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0566U - 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0566U
CN204400566U CN201520049964.5U CN201520049964U CN204400566U CN 204400566 U CN204400566 U CN 204400566U CN 201520049964 U CN201520049964 U CN 201520049964U CN 204400566 U CN204400566 U CN 204400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lade
blade block
pivot shaft
support housing
enhancemen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499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499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00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0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05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壳体、支撑轴、旋转叶片块和底座;支撑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支撑轴向下延伸穿过支撑壳体底部的通孔与底座固定连接;旋转叶片块沿支撑轴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且旋转叶片块的表面内嵌设置有第一永磁体;支撑壳体的顶面设置有与第一永磁体磁极相反的第二永磁体,侧壁内表面沿圆周方向缠绕有多组电感线圈;旋转叶片块上的第一永磁体的磁极方向均沿着支撑轴向四周方向设置;多组电感线圈用于通电后产生的磁极可沿着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顺序变化,且与旋转叶片块上的永磁体的磁极相反;上述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不仅具有悬浮力强,承重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节能性强,安全性好,平衡性稳定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浮支撑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汽车支撑、或是起重设备支撑的装置主要是一些简易的设备;这些设备其提升重物时,往往依靠直接承重部件(例如:部分轴承)承受重量,实现物体的支撑;但是,受力部件集中在直接承重部件,力矩较大,其承重部件很难对被支撑物实施长期有效的悬浮支撑。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的上述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壳体、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内中心的支撑轴和旋转叶片块和底座,其中:
所述支撑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轴向下延伸穿过所述支撑壳体底部的通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块沿所 述支撑轴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且所述旋转叶片块的表面内嵌设置有第一永磁体;所述支撑壳体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磁极相反的第二永磁体;所述支撑壳体的侧壁内表面沿圆周方向缠绕有多组电感线圈;所述旋转叶片块上的第一永磁体的磁极方向均沿着所述支撑轴向四周方向设置;所述支撑壳体侧壁上的多组电感线圈用于通电后产生的磁极可沿着所述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顺序变化,且与所述旋转叶片块上的第一永磁体的磁极相反。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与所述支撑轴之间还设置有轴承;沿所述支撑轴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上,且所述轴承套接在支撑轴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轴承与多个叶片块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分别与围绕其周围的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通过销轴销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在所述支撑轴上位于所述轴承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销孔;所述限位销孔上还配合连接有限位销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底座为圆形盘状底座。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旋转叶片块的截面均呈扇形形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旋转叶片块为多个,且多个旋转叶片块围绕在所述支撑轴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设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每个所述旋转叶片块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且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上的多个永磁体的磁极方向均沿着所述支撑轴向四周方向设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支撑壳体为圆柱形壳体。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支撑壳体、所述支撑轴和所述旋转叶片块均为碳素钢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分析上述结构可知:该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主要由支撑壳体、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内中心的支撑轴和旋转叶片块、底座以及设置在旋转叶片块上的第一永磁体和设置在支撑壳体侧壁上的多组电感线圈和设置在支撑壳体顶面的第二永磁体等结构组成;其多组电感线圈可在通电后产生的磁极可沿着所述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顺序变化(即例如:反复改变通入多组电感线圈的电流方向或顺序),并沿着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顺序N、S不断变化(即顺序产生变化的电磁磁极,由电感线圈形成的电磁场);且与所述旋转叶片块上的永磁体的磁极相反;这样多组电感线圈产生的电磁磁性将会沿着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顺序对旋转叶片块上的永磁体产生磁吸作用,并最终通过磁吸作用驱动支撑轴上的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在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之后,旋转叶片块会因为高速旋转的离心作用向上升起一定的距离(同时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后通过支撑壳体底部的通孔向下排空气,可进一步让旋转叶片块产生向上的升力);由于支撑壳体的第二永磁体与旋转叶片块上的第一永磁铁同性相斥作用(即利用同性相斥原理,保证高速转动的旋转叶片块不会造成撞击到支撑壳体并驱动支撑壳体向上运动),这样在旋转叶片块还会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带动支撑装置产生向上升起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在此应用过程中电能作为重要初始能源进行供给,随后通过电能产生变化的电磁力,再通过电磁作用不断驱动旋转叶片块高效旋 转上升(即电能转化为电磁能量,再转化为机械能),最终带动支撑壳体向上提升;进而达到支撑、顶起的悬浮作用。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可以实现旋转离心顶起支撑壳体,因此其悬浮作用很明显,支撑效果显著,为一种独有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的主视立体半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中的旋转叶片块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壳体1、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1内中心的支撑轴2和旋转叶片块3和底座4,其中:
所述支撑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轴2向下延伸穿过所述支撑壳体1底部的通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块3沿所述支撑轴2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且所述旋转叶片块3的表面内嵌设置有第一永磁体5;所述支撑壳体1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5磁极相反的第二永磁体6(另参见图2);所述支撑壳体1的侧壁内表面沿圆周方向缠绕有多组电感线圈7;所述旋转叶片块3上的第一永磁体5的磁极方向均沿着所述支撑轴2向四周方向设置;所述支撑壳体1侧壁上的多组电感线圈7用于通电后产 生的磁极可沿着所述支撑壳体1的圆周方向顺序变化,且与所述旋转叶片块3上的第一永磁体5的磁极相反。
分析上述结构可知:该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主要由支撑壳体1、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内中心的支撑轴2和旋转叶片块3、底座4以及设置在旋转叶片块上的第一永磁体5和设置在支撑壳体侧壁上的多组电感线圈7和设置在支撑壳体顶面的第二永磁体6等结构组成;其多组电感线圈可在通电后产生的磁极可沿着所述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顺序变化(即例如:反复改变通入多组电感线圈的电流方向或顺序),并沿着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顺序N、S不断变化(即顺序产生变化的电磁磁极,由电感线圈形成的电磁场);且与所述旋转叶片块上的永磁体的磁极相反;这样多组电感线圈产生的电磁磁性将会沿着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顺序对旋转叶片块上的永磁体产生磁吸作用,并最终通过磁吸作用驱动支撑轴上的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在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之后,旋转叶片块会因为高速旋转的离心作用向上升起一定的距离(同时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后通过支撑壳体底部的通孔向下排空气,可进一步让旋转叶片块产生向上的升力);由于支撑壳体的第二永磁体与旋转叶片块上的第一永磁铁同性相斥作用(即利用同性相斥原理,保证高速转动的旋转叶片块不会造成撞击到支撑壳体并驱动支撑壳体向上运动),这样在旋转叶片块还会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带动支撑装置产生向上升起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在此应用过程中电能作为重要初始能源进行供给,随后通过电能产生变化的电磁力,再通过电磁作用不断驱动旋转叶片块高效旋转上升(即电能转化为电磁能量,再转化为机械能),最终带动支撑壳体向上提升;进而达到支撑、顶起的悬浮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被用于起重或是悬浮支撑应用场景;因此在高速旋转的旋转叶片块上升的过程中是可以实现提升悬浮支撑被起重的装置。通过旋转驱动结合磁作用方式可以带动被支撑装置实现沿竖直方向的提升。由于没有采用直接接触的机械构件直接进行承重、支撑,而是采用了磁力支撑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具有悬浮力强,承重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节能性强,安全性好,平衡性稳定等优点。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可以实现磁吸顶起支撑壳体以及旋转离心顶起支撑壳体,因此其悬浮作用很明显,支撑效果显著,为一种独有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的具体结构做一下详细说明:
在具体结构中,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3与所述支撑轴2之间还设置有轴承8;沿所述支撑轴2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3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8上,且所述轴承8套接在支撑轴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的结构中,在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时,支撑轴与底座并不会旋转;其支撑轴是用过轴承与多个旋转叶片块固定连接的;即旋转叶片块旋转时,与其连接的轴承在套接在支撑轴上,轴承相对支撑轴高效旋转;同时支撑轴本身并不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对于轴承来说,轴承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轴承,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 转体(即支撑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并减少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
在具体结构中,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轴承8与多个旋转叶片块3通过销轴20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分别与围绕其周围的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3通过销轴20销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轴承(其上设置有销子)分别与上述旋转叶片块销连接(即销孔连接)(具体参加图3),即在没有上述支撑轴没有旋转运动时,各个旋转叶片块3处于自然下垂状态;然而当支撑壳体通电之后,引起支撑轴2以及旋转叶片块3等结构一系列机械联动动作(即通过控制设备实现电磁磁吸作用,促使旋转叶片块高速转动),旋转叶片块3高速旋转,并通过高速旋转离心力作用引发多个旋转叶片块3在旋转后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进而多个旋转叶片块3将会在支撑轴向上运动,最终通过离心作用进一步地推动支撑壳体上升,实现悬浮支撑作用。
在具体结构中,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在所述支撑轴上位于所述轴承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销孔;所述限位销孔上还配合连接有限位销轴。
需要说明的是,当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时,其会向上顶起支撑壳体(高速旋转向下排放空气,类似螺旋桨结构);为了避免旋转叶片块旋转时摩擦支撑壳体造成高速摩擦损坏,应该在支撑轴上的旋转叶片块底部安装限位销轴;为了避免旋转叶片块停止高效旋转向下下落过程中造成支撑壳体底部的摩损。
其中,所述旋转叶片块的截面均呈扇形形状。所述旋转叶片块为多个,且多个旋转叶片块围绕在所述支撑轴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设置。
在具体结构中,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每个所述旋转叶片块3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4;且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上的多个永磁体的磁极方向均沿着所述支撑轴2向四周方向设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通常来说,电感线圈通直流,电感线圈内部可产生均匀的磁场,电感线圈通过交流电可产生变化的磁场;同时可以通过继电器可不断的改变直流电流的方向,进而得到磁场方向不断变化的磁铁,最后通过磁吸作用不断驱动旋转叶片块高速旋转;当然还可以通过直接通入交流电产生交变磁场。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支撑壳体上的多组电感线圈在通电后产生的磁极可沿着所述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不断顺序变化。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PLC控制器和多组继电器(即一组继电器为一个);多组所述继电器分别与所述支撑壳体上的所述多组电感线圈一一对应且电连接;PLC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多组继电器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为了实现不断的产生顺序变化的电磁N极和不断变化的电磁S极,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控制器实现;其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可以选择PLC控制器结合多组继电器的方式进行实现,其中PLC控制器控制每个继电器上触点的开启,并同时控制多个继电器的触点开启顺序和延迟等参数,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所述支撑壳体为圆柱形壳体。所述支撑壳体、所述支撑轴和所述旋转叶片块均为碳素钢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主要用于支撑相关设备(例如:汽车、轨道、起重装置或是其他设备),因此往往其要承受较大的载荷作用,因此选择支撑轴、支 撑壳体、旋转叶片块为碳素钢件可以大幅提升整机装置的抗载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经过上述安全系数、支撑轴等结构的抗剪切强度和抗弯曲强度都较为突出。碳素钢件的抗剪切强度和抗弯曲强度也非常突出,可以使用支撑重物使用。另外,上述承重的结构部件还可以选择使用碳素钢件,主要是碳素钢件的质量较重,因此旋转叶片块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作用更强,其高速旋转后的角速度更快;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为自动旋转支撑装置,通过旋转电驱动结合磁作用方式可以带动被支撑装置实现沿竖直方向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被用于起重或是悬浮支撑应用场景;因此在高速旋转的旋转叶片块上升的过程中是可以实现提升悬浮支撑被起重的装置。通过高速旋转驱动上升结合磁作用驱动旋转的方式带动被支撑装置实现沿竖直方向的提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采用了高速旋转起重作用,悬浮起重原理和结构独特;由于没有采用直接接触的机械构件直接进行承重、支撑,而是采用了高速转动旋转叶片块起动支撑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具有悬浮力强,承重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节能性强,安全性好,平衡性稳定等优点。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可以实现旋转离心顶起支撑壳体,因此其悬浮作用很明显,支撑效果显著,为一种独有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可以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提升支撑机械设备,且各种性能均符合起重支撑装置的设计要求,而且还可以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只需简单操作控制,就能完成支撑作业,即省时省力,又安全可靠,克服了传统支撑装置的结构简单、结构不稳定等技术缺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壳体、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内中心的支撑轴和旋转叶片块和底座,其中:
所述支撑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轴向下延伸穿过所述支撑壳体底部的通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块沿所述支撑轴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且所述旋转叶片块的表面内嵌设置有第一永磁体;所述支撑壳体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磁极相反的第二永磁体;所述支撑壳体的侧壁内表面沿圆周方向缠绕有多组电感线圈;所述旋转叶片块上的第一永磁体的磁极方向均沿着所述支撑轴向四周方向设置;所述支撑壳体侧壁上的多组电感线圈用于通电后产生的磁极可沿着所述支撑壳体的圆周方向顺序变化,且与所述旋转叶片块上的第一永磁体的磁极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与所述支撑轴之间还设置有轴承;沿所述支撑轴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上,且所述轴承套接在支撑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与多个叶片块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分别与围绕其周围的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通过销轴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轴上位于所述轴承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销孔;所述限位销孔上还配合连接有限位销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为圆形盘状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叶片块的截面均呈扇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叶片块为多个,且多个旋转叶片块围绕在所述支撑轴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旋转叶片块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且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块上的多个永磁体的磁极方向均沿着所述支撑轴向四周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壳体为圆柱形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壳体、所述支撑轴和所述旋转叶片块均为碳素钢件。
CN201520049964.5U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00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9964.5U CN204400566U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9964.5U CN204400566U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0566U true CN204400566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4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996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00566U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005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0207A (zh) * 2016-11-08 2017-05-10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燃气涡轮转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0207A (zh) * 2016-11-08 2017-05-10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燃气涡轮转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79978A1 (zh) 一种旋转式工件吊装装置
CN204400566U (zh) 一种增强型悬浮支撑装置
CN204173841U (zh) 一种悬浮支撑装置
CN105107704A (zh) 一种无接触式永磁振动装置
CN206830478U (zh) 一种磁悬浮双进风无刷风机
CN205024294U (zh) 一种铝液电磁搅拌装置
CN201089695Y (zh) 一种电机转子装配专用吊具
CN202770247U (zh) 熔炼炉用底装式电永磁搅拌器
CN210885082U (zh) 一种风电法兰重型环件起吊设备装置
CN201956831U (zh) 一种电机转子吊具
CN204706991U (zh) 磁悬浮高速外转子曳引机
CN205097822U (zh) 一种转速可控的推斥性磁悬浮轮子
CN205533777U (zh) 一种磁悬浮轴承定子
CN204096814U (zh) 节电电梯
CN107434207B (zh) 一种自动卸料的电控永磁吸盘
CN103407868B (zh) 数控磁拉力式直立电梯
CN108130909B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木桩夯实器
CN201094147Y (zh) 永磁式电动机的结构改良
CN208272738U (zh) 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以及马达
CN204416912U (zh) 装配圆柱形叠片零件的两爪式吊具
CN202076856U (zh) 一种电机马达其轴向削角瓦形磁钢
CN205292632U (zh) 一种重载电瓶车
CN204707006U (zh) 电机转子抽装装置
CN204959753U (zh) 一种高效打桩设备
CN204967518U (zh) 一种磁悬浮外转子电梯曳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