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4792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44792U
CN204044792U CN201420351166.3U CN201420351166U CN204044792U CN 204044792 U CN204044792 U CN 204044792U CN 201420351166 U CN201420351166 U CN 201420351166U CN 204044792 U CN204044792 U CN 204044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element
connecting portion
pattern
staggered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11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兴
李忠宪
叶政谚
陈昱廷
苏振豪
黄湘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44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447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导电元件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元件。各第一导电元件包括交替串接的多个第一导电图案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彼此交错且电性绝缘。其中各第二导电元件具有多个交错部分别与各第一导电元件的各第一连接部相交错,交错部的线宽为W1且100μm<W1≤300μm。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元件与多个第二导电元件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并彼此绝缘且交错,以构成二维的触控感测器。一般而言,常见的触控操作方式是以手指或是电容式触控笔等导电体来进行输入,其中考量更精确的输入需求,触控笔的触碰面积通常设计的越小,如此一来,基于提高触控分辨率以及感测线性度(linearity)的考量,通常会将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设计成较为复杂的图案。
为了高触控灵敏度的要求,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未重叠的区域的图案通常高度密布化。同时,为了避免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相重叠的区域所产生的寄生电容对于感测灵敏性的影响,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相重叠的区域通常会设计为狭长的图案。然而,此狭长的图案设计容易导致电流拥挤现象(current crowding effect),进而造成信号衰减或是引发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现象发生。进一步而言,在减薄化触控面板的考量下,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的彼此交错处可分别设置小区域的绝缘结构而电性独立。一般而言,绝缘结构是相对凸出的结构物,也就是说绝缘结构将造成不平坦的表面,从而增加了后续的膜层沉积步骤与膜层图案化步骤的困难性。具体来说,在此结构下,在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的制造过程中,位于绝缘图案上方的导电图案易发生裂痕(crack),或是在绝缘图案爬坡处的导电图案易有膜厚较薄的现象,从而影响触控面板的品质,更甚者,当静电放电现象发生时,可能会导致导电图案断裂,造成第一或第二导电元件失去感测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通过控制导电元件的线宽以提高抗静电放电的能力,并且可兼顾感测灵敏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导电元件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元件。第一导电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各第一导电元件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图案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各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之间,各第一导电图案与各第一连接部相互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彼此交错且电性绝缘,其中各第二导电元件具有多个交错部分别与各第一导电元件的各第一连接部相交错,该交错部的线宽为W1,且100μm<W1≤300μm。其中,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未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大于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相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
在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绝缘图案,其设置于基板上且分别覆盖各第一连接部,且绝缘图案分别设置于各第一连接部与各交错部之间。
在实施例中,各第二导电元件包括导电主干,交错部位于导电主干中,其中导电主干的线宽实质上与交错部的线宽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又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具有透光区,触控面板包括由透光材料所构成的基板、多个第一导电元件、多个第二导电元件与多个绝缘图案。多个第一导电元件设置于基板上且至少位于透光区,各第一导电元件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图案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各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之间,各第一导电图案与各第一连接部相互电性连接。多个第二导电元件设置于基板上且至少位于透光区,这些第一导电元件与这些第二导电元件彼此交错且电性绝缘,其中各第二导电元件具有多个交错部分别与各第一导电元件的各第一连接部相交错。交错部的线宽大于该第一连接部的线宽。多个绝缘图案设置于基板上且分别覆盖各第一连接部。这些绝缘图案分别设置于各第一连接部与各交错部之间。其中,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未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大于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相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
在实施例中,上述交错部的线宽为W1且100μm<W1≤300μm。
在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装饰层与多条信号传输线,装饰层设置于基板上且对应触控面板的抗光区。抗光区位于透光区的至少一侧,装饰层由抗光材质所构成。多条信号传输线被装饰层所遮蔽,且多条信号传输线分别电性连接各第一导电元件与各第二导电元件。
在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导电元件或这些第二导电元件的一部分从透光区延伸至装饰层上而更远离基板,且与配置在装饰层上的多条信号传输线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通过导电元件的线宽在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重叠区域被良好的控制,且未重叠的区域的导电图案的面积总和大于相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从而提供良好的触控灵敏度。又为了提供更轻薄的触控面板,利用设置非连续的绝缘图案以分别绝缘第一导电元件与第二导电元件的各重叠区域。进一步地,将第一导电元件、第二导电元件、绝缘图案与装饰层成膜于一覆盖板上,从而使触控面板更轻薄化。此时,由于位于绝缘图案上第二导电元件的线宽具有足够的宽度,从而具备更好的抗静电放电能力,以避免第二导电元件发生断裂,进而确保触控面板具有良好的效能。再者,通过使第二导电元件整体具有单一线宽,可降低电流拥挤现象,且提供更简单的布局而容易制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B为沿图1A中的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1C为沿图1A中的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2B为沿图2A中剖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3B为沿图3A的剖线D-D'的剖面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区域M的放大示意图;
图4C为沿图4A的剖线E-E'的上视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5B为沿图5A的剖线F-F'的上视示意图;
图5C为图5A的驱动电路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触控面板;
102、202、302、402、502、602:基板;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第一导电元件;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第一导电图案;
112a:第一导电分支;
114、214、414、514、614、714、814:第一连接部;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第二导电元件;
122、222、322:第二导电图案;
122b、224b、324b:第二连接部;
122a、222a、322a:主导电图案;
124、224a、323、422a:交错部;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绝缘图案;
140:信号传输线;
150:装饰层;
214a、314:第一连接图形;
214b:第二连接图形;
214c:开口;
222b、322b:副导电图案;
314a:填充段;
314b:第一交错段;
420':第二导电群组;
422、522、622、722、822:导电主干;
440:辅助电极;
512a、612a:第一子图案;
512b、612b:第二子图案;
522a、622a:第一线形图案;
522b、622b:第二线形图案;
540、640:接垫;
550:柔性印刷电路板;
724、824:第二导电分支;
A-A'、B-B'、C-C'、D-D'、E-E'、F-F':剖线;
C:导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W1、W2:线宽;
V:容置空间;
P1:第一路径;
P2:第二路径;
S:镂空部;
M:区域;
RX1~RX9:信号传输线;
TX1~TX3:信号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B为沿图1A中的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1C为沿图1A中的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1C,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02、多个第一导电元件110、多个第二导电元件120、多个绝缘图案130、信号传输线140以及装饰层150。对于整合有显示功能的触控装置来说,其中的触控面板100可具有透光区与抗光区。透光区对应至例如液晶显示元件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而抗光区则对应至非用以显示而需遮蔽的元件所设置的区域,此类元件例如为可视的信号传输线140。为实现电子装置的显示区域的最大化,窄边框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可视的信号传输线140通常设置在基板102的周边区。甚至,将可视的信号传输线140仅配置于基板上的其中一侧。基于同样的因素,抗光区也通常设置于触控面板100中的至少一侧,从而对应位于基板102上的至少一侧的装饰层(decoration layer)150。装饰层150是由抗光材质所构成,所述抗光材质定义为光通过其介面会发生损失的材质,以用于遮蔽装置中不欲被看到的元件或光。装饰层150的材料可为陶瓷、类钻碳、油墨或抗光光阻,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抗光区中可具有可被使用者看到的图像,例如文字、商标、装饰图案或功能键等。或者,装饰层的一部分可经图案化镂空,从而构成透光图案。
第一导电元件110设置于基板102上,且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导电元件110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图案112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114,各第一连接部114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112之间,各第一导电图案112与各第一连接部114相互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图案112可由透明导电材质,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 Oxide,IZO)、氧化锌镓(GZO)、纳米碳管薄膜(Carbon Nanotube-based thin lms)、金属网格、金属纳米线、石墨烯或其他低可视性的高导电性材质等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
第二导电元件120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设置于基板102上,并与第一导电元件110彼此交错且电性绝缘。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未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大于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相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藉此,实现更密布化的导电元件以提升触控面板的感测灵敏度与坐标分辨率。其中,第二导电元件120具有多个交错部124分别与第一导电元件110的各第一连接部114相交错。第一连接部114的最小线宽可不大于交错部124的线宽W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元件120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图案12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部122b,各第二连接部122b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二导电图案122之间,且各第二导电图案122与各第二连接部122b相互电性连接。构成第二导电图案122的材料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 Oxide,IZO)、氧化锌镓(GZO)、纳米碳管薄膜(Carbon Nanotube-based thin lms)、金属网格、金属纳米线、石墨烯或其他低可视性的高导电性材质等,但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二连接部122b可以为细金属线或与第二导电图案122相同的材质。
多个绝缘图案130设置于基板102上且分别覆盖第一导电元件110的第一连接部114。也即,绝缘图案130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4与第二导电元件120的交错部124之间,使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彼此电性绝缘。由此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如果有导电物体(例如手指)接近或接触触控面板的表面,物体将与相靠近的导电元件之间形成耦合电容,从而在物体接近或接触区域发生电容效应的变化,以检测目标的位置或移动等。其中,目标可隔着绝缘体,例如覆盖板(cover lens),进行触摸绝缘体外表面的触控操作。或者,目标可接近但不接触触控面板以进行悬浮触控操作。另外,关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点坐标相关测量方法可参考目前熟知的触点坐标测量方法,例如自电容测量方法或互电容测量方法,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特定测量方法所限制。
绝缘图案130不与第二连接部122b重叠。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114例如是设置于基板102上的条状导电图案,其材质包括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或其他适当的导电材料。当触控面板100设置在显示器前面时,第一连接部114可选自透明导电材料或肉眼难以看到的细金属线,其中细金属线的线宽通常小于20微米。绝缘图案130覆盖第一连接部114的部分区域且暴露出第一连接部114的两端。在此,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4旁的第一导电图案112覆盖由绝缘图案130所暴露出的第一连接部114的两端,以使第一导电图案112与第一连接部114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4与第一导电图案112为分开制作,第一导电图案112更延伸覆盖绝缘图案130的部分区域。详言之,第一导电图案112可自绝缘图案130的边缘往内部延伸一距离L,且此距离L≥20μm。藉此,确保第一连接部114不会受到后续图形化第一导电图案112的蚀刻液损伤,也即,确保第一连接部114与第一导电图案112的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交错,且例如是彼此垂直。第二导电元件120的多个交错部124分别位于各第二导电图案122中,且交错部124覆盖绝缘图案130。在此,位于绝缘图案130上的交错部124例如是长条状,其线宽为W1,且100μm<W1≤300μm。由于交错部124具有足够的宽度,就算静电放电现象发生在位于绝缘图案130上的交错部124上,也不易导致交错部124完全断裂的情形发生。换言之,藉此确保触控面板100的第二导电元件120维持正常的效能。另外,本实用新型由此将交错部124控制在小于等于300μm的范围,可避免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重叠区域的寄生电容过大,从而影响触控面板的感测灵敏度的问题。
进一步而言,为了提高触控面板100的分辨率,可以将第一导电元件110以及第二导电元件120的图案复杂化。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图案122包括两个主导电图案122a以及位于两个主导电图案122a之间的交错部124。交错部124可以为细金属线或与主导电图案122a相同的材质。两相邻的第二导电图案122与第二连接部122b的两侧中之任一侧构成一容置空间V,位于第二导电图案122旁的第一导电图案112具有第一导电分支112a,且第一导电分支112a延伸至容置空间V内。其中,第二连接部122b的线宽为W2,且可符合:20μm<W2<W1。藉此,降低容置空间V在触碰发生时的电容变化,从而避免影响触点坐标位置的准确度,其中,第二连接部122b的线宽只需符合控制电路的可负载范围而可做电性连接作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元件110、第二导电元件120、绝缘图案130、信号传输线140与装饰层150皆成膜于基板102的同一侧。这些第一导电元件110或这些第二导电元件120的一部分从透光区延伸至装饰层150上而更远离基板102,且与配置在装饰层150上的多条信号传输线140电性连接。基板102可具有覆盖保护下部元件的作用,基板102上未配置有导电元件的一侧可作为使用者的操作介面。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2可为覆盖板,其可以为强化玻璃或其他硬质透光材料所制成。藉此,使触控面板100更轻薄化。另外,基板102上未配置有导电元件的一侧可以配置有例如抗眩膜或抗反射膜等膜层。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02可为彩色滤光基板、软性薄膜基板、显示面板的上盖板或显示面板的下基板,且装饰层150可以不形成于基板102上。这种情况下,第一导电组件110与第二导电组件120上可进一步覆盖抗刮的保护层或覆盖板,以保护第一导电组件110与第二导电组件120。保护层或覆盖板上远离第一导电组件110与第二导电组件120的一侧可为使用者的操作介面。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2B为沿图2A中剖线C-C'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B,触控面板200包括设置于基板202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元件210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元件220。在此,信号传输线被省略示出,而装饰层可选择性地形成在基板202上。第一导电元件210与第二导电元件220相交错。第一导电元件210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一导电图案212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214,其中第一连接部21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图案212之间。第一连接部214包括第一连接图形214a与第二连接图形214b,第一连接图形214a与第二连接图形214b分别交替地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212之间,其中,两个以上的第一连接图形214a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212之间,且每两个第一连接图形214a围成开口214c。相较于仅使用单一个第一连接图形214a导通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212,可更优选地避免当突波发生时引起的由第一连接图形214a的断裂所导致的断路现象,并提升抗压能力。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弧状的第一连接图形214a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212之间,第一连接图形214a与第一导电图案212围成圆形开口214c。绝缘图案230覆盖于弧状的第一连接图形214a与部分的第一导电图案212上;圆形的第二连接图形214b上则没被绝缘图案230覆盖。其中,圆形的第二连接图形214b可以降低第一导电元件210整体的传导阻抗。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212从菱形衍生而成,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导电图案212以及第一连接部214例如是沿第一路径P1延伸排列,且第一路径P1呈锯齿状(zigzag)。
第二导电元件220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图案22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部224b,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图案222经由一个第二连接部224b电性连接。每一第二导电图案222具有两个主导电图案222a以及一副导电图案222b。其中,副导电图案222b配置于两个主导电图案222a之间,副导电图案222b的面积小于主导电图案222a的面积。交错部224a位于主导电图案222a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24b例如为圆形图案,以降低第二导电元件220整体的传导阻抗;主导电图案222a例如为菱形,副导电图案222b例如为圆形,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二导电图案222以及第二连接部224b例如是沿第二路径P2延伸排列,且第二路径P2呈锯齿状。第二路径P2与第一路径P1交错。
触控面板200还包括多个绝缘图案230。绝缘图案230至少设置于第一导电元件210与第二导电元件220交错之处,以使第一导电元件210与第二导电元件220电性绝缘。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图案230覆盖第一连接图形214a以及部分第一导电图案212,且第二导电元件220的交错部224a与副导电图案222b设置于绝缘图案230上。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图案230可为环状结构以仅隔离交错部224a与第一连接图形214a,而副导电图案222b可不设置于绝缘图案230上。另外,第二连接部224b未设置于绝缘图案230上,而与主导电图案222a共平面。
如图2A所示,弧形的第一连接图形214a环绕圆形的副导电图案222b,由此,第一连接图形214a与副导电图案222b之间可提供附加的边际电容量,进而增加第一导电元件210与第二导电元件220交错位置附近的互感灵敏度。需注意的是,以上虽然提出了第一连接图形214a与副导电图案222b的形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图形214a可以是直线形或多边形,且副导电图案222b可以是被第一连接图形214a的垂直投影图案所围绕的任何形状。也即,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第一连接图形214a与副导电图案222b的图案形状,只要第一连接图形214a的垂直投影图案可环绕副导电图案222b,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精神。
如图2B所示,设置于绝缘图案230上的交错部224a的线宽为W1,且100μm<W1≤300μm。在本实施例中,交错部224a的线宽W1可略大于第一连接图形214a的线宽。由于交错部224a的宽度控制地良好,就算静电放电现象发生在交错部224a上,也不易导致其完全断裂的情形发生,因此可以确保第二导电元件220维持正常的效能。
在另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与图2A中第一导电元件210与第二导电元件220类似的图层可被颠倒过来。也即,图2A中沿第一路径P1排列的导电元件可变更为第二导电元件,且第二导电元件覆盖绝缘图案。同时,沿第二路径P2排列的导电元件可变更为第一导电元件,且绝缘图案覆盖第一导电元件。此时,第二导电元件的交错部为两个弧状图案,且交错部的线宽须符合大于100μm且小于等于300μm的条件。第二导电元件仅有主导电图案而不具有副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元件的第一连接图形与第二连接图形皆为圆形,第一连接图形被交错部的垂直投影图案所围绕。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3B为沿图3A的剖线D-D'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3A与图3B,触控面板300与图2A的触控面板200相似,以下将针对其差异之处说明。触控面板300包括设置于基板302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元件310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元件320。第二导电元件320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图案32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部324b,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图案322经由一个第二连接部324b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322具有两个主导电图案322a、副导电图案322b与镂空部S。其中,副导电图案322b配置于两个主导电图案322a之间,副导电图案322b的面积小于主导电图案322a的面积。于本实施例中,镂空部S位于主导电图案322a中,交错部323位于镂空部S两端。第一连接图形314包括填充段314a与两个第一交错段314b,其中填充段314a位于镂空部S中,第一交错段314b与交错部323交错,且第一交错段314b电性连接填充段314a与第一导电图案312,如图3B所示。通过镂空部S与填充段314a的图案设计,可以增加第一连接图形314与第二导电元件320的边际电容效应,进而增加第一导电元件310与第二导电元件320之间的互感灵敏度。进一步地,在图3B的一变化实施例中,与图1B类似地,填充段314a覆盖第一交错段314b且可更延伸覆盖绝缘图案330的部分区域。藉此,确保第一交错段314b不会受到后续图形化填充段314a的蚀刻液损伤,也即,确保填充段314a与第一交错段314b的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图案330覆盖第一交错段314b,且交错部323设置在绝缘图案330上。在此,交错部323的线宽为W1,且100μm<W1≤300μm。由于交错部323的宽度控制地良好,就算静电放电现象发生在位于绝缘图案330上的交错部323,也不易导致交错部323完全断裂的情形发生,因此可以确保触控面板300的第二导电元件320维持正常的效能。另外,相较于图2A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可有效缩小绝缘图案330的面积,并且减少第一连接图形314与第二导电元件320的重叠面积,以降低交错区的寄生电容与可视性。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区域M的放大示意图。图4C为沿图4A的剖线E-E'的上视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4A、图4B以及图4C,触控面板400包括设置于基板402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元件410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元件420。在此,信号传输线被省略示出,而装饰层可选择性地形成在基板402上。第一导电元件410与第二导电元件420交错。第一导电元件410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图案412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414,第一连接部414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412之间,各第一导电图案412与各第一连接部414相互电性连接。
触控面板400还包括多个绝缘图案430。绝缘图案430设置于第一导电元件410与第二导电元件420之间,以使第一导电元件410与第二导电元件420电性绝缘。具体而言,绝缘图案430设置于第一连接部414上且未覆盖第一连接部414的两端。第一导电图案412覆盖第一连接部414的两端而与第一连接部414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元件420包括导电主干422,导电主干422具有交错部422a与第一连接部414交错。导电主干422的线宽在各部分为均匀的。也即,交错部422a的线宽W1实质上等于导电主干422的线宽,导电主干422的线宽同为W1而符合100μm<W1≤300μm。进一步地,导电主干422的线宽可大于第一连接部414的线宽。考量实际制作时可能发生的偏差,线宽W1可以有正负5μm的变化量,然而整体而言仍为实质均匀的线宽。举例而言,当定义线宽W1实质上为125μm时,导电主干422的整体线宽可以落在120~130μm的范围内,此时仍属于实质均匀的线宽W1。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由于导电主干422的整体线宽实质上一致,因此第二导电元件420的布局较为简单,且可降低线宽剧烈变化所引起的电流拥挤现象。
再者,导电主干422以适当的线宽跨越绝缘图案430,因此当静电放电现象发生在导电主干422与绝缘图案430重叠之处,可降低导电主干422断裂而导致第二导电元件420局部断路的情形,进而可以维持触控面板400能够正常运作。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主干422为直线形图案。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主干422也可以是不规则的线形图案,只要导电主干422整体具有实质均匀的线宽,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精神。此外,在有效显示区外,每两个第二导电元件420可通过导线C彼此电性连接以构成第二导电群组420',且各该第二导电群组相互电性独立,以降低第二导电元件420的传导阻抗。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每三个以上的第二导电元件420彼此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电性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导电元件420的数量。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群组420'中的不同第二导电元件420也可以分别被驱动以提高触控面板400的触控分辨率。
此外,触控面板400可还包括多个辅助电极440(floating dummyelectrode)。辅助电极440设置于导电主干422与第一导电图案412之间,以改善视效并且降低电阻电容负载(RC loading)。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电极440的末端可为锐角。藉此,可更进一步降低电阻电容负载,以加快对负载的充放电速度,进而使触控面板400更有利地应用在高触控分辨率或大尺寸触控面板中。在较佳实施例中,导电主干422与第一导电图案412之间设置两个辅助电极440。相较于未设置辅助电极440,也即,导电主干422与第一导电图案412之间的绝缘间隙未配置有导电图案,在绝缘间隙较小时,导电主干422与第一导电图案412之间的电容值较大,而整体电阻-电容负载的值也会较大;在绝缘间隙较大时,虽然可降低整体电阻-电容负载量,然而却有第一导电元件410与第二导电元件420的图案容易被看到的问题。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5B为沿图5A的剖线F-F'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5A与图5B,触控面板500包括设置于基板502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元件510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元件520。触控面板500与图4A的触控面板400相似,其差异之处在于:触控面板500的第一导电元件510的第一导电图案512与第二导电元件520的导电主干522可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图案。导电主干522包括第一线形图案522a以及第二线形图案522b,其中第一线形图案522a为直线形图案,第二线形图案522b为锯齿状线形图案。其中,以第一线形图案522a为基准,位于第一线形图案522a的相对两侧的第二线形图案522b镜向对称,且此三条导电主干522构成重复单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形图案522a以及第二线形图案522b整体皆具有单一线宽,且两者的线宽皆大于100μm且小于等于300μm,其中第一线形图案522a的线宽与第二线形图案522b的线宽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导电元件510的第一导电图案512包括第一子图案512a与第二子图案512b。第一子图案512a设置于两相邻第二线形图案522b之间,第二子图案512b设置于第一线形图案522a以及第二线形图案522b之间。第一子图案512a与第二子图案512b通过第一连接部514电性连接。多个绝缘图案530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电元件510与第二导电元件520相交错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元件520的导电主干522例如是通过位于有效显示区外的信号传输线RX1~RX9连接到对应的接垫540,且第一导电元件510例如是通过位于有效显示区外的信号传输线TX1~TX3连接至对应的接垫540。接垫540与柔性印刷电路板550的接脚压合导通,且控制电路(未示出)可设置于柔性印刷电路板550上以传送及接收信号。举例而言,控制电路可将驱动信号传送至信号传输线TX1~TX3,且接收来自信号传输线RX1~RX9的信号,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图5C为图5A的驱动电路的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5A与图5C,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可以依据触控事件的类型(如以手指或以触控笔触碰),自动切换为低分辨率或高分辨率的触控模式。举例而言,当以触控笔触碰触控面板500时,控制电路采用高分辨率的触控模式,此时,信号传输线RX1~RX9的信号分别独立地被控制电路接收,以使触控面板500具有3×9的分辨率。当以手指触碰触控面板500时,控制电路采用低分辨率的触控模式,此时,每三个相邻的信号传输线(RX1~RX3、RX4~RX6与RX7~RX9)的信号可同时被控制电路接收,以使触控面板500具有3×3的分辨率。由此切换为低分辨率的触控模式,可有效节省触控面板500的消耗功率。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6,触控面板600与图5A之触控面板500的结构相似,其差异之处在于,每三个第二导电元件620对应的信号传输线(如RX1~RX3、RX4~RX6、RX7~RX9)于基板602上相连接成一束并与对应的接垫640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导电主干622包括第一线形图案622a以及第二线形图案622b,其中第一线形图案622a为直线形图案,且第二线形图案622b为曲折状线形图案。其中,以第一线形图案622a为基准,位于第一线形图案622a的相对两侧的第二线形图案622b镜向对称。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元件610的第一导电图案612包括第一子图案612a与第二子图案612b。第一子图案612a设置于两相邻第二线形图案622b之间,第二子图案612b设置于第一线形图案622a以及第二线形图案622b之间。第一子图案612a与第二子图案612b通过第一连接部614电性连接。多个绝缘图案630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电元件610与第二导电元件620相交错的区域。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7,触控面板700与触控面板400相似,其差异之处在于触控面板700的第二导电元件720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分支724。第二导电分支724突出于导电主干722的相对两侧,且往第一导电元件710的第一导电图案712的内部延伸。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712通过第一连接部714电性连接。以另一观点来看,第一导电图案712中具有开口,且此开口具有特殊的布局设计,而第二导电分支724例如是设置于第一导电图案712的开口中,其中第二导电分支724的布局与第一导电图案712的开口的布局彼此互补。如图7所示,第一导电图案712具有矩形螺旋状的开口布局,而第二导电分支724则对应地具有矩形螺旋状的布局。通过第二导电分支724的图案设计可以使触控面板700具有良好的感测灵敏度以及线性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第一导电图案712以及第二导电分支724的布局形状,只要两者的布局形状彼此互补即可。依据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导电主干722的线宽W1大于100μm且小于等于300μm。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分支724的线宽W3也为均匀分布的,且W3≤W1。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8,触控面板800与触控面板700相似,其差异之处在于触控面板800的第二导电元件820具有多个第二导电分支824,其中第二导电分支824例如是直线形。各第二导电分支824由导电主干822向外突出,且往第一导电元件810的第一导电图案812的内部延伸,其中第二导电分支824的延伸方向不与导电主干822的延伸方向平行。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812通过第一连接部814电性连接。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地,通过第二导电分支824的图案设计可以使触控面板800具有良好的感测灵敏度以及线性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实施例中位于绝缘图案上第二导电元件的线宽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因此即使静电放电发生在绝缘图案上的第二导电元件处,第二导电元件也不易发生断裂的情形,进而确保触控面板具有良好的效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元件可以整体具有均匀的线宽分布,因此可降低电流拥挤现象,且提供更简单的布局而容易制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2)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第一导电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各该第一导电元件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图案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各该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两个相邻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之间,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各该第一连接部相互电性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导电元件,该些第一导电元件与该些第二导电元件彼此交错且电性绝缘,其中各该第二导电元件具有多个交错部分别与各该第一导电元件的各该第一连接部相交错,该交错部的线宽为W1且符合以下条件:
100μm<W1≤300μm;
其中,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未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大于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相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绝缘图案,分别覆盖各该第一连接部,且该些绝缘图案分别设置于各该第一连接部与各该交错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导电元件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图案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部,各该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两个相邻的该第二导电图案之间,各该第二导电图案与各该第二连接部相互电性连接,且各该交错部位于该第二导电图案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的线宽为W2,且20μm<W2<W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该第二导电图案之间与该第二连接部的两侧中的任一侧构成容置空间,且各该第一导电元件具有第一导电分支,该第一导电分支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图案暴露出该第一连接部的两端,该第一导电图案覆盖邻近的第一连接部的任一端、该绝缘图案的部分区域以及该基板,该第一导电图案自该绝缘图案的边缘往内部延伸一段距离,且该距离≥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连接部的最小线宽不大于该交错部的线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图形与第二连接图形,该第一连接图形与该第二连接图形分别交替地设置于两个相邻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之间,其中,两个以上的该第一连接图形设置于两个相邻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之间,且每两个该第一连接图形围成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图形的宽度大于该第一连接图形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图形为弧形,且该第二导电元件的一部分被该第一连接图形的垂直投影图案所围绕。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交错部为弧形,且该第一连接图形被该交错部的垂直投影图案所围绕。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图形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一导电图案的最小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元件具有镂空部,且该交错部位于该镂空部的两端,该第一连接部包括填充段以及多个第一交错段,该填充段位于该镂空部中,该第一交错段位于该填充段的两端,各该第一交错段与各该交错部交错以电性连接该填充段以及其中一个第一导电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未重叠的区域的大部分为共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导电元件包括导电主干,该多个交错部位于该导电主干中,其中该导电主干的线宽实质上与该多个交错部的线宽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两个以上的该第二导电元件彼此电性连接构成第二导电群组,且各该第二导电群组相互电性独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两个以上且不同形状的该第二导电元件构成重复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重复单元由三个该第二导电元件所构成,且两侧的该第二导电元件的各该导电主干的长度大于中心的该第二导电元件的导电主干的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两侧的该第二导电元件的各该导电主干的线宽小于中心的该第二导电元件的导电主干的线宽。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主干为直线形图案、波浪状线形图案或不规则线形图案。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导电元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分支,该些第二导电分支突出于该导电主干的相对两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导电分支的线宽W3实质上为均匀的,且W3≤W1。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辅助电极,分别设置于该导电主干与该第一导电图案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主干与该第一导电图案之间具有两个以上的该辅助电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辅助电极的末端为锐角。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彩色滤光基板、薄膜基板、显示面板的上盖板或显示面板的下基板。
27.一种触控面板,具有透光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是由透光材料所构成;
多个第一导电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至少位于该透光区,各该第一导电元件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图案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各该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两个相邻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之间,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各该第一连接部相互电性连接;
多个第二导电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至少位于该透光区,该些第一导电元件与该些第二导电元件彼此交错且电性绝缘,其中各该第二导电元件具有多个交错部分别与各该第一导电元件的各该第一连接部相交错,该交错部的线宽大于该第一连接部的线宽;以及
多个绝缘图案,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分别覆盖各该第一连接部,且该些绝缘图案分别设置于各该第一连接部与各该交错部之间;
其中,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未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大于该第一导电元件与该第二导电元件相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总和。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交错部的线宽为W1且100μm<W1≤300μm。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导电元件包括导电主干,该多个交错部位于该导电主干中,其中该导电主干的线宽实质上与该多个交错部的线宽相同。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层与多条信号传输线,该装饰层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对应该触控面板的抗光区,该抗光区位于该透光区的至少一侧,该装饰层由抗光材质所构成,该多条信号传输线被该装饰层所遮蔽,且该多条信号传输线分别电性连接各该第一导电元件与各该第二导电元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导电元件或该些第二导电元件的一部分从该透光区延伸至该装饰层上而更远离该基板,且与配置在该装饰层上的该些信号传输线电性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强化玻璃。
CN201420351166.3U 2013-09-23 2014-06-27 触控面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447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4087A TW201512917A (zh) 2013-09-23 2013-09-23 觸控面板
TW102134087 2013-09-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44792U true CN204044792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54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817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1189B (zh) 2013-09-23 2014-06-27 触控面板
CN20142035116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44792U (zh) 2013-09-23 2014-06-27 触控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817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1189B (zh) 2013-09-23 2014-06-27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85205A1 (zh)
CN (2) CN104461189B (zh)
TW (1) TW20151291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1189A (zh) * 2013-09-23 2015-03-25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777939A (zh) * 2015-04-24 2015-07-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808853A (zh) * 2015-04-30 2015-07-29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7430469A (zh) * 2015-03-30 2017-12-0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04897B2 (en) * 2014-01-10 2020-10-13 Touchplus Information Corp. Touch-sensitive keypad control device
KR101652028B1 (ko) * 2014-02-19 2016-08-30 주식회사 하이딥 터치 입력 장치
KR101527321B1 (ko) * 2014-02-26 2015-06-09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TWI553522B (zh) * 2014-11-04 2016-10-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基板
CN104375735B (zh) * 2014-12-05 2018-04-1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765497B (zh) * 2015-04-09 2018-0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TWI584167B (zh) * 2015-06-18 2017-05-2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N105138198B (zh) 2015-08-24 2018-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图案的初始单元
TWI575422B (zh) * 2015-12-31 2017-03-2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與電子裝置
CN106055147B (zh) * 2016-05-25 2019-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KR101913394B1 (ko) 2016-07-29 2018-10-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870699A (zh) * 2016-09-28 2018-04-0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电极结构
KR102351618B1 (ko) * 2017-08-28 2022-0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9782953B (zh) * 2019-01-21 2022-04-1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210014335A (ko) 2019-07-30 2021-02-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471568B (zh) * 2019-08-15 2023-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7961B (zh) * 2019-12-19 2024-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210114602A (ko) * 2020-03-10 2021-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싱 유닛
WO2021237552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板、曝光方法和触控面板
CN111969991B (zh) * 2020-08-17 2023-08-0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立体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327619B2 (en) * 2020-09-22 2022-05-10 Elo Touch Solutions, Inc. Touchscreen device with non-orthogonal electro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73333B1 (ko) * 2009-08-27 2011-10-12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726623B1 (ko) * 2010-03-16 2017-04-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KR101323004B1 (ko) * 2010-10-01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201243663A (en) * 2011-04-20 2012-11-01 Wintek Corp Touch display panel
CN202189340U (zh) * 2011-05-28 2012-04-1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以及触控面板
JP2014232338A (ja) * 2011-09-26 2014-1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TW201317852A (zh) * 2011-10-27 2013-05-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觸控感測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3246409A (zh) * 2012-02-10 2013-08-14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8988387B2 (en) * 2012-08-02 2015-03-2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Touch sensor panel with in-plane backup bypass connections
TWI515778B (zh) * 2012-12-20 2016-01-0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電極裝置
TW201512917A (zh) * 2013-09-23 2015-04-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1189A (zh) * 2013-09-23 2015-03-25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461189B (zh) * 2013-09-23 2017-10-27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7430469A (zh) * 2015-03-30 2017-12-01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
US10635247B2 (en) 2015-03-30 2020-04-28 Dongwoo Fine-Chem Co., Ltd. Touch sensor
CN107430469B (zh) * 2015-03-30 2020-08-25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
CN104777939A (zh) * 2015-04-24 2015-07-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777939B (zh) * 2015-04-24 2018-01-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US9927935B2 (en) 2015-04-24 2018-03-27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808853A (zh) * 2015-04-30 2015-07-29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1189A (zh) 2015-03-25
US20150085205A1 (en) 2015-03-26
CN104461189B (zh) 2017-10-27
TW201512917A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44792U (zh) 触控面板
CN108153443B (zh) 触控显示设备
EP2725463B1 (en) Metal mesh type touch screen panel
KR101691619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US8421755B2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with integral EL backlight
KR101960532B1 (ko) 표시장치용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38829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20120242585A1 (en) Position sensing panel
US10359890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419612B2 (en) Touch panel
CN101320309A (zh) 单层触控感测结构以及使用该结构的触控显示面板
CN104571742A (zh) 电容式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7925B (zh)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90227672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KR102254179B1 (ko) 터치 감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920034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4699290A (zh) 触控面板
WO2017183315A1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KR20170015821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02707834B (zh)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感应层的制造方法
TWI604359B (zh) 觸控面板與電子裝置
CN204515734U (zh) 触控面板
US20230038087A1 (en) Screen device
JP2013156949A (ja) タッチ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