻R8和滤波电容C1的具体参数可根据传输速率和I2C器件所需功率来确定。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的一种具体的电路图。
如图7所示,优选地,所述从机供电电路还包括上拉电阻R1、上拉电阻R2。
所述上拉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线103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机的电源电压端VDD连接。
所述上拉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机的电源电压端VDD连接。
优选地,所述从机供电电路还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
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5设置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上。
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6设置于所述数据信号线103上。
所述时钟信号线102和所述数据信号线103接入主机或从机的相应端口前,分别经过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以限制电流的大小。
在I2C总线上加入上拉电阻R1和上拉电阻R2,可以增强I2C总线的载电流能力,而上拉电阻的大小需要根据I2C器件的工作电流来选取。上拉电阻大,则I2C器件得到的电流小,反之,上拉电阻小,则I2C器件得到的电流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利用自带上拉电路的I2C通讯线路来搭建一个提供电源电路,从时钟信号线102捕获电源,提供给I2C器件,从而只需要时钟信号线102,数据信号线103和共地线101等三条连接线路即可完成对I2C器件进行读写数据。一方面,不需要设计单独的供电线路对I2C器件供电,减少了对线路资源的占用,简化了线路设计;另一方面,也不需要选取使用特殊的供电器件,降低了产品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电路功耗。
实施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其构成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主机201、从机202以及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203。其中,所述从机供电电路203的原理和构成与实施例一一致。
所述从机202的时钟端口SCL通过所述I2C总线的时钟信号线102与所述主机201的时钟端口CLOCK连接。
所述从机202的数据端口SDA通过所述I2C总线的数据信号线103与所述主机201的数据端口SDA连接。
所述从机202的接地端GND通过共地线101与所述主机201的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从机202的电源输入端VCC通过所述从机供电电路203与所述时钟信号线102连接。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的一种装置结构图。
如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主机201为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 Unit),所述从机202(即图9中所示的U1)为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MCU对I2C器件EEPROM进行I2C通讯,读写EEPROM数据。其中,所述EEPROM优选为AT24C02型号的EEPROM。
通过带上拉电阻R1、R2增强时钟信号线102和数据信号线103的载电流能力;通过导通二极管D1、三极管Q1、Q2、电阻R7、电阻R9组成导通回路,从时钟信号线102获取电源信号;通过电阻R8和电容C1对电源信号进行滤波;通过去耦电容C2、C3对电源信号进行去耦;而进一步通过设置电阻R10稳定通讯,可以实现从I2C通讯线上获取电源给到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AT24C02,并实现与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AT24C02的I2C通讯。
在具体实施当中,二极管D1和三极管Q1最好选取导通电压低的器件,电阻R8和滤波电容C1可以根据I2C的通讯速率选取合适的组合来调整响应时间,让获取的电源更稳定。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的另一种装置结构图。
如图10所示,在另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当中,所述主机201为微控制器,所述从机202(即图10中所示的U2)为带温度感应的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其中,所述带温度感应的EEPROM优选为AT30TSE754型号的EEPROM。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的又一种装置结构图。
如图11所示,在又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当中,所述主机201为微控制器,所述从机202(即图11中所示的U3)为温度感应器件。其中,所述温度感应器件优选为TMP100型号的温度感应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所述从机202通过所述从机供电电路203,从I2C总线的时钟信号线102上获取电源,从而只需要时钟信号线102,数据信号线103和共地线101等三条连接线路即可实现主机201和从机202的通讯。一方面,不需要设计单独的供电线路对I2C器件(即从机202)供电,减少了对线路资源的占用,简化了线路设计;另一方面,也不需要选取使用特殊的供电器件,降低了产品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电路功耗。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设置在主机与从机之间,所述I2C总线包括时钟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阻(R8)、滤波电容(C1)、去耦电容(C2)、去耦电容(C3)、导通回路和共地线;
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从机的电源输入端(VCC)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导通回路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
所述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共地线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去耦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共地线连接,所述去耦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去耦电容(C3)与所述滤波电容(C1)并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回路包括二极管(D1);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回路包括电阻(R7)、电阻(R9)、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其中,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7)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共地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回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7)、电阻(R9)、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7)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共地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10);
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拉电阻(R1)、上拉电阻(R2);
所述上拉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机的电源电压端(VDD)连接;
所述上拉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机的电源电压端(VDD)连接。
7.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主机、从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
所述从机的时钟端口通过I2C总线的时钟信号线与所述主机的时钟端口连接;
所述从机的数据端口通过I2C总线的数据信号线与所述主机的数据端口连接;
所述从机的接地端通过共地线与所述主机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从机的电源输入端(VCC)通过所述从机供电电路与所述时钟信号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为微控制器,所述从机为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为微控制器,所述从机为带温度感应的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为微控制器,所述从机为温度感应器件。
CN201420655717.5U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 Active CN204189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5717.5U CN204189163U (zh)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5717.5U CN204189163U (zh)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89163U true CN204189163U (zh) 2015-03-04

Family

ID=52621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5717.5U Active CN204189163U (zh)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8916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370A (zh) * 2017-02-07 2017-05-31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器件
CN107610734A (zh) * 2017-09-30 2018-01-19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Eeprom的供电电路及eeprom
CN108540295A (zh) * 2018-04-10 2018-09-14 武汉虹创联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总线通信电路
FR3093199A1 (fr) * 2019-02-22 2020-08-28 Stmicroelectronics (Grenoble 2) Sas Modulation de signaux sur bus I2C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370A (zh) * 2017-02-07 2017-05-31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器件
CN106788370B (zh) * 2017-02-07 2020-10-23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器件
CN107610734A (zh) * 2017-09-30 2018-01-19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Eeprom的供电电路及eeprom
CN107610734B (zh) * 2017-09-30 2020-12-25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Eeprom的供电电路及eeprom
CN108540295A (zh) * 2018-04-10 2018-09-14 武汉虹创联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总线通信电路
CN108540295B (zh) * 2018-04-10 2021-05-07 武汉虹创联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总线通信电路
FR3093199A1 (fr) * 2019-02-22 2020-08-28 Stmicroelectronics (Grenoble 2) Sas Modulation de signaux sur bus I2C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89163U (zh) 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从机供电电路和装置
CN103219042B (zh) 通过usb接口实现程序烧录的电路及存储器电路
CN203761526U (zh) 一种电视在线烧写电路
CN201503569U (zh) 南桥芯片供电电路
CN201698195U (zh) 单片机io口的扩展电路
CN102567270A (zh) 一种usb转i2c适配器
CN207475583U (zh) 一种可实现电源传输的直流载波通信接口电路
CN202443048U (zh) 一种双踪虚拟示波器
CN202563492U (zh) 一种嵌入式微控制器在线程序更新电路
CN205485503U (zh) 一种双馈变频器的可扩展型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CN103501450A (zh) 一种机顶盒及ir头的连接方法
CN207503215U (zh) 一种多串口集成装置
CN208654673U (zh) 时钟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2661559U (zh) Usb接口的主从机实时检测电路
CN202383656U (zh) 储存装置及其连接的主机连接座
CN205844829U (zh) 一种基于iic总线实现数字i/o输出扩展的电路
CN204680001U (zh) 一种stm32芯片程序烧写电路
CN206322167U (zh) 一种程序下载电路
CN206283496U (zh) 基于物联网的农机小型智能终端
CN108900176A (zh) 一种两通道中心频率可调的带通滤波器
CN103970074A (zh) 电子设备
CN204362018U (zh) 一种usb设备供电电路和电子装置
CN107610734B (zh) Eeprom的供电电路及eeprom
CN204206154U (zh) 一种通用串口与iso7816协议的门电路转换装置
CN202586934U (zh) 触摸按键检测芯片读写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30

Address after: 510663, Guangdong, Gu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cience, South Road, No. 39 cloud three (1), the first floor, two, thre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LIANGSHI COMMUNICATION APPLIA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City, South Road, No. three, No. 39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Mingmei Electronic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670 Guangzhou Guang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cienc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of No. 39 (1) South Cloud Roa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new ener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of Building 39 (1) Nanyun Third Road, Guang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LIANGSHI COMMUNICATION APPLIANC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00 the first floor, second floor and third floor of Building 1, No.39, Yunsan Road, Science City,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ingmei new ener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70 Guangzhou Guang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cienc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of No. 39 (1) South Cloud Road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TWS NEW ENER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