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4292U - 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4292U
CN204104292U CN201420502802.8U CN201420502802U CN204104292U CN 204104292 U CN204104292 U CN 204104292U CN 201420502802 U CN201420502802 U CN 201420502802U CN 204104292 U CN204104292 U CN 204104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maintaining
band
maintaining body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28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井一宪
桑原正幸
宫崎浩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4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42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能够保持多个卷轴,特别是在无拼接供料器中能够以简易的结构而作业性良好地保持先行卷轴和后续卷轴。使在具备能够保持卷轴(13)的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的元件供给部(4)中为保持卷绕收纳有载带(14)的卷轴(13)而使用的卷轴保持件(15)为如下结构:相对于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一体地拆装,且具有保持第一卷轴(13(1))的第一卷轴保持部(19A)和保持第二卷轴(13(2))的第二卷轴保持部(19B),将第一卷轴保持部(19A)和第二卷轴保持部(19B)以载带(14)的间距输送方向为排列方向而直列配置。

Description

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元件安装装置中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已有的卷轴保持机构并保持卷轴的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元件安装装置中,在供给被载带保持的元件的情况下,使用带式供料器。载带被卷绕收纳于卷轴,通过由带式供料器引出并间距输送,向基于安装头的取出位置移动。目前,在消耗一个卷轴的载带向带式供料器补充元件的情况下,实施对安装于带式供料器且在使用中的先行带接合收纳于新的卷轴的后续带的拼接(スプライシング)。拼接作业是一边对两个载带进行对准、间距的检查一边进行接合的作业,因此,作业者被强迫每次补充元件时都进行繁琐且耗费时间的作业。为减轻这样的作业者的负荷,提出有不将两个载带接合而从先行带之后使后续带追随而向带式供料器供给的无拼接供料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1-211169号公报
在无拼接供料器中,不仅需要保持卷绕有先行带的先行卷轴,而且还要保持卷绕有后续带的后续卷轴,因此,对用于无拼接供料器的卷轴保持机构要求保持先行卷轴及后续卷轴双方的功能。但是,通常在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给部中可保持卷轴的空间受到制约,因此,如果要将卷轴保持机构设为能够保持先行卷轴和后续卷轴这双方的卷轴的机构,则卷轴保持机构成为复杂的结构。这样,在现有技术的卷轴保持机构中,难以对一个带式供料器保持多个卷轴,特别是在采用必须要先行卷轴和后续卷轴这两个的无拼接供料器的情况下特别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轴保持件,可保持多个卷轴,特别是在无拼接供料器中能够以简易的结构而作业性良好地保持先行卷轴和后续卷轴。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轴保持件,安装于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给部,为了保持卷绕收纳有载带的卷轴而使用,其中,所述元件安装装置具备:设于所述元件供给部且能够保持所述卷轴的保持机构;通过对从所述卷轴引出的所述载带进行间距输送而供给元件的带式供料器;及拾取由所述带式供料器供给的所述元件并安装于基板的安装头,所述卷轴保持件相对于所述保持机构一体地拆装,且具有保持第一卷轴的第一卷轴保持部和保持第二卷轴的第二卷轴保持部,所述第一卷轴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卷轴保持部以所述载带的间距输送方向为排列方向而直列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在元件供给部中利用带式供料器从卷轴引出载带,对所述载带进行间距输送并供给,利用安装头拾取所供给的元件并安装于基板,其中,所述元件安装装置具备:设于所述元件供给部且能够保持所述卷轴的保持机构;及相对于所述保持机构一体地拆装且具有保持第一卷轴的第一卷轴保持部和保持第二卷轴的第二卷轴保持部的卷轴保持部,所述第一卷轴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卷轴保持部以所述载带的间距输送方向为排列方向而直列配置。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使为了在具备能够保持卷轴的保持机构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给部中保持卷绕收纳有载带的卷轴而使用的卷轴保持件为如下结构:相对于保持机构一体地拆装,且具有保持第一卷轴的第一卷轴保持部和保持第二卷轴的第二卷轴保持部,将第一卷轴保持部和第二卷轴保持部以载带的间距输送方向为排列方向而直列配置,由此,能够保持多个卷轴,特别是在无拼接供料器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作业性良好地保持先行卷轴和后续卷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带式供料器的结构说明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给部的结构说明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给部所使用的卷轴保持件的结构说明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给部所使用的卷轴保持件的功能说明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卷轴保持件中的卷轴枢轴支承机构的结构说明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给部所使用的带式供料器中的带输送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给部所使用的带式供料器中的带输送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元件安装装置
3  基板
4  元件供给部
5  带式供料器
9  安装头
10  元件安装机构
13  卷轴
13(1)  第一卷轴
13(2)  第二卷轴
14  载带
14(1)  先行带
14(2)  后续带
14*  带卷绕体
15  卷轴保持件
16A  第一保持机构
16B  第二保持机构
17a  嵌入部
19A  第一卷轴保持部
19B  第二卷轴保持部
20A  第一带输送机构
20B  第二带输送机构
21  带止动机构
26  带输送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2说明在基板上安装电子元件的元件安装装置1的结构。元件安装装置1具有在基板上安装半导体芯片等电子元件的功能,图2局部表示图1中的A-A截面。
图1中,在基台1a的中央沿X方向(基板搬送方向)配置有基板搬送机构2。基板搬送机构2搬送从上游侧搬入的基板3,且将其定位保持于为了执行元件安装作业而设定的安装台。在基板搬送机构2的两侧方配置有元件供给部4,在各元件供给部4并列安装有多个带式供料器5。带式供料器5通过将收纳有电子元件的载带向带输送方向、即从元件供给部4的外侧朝向基板搬送机构2的方向进行间距输送,向基于以下说明的元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的元件吸附位置供给电子元件。
在基台1a上表面,在X方向的一侧的端部配置有具备线性驱动机构的Y轴移动工作台7,在Y轴移动工作台7上,沿Y方向移动自如地结合有同样具备线性驱动机构的2台X轴移动工作台8。在2台X轴移动工作台8上,分别沿X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有安装头9。安装头9为具备多个保持头的多工位型头,如图2所示,在各保持头的下端部安装有吸附并保持电子元件且能够单独使其升降的吸嘴9a。
通过驱动Y轴移动工作台7、X轴移动工作台8,安装头9向X方向、Y方向移动。由此,两个安装头9分别从对应的元件供给部4的带式供料器5的元件吸附位置利用吸嘴9a取出电子元件,将电子元件移送搭载到被定位于基板搬送机构2的基板3的安装点。Y轴移动工作台7、X轴移动工作台8及安装头9通过使保持电子元件的安装头9移动,构成将电子元件向基板3移送搭载的元件安装机构10。
在元件供给部4和基板搬送机构2之间配置有元件识别摄像机6。从元件供给部4取出了电子元件的安装头9在元件识别摄像机6的上方移动时,元件识别摄像机6对保持于安装头9的状态的电子元件进行拍摄并识别。在安装头9上,安装有位于X轴移动工作台8的下表面侧且分别与安装头9一体移动的基板识别摄像机11。通过安装头9移动,基板识别摄像机11向位于基板搬送机构2的基板3的上方移动,对基板3进行拍摄并识别。在安装头9进行的向基板3的元件安装动作中,加入元件识别摄像机6产生的电子元件的识别结果和基板识别摄像机11产生的基板识别结果,进行搭载位置校正。
如图2所示,在元件供给部4设置有在供料器底座12a上预先安置有多个带式供料器5的状态的台车12。通过由夹紧机构12b相对于设于基台1a的固定底座1b夹紧供料器底座12a,而在元件供给部4固定台车12的位置。在台车12上保持有以卷绕状态收纳保持有电子元件的载带14的卷轴13。从卷轴13引出的载带14被带式供料器5间距输送至基于吸嘴9a的元件吸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带式供料器5采用在进行用于补给元件的卷轴13的切换时不进行接合载带14的拼接的无拼接方式。而且,在置于元件供给部4的台车12上设有可保持卷轴13的保持机构。在此,保持机构为在上下配置的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保持分别保持两个卷轴13的卷轴保持件15的结构。
即,在卷轴保持件15上一体保持有向带式供料器5供给已安装的载带14(1)(参照图3、图4。以下简称为先行带14(1)。)的第一卷轴13(1)及元件用尽时供给新安装的载带14(2)(参照图3、图4。以下简称为后续带14(2)。)的第二卷轴13(2)。
通过将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上下配置,可以将多列并排安装的带式供料器5所使用的卷轴13上下锯齿状配置,可以与各带式供料器5相对应且不会产生相互的干涉地配置卷轴宽度比供料器宽度宽的卷轴13。
接着,参照图3说明带式供料器5的结构及功能。如图3所示,带式供料器5为具备本体部5a及从本体部5a的下表面向下方凸设的安装部5b的结构。在使本体部5a的下表面沿着供料器底座12a地安装带式供料器5的状态下,设于安装部5b的连接器部(省略图示)与供料器底座12a嵌合。由此,带式供料器5被固定安装于元件供给部4,同时,为了控制带式供料器5中的带输送而内置的带输送控制部26与元件安装装置1的控制部27电连接。
在本体部5a的内部设有引导从卷轴13引出并取入到本体部5a内的载带14的带行进路5c。带行进路5c从在本体部5a的下端部向上游侧延伸的延伸部5e和本体部5a的上游端部之间开口的带导入口5d连通直至通过安装头9取出电子元件的元件吸附位置而设置。在持续执行元件安装作业的过程中,以向一个卷轴13的收纳量为单位批量的多个载带14从带导入口5d依次插入并向带式供料器5供给。
在带行进路5c的下游侧、上游侧分别配置有第一带输送机构20A、第二带输送机构20B。第一带输送机构20A、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均为如下结构:通过利用输送电动机驱动设有与设于载带14的输送孔嵌合的输送销的链轮旋转,而对载带14进行间距输送。
设于带行进路5c的下游侧的第一带输送机构20A将载带14间距输送到基于安装头9的元件吸附位置。在第一带输送机构20A的上方配置有带按压部件23,利用带按压部件23从上侧压入并引导由第一带输送机构20A间距输送的载带14。而且,被保持于载带14的电子元件经由与元件吸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于带按压部件23的取出开口部23a由安装头9的吸嘴9a取出。
另外,设于带行进路5c的上游侧的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具有将从带导入口5d导入的载带14向下游侧输送的功能。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的上游侧配置有具有在追加供给载带14时对后续带的带输送禁止/允许进行切换的止动功能的带止动机构21。通过该止动功能,可以使不进行带拼接而送入到带式供料器5的后续带待机/停留直至先行带通过结束。
在带行进路5c中的第一带输送机构20A的上游侧的元件吸附位置的附近设定用于检测载带14的第一检测位置P1,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的下游侧且比第一检测位置P1靠上游侧同样设定用于检测载带14的第二检测位置P2。分别配置于第一检测位置P1、第二检测位置P2的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第一检测位置P1、第二检测位置P2上的载带14的有无。
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产生的检测结果被传递到带输送控制部26,带输送控制部26基于这些检测结果控制第一带输送机构20A、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内置有仅允许与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带输送方向相对应的方向的空转且禁止向反方向的空转的单向离合器机构及对从电动机向链轮的驱动传递进行切断/接通的离合机构。而且,通过利用带输送控制部26控制电动机及单向离合器机构,对允许与带输送方向对应的方向的空转并使载带14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停留的空转模式和利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对载带14进行带输送的驱动模式进行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及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分别检测前后输送的两个载带14中先行输送的先行带14(1)及后续输送的后续带14(2)各自的末尾端部E及排头端部T(参照图8、图9)。而且,带输送控制部26通过基于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及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的末尾端部E及排头端部T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带输送机构20A及第二带输送机构20B,而以预先设定的间隔控制模式控制带行进路5c的末尾端部E和排头端部T之间的间隔。
接着,参照图4,对在置于元件供给部4的台车12上保持卷绕收纳有载带14的卷轴13时使用的卷轴保持件15的功能进行说明。首先,图4(a)表示使台车12为了保持卷轴13而本来具备的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分别保持单体的卷轴13的状态。
第一保持机构16A为在平行配置一对板部件且形成有卷轴13可嵌入的嵌入部17a的结构的保持部件17的两端部设有抵接并支承于卷轴13的外周缘部的支承销17b、17c的结构。在保持作为对象的卷轴13时,使卷轴13嵌入嵌入部17a,由支承销17b、17c支承卷轴13,由此将卷轴13保持于第一保持机构16A。
第二保持机构16B由在台车12的底部12c上以向Y方向倾斜的形状沿X方向(纸面垂直方向)连通设置的壁部件18及在用于支承卷轴13的规定位置配置于壁部件18的外侧的一对支承部件18b、18c构成。在保持作为对象的卷轴13时,使卷轴13与壁部件18的倾斜保持面18a抵接,同时由支承部件18b、18c支承卷轴13,由此将卷轴13保持于第二保持机构16B。即,在本实施方式作为对象的元件安装装置1中,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均设置为能够在元件供给部4保持单体的卷轴13。
图4(b)表示经由卷轴保持件15在上述结构的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分别保持两个卷轴13的结构。即,卷轴保持件15安装于元件安装装置1的元件供给部4,保持卷绕收纳有载带14的两个第一卷轴13(1)、第二卷轴13(2),并一体地相对于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拆装。第一卷轴13(1)为向带式供料器5供给已安装的先行带14(1)的现用卷轴,第二卷轴13(2)为收纳于第一卷轴13(1)的载带14用尽后使用的预备用卷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不将从第一卷轴13(1)引出的先行带14(1)和从第二卷轴13(2)引出的后续带14(2)接合而进行元件补给的无拼接方式,通过与先行带14(1)的终末端部重叠而将后续带14(2)的开始端部插入带式供料器5,来连续地持续执行带供给。
在此,参照图5说明卷轴保持件15的详细结构。如图5(a)(b)所示,卷轴保持件15具有保持上述第一卷轴13(1)的第一卷轴保持部19A和保持第二卷轴13(2)的第二卷轴保持部19B。第一卷轴保持部19A以利用由三个底面构成的底部将在平行地相对配置的一对大致五边形状的侧板部15a的内部形成的空间的下部封闭的收纳空间19c为主体。这些底面为从下游侧依次将朝向下游端面侧变高的形状的倾斜底板部15b、水平形状的水平底板部15d、垂直形状的垂直底板部15e连结的形状,侧板部15a的两端部由连结支承销15g、15h连结。
在第一卷轴保持部19A的收纳空间19c内收纳第一卷轴13(1)(箭头a),使第一卷轴13(1)的外周缘部与倾斜底板部15b的内面的抵接面15c及连结支承销15h抵接,由此,由第一卷轴保持部19A保持第一卷轴13(1)。而且,在第一卷轴保持部19A,在侧板部15a的前端部、后端部形成有在置于第一保持机构16A的状态下分别与支承销17c、17b抵接的抵接面15l、抵接面15m。而且,在水平底板部15d的下表面突设有在置于第二保持机构16B的状态下与支承部件18c卡止的卡止突起部15f。
另外,第二卷轴保持部19B为平行配置一对板部件15i而形成卷轴13可嵌合的嵌合空间且利用连结支承销15j、15k将板部件15i的两端部连结的结构。在第二卷轴保持部19B的嵌合收纳空间内收纳第二卷轴13(2)(箭头b),且使第二卷轴13(2)的外周缘部与连结支承销15j、15k抵接,由此,由第二卷轴保持部19B保持第二卷轴13(2)。
在该保持状态下,如图5(c)所示,被保持于卷轴保持件15的状态的第一卷轴13(1)、第二卷轴13(2)即第一卷轴保持部19A、第二卷轴保持部19B以载带14的间距输送方向为排列方向而直列配置。由此,即使在对每一个带式供料器5配置多个卷轴13的情况下,也能够极力使在元件供给部4空间受制约的X方向的占有幅度减小,确保设备紧凑化。
如图4(b)所示,这样保持第一卷轴13(1)、第二卷轴13(2)的卷轴保持件15被台车12的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一体地拆装自如地保持。即,在使第一保持机构16A保持卷轴保持件15时,将第一卷轴保持部19A嵌入嵌入部17a内,同时由支承销17b、17c支承卷轴保持件15的抵接面15l、15m(参照图5(a))。
即,第一卷轴保持部19A构成为可嵌入为了在第一保持机构16A保持第一卷轴13(1)而设置的嵌入部17a。另外,在使第二保持机构16B保持卷轴保持件15时,使第一卷轴保持部19A的倾斜底板部15b与倾斜保持面18a抵接,同时使支承部件18c与卡止突起部15f卡止,进而由支承部件18b支承卷轴保持件15的抵接面15m(参照图4)。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卷轴保持部19A构成为分别相对于第一保持机构16A及第二保持机构16B拆装自如。由此,可以将卷轴保持件15安装于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这双方。此时,如上所述,由于以卷轴13相互不产生干涉的方式构成,所以能够省空间地配置多个卷轴13。
图6表示如下作业例:在卷绕于第一卷轴13(1)的先行带14(1)的剩余长度减少的状况下,作业者为了简化作业而在更换卷轴之前将卷绕于第一卷轴13(1)的先行带14(1)从第一卷轴13(1)引出并拆下。该情况下,如图6(a)所示,对从第一卷轴13(1)引出(箭头c)而成为带单独状态的先行带14(1)以卷绕状态存在的带卷绕体14*进行处理。即,代替第一卷轴13(1),使第一卷轴保持部19A保持带卷绕体14*(箭头d)。
该情况下,如图6(b)所示,带卷绕体14*被收纳于由水平底板部15d及相对置的两个侧板部15a形成的收纳空间19c内。由此,从第一卷轴13(1)引出并成为带单独状态的带卷绕体14*被作为保持侧面部起作用的侧板部15a的内面从侧面保持,不松散、纠缠而保持稳定的带卷绕状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旋转自如地保持卷轴13的结构,使用将卷轴13的外缘端部在多个点支承的方式,但是,也可以代替该方式而使用由枢轴支承部30枢轴支承卷轴13的中心位置的方式。在图7(a)所示的例中,在第二卷轴保持部19B设有枢轴支承部30。即,为了在卷轴13的中心部位枢轴支承在位于卷轴侧板部13a之间的凸台部件13b上开口设置的中心孔13c,而在从板部件15i延伸设置的延伸部15n设置枢轴支承部30。
图7(b)表示作为枢轴支承部30使用起倒式的轴支承销32的结构例。即,在图7(b)(1)中,在从一方的板部件15i延伸的延伸部15n凸设有轴支承凸台部30a。在轴支承凸台部30a的内部内置有由基部31支承且绕铰链销33可起倒(箭头f)的轴支承销32。轴支承销32通常时通过内置的施力机构而处于起立状态,通过作用来自横方向的外力而向轴支承凸台部30a的内部倒伏。
图7(b)(2)表示由上述结构的枢轴支承部30枢轴支承卷轴13的状态。即,首先,在板部件15i之间嵌合卷轴13的卷轴侧板部13a,使凸台部件13b与枢轴支承部30对位。由此,起立状态的轴支承销32通过由卷轴侧板部13a抵接而暂时倒伏,由于中心孔13c与轴支承销32的位置一致,从而轴支承销32再次成为起立状态,卷轴13被轴支承销32旋转自如地轴支承。
另外,图7(c)表示作为枢轴支承部30A由设于延伸部15n的内面的弹性变形自如的枢轴支承突起部34枢轴支承卷轴13的结构例。即,图7(c)(1)中,在抵接面15l设有枢轴支承突起部34,该枢轴支承突起部34利用具有通过利用弹性体等外力变形而除去外力来恢复为原形的特性的材质,而可嵌入中心孔13c并向内侧凸设。
图7(c)(2)表示利用上述结构的枢轴支承部30A枢轴支承卷轴13的状态。即,首先,在板部件15i之间嵌合卷轴13的卷轴侧板部13a并使凸台部件13b与枢轴支承部30A对位。此时,枢轴支承突起部34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嵌入中心孔13c内,由枢轴支承突起部34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承卷轴13。
另外,在设于第二卷轴保持部19B的枢轴支承部30、30A的基础上,还可以在保持带卷绕体14*的第一卷轴保持部19A上设置与枢轴支承部30、30A同样结构的枢轴支承部30*。由此,能够防止以带原材料的粘度为原因而带卷绕体14*从收纳空间19c浮起。
接着,参照图8、图9说明在带式供料器5中依次对多个载带14进行带输送的带输送方法。图8、图9表示沿带行进路5c依次对不进行拼接而在前后输送的两个载带14中先行输送的先行带14(1)及后续输送的后续带14(2)进行带输送的过程。
首先,图8(a)表示一边沿带行进路5c对先行带14(1)进行带输送一边执行元件安装作业中的状态。即,将先行带14(1)经由带导入口5d导入带式供料器5,利用第一带输送机构20A进行带输送(箭头g),并在元件吸附位置由安装头9从先行带14(1)取出电子元件。
接着,在继续执行元件安装作业的过程中,如果来自先行带14(1)的元件供给接近结束,则如图8(b)所示,为了进行元件补充而追加设置后续带14(2)。即,在先行带14(1)与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卡合的状态下,从带导入口5d导入后续带14(2)的排头部(箭头h),利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将后续带14(2)带输送至带止动机构21。此时,带止动机构21仅允许先行带14(1)的带输送,禁止后续带14(2)的带输送。而且,在该状态下,继续执行第一带输送机构20A进行的先行带14(1)的带输送(箭头i)及安装头9进行的电子元件的取出。
即,如图8(c)所示,如果利用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先行带14(1)的末尾端部E,则如图9(a)所示,以驱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而使后续带14(2)的排头端部T移动至第二检测位置P2的方式对后续带14(2)进行带输送之后(箭头:j),在该位置待机。而且,在该状态下继续执行第一带输送机构20A进行的先行带14(1)的带输送(箭头k)及安装头9进行的电子元件的取出。
进而,在进行由第一带输送机构20A进行的先行带14(1)的带输送(箭头l)的过程中,如图9(b)所示,如果由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检测到先行带14(1)的末尾端部E,则如图9(c)所示,以驱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而使后续带14(2)的排头端部T从第二检测位置P2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P1的方式,对后续带14(2)进行带输送(箭头m)。
在上述无拼接方式的带输送中,对于各带式供料器5要求常备排列第一卷轴13(1)和第二卷轴13(2)这两个卷轴。即使在这种用途中,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卷轴保持件15,也能够极力缩小卷轴配置空间,实现紧凑的元件供给设备。
如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卷轴保持件15及元件安装装置1中,使在具备能够保持卷轴13的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的元件供给部4中为了保持卷绕收纳有载带14的卷轴13而使用的卷轴保持件15为如下结构:相对于第一保持机构16A、第二保持机构16B一体地拆装,且具有保持第一卷轴13(1)的第一卷轴保持部19A和保持第二卷轴13(2)的第二卷轴保持部19B,将载带14的间距输送方向设为排列方向来直列配置第一卷轴保持部19A和第二卷轴保持部19B。
由此,在要求保持多个卷轴13的用途中,能够以简易的结构而作业性良好地配置多个卷轴。特别是在必须将先行、后续的两个卷轴接近配置的无拼接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具有能够保持多个卷轴,特别是在无拼接供料器中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作业性良好地保持先行卷轴和后续卷轴的效果,在从带式供料器取出电子元件并安装于基板的元件安装领域是有用的。

Claims (6)

1.一种卷轴保持件,安装于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给部,为了保持卷绕收纳有载带的卷轴而使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安装装置具备:设于所述元件供给部且能够保持所述卷轴的保持机构;通过对从所述卷轴引出的所述载带进行间距输送而供给元件的带式供料器;及拾取由所述带式供料器供给的所述元件并安装于基板的安装头,
所述卷轴保持件相对于所述保持机构一体地拆装,且具有保持第一卷轴的第一卷轴保持部和保持第二卷轴的第二卷轴保持部,
所述第一卷轴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卷轴保持部以所述载带的间距输送方向为排列方向而直列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轴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机构具备上下配置的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
所述第一卷轴保持部构成为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及所述第二保持机构拆装自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轴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卷轴保持部为具有保持侧面部的形状,所述保持侧面部能够从侧面对从所述卷轴引出而成为带单独状态的所述载带以卷绕状态存在的带卷绕体进行保持。
4.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在元件供给部中利用带式供料器从卷轴引出载带,对所述载带进行间距输送而供给,利用安装头拾取所供给的元件并安装于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安装装置具备:设于所述元件供给部且能够保持所述卷轴的保持机构;及相对于所述保持机构一体地拆装且具有保持第一卷轴的第一卷轴保持部和保持第二卷轴的第二卷轴保持部的卷轴保持部,
所述第一卷轴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卷轴保持部以所述载带的间距输送方向为排列方向而直列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机构具备上下配置的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
所述第一卷轴保持部构成为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及所述第二保持机构拆装自如。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元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卷轴保持部为具有保持侧面部的形状,所述保持侧面部能够从侧面对从所述卷轴引出而成为带单独状态的所述载带以卷绕状态存在的带卷绕体进行保持。
CN201420502802.8U 2013-09-05 2014-09-02 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042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3825A JP6040421B2 (ja) 2013-09-05 2013-09-05 リール保持具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13-183825 2013-09-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4292U true CN204104292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72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2802.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04292U (zh) 2013-09-05 2014-09-02 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40421B2 (zh)
CN (1) CN20410429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0083A (zh) * 2015-09-09 2018-04-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追加型带盘保持装置
CN109257919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卷轴保持装置
CN10996345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卷轴保持装置及卷轴按压构件
CN112106458A (zh) * 2018-06-27 2020-12-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
CN112292921A (zh) * 2018-06-12 2021-01-29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6089B2 (ja) * 2015-09-09 2021-07-21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機
JP6905626B2 (ja) * 2015-12-10 2021-07-21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装置
JP6968218B2 (ja) * 2015-12-22 2021-11-17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方法および部品供給装置
JP7174133B2 (ja) * 2015-12-22 2022-11-17 株式会社Fuji 電子部品装着機
JP6905302B2 (ja) * 2016-09-02 2021-07-21 株式会社Fuji 制御装置、基板生産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生産方法
JP6735637B2 (ja) * 2016-09-02 2020-08-05 株式会社Fuji 部品種割り振り方法および部品種割り振り装置
JP6771341B2 (ja) * 2016-09-02 2020-10-21 株式会社Fuji リール交換装置
WO2018070024A1 (ja) * 2016-10-13 2018-04-19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プライシングユニット
JP6806743B2 (ja) 2018-08-24 2021-01-0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リールホルダ、テープ供給装置、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およ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7068741B2 (ja) * 2020-09-29 2022-05-17 株式会社Fuji リール保持装置交換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3656B2 (ja) * 2002-05-31 2007-11-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0083A (zh) * 2015-09-09 2018-04-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追加型带盘保持装置
CN107950083B (zh) * 2015-09-09 2020-07-28 株式会社富士 追加型带盘保持装置
CN109257919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卷轴保持装置
CN10996345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卷轴保持装置及卷轴按压构件
CN109963453B (zh) * 2017-12-26 2021-12-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卷轴保持装置及卷轴按压构件
CN112292921A (zh) * 2018-06-12 2021-01-29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CN112292921B (zh) * 2018-06-12 2022-05-17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CN112106458A (zh) * 2018-06-27 2020-12-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
CN112106458B (zh) * 2018-06-27 2021-11-1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
US11974402B2 (en) 2018-06-27 2024-04-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0421B2 (ja) 2016-12-07
JP2015053309A (ja)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4292U (zh) 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
US11240949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CN106538088B (zh) 供料器自动更换系统
US9821975B2 (en) Tape feeder and tape setting method
US20150223372A1 (en) Tape feeder and tape feeding method
US9801319B2 (en) Tape feeder
US9723770B2 (en) Tape feeder
US11683922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US10405469B2 (en) Component supplying device and component supplying method
US8528720B2 (en) Shuttle conveyor, circuit-substrate working machine, and circuit-substrate working system
CN106664820A (zh) 元件安装系统以及元件安装方法
JP2010147223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部品供給装置
CN106852112A (zh) 部件供给方法及部件安装系统
CN109963453B (zh) 卷轴保持装置及卷轴按压构件
CN204643248U (zh) 基板输送装置
US10342169B2 (en) Tape feeder
CN102026538B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EP3806600A1 (en) Replacement system and replacement device
CN109561646B (zh) 部件供给装置、部件供给管理系统以及部件供给作业支援方法
CN202587750U (zh) 带式馈送器
CN106416452A (zh) 供料器
JP2013021207A (ja) パーツフィーダおよびフィーダ調整方法
CN204669813U (zh) 元件供给装置
CN104185412A (zh) 安装装置、输送带以及控制方法
CN211895394U (zh) 料带分装机、料带分装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