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7113U - 直线运动模块及自润组件 - Google Patents

直线运动模块及自润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27113U
CN204127113U CN201420510219.1U CN201420510219U CN204127113U CN 204127113 U CN204127113 U CN 204127113U CN 201420510219 U CN201420510219 U CN 201420510219U CN 204127113 U CN204127113 U CN 204127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nd cap
oil storage
fixed unit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102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进胜
杨进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102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27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27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27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一种自润组件,设置于直线运动模块的端盖相对于滑座本体的一侧。自润组件包括储油单元、固定单元以及自润单元。储油单元具有储油空间及开口,开口对应于端盖。固定单元盖设于开口而设置于储油单元与端盖之间,且固定单元具有穿孔。自润单元穿设于穿孔而设置于固定单元的对应两侧,自润单元对应于端盖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突出部对应并接触于该直线运动模块的多个轨道槽的其中之一。

Description

直线运动模块及自润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润功能的直线运动模块。
背景技术
直线运动模块由线性轨道、滑座以及多个滚珠所构成,通过滚珠在循环通道中持续滚动,带动滑座及其上机构沿线性轨道移动,使得该机构得以执行所需作业或表现功能。其中,不论滚珠与线性轨道或与滑座间在相对移动时,接触面上都存在有摩擦力。如一般物理原则所熟知,摩擦力往往是动能消耗的最大来源,且在使动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中,不仅虚耗大量能量,更为设备带来过热的潜藏危险。
针对上述问题,业界已通过提出多种润滑技术试图解决,期能通过提供油料降低摩擦系数,提升直线运动模块动作时的能量利用率,使动能得以完整地用于驱动机构运作。目前已知的主要做法包括以油枪手动,其必须经常且直接对直线运动模块的端盖补充油料,或者通过外接式管路供应。但显而易见地,前述两种方式均为以手动方式时常进行油料供给,因而实际操作上常发生人员操作不当使得润滑油料溅洒或滴落的问题。另外,油料添加的多少也不易估算,导致经常有供油过多造成油料外溢,或是供油不足润滑效力不彰的困扰。
虽然陆续有业者开发出挂载自润元件的直线运动模块,然而,由于挂载式的自润元件设置于端盖上方或外围,故有暴露于外部环境,进而因毛细作用,导致吸附大量的水气、尘埃或异物等缺点,不仅直接影响本身的油料传递与再吸收的能力,更因为暴露于外,而常有油料外渗的问题。此外,传统的自润元件尚有零件过多的问题,如此会增加装配的复杂程度,进而降低直线运动模块的良率以及制造成本。总结而言,目前的自润元件的设计尚不能说是一种良好的润滑手段。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通过自润组件的设置,因而不需由外部供给润滑油料,即可自动实施润滑,且更能提供自润组件适当的防护,以隔绝水气及尘埃,提高润滑效率及使用寿命,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直线运动模块,其通过储油单元、盖设于储油单元之上的固定单元,以及穿设固定单元的自润单元共同组成自润组件,因而可减少所需零件而便于组装,且也可降低制造成本,同时通过自润组件的设置,因而不需由外部供给润滑油料,且仅需定时对直线运动模块的自润组件添加润滑油料,即可自动实施润滑,并且更能提供自润组件适当的防护,以隔绝水气及尘埃,提高润滑效率及使用寿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包括线性轨道、滑座以及多个滚珠。线性轨道具有多个轨道槽。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滑座包括滑座本体、端盖及自润组件。滑座本体的内侧具有对应于这些轨道槽的多个内回流槽,这些内回流槽与这些轨道槽共同构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滑座本体两侧对应这些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外回流通道。端盖设置于滑座本体的端面。自润组件设置于端盖相对于滑座本体的一侧,自润组件包括储油单元、固定单元及自润单元。储油单元具有储油空间及开口,开口对应于端盖。固定单元盖设于开口而设置于储油单元与端盖之间,且固定单元具有穿孔。自润单元穿设于穿孔而设置于固定单元的对应两侧,自润单元对应于端盖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突出部对应并接触于这些轨道槽的其中之一。多个滚珠容置于这些内回流通道及这些外回流通道中。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自润组件,设置于直线运动模块的端盖相对于滑座本体的一侧。自润组件包括储油单元、固定单元以及自润单元。储油单元具有储油空间及开口,开口对应于端盖。固定单元盖设于开口而设置于储油单元与端盖之间,且固定单元具有穿孔。自润单元穿设于穿孔而设置于固定单元的对应两侧,自润单元对应于端盖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突出部对应并接触于该直线运动模块的多个轨道槽的其中之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自润单元具有连接部、吸油部及自润部,连接部穿设于穿孔,连接部对应于储油单元的一端延伸为吸油部,连接部对应于端盖的一端延伸为自润部,自润部具有该至少一个突出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穿孔的孔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单元具有凸部,凸部与固定单元的周缘间隔一预定距离而设置于固定单元对应于储油单元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单元具有四个夹持部,其分别设置于固定单元对应于储油单元的一侧的周缘,这些夹持部夹持吸油部,使吸油部靠近凸部的部分内周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自润部容置于固定单元对应于端盖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油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注油孔,配设至少一个注油塞。
在一个实施例中,直线运动模块进一步包括防尘组件,防尘组件具有多个防尘单元,并设置于自润组件相对于端盖的一侧。
承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其具有能装设于端盖的一侧的自润组件,故在动作过程中,自润组件的自润单元可直接提供线性轨道润滑油料,以降低滚珠与线性轨道及与滑座间的摩擦力,减少对于外部输入油料的依赖,且可延长原本固定对线性轨道进行润滑养护的间隔,减少添加过程的不便以及估量误差所带来的影响。而通过储油单元、盖设于储油单元之上的固定单元,以及穿设固定单元的自润单元共同组成的自润组件,可减少所需零件而使直线运动模块便于组装,且也可降低直线运动模块的制造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自润组件,设置于固定单元的两侧,且其中一部分容置于储油单元与固定单元之间,用于吸附润滑油料,而另一部分容置于固定单元内,且夹设于固定单元与端盖之间,故可以一定程度地阻绝环境中的水气、尘埃及异物,从而避免自润单元吸收过多水气,而由传递油料变成传递水分,折损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A-A线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自润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6A为图5所示的自润单元穿设于固定单元的穿孔后对应于端盖该侧的示意图。
图6B为图5所示的自润单元穿设于固定单元的穿孔后对应于储油单元该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以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示。直线运动模块L包括线性轨道1、滑座2以及多个滚珠3(请先参考图3)。线性轨道1具有多个轨道槽11,本实施例以四轨的线性轨道1为例,即线性轨道1具有四条轨道槽11(为求图面简洁,仅在图1中标示四条轨道槽11)。而滑座2滑设于线性轨道1,滑座2包括滑座本体21、两个端盖22及自润组件23。其中,端盖22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21的两个端面,而端盖22对应于滑座本体21的一侧具有回流结构(如回流弯槽),使滚珠3容置于滑座本体21及两个端盖22之间,可循环运动,其细节在后面详述。且本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L进一步可包括两个防尘组件24,并分别设置于自润组件23相对于端盖22的一侧,及端盖22相对于滑座本体21的一侧,其细节也在后面一并详述。
优选地,滑座2进一步可具有两个自润组件23,分别设置于端盖22的相对于滑座本体21的一侧,如图2所示。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示意图,由于图2与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L的差异仅在于自润组件23的数量,故沿用其元件标号,而以下实施例以图2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L为例进行说明。
图3为图2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图,图4为图2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L的A-A线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图3及图4所示。滑座本体21的内侧具有对应于轨道槽11的多条内回流槽211,内回流槽211与轨道槽11共同构成多条内回流通道R,且滑座本体21两侧对应内回流通道R具有多条外回流通道212。滚珠3容置于内回流通道R及外回流通道212中。需特别注明的是,为求图面简洁,图4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L,仅单侧的内回流通道R及外回流通道212显示滚珠3。如图2及图3所示,端盖22设置于滑座本体21的两个端面,端盖22通过其内侧设计的回流弯槽221来限制并导引滚珠3在内回流通道R与外回流通道212间循环移动,且带动滑座2相对线性轨道1移动。
自润组件23设置于端盖22相对于滑座本体21的一侧,其中,自润组件23包括储油单元231、固定单元232及自润单元233。图5为图3所示的自润组件23的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5所示。储油单元231具有储油空间2311及开口2312,开口2312的方向对应于端盖22。而固定单元232盖设于开口2312,使固定单元232进而设置于储油单元231与端盖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单元232为盖板,当直接盖设于开口2312时,使储油空间2311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进而可容置润滑油料。另外,固定单元232具有穿孔2321,并可使自润单元233穿设于穿孔2321而设置于固定单元232的对应两侧,如图6A及图6B所示,图6A为图5所示的自润单元233穿设于固定单元232的穿孔2321后对应于端盖22该侧的示意图,图6B为图5所示的自润单元233穿设于固定单元232的穿孔2321后对应于储油单元231该侧的示意图。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自润单元233可为多孔隙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且为可挠的材质,例如羊毛毡或泡棉,通过高效率的毛细现象吸含润滑油料。因此,自润单元233通过穿孔2321之后,并设置于固定单元232的两侧,其中一侧面对储油空间2311,另一侧面对端盖22。且自润单元233对应于端盖22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2331。当自润组件23设置于端盖22相对于滑座本体21的一侧,且滑座本体21、端盖22及自润组件23所共同组成的滑座2滑设于轨道槽11时,请同时搭配图2及图3所示,此时,突出部2331可对应并接触于轨道槽11的其中之一。而润滑油料即可通过自润单元233从储油空间2311传送至另一侧的突出部2331,并可通过突出部2331与轨道槽11接触,及经由摩擦力及自润单元233为吸附润滑油料的多孔隙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使得突出部2331受到轨道槽11挤压的同时,进而释出润滑油料并涂布于轨道槽11,进而使轨道槽11上形成一层润滑油薄膜,降低滚珠3与轨道槽11之间的摩擦系数,以达到自润的功效。综合上述结构,当滑座2在线性轨道1上滑动时,将带动自润组件23移动,且由于自润单元233的突出部2331接触轨道槽11,而在轨道槽11上涂布一层润滑油薄膜,降低滚珠3与轨道槽11的磨耗量,因此能在直线运动模块L移动的同时对轨道槽11进行油料供给,故具有自润功能,且可延长原本固定对线性轨道1上油进行润滑养护的间隔。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滑座2也可仅具有一个自润组件23设置于其中一个端盖22的外侧(即前述的相对于滑座本体21的一侧),且自润单元233可仅具有一个突出部2331,本实用新型不限制自润组件23或其自润单元233的突出部2331的数量及构型,仅需一个自润组件23,并具有一个自润单元233及一个突出部2331,对应其中之一的轨道槽11,即可达到传递润滑油料且涂布于轨道槽11的功效,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详细而言,如图5、图6A及图6B所示,自润单元233具有连接部2332、吸油部2333及自润部2334,连接部2332连接吸油部2333与自润部2334,亦即连接部2332设置于吸油部2333与自润部2334之间。而连接部2332的前端(即对应于端盖22的一端)延伸为自润部2334,自润部2334则具有前述的突出部2331;连接部2332的后端(即对应于储油单元231的一端)则延伸为吸油部2333。在本实施例中,吸油部2333可以为长条状的结构,故在组装自润组件23的时候,可将自润单元233的吸油部2333先穿过穿孔2321至连接部2332刚好穿设于穿孔2321。在本实施例中,穿孔2321的孔径D1可小于或等于连接部2332的直径D2(如图5),使自润单元233可稳固的设置于固定单元232的穿孔2321,而不会轻易滑动。通过此种设计,自润单元233的连接部2332会塞住穿孔2321,使储油空间2311中的润滑油料不至于直接从穿孔2321溢出;且可通过控制穿孔2321与连接部2332的相对尺寸关系,来调整穿孔2321对连接部2332的挤压程度,进而控制润滑油料的出油速度。
请参考图6A所示,优选地,固定单元232对应于端盖22的一侧具有凹槽2322,进而使自润部2334可容置于凹槽2322中,亦即使自润部2334容置于固定单元232对应于端盖22的一侧。且固定单元232靠近轨道槽11的位置(请搭配图3所示)进一步具有缺口2323,使自润部2334容置于凹槽2322后,突出部2331可从缺口2323露出,进而可与轨道槽11接触。
另外,请同时参考图5及图6B所示,如前述,吸油部2333可以为长条状的结构,并将吸油部2333穿过穿孔2321后设置于固定单元232对应于储油空间2311的一侧,用以吸附储油空间2311所储存的润滑油料。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吸油部2333为两条长条状的结构,当吸油部2333穿过穿孔2321后,可将两条长条状的结构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设置,使吸油部2333沿着固定单元232的周缘设置,用以均匀地吸取储油空间2311内的润滑油料。
优选地,固定单元232具有凸部2324,其位于对应于储油单元231的该侧,且凸部2324大致上沿着固定单元232的周缘并间隔一预定距离PD而设置。请同时搭配图5所示,在凸部2324的同一侧(固定单元232对应于储油单元231的一侧),固定单元232的周缘设置有四个夹持部2325,用于夹持吸油部2333,使部分的吸油部2333靠近凸部2324的部分内周缘。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先在固定单元232的凸部2324的外周缘涂布黏着剂,再将固定单元232盖设于储油单元231的开口2312。此时,凸部2324外周缘上的部分黏着剂可被推挤至固定单元232的周缘上预定距离PD的区域,进而可在固定单元232与储油单元231贴覆后,使固定单元232周缘的预定距离PD的区域与储油单元231的边框2313黏合,而凸部2324上外周缘所残留的黏着剂则可使凸部2324与储油单元231的开口2312部分的内侧缘贴覆后黏合,以提升储油单元231与固定单元232之间的密封程度,进而可防止润滑油料外露。而由前述内容可知,当固定单元232盖设于储油单元231的开口2312后,凸部2324的位置对应于储油空间2311的周缘,而本实施例的吸油部2333的末端靠近凸部2324底缘的四周及角落,更可在直线运动模块L以上下左右任一个方向进行设置时,均有部分的吸油部2333会靠近在重力方向上储油空间2311的底缘及角落,由此使吸油部2333得以吸附储油空间2311底缘及角落的润滑油料,以有效地利用储油空间2311所储存的润滑油料,并可延长补充润滑油料的间隔,减少对储油单元231注油的次数。另外,固定单元232的凹槽2322进一步具有第一凹槽2326(如图6A所示),用以容置因挤压突出部2331而溢出的润滑油料。
另外,由于自润单元233设置于固定单元232的相对两侧,且其中部分(吸油部2333)容置于储油单元231与固定单元232之间,且另一部分(自润部2334)容置于固定单元232的凹槽2322内,并夹设于固定单元232与端盖22之间,故可以一定程度地阻绝环境中的水气、尘埃及异物,从而避免自润单元233吸收过多水气,而由传递油料变成传递水分,折损润滑效果。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储油单元231具有至少一个注油孔2314,当储油空间2311内部的润滑油料用罄,可在注油孔2314注入以补充润滑油料。相较于公知技术是直接对直线运动模块的端盖补充油料,更可以避免润滑油料溅洒或滴落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的自润组件23更可另外配设至少一个注油塞234(请参考图3所示),在一般情况下,设置于注油孔2314中,以防止润滑油料溢出。
请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L进一步可包括两个防尘组件24,并分别设置于自润组件23相对于端盖22的一侧,具体而言,若以滑座2的长轴方向来看,则四者由外而内的排列顺序依序是防尘组件24、自润组件23、端盖22与滑座本体21(可参考图2所示),而端盖22、自润组件23及防尘组件24可视为一组组件而装设于滑座本体21的一侧。防尘组件24可以具有与滑座本体21的端面对应的构型,以横跨线性轨道1的两侧,至于尺寸则无限制,但以契合端面大小者为佳。防尘组件24的材料例如包括塑料或塑钢,且可通过例如射出成形或由组件组装形成。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防尘组件24由包括两个防尘单元241、一个间隔件242,且间隔件242夹设于两个防尘单元241之间。其中,防尘单元241由两个防尘片所共同组成,而在其它实施例中,防尘单元241也可以为单一构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其中,防尘组件24与轨道槽11相互接触,以刮除轨道槽11上的灰尘或异物后,再通过自润单元233的突出部2331再将润滑油料涂布于轨道槽11。因此,可避免润滑油料沾染于具有灰尘或异物的轨道槽11,使得灰尘或异物更难清除进而进入滑座本体21,进而损坏直线运动模块L。而防尘组件24整体的设置于滑座2的最外侧,且具有多个防尘单元241的多道防尘结构,更可提高避免灰尘或异物进入滑座本体21的功效。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座2可进一步包括多条防尘件DP分别连结滑座本体21的底侧,及夹设于线性轨道1上侧及端盖22的滚珠保持部222之间。防尘件DP共同用于阻挡尘埃或异物由线性轨道1及滑座本体21上下两空隙进入直线运动模块L内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滑座2可进一步包含多个回流元件25,其具有长管形结构,且长管形结构紧密地容置于外回流通道212中,取代外回流通道212直接与滚珠3接触,形成较平顺且断差较少的循环通道,减少钻孔造成外回流通道212的孔道面粗糙和/或热处理变形的问题。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直线运动模块L当然可以在不使用回流元件25的情况下,而直接以外回流通道212,配合端盖22的回流弯槽221,以形成供滚珠作动的循环通道,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自润组件,设置于直线运动模块的端盖相对于滑座本体的一侧。自润组件包括储油单元、固定单元以及自润单元。储油单元具有储油空间及开口,开口对应于端盖。固定单元盖设于开口而设置于储油单元与端盖之间,且固定单元具有穿孔。自润单元穿设于穿孔而设置于固定单元的对应两侧,自润单元对应于端盖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突出部对应并接触于该直线运动模块的多个轨道槽的其中之一。自润组件的元件及其连接关系的详细内容,或自润组件与直线运动模块的其它元件的连结关系,皆可参考前述,在此不加赘述。
综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其具有能装设于端盖的一侧的自润组件,故在动作过程中,自润组件的自润单元可直接提供线性轨道润滑油料,以降低滚珠与线性轨道及与滑座间的摩擦力,减少对于外部输入油料的依赖,且可延长原本固定对线性轨道进行润滑养护的间隔,减少添加过程的不便以及估量误差所带来的影响。而通过储油单元、盖设于储油单元之上的固定单元,以及穿设固定单元的自润单元共同组成的自润组件,可减少所需零件而使直线运动模块便于组装,且也可降低直线运动模块的制造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自润组件,设置于固定单元的两侧,且其中一部分容置于储油单元与固定单元之间,用于吸附润滑油料,而另一部分容置于固定单元内,且夹设于固定单元与端盖之间,故可以一定程度地阻绝环境中的水气、尘埃及异物,从而避免自润单元吸收过多水气,而由传递油料变成传递水分,折损润滑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随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5)

1.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性轨道,具有多个轨道槽;
滑座,滑设于该线性轨道,该滑座包括:
滑座本体,其内侧具有对应于所述轨道槽的多个内回流槽,所述内回流槽与所述轨道槽共同构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该滑座本体两侧对应所述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外回流通道;
端盖,设置于该滑座本体的端面;及
自润组件,设置于该端盖相对于该滑座本体的一侧,该自润组件包括:
储油单元,具有一储油空间及一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端盖;
固定单元,盖设于该开口而设置于该储油单元与该端盖之间,且该固定单元具有穿孔;及
自润单元,穿设于该穿孔而设置于该固定单元的对应两侧,该自润单元对应于该端盖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该突出部对应并接触于所述轨道槽的其中之一;以及
多个滚珠,容置于所述内回流通道及所述外回流通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自润单元具有连接部、吸油部及自润部,该连接部穿设于该穿孔,该连接部对应于该储油单元的一端延伸为该吸油部,该连接部对应于该端盖的一端延伸为该自润部,该自润部具有该至少一个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穿孔的孔径小于该连接部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具有凸部,该凸部与该固定单元的周缘间隔一预定距离而设置于该固定单元对应于该储油单元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具有四个夹持部,其分别设置于该固定单元对应于该储油单元的一侧的周缘,所述夹持部夹持该吸油部,使该吸油部靠近该凸部的部分内周缘。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自润部容置于该固定单元对应于该端盖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储油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注油孔,配设至少一个注油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防尘组件,具有多个防尘单元,并设置于该自润组件相对于该端盖的一侧。
9.一种自润组件,设置于直线运动模块的端盖相对于滑座本体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自润组件包括:
储油单元,具有储油空间及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端盖;
固定单元,盖设于该开口而设置于该储油单元与该端盖之间,且该固定单元具有穿孔;以及
自润单元,穿设于该穿孔而设置于该固定单元的对应两侧,该自润单元对应于该端盖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该突出部对应并接触于该直线运动模块的多个轨道槽的其中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自润单元具有连接部、吸油部及自润部,该连接部穿设于该穿孔,该连接部对应于该储油单元的一端延伸为该吸油部,该连接部对应于该端盖的一端延伸为该自润部,该自润部具有该至少一个突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穿孔的孔径小于该连接部的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具有凸部,该凸部与该固定单元的周缘间隔一预定距离而设置于该固定单元对应于该储油单元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单元具有四个夹持部,其分别设置于该固定单元对应于该储油单元的一侧的周缘,所述夹持部夹持该自润单元使该吸油部靠近该凸部的部分内周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自润部容置于该固定单元对应于该端盖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储油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注油孔,配设至少一个注油塞。
CN201420510219.1U 2014-09-05 2014-09-05 直线运动模块及自润组件 Active CN204127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0219.1U CN204127113U (zh) 2014-09-05 2014-09-05 直线运动模块及自润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0219.1U CN204127113U (zh) 2014-09-05 2014-09-05 直线运动模块及自润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27113U true CN204127113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3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10219.1U Active CN204127113U (zh) 2014-09-05 2014-09-05 直线运动模块及自润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2711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9119A (zh) * 2018-03-29 2019-10-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润滑单元、引导机构以及用于引导机构的方法
CN112909833A (zh) * 2021-01-25 2021-06-04 国网浙江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带电安装绝缘防鸟罩的工具
CN112909832A (zh) * 2021-01-25 2021-06-04 国网浙江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带电安装防鸟罩的安装工具
CN112909831A (zh) * 2021-01-25 2021-06-04 国网浙江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防鸟罩带电安装工具
CN114921861A (zh) * 2020-12-22 2022-08-19 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优异的高dpf聚酯工业丝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9119A (zh) * 2018-03-29 2019-10-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润滑单元、引导机构以及用于引导机构的方法
CN114921861A (zh) * 2020-12-22 2022-08-19 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优异的高dpf聚酯工业丝
CN112909833A (zh) * 2021-01-25 2021-06-04 国网浙江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带电安装绝缘防鸟罩的工具
CN112909832A (zh) * 2021-01-25 2021-06-04 国网浙江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带电安装防鸟罩的安装工具
CN112909831A (zh) * 2021-01-25 2021-06-04 国网浙江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防鸟罩带电安装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27113U (zh) 直线运动模块及自润组件
US6250804B1 (en) Self-lubricating linear guide apparatus
CN204127129U (zh) 一种直线导轨的润滑装置
JP4685723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3203782U (ja) リニアスライドレール及びその自己潤滑モジュール
US20080285898A1 (en) Linear Driving Device with a Self-Lubricating Assembly
JP4625483B2 (ja) 自己潤滑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リニア駆動モジュール
CN107429739A (zh) 供油装置和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CN212112824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
CN203585085U (zh) 直线运动模块
JP2007263366A (ja) 潤滑油供給装置
JP4413913B2 (ja) 直線案内装置
TWI524015B (zh) A linear slide with a recycled oil structure
CN201902448U (zh) 具自润功能的直线运动模块
CN206111849U (zh) 一种双轴心导轨
TWI452215B (zh) Linear transmission elements for lubricating devices
CN210165164U (zh) 一种可以自动给导轨珠架加注润滑油的设备
TWM491104U (zh) 具潤滑結構之線性滑軌
CN209729062U (zh) 一种教育用便于清洁的自带照明调节功能的多媒体设备
KR20130075622A (ko) 표면 실장기의 흡착 헤드
CN207935291U (zh) 一种高效润滑轴瓦的轴套
CN202585373U (zh) 直线滑块
TWM466984U (zh) 具油路結構之線性滑軌
CN109899400B (zh) 线性滑轨的润滑装置及其组合结构
TWM470898U (zh) 直線運動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