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1982U - 连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1982U
CN204011982U CN201420295191.4U CN201420295191U CN204011982U CN 204011982 U CN204011982 U CN 204011982U CN 201420295191 U CN201420295191 U CN 201420295191U CN 204011982 U CN204011982 U CN 204011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n line
terminal
bonder terminal
impedance variation
signal s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951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有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REX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NREX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REX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PINREX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2951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1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1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19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端子,应用于SATA连接器,包括一个端子本体,经弯折后呈L型,使该端子本体形成一个第一信号传输段、及一个第二信号传输段,该第一信号传输段的末端形成一个电性连接端,该第二信号传输段的末端则成型为一个信号插接端,该端子本体以该第二信号传输段组设于该座体后,该第一信号传输段的该电性连接端外露于该座体底部;以及该第一信号传输段形成有一个第一阻抗变异部,其主要以改变连接器端子的本体部分形状,以减少连接器端子特定位置的表面积,借此,达到使连接器端子的本体的阻抗值受调整,以使SATA连接器的电气信号传输可达到最佳化。

Description

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一种连接器端子,应用于SATA连接器,本实用新型尤指一种以改变连接器端子对本体部分形状,以达到使连接器端子的本体的阻抗值受调整的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Serial ATA串列(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于2000年由Intel在IDF论坛上第一次提出技术的设计构想,随即成立了制定与推广Serial ATA标准的官方组织串行ATA工作组,其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机板和大量储存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之用,SATA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说取代了旧式Ultra ATA的硬碟介面,在资料传输上,SATA比以往的更快速,支持热插拔,及电脑运作的同时也可以安装或卸除SATA设备,SATA具备了比以往更强的除错能力,能对传送指令与资料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除错,提高了资料传输的可靠性,SATA展到现今已经有SATA 1.5Gbit/s、SATA 3Gbit/s和SATA 6Gbps 三种规格;除了速度的提升之外,小型化发展使得传输介面的外观尺寸也越来越迷你,以ATA与IDE来看,其PIN脚约有40PIN,排线宽度较宽且无法缩窄,而SATA仅7 PIN,其排线宽度较小,外观尺寸也已缩小许多,由此可知,连接器未来势必朝向轻薄短小、且具有快速传输信号的方向发展。
依上,SATA规格传输应用,即高度适用于高频信号传输的要求,然而,在高频信号传输的环境中,如果相关的电性条件参数未能适当的利用设计,使其可界于标准的范围区间内,则,其实体成品运作时,则可能会因为电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多重杂讯的干扰,而导致有传输效率不佳的情况,其中,存在于连接器端子之中最重要的条件参数莫过于阻抗值,其可谓是整个电气信号传输效果的关键,而所述的阻抗值例如:材料阻抗、特性阻抗、传输线与连接器差模阻抗(Cable and Connector Differential Impedance)、共模模式阻抗(Common mode impedance)等,另,会造成电气信号传输受干扰、损失的原因则有例如: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串音干扰(Crosstalk)、反射损耗(Return Loss)等;再者,吾人在进行SATA连接器设计时,亦发现有关阻抗值的改变及调整,会同步导致上述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串音干扰(Crosstalk)、及反射损耗(Return Loss)的改变;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M467207号《利用中空槽提升阻抗值的针脚结构》,其主要是利用空气低介电系数的特性,于其座体上开设有一中空槽,使组设于座体的针脚的中段部分可与空气接触,进而提升其阻抗值;另,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目前现有的SATA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如图,其为一种单层双传输界面的连接器(PCI、SATA),俗称SATA Express连接器 10,其主要供组设于一电路基板上,以供一或多个相同传输界面的连接器插头进行插接后,达成电气信号的传输;再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上述现有SATA Express连接器10中所应用的连接器端子(或俗称针脚)101,其经弯折成L型后,组设于SATA Express连接器10的座体102之中,借助所述连接器端子101的两端,在于应时进行电气信号的传输;以一般应用而言,SATA Express连接器10借助连接器端子的电性连接端1011,预先组设于电路基板上,而其信号插接端1012,则可供一或多个连接器插头插设;请参阅图3,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气信号传输的效率及其多功应用特性,业界有开发出如图中所示的双层SATA Express连接器13,其上、下层均具有双传输界面,其要以原单层的设计,采堆叠组合结构,使其上、下两层均具有两个SATA传输埠1311及一PCI传输埠1312,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上层传输界面131却常有电气信号传输不良或受干扰的问题产生,是以,其仍有需要待改进之处;请再搭配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现有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外观图,一般而言,连接器端子101呈长形片状,除了两端因电性接触所需,在设计略有使其构形不同于连接器端子101本体,其余各部分的宽度是一致的,且,经吾人对该产品及技术进行了解,发现连接器的端子材料的阻抗值,确实是该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以,如何在不大幅变更连接器端子的本体尺寸,且又可解决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串音干扰(Crosstalk)、及反射损耗(Return Loss)偏离于标准值的情况,为本发明人所极待思考及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人依据多年来从事有关连接器产品开发及设计的经验,期能应此提出适切的解决方案,并依此设计出较佳的适用产品;依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变连接端子本身的材料阻抗值的结构,以使具有此结构的连接器端子可符合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串音干扰(Crosstalk)、及反射损耗(Return Loss)的标准要求,进而维持其电气信号的传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端子,组设于一个SATA连接器的座体,包括:
一个端子本体,经弯折后呈L型,使该端子本体形成一个第一信号传输段、及一个第二信号传输段,该第一信号传输段的末端形成一个电性连接端,该第二信号传输段的末端则成型为一个信号插接端,该端子本体以该第二信号传输段组设于该座体后,该第一信号传输段的该电性连接端外露于该座体底部;以及该第一信号传输段形成有一个第一阻抗变异部。
优选的,该第一阻抗变异部呈缺口状。
优选的,该第一阻抗变异部有数个。
优选的,该第一阻抗变异部呈透孔状。
优选的,该第一阻抗变异部有数个。
优选的,该第二信号传输段形成有一个第二阻抗变异部。
优选的,该第二阻抗变异部呈缺口状。
优选的,该第二阻抗变异部有数个。
优选的,该第二阻抗变异部呈透孔状。
优选的,该第一阻抗变异部有数个。
为使得以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的结果及功效,兹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请参阅。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现有的SATA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述现有SATA Express连接器中所应用的连接器端子。
图3,为双层SATA Express连接器。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阻抗值测试图。
图9,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测试图。
图10,串音干扰(Crosstalk)测试图。
图11,反射损耗(Return Loss)测试图。
【符号说明】
10 SATA Express连接器
101 连接器端子 102 座体
1011 电性连接端
1012 信号插接端
11 电路基板
12 连接器插头
13 双层SATA Express连接器
131 上层传输界面
1311 SATA传输埠 1312 PCI传输埠
2 连接器端子
21 端子本体
211 第一信号传输段 212 第二信号传输段
2111 电性连接端 2121 信号插接端
2112 第一阻抗变异部 2122 第二阻抗变异部
3 连接器 4 电路基板
31 座体
311 连接埠
E1、E2 电气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称的连接器端子2,其具有一端子本体21,经弯折后呈一L型,使端子本体21形成一第一信号传输段211、及一第二信号传输段212,所述的第一信号传输段211的末端,形成一电性连接端2111,又,所述的第二信号传输段212的末端,则成型为一信号插接端2121,再者,第一信号传输段211中段,形成有一第一阻抗变异部2112、及第二信号传输段212中段,形成有一第二阻抗变异部2122,如图所示,所述的第一阻抗变异部2112、及第二阻抗变异部2122呈缺口状,只是,此仅为其中一种可供应用的结构,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的可能态样。
请参阅图5,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本实用新型所称的连接器端子2,以其第二信号传输段212(请搭配参阅图4)穿设于一连接器3的座体31,穿设完成后,第二信号传输段212末端的信号插接端2121,位处于座体31的连接埠311之中,再者,于穿设完成后,第一信号传输段211垂直于所述的第二信号传输段212,顺向的定位于座体31的后侧,且其末端的电性连接端2111突伸出座体31的底部平面;请接续参阅图6,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一),如图所示,连接器3可供组设于一电路基板4,组设时,以外露于座体31底部的电性连接端2111,对应于电路基板4的电性接点后,经锡焊作业完成电连结,同时使座体31固定于电路基板4的上方。
请参阅图7,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二),为便于说明,本图以图示方式将连接器端拉直,如图所示,当一电气信号E1通过连接器端子2的第一信号传输段211的电性连接端2111,往第二信号传输段212的信号插接端2121传送时(即,电气信号E1由电路基板4往第二信号传输段212方向输出),则电气信号E1在经过第一阻抗变异部2112、及第二阻抗变异部2122时,因该位置呈缺口状,是以,使得连接器端子2在该处的截面积缩小,据此,其阻抗值即会因此而受到改变(材料阻抗值的变化参数包括其长、宽、厚度等),借此,即同步改变了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串音干扰(Crosstalk)、及反射损耗(Return Loss)的值;又,当电气信号E2通过连接器端子2的第二信号传输段212的信号插接端2121,往第一信号传输段211的电性连接端2111传送时(即,电气信号E2由连接器3往电路基板4的方向输出),其情况亦同。
请参阅图8,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阻抗值测试图,由图示中可知,阻抗值(Impedance)在连接器端子改良后,其具有阻抗变异部(2112、2122)的情况下,阻抗值具有微幅的变化;即,原本改良前不具有阻抗变异部(2112、2122)的连接器端子,在测试其阻抗值时,其峰值约在接近100(ohm),而具有阻抗变异部(2112、2122)的连接器端子2经测试后,其阻抗值的峰值则可拉伸到接近110(ohm)。
承上,以现有的连接器端子当成“对照组”(改良前)、以及以连接器端子2当成“实验组”(改良后),在进行阻抗值测试时,同步进行有关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串音干扰(Crosstalk)、及反射损耗(Return Loss)的变化测试,请参阅图9、图10、及图11,由图9中可以看出,反射损耗(Return Loss)在“实验组”(即连接器端子2)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其已由原来偏离标准值的位置,回升到贴近标准值的位值;由图10中可以看出,串音干扰(Crosstalk)则由原来超出于标准值的情况,回到整体均低于标准值的情况;由图11中可以看出,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 或称衰减),由本来仍有劣于标准值的情况,整体回到优于标准值的情况。
综合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借助改变连接器端子的部分结构,以连带使其材料阻抗值产生变化,在不大幅改变连接器端子的本体结构的情况下,于连接端子的本体上,成型有一或数个阻抗变异部(第一阻抗变异部、第二阻抗变异部),借此,以改变连接器端子的阻抗值,并进而使其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串音干扰(Crosstalk)、及反射损耗(Return Loss)经此改变后,受到相对程度的微调,以解决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串音干扰(Crosstalk)、及反射损耗(Return Loss)偏离于标准值的情况,另,有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抗变异部,除原实施所称的缺口状,亦可为透孔状,于此并予叙明;依此,本实用新型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以达到提供一种可改变连接端子本身的材料阻抗值的结构,以使具有此结构的连接器端子可符合嵌入损失(Insertion Loss)、串音干扰(Crosstalk)、及反射损耗(Return Loss)的标准要求,进而维持其电气信号的传输效率的连接器端子。
只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端子,组设于一个SATA连接器的座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端子本体,经弯折后呈L型,使该端子本体形成一个第一信号传输段、及一个第二信号传输段,该第一信号传输段的末端形成一个电性连接端,该第二信号传输段的末端则成型为一个信号插接端,该端子本体以该第二信号传输段组设于该座体后,该第一信号传输段的该电性连接端外露于该座体底部;以及
该第一信号传输段形成有一个第一阻抗变异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抗变异部呈缺口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抗变异部有数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抗变异部呈透孔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抗变异部有数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信号传输段形成有一个第二阻抗变异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阻抗变异部呈缺口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阻抗变异部有数个。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阻抗变异部呈透孔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抗变异部有数个。
CN201420295191.4U 2014-06-05 2014-06-05 连接器端子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11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5191.4U CN204011982U (zh) 2014-06-05 2014-06-05 连接器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5191.4U CN204011982U (zh) 2014-06-05 2014-06-05 连接器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1982U true CN204011982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9519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11982U (zh) 2014-06-05 2014-06-05 连接器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19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2249A (zh) * 2018-10-19 2020-04-28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线材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2249A (zh) * 2018-10-19 2020-04-28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线材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594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10473A (zh)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
CN103579857B (zh) 高频信号双层排线转接卡
CN107482331A (zh) 一种平行pcb板间表贴安装的高速电连接器
CN102176576A (zh) Usb插头和与其连接的pcb及usb设备
CN204011982U (zh) 连接器端子
TWI500223B (zh) Rj連接器的端子結構、應用其之rj連接器模組及rj連接器系統
CN204464601U (zh) 利用组装式舌板定位间隔板的讯号连接器
CN204720596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4424494U (zh) 一种双向高速usb母座连接器
CN103390818B (zh) 一种超高速通信用抗串扰接口电路及包含该接口电路的插座
CN203645075U (zh) 通信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CN206432427U (zh) Usb连接器插座、移动装置及usb连接器
CN204793516U (zh) 电缆线结构
CN102869187B (zh) Pcb和与其连接的usb插头及usb设备
CN202405454U (zh)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CN205004480U (zh) 耳机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TWI599125B (zh) High-frequency signal double cable adapter
CN102522645A (zh)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方法
TWM461896U (zh) 電連接器之印刷電路板結構
CN203521688U (zh) 利用中空槽提升阻抗值的针脚结构
CN206163868U (zh) Usb全信号转接装置
CN206236855U (zh) 网络信息模块
CN104882702B (zh) 二合一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04103068U (zh) 方便除焊拆除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