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50957U -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50957U CN204150957U CN201420571369.3U CN201420571369U CN204150957U CN 204150957 U CN204150957 U CN 204150957U CN 201420571369 U CN201420571369 U CN 201420571369U CN 204150957 U CN204150957 U CN 2041509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alizer bar
- bearing
- tensioning frame
- flexible
- promo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710006734 botF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2575 Device break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包括一个承载支座、一个平衡架、两个连接架、两个提升张紧架、两个张紧轮和两个柔性带,所述的承载支座与平衡架在平衡架的中部相铰接,两个连接架分别与平衡架的两端相铰接,两个提升张紧架分别通过调整螺栓与两个连接架相连接,所述调整螺栓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与连接架和提升张紧架相固定,两个张紧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提升张紧架上,且两个张紧轮中心轴线方向相一致,所述的两根柔性带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张紧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调整快速,且安全可靠,使用中维护工作量小,可有效降低人工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满足自动化安全生产的需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提升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提升装置主要以钢丝绳、软带提升为主。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都以单根钢丝绳或单根软带型式实现柔性提升装置。虽然单根柔性器架组成的提升装置结构简单,但一旦发生柔性器件疲劳断裂事件,则其所提升的重物必然自由坠落,容易造成设备、人身事故。如果采用双带(绳)或多带(绳)提升方式,可大大提高安全可靠性。但由于安装尺寸误差及各带(绳)在受载状态下的伸缩量不可能完全一致,采用双带(绳)提升方式会造成各带(绳)的承载不均,从而大大降低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可以通过调整实现双带(绳)均匀承载。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包括一个承载支座、一个平衡架、两个调节架、两个提升张紧架、两个张紧轮和两个柔性带(绳),所述的承载支座与平衡架在平衡架的中部相铰接,两个调节架分别与平衡架的两端相铰接,平衡架两端的铰接孔中心到中部铰接孔中心的距离相等,两个提升张紧架分别通过调整螺栓与两个调节架相连接,所述调整螺栓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与调节架和提升张紧架相固定,两个张紧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提升张紧架上,且两个张紧轮中心轴线方向相一致,所述的两根柔性带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张紧轮固定连接。
[0005] 优选地,所述的承载支座由三块板焊接而成,呈Π形,所述的平衡架呈板状,平衡架的中部插入Π形承载支座的两立板之间,所述的调节架也由三块板焊接而成,呈倒Π形,平衡架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倒Π形调节架的两立板之间。
[0006] 也可以,所述的承载支座呈由两块板焊接而成,呈T形,所述的平衡架为两块板平行间隔固定在一起的夹板结构,T形承载支座的立板插入平衡架的两块板之间,所述的调节架为倒T形,两个倒T形调节架的立板分别插入平衡架的两块板之间。
[0007] 优选地,所述的提升张紧架由三块板焊接而成,呈Π形,张紧轮固定设置在Π形张紧架的两立板之间。
[0008] 优选地,所述的张紧轮为中空或实心的圆柱状。
[0009] 有益效果:
[0010]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调整快速,且安全可靠,使用中维护工作量小,可有效降低人工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满足自动化安全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1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应用示例图。
[0016]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0017]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应用示例图。
[0018] 图8为图7的侧视图。
[0019] 图中,1、承载支座,2、平衡架,3、调节架,4、调整螺栓,5、提升张紧架,6、柔性带,7、水平行走架,8、固定架,9、缠绕驱动装置,10、中间轮,11、连接架,12、重物,13、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0021] 实施例一:
[002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包括一个承载支座1、一个平衡架2、两个调节架3、两个提升张紧架5、两个张紧轮13和两个柔性带6,所述的承载支座I与平衡架2在平衡架2的中部相铰接,两个调节架3分别与平衡架2的两端相铰接,平衡架2两端的铰接孔中心到中部铰接孔中心的距离相等。具体地,所述的承载支座I由三块板焊接而成,呈Π形,所述的平衡架2呈板状,平衡架2的中部插入Π形承载支座I的两立板之间,然后使用一个铰接轴进行连接。所述的调节架3也由三块板焊接而成,呈倒Π形,平衡架2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倒Π形调节架3的两立板之间,并各自使用一个铰接轴进行连接。
[0023] 所述的提升张紧架由三块板焊接而成,呈Π形,两个提升张紧架分别通过调整螺栓与两个调节架3相连接,具体地,所述调整螺栓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与调节架3和提升张紧架相固定,本实施例中,调整螺栓4的凸缘端通过一个螺母与调节架3的水平板固定连接,螺栓的自由端通过两个螺母与提升张紧架5的水平板相固定,所述两个螺母分别设置在提升张紧架5水平板的两侧。
[0024] 所述的张紧轮13为中空或实心的圆柱状,两个张紧轮分别设置在两个Π形提升张紧架的两立板之间。且两个张紧轮中心轴线方向相一致,所述的两根柔性带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张紧轮固定连接。
[0025] 实施例二:
[0026]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支座I由两块板焊接而成,呈T形,所述的平衡架2为两块板平行间隔固定在一起的夹板结构,T形承载支座I的立板插入平衡架2的两块板之间,所述的调节架3也由两块板焊接而成,呈倒T形,两个倒T形连接架的立板分别插入平衡架2的两块板之间。本实施例其余部分都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
[0027] 图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两种应用示例。
[0028] 在第一种应用示例中,如图5、图6所示,在水平行走架7上设置有固定架8,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支座I与固定架8固定连接,在用于与重物12连接的连接架11上固定设有中间轮10,所述的中间轮为两个,两根软带分别绕过一个中间轮后与设置在水平行走架7上的缠绕驱动装置9固定连接,从而缠绕驱动装置9驱动软带6升降,带动重物12升降。
[0029] 以上实施例中所用的柔性器件为扁平型的软带,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使用圆柱形的软绳,或别的形状的柔性器件。使用前或使用中发现各带(绳)在受载状态下的伸缩量不完全一致时,可通过调整螺栓4来调整对应侧软带的松紧,从而使双带(绳)承载均匀,以保证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
[0030] 第二种应用示例,如图7、图8所示,与第一种应用示例相比,省略了固定架和中间轮,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支座I直接固定在连接架11上,软带6的另一端直接与缠绕驱动装置9固定连接,由缠绕驱动装置9驱动软带,带动连接架11以及重物12进行升降。
[00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与实施例一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应用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32] 当两根带(绳)出现载荷不均,则受载较大的带(绳)带动平衡架2连接端绕平衡架2中部的铰接中心向该受载方向旋转,从而使平衡架2另一个连接端绕平衡架2中部的铰接中心同向旋转,使承载较小的带(绳)伸长拉紧,直到两根带(绳)受载相同后停止运动,从而达到均载的目的。可通过调整螺栓4来调整对应侧软带的松紧,从而保证平衡架2在不使用的状态下是水平的。
[003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和应用示例均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承载支座(I)、一个平衡架(2)、两个调节架、两个提升张紧架、两个张紧轮和两个柔性带/绳,所述的承载支座(I)与平衡架(2)在平衡架(2)的中部相铰接,两个调节架分别与平衡架(2)的两端相铰接,平衡架(2)两端的铰接孔中心到中部铰接孔中心的距离相等,两个提升张紧架分别通过调整螺栓与两个调节架相连接,所述调整螺栓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与调节架和提升张紧架相固定,两个张紧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提升张紧架上,且两个张紧轮中心轴线方向相一致,所述的两根柔性带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张紧轮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支座(I)由三块板焊接而成,呈Π形,所述的平衡架(2)呈板状,平衡架(2)的中部插入Π形承载支座(I)的两立板之间,所述的调节架也由三块板焊接而成,呈倒Π形,平衡架(2)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倒Π形调节架的两立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支座(I)呈由两块板焊接而成,呈T形,所述的平衡架(2)为两块板平行间隔固定在一起的夹板结构,T形承载支座(I)的立板插入平衡架(2)的两块板之间,所述的调节架为倒T形,两个倒T形调节架的立板分别插入平衡架(2)的两块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张紧架由三块板焊接而成,呈Π形,张紧轮固定设置在Π形张紧架的两立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紧轮为中空或实心的圆柱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71369.3U CN204150957U (zh) | 2014-09-30 | 2014-09-30 |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71369.3U CN204150957U (zh) | 2014-09-30 | 2014-09-30 |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50957U true CN204150957U (zh) | 2015-02-11 |
Family
ID=52509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7136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50957U (zh) | 2014-09-30 | 2014-09-30 |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5095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0866A (zh) * | 2014-09-30 | 2015-02-11 | 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
CN106006392A (zh) * | 2016-06-16 | 2016-10-12 | 王欢 | 一种起重机防断绳且阻尼缓降装置 |
-
2014
- 2014-09-30 CN CN201420571369.3U patent/CN20415095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0866A (zh) * | 2014-09-30 | 2015-02-11 | 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
CN106006392A (zh) * | 2016-06-16 | 2016-10-12 | 王欢 | 一种起重机防断绳且阻尼缓降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31519B (zh) | 一种桥梁拆除设备施工方法 | |
CN204150957U (zh) |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 |
CN204847161U (zh) | 带式输送机上的滚筒张紧机构 | |
CN204847764U (zh) | 预制构件生产用吊装架 | |
CN204454235U (zh) | 一种新型多吊点平衡梁装置 | |
CN102765650B (zh) | 电梯曳引绳的张力调节装置 | |
CN103758042B (zh) | 一种紧缆机 | |
CN202139006U (zh) | 高空作业平台提升机 | |
CN202997425U (zh) | 一种带电更换悬垂式绝缘子串的起吊装置 | |
CN104340866A (zh) | 一种柔性提升装置的均载机构 | |
CN202296838U (zh) | 一种起重机吊钩组和使用这种吊钩组的起重机 | |
CN204368924U (zh) | 一种室内用车式重锤拉紧装置 | |
CN203787859U (zh) | 输电线路检修用便携式吊杆 | |
CN104192692B (zh) | 一种飞机吊装索具 | |
CN204079415U (zh) | 一种举升装置用爬升机构 | |
CN204151007U (zh) | 一种码垛搬运机械的提升装置 | |
CN202897726U (zh) | 电梯曳引绳的张力调节装置 | |
CN205740111U (zh) | 一种用于登高作业检修使用的电杆金具架设装置 | |
CN102570351A (zh) | 一种导线提升工具 | |
CN202899736U (zh) | 反向滑车固定装置 | |
CN202848912U (zh) | 门式起重机 | |
CN202294858U (zh) | 一种抱轨锁紧装置 | |
CN204150709U (zh) | 一种码垛搬运机械的软带提升装置 | |
CN205873103U (zh) | 新型轨式输送机用可伸缩张紧机构 | |
CN203668836U (zh) | 一种紧缆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9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