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1302U -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1302U
CN204101302U CN201420501112.0U CN201420501112U CN204101302U CN 204101302 U CN204101302 U CN 204101302U CN 201420501112 U CN201420501112 U CN 201420501112U CN 204101302 U CN204101302 U CN 204101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ear
base
platform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11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广宇
季小伟
戈铅
沙雷
吴展
李相荣
陈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011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01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1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1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包括:底座、驱动部和减震部;驱动部设置在底座的一侧,减震部设置在底座与驱动部相对的一侧;其中驱动部包括:轮轴、驱动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且两齿轮的轴向方向垂直,第二齿轮上设有摇柄;其中减震部包括:弹性部件、支架和从动轮,弹性部件朝驱动部方向设置且与支架抵接;从动轮与驱动轮的轴向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的车轮驱动装置,待测车轮设置于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两侧胎壁分别与驱动轮和从动轮抵接,通过驱动轮带动待测车轮和从动轮转动,避开待测车轮两侧狭小的操作空间的同时,减轻了试验人员的操纵力,减轻了驱动力不均匀所引起的附加在车轮上的震动,进而提高了试验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性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悬架运动学特性与弹性运动学特性(悬架K&C特性)的检测,是整车性能测试的一项重要方面,K&C试验是直接获得悬架K&C特性的主要方式,现有技术中车轮定位参数测量系统需要对车轮上的拉线盘的跳动进行检查,由于车轮一侧连接传感器拉线,另一侧为汽车悬架连杆,两侧的操作空间有限,在车轮两侧设计驱动装置存在困难,目前只能靠试验人员徒手转动车轮,除了需要较大的旋转力外,徒手旋转的驱动力不均匀易对车轮产生附加震动,严重影响了试验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轮驱动装置,解决了车轮两侧空间小设计驱动装置困难的问题,减小了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了试验精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包括:底座、驱动部和减震部;其中,驱动部设置在底座的一侧,减震部设置在底座与驱动部相对的一侧;驱动部包括:垂直固定在底座上的轮轴;与轮轴过盈配合的驱动轮;在轮轴位于驱动轮下方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齿轮;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且第二齿轮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齿轮的轴向方向垂直,第二齿轮上连接设置有摇柄,通过转动摇柄,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齿轮传动,进一步带动驱动轮转动;减震部包括:安装在底座上且朝向驱动部方向设置的弹性部件;设置于底座上且可沿弹性部件设置方向往复滑动的支架,且支架与弹性部件抵接;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从动轮,且从动轮与驱动轮的轴向方向平行;其中,待测车轮设置于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两侧胎壁分别与驱动轮和从动轮抵接,通过驱动轮带动待测车轮和从动轮转动。
可选地,底座包括:平台,在平台的一侧的外缘设置有轴承架,且轴承架的端面与平台的端面垂直,第二齿轮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轴承架上;在平台靠近轴承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轮轴的轴承座,轮轴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轴承座上。
可选地,轮轴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轮轴、连杆和第二轮轴,第一轮轴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轴承座上;在连杆与第二轮轴连接处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轮轴与驱动轮过盈配合。
可选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
可选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大于1。
可选地,驱动轮的外表面为经粗糙化处理的橡胶表面。
可选地,底座还包括:位于平台对应于轴承架的另一侧设置的承载减震部的安装台,且安装台高于平台;在安装台上开设有一凹槽,在凹槽相对两侧的底端开设有水平方向的卡槽,支架安装在凹槽内且卡于卡槽中;在卡槽上方均开设有导轨,导轨的方向与卡槽的方向平行;在凹槽靠近平台的一侧设有开口,与凹槽开口侧对应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弹性部件的第一弹簧座。
可选地,支架包括:方台;位于方台一侧的第二弹簧座,支架通过第二弹簧座与弹性部件的连接,与安装台连接;位于方台相对两侧的中部的螺纹孔;位于螺纹孔所在的侧面底端的条形第一凸缘,支架通过第一凸缘卡于安装台卡槽中,且支架可在卡槽中滑动;位于方台上方的圆柱体,从动轮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安装在圆柱体上,圆柱体靠近方台的一端设有承载从动轮的第二凸缘;其中,减震部还包括:两个拉杆,拉杆的一端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拉杆穿过导轨螺接于支架上,拉杆可沿导轨滑动。
可选地,弹性部件为拉簧,且处于压缩状态。
可选地,从动轮的外表面为经粗糙化处理的橡胶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待测车轮设置于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两侧胎壁分别与驱动轮和从动轮抵接,通过驱动轮带动待测车轮和从动轮转动,避开待测车轮两侧狭小的操作空间的同时,减轻了试验人员的操纵力,减轻了驱动力不均匀所引起的附加在车轮上的震动,进而提高了试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驱动装置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驱动装置的驱动部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驱动装置的减震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驱动装置与待测车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底座,2、驱动部,3、减震部;
11、平台,12、轴承架,13、轴承座,14、安装台;
21、轮轴,22、驱动轮,23、第二齿轮;
31、支架,32、弹性部件,33、从动轮,34、拉杆;
141、凹槽,142、第一弹簧座,143、卡槽,144、导轨;
211、第一齿轮,212、第一轮轴,213、连杆,214、第二轮轴;
231、摇柄;
311、方台,312、第二弹簧座,313、螺纹孔,314、第一凸缘,315、圆柱体,316、第二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包括:底座1、驱动部2和减震部3;其中,驱动部2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减震部3设置在底座1与驱动部2相对的一侧;驱动部2包括: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的轮轴21;与轮轴21过盈配合的驱动轮22;在轮轴21位于驱动轮22下方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齿轮211;以及固定在底座1上的第二齿轮23,第二齿轮23与第一齿轮211相啮合,且第二齿轮23的轴向方向与第一齿轮211的轴向方向垂直,第二齿轮23上连接设置有摇柄231,通过转动摇柄231,带动第一齿轮211和第二齿轮23之间的齿轮传动,进一步带动驱动轮22转动;减震部3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且朝向驱动部2方向设置的弹性部件32;设置于底座1上且可沿弹性部件32设置方向往复滑动的支架31,且支架31与弹性部件32抵接;以及安装在支架31上的从动轮33,且从动轮33与驱动轮22的轴向方向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待测车轮设置于驱动轮22与从动轮33之间,两侧胎壁分别与驱动轮22和从动轮33抵接,通过驱动轮22带动待测车轮和从动轮33转动,避开待测车轮两侧狭小的操作空间的同时,减轻了试验人员的操纵力,减轻了驱动力不均匀所引起的附加在车轮上的震动,进而提高了试验精度。
可选地,上述底座1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如下所述的连接关系为例,底座1包括:平台11,在平台11的一侧的外缘设置有轴承架12,且轴承架12的端面与平台11的端面垂直,第二齿轮23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轴承架12上;在平台11靠近轴承架1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轮轴的轴承座13,轮轴21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轴承座13上,轴承架12与轴承座13的具体形状可根据轮轴21和第二齿轮23的具体形状而做适应性的改变。
可选地,根据如上所述的底座1的具体连接方式和具体形状,驱动部与底座1的配合关系如图1至图3所示,轮轴2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轮轴211、连杆212和第二轮轴213,第一轮轴211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轴承座13上;在连杆212与第二轮轴213连接处固定有第一齿轮211;第二轮轴214与驱动轮22过盈配合。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齿轮211和第二齿轮23均为锥齿轮。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齿轮211和第二齿轮23的传动比大于1,增大第一齿轮211和第二齿轮23的扭矩,减少试验人员的操纵力。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驱动轮22的外表面应使用高摩擦因数的材料,以增大驱动轮22外表面的粗糙度,本实施例中驱动轮22的外表面为经粗糙化处理的橡胶表面。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还包括:位于平台11对应于轴承架12的另一侧设置的承载减震部的安装台14,且安装台14高于平台11;在安装台14上开设有一凹槽141,在凹槽131相对两侧的底端开设有水平方向的卡槽143,支架31安装在凹槽141内且卡于卡槽143中;在卡槽143上方均开设有导轨144,导轨144的方向与卡槽143的方向平行;在凹槽靠近平台的一侧设有开口,与凹槽141开口侧对应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弹性部件的第一弹簧座142。
可选地,减震部的支架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支架31包括:方台311;位于方台311一侧的第二弹簧座313,支架31通过第二弹簧座312与弹性部件32的连接,与安装台14连接;位于方台311相对两侧的中部的螺纹孔313;位于螺纹孔313所在的侧面底端的条形第一凸缘314,支架31通过第一凸缘314卡于安装台卡槽143中,且支架31可在卡槽143中滑动;位于方台311上方的圆柱体315,从动轮33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安装在圆柱体315上,圆柱体315靠近方台311的一端设有承载从动轮33的第二凸缘316;其中,减震部还包括:两个拉杆34,拉杆34的一端设置有与螺纹孔313相配合的螺纹,拉杆34穿过导轨144螺接于支架31上,拉杆34可沿导轨144滑动,远离驱动轮22方向拉动拉杆34时可以压缩弹性部件32,松开拉杆34时,拉杆34卡在导轨144的极限位置,限制了支架31的运动。
可选地,如图1所示,弹性部件32为拉簧,且处于压缩状态,为该车轮驱动装置提供夹紧力。
可选地,如图1所示,从动轮33的外表面应使用高摩擦因数的材料,以增大从动轮33外表面的粗糙度,本实施例中从动轮33的外表面为经粗糙化处理的橡胶表面。
可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轮驱动装置放在K&C试验台的转台上,使其位于待测车轮与转台之间,向远离驱动轮22方向拉动拉杆34至最大极限位置,调整待测车轮的高度及该装置的位置,使得待测车轮下部胎壁中间位置的两侧分别与从动轮33及驱动轮22对齐,并使驱动轮22与待测车轮胎壁贴紧,松开拉杆34使得从动轮33压紧在待测车轮下部的胎壁上,转动摇柄,驱动轮22通过自身的旋转带动待测车轮及从动轮33绕其轴线进行旋转,从而实施K&C试验车轮拉线盘跳动检测。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驱动部和减震部;其中,
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减震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驱动部相对的一侧;
所述驱动部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轮轴;与所述轮轴过盈配合的驱动轮;在所述轮轴位于所述驱动轮下方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齿轮;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齿轮上连接设置有摇柄,通过转动所述摇柄,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齿轮传动,进一步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所述减震部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朝向所述驱动部方向设置的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可沿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方向往复滑动的支架,且所述支架与所述弹性部件抵接;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从动轮,且所述从动轮与所述驱动轮的轴向方向平行;
其中,待测车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两侧胎壁分别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抵接,通过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待测车轮和所述从动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平台,
在所述平台的一侧的外缘设置有轴承架,且所述轴承架的端面与所述平台的端面垂直,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所述轴承架上;
在所述平台靠近所述轴承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所述轮轴的轴承座,所述轮轴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所述轴承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轮轴、连杆和第二轮轴,所述第一轮轴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所述轴承座上;在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二轮轴连接处固定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轮轴与所述驱动轮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大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的外表面为经粗糙化处理的橡胶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位于所述平台对应于所述轴承架的另一侧设置的承载所述减震部的安装台,且所述安装台高于所述平台;
在所述安装台上开设有一凹槽,在所述凹槽相对两侧的底端开设有水平方向的卡槽,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凹槽内且卡于所述卡槽中;
在所述卡槽上方均开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的方向与所述卡槽的方向平行;
在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平台的一侧设有开口,与所述凹槽开口侧对应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弹簧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方台;
位于所述方台一侧的第二弹簧座,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弹簧座与所述弹性部件的连接,与所述安装台连接;
位于所述方台相对两侧的中部的螺纹孔;
位于所述螺纹孔所在的侧面底端的条形第一凸缘,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凸缘卡于所述安装台卡槽中,且所述支架可在所述卡槽中滑动;
位于所述方台上方的圆柱体,所述从动轮通过与轴承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圆柱体上,所述圆柱体靠近所述方台的一端设有承载所述从动轮的第二凸缘;
其中,所述减震部还包括:两个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导轨螺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拉杆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拉簧,且处于压缩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的外表面为经粗糙化处理的橡胶表面。
CN201420501112.0U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Active CN204101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1112.0U CN204101302U (zh)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1112.0U CN204101302U (zh)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1302U true CN204101302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9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1112.0U Active CN204101302U (zh)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01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41710U (zh) 一种管桩离心装置的减震机构
CN102909632B (zh) 砂带机
CN103203621B (zh) 汽车减振器活塞杆锁紧装置
CN103207080B (zh) 一种汽车压力轴承仿真模拟试验机
CN204404980U (zh) 一种汽车减震轴套橡胶件的平整度检测装置
CN105699096B (zh) 一种汽车手刹耐久试验装置
CN109338961B (zh) 一种车用节能环保路面清扫设备
CN204101302U (zh)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
CN107350790A (zh) 一种前减震器连接组件螺栓自动装配设备
CN202471571U (zh) 电动漆膜附着力试验仪
CN204461768U (zh) 一种轮胎径向加载实验装置
CN213749116U (zh) 一种悬架疲劳试验测试装置
CN105415131B (zh) 一种正多边形钢板用倒角装置
CN203560374U (zh) 皮带张紧机构
CN102288403A (zh) 张紧轮扭矩测试装置
CN106895760B (zh) 一种方向盘安全气囊安装位置的检测机构
CN106670786A (zh) 一种自动变位电动拧紧装置
CN202267595U (zh) 张紧轮扭矩测试装置
CN205981728U (zh) 一种弹性车轮扭转测试工装
CN205423717U (zh) 一种搅拌机皮带张紧装置及搅拌机
CN208982954U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调节装置
CN204190546U (zh) 一种履带机的电机安装座
CN208604994U (zh) 一种立体车库的支架安装装置
CN209570469U (zh) 一种耐久试验机
CN103451873B (zh) 可调式轴驱动导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7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