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6803U - 双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双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06803U CN204006803U CN201420423654.0U CN201420423654U CN204006803U CN 204006803 U CN204006803 U CN 204006803U CN 201420423654 U CN201420423654 U CN 201420423654U CN 204006803 U CN204006803 U CN 2040068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discharge
- parallel
- flow heat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group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其中,双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气管及第二集气管、第一换热管、管道,第一换热管及管道的一端与第一集气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集气管连通,且第二集气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空调的压缩机相连通;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第二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三集气管、第四集气管、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三集气管连通,另一端与第四集气管连通,第四集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空调的冷凝器相连通,且第一集气管与第三集气管相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双排平行流换热器的上部冷媒提前过冷的问题,使空调制热时,上下部出风温度比较均匀,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平行流换热器和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单排平行流换热器由于受换热面积限制,不能在大冷量高能效的空调器上使用,因而,目前推出了一种双排平行流换热器,虽然换热器面积增大了,但是由于流路太长,制热时,换热器上部的冷媒会提前过冷,导致空调的出风温度不均匀即上冷下热,因而,用户使用体验不好,不能满足用户对舒适性的高标准要求。
因此,如何解决双排平行流换热器的上部冷媒提前过冷的问题,使空调制热时,出风温度均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平行流换热器和一种空调,通过在与压缩机连通的一排平行流换热器中加入冷媒管道,可以使空调制热时,部分冷媒无阻碍地通过所述管道快速到达平行流换热器的顶部,并进入另一个平行流换热器,以防止上部冷媒提前过冷并使两个平行流换热器的上部和下部均有适量的过热冷媒,进而达到减小上下出风口的温差,提高用户舒适性体验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平行流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气管及第二集气管、多个第一换热管以及至少一个管道,所述第一换热管及所述至少一个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气管连通,且所述第二集气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空调的压缩机相连通;以及第二平行流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三集气管、第四集气管以及多个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集气管连通,所述第四集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空调的冷凝器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气管与所述第三集气管相连通。
由于在第一平行流换热器中加入了至少一个管道(如铝管),因而,空调制热时,从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部分高温冷媒,可以不通过第一换热管,直接通过所述管道即可快速到达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顶部,并进入第二平行流换热器,且由于所述管道为通管,对冷媒的阻力要远小于第一换热管,因而,冷媒达到两个平行流换热器的顶部时,没有提前冷却,从而使两个平行流换热器的上部和下部均有适量的高温冷媒,进而使空调制热时,上下部出风温度比较均匀,并达到了提高用户舒适性体验的目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平行流换热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至少一个管道中的每个管道上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且所述单向阀的进口连接至所述第二集气管且所述单向阀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集气管。
空调制冷时,冷媒是从第二平行流换热器流向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且冷媒在管道中的流动速率要远远大于在换热管中,因而,在空调制冷时,如果冷媒能够通过管道快速流过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则会大大地降低空调的制冷效果。因此,通过在每个管道上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且单向阀的流向为从第二集气管指向第一集气管,可以防止空调制冷时,冷媒流入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管道中,进而防止降低空调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气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三集气管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集气管与所述第三集气管通过插连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连通管相连通。
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和第二平行流换热器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例如,两平行流换热器可以通过第一集气管与第三集气管直接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所述第一连接孔间设置有第一隔片,和/或相邻所述第二接孔间设置有第二隔片。
通过在相邻第一连接孔及相邻第二接孔间设置隔片,可以将平行流换热器分为若干个流路,以使冷媒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每个流路,进而使空调出风口各个部位的出风温度比较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为扁平换热管或圆形换热管,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均为扁平换热管或圆形换热管。
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还可以为截面为矩形的管或截面为不规则形状的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管道中的每个管道均为铝质圆管或铝质扁管。
所述管道的材质和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种,例如,所述管道可以为铁质的,管道的截面可以为多边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多个内腔,所述多个内腔互不连通,且所述多个内腔中的每个内腔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通。
由于第二连接管中的每个内腔均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通,且第二连接管的内腔分布比较均匀,因而,进入每个第二换热管的冷媒量就比较均匀,进而使得第二平行流换热器每个部位的换热效果都比较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管直接与所述第四集气管相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管还可以不包括内腔,采用外分流的方式,并直接与第四集气管相连通,这样,进而第二连接管的冷媒可以随机地进入每个第二换热管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双排平行流换热器的上部冷媒提前过冷的问题,使空调制热时,上下部出风温度比较均匀,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1第一集气管,102第二集气管,103第一换热管,104管道,105单向阀,106第一连接管,107第一连接孔,108第一隔片;20第二平行流换热器,201第三集气管,202第四集气管,203第二换热管,204第二连接管,205第二连接孔,206第二隔片;30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双平行流换热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平行流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包括第一集气管101及第二集气管102、多个第一换热管103以及至少一个管道104,所述第一换热管103及所述至少一个管道1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气管10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气管102连通,且所述第二集气管102通过第一连接管106与所述空调的压缩机相连通;以及第二平行流换热器20,其中,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20包括第三集气管201、第四集气管202以及多个第二换热管203,所述第二换热管2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气管20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集气管202连通,所述第四集气管202通过第二连接管204与所述空调的冷凝器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气管101与所述第三集气管201相连通。
由于在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中加入了至少一个管道104(如铝管),因而,空调制热时,从第一连接管106进入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的部分高温冷媒,可以不通过第一换热管103,直接通过所述管道104即可快速到达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的顶部,并进入第二平行流换热器20,且由于所述管道104为通管,对冷媒的阻力要远小于第一换热管103,因而,冷媒达到两个平行流换热器的顶部时,没有提前冷却,从而使两个平行流换热器的上部和下部均有适量的高温冷媒,进而使空调制热时,上下部出风温度比较均匀,并达到了提高用户舒适性体验的目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平行流换热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的至少一个管道104中的每个管道104上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105,且所述单向阀105的进口连接至所述第二集气管102且所述单向阀105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集气管101。
空调制冷时,冷媒是从第二平行流换热器20流向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的,且冷媒在管道104中的流动速率要远远大于在换热管中,因而,在空调制冷时,如果冷媒能够通过管道104快速流过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则会大大地降低空调的制冷效果。因此,通过在每个管道104上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105,且单向阀105的流向为从第二集气管102指向第一集气管101,可以防止空调制冷时,冷媒流入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的管道104中,进而防止降低空调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气管1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07与所述第三集气管20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205,所述第一集气管101与所述第三集气管201通过插连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07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05中的连通管30相连通。
第一平行流换热器10和第二平行流换热器202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例如,两平行流换热器可以通过第一集气管101与第三集气管201直接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孔107为方形孔或圆形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205为方形孔或圆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所述第一连接孔107间设置有第一隔片108,和/或相邻所述第二接孔间设置有第二隔片206。
通过在相邻第一连接孔107及相邻第二接孔间设置隔片,可以将平行流换热器分为若干个流路,以使冷媒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每个流路,进而使空调出风口各个部位的出风温度比较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103为扁平换热管或圆形换热管,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203均为扁平换热管或圆形换热管。
所述第一换热管103与所述第二换热管20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所述第一换热管103与所述第二换热管203还可以为截面为矩形的管或截面为不规则形状的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管道104中的每个管道104均为铝质圆管或铝质扁管。
所述管道104的材质和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种,例如,所述管道104可以为铁质的,管道104的截面可以为多边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管204包括多个内腔,所述多个内腔互不连通,且所述多个内腔中的每个内腔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203相连通。
由于第二连接管204中的每个内腔均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203相连通,且第二连接管204的内腔分布比较均匀,因而,进入每个第二换热管203的冷媒量就比较均匀,进而使得第二平行流换热器2020每个部位的换热效果都比较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管204直接与所述第四集气管202相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管204还可以不包括内腔,采用外分流的方式,并直接与第四集气管202相连通,这样,进而第二连接管204的冷媒可以随机地进入每个第二换热管203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双排平行流换热器的上部冷媒提前过冷的问题,使空调制热时,上下部出风温度比较均匀,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双排平行流换热器的上部冷媒提前过冷的问题,使空调制热时,上下部出风温度比较均匀,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平行流换热器,用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气管及第二集气管、多个第一换热管以及至少一个管道,所述第一换热管及所述至少一个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气管连通,且所述第二集气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空调的压缩机相连通;以及
第二平行流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二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三集气管、第四集气管以及多个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集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集气管连通,所述第四集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空调的冷凝器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气管与所述第三集气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平行流换热器的至少一个管道中的每个管道上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口连接至所述第二集气管且所述单向阀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集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气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三集气管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集气管与所述第三集气管通过插连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连通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第一连接孔间设置有第一隔片,和/或
相邻所述第二接孔间设置有第二隔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管为扁平换热管或圆形换热管,和/或
所述第二换热管均为扁平换热管或圆形换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管道中的每个管道均为铝质圆管或铝质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多个内腔,所述多个内腔互不连通,且所述多个内腔中的每个内腔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管直接与所述第四集气管相连通。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平行流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23654.0U CN204006803U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双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23654.0U CN204006803U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双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06803U true CN204006803U (zh) | 2014-12-10 |
Family
ID=52046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23654.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06803U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双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0680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6846A (zh) * | 2020-02-24 | 2020-06-1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
-
2014
- 2014-07-29 CN CN201420423654.0U patent/CN2040068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6846A (zh) * | 2020-02-24 | 2020-06-1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11306846B (zh) * | 2020-02-24 | 2021-01-1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14100B (zh) | 冷媒分流装置及平行流换热器 | |
CN203869376U (zh) | 管翅式蒸发器、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4457037A (zh) | 蒸发器集成组件 | |
CN203629159U (zh) | 冷媒分流装置、扁管换热器及应用其的空调、热泵热水器 | |
WO2011156700A3 (en) | A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suitable for heat pump water heat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3604254B (zh) | 一种内置气液两相流分流结构 | |
CN103807936B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5737635A (zh) | 换热装置 | |
CN204006803U (zh) | 双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 | |
CN203908123U (zh) | 平行流冷凝器 | |
CN206593344U (zh) | 分配器、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 |
CN102914088B (zh) | 换热器和空调机 | |
CN204004662U (zh) | 三通阀、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 | |
CN105299966B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
CN204555744U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04100650U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07843029B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KR20150094002A (ko) | 공기조화기용 증발기 | |
CN205279532U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
CN203881003U (zh) | 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喷液式热交换器 | |
CN203116366U (zh) | 一种带节流短管的平行流蒸发芯体 | |
CN104848515A (zh) | 空调换热器及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2836300U (zh) | 一种新型扁管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4359257A (zh) | 冷凝器和冰箱 | |
CN201589544U (zh) | 一种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