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61084U - 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61084U
CN204161084U CN201420505810.8U CN201420505810U CN204161084U CN 204161084 U CN204161084 U CN 204161084U CN 201420505810 U CN201420505810 U CN 201420505810U CN 204161084 U CN204161084 U CN 204161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internal speed
hub
axle bed
packag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58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锦源
高士哲
余绍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U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U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U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U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058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61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61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610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包括有:一轮毂座,具有一第一壳及一第二壳,两者间设有一容置空间,第一壳与第二壳分别设有一轴孔,第一壳轴孔内部设有一容槽;一电机组,具有一壳体且设于容置空间内,其内部设有一轴座,其外周设有两个以上线圈,壳体内周设有两个以上磁铁,线圈与磁铁间产生相对旋转且产生电力;一内变速机构,具有一座体及一轮毂轴,将座体穿设于第一壳容槽内;一定位组,将轮毂轴的一端固定于轴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借由上述构件,提供快速便利的组装功能,有效节省组装时间及成本,确具极佳创新及便利实用性。

Description

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尤指一种便利内变速机构组装的结构,组装精度高且可节省组装时间、成本,其具便利实用性的功能。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由于环保意式兴起,电动交通工具具有无排碳、无排烟、及低噪音的特性,遂为厂商极力推广的目标,一般电动交通工具例如电动机车或电动自行车,是在车体装设有电力装置的能源,以提供电动驱动车体前进的功能。
一般的电动车,设有电力产生装置及变速机构,所述电力产生装置与轮毂轴及变速机构连接,借所述变速机构依不同路况改变不同的减速比和速度,以因应载重、爬坡、及速度等路况变化,达到变速及电动助行的便利实用性者。
所述电动车结构的变速机构组装位置,常见的大致可分为外变速式及内变速式。
目前,现有外变速式的电动车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5216485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一种变速电动脚踏车」,包括一车体单元及一动力驱动单元,所述的车体单元包括一脚踏车骨架,且以所述的脚踏车骨架联结一前轮、一后轮、一把手杆、一座垫、一曲柄及一变速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驱动单元包括一电动马达、一脚踏驱动齿盘、一变速器、一后轮变速齿盘组及一链条,其中,所述的电动马达固定在所述的脚踏车骨架上,马达的转轴设有一单向飞轮及一驱动齿盘,且以所述的驱动齿盘啮合所述的链条;所述的脚踏驱动齿盘啮合所述的链条,且加装一单向飞轮及枢设在车体单元的曲柄上;所述的后轮变速齿盘组具有多段大小齿盘,且装设在所述的后轮的轮毂上;后轮变速齿盘组的其中一个齿盘啮合所述的链条,且后轮变速齿盘组与后轮的轮毂的间设有单向飞轮;所述的变速器由所述的变速拨杆操控变换所述的链条与变速齿盘组的间的相对位置,以改变所述的链条与变速齿盘组的不同齿盘啮合。
另一现有内变速式的电动车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5106215号发明专利所揭露的「用于人力驱动的交通工具的发电机」,其可被安装至一人力驱动交通工具,所述发电机包括:一轮毂轴,其可安装至所述人力驱动的交通工具;一轮毂壳,其被安装至可相对旋转的所述轮毂轴;一变速机构,其将所述轮毂壳的旋转变换至两个以上个变速阶段且将其输出;一电力产生单元,其具有一与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侧连接的磁铁及一安装至所述轮毂轴的线圈,且借由所述轮毂壳与所述轮毂轴的相对旋转产生电力;及一变速切换零件,其将所述变速机构的所述两个以上个变速阶段切换至其任何一阶段。
上述所揭结构中,前者为将动力马达经减速或不减速,中置于座垫下方,且介于后轮变速齿盘组及脚踏板带动的驱动齿盘中间,且由动力马达以单向飞轮直接带动链条驱动后轮,并配合脚踏板带动的驱动齿盘加装一单向飞轮,且使用变速齿盘组与链条的组合来驱动后轮;后者的轮毂壳与轮毂轴可相对旋转,所述电力产生机构具有磁铁及线圈,所述磁铁与变速机构的输出侧连接,所述线圈安装至轮毂轴且利用轮毂壳与轮毂轴的相对旋转产生电力,且借所述变速控制单元根据脚踏车的速度,将所述变速机构的两个以上个变速阶段切换至其任何一阶段。
但是,外变速式的电动车结构,虽容易装设,但在电动车快速带动的情况下,会因为带动增加磨擦力而容易消耗电力,影响作动效果;而内变速式的电动车结构,其内变速装置一般组设于轮毂壳内,且组装于轮毂轴上,虽然与多数装置合并组装,然而因零件过多,组装不易,且一旦损坏,则必须将整组结构拆换,导致便利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不佳,整体结构确有待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组装精度高且可节省组装时间、成本,极具便利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包括有:
一轮毂座,组设于车辆轮体的中空座体,其由一第一壳及一第二壳相互接设而成,且于两者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各所述第一壳与第二壳中央分别设有一轴孔,于所述第一壳轴孔朝内部轴向延伸设有围柱状的一延伸段,且所述延伸段内部形成有一容槽;
一电机组,其具有圆盘状的一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圆座状的一轴座,于所述轴座外周环设有两个以上线圈,所述壳体内周表面设有两个以上磁铁,设使所述壳体组设于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壳体与轮毂座固接,当所述线圈中有电流流通时,使所述线圈与磁铁间产生相对旋转且产生电力,且带动所述轮毂座旋转;
一内变速机构,其设有圆座状的一座体,所述座体中央设有一轮毂轴,其将所述座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壳的容槽内,且所述轮毂轴穿设电机组壳体及第二壳轴孔;
上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所述电机组轴座一侧轴向凸设有一延伸座,所述延伸座轴向设有一穿孔,所述轴座远离穿孔的内侧形成有一容伸槽,令所述壳体固接于第一壳与第二壳间的内壁,并使所述延伸座与第二壳轴孔相互穿设,且于所述延伸座与轴孔间设有一第一轴承。
上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所述内变速机构的座体一侧外周形成有一凸围,且于所述凸围与第一壳轴孔间设有相互锁接固定的一螺纹段。
上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还设有一盖体,其中央轴向设有一套孔,且所述盖体另侧设有一延伸部,所述电机组的轴座一侧轴向凸设有一延伸座,所述延伸座轴向设有一穿孔,所述轴座远离穿孔的内侧形成有一容伸槽,令所述盖体盖设于第一壳的延伸段,且所述盖体容设于容伸槽内,在所述延伸部与轴座间设有一第二轴承。
上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所述盖体一侧对应容槽而形成有一环围,且所述盖体套孔远离环围的另侧设有所述延伸部。
上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还设有一盖体,其中央轴向设有一套孔,且所述盖体另侧设有一延伸部,所述电机组轴座一侧轴向凸设有一延伸座,所述延伸座轴向设有一穿孔,令所述盖体盖设于第一壳的延伸段,且于所述延伸部与轴座间设有一第二轴承,所述定位组包括有一第三轴承、一紧固件、及一固定件,所述第三轴承套设于轮毂轴上,且容设于所述盖体套孔内,所述紧固件套设于轮毂轴上,且抵顶所述第三轴承,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对应穿孔的形状而设有一定位端,令所述固定件套设于轮毂轴上且穿设于穿孔,且抵顶于所述紧固件。
上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所述延伸座轴向设有预设内多角形状的所述穿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对应穿孔的形状而设有外多角形柱状的一定位端,且其中央轴向设有一组接孔,以套设于轮毂轴上。
上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还包括有一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呈长柱状,且中央轴向设有一穿设孔,所述定位件的一端设有一抵止端,其利用所述定位件的穿设孔套设于轮毂轴上,且使所述抵止端抵顶于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为滚珠轴承,且所述抵止端周缘对应第三轴承形状而设有一弧面。
上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所述内变速机构座体一侧外周形成有一凸围,所述第一壳轴孔内周设有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系等距设有至少一凹部或至少一凸部,且所述凸围外周设有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第一定位部而设有至少一凸部或至少一凹部,令各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嵌卡,以将所述座体定位于第一壳的轴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组装快速、便利,可将所述电机组的动力直接转于内变速机构,以产生使用者所需的速度及阻力,因应不同的路况需求;再者,所述轮毂座供内变速机构组装的设计,使所述内变速机构呈模块化设置,可简化结构与零件,因此组装精度高,且可将内变速机构的损耗降低,若有损耗,仅需拆换所述内变速机构即可,有效节省组装时间与成本,确达极佳创新及便利实用性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组设于电动自行车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其中:
轮毂座10 第一壳11
轴孔111 延伸段112
容槽113 第二壳12
轴孔121 容置空间13
第一定位部14 
电机组20 壳体21
轴座22 容伸槽221
延伸座23 穿孔231
阶缘232 线圈24
磁铁25 第一轴承26
内变速机构30 座体31
轮毂轴32 凸围33
螺纹段34 第二定位部35
盖体40 套孔41
环围42 延伸部43
第二轴承44 
定位组50 第三轴承51
定位件52 穿设孔521
抵止端522 弧面523
紧固件53 固定件54
头端541 组接孔542
定位端543。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轮毂座10、一电机组20、一内变速机构30、及一定位组50。
所述轮毂座10,为中空座体,且组设于电动机车或电动自行车车辆的轮体上,所述轮毂座10包括有呈盘座状的一第一壳11与一第二壳12相互接设而成,且于两者的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3;各所述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中央轴心分别设有一轴孔111、121,于所述第一壳11轴孔111朝内部轴向延伸设有围柱状的一延伸段112,且所述延伸段112内部形成有一容槽113。
所述电机组20,其具有圆盘状的一壳体21,所述壳体21内部设有圆座状的一轴座22,且所述轴座22一侧轴向凸设有一延伸座23,所述延伸座23轴向设有预设内多角形状的一穿孔231,又所述延伸座23与穿孔231间凹设形成有一阶缘232,所述轴座22远离穿孔231的内侧形成有一容伸槽221,于所述轴座22外周环设有两个以上线圈24;所述壳体21内周表面设有两个以上磁铁25,设使所述壳体21组设于容置空间13内,且使所述壳体21固接于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间的内壁,并使所述延伸座23与第二壳12轴孔121相互穿设,于所述延伸座23与轴孔121间设有一第一轴承26;当所述线圈24中有电流流通时,即会使所述线圈24与磁铁25间产生相对旋转且产生电力,且带动所述轮毂座10旋转。
所述内变速机构30,其设有圆座状的一座体31,所述座体31中央轴向设有一轮毂轴32,且所述座体31一侧外周形成有较大半径的一凸围33,所述内变速机构30根据车辆的速度,控制两个以上个变速阶段切换至其任一阶段;其进一步设有一盖体40,其中央轴向设有一套孔41,所述盖体40一侧对应第一壳11的容槽113而形成有一环围42,且所述盖体40套孔41远离环围42的另侧环凸设有一延伸部43;其将所述座体31穿设于容槽113内,并将所述盖体40的环围42与容槽113相互穿套,使所述盖体40盖设于延伸段112,且所述盖体40与部分延伸段112容设于容伸槽221内,并于所述延伸部43与轴座22内壁间设有一第二轴承44,且于所述凸围33与轴孔111间设有可相互锁接固定的一螺纹段34。
所述定位组50,包括有一第三轴承51、一定位件52、一紧固件53、及一固定件54,所述第三轴承51套设于轮毂轴32上,且容设于所述盖体40套孔41内;所述定位件52呈长柱状,且中央轴向设有一穿设孔521,所述定位件52的一端设有一抵止端522,其利用所述定位件52的穿设孔521套设于轮毂轴32上,且使所述抵止端522抵顶于第三轴承51;其中,所述第三轴承51可为滚珠轴承,且所述抵止端522周缘对应第三轴承51形状而设有一弧面523;所述紧固件53可为一螺帽且套设锁接于轮毂轴32上,且抵顶紧固所述定位件52;所述固定件54的头端541呈多角形状,其中央轴向设有一组接孔542,且另端对应穿孔231的形状而设有外多角形柱状的一定位端543,使所述固定件54利用组接孔542套设于轮毂轴32上,且头端541设置于阶缘232上,可供工具具有作业空间以旋转所述头端541,借所述定位端543与穿孔231相互套接定位且抵顶于紧固件53。
当所述电机组20利用线圈24与磁铁25的相对旋转产生电力时,所述轮毂座10即会与轴座22间产生相对旋转,所述内变速机构30亦会随轮毂座10旋转,且所述内变速机构30根据车辆的速度,而切换变速。
借由上述构件,所述轮毂座10由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相互组接而成,其内部设有所述容置空间13以供电机组20组设,且所述第一壳11内部设有容槽113,可供所述内变速机构30的座体31容设,其组装便利且组装精度高,使所述电机组20的动力可直接转于内变速机构30,可降低所述内变速机构30的损耗,以产生所需的速度、扭力,且其拆组容易,损坏时无需更换整组构件,有效节省组装成本,故整体结构极具创新及实用便利性者。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能,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组设,将所述电机组20设置于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间的容置空间13内,且使所述壳体21固接于第一壳11与第二壳12的内壁,并将所述盖体40盖设于第一壳11延伸段112,于所述盖体40与第一壳11及壳体21间分别设有第一轴承26及第二轴承44,接着将所述内变速机构30的座体31与第一壳11容槽113相互穿套,且使所述轮毂轴32穿设盖体40套孔41及壳体21穿孔231,并将所述第三轴承51套设于轮毂轴21与盖体40套孔41间,且将所述定位件52及紧固件53套设组接于轮毂轴32上,再将所述固定件54穿设轴孔121及穿孔231后,并套设固定于所述轮毂轴32上,即组设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借所述电机组20的线圈24与磁铁25的相对旋转产生电力,且带动所述轮毂座10与轴座22间产生相对旋转,所述内变速机构30亦会随轮毂座10旋转,所述内变速机构30将轮毂座10的旋转变换至两个以上个变速阶段且将其输出,以达变速的功能。
请参照图5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壳11轴孔112内周设有一第一定位部14,所述第一定位部14系等距设有至少一凹部或至少一凸部,且所述内变速机构30座体31的凸围33外周设有一第二定位部35,所述第二定位部35对应第一定位部14而相对设有至少一凸部或至少一凹部,借各所述第一定位部14与第二定位部35间的凹凸嵌卡,以将所述座体31定位于第一壳11的轴孔112内,达到便利组设及稳固定位的功能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在所述轮毂座10的第一壳11内设有容槽113,可供所述内变速机构30的座体31及轮毂轴32组设,其组装快速、便利,可将所述电机组20的动力直接转于内变速机构30,以产生使用者所需的速度及阻力,因应不同的路况需求,若有损耗,仅需拆换所述内变速机构30即可,有效节省组装时间与成本,则达极佳实用性及便利性者;再者,所述轮毂座10供内变速机构30组设的设计,使所述内变速机构30呈模块化设置,可简化结构与零件,因此组装精度高,且可将内变速机构30的损耗降低,确达极佳创新及便利实用性的功能者。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提供一具便利组拆的组装结构,所述轮毂座10内部设有供产生电力的电机组20,且所述轮毂座10内部设有容槽113以供内变速机构30的座体31及轮毂轴32组设,其有效简化结构与零件,组装精度高且组拆快速便利,且可将所述电机组20的动力直接转于内变速机构30,并降低所述内变速机构30的损耗,有效节省组装时间与成本,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及成本效益,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部件的组合是实现哪种功能,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装置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轮毂座,组设于车辆轮体的中空座体,其由一第一壳及一第二壳相互接设而成,且于两者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各所述第一壳与第二壳中央分别设有一轴孔,于所述第一壳轴孔朝内部轴向延伸设有围柱状的一延伸段,且所述延伸段内部形成有一容槽;
一电机组,其具有圆盘状的一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圆座状的一轴座,于所述轴座外周环设有两个以上线圈,所述壳体内周表面设有两个以上磁铁,设使所述壳体组设于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壳体与轮毂座固接,当所述线圈中有电流流通时,使所述线圈与磁铁间产生相对旋转且产生电力,且带动所述轮毂座旋转;
一内变速机构,其设有圆座状的一座体,所述座体中央设有一轮毂轴,其将所述座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壳的容槽内,且所述轮毂轴穿设电机组壳体及第二壳轴孔;
一定位组,将所述轮毂轴的一端组接固定于电机组的轴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轴座一侧轴向凸设有一延伸座,所述延伸座轴向设有一穿孔,所述轴座远离穿孔的内侧形成有一容伸槽,令所述壳体固接于第一壳与第二壳间的内壁,并使所述延伸座与第二壳轴孔相互穿设,且于所述延伸座与轴孔间设有一第一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变速机构的座体一侧外周形成有一凸围,且于所述凸围与第一壳轴孔间设有相互锁接固定的一螺纹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盖体,其中央轴向设有一套孔,且所述盖体另侧设有一延伸部,所述电机组的轴座一侧轴向凸设有一延伸座,所述延伸座轴向设有一穿孔,所述轴座远离穿孔的内侧形成有一容伸槽,令所述盖体盖设于第一壳的延伸段,且所述盖体容设于容伸槽内,在所述延伸部与轴座间设有一第二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一侧对应容槽而形成有一环围,且所述盖体套孔远离环围的另侧设有所述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盖体,其中央轴向设有一套孔,且所述盖体另侧设有一延伸部,所述电机组轴座一侧轴向凸设有一延伸座,所述延伸座轴向设有一穿孔,令所述盖体盖设于第一壳的延伸段,且于所述延伸部与轴座间设有一第二轴承,所述定位组包括有一第三轴承、一紧固件、及一固定件,所述第三轴承套设于轮毂轴上,且容设于所述盖体套孔内,所述紧固件套设于轮毂轴上,且抵顶所述第三轴承,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对应穿孔的形状而设有一定位端,令所述固定件套设于轮毂轴上且穿设于穿孔,且抵顶于所述紧固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座轴向设有预设内多角形状的所述穿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对应穿孔的形状而设有外多角形柱状的一定位端,且其中央轴向设有一组接孔,以套设于轮毂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呈长柱状,且中央轴向设有一穿设孔,所述定位件的一端设有一抵止端,其利用所述定位件的穿设孔套设于轮毂轴上,且使所述抵止端抵顶于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为滚珠轴承,且所述抵止端周缘对应第三轴承形状而设有一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变速机构座体一侧外周形成有一凸围,所述第一壳轴孔内周设有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系等距设有至少一凹部或至少一凸部,且所述凸围外周设有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第一定位部而设有至少一凸部或至少一凹部,令各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嵌卡,以将所述座体定位于第一壳的轴孔内。
CN201420505810.8U 2014-09-03 2014-09-03 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61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5810.8U CN204161084U (zh) 2014-09-03 2014-09-03 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5810.8U CN204161084U (zh) 2014-09-03 2014-09-03 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61084U true CN204161084U (zh) 2015-02-18

Family

ID=52534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581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61084U (zh) 2014-09-03 2014-09-03 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610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72277A1 (zh) * 2016-10-18 2018-04-26 无锡富乐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一体化电助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72277A1 (zh) * 2016-10-18 2018-04-26 无锡富乐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一体化电助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20727B1 (en) Vehicle wheel
CN105978232B (zh) 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车轮
CN202616925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自动变速电机
RU2013148002A (ru) Ступица колеса с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 двигателем
CN110212697A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轮毂驱动一体式电机
IT9068038A1 (it) Gruppo ruota-motore per un veicolo a trazione elettrica
CN103607075B (zh) 内置助力传感器电机
CN204161084U (zh) 电动轮毂内变速组装结构
CN102624145A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自动变速电机
KR102599147B1 (ko) 전기 차량 및 이의 바퀴 조립체
CN209462114U (zh) 移动载具
CN205544521U (zh) 车用减振发电机
EP2095996B1 (en) Rotatable vehicular lamp assembly having a plate spring
CN106100223B (zh) 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车轮
CN201679753U (zh) 塔式风扇转向结构
CN204979045U (zh) 电动平衡车及其电机组件
CN101888129B (zh) 一种电动车防水大功率电机
CN201360212Y (zh) 车轮电机及车轮电力驱动系统和环保汽车
CN204442086U (zh) 电动自行车紧凑型轮毂电机
CN208882032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集成系统
CN216883995U (zh) 回转组件和自行走机器人
CN202046191U (zh) 驱动轮轭
CN206135597U (zh) 电机及具有其的园林工具
CN102689585B (zh) 驱动轮轭
CN201352740Y (zh) 一种新型电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