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6846U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6846U
CN204026846U CN201420426570.2U CN201420426570U CN204026846U CN 204026846 U CN204026846 U CN 204026846U CN 201420426570 U CN201420426570 U CN 201420426570U CN 204026846 U CN204026846 U CN 204026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indoor set
air conditioner
wind direction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265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久典
石川正人
铃木章元
木南雅英
后藤卓哉
横田周平
小柳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6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6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中,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具有基板(41)和盖板(42),基板(41)具有:第一区域(51),其与盖板(42)接合而形成中空部;以及第二区域(52a、52b),它们形成于第一区域(51)的外侧,并成型为袋状,第二区域(52a、52b)形成于第一区域(51)的气流的上游侧。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框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送风机,其配设于框体的内侧,从吸入口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热交换器,其在框体的内侧配设于吸入口与吹出口之间的风路;以及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其对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
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具有基板和盖板,基板具有:以形成中空部的方式与盖板接合的第一区域;以及形成于第一区域的外侧且成型为袋状的第二区域。使在第一区域形成的中空部的内侧的空气层作为绝热层而发挥功能,由此抑制制冷运转等时产生于其表面的结露。另外,使第二区域的袋部的内侧的空气层作为绝热层而发挥功能,由此抑制在制冷运转等时产生于其表面的结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7536号公报(段落【0016】~段落【0026】、图1~图5)
在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为了提高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刚性,使第二区域形成于基板的从气流的上游侧的末端到气流的下游侧的末端的整个范围。在这种状态下,例如,如果为了抑制在制冷运转时等因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气流的下游侧的末端处的室内空气的卷入而产生于该末端的结露,使该末端变细,则成型或者加工方面的难度增加,无法直至第二区域的气流的下游侧的末端为止形成为袋状。其结果,无法抑制在第二区域的气流的下游侧的末端的周围的表面产生的结露。
即,在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存在如下问题:在构造方面,无法使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气流的下游侧的末端变细,且无法直至该末端为止形成为袋状,从而无法同时实现对产生于该末端的结露的抑制、以及对产生于该末端周围的表面的结露的抑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这样的课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同时实现对产生于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末端的结露的抑制、以及对产生于该末端周围的表面的结露的抑制。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框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送风机,其配设于上述框体的内侧,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热交换器,其配设于上述框体的内侧的上述吸入口与上述吹出口之间的风路;以及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其对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上述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具有基板和盖板,上述基板具有:第一区域,其与上述盖板接合而形成中空部;以及第二区域,其形成于该第一区域的外侧,并成型为袋状,上述第二区域形成于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气流的上游侧。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而言,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具有基板和盖板,基板具有:第一区域,其与盖板接合而形成中空部;以及第二区域,其形成于第一区域的外侧,并成型为袋状,第二区域形成于第一区域的气流的上游侧,因此,通过不使成型或者加工方面的难度增加地减小第一区域的中空部的厚度,能够实现使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气流的下游侧的末端变细。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对在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末端产生的结露的抑制、以及对在该末端的周围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排水盘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排水盘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5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排水盘组装体的下侧外侧支承部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排水盘组装体的下侧中央支承部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气流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基板的第二区域的周围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基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基板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盖板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盖板与基板接合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盖板与基板接合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盖板与基板接合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盖板与基板接合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盖板与基板接合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室内机;2…框体;2a…基台;2b…框体;2c…前表面面板;2d…吸入口;2e…吹出口;3…送风机;4…热交换器;5…过滤单元;6…电气元件箱;6a…控制装置;7…排水盘组装体;8…后引导件;11…喷嘴部;12…上侧支承部;13…下侧支承部;13a_1、13a_2…下侧外侧支承部;13b_1、13b_2…下侧中央侧支承部;13ba…孔;14…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15_1、15_2…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21…转动机构;21a…输出轴;22…连结部件;31…连结部;31a…孔;32…连结部;32a…轴部件;41…基板;42…盖板;43…中空部;44…中空部;45…绝热材料;51…第一区域;52…第二区域;52a…外侧第二区域;52b…中央侧第二区域;61…壁面;62…阶梯部;63…肋;71…袋部;72、73…壁面;74~76…侧壁面;77…开口部;78…阶梯部;81…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说明的结构等是一个例子,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等。
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省略标注附图标记。
另外,对于详细的构造,适当地简化或省略图示。
另外,适当地简化或省略重复或者类似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结构>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室内机1具备框体2、送风机3、热交换器4、过滤单元5、电气元件箱6以及排水盘组装体7。
框体2例如具有用于安装于室内的壁面等的基台2a、在基台2a的前方配设的框体2b、以及在框体2b的前方配设的前表面面板2c。例如,在框体2的上表面形成有吸入口2d,在前表面下部形成有吹出口2e。在基台2a的前表面下部配设有后引导件(rear guide)8,该后引导件8构成吸入口2d与吹出口2e之间的风路的一部分、且朝向吹出口2e延伸。
送风机3例如是贯流风扇,在框体2的内侧的吸入口2d与吹出口2e之间的风路,以旋转轴平行于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的方式配设,该送风机3从吸入口2d吸入室内空气并将该室内空气从吹出口2e吹出。
热交换器4例如为翅管型,在框体2的内侧的吸入口2d与吹出口2e之间的风路,以将送风机3的前方以及上方覆盖的方式配设。向热交换器4供给制冷剂。
过滤单元5例如配设于吸入口2d。此外,过滤单元5可以具有自动清扫功能,另外,也可以不具有自动清扫功能。
电气元件箱6例如配设于框体2的内侧,对掌管室内机1的控制的控制装置6a等进行收纳。控制装置6a例如由微处理单元等构成。控制装置6a不限定于这样的单元,例如可以由硬件(firmware)等能够更新的单元构成,另外,也可以是根据来自CPU等的指令而执行的程序模块等。
排水盘组装体7例如配设于框体2的内侧的前方下部。排水盘组装体7具有喷嘴部11、上侧支承部12、下侧支承部13、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以及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此外,排水盘组装体7可以具有左右方向风向调整板,另外,也可以不具有左右方向风向调整板。后文中对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结构进行详述。
喷嘴部11的末端延伸到送风机3的附近,在喷嘴部11的末端与后引导件8之间配设送风机3。喷嘴部11的上表面作为承接热交换器4的结露水的排水盘而发挥功能,并且构成吸入口2d与送风机3之间的风路的一部分,喷嘴部11的下表面构成送风机3与吹出口2e之间的风路的一部分。
上侧支承部12配设于喷嘴部11的下表面并支承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另外,下侧支承部13配设于喷嘴部11的下表面并支承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
图3以及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排水盘组装体的立体图。此外,图3是安装有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以及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4是拆下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以及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另外,图3以及图4示出了排水盘组装体7具有左右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情况。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排水盘组装体7利用下侧支承部13对在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两个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15_2进行支承。下侧支承部13例如由下侧外侧支承部13a_1、13a_2、以及下侧中央侧支承部13b_1、13b_2构成。
下侧外侧支承部13a_1、13a_2配设于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并对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15_2的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端部进行支承。
下侧中央侧支承部13b_1、13b_2形成于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并对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15_2的、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端部进行支承。可以使下侧中央侧支承部13b_1以及下侧中央侧支承部13b_2一体化。
图5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排水盘组装体的下侧外侧支承部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图5中虽然示出了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的支承构造,但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2的支承构造也一样。
如图5所示,下侧外侧支承部13a_1、13a_2例如内置有步进马达等的转动机构21。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15_2配设例如形成有十字形的孔31a的连结部31。转动机构21的输出轴21a经由连结部件22而与孔31a连结。利用控制装置6a对转动机构21的输出轴21a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从而调整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15_2的上下方向的角度。
图6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排水盘组装体的下侧中央支承部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图6中虽然示出了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的支承构造,但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2的支承构造也一样。
如图6所示,在下侧中央侧支承部13b_1、13b_2形成有在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上贯通的孔13ba。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15_2配设具有轴部件32a的连结部32。轴部件32a能够沿图中箭头方向滑动。若使用者、维护作业者等使轴部件32a朝图中实线箭头方向滑动,则轴部件32a的末端插入到孔13ba,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15_2被下侧支承部13支承。若使用者、维护作业者等使轴部件32a朝图中点线箭头方向滑动,则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15_2从下侧支承部13脱离。通过以该方式构成,使用者、维护作业者等能够将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15_2拆下而进行清扫。
以下,对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气流进行说明。
图7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气流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图7示出了室内机1在制冷运转时进行水平吹风的状态。
如图7所示,从吸入口2d吸入的室内空气从热交换器4通过而被冷却或者加热,在从后引导件8与喷嘴部11的下表面之间通过以后,被从吹出口2e朝与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以及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角度对应的方向吹出。
在室内机1中,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构成为包括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和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因此,将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以及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角度调整为,使得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的下表面与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上表面的间隔越靠气流的下游侧越窄,从而能够将冷却空气或者加热空气吹出到远处。
另外,在室内机1中,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位于后引导件8的延长面上、亦即吸入口2d与吹出口2e之间的风路的下表面的延长面上,因此,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水平吹风时,也能够将大量的冷却空气朝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的下表面与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上表面之间引导。
即,在室内机1中,为了提高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水平吹风时的冷却性能,利用下侧支承部13将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支承为,其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制冷运转时位于吸入口2d与吹出口2e之间的风路的延长面的下侧。
然而,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制冷运转时的水平吹风的过程中,冷却空气几乎不从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下表面侧通过,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上表面被冷却空气冷却后的状态下,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下表面与室内空气接触,从而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下表面产生结露。
因此,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为中空状,在中空部的内侧形成有作为绝热层而发挥功能的空气层。此外,对于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而言,在制冷运转时的水平吹风的过程中,冷却空气从其上表面侧以及下表面侧通过而难以产生结露,因此,不使其形成为中空状,但也可以是中空状。另外,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可以被支承于在制冷运转时的水平吹风的过程中使得冷却空气几乎不从其上表面侧通过的位置。
另外,即使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为中空状、且在中空部的内侧形成有作为绝热层而发挥功能的空气层,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气流的下游侧的末端较粗的情况下,在其末端的气流的下游侧也会产生室内空气的卷入,从而在其末端产生结露。
因此,为了抑制在气流的下游侧的末端产生结露,使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末端变细。
在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若欲使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末端变细,且使该末端为中空状,则在成型或者加工方面的难度增大,所以在构造方面无法同时实现对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末端产生的结露的抑制、以及对在该末端的周围的表面产生的结露的抑制。
对此,在室内机1中,采用了如下结构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因此,能够不使成型或者加工方面的难度增加地实现使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末端变细,且使该末端为中空状,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对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末端产生的结露的抑制、以及对在该末端的周围的表面产生的结露的抑制。
(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结构)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8中虽然示出了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1的分解立体图,但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_2的分解立体图也一样。
如图8所示,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具有基板41和盖板42。基板41以及盖板42例如由树脂制成,通过注塑成型等方式而成型。通过例如超声波接合等方式使基板41和盖板42接合成彼此的背面对置。
基板41具有:第一区域51,该第一区域51与盖板42接合;外侧第二区域52a,该外侧第二区域52a不与盖板42接合,朝第一区域51的外侧伸出,且位于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以及中央侧第二区域52b,该中央侧第二区域52b不与盖板42接合,朝第一区域51的外侧伸出,且位于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此外,以下,有时将外侧第二区域52a和中央侧第二区域52b统称并记载为第二区域52。
第二区域52位于第一区域51的气流的上游侧。在外侧第二区域52a配设有连结部31。在中央侧第二区域52b配设有连结部32。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基板的第二区域的周围的立体图。图10以及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基板的剖视图。此外,图10是图8中的A-A线处的剖视图,图11是图8中的B-B线处的剖视图。另外,图9以及图11中虽然示出了外侧第二区域52a的周围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但中央侧第二区域52b的周围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也一样。
如图9~图11所示,在第一区域51的背面的气流的上游侧的壁面61的上表面形成有阶梯部62。在第一区域51的背面的不与第二区域52相邻的区域的周围形成有肋63。
第二区域52具有袋部71。即,第二区域52成型为袋状。袋部71形成如下空间,该空间被从第一区域51的背面延伸的壁面72、与壁面72对置的壁面73、将壁面72与壁面73之间的三个方向封闭的侧壁面74、75、76包围,且壁面72与壁面73之间的一个方向成为开口部77。外侧第二区域52a的袋部71和中央侧第二区域52b的袋部71形成在彼此的开口部77对置的方向上。即,袋部71形成为,开口部77朝向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可以在壁面73标明在装卸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时的注意事项等。
在第二区域52的、袋部71的壁面73的与第一区域51相邻的区域的周围形成有从阶梯部62延伸的阶梯部78。即,在第二区域52的与盖板42的面并列的面形成有阶梯部78,其中,所述盖板42的面是与第一区域51对置的面的背面侧的面(表面)。
从刚性的观点考虑,将连结部31以及连结部32配设于侧壁面74、75、76的上方。另外,当室内机1运转停止时,在被控制成利用上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4以及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将吹出口2e封闭的情况下,连结部31以及连结部32配设于第二区域52的不作为运转停止时的外观面的一侧的壁面(壁面73)。通过以该方式构成,使连结部31以及连结部32与基板41一体成型,从刚性的观点考虑,即使在增大尺寸或者增加壁厚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运转停止时的外观面产生缩痕。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盖板的立体图。
如图12所示,在盖板42的背面,在相对于周缘具有规定的间隔的位置,在整周的范围形成有肋81。可以使肋81的末端变得尖锐。
图13~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盖板与基板接合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此外,图13是图8中的A-A线处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中的D部的放大图,图15是图13中的E部的放大图,图16是图8中的C-C线处的外侧第二区域52a的周围的剖视图。另外,图16中虽然示出了外侧第二区域52a的周围的剖视图,但中央侧第二区域52b的周围的剖视图也一样。
如图13~图15所示,对基板41与盖板42进行定位,使得盖板42的周缘位于基板41的第一区域51的阶梯部62的外壁面的内侧以及肋63的内侧。即,在基板41形成有阶梯部62以及肋63,因此,能够提高基板41与盖板42的定位的操作性以及准确性。而且,此时,形成于盖板42的背面的肋81的末端与基板41的第一区域51的背面抵接。
在该状态下,基板41与盖板42被按压而靠近,若施加有超声波振动,则肋81的末端与基板41的第一区域51的背面因摩擦热而熔化、接合。由于肋81在盖板42的背面形成于整周范围,因此,在基板41与盖板42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部43。
另外,如图16所示,由于基板41的第二区域52的阶梯部78接受盖板42的形成有肋81的区域的外侧的区域,因此,袋部71的开口部77被封闭,形成中空部44。第二区域52配设有连结部31以及连结部32,因此,难以与用于施加超声波振动的喇叭接触,但由于不通过超声波接合的方式将中空部44封闭,因此,接合的操作性提高。
袋部71在三个方向上具有侧壁面74、75、76,即、在第二区域52形成有侧壁面74,所以,在进行超声波接合时,将盖板42的形成有肋81的区域的外侧的区域按压于阶梯部78,从而使阶梯部78的面弯曲,抑制间隙的产生。另外,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被下侧支承部13支承时,阶梯部78的面弯曲,从而抑制间隙的产生。因此,中空部44成为基本密封的中空部。
<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作用>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具有基板41和盖板42,通过基板41与盖板42接合而形成的中空部43,位于由袋部71形成的中空部44的气流的下游侧。在将通过基板41与盖板42接合而形成的中空部43的厚度减薄的情况下,只要将基板41与盖板42的间隔缩小即可,无需将基板41以及盖板42本身的厚度减薄。因此,不使成型或者加工方面的难度增加地将第一区域51的中空部43的厚度减薄,由此能够实现使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的气流的下游侧的末端变细、且使该末端为中空状,能够同时实现对在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末端产生的结露的抑制、以及在该末端的周围的表面产生的结露的抑制。
特别地,即使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被下侧支承部13支承为,其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制冷运转时位于吸入口2d与吹出口2e之间的风路的延长面的下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时实现对在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末端产生的结露的抑制、以及对在该末端的周围的表面产生的结露的抑制。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将与实施方式1重复或者类似的说明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
<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结构>
以下,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结构)
以下,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盖板与基板接合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此外,图17是图8中的C-C线处的外侧第二区域52a的周围的剖视图。另外,图17中虽然示出了外侧第二区域52a的周围的剖视图,但中央侧第二区域52b的周围的剖视图也一样。
如图17所示,在中空部44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配设有绝热材料45。
<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作用>
以下,对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袋部71的开口部77被盖板42封闭从而形成中空部44,但是,因第二区域52的刚性不足,故有时在盖板42的形成有肋81的区域的外侧的区域与阶梯部78之间产生间隙,在这种情况下,绝热性能降低。在下侧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15中,在中空部44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配设绝热材料45,因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抑制绝热性能降低,可靠地抑制第二区域52的表面产生结露。
此外,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利用在盖板42的背面的整周范围形成的肋81,在基板41与盖板42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部43,但是,肋81也可以断续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中空部43的密封性不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与中空部44同样地在中空部43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配设绝热材料45。
以上虽然对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例如,能够将各实施方式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组合。

Claims (8)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
框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送风机,其配设于所述框体的内侧,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热交换器,其在所述框体的内侧配设于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之间的风路;以及
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其对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调整,
所述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具有基板和盖板,
所述基板具有:第一区域,其与所述盖板接合而形成中空部;以及第二区域,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侧,并成型为袋状,
所述第二区域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气流的上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板的与所述第一区域对置的面,形成有末端与所述第一区域抵接的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在所述盖板的整周范围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形成有阶梯部,该阶梯部接受所述盖板的与所述第一区域对置的面的未形成所述肋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在与所述盖板的面并列的面形成有所述阶梯部,所述盖板的面是与所述第一区域对置的面的背面侧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超声波接合的方式使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区域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配设有绝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制冷运转时,所述上下方向风向调整板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风路的延长面的下侧。
CN201420426570.2U 2013-08-02 2014-07-30 空调机的室内机 Active CN20402684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1339A JP5963719B2 (ja) 2013-08-02 2013-08-02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3-161339 2013-08-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6846U true CN204026846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26570.2U Active CN204026846U (zh) 2013-08-02 2014-07-30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63719B2 (zh)
CN (1) CN20402684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9828A1 (ja) 2016-08-10 2018-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8091507A (ja) * 2016-11-30 2018-06-1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12119265B (zh) 2018-05-16 2022-07-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9132A (en) * 1982-06-28 1984-09-04 Mcquay Inc. Damper apparatus
JP3118543B2 (ja) * 1994-08-22 2000-12-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化粧パネル
JP3885845B2 (ja) * 1998-03-16 2007-02-2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4141369B2 (ja) * 2003-10-17 2008-08-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風向板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281303A (ja) * 2007-05-14 2008-11-20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9014289A (ja) * 2007-07-06 2009-01-22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5211865B2 (ja) * 2008-06-05 2013-06-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の可動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63719B2 (ja) 2016-08-03
JP2015031454A (ja) 201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1160B2 (en) Floor-positione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5910158B (zh) 一种带有除湿功能的浴霸
CN204629846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04026846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655925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03582785A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WO2020020366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EP3225932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er
CN205747106U (zh) 一种带有除湿功能的浴霸
WO2020020367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0020299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2011202896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709237A (zh) 导风构件及具有该导风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JP201123709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床置式室内機
WO2020020236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0020300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804202A (zh) 空调
CN204388253U (zh) 室外机
JP201123705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床置式室内機
JP2012013397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07146525U (zh) 天花机
JP5334644B2 (ja) コンパ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CN204786803U (zh) 空调器
CN108626866A (zh) 导风构件及具有该导风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8716716A (zh) 导风构件及具有该导风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