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1851U - 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41851U CN204041851U CN201420512485.8U CN201420512485U CN204041851U CN 204041851 U CN204041851 U CN 204041851U CN 201420512485 U CN201420512485 U CN 201420512485U CN 204041851 U CN204041851 U CN 2040418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mper
- outer tube
- shock absorber
- section type
- type locomo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属于机车避震领域,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避震器适用面单一的缺陷提出的改进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包括有弹簧、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呈空心管状结构,内管插设在外管中并且部分延伸在所述外管外,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上连接有中空的第一阻尼器,还包括有中空的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通过铰接杆与所述第一阻尼器铰接在一起,并且,该第二阻尼器与该第一阻尼器相连通。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工况将第二阻尼器从第一阻尼器上装配或者拆卸下来,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可以能适应多种规格的机车,扩大其适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
背景技术
避震器(Shock Absorber;Bump Stop) 是一种常用的机车零配件。避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又伸又缩,所以避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
现有技术中,在专利号为201010114811.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避震器,包括有二相互套合的管体、二控制器与一复位装置,该二管体可相对滑动,该二管体内设有一流道,并于流道内填充液体,当该二管体相对滑动时挤压液体,令液体于流道内流动,该复位装置则提供一弹性力,使该二管体随时回复至一放松位置,该二阻尼器可各别控制该流道两处,改变液体在流道内流动所受到的阻力,使本发明的阻尼值可利用该二控制器进行调整,依需求调整至适当的阻尼值使用。
但是,上述专利中的避震器,是采用两个管体作为起减震作用的阻尼器,两者是一体成型的,无法拆分,因此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机车,只能承受一种规定范围内的冲击力,适用面小;此外,由于外部的压力方向是变化的,有可能会与复位弹簧的压缩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导致复位弹簧产生径向的形变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可以通过设置两个能够互相拆卸的阻尼器来扩大适用面,并且可以将外部的压力方向转换成与弹簧压缩方向相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包括有弹簧、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外管一端开口为开口端,另一端封闭为封闭端,所述内管穿设在所述外管中,并且上述的内管一端抵接在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上,另一端为延伸端,延伸在所述外管的开口端外,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上连接有中空的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与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外管上,
其中,所述内管的延伸端上套设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套设有调节套,并且所述调节套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调节座上;
所述调节座与所述调节套之间形成有密封的空隙,在所述空隙中设置有密封圈;
在所述外管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台阶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座上;
还包括有中空的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通过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一阻尼器铰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二阻尼器与所述第一阻尼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双段式机车避震器的改进,所述铰接杆内部中空形成有流道,所述第一阻尼器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阻尼器也与所述流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双段式机车避震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阻尼器在与所述铰接杆相连的一端上开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流道连通;
所述第二阻尼器在所述铰接杆相连的一端上开设有入液孔,所述入液孔与所述流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双段式机车避震器的优选,所述铰接杆可绕所述第一阻尼器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双段式机车避震器的具体技术方案,所述的可拆卸是指所述调节套通过紧钉螺钉固定在所述调节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置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上述的两个阻尼器通过铰接杆铰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可拆卸。当机车所承受的冲击力较小时,只需要一个阻尼器,则将上述的第二阻尼器拆卸下来;当机车所承受的冲击力较大时,可以在第一阻尼器后加装第二阻尼器,且第二阻尼器的规格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由此,扩大了适用面,并且采用铰接的方式将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连接在一起,其连接的牢固性好。此外,通过在内管上套设一个调节座,该调节座上通过紧钉螺钉固定有一个调节套,上述的调节套可以用来承受外部的冲击力,并将这种冲击力转换成对调节座的轴向推力,推动调节座沿所述的内管滑动,进一步的,由于在调节座和前述的台阶面之间夹持有弹簧,当调节座在内管上轴向滑动时,可以对弹簧施压,使得弹簧沿着内管的轴向压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段式机车避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弹簧;2、外管;21、外管的开口端;22、外管的封闭端;3、内管;31、内管延伸端;4、第一阻尼器;41、台阶面;5、调节座;51、调节套;52、紧钉螺钉;6、密封圈;7、第二阻尼器;8、铰接杆;81、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包括有弹簧1、外管2和内管3,所述外管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外管一端开口为开口端21,另一端封闭为封闭端22,所述内管穿设在所述外管中,并且上述的内管一端抵接在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上,另一端为延伸端31,延伸在所述外管的开口端外,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上连接有中空的第一阻尼器4,所述第一阻尼器与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之间形成有台阶面41,所述弹簧1套设在所述外管2上,
其中,所述内管的延伸端31上套设有调节座5,所述调节座上套设有调节套51,并且所述调节套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调节座上,具体的,所述可拆卸是指所述调节套51是通过一根紧钉螺钉52固定在所述调节座5上。
所述调节座5与所述调节套51之间形成有密封的空隙,在所述空隙中设置有密封圈6;
所述弹簧1一端固定在所述台阶面4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座5上;
此外,本实施例里的双段式机车避震器,还包括有中空的第二阻尼器7,所述第二阻尼器通过一铰接杆8与所述第一阻尼器铰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二阻尼器与所述第一阻尼器相连通。
所述铰接杆内部中空形成有流道81,所述第一阻尼器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阻尼器也与所述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阻尼器在与所述铰接杆相连的一端上开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流道连通;
所述第二阻尼器在所述铰接杆相连的一端上开设有入液孔,所述入液孔与所述流道连通。
所述铰接杆8可绕所述第一阻尼器4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包括有弹簧、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外管一端开口为开口端,另一端封闭为封闭端,所述内管穿设在所述外管中,并且上述的内管一端抵接在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上,另一端为延伸端,延伸在所述外管的开口端外,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上连接有中空的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与所述外管的封闭端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外管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延伸端上套设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套设有调节套,并且所述调节套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调节座上;
所述调节座与所述调节套之间形成有密封的空隙,在所述空隙中设置有密封圈;
在所述外管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台阶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座上;
还包括有中空的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通过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一阻尼器铰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二阻尼器与所述第一阻尼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杆内部中空形成有流道,所述第一阻尼器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阻尼器也与所述流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在与所述铰接杆相连的一端上开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流道连通;
所述第二阻尼器在所述铰接杆相连的一端上开设有入液孔,所述入液孔与所述流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杆可绕所述第一阻尼器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段式机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是指所述调节套通过紧钉螺钉固定在所述调节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12485.8U CN204041851U (zh) | 2014-09-05 | 2014-09-05 | 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12485.8U CN204041851U (zh) | 2014-09-05 | 2014-09-05 | 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41851U true CN204041851U (zh) | 2014-12-24 |
Family
ID=52242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1248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41851U (zh) | 2014-09-05 | 2014-09-05 | 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41851U (zh) |
-
2014
- 2014-09-05 CN CN201420512485.8U patent/CN2040418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47730U (zh) | 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 | |
CN105431652A (zh) | 液压悬架减振器 | |
CN204127189U (zh) | 一种气压液压两用机车避震器 | |
CN204041851U (zh) | 一种双段式机车避震器 | |
CN206054606U (zh) | 一种非线性液压阻尼器 | |
CN103557262B (zh) | 一种阻尼自调节减振器 | |
CN204041816U (zh) | 一种双段式避震器 | |
CN203211032U (zh) | 汽车悬架控制臂液压衬套 | |
CN203230781U (zh) | 汽车用减震器 | |
CN104653686B (zh) | 一种可控制缓冲力的缓冲器 | |
CN203362985U (zh) | 一种阀芯可换式阻尼力可调减振器 | |
TW200718881A (en) | A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damping of a shock absorber | |
CN204775759U (zh) | 一种避震前叉 | |
CN104251279A (zh) | 带调节杆的弹性减震器 | |
CN204041849U (zh) | 一种机车避震器 | |
CN204960832U (zh) | 一种钻井作业用减震器 | |
CN203322140U (zh) | 一种减振器复原阻尼阀 | |
CN205578585U (zh) | 一种空调机组用弹簧减震器 | |
CN204805413U (zh) | 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 | |
CN105156551A (zh) | 一种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 | |
CN204805418U (zh) | 复原可调阻尼器 | |
CN204127194U (zh) | 一种新型避震器 | |
CN203926581U (zh) | 一种改良型汽车减震器 | |
CN102777533B (zh) | 复合减震器 | |
CN204553657U (zh) | 一种奔驰ml系后减振器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