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72794U - 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72794U
CN204172794U CN201420565032.1U CN201420565032U CN204172794U CN 204172794 U CN204172794 U CN 204172794U CN 201420565032 U CN201420565032 U CN 201420565032U CN 204172794 U CN204172794 U CN 204172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face
holding table
articles holding
side joint
conn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650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650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72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72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727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该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包括:设有通孔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边缘设有多个连接面;其中,所述多个连接面分别与对应的后置物台前加强板、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后轮罩内板以及后轮罩外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只采用一个设有通孔的连接板来完成后置物台与车身侧围以及后排座椅的连接,减少了连接用的零件数量,且经过试验证明,这种连接方式大大提升了白车身扭转刚度,从而还可以提高整车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置物台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隔断乘客舱和后行李箱。通常通过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将后置物台固定在汽车车身的左右侧围之间,以及后排座椅之后。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多个零件共同完成后置物台与汽车车身的左右侧围、后排座椅的连接。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会导致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用于解决现有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导致白车身扭转刚度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包括:设有通孔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边缘设有多个连接面;其中,
所述多个连接面分别与对应的后置物台前加强板、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后轮罩内板以及后轮罩外板连接。
如上所述,所述多个连接面中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两侧的第一侧连接面和第二侧连接面、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顶部的顶部连接面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底部连接面。
如上所述,所述第一侧连接面的侧边缘设有弯折的第三侧连接面,所述第一侧连接面的底部边缘设有弯折的第四侧连接面;
所述第二侧连接面的底部边缘设有弯折的第五侧连接面;
所述底部连接面的其中一个侧边缘设有弯折的第六侧连接面。
如上所述,所述第一侧连接面与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连接。
如上所述,所述顶部连接面和所述第二侧连接面与所述后置物台前加强板连接。
如上所述,所述第三侧连接面与所述后轮罩外板连接。
如上所述,所述底部连接面、所述第四侧连接面、所述第五侧连接面、所述第六侧连接面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
如上所述,所述连接面上设有加强筋。
如上所述,所述连接面上设有焊接点;
各所述连接面通过所述焊接点与对应的后置物台前加强板、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后轮罩内板以及后轮罩外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第一方面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只采用一个设有通孔的连接板来完成后置物台与车身侧围以及后排座椅的连接,在方便安装后悬、减震器的同时,减少了连接用的零件,且经过试验证明,这种连接方式大大提升了白车身扭转刚度,从而还可以提高整车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结构示意图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结构示意图的爆炸图。
参照图1,该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包括:设有通孔101的连接板1。
连接板1上设置该通孔101,可以减轻整个连接板1的重量,另外也给后悬、减震器等部件的安装预留了空间和入口。
参照图2、图3,该连接板1的边缘设有多个连接面,其中,这多个连接面分别与对应的后置物台前加强板2、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3、后轮罩内板4以及后轮罩外板5连接。完成连接后,连接板1的内侧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其中,后置物台前加强板2连接在后置物台6和上述连接板1之间,连接板1通过连接后置物台前加强板2实现与后置物台6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后置物台6的两侧分别设有上述后置物台连接装置,以实现与左右车身侧围的连接,图中仅示出其中一侧,另一侧与示出的这一侧相对称。
进一步地,参见图1,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多个连接面具体可以包括:设置在连接板1两侧的第一侧连接面102和第二侧连接面103,设置在连接板1顶部的顶部连接面104以及设置在连接板1底部的底部连接面105。
更进一步地,第一侧连接面102的侧边缘设有弯折的第三侧连接面106;该第一侧连接面102的底部设有弯折的第四侧连接面107。
第二侧连接面103的底部边缘设有弯折的第五侧连接面108。
另外,上述底部连接面105的其中一个侧边缘设有弯折的第六侧连接面109。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4中示出了连接板1的部分连接面。
参照图1、图2、图4,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第一侧连接面102与上述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3连接。
上述顶部连接面104和第二侧连接面103与后置物台前加强板2连接。
第三侧连接面106与后轮罩外板5连接。
上述底部连接面105、第四侧连接面107、第五侧连接面108、第六侧连接面109与后轮罩内板4连接。
通过上述各连接面的连接,实现连接板1与对应的后置物台前加强板2、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3、后轮罩内板4以及后轮罩外板5连接。
其中,连接板1通过与后轮罩内板4、后轮罩外板5实现与车身侧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只采用一个设有通孔的连接板来完成后置物台与车身侧围以及后排座椅的连接,在方便安装后悬、减震器的同时,减少了连接用的零件数量,且经过试验证明,这种连接方式大大提升了白车身扭转刚度,从而还可以提高整车的耐久性。
具体地,测试试验中显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白车身扭转刚度至少可以提高20%至30%。
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上述连接面上设有加强筋10。图1中仅示出一个连接面上有加强筋10,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需要,在多个连接面上都设置加强筋。
具体地,在连接面上设加强筋,可以增强上述后置物台连接装置的强度。
可选地,上述连接板1与对应的后置物台前加强板2、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3、后轮罩内板4以及后轮罩外板5通过焊接连接。
相应地,上述连接面上设有焊接点。各连接面通过焊接点与对应的后置物台前加强板2、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3、后轮罩内板4以及后轮罩外板5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
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通孔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边缘设有多个连接面;其中,
所述多个连接面分别与对应的后置物台前加强板、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后轮罩内板以及后轮罩外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面中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两侧的第一侧连接面和第二侧连接面、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顶部的顶部连接面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底部连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连接面的侧边缘设有弯折的第三侧连接面,所述第一侧连接面的底部边缘设有弯折的第四侧连接面;
所述第二侧连接面的底部边缘设有弯折的第五侧连接面;
所述底部连接面的其中一个侧边缘设有弯折的第六侧连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连接面与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接面和所述第二侧连接面与所述后置物台前加强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连接面与所述后轮罩外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接面、所述第四侧连接面、所述第五侧连接面、所述第六侧连接面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上设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上设有焊接点;
各所述连接面通过所述焊接点与对应的后置物台前加强板、后排座椅安装加强板、后轮罩内板以及后轮罩外板焊接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后置物台连接装置。
CN201420565032.1U 2014-09-28 2014-09-28 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72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5032.1U CN204172794U (zh) 2014-09-28 2014-09-28 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5032.1U CN204172794U (zh) 2014-09-28 2014-09-28 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72794U true CN204172794U (zh) 2015-02-25

Family

ID=5256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6503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72794U (zh) 2014-09-28 2014-09-28 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727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3793A (zh) * 2018-03-26 2018-06-29 成都锐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后侧围总成焊接生产线及后侧围总成焊接方法
CN109927787A (zh) * 2017-12-15 2019-06-25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身后部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0861715A (zh) * 2019-11-15 2020-03-0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7787A (zh) * 2017-12-15 2019-06-25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身后部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09927787B (zh) * 2017-12-15 2022-03-08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身后部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08213793A (zh) * 2018-03-26 2018-06-29 成都锐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后侧围总成焊接生产线及后侧围总成焊接方法
CN110861715A (zh) * 2019-11-15 2020-03-0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CN110861715B (zh) * 2019-11-15 2020-12-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2794U (zh) 后置物台连接装置及汽车
GB201217255D0 (zh)
CN104369783A (zh) 全铝厢车
CN104442307A (zh) 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
CN104590392A (zh) 一种门槛梁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动力电池吊挂总成
CN204978860U (zh) 一种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
CN203651573U (zh) 自卸车底板副车架结构
CN203958312U (zh) 新能源汽车的车体及新能源汽车
CN205256444U (zh) 一种用于连接在汽车后地板与后轮罩之间的加强梁总成
CN204197057U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
CN104002875B (zh) 车辆及其地板骨架结构
CN204586555U (zh) 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3402244U (zh) 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04085450A (zh) 新能源汽车的车体及新能源汽车
CN203391863U (zh) 一种改进的副车架
CN204110154U (zh) 汽车前副车架
CN203528611U (zh) 一种顶棚前梁
CN204506379U (zh) 一种前悬架连接臂加强装置
CN203753237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后纵梁
CN203372051U (zh) 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撑系统
CN104386128A (zh) 一种发动机后置和横置的客车车架总成
CN203528604U (zh) 一种后地板车架
CN203201421U (zh) 冲压式车门窗框及车辆
CN203835106U (zh) 一种微型车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
CN202827746U (zh) 一种车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