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79251U - 端子板以及使用该端子板的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端子板以及使用该端子板的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79251U
CN204179251U CN201390000457.1U CN201390000457U CN204179251U CN 204179251 U CN204179251 U CN 204179251U CN 201390000457 U CN201390000457 U CN 201390000457U CN 204179251 U CN204179251 U CN 204179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entral plate
earth terminal
terminal portion
termina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900004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川昇
平野晶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79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792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65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with integral releas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5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direct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4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conductive parts having primarily a non-electric function, e.g. frame, casing, rail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板具备导电块。上述导电块具有承接电线的连接端子部和接地端子部。上述接地端子部具有中央片和侧片。上述中央片具有沿长边方向对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上述中央片通过上述第二端与上述连接端子部电连接。上述中央片具有沿宽度方向对置的两侧端。上述侧片从上述中央片的上述两侧端分别向与上述长边方向正交且与上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端子板以及使用该端子板的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板以及使用端子板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端子板,具备:具有电线插入孔的壳体;以及收纳于该壳体并与从电线插入孔插入的电线连接的导电块。一般,在端子板中收纳多个导电块,该多个导电块中的一个与接地电线连接。然后,例如,如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第平5-275132号)所示那样,接地电线所连接的导电块的一部(接地端子部)从壳体突出,使接地端子部与安装端子板的安装板上所形成的端子插入孔的内周面接触,由此进行安装板的接地(earth)。
一般,接地端子部形成为较薄的平板状。由此,为了使接地端子部与端子插入孔的内周面接触,需要形成与接地端子部的截面大致相同大小的端子插入孔。因此,端子插入孔的开口尺寸要求较高的精度。特别是,在与形成为平板状的接地端子部的厚度对应的情况下,端子插入孔的开口尺寸变小的情况较多,而难以形成端子插入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事由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端子板以及使用该端子板的照明器具,能够容易地形成端子插入孔,并可靠地与端子插入孔的内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板的第一方式为,具备导电块。上述导电块具有承接电线的连接端子部和接地端子部。上述接地端子部具有中央片和侧片。上述中央片具有沿长边方向对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上述中央片通过上述第二端与上述连接端子部电连接。上述中央片具有沿宽度方向对置的两侧端。上述侧片从上述中央片的上述两侧端分别向与上述长边方向正交且与上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板的第二方式中,上述接地端子部的上述中央片具有突出片。上述突出片从上述第一端朝向上述第二端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板的第三方式中,上述侧片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从上述中央片侧的端部到与上述中央片相反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随着从上述第一端朝向上述第二端而变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板的第四方式中,上述突出片形成在比上述倾斜部更靠上述第一端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板的第五方式中,上述接地端子部与上述连接端子部一体地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板的第六方式中,安装有上述导电块的壳体构成为固定于构造物,并具有供上述电线通过的电线插入孔。上述连接端子部以承接通过上述电线插入孔向上述壳体插入的上述电线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壳体内。上述构造物具备以使上述接地端子部插入的方式构成的端子插入孔。上述接地端子部从上述壳体突出为,在上述壳体固定于上述构造物时,通过上述侧片与上述构造物上所设置的上述端子插入孔的内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器具具备第六方式的端子板。上述构造物是安装有光源的器具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上述端子板所具备的导电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上述端子板所具备的导电块的侧视图。
图4是上述端子板所具备的接地端子部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将上述端子板安装于构造物的情况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上述端子板所具备的接地端子部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将上述端子板安装于上述构造物的方法的局部切断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上述接地端子部和设置于上述构造物的端子插入孔的平面图。
图9是安装上述端子板的照明器具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以往的接地端子和设置于构造物的端子插入孔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使用图1~8对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的构成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具备壳体1、以及收纳于壳体1的3个导电块2,该端子板10例如安装于照明器具。以下,将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设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的上下·左右方向,将与包含在图1中定义的上下·左右方向在内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的前后方向进行说明。
壳体1由下面开口的箱状的主体11、和以从下方覆盖主体11的开口的方式与主体11结合的盖12构成,在内部具有收纳各导电块2的收纳部14。在主体11的前面,沿左右方向排列形成有3个卡止孔111。此外,在盖12的前面,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有卡止于各卡止孔111的凸部121。然后,通过在各个卡止孔111中分别卡止凸部121,由此使主体11与盖12结合。
在主体11的前面,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有3个电线插入部13。电线插入部13由沿左右方向并列形成的第一电线插入孔131a以及第二电线插入孔131b构成,电线插入部13的开口形状成为将沿左右方向并列的圆形状的第一、第二电线插入孔131a、131b组合后的形状。然后,在第一电线插入孔131a插入第一电线,在第二电线插入孔131b插入第二电线。即,电线插入孔131(电线插入部13)构成为供电线(例如接地线)插入。然后,壳体1具有电线插入孔131。
此外,在壳体1内形成有收纳导电块2的收纳部14。即,导电块2构成为安装于壳体1。各导电块2与电线插入部13一对一地建立对应,并具有第一、第二速结端子部21a、21b。即,导电块2具有速结端子部21(21a、21b)。第一速结端子部21a将插入第一电线插入孔131a的第一电线锁紧连接。在此,锁紧连接是指不使用工具而固定电线的连接方法。第二速结端子部21b将插入第二电线插入孔131b的第二电线锁紧连接。此外,第一、第二速结端子部21a、21b相互通过连结部22连接,插入相同的电线插入部13的一对电线(第一、第二电线)通过导电块2电连接。由此,例如在将第一电线的一端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二电线的一端与其他设备(端子板等)连接而进行输送布线。
此外,导电块2具有负载端子部23,将壳体1的后面所形成的第三电线插入孔132中所插入的第三电线锁紧连接。该第三电线的一端与负载即照明器具的点亮装置连接,由此向点亮装置供给电力。即,负载端子部23是与负载连接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负载端子部23与照明器具的点亮装置连接。
接下来,使用图2~4对导电块2的构造进行说明。导电块2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进行折弯加工来形成。此外,在对3个导电块2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称为导电块2A、2B、2C,在壳体1内以从左起为导电块2A、2B、2C的顺序被收纳。
导电块2由第一、第二速结端子部21a、21b、连结部22以及负载端子部23构成。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导电块2具备连接端子部200。连接端子部200具有速结端子部21和负载端子部23。连接端子部200以承接通过电线插入孔131插入的电线(例如接地线)的方式配置在壳体1内。
连结部22包括:将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底面221;将底面221的两侧端向上方折弯并将左右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第一、第二侧壁222a、222b;以及将底面221的后端侧向上方折弯并将前后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后壁223。
底面221由宽幅部221a和宽幅部221a的前方所形成的窄幅部221b构成。然后,通过将宽幅部221的后端侧向上方大致直角地折弯来形成后壁23。此外,通过将窄幅部221b的左端侧向上方大致直角地折弯来形成第一侧壁222a,通过将窄幅部221b的右端侧向上方大致直角地折弯来形成第二侧壁222b。
然后,在第一侧壁222a上设置有第一速结端子部21a,在第二侧壁222b上设置有第二速结端子部21b,在后壁223上设置有负载端子部23。
第一速结端子部21a具备第一电线承接部211a、第一锁紧片212a以及连接片213a,并设置在第一侧壁222a的左侧。
第一电线承接部211a是通过将第一侧壁222a的上端向左侧折弯为大致半圆状而形成的。第一电线承接部211a具有作为对第一电线的插入方向进行规定的引导件的功能。第一连接片213a是通过将第一侧壁222a的前端下左侧大致直角地折弯而形成的,将第一锁紧片212a与第一侧壁222a进行连接。第一锁紧片212a是通过将第一连接片213的上端向斜后方折弯而形成的,前端具有朝向第一电线承接部211a的下面进行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力。
在第一锁紧片212a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第一锁紧片212a的前端与第一电线承接部211a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第一电线的外径成为充分小。由此,当第一电线经由第一插入孔131a插入壳体1内时,通过第一锁紧片212a和第一电线承接部211a来夹持第一电线,由此第一电线被锁紧连接。
此外,第一锁紧片212a具备在第一电线承接部211a的左侧延伸配置的第一解除片214a。该第一解除片214a与设置于主体11的上面的解除按钮15抵接。然后,通过解除按钮15被向下方按压操作,使第一解除片214a向下方位移,由此第一锁紧片212a的前端向从第一电线承接部211a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然后,当第一锁紧片212a向下方的弹性变形达到规定量时,对于第一电线的锁紧被解除,能够将第一电线从第一电线插入孔131a拉出。
第二速结端子部21b具备第二电线承接部211b、第二锁紧片212b以及连接片213b,并设置在第二侧壁222b的右侧。
第二电线承接部211b通过将第二侧壁222b的上端向右侧折弯为大致半圆状来形成。第二电线承接部211b具有作为对第二电线的插入方向进行规定的引导件的功能。第二连接片213b通过将第二侧壁222b的前端向右侧大致直角地折弯而形成,将第二锁紧片212b与第二侧壁222b进行连接。第二锁紧片212b通过将第二连接片213的上端向斜后方折弯而形成,前端具有朝向第二电线承接部211b的下面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力。
在第二锁紧片212b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第二锁紧片212b的前端与第二电线承接部211b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第二电线的外径成为充分小。由此,当第二电线经由第二插入孔131b插入壳体1内时,通过第二锁紧片212b和第二电线承接部211b夹持第二电线,由此第二电线被锁紧连接。
此外,第二锁紧片212b具备在第二电线承接部211b的右侧延伸配置的第二解除片214b。该第二解除片214b与设置于主体11的上面的解除按钮15抵接。然后,通过将解除按钮15向下方按压操作,使第二解除片214b向下方位移,由此第二锁紧片212b的前端向从第二电线承接部211b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然后,当第二锁紧片212b向下方的弹性变形达到规定量时,对于第二电线的锁紧被解除,能够将第二电线从第二电线插入孔131b拉出。
负载端子部23由电线承接部231、立起片232以及锁紧片233构成,设置在后壁223的后侧。
电线承接部231通过将后壁223的上端向后方大致直角地折弯而形成。立起片232通过将电线承接部231的后端向上方大致直角地折弯而形成,矩形状的插入孔234沿左右方向并列形成。插入孔234为沿上下方向较长的矩形状,到立起片232的下端为止连续地开口。锁紧片233从各插入孔234的上端朝向下方延伸配置,并以随着朝向下端即前端而从立起片232离开的方式向前方倾斜,前端具有朝向电线承接部231的上面弹性接触的弹力。
在锁紧片233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锁紧片233的前端与电线承接部231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第三电线的外径成为充分小。由此,当第三电线经由第三插入孔132插入壳体1内、并插入到插入孔234时,通过锁紧片233和电线承接部231来夹持第三电线,由此第三电线被锁紧连接。
此外,3个导电块2中在最右侧收纳的导电块2C,是与接地线连接的接地端子,具备与安装有端子板10的安装板(构造物)3接触的接地端子部24。即,导电块2C除了连接端子部200还具备接地端子部24。然后,连接端子部200构成为承接电线(例如接地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板10作为导电块2而具备具有连接端子部200和接地端子部24的导电块2C即可。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中,不具备接地端子部24的导电块2A、2B为任意的构成。
接地端子部24包括:将在图1中定义的左右方向(图3、4的与纸面垂直方向;图8的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的中央片241;以及从中央片241的两侧端241c、241c延伸配置并相对于中央片241倾斜的板状的侧片242。即,接地端子部24具备中央片241和侧片242。中央片241具备第一端241a和第二端241b。第一端241a和第二端241b在中央片241的长度方向上相互对置。中央片241通过第二端241b与连接端子部200电连接。中央片241除了第一端241a和第二端241b,还具备对置的两侧端241c、241c。侧端241c、241c在中央片241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侧片242从中央片241的侧端241c、241c的各自向与中央片241的长边方向正交且与中央片241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侧端241c上分别各设置有一个侧片242。
中央片241通过将负载端子部23的电线承接部231的右端向下方大致直角地折弯而形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端子部24与连接端子部200一体地形成。此外,在中央片241上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243,并形成有突出片(切出片)244,该突出片244将开口243的下端(第一端241a侧)作为基端部244a,与基端部244b相反侧的端部即前端部244b从中央片241的第一端241a朝向第二端241b,且向从中央片241离开的方向(图1中右上方)突出。换言之,中央片241具备被切出的切出片(突出片)244。即,接地端子部24在中央片241上,具备从第一端241a向第二端241b突出的突出片244。换言之,突出片244的基端部244a固定于中央片241,前端部244b配置于比基端部244a更靠连接端子200侧。
侧片242从中央片241的两侧端(图3中左右端部)241a、241a起延伸配置,并相对于中央片241(在图1中向左方)倾斜。此外,在侧片242的侧端(侧片242中与中央片241相反侧的端部)242c形成有倾斜缘245c,该倾斜缘245c随着从中央片241的前端(第一端)241a侧(图1以及图3中的下侧)朝向与负载端子部23(连接端子部200)连接的基端(第二端)241b侧(图1以及图3中的上侧)而向从中央片241离开的方向倾斜。即,在侧片242上形成有具备倾斜缘245c的倾斜部245。进一步换言之,侧片242具有从中央片241侧的端部(中央片241的侧端)241c到与中央片241相反侧的端部242c为止的长度随着从第一端241a朝向第二端241b而变大的倾斜部245。倾斜部245具有与中央片241相反侧的端部242c即倾斜缘245c。倾斜缘245c随着从第一端241a朝向第二端241b而向从中央片241离开的方向倾斜。由此,侧片242包括:位于下方(第一端241a侧)且侧片242的宽度(在侧片242中为中央片241侧的端部(中央片241的侧端241c)和与中央片241相反侧的端部242c之间的距离)较窄的窄幅部246;以及位于上方(第二端241b侧)且侧片242的宽度比窄幅部246大的宽幅部247。窄幅部246和宽幅部247通过倾斜部245连结。即,侧片242构成为,沿着中央片241的长边方向从第一端241b侧起依次排列有窄幅部246、倾斜部245以及宽幅部247。
然后,上述构成的导电块2A、2B、2C的各自,通过配设到壳体1内所形成的收纳部14,并将主体11与盖12结合,由此收纳于壳体1内。在盖12上形成有使接地端子部24插入的插入孔(未图示),导电块2C以接地端子部24从壳体1向在图1中定义的下方突出的状态收纳。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安装于照明器具的安装板(构造物)3,在该安装板3上形成有使接地端子部24插入的端子插入孔31。然后,如图5以及图6所示那样,在将端子板10安装到安装板3上时,从壳体1的下面(安装面)突出的接地端子部24插入到端子插入孔31。即,壳体1构成为固定于构造物3。构造物3具备以使接地端子部24插入的方式构成的端子插入孔31。接地端子部24被设计为,在壳体1固定于构造物3时,以通过侧片242与设置于构造物3的端子插入孔31的内面接触的方式从壳体1突出。端子插入孔31的内面构成为与构造物3导通。因此,当将端子板10安装于构造物3而使接地端子部24与端子插入孔31接触时,构造物3能够接地。
使用图7所示的将端子板10局部切断的立体图,对端子板10向安装板(构造物)3的安装进行说明。图7(a)表示将端子板10向构造物3安装前的状态。图7(b)表示将端子板10向构造物3安装后的状态,接地端子部24与构造物3的端子插入孔31的内面(内周面)接触。
在安装板3上形成有将在图1中定义的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将长边方向的长度作为宽度的开口形状为矩形状的端子插入孔31,并以向该端子插入孔31插入接地端子部24的方式安装端子板10。在此,将接地端子部24的前端(第一端)241a侧的宽度(窄幅部246的侧片242的端部242c、242c彼此的间隔)设为L1,将接地端子部24的基端(第二端)241b侧的宽度(宽幅部247的侧片242的端部242c、242c彼此的间隔)设为L2(参照图4)。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接地端子部24的宽度,在图1中由前后方向的长度表示,在图3、图4以及图8中由左右方向的长度表示。此外,将端子插入孔31的在图1中沿前后方向表示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为宽度L3(参照图4以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接地端子部24形成为,端子插入孔31的宽度L3、接地端子部24中设置有窄幅部246的位置的宽度L1、接地端子部24中设置有宽幅部247的位置的宽度L2的关系成为L1<L3<L2。由此,在使接地端子部24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时,前端(第一端)241a侧的宽度L1比端子插入孔31的宽度L3窄,因此能够将接地端子部24容易地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
并且,接地端子部24的基端(第二端)241b侧的宽度(设置有宽幅部247的位置的宽度)L2比端子插入孔31的宽度L3大,因此当接地端子部24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时,侧片242的倾斜部245(倾斜缘245c)与端子插入孔31的内周面抵接。即,不使向端子插入孔31的插入力增加,就能够使接地端子部24与端子插入孔31的内周面可靠地接触,能够将安装板3接地(earth)。即,接地端子部24构成为,第一端241a侧的具备窄幅部246的位置的宽度L1构成为比端子插入孔31的宽度L3小,利用第一端241a穿通端子插入孔31。此外,接地端子部24构成为,第二端241b侧的具备宽幅部247的位置的宽度L2比端子插入孔31的宽度L3大。然后,接地端子部24为,在第一端241a与第二端241b之间(窄幅部246与宽幅部247之间),具备从第一端241a朝向第二端241b而在从宽度L1到宽度L2之间变得宽幅的倾斜部245。在此,L1、L2、L3满足L1<L3<L2的关系,因此倾斜部245具备具有宽度L3的部分。由此,接地端子部24通过沿从第一端241a朝向第二端241b的方向将第一端241a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由此能够在宽度成为L3的倾斜部245的位置与端子插入孔31的内面接触。
即,在对构造物3进行接地的情况下,使连接端子部200承接接地线,然后,使接地端子部24与构造物3的具备导电性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端子插入孔31的内面)接触即可。或者也可以为,在使接地端子部24与构造物3的具备导电性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端子插入孔31的内面)接触之后,使连接端子部200承接接地线。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接地端子部24具备中央片241和相对于中央片241倾斜的侧片242,因此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接地端子部24时,与使用以往的接地端子时相比,能够使端子插入孔31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即厚度L5(图8中上下方向的长度;图1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图3以及图4中与纸面垂直方向的长度)增大。在以往的端子板中,例如,如图10所示那样,在将接地端子部24A形成为平板状的情况下,为了使接地端子部24A与端子插入孔31a的内周面接触,需要使端子插入孔31的短边方向(图10中上下方向)的宽度、即厚度L4与接地端子部24A的厚度大致相同。此外,在图10中,相对于端子插入孔31a将接地端子部24A较小地图示。如此,在以往的接地端子部24A中,在将接地端子部24A形成为平板状的情况下,需要在安装板3上形成短边方向的宽度、即厚度L4较小的端子插入孔31a,端子插入孔31a的形成较困难。即,在使用以往的平板状的接地端子部24A的情况下,在使接地端子部24A插入的端子插入孔31需要以与接地端子部24A的板的厚度相同的厚度形成。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那样,接地端子部24具备中央片241和相对于中央片241倾斜的侧片242,因此即便使用与形成以往的接地端子部24A的平板为相同厚度的中央片241来形成接地端子部24,也能够容易地使作为接地端子部24的厚度大于形成接地端子部24A的平板的厚度。因此,即便使端子插入孔31的短边方向(图8中上下方向)的宽度、即厚度L5大于以往的端子插入孔31的厚度L4(L5>L4),也能够在接地端子部24的宽度L3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倾斜部245),使接地端子部24与端子插入孔31稳定地接触。此外,在图8(a)中,表示使接地端子部24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之前,因此相对于端子插入孔31将接地端子部24较小地图示。在图8(b)中,表示使接地端子部24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之后,接地端子部24与端子插入孔31接触。即,即便形成接地端子部24的板的厚度与接地端子部24a相同,由于具备侧片242,也能够增大端子插入孔31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即厚度L5,容易形成使接地端子部24接触的端子插入孔31。
此外,如果端子插入孔31的宽度L3、接地端子部24的宽度L1、L2的关系为L1<L3<L2,则能够使接地端子部24与端子插入孔31的内周面可靠地接触,因此对端子插入孔31的开口尺寸不要求较高的精度,端子插入孔31的形成变得进一步容易。
此外,在IEC(国际电气标准会议)中,为了提高接地的可靠性,而对接地端子部24要求向安装板(构造物)3的保持构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接地端子部24具有从中央片241的一面切出的切出片244。如果沿在图1中定义的方向进行说明,则在使接地端子部24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时,切出片244的右面与端子插入孔31的内周缘抵接并且向左方弯曲,由此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然后,在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之后,切出片244的前端部244b比端子插入孔31向右侧位移,因此进行相对于安装板3的防脱,被保持于安装板3。即,接地端子部24具备从第一端241a朝向第二端241b而突出的突出片244。突出片244在第一端241a侧的基端部244a固定于中央片241,前端部244b向从中央片241离开的方向(图3的与纸面垂直方向)突出。即,突出片244构成为,前端部244b向中央片241的厚度方向(图10的上下方向)弯曲,在基端部244a固定于中央片241,并且,前端部244b位于从中央片241离开的位置。
此外,突出片244形成在比倾斜部245更靠第一端241a侧。即,在接地端子部24,突出片244的基端部244a以及前端部244b比倾斜部245更处于第一端241a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片244的宽度(图3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接地端子部24的第一端241a侧的宽度L1小。
此外,突出片244的前端部244b与中央片241之间的沿中央片241的厚度方向的距离L6,也可以大于端子插入孔31的厚度L5。即便在L6大于L5的情况下,如果将接地端子部24从第一端241a侧向端子插入孔31插入,则突出片244的前端部244b向中央片241的厚度方向弯曲,而也能够使突出片244在端子插入孔31中通过。然后,侧片242能够与端子插入孔31的内周面接触。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导电块2通过将一个板材进行折弯加工来形成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组装时的部件件数,能够减少组装费。即,接地端子部24与连接端子部200一体地形成。
如以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具备以下的第一特征。在第一特征中,端子板10具备导电块2C,该导电块2C具有承接电线的连接端子部200以及接地端子部24。接地端子部24具有中央片241和侧片242。中央片241在长边方向上具有对置的第一端241a以及第二端241b。中央片241在第二端241b与连接端子部200电连接。中央片241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对置的两侧端241c、241c。侧片242从中央片241的两侧端241c、241c的各自向与长边方向正交且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板10发挥如下效果:容易形成端子插入孔,能够可靠地与端子插入孔的内周面接触。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的第二特征。在第二特征中,接地端子部24在中央片241具备突出片245。突出片244从第一端241a朝向第二端241b突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中,第二特征为任意的特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在第一以及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的第三特征。在第三特征中,侧片242具有从中央片241侧的端部241c到与中央片241相反侧的端部242c为止的长度随着从第一端241a朝向第二端241b而变大的倾斜部24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中,第三特征为任意的特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在第一~第三特征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的第四特征。在第四特征中,突出片244形成在比倾斜部245更靠第一端241a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中,第四特征为任意的特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在第一~第四中任一个特征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的第五特征。在第五特征中,接地端子部24与连接端子部200一体地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中,第五特征为任意的特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10在第五特征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的第六特征。在第六特征中,安装有导电块2C的壳体1构成为固定于构造物3。壳体1具有供电线通过的电线插入孔131。连接端子部200以承接通过电线插入孔131向壳体1插入的上述电线的方式配置在壳体1内。构造物3具备以使接地端子部24插入的方式构成的端子插入孔31。接地端子部24从壳体1突出,以便在壳体1被固定于构造物3时,通过侧片242与设置于构造物3的端子插入孔31的内面接触。
将以上的第一以及第六特征换言之为,端子板10具备:供电线插入的电线插入孔131;相对于构造物3以安装面对置的方式安装的壳体1;以及收纳于壳体1并将插入到电线插入孔131的上述电线锁紧连接的1至多个导电块2。上述1至多个导电块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从壳体1的上述安装面突出而向形成于构造物3的端子插入孔31插入的接地端子部24。接地端子部24具有板状的中央片241、以及从该中央片241的两侧端241c、241c延伸配置并相对于中央片241倾斜的板状的侧片242。侧片242与端子插入孔31的内周面抵接。
此外,将第二特征换言之为,接地端子部24具有从中央片241的一面切出的切出片245。
此外,将第三特征换言之为,侧片242的侧端242c具有随着从中央片241的前端241a侧朝向与导电块2C连接的基端241b侧而向从中央片241离开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245。
此外,将第五特征换言之为,导电块2C与接地端子部24一体成型。
然后,如图9所示那样,上述构成的端子板10安装在设置于照明器具4的安装板3上。照明器具4具备安装光源的器具主体4,器具主体41能够认为是安装端子板10的上述构造物3。照明器具4在器具主体41中收纳有点亮装置,使与设置于器具主体41的一对插座42连接的放电灯La点亮。端子板10介设在电源与点亮装置之间,例如在第一速结端子部21a上连接有来自电源的第一电线,在负载端子部23上连接有向点亮装置的第三电线,由此向点亮装置供给电力。此外,在设置有多台照明器具3的情况下,通过将一方的端子板10的第二速结端子部21b与另一方的端子板10的第一速结端子部21a用电线连接的输送布线,能够向多台的照明器具3供给电力。
此外,照明器具4为,通过安装上述构成的端子板10,由此端子板10的接地端子部24与形成于安装板3的端子插入孔31的内周面接触,能够将照明器具4接地(earth),能够使安全性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4具备以下的第七特征。在第七特征中,照明器具4具备具有第六特征的端子板10。然后,照明器具4为,作为安装端子板10的构造物3而具备安装有光源的器具主体41。
将第七特征换言之为,照明器具4具备:壳体1,具有供电线插入的电线插入孔131,相对于构造物3以安装面对置的方式安装;以及1至多个导电块2,收纳于壳体1,将向电线插入孔131插入的上述电线锁紧连接。上述1至多个导电块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从壳体1的上述安装面突出而向形成于构造物3的端子插入孔31插入的接地端子部24。接地端子部24具有板状的中央片241、以及从中央片241的两侧端241c、241c延伸配置并相对于中央片241倾斜的板状的侧片242,并具备与端子插入孔31的内周面抵接的端子板10以及安装端子板10的器具主体4。

Claims (15)

1.一种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承接电线的连接端子部以及接地端子部的导电块, 
上述接地端子部具有中央片以及侧片, 
上述中央片具有沿长边方向对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 
上述中央片通过上述第二端与上述连接端子部电连接, 
上述中央片具有沿宽度方向对置的两侧端, 
上述侧片从上述中央片的上述两侧端分别向与上述长边方向正交且与上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片具备倾斜部,该倾斜部的从上述中央片侧的端部到与上述中央片相反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随着从上述第一端朝向上述第二端而变大。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片具备: 
窄幅部,位于上述第一端侧,从上述中央片侧的端部到与上述中央片相反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小;以及 
宽幅部,位于上述第二端侧,从上述中央片侧的端部到与上述中央片相反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大, 
在上述接地端子部中设置有上述窄幅部的位置的宽度,比在上述接地端子部中设置有上述宽幅部的位置的宽度小。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片具备: 
倾斜部,从上述中央片侧的端部到与上述中央片相反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随着从上述第一端朝向上述第二端而变大; 
窄幅部,位于上述第一端侧,从上述中央片侧的端部到与上述中央片相反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小;以及 
宽幅部,位于上述第二端侧,从上述中央片侧的端部到与上述中央片相反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大, 
在上述接地端子部中设置有上述窄幅部的位置的宽度,比在上述接地端子部中设置有上述宽幅部的位置的宽度小。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窄幅部、上述倾斜部、上述宽幅部从上述第一端侧起按照该顺序沿长边方向排列,上述窄幅部与上述宽幅部通过上述倾斜部连结。 
6.如权利要求1或者3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端子部在上述中央片具备突出片, 
上述突出片从上述第一端朝向上述第二端突出。 
7.如权利要求2、4、5中任一项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端子部在上述中央片具备突出片, 
上述突出片从上述第一端朝向上述第二端突出。 
8.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片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从上述中央片侧的端部到与上述中央片相反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随着从上述第一端朝向上述第二端而变大, 
上述突出片形成在比上述倾斜部更靠上述第一端侧。 
9.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片形成在比上述倾斜部更靠上述第一端侧。 
10.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端子部与上述连接端子部一体地形成。 
11.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端子部与上述连接端子部一体地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安装有上述导电块的壳体构成为固定于构造物,并具有供上述电线通过的电线插入孔, 
上述连接端子部以承接通过上述电线插入孔向上述壳体插入的上述电线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壳体内, 
上述构造物具备以使上述接地端子部插入的方式构成的端子插入孔, 
上述接地端子部从上述壳体突出为,在上述壳体固定于上述构造物时,通过上述侧片与上述构造物上所设置的上述端子插入孔的内面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安装有上述导电块的壳体构成为固定于构造物,并具有供上述电线通过的电线插入孔, 
上述连接端子部以承接通过上述电线插入孔向上述壳体插入的上述电 线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壳体内, 
上述构造物具备以使上述接地端子部插入的方式构成的端子插入孔, 
上述接地端子部从上述壳体突出为,在上述壳体固定于上述构造物时,通过上述侧片与上述构造物上所设置的上述端子插入孔的内面接触。 
14.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2记载的端子板, 
上述构造物为安装有光源的器具主体。 
15.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3记载的端子板, 
上述构造物为安装有光源的器具主体。 
CN201390000457.1U 2012-05-09 2013-03-12 端子板以及使用该端子板的照明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792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7811 2012-05-09
JP2012-107811 2012-05-09
PCT/JP2013/001600 WO2013168333A1 (ja) 2012-05-09 2013-03-12 端子台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79251U true CN204179251U (zh) 2015-02-25

Family

ID=4955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9000045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79251U (zh) 2012-05-09 2013-03-12 端子板以及使用该端子板的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66529B2 (zh)
CN (1) CN204179251U (zh)
WO (1) WO20131683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9255A (zh) * 2015-12-24 2017-08-1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装卸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05757A1 (de) * 2015-04-15 2016-10-20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Federklemme
CN104993310B (zh) * 2015-08-07 2017-08-15 江门市高翔电气智能化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端子分路连接器
CN106384916A (zh) * 2016-10-18 2017-02-08 浪潮(苏州)金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分线器
DE102021108600B3 (de) * 2021-04-07 2022-07-07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einsatz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Mont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2633B2 (ja) * 2008-06-24 2013-06-19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端子台および照明器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9255A (zh) * 2015-12-24 2017-08-1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装卸装置
CN107069255B (zh) * 2015-12-24 2019-06-1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装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68333A1 (ja) 2015-12-24
WO2013168333A1 (ja) 2013-11-14
JP5866529B2 (ja)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9251U (zh) 端子板以及使用该端子板的照明器具
EP2600469B1 (en) Circuit-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JP3158697U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3778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178383B (zh) 连接部件
US8974244B2 (en) Connector
US2006022893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Arranging Wire Harness
EP2757863A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stack
US7963777B2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JP500582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EP2553774B1 (en) Fitting confi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ircuit board
CN100585947C (zh) 端子板部件和无螺钉连接器
CN204179240U (zh) 端子板和使用该端子板的照明器具
KR101308613B1 (ko) 커넥터용 플러그 터미널
CN107346844B (zh) 连接端子和电连接器
JP6309780B2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ハウジング
JP5495133B2 (ja) 電気接続箱
KR101606775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204333291U (zh) 端子装置
JP559703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302680B2 (ja) 分電盤
CN204834946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9329230U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气组件
CN203707388U (zh) 板对板连接器
KR102048916B1 (ko) 퓨즈박스용 터미널 및 퓨즈박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