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73841U - 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73841U
CN204173841U CN201420638240.XU CN201420638240U CN204173841U CN 204173841 U CN204173841 U CN 204173841U CN 201420638240 U CN201420638240 U CN 201420638240U CN 204173841 U CN204173841 U CN 204173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support device
suspension support
nut shell
rotating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382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6382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73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73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738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支撑装置,包括螺母壳体以及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螺杆、旋转轴、第二驱动电机、主动皮带轮、皮带和从动皮带轮等结构。上述悬浮支撑装置由于没有采用直接接触的机械构件直接进行承重、支撑,而是采用了磁力支撑作用;具有悬浮力强,承重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节能性强,安全性好,平衡性稳定等优点。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还具有能源再利用功能,因此该装置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发电储能作用,节省了悬浮支撑装置的能源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浮支撑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汽车支撑、或是起重设备支撑的装置主要是一些简易的设备;
这些设备其提升重物时,往往依靠直接承重部件(例如:部分轴承)承受重量,实现物体的支撑;但是,受力部件集中在直接承重部件,力矩较大,很难保证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支撑装置,包括螺母壳体以及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螺杆、旋转轴、第二驱动电机、主动皮带轮、皮带和从动皮带轮,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螺杆转动连接;所述螺母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内螺纹和通孔,所述螺母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和空腔;所述驱动螺杆伸入所述螺母壳体的顶部的通孔,且所述驱动螺杆与所述螺母壳体的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位于所述螺母壳体的中部还设置有中部永磁体;
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圆盘形或是T形的第二永磁体,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块;所述第二永磁体的磁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中部永磁体的磁极同性相斥设置;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的第二永磁体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中部永磁体之间;
所述旋转轴上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所述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皮带轮转动连接;所述皮带分别套接在所述主动皮带轮和所述从动皮带轮上;
所述旋转叶片块的表面内嵌设置有多个第三永磁体;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均设置在发电壳体内;所述发电壳体的内表面缠绕有电感线圈。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旋转叶片块的截面均呈扇形形状,且多个旋转叶片块围绕在底端的所述旋转轴均匀分布;
所述旋转轴底部设置有圆柱形轴,所述圆柱形轴分别围绕其周围的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销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旋转叶片块以及外部设置的发电壳体内可以为多组,并沿所述旋转轴竖直方向上排列分布。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在所述旋转叶片块的表面内嵌的多个第三永磁体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永磁体的磁极均相反设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螺母壳体和所述发电壳体均为圆柱形壳体。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螺杆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皮带轮键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螺母壳体、所述发电壳体以及驱动螺杆、旋转轴、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均为碳素钢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支撑装置,分析上述结构可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与其机械联动的结构实现紧固连接,实现驱动方式;例如,当第一驱动电机旋转时,驱动螺杆也将随之转动,随后通过螺纹螺杆原理作用,螺母壳体将实现上升运动;由于螺母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因此第一永磁体也将向上运动;在第一永磁体向上运动时,与其同性相斥的第二永磁体也将向上运动,同时第二永磁体将携带旋转轴向上运动;另外,当第一驱动电机反向旋转时,驱动螺杆也将随之转动,随后通过螺纹螺杆原理作用,螺母壳体将实现竖直向下运动;由于螺母壳体的中部设置有中部永磁体,因此中部永磁体也将向下运动;在中部永磁体向下运动时,与其同性相斥的第二永磁体也将向下运动,同时第二永磁体将携带旋转轴向下运动;具体在上述上升运动过程中,第二驱动电机还会通过带轮实现对旋转轴的驱动,旋转轴转动的同时,还会带动旋转叶片块转动;在旋转叶片块旋转运动时,携带上表面的若干个第三永磁体旋转;此时第三永磁体旋转会切割缠绕有电感线圈的发电壳体(即由电感线圈形成的电磁场),实现了电磁场内切割磁感线实现反馈发电。一般地,被用于起重或是制成的装置与上述旋转轴连接的;因此在旋转轴上升的过程中是可以实现提升悬浮支撑被起重的装置。通过旋转电驱动结合磁作用方式可以带动被支撑装置实现沿竖直方向的提升。由于没有采用直接接触的机械构件直接进行承重、支撑,而是采用了磁力支撑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具有悬浮力强,承重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节能性强,安全性好,平衡性稳定等优点。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还具有能源再利用功能,因此该装置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发电储能作用,节省了悬浮支撑装置的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悬浮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支撑装置,包括螺母壳体1以及第一驱动电机2、驱动螺杆3、旋转轴4、第二驱动电机5、主动皮带轮6、皮带7和从动皮带轮8,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与所述驱动螺杆3转动连接;所述螺母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内螺纹和通孔9,所述螺母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10和空腔;所述驱动螺杆3伸入所述螺母壳体1的顶部的通孔,且所述驱动螺杆3与所述螺母壳体1的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11;位于所述螺母壳体的中部还设置有中部永磁体16;
所述旋转轴4的一端(例如:顶端)设置有圆盘形或是T形的第二永磁体12,所述旋转轴4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块13。所述第二永磁体12的磁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永磁体11、所述中部永磁体16的磁极同性相斥设置;位于所述旋转轴4的一端的第二永磁体12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11和所述中部永磁体16之间;
所述旋转轴4上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所述从动皮带轮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与所述主动皮带轮6转动连接;所述皮带7分别套接在所述主动皮带轮6和所述从动皮带轮8上;
所述旋转叶片块13的表面内嵌设置有多个第三永磁体14;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13均设置在发电壳体15内;所述发电壳体15的内表面缠绕有电感线圈(未示出)。上述旋转轴4底部的圆柱形轴(其上设置有销子)分别与上述旋转叶片块销连接(即销孔连接)(具体参加图3),即在没有上述旋转轴没有旋转运动时,各个旋转叶片块13处于自然下垂状态;然而当第一驱动电机2驱动上述驱动螺杆3转动,并引起旋转轴4以及旋转叶片块13等结构一系列机械联动后,旋转轴4高速旋转将会带动旋转轴4底部的圆柱形轴高速旋转,圆柱形轴高速旋转将会通过离心力作用引发多个旋转叶片块13在旋转后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进而多个旋转叶片块13将会在圆柱形轴向上运动,最终通过离心作用进一步地推动发电壳体上升,进而进一步地增强上述装置的悬浮支撑作用。
相反地,当第一驱动电机反向旋转时,驱动螺杆也将随之反向转动,随后通过螺纹螺杆原理作用,螺母壳体将实现下降运动;由于螺母壳体的中部设置的中部永磁体将会对旋转轴上的第二永磁体产生向下的斥力,这样在斥力作用下第二永磁体向下运动,同时第二永磁体将携带旋转轴向下运动;随后旋转轴上销连接固定的旋转叶片块继续旋转,并切割磁感线进行电磁发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支撑装置,分析上述结构可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与其机械联动的结构实现紧固连接,实现驱动方式;例如,当第一驱动电机旋转时,驱动螺杆也将随之转动,随后通过螺纹螺杆原理作用,螺母壳体将实现上升运动;由于螺母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因此第一永磁体也将向上运动;在第一永磁体向上运动时,与其同性相斥的第二永磁体也将向上运动,同时第二永磁体将携带旋转轴向上运动;与此同时,第二驱动电机还会通过带轮实现对旋转轴的驱动,旋转轴转动的同时,还会带动旋转叶片块转动;在旋转叶片块旋转运动时,携带上表面的若干个第三永磁体旋转;此时第三永磁体旋转会切割缠绕有电感线圈的发电壳体(即由电感线圈形成的电磁场),实现了电磁场内切割磁感线实现反馈发电。一般地,被用于起重或是制成的装置与上述旋转轴连接的;因此在旋转轴上升的过程中是可以实现提升悬浮支撑被起重的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还具有能源再利用功能,因此该装置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发电储能作用,节省了悬浮支撑装置的能源消耗。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的具体结构做一下详细说明:
另参见图2,图2所示意结构可以看出(图2为立体结构透视图,通过该附图2可以看到螺母壳体1中内部的结构构造),其中,所述旋转叶片块13的截面均呈扇形形状,且多个旋转叶片块13围绕在底端的所述旋转轴4均匀分布。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旋转叶片块13以及外部设置的发电壳体15内可以为多组,并沿所述旋转轴竖直方向上排列分布。其中,在所述旋转叶片块13的表面内嵌的多个第三永磁体14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永磁体14的磁极均相反设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螺母壳体1和所述发电壳体15均为圆柱形壳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与所述驱动螺杆3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与所述主动皮带轮6键连接。通过上述键连接的方式,可以保障驱动电机与其机械联动的结构实现紧固连接;例如,当第一驱动电机旋转时,驱动螺杆也将随之转动,随后通过螺纹螺杆原理作用,螺母壳体将实现上升运动;
所述螺母壳体、所述发电壳体以及驱动螺杆、旋转轴、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均为碳素钢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主要用于支撑相关设备(例如:汽车、轨道、起重装置或是其他设备),因此往往其要承受较大的载荷作用,因此选择螺母壳体、所述发电壳体以及驱动螺杆、旋转轴、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均为碳素钢件可以大幅提升整机装置的抗载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经过上述安全系数、驱动螺杆、旋转轴等结构的抗剪切强度和抗弯曲强度都较为突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为自动旋转支撑装置,通过旋转电驱动结合磁作用方式可以带动被支撑装置实现沿竖直方向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支撑装置,可以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提升支撑机械设备,且各种性能均符合起重支撑装置的设计要求,而且还可以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浮支撑装置,只需简单操作控制,就能完成支撑作业,即省时省力,又安全可靠,克服了传统支撑装置的结构简单、结构不稳定等技术缺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螺母壳体以及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螺杆、旋转轴、第二驱动电机、主动皮带轮、皮带和从动皮带轮,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螺杆转动连接;所述螺母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内螺纹和通孔,所述螺母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和空腔;所述驱动螺杆伸入所述螺母壳体的顶部的通孔,且所述驱动螺杆与所述螺母壳体的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位于所述螺母壳体的中部还设置有中部永磁体;
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圆盘形或是T形的第二永磁体,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块;所述第二永磁体的磁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中部永磁体的磁极同性相斥设置;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的第二永磁体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中部永磁体之间;
所述旋转轴上还同轴固定连接有所述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皮带轮转动连接;所述皮带分别套接在所述主动皮带轮和所述从动皮带轮上;
所述旋转叶片块的表面内嵌设置有多个第三永磁体;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均设置在发电壳体内;所述发电壳体的内表面缠绕有电感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叶片块的截面均呈扇形形状,且多个旋转叶片块围绕在底端的所述旋转轴均匀分布;
所述旋转轴底部设置有圆柱形轴,所述圆柱形轴分别围绕其周围的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叶片块以及外部设置的发电壳体内可以为多组,并沿所述旋转轴竖直方向上排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叶片块的表面内嵌的多个第三永磁体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永磁体的磁极均相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壳体和所述发电壳体均为圆柱形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螺杆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皮带轮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壳体、所述发电壳体以及驱动螺杆、旋转轴、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均为碳素钢件。
CN201420638240.XU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73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8240.XU CN204173841U (zh)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8240.XU CN204173841U (zh)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73841U true CN204173841U (zh) 2015-02-25

Family

ID=52562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3824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73841U (zh)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73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0489B (zh) 一种用于移动平台的旋转升降装置
CN103746519B (zh) 小型电机装配翻转操作台
CN204173841U (zh) 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CN201901504U (zh) 超高速大载重量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4400566U (zh) 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CN108649840A (zh) 旋转机械可调磁悬浮装置
CN202435184U (zh) 可调电机支撑架
CN206720649U (zh) 一种起重机的升降装置
CN206830478U (zh) 一种磁悬浮双进风无刷风机
CN203278456U (zh) 一种负载强度高的外转子直流无刷电机
CN206278796U (zh) 磁悬浮式电梯
CN202575650U (zh) 一种两点支撑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5024294U (zh) 一种铝液电磁搅拌装置
CN207367717U (zh) 一种磁化器
CN211543608U (zh) 一种汽车轮毂用安装装置
CN203767734U (zh) 一种平放式电线放线装置
CN202550838U (zh) 一种微型电机线圈张力架
CN202076856U (zh) 一种电机马达其轴向削角瓦形磁钢
CN111470404A (zh) 一种可调式磁力吊具
CN202737675U (zh) 发电机转子抽取装置
CN202924572U (zh) 一种自动永磁起重器
CN202160075U (zh) 一种转子装配吊钩
CN204103664U (zh) 一种高岭土搅拌池电动机固定装置
CN208272738U (zh) 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以及马达
CN205292632U (zh) 一种重载电瓶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