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05454U -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05454U
CN202405454U CN2011205249775U CN201120524977U CN202405454U CN 202405454 U CN202405454 U CN 202405454U CN 2011205249775 U CN2011205249775 U CN 2011205249775U CN 201120524977 U CN201120524977 U CN 201120524977U CN 202405454 U CN202405454 U CN 202405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angle
back panel
end cross
pane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249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明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LIP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LIP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LIP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LIP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5249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054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05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054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该结构为一个以上的信号端子并排排列,每个信号端子都包括背板连接部、插接部和中间连接部,背板连接部和插接部垂直设置,第一信号端子由插接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一定角度后,向上翘起,再向下弯折,形成与插接部垂直的背板连接部,第二信号端子以后的所有信号端子均由插接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一定角度后,再向下弯折,形成与插接部垂直的背板连接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背板连接器的接触件,对背板连接器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通过专业软件模拟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其在高速信号电路中的近端串扰,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高速传输信号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善串扰的结构,特别是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飞速发展的电子设计领域,高速化和小型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与此同时,在电路设计过程中信号频率的提高、信号变化的边沿变陡、电路板的尺寸变小、布线密度加大、电路板层数的增多而引起的板厚减小等等问题,则会引起各种干扰问题。在所有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中,串扰现象及影响是非常普遍的,串扰可能出现在芯片内部,也可能出现在电路板上、连接器上、芯片封装上以及线缆上。过大的串扰可能引起电路的误触发,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严重现象。因此,在连接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串扰问题,考虑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背板连接器,在设计时,折弯处采用135°角的线路走向,但是,其消除串扰的效果不够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背板连接器消除串扰的效果不够好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采用特殊的端子排布,有效的改善了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该结构为一个以上的信号端子并排排列,每个信号端子都包括背板连接部、插接部和中间连接部,背板连接部和插接部垂直设置,第一信号端子由插接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一定角度后,向上翘起,再向下弯折,形成与插接部垂直的背板连接部,第二信号端子以后的所有信号端子均由插接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一定角度后,再向下弯折,形成与插接部垂直的背板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大于第三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
所述的第三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大于第四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
所述的第四信号端子以后的所有信号端子各部分平行设置。
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角度为20°-30°,优选为25°,向上翘起角度为8°-10°,优选为9.07°。
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50°-160°,优选角度为153°。
所述的第三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45°-155°,优选角度为150°。
所述的第四信号端子及以后的接地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40°-150°,优选为145°。
所述的插接部为两个端头,两个端头向相反的方向扭曲9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背板连接器的接触件,对背板连接器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通过专业软件模拟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其在高速信号电路中的近端串扰,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高速传输信号的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背板连接器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背板连接器端子近端串扰音示意图。
图3为原始模型近端串扰音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之间的近端串扰音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近端串扰音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之间的近端串扰音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组和第四端子组之间的近端串扰音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组差分阻抗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组差分阻抗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端子组差分阻抗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端子组差分阻抗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组插入损耗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组插入损耗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端子组插入损耗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端子组插入损耗示意图。
图中,1-原始模型的曲线图,2-本实用新型的曲线图,3-原始模型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三信号端子的近端串音曲线,4-原始模型第二信号端子与第四信号端子的近端串音曲线,5-原始模型第二信号端子与第三信号端子的近端串音曲线,6-原始模型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的近端串音曲线,7-绝缘基体,8-背板连接部,9-插接部,10-中间连接部,11-第一信号端子,12-第二信号端子,13-第三信号端子,14-第四信号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看附图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背板连接器结构为在绝缘基体7上设有多排端子排,各排端子排平行设置,每排端子排包括有一个以上的信号端子,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改变一排信号端子排内的信号端子的排布方式,来改善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本实用新型中一个以上的信号端子并排排列,每个信号端子都包括背板连接部8、插接部9和中间连接部10,背板连接部和插接部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插接部9为两个端头,两个端头向相反的方向扭曲90°形成,即插接部9为两个端头相对扭曲,其扭转的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以每排八个信号端子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时,每排信号端子的个数可根据具体需要设定,本实施例中,仅涉及到其中四个信号端子的排布形式的改进。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11由插接部9伸出后,向下弯折一定角度后,向上翘起,再向下弯折,形成与插接部9垂直的背板连接部8,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11第一次向下弯折角度为20°-30°,优选为25°,向上翘起角度为8°-10°,优选角度为9.07°,第二信号端子12以后的所有信号端子均由插接部9伸出后,向下弯折一定角度后,再向下弯折,形成与插接部9垂直的背板连接部8。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端子12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大于第三信号端子13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其中,第二信号端子12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50°-160°,优选角度为153°,第三信号端子13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45°-155°,优选角度为150°。本实施例中,第三信号端子13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大于第四信号端子14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第四信号端子14及以后的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40°-150°,优选为145°。本实施例中,第三信号端子13比第四信号端子14宽0.1mm,第一信号端子11和第二信号端子12比第四信号端子14宽0.2mm,第四信号端子14与其余信号端子的宽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中,背板上还设有与信号端子对应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可采用常规的形式设置。
请结合参看附图5至附图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从改善结果来看,第一信号与第三信号端子13之间近端串音最大值改善为2.5dB,除了第一信号端子11和第二信号端子12之间的近端串音在2.5G后由于谐振造成差异较大之外,其他差分对之间的近端串音差异基本不大。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背板连接器的接触件,对背板连接器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通过专业软件模拟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其在高速信号电路中的近端串扰,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高速传输信号的可靠性。

Claims (9)

1.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结构为一个以上的信号端子并排排列,每个信号端子都包括背板连接部、插接部和中间连接部,背板连接部和插接部垂直设置,第一信号端子由插接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一定角度后,向上翘起,再向下弯折,形成与插接部垂直的背板连接部,第二信号端子以后的所有信号端子均由插接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一定角度后,再向下弯折,形成与插接部垂直的背板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大于第三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大于第四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四信号端子以后的所有信号端子各部分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角度为20°-30°,优选为25°,向上翘起角度为8°-10°,优选为9.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50°-160°,优选为15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信号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45°-155°,优选为1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四信号端子及以后的接地端子第一次向下弯折的角度为140°-150°,优选为14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插接部为两个端头,两个端头向相反的方向扭曲90°。
CN2011205249775U 2011-12-15 2011-12-15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054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249775U CN202405454U (zh) 2011-12-15 2011-12-15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249775U CN202405454U (zh) 2011-12-15 2011-12-15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05454U true CN202405454U (zh) 2012-08-29

Family

ID=46703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2497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05454U (zh) 2011-12-15 2011-12-15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0545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2645A (zh) * 2011-12-15 2012-06-27 深圳格力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方法
CN104064896A (zh) * 2014-06-06 2014-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弯式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及通信组件
CN109728453A (zh) * 2017-10-26 2019-05-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2645A (zh) * 2011-12-15 2012-06-27 深圳格力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方法
CN102522645B (zh) * 2011-12-15 2013-10-09 深圳格力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方法
CN104064896A (zh) * 2014-06-06 2014-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弯式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及通信组件
CN109728453A (zh) * 2017-10-26 2019-05-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728453B (zh) * 2017-10-26 2021-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3661B (zh) 电连接器
CN201773993U (zh) 电连接器
CN201397973Y (zh) 电连接器
CN101771226B (zh) 电连接器
CN102056401B (zh) 印刷电路板
CN205621919U (zh) 电子连接器
CN201355727Y (zh) 电连接器
CN103188861B (zh) 布设了差分对的印刷电路板
CN201657501U (zh) 一种线路板金手指
CN202405454U (zh)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结构
CN102522645B (zh)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方法
CN102117978B (zh) 电连接器
CN201204298Y (zh) 电连接器
US8974250B2 (en) Coupling terminal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204538363U (zh) 电连接器
CN103390818B (zh) 一种超高速通信用抗串扰接口电路及包含该接口电路的插座
CN204720596U (zh) 连接器结构
CN102148444B (zh) 一种印制板和背板高速信号连接器母座结构
CN210377460U (zh) 一种CPU单Data线与双DDR内存连接结构
CN203288900U (zh) 电连接器
CN220066148U (zh) 一种usb母座
CN201508548U (zh) 一种PCI Express信号扩展互连装置
CN104882702B (zh) 二合一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104244610A (zh) 一种降低connector过孔影响的设计方法
US20100001806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