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9604U - 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9604U
CN204039604U CN201420512939.1U CN201420512939U CN204039604U CN 204039604 U CN204039604 U CN 204039604U CN 201420512939 U CN201420512939 U CN 201420512939U CN 204039604 U CN204039604 U CN 204039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heater
heater
texturing machines
generic structure
described l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129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兵
姜华
章威
张礼军
吕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14205129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9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9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9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属于合成纤维生产技术领域。所述架构包括输送装置、上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假捻装置、下加热装置以及卷绕装置,这些装置形成一纱线处理流程,该上加热装置用于对变形丝进行加热,所述下加热装置固定装设在该架构的下部,且该下加热装置具有能够用于涤纶丝和锦纶丝的通用结构,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锦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涤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装设在架构的下部且能根据不同的工况开启或关闭的下加热装置,实现了一种用于涤纶丝和锦纶丝的通用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属于合成纤维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涤纶和锦纶是两种重要的合成纤维材料,并且两者在生产工艺上也有相同的步骤,例如:加热、拉伸、卷绕等。但是,由于涤纶丝和锦纶丝在加热工艺上的区别:锦纶只需一次加热,而涤纶需要二次加热,涤纶机通常设有上热箱和下热箱,而锦纶机长仅设置上热箱即可,因此,长期以来,两种机型一直作为独立机型使用。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机型在客户现场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无法实现涤纶和锦纶的通用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涤纶机和锦纶机仅能作为独立机型使用,因而无法实现涤纶和锦纶的通用生产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具体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所述架构包括输送装置、上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假捻装置、下加热装置以及卷绕装置,这些装置形成一纱线处理流程,该上加热装置用于对变形丝进行加热,所述下加热装置固定装设在该架构的下部,且该下加热装置具有能够用于涤纶丝和锦纶丝的通用结构,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锦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涤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下加热装置包括折返式通道,所述折返式通道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延伸的通过部;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该涤纶丝通过该下加热装置的折返式通道而被加热。 
对于所述下加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加热装置为管结构,包括三根以上平行设置的管,所述管能够构成所述折返式通道。 
优选的,位于中间的所述管的两端能够分别通过U形接头与相邻管的对应端部相连通。 
优选的,相邻管的端部间设有导轮,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由所述导轮引导所述涤纶丝由该折返式通道通过而被加热。 
对于所述下加热装置的另一种改进在于,所述下加热装置呈截面为C形的板结构,其底壁的两端设有导轮,以在该C形的板结构内形成所述折返式通道。 
对于所述下加热装置的另一种改进在于,该下加热装置前、后分别设置有前导丝器、后导丝器,所述纱线为锦纶丝时,所述前导丝器、所述下加热装置及所述后导丝器形成供所述锦纶丝通过的通道。 
对于所述下加热装置的另一种改进在于,该下加热装置前、后分别设置有前导丝器、后导丝器,所述纱线为锦纶丝时,所述前导丝器、所述下加热装置的一所述通过部及所述后导丝器形成供所述锦纶丝通过的通道。 
对所述变形机的通用架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架构中,所述卷绕装置远离所述下加热装置而设置于不同侧。 
对所述变形机的通用架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架构中,所述卷绕装置靠近所述下加热装置而设置于相同侧,并位于所述下加热装置的下方。 
对所述变下加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加热装置的高度为100-1000mm。 
对所述变下加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式加热器或联苯式加热器,所述联苯式加热器包括所述板结构及其下部的箱体、上部的冷凝管,且所述板结构的内部呈中空状,其下端、上端分别与所述箱体、冷凝管相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固定装设在架构的下部且能根据不同的工况开启或关闭的下加热装置,实现了一种用于涤纶丝和锦纶丝的通用结构,通过将变形(DTY)丝在下热箱中的独特丝路解决方案,实现了至少如下三个目的: 
1)使得涤纶机和锦纶机能够有一个通用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客户生产应用的灵活性; 
2)缩短下热箱的整体高度,例如可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使机器的高度降低,客户厂房的高度可以进一步降低; 
3)由于下热箱高度的缩短,不仅有利于变形丝的均匀加热,而且有利于热能的 充分利用,能够带来格外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借助于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附图中: 
图1A、图1B以示意的方式示出了变形机的通用架构的实施例1的不同应用的结构图。 
图2以示意的方式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下加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3以示意的方式示出了实施例1中设置有C形的板结构的电加热式下加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3A、图3B以示意的方式示出了实施例1中设置有C形的板结构的联苯加热式下加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4A、图4B以示意的方式示出了变形机的通用架构的实施例2的不同应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所述架构包括输送装置、上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假捻装置、下加热装置以及卷绕装置,这些装置完成一纱线处理流程,其中该上加热装置用于对变形丝进行加热,所述下加热装置固定装设在该架构的下部,且该下加热装置具有能够用于涤纶丝和锦纶丝的通用结构,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锦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涤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较佳地,所述下加热装置包括折返式通道,所述折返式通道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延伸的通过部;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该涤纶丝通过该下加热装置的折返式通道而被加热。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该通用架构是一种卷绕装置远离下加热装置而设置于另一侧的通用机架,其即可作为锦纶机,也可作为涤纶机,如图1A、图1B所示,该架构主要包 括第一输送装置11、上加热装置21、冷却装置31、假捻装置51、第二输送装置、网络装置、第二辅助输送装置、下加热装置61以及卷绕装置41,这些装置用于完成一纱线处理流程,该上加热装置21用于对变形丝进行加热,所述下加热装置61固定装设在该架构的下部,且该下加热装置61为能够控制启闭的并能用于涤纶丝和锦纶丝的通用结构,变形机用于处理锦纶丝,下加热装置61的加热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涤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61的加热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如图1A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变形机用于处理锦纶丝时的示意图,其中的下加热装置61的加热功能处于关闭状态,该变形机工作过程包括:锦纶依次通过输送装置11输送至上加热装置21进行加热,再由冷却装置31进行冷却、假捻装置51进行假捻后,直接通过未开启加热功能的下加热装置61,然后被送入卷绕装置41进行卷绕,即完成锦纶丝的处理流程。 
如图1B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变形机用于处理涤纶丝时的示意图,下加热装置61的加热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涤纶丝通过输送装置11输送至上加热装置21进行加热,再冷却装置31进行冷却,由假捻装置51进行假捻后,再通过下加热装置61进行加热,之后送入卷绕装置41进行卷绕,即完成了涤纶丝的处理流程。 
对于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下加热装置,其为能够用于涤纶丝和锦纶丝的通用结构,其较佳是具有可选择安装的折返式通道,折返式通道可以具有两个或多个平行延伸的通过部,使得该下加热装置不仅能够对应锦纶丝和涤纶丝分别选择合适的状态和通道,供锦纶丝直接通过,或供涤纶丝加热通过,而且,可以缩短下加热装置的高度,减少设备占用空间。优选的,所述下加热装置61的高度为100-1000mm。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如图2所示的是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下加热装置61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所述下加热装置61是由管结构形成的可选择的折返式通道611,本具体实施例中,是采用了三根平行设置的管,每一管均可作为变形丝的通过部。 
用于处理锦纶丝时,下加热装置61的加热功能处于关闭状态,锦纶丝可利用任一管,优选地可利用直线丝路对应管,作为通过部直接通过该下加热装置;用于处理涤纶丝时,下加热装置61处于开启状态时,该涤纶丝通过所述下加热装置61的折返式通道611而被加热。所述变形丝在折返式通道611的多个平行延伸的通过部中能够被均匀的加热,从而提高生产出的涤纶丝的质量。 
优选的,位于中间的所述管的两端能够分别通过U形接头612与相邻管的对应端部相连通。U型接头612不仅方便相邻管的连接,易于拆装且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管的数量。 
优选的,相邻管的端部间还可选择单独或者配合该U形接头设有导轮613,由所述导轮613引导所述变形丝由所述折返式通道611通过。所述导轮613可使所述变形丝在管内折返处的移动更流畅,避免所述变形丝堆积而导致均匀加热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具体实施例中,该下加热装置的高度可为500mm左右,由于变形丝在下加热装置中,借助于导轮或瓷件的配合,进行了来回折返,所以在高度为500mm的下加热装置内,该变形丝的实际加热距离为1500mm。 
在本实施例中,下加热装置61还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所述下加热装置61呈截面为C形的板结构614,该C形的板结构可应用于电加热式的加热器,其底壁的两端设有导轮613,以在所述C形的板结构614内侧形成所述折返式通道611。C形的板结构614的C形两边能够将所述变形丝限定在特定的路径上移动,利用与导轮613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加所述变形丝在所述折返式通道611中移动的流畅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下加热装置61还可采用如图3A、3B所示的联苯式加热器,所述下加热装置61包括截面为C形的板结构614`、下部的箱体及上部的冷凝管,该板结构614`内部中空并与箱体连通,箱体内的联苯溶液受热后形成的蒸汽通入该板结构614`内,从而对由此通过的涤纶丝进行均匀的加热,之后由冷凝管冷凝。与前一实施例类似,该C形的板结构底壁的两端设有导轮613,以在所述C形的板结构614`内侧形成所述折返式通道611。C形的板结构614`的C形两边能够将所述变形丝限定在特定的路径上移动,利用与导轮613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加所述变形丝在所述折返式通道611中移动的流畅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下加热装置61的前、后分别设置有瓷质的前导丝器、后导丝器(图中未示出)。 
当所述变形丝为锦纶丝时,所述前导丝器、所述下加热装置61的一所述通过部及所述后导丝器形成供所述锦纶丝通过的路径。由于此时下加热装置61处于关闭状态,并不需要提供热源,因此仅将一个所述通过部作为所述变形丝移动的路径,其它的所述通过部空闲,因此将所述前导丝器、一所述通过部及后导丝器作为一个完整的 所述锦纶丝通过的路径。 
当所述变形丝为涤纶丝时,所述前导丝器、所述下加热装置61的折返式通道及所述后导丝器形成供所述锦纶丝通过的路径。此时下加热装置61处于加热开启状态,所述变形丝通过折返式通道的多个通过部,并在此被均匀加热,因此,前导丝器、折返式通道及后导丝器形成供涤纶丝通过的路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所述架构中,卷绕装置靠近下加热装置而设置于相同侧,如图4A、图4B所示,卷绕装置41设置于下加热装置61的下方。 
如图4A、图4B所示,所述架构包括输送装置11、上加热装置21、冷却装置31、假捻装置51及卷绕装置41,这些装置的结构及功能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只是将所述卷绕装置41靠近所述下加热装置61而设置于相同侧,并位于所述下加热装置61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下加热装置61的高度为100-1000mm,而考虑到卷绕装置与下加热装置位于相同侧,还可以通过增加折返式通道的通过部的数量,除了前述的三折式结构,还可采用四折、五折等折返结构来实现,以缩短下加热装置的长度,达到有效降低机架高度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下加热装置61整体高度缩短,使机器高度降低,厂房高度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并带来额外的节能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下加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前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当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锦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61未开启加热功能,锦纶丝直接通过该下加热装置61的一通过部而被送至卷绕装置41进行卷绕,以完成锦纶丝的生产过程。 
当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涤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61处于开启状态,卷绕装置41用于处理通过所述下加热装置61加热后的所述涤纶丝,以完成所述涤纶丝的生产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主要是通过固定装设在架构的下部且能根据不同的工况开启或关闭的下加热装置,实现了一种用于涤纶丝和锦纶丝的通用机架。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为便于理解而提出的,根据前述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际实施时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其中的某项或多项特征进行变化或组合,因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的范畴。 

Claims (12)

1.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构包括输送装置、上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假捻装置、下加热装置以及卷绕装置,这些装置形成一纱线处理流程,该上加热装置用于对变形丝进行加热,所述下加热装置固定装设在该架构的下部,且该下加热装置具有能够用于涤纶丝和锦纶丝的通用结构,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锦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变形机用于处理涤纶丝时,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装置包括折返式通道,所述折返式通道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延伸的通过部;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该涤纶丝通过该下加热装置的折返式通道而被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装置为管结构,包括三根以上平行设置的管,所述管能够构成所述折返式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所述管的两端能够分别通过U形接头与相邻管的对应端部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管的端部间设有导轮,所述下加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由所述导轮引导所述涤纶丝由该折返式通道通过而被加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装置包括截面为C形的板结构,其底壁的两端设有导轮,以在该C形的板结构内侧形成所述折返式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加热装置前、后分别设置有前导丝器、后导丝器,所述纱线为锦纶丝时,所述前导丝器、所述下加热装置及所述后导丝器形成供所述锦纶丝通过的通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加热装置前、后分别设置有前导丝器、后导丝器,所述纱线为锦纶丝时,所述前导丝器、所述下加热装置的一所述通过部及所述后导丝器形成供所述锦纶丝通过的通道。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构中,所述卷绕装置远离所述下加热装置而设置于不同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构中,所述卷绕装置靠近所述下加热装置而设置于相同侧,并位于所述下加热装置的下方。
11.如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装置的高度为100-1000mm。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形机的通用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式加热器或联苯式加热器,所述联苯式加热器包括所述板结构及其下部的箱体、上部的冷凝管,且所述板结构的内部呈中空状,其下端、上端分别与所述箱体、冷凝管相连通。
CN201420512939.1U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 Active CN204039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2939.1U CN204039604U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2939.1U CN204039604U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9604U true CN204039604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12939.1U Active CN204039604U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96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4555A (zh) * 2017-09-06 2017-11-17 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丝机
CN109576841A (zh) * 2019-01-15 2019-04-05 绍兴华裕纺机有限公司 上加热箱丝道改变的假捻变形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4555A (zh) * 2017-09-06 2017-11-17 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丝机
CN107354555B (zh) * 2017-09-06 2023-02-21 浙江凯成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丝机
CN109576841A (zh) * 2019-01-15 2019-04-05 绍兴华裕纺机有限公司 上加热箱丝道改变的假捻变形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1935B (zh) 用于引出和拉伸合成丝线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JP6490074B2 (ja) 複数の合成糸を製造する装置
CN204058763U (zh) 一种高日晒牢度车用涤纶黑丝dty丝的纱线加弹系统
CN106087177B (zh) 一种液晶聚酯纤维的连续固相缩聚热处理方法
CN100390333C (zh) 一种维纶长丝束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CN204039604U (zh) 一种变形机的通用架构
CN105401358A (zh) 一种阻燃簇绒印花工程毯的制备工艺
CN202214509U (zh) 多异混纤复合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202881534U (zh) 一种新型简易的组合并丝装置
CN208266318U (zh) 聚酯细旦工业丝牵伸卷绕机
CN101109119A (zh) 一种减少成纱毛羽的方法
CN104562510B (zh) 一种染轧蒸连续式散纤维染色装置
CN104562353B (zh) 一种加弹空包一体机
CN102926160B (zh) 玻璃纤维机织软管表面去毛刺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02688592U (zh) 锦纶丝合股与氨纶丝空包一体式加弹机
CN108441975A (zh) 聚酯细旦工业丝牵伸卷绕机
CN104120498A (zh) 一种牵伸/干燥丝用装置
CN210712139U (zh) 一种长距离三套色分段染色机
CN212128548U (zh) 一种无纺布二次定型设备
CN202492643U (zh) 化纤涤纶复合丝的生产设备
CN106400236A (zh) 一种新型加弹空包一体机
CN203559205U (zh) 一种多异混纤复合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104947268A (zh) 一种摩擦纺芳纶1414包玻璃长丝的高强隔热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202323166U (zh) 一种利用热辊余热加热软化水的装置
CN203360682U (zh) 一种新型热定捻纺纱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