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7234U -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7234U
CN204137234U CN201420584290.4U CN201420584290U CN204137234U CN 204137234 U CN204137234 U CN 204137234U CN 201420584290 U CN201420584290 U CN 201420584290U CN 204137234 U CN204137234 U CN 204137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limiting section
front fork
handleba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42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怀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5842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7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7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72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折叠的三轮童车,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三轮童车占据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梁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梁上的车座,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叉,所述车梁后端设有两后轮,其中所述前叉的上端连接有车把,所述前叉的下端连接有一前轮,所述前轮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三轮童车通过第一可折叠机构、第二可折叠机构、第三可折叠机构、前后可调式把立以及车座前后调节装置实现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三轮童车的多次折叠以及对车座、车把前后的调节,既减少了占据空间也提高了舒适度。

Description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背景技术
三轮童车是几乎是每个家庭为孩子必备的工具。目前大多数的三轮童车是不可折叠的,比较占据空间。在住房面积紧张的家庭里,节约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为节约空间,需要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三轮童车,以减少占据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包括车梁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梁上的车座,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叉,所述车梁后端设有两后轮,其中所述前叉的上端连接有车把,所述前叉的下端连接有一前轮,所述前轮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
其中所述两后轮分别为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所述第一后轮、第二后轮与所述车梁后端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可折叠机构、第二可折叠机构连接;所述脚踏板和所述前轮之间通过第三可折叠机构连接;所述车把和所述前叉之间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连接;所述车座和所述车梁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车座前后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车梁后端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相连的第一支管和与第一后轮心轴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通过第一旋转关节连接;
所述第一可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车梁后端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相连的第二支杆和与第二后轮心轴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支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通过第二旋转关节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连接机构同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关节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支管内的第一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外侧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套管用以套设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支管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
所述第二旋转关节包括设置在第二支管内的第二转轴以及设置在第二支管外侧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套管用以套设所述第二连杆,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支管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管内壁上的第一限位凸缘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缘和所述第一凸块配合限制第一转轴沿轴向移动;
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管内壁上的第二限位凸缘以及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缘和第二凸块配合限制第二转轴沿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梁后端的两个第一夹臂以及设置在两所述夹臂之间的夹板,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分别插设在第一夹臂和夹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夹臂、夹板通过两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同轴设置在第一连杆一端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二连杆套设在所述第三套管内;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一端的第四套管,所述第一连杆套设在所述第四套管内;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第五套管,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套设与第五套管的两端套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可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前轮连接的转臂和与所述脚踏板连接的脚踏板连接部,所述转臂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夹臂,所述脚踏板连接部设置在两第二夹臂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夹臂通过两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后可调式把立包括与前叉相连的前叉连接部以及与车把相连的车把连接部,所述前叉连接部和所述车把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前叉连接部与所述车把连接部相面对的端面上分别环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卡合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一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一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与所述限位突起或所述限位凹槽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所述定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车座前后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梁上的若干个销孔和设置在车座上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包括车梁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梁上的车座,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叉,所述车梁后端设有两后轮,其中所述前叉的上端连接有车把,所述前叉的下端连接有一前轮,所述前轮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车把和所述前叉之间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连接;
所述前后可调式把立包括与前叉相连的前叉连接部以及与车把相连的车把连接部,所述前叉连接部和所述车把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前叉连接部与所述车把连接部相面对的端面上分别环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卡合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一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一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与所述限位突起或所述限位凹槽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所述定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三轮童车通过第一可折叠机构、第二可折叠机构连接、第三可折叠机构、前后可调式把立以及车座前后调节装置实现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三轮童车的多次折叠以及对车座、车把前后的调节,既减少了占据空间又提高了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折叠的三轮童车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实现车把相对于前叉的可调节,减少了占据空间,提高了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后视图;
图4是第一旋转关节或第二旋转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可折叠机构和第二可折叠机构进行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的放大图;
图7是在图5的基础上利用第一连接机构进行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的放大图;
图9是脚踏板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C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是脚踏板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的放大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前后可调式把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前后可调式把立进行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车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车座的仰视图;
图17是图16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包括车梁1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梁上的车座4,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叉7,所述车梁后端设有两后轮,其中所述前叉的上端连接有车把5,所述前叉的下端连接有一前轮2,所述前轮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6。
所述两后轮分别为第一后轮3a和第二后轮3b,所述第一后轮与所述车梁后端之间通过第一可折叠机构连接,第二后轮与所述车梁后端之间通过第二可折叠机构连接;所述脚踏板和所述前轮之间通过第三可折叠机构连接;所述车把和所述前叉之间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连接;所述车座和所述车梁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车座前后调节装置。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对三轮童车的多次折叠,下面逐一介绍。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可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管8b和第一连杆9b,第一支管8b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车梁后端连接,第一连杆9b与第一后轮3a的心轴连接,所述第一支管8b和所述第一连杆9b之间通过第一旋转关节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旋转关节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支管8b内的第一转轴8b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8b外侧的第一套管8b2,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套管用以套设所述第一连杆9b,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支管8b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
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管8b内壁上的第一限位凸缘8b21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限位凸块8b11,所述第一限位凸缘和所述第一凸块配合限制第一转轴沿轴向移动向第一支管8b的外侧移动。
在图3中,该第一旋转关节可实现第一连杆9b相对于第一支管8b的360°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后轮沿B方向转动。将第一后轮沿B方向转动90°,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次折叠,这样可以减小三轮童车横向的宽度,减少占据空间,这里所说的宽度是指与所述车梁轴向垂直的方向。
所述第二可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车梁后端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相连的第二支杆8a以及与第二后轮3b心轴连接的第二连杆9a,所述第二支杆和所述第二连杆9a之间通过第二旋转关节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旋转关节包括设置在第二支管8a内的第二转轴8a1以及设置在第二支管8a外侧的第二套管8a2,所述第二转轴8a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8a2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套管8a2用以套设所述第二连杆9a,第二转轴8a1和所述第二支管8a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
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管8a内壁上的第二限位凸缘8a21以及设置在第二转轴8a1上的第二凸块8a11,所述第二限位凸缘和第二凸块配合限制第二转轴8a1沿轴向移动。
在图3中,该第二旋转关节可实现第二连杆9a相对于第二支管8a的360°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后轮3b沿A方向转动。将第二后轮3b沿A向转动90°,是本实施例的第二次折叠,这样可以再次减小三轮童车横向的宽度,减小占据空间,这里所说的宽度是指与所述车梁轴向垂直的方向。
第一可折叠机构中的所述第一连杆9b和第二可折叠机构中的第二连杆9a通过第二连接机构同轴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可以是同轴设置在第一连杆9b一端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二连杆9a套设在所述第三套管内。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也可以是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9a一端的第四套管,所述第一连杆9b套设在所述第四套管内。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也可以是第五套管,第一连杆9b、第二连杆9a分别套设与第五套管的两端套接。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9a一端的第四套管9c,第四套管9c和第二连杆9a为一体设置,所述第一连杆9b套设在所述第四套管9c内。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两种结构。
本实施例在正常使用状态时,两后轮的轮面为平行状态。为保证两后轮的轮面的平行,将第二连杆9a和第一连杆9b进行连接固定,即将第二连杆9a上的第四套管套设在第一连杆9b上,且用螺栓或螺钉进行固定,这样第一连杆9b和第二连杆9a为同轴状态,第一后轮不能沿B方向转动,第二后轮3b不能沿A方向转动,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3b的轮面保持平行。当不使用本实施例时,将第一连杆9b从第四套管内抽出,这样才能转动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3b。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3b转动90°之后,第一连杆9b和第二连杆9a处于平行状态。图5为利用第一可折叠机构、第二可折叠机构分别对第一后轮、第二后轮进行折叠后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用于第一折叠机构、第二折叠机构与车梁后端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梁后端的两个第一夹臂1a、1c以及设置在两所述夹臂之间的夹板1b,所述第一支管8b插设在第一夹臂1a和夹板1b之间,第二支管8a插设在第一夹臂1c和夹板1b之间。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一夹臂、夹板通过两螺栓连接,即在两第一夹臂、夹板、第一支管8b以及第二支管8a上均设置有两销孔,两销孔内分别设置有螺栓,第一螺栓10a和第一螺栓10b。
该第一连接机构也可实现第一支管8b、第二支管8a与车梁后端之间的折叠。如图9所示,在第一支管8b、第二支管8a与车梁后端之间为折叠状态时,第一螺栓10a只穿过两第一夹臂1a、1c和夹板1b,而第二螺栓10b穿过两第一夹臂、夹板、第一支管8b和第二支管8a。第一支管8b与车梁后端的折叠为第三次折叠,第二支管8a与车梁后端的折叠为第四次折叠。将第一支管8b和第二支管8a进行折叠固定后,使得第一支管8b、第二支管8a均向车梁下部内侧转动,进一步减少了占据空间。图7为在图5的基础上,利用第一连接机构进行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脚踏板和所述前轮之间通过第三可折叠机构连接。所述第三可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前轮连接的转臂21和与所述脚踏板连接的脚踏板连接部61,所述转臂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夹臂21a、21b,所述脚踏板连接部61设置在两第二夹臂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夹臂通过两螺栓11a、11b连接,即在第二夹臂、脚踏板连接部上均设置有两销孔,在销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为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
如图9、10所示,当脚踏板为打开状态时,第三螺栓、第四螺栓均穿过两第二夹臂和脚踏板连接部。如图11、12所示,当脚踏板为折叠状态时,第四螺栓11a穿过两第二夹臂和脚踏板连接部,而第三螺栓11b只穿过两第二夹臂,这样就将脚踏板弯折到与前轮轮面平行的状态。由于三轮童车上设置有两个脚踏板,前轮左侧的脚踏板的折叠为第五次折叠,前轮右侧的脚踏板的折叠为第六次折叠。将两脚踏板进行折叠后,进一步减少了占据空间。
所述车把和所述前叉之间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连接,所述前后可调式把立包括与前叉相连的前叉连接部71以及与车把相连的车把连接部51,所述前叉连接部和所述车把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前叉连接部与所述车把连接部相面对的端面上分别环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卡合配合。所述前叉连接部和所述车把连接部之间通过螺栓72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八个限位突起,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与所述限位凸起一一对应的八个限位凹槽,其中所述限位凸起为齿条形凸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当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八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与所述限位凹槽一一对应的八个限位突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还可以采用结构:第一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八个限位突起,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八个限位突起,其中所述限位凸起为锯齿形凸起。
还可以采用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五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一个限位突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还可以采用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一个限位突起,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五个限位凹槽,其中所述限位凸起为齿条形凸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总之,前叉连接部与所述车把连接部相面对的端面上分别环设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实现相互卡合配合,且能使车把连接部相对于前叉连接部的前后调节,从而实现车把相对于前叉的前后调节。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三轮童车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将车把连接部相对于前叉连接部向后调节至最大程度,即实现了车把连接部相对于前叉连接部之间的折叠,这是第七次折叠,进一步减少了占据空间。
另外,前后可调式把立不仅实现了在非使用状态时的折叠,还可以灵活调整车把相对于前叉的前后距离,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度,适应于不同臂长或不同年龄的儿童。
本实施例中车梁下部的空间较大,前轮可以在车梁下部进行360°的旋转。当不使用本实施例的三轮童车时,将前轮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可缩短三轮童车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减少了占据空间。
本实施例在所述车座和所述车梁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车座前后调节装置;所述车座前后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梁上的若干个销孔和设置在车座上的螺栓。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梁上设置有5个销孔1c,在车座上设置有两个螺栓4a,可根据儿童身高或腿长的需要,通过将两螺栓穿设在车梁的销孔内,实现车座在车梁上的前后可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车把与前叉直接为可拆卸式连接,在本实施例的三轮童车为非使用状态时,将车把卸下,可减小占据空间。
在使用状态时,根据儿童的身高差异,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对车把进行前后调整,以及车座前后调节装置前后调整车座的前后位置,提高儿童在使用时的舒适度,也延长了本实施例的三轮童车的可使用时间,一般的三轮童车可在儿童在3-5岁期间使用,而本实施例的三轮童车可在3-7岁期间使用。
如图18所示,将车把卸下,将与车梁轴向平行的前轮旋转180°;将前后可调式把立向后折叠;第四套管上的固定螺栓旋出,使第一连杆从第四套管中抽出,再将第一后轮、第二后轮分别沿B、A方向旋转90°;再第一螺栓旋出,将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向车梁底部转动,再将第一螺栓重新旋入;旋出第三螺栓旋出,将脚踏板折叠后,再将第三螺栓旋入,至此将本实施例可折叠的三轮童车折叠完毕。折叠完成后的三轮童车占据空间很小,大大的节约了空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车梁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梁上的车座,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叉,所述车梁后端设有两后轮,其中所述前叉的上端连接有车把,所述前叉的下端连接有一前轮,所述前轮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车把和所述前叉之间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连接。
所述前后可调式把立包括与前叉相连的前叉连接部以及与车把相连的车把连接部,所述前叉连接部和所述车把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前叉连接部与所述车把连接部相面对的端面上分别环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卡合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一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一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与所述限位突起或所述限位凹槽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所述定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一个限位突起,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五个限位凹槽,其中所述限位凸起为齿条形凸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或者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五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一个限位突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或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八个限位突起,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与所述限位凸起一一对应的八个限位凹槽,其中所述限位凸起为齿条形凸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八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与所述限位凹槽一一对应的八个限位突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八个限位突起,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均匀环设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八个限位突起,其中所述限位凸起为锯齿形凸起。
所述的限位凸起或限位凹槽的个数不限于上述提到的个数,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定。
在使用状态时,根据儿童的身高差异,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对车把进行前后调整,提高儿童在使用时的舒适度,也延长了本实施例的三轮童车的可使用时间,一般的三轮童车可在儿童在3-5岁期间使用,而本实施例的三轮童车可在3-7岁期间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梁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梁上的车座,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叉,所述车梁后端设有两后轮,其中所述前叉的上端连接有车把,所述前叉的下端连接有一前轮,所述前轮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 
其中所述两后轮分别为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所述第一后轮、第二后轮与所述车梁后端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可折叠机构、第二可折叠机构连接;所述脚踏板和所述前轮之间通过第三可折叠机构连接;所述车把和所述前叉之间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连接;所述车座和所述车梁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车座前后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车梁后端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相连的第一支管和与第一后轮心轴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通过第一旋转关节连接; 
所述第一可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车梁后端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相连的第二支杆和与第二后轮心轴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支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通过第二旋转关节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连接机构同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关节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支管内的第一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外侧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套管用以套设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支管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 
所述第二旋转关节包括设置在第二支管内的第二转轴以及设置在第二支管外侧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套管用以套设所述第二连杆,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支管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管内壁上的第一限位凸缘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缘和所述第一限位凸块配合限制第一转轴沿轴向移动; 
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管内壁上的第二限位凸缘以及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缘和第二凸块配合限制第二转轴沿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梁后端的两个第一夹臂以及设置在两所述夹臂之间的夹板,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分别插设在第一夹臂和夹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夹臂、夹板通过两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同轴设置在第一连杆一端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二连杆套设在所述第三套管内;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一端的第四套管,所述第一连杆套设在所述第四套管内;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第五套管,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套设与第五套管的两端套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可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前轮连接的转臂和与所述脚踏板连接的脚踏板连接部,所述转臂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夹臂,所述脚踏板连接部设置在两第二夹臂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夹臂通过两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可调式把立包括与前叉相连的前叉连接部以及与车把相连的车把连接部,所述前叉连接部和所述车把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前叉连接部与所述车把连接部相面对的端面上分别环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卡合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一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一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与所述限位突起或所述限位凹槽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前后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梁上的若干个销孔和设置在车座上的螺栓。 
10.一种可折叠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梁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梁上的车座,所述车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叉,所述车梁后端设有两后轮,其中所述前叉的上端连接有车把,所述前叉的下端连接有一前轮,所述前轮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车把和所述前叉之间通过前后可调式把立连接; 
所述前后可调式把立包括与前叉相连的前叉连接部以及与车把相连的车把连接部,所述前叉连接部和所述车把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前叉连接部与所述车把连接部相面对的端面上分别环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卡合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一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一个限位突起;或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叉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或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把连接部上的与所述限位突起或所述限位凹槽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或至少两个限位突起;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 
CN201420584290.4U 2014-10-10 2014-10-10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37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4290.4U CN204137234U (zh) 2014-10-10 2014-10-10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4290.4U CN204137234U (zh) 2014-10-10 2014-10-10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7234U true CN204137234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13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429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37234U (zh) 2014-10-10 2014-10-10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72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807A (zh) * 2014-10-10 2015-01-07 宋怀礼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807A (zh) * 2014-10-10 2015-01-07 宋怀礼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37234U (zh)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CN210019992U (zh) 轮椅的折叠机构
CN104260807A (zh) 可折叠的三轮童车
CN204623672U (zh) 一种组合于轮椅的轮椅脚踏车
CN204606085U (zh) 一种自动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CN204507125U (zh) 折叠型滑板车
CN105857361A (zh) 一种座椅手推车
CN203780672U (zh) 一种电动车前置折叠儿童座椅
CN202449138U (zh) 可伸缩自行车车架
CN204937352U (zh) 遮阳自锁幼童车
CN105769465B (zh) 便携式轮椅车
CN204432719U (zh) 折叠儿童推车
CN205041081U (zh) 多功能学步车
CN201346053Y (zh) 可折叠儿童餐椅
CN203576777U (zh) 一种可平躺、折叠的轮椅
CN203344992U (zh) 一种具有两层坐卧架的婴儿推车
CN201161660Y (zh) 一种童车
CN201362284Y (zh) 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CN103287474A (zh) 一种婴儿推车结构
CN204998700U (zh) 一种可折叠代步车
CN203970705U (zh) 一种可折叠的移位车
CN203473126U (zh) 新紧凑型折叠自行车
CN204296827U (zh) 一种童车支架
CN201670318U (zh) 可转换为座椅的三轮折叠自行车
CN203544086U (zh) 可折叠童车及其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