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5909U - 用于捆束的输送和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捆束的输送和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75909U
CN203975909U CN201420190843.8U CN201420190843U CN203975909U CN 203975909 U CN203975909 U CN 203975909U CN 201420190843 U CN201420190843 U CN 201420190843U CN 203975909 U CN203975909 U CN 203975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ness
conveying
feedway
processing equipment
por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08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科尔特·珀尔
曼费雷德·基斯林格
马丁·迪尔特斯贝格
马库斯·加布勒
米夏埃尔·哈特尔
彼得·蔡纳
施特凡·埃尔施佩格
马尔科·埃赫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rones AG
Original Assignee
Kron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028956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3975909(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rones AG filed Critical Krone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75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7590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1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 B65G15/1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 B65G15/14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the load being conveyed between the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them about a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conveying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56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removing incorrectly orientated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捆束(12)的输送和处理装置(8)。该装置(8)包括用于竖立地输送捆束(12)的第一输送装置(18)、设置在该第一输送装置后面的、用于夹紧输送捆束(12)的第二输送装置(22)以及设置在该第二输送装置(22)后面的第三输送装置(24),该第三输送装置用于在水平的输送方向(20)上竖立地输送捆束(12)并且转送到其它处理装置、包装装置和/或输送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捆束的输送和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带有至少两个捆绑在一起和/或相互粘结的物体的捆束的输送和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如果单个的物体或容器应当被组合成规定周长的捆束,则可以例如借助于附件包装件包裹以希望的方式设置和组合在一起的容器。通常使用收缩薄膜作为附加包装件。出于成本原因,由于通常更简单的处理、减少的制造步骤和减少的能量开销,物体或容器总是更经常设计为所谓的捆束,其中,两个、三个、四个、六个或多个单独的物体或容器借助于水平围绕容器导引的并且以规定的预紧力将这些容器保持在一起的捆束带相互固定,并且以这种方式形成稳定的捆束。为了提高捆束的形状稳定性及其在处理时的坚固性,可以根据选择使用两个平行的捆束带和/或在容器之间采用单个粘结位置。 
尽管如此,可能由于制造在安置捆束预紧时出现过大的公差,由于在运输中的碰撞或其它问题和/或在处理捆束时出现意料不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尤其在出现错误或由于超过公差可能使得待评估的捆束缺陷明显。因为捆束在其包装成更大的捆束、其托盘运输或其它处理步骤之前大多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相互连接的水平输送装置输送,潜在不稳定的捆束,其中单个的物体或容器在特定的使用情形或运输情形下可能会出现松开,或者在此完全可能分解成其单个的组件,不能被识别并且被认为是包含错误并且分选,因为捆束在竖立运输时由于不变的物体或容器朝向保持不显眼。所述的不稳定性首先可以在错误的带卷和/或捆束和/或也在带张力不足时出现并且导致提及的问题。 
为了识别并且必要时分选有问题的物体或捆束,已知有各种各样的措施。DE 10 2009 003 847 A1公开了一种用于从输送轨道导出运动的物体, 如饮料容器等。例如可以借助于光学的传感器装置或重量检测识别容器错误的填充高度,并且借助于直线和横向于输送方向运动的滑块移动相关的容器并因此从输送流中排出。 
还由DE 690 00 502 T2公开了一种包装装置,其通过光学的传感器工作,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物体从带有两个形成一个输送面的传送带的传输装置转送到收集装置的装置。每个传送带设置在可倾翻的框架上,该框架配备有倾翻装置。为了能够在收集装置中容纳规定数量的物体,在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设置光学的检测装置,以便一旦一个或多个应当被输出到收集装置的物体位于该输出端时,激活传送带的倾翻装置。 
DE 10 2011 106 759 B3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由相互粘结的容器制造捆束的方法,所述容器在其组合在一起之前关于标记边棱的构造特征对齐,因此容器在完成的粘结捆束中具有预定的额定朝向。在已知的捆束以及在所谓的粘结扎束也可能出现多个问题,例如是错误地设置的货物完全缺失的捆束带、错误的粘结、错误或缺失的标签或其它构造特征,或者是受损的容器,其导致包含问题的捆束,这种捆束在进一步处理和/或包装之前应当被识别并分选出。 
为了将这些包含问题的物体、物品、容器或捆束从输送流分选出或者防止在其包装时与没有问题的物品组合在一起,既需要带有连接在下游的信号处理装置的传感器,也需要不同结构类型的可控制的促动器,这在输送和/或包装机中意味着显著的技术和结构开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工作的装置,用于输送和处理带有至少两个捆绑在一起和/或相互粘结在一起的物品的捆束,所述物品例如可以借助于至少一个预紧的捆束带捆绑在一起或者也相互粘结,其中,包含缺陷的捆束不仅被识别并且也以尽可能简单和有效的方式从输送流导出并且被移除。此外,通过所述装置应当能够通过物品相对彼此的朝向的变化按照需要改变捆束的配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用于捆束的输送和处理装置,该捆束包括至少两个捆绑在一起和/ 或相互粘结的物体,该输送和处理装置具有用于在水平的输送方向上竖立地输送捆束的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该第一输送装置后面的、用于借助于循环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在接触其两个相对置的纵向侧的情况下夹紧地输送捆束通过排出部段的第二输送装置以及设置在该第二输送装置后面的第三输送装置,该第三输送装置用于在水平的输送方向上竖立地输送捆束并且转送捆束到其它处理装置和/或输送装置。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所述物体是容器。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三输送装置转送捆束到包装装置。 
该输送和处理装置设计和准备用于处理捆束,其中,借助于至少一个捆束带和/或借助于至少一个粘结位置将每个捆束的至少两个物体捆绑在一起。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能够以不同的驱动速度驱动。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能够以不同的驱动速度驱动。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发现包含错误的和/或松动的和/或松散的捆束在第二输送装置的范围内能够向下排出到排出部段中。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发现包含错误的和/或松动的和/或松散的捆束在第二输送装置的范围内能够向下抛出到排出部段中。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第二输送装置的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之间的间距为了排出捆束至少临时和/或在分别相互对置的驱动辊和/或转向辊的范围内能改变。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第二输送装置的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之间的间距为了排出捆束至少临时和/或在分别相互对置的驱动辊和/或转向辊的范围内能增大。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至少为所述第二输送装置配设有至少一个光学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错误捆束和/或松动和/或松散的捆束,基于光学的检测装置的检测值可控制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以便排出发现错误的捆束。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所述光学的检测装置是光学的传感器。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至少为所述第二输送装置配设有至少一个光学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错误捆束和/或松动和/或松散的捆束,基于光学的检测装置的检测值可控制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以便排出发现错误的捆束。 
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所述光学的检测装置是光学的传感器。 
为了实现至少一个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建议一种方法,用于输送或传送或者处理带有至少两个例如捆绑并因此组合在一起的和/或相互粘结并因此相互连接的物品的捆束。捆束在规定的传送部段内部沿水平的输送方向竖立地被输送到第一输送装置,并且从该第一输送装置转送到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下游的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例如可以通过传送带、皮带、环链等形成,其具有水平输送的支承面和输送面,单个的捆束在支承面和输送面上被依次朝第二输送装置输送并且转送到第二输送装置。 
借助于第二输送装置,捆束在两个相对置的纵向侧被夹紧保持并且被输送通过在排出部段以及接着被转送到第三输送装置,在第三输送装置中,捆束被沿水平的输送方向竖立地输送到其它处理、包装和/或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因此不再竖立地输送由第一输送装置提供的捆束,而是在两个纵侧抓住捆束并且夹紧地输送捆束,以便能够输送捆束通过排出部段,该第二输送装置替代支承面具有用于待排出或待分选的捆束具有接收装置或容纳装置。在经过排出部段之后,捆束要么被转送到第三输送装置,在第三输送装置中捆束再次被竖立地继续输送,要么在排出部段的区域内被从正常的输送路径分选出,以便例如分选出包含缺陷的捆束的捆束或者其中容器没有以希望的方式相互夹紧地捆束,并且不转送到设置在下游的包装机中。 
如果在本申请中提及包含缺陷的捆束,则该捆束一方面可以是其中捆束带没有以足够的预紧力将容器捆绑在一起的捆束,使得捆束组合例如过松并且在后续运输阶段或者在处理阶段由于经销商和/或最终客户解开或面临相互散开的问题。然而,包含缺陷的捆束也可以是粘结组合,其中多个容器通过气外表面在规定的接触位置相互粘结,其中,该粘结连接例如过弱地设计,因此在此捆束组合也可能过松或者不稳定,并且在后续的输送阶段或者也在处理时由于销售商和/或最终客户解开或者面临相互散开 的问题。根据选择也可以选择这些连接类型的组合,例如较弱的粘结连接,其中容器在接触位置相互夹紧,之后设置具有规定预紧力的附加捆束带或者必要时围绕容器组的外表面在不同的高度处张紧和固定两个平行的捆束带。所有这些提及的捆束变型或者其它的容器连接类型在有些情况下都可能包含缺陷或者具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可以使得明显缺少捆束坚固性或者使得这些捆束的容器的空间布置存在缺陷。 
按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用于借助于在其纵侧夹紧分别输送的捆束两侧的输送部段和牵拉器件部段输送第二输送装置中的捆束经过位于输送水平以下的排出部段并且朝第三输送装置输送。所提及的输送或运输部段例如可以位于包装机和后续的组合站之间,在所述输送或运输部段中识别包含缺陷的捆束和/或没有缺陷地捆绑在一起和/或相互粘结的物品和/或从输送流分选出,并且其中,捆束的输送流通过上述的输送装置引导。 
在所述方法中,捆束在第二输送装置的区域内要么被直接排出,要么在其相对彼此的布置和/或关于其外部尺寸方面被影响或改变,尤其是在包含缺陷和/或在其布置或其外部尺寸方面改变捆束的形状。因此,转送到第二输送装置并且通过至少四个捆束的物品形成的捆束原则上可以借助于以不同的驱动速度输送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从所谓的矩形配置结构转换为对角线配置结构,或者从对角线配置结构转换为矩形配置结构。对角线配置结构在本申请中指的是优选圆柱型的容器六角形状的紧密的包装,其由于柔性和其弹性可以从一个配置结构转换到另一配置结构,即便施加了预紧力并因此将物品在相对彼此稳定的位置上捆束相对这种转换构成一定的阻力。然而在此不得不提及的是,容器或物品配置结构从矩形配置结构到对角线配置结构或反之的转换在实践中可以被证明是耗费的,因为在此两个平行地延伸的带部段的夹紧宽度或者检举必须改变约7%。这种间距差例如可以通过弹性的特种带或带有所谓的输送叠片等的专门带补偿,也或者通过同步夹紧宽度调节补偿。 
同样地,粘结捆束,其中容器之间的粘结位置还没有完全硬化并因此还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其空间配置结构上可以被改变,例如通过从对角线配置结构移动到矩形配置结构或反之。如在上面根据捆束所述的那样,这也可以借助于输送的夹紧输送装置通过外部的足够的力作用进行。 
在其在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和其处理过程中可以设计为,从对角线配置结构到矩形配置结构或者从矩形配置结构到对角线配置结构转换的捆束的至少四个捆束或相互夹紧的物品相对彼此的位置借助于不规则和/或通过变化的驱动速度输送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改变。在第二输送装置的区域内,传送带或牵拉器件部段优选仅作用在物品或容器的上部区域中,也就是说在可能存在的铭带上方。因为还优选每个传送带站或者两个连续循环的牵拉器件驱动的每个配备自有的驱动器,可以在分别一个左边的传送带站和右边的传送带站之间产生变化并分别不同的驱动速度,这些驱动速度由于其快速的变化可能促使松的捆束或没有捆束的捆束分解。在粘结捆束的物品或容器之间的可选的存在的粘结连接的强度不够时同样是这样的情况。当牵拉器件驱动器分别以不同的和/或变化的进给速度运行时,这种粘结捆束同样可能会分解或相互分开。 
根据选择该方法也可以设计为,识别为包含缺陷和/或松的和/或散的捆束在第二输送装置的区域内朝下排出到排出部段中,尤其是向下推顶或者滑落。原则上,所述的方法也用于识别包含错误的铭带和/或错误的捆束的捆束并且在第二输送装置的区域内从输送流分选出或者向下推顶。为了实现将捆束从输送流输出到排出部段,例如可以至少临时和/或在分别相对置的转向辊的区域内增大用于分选捆束的第二输送装置的平行的输送部段和牵拉器件部段的间距。当夹紧效应短时间被取消,例如通过增大两个平行的牵拉器件和输送驱动的间距时,通过第二输送装置夹紧地输送的捆束可以没有问题地向下输出到排出部段中。这种间距增大可以根据选择通过两个牵拉器件驱动器的并行地移开或者通过其后面的、更详细地是在位于第三输送部段上的转向辊或驱动辊的区域内单侧的移开来产生。此外,这种间距增大也可以根据选择通过其前部的、具体在位于第一输送部段的转向辊或驱动辊的范围内的单侧移开来产生。 
然而,通常捆束在其纵侧上的夹紧并且产生摩擦接合的固定用于使得不足够预紧的捆束带不再能使容器保持在其位置上,因此损害了捆束的稳定性,这又导致,夹紧力由于移位的容器而减小,因此单个容器从捆束组合松开并且向下掉落到排出部段中。在粘结捆束的相互粘结的容器的粘结力不足够时基本上是同样的情况。最晚在之前完整的捆束的这种部分损失 单个的容器之后,通常剩余的捆束也不再能够由两个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夹紧并且保持,使得该捆束向下掉落并且从输送流分选出。为了实现希望的分选效果,因此不需要强制主动影响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参数,例如通过平行延伸的带的间距增大和/或通过带的相互不同的速度变化等措施,这在广义上意味着排出过程的主动控制。根据输送速度、在水平方向依次输送的捆束相互之间的间距和/或第二输送装置的子区段的长度,可能足够的是,通过由于包括缺陷的捆束内部的容器缺陷地保持在一起导致的减小的夹紧力的被动作用的措施,夹紧捆束输送的牵拉器件部段将该捆束识别为包含缺陷的捆束排出并且分选出,方式是不主动介入地允许向下掉落。 
为了进一步促进包含缺陷或在分级为包含缺陷的捆束的有效排出,该方法可以额外地设计为,输送部段至少在第二输送装置的区域内借助于光学的传感器或者光学的检测装置监控,因此可以识别错误捆束和/或松的和/或散的容器组合,也就是包含缺陷的捆束。基于确定的传感器信号并且根据传感器值可以控制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以便排出识别为包含缺陷的捆束,如以上根据各种可能性,短时间取消用于输送的捆束的夹紧效果,所描述的那样。备选的或者附加的,还可以在相应的传感器信号时以某一方式改变两个平行的牵拉器件部段的速度曲线,使得捆束不稳定,因此没有足够地预紧的捆束或不稳定的容器配置结构或者那些相互粘结的容器之间的粘结力不够的捆束散开并且必要时在松脱单个容器的情况下向下排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建议一种用于带有至少两个物品的捆束的输送和处理装置,物品借助于至少一个捆束带或者以其它方式相互夹紧或者通过粘结连接捆束在一起。按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用于竖立地在水平的输送方向上输送捆束的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该第一输送装置后面的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在其两个相对置的纵侧借助于循环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夹紧地输送捆束经过排出部段以及设置在第二输送装置后面的第三输送装置,用于在水平方向竖立地输送捆束并且转送到其它处理、包装和/或输送装置上。 
按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和处理装置优选设计和准备用于输送和/或处理多个输送的捆束,其中,每个捆束的至少两个物品或容器借助于至少一个 捆束带和/或借助于至少一个粘结位置捆束在一起。 
按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和处理装置的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可以以不同的和/或相互不同和/或变化的驱动速度驱动。这例如可以用于将由至少四个捆束的物品形成的捆束从矩形配置结构转换为对角线配置结构或者从对角线配置结构转换为矩形配置结构。为了实现两个驱动器之间的速度差,每个传送带站或者两个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的每个配备有自有的驱动器。因此可以在分别一个左边和右边的传送带站之间形成任意的相对-速度曲线,因此有助于使包含缺陷的捆束不稳定并尤其是分解为散的或者未捆束的捆束。同样地,粘结捆束,其中容器之间的粘结位置还没有完全硬化并因此还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其空间配置结构上可以被改变,例如通过从对角线配置结构移动到矩形配置结构或反之。如在上面根据捆束所述的那样,这也可以借助于输送的夹紧输送装置通过外部的足够的力作用进行。 
还可能有利的是,按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这样一个装置,借助于该装置能在第二输送装置的范围内将识别为包含缺陷的和/或松的和/或散的捆束向下排出和/或推顶到排出部段中。因此,例如第二输送装置的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的间距为了排出捆束可以至少临时和/或在分别相对置的转向辊的区域中可改变和/或可增大。此外,两个平行的传送带的驱动速度可以被改变,优选在分别不同的方向,因此已经不稳定的捆束被进一步不稳定并且可以被排出。 
此外,在按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形成一种有利的选项,当至少第二输送装置配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识别包含缺陷地捆束的和/或松的和/或散的捆束或者那些包括相互没有足够夹紧地容器的捆束的光学传感器,因此基于这些传感器的传感器值可控制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的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以便能够排出这些捆束,这些捆束由光学的传感器识别为包含缺陷的和/或被证明是不能由第二输送装置最佳地输送的,因此至少单个的物品处于光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因此又可以向第二输送装置传输一个排出信号。 
结合本实用新型建议的装置可以例如位于包装机和后续闭锁的成组站之间,并且基本上用于排出松的或未捆束的捆束或者包括相互未足够夹紧 地容器的捆束。为此,装置在规定的输送部段中包括设置在侧面的传送带站,该传送带站通过形状锁合或者摩擦接合从设置在前面的传送带接收待输送和/或待排出的物品或捆束。在传送带的区域内,捆束自由悬挂并且仅通过传送带的侧面压力保持。通过传送带站的压力,松的或者没有捆束的捆束或者包括没有以希望的方式相互夹紧地容器的捆束可以在运行方向或者逆着运行方向移位,因此捆束散开并且容器掉落到废品竖井等中。该废品竖井在本申请中也总称为排出部段。在正常成型的、几乎圆柱形的容器中,在输送部段的区域内对于功能起决定作用的是,传送带仅在容器的上部区域,也就是在可能存在的铭带上方作用。此外,每个传送带站配备有自己的驱动器。因此可以在分别一个左边和右边的传送带站之间形成任意的相对-速度曲线,者有助于使仅松散地捆束的或者未捆束的捆束分解。由此也有助于其中容器没有足够地相对彼此夹紧,例如由于相互临接的容器之间包含缺陷的粘结连接,的捆束分解。然而原则上不强制传送带仅作用在容器的上部区域中,因为也有一些容器,其在另一区域锥形地成型并且通常向上收缩。加入在这些容器中解决了稳定捆束的稳定,也可能有意义的是,传送带在较深的容器部段中作用在这些捆束上,例如在容器具有几乎圆柱形的外表面部段的区域中。 
可如下地考虑分别平行于坏的捆束竖立的好捆束的可选的导出:通过传感器检测向下分解的坏捆束,因此借助于圆柱体或其它打开并排竖立的好捆束的传送带站。作为捆束的捆束的备选,装置也可以用于排出其它类型的捆束类型,如念旧恶捆束。 
此外,装置可以被用于贴标签并且必要时菱形的捆束的直角的定向。为此,例如传感器条平行样传送带站布置,其连续地测量捆束前边棱和后边棱,并且根据传送带驱动器的调节用于捆束定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尤其在于,其基本上是一个被动的系统。“坏捆束”-识别和/或导出的主要任务原则上既不需要传感器,也不需要设置在后面的评估电路或者用于介入到输送流中的促动器。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附图中各个部 件相对彼此的大小比例不总是相应于实际的大小比例,因为一些形状被简化而另一些形状为了更好地示出相比其它元件放大示出。 
图1在两个示意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在输送和处理装置的规定的输送部段内部水平输送捆束的两个前后相继的过程阶段; 
图2示出了输送部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其中以矩形配置结构输送捆束; 
图3示出了输送部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其中以对角线配置结构输送捆束; 
图4在总共六个示意性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在输送部段内部水平输送捆束的前后相继的过程阶段,其中,包含缺陷的捆束被从输送流排出; 
图5在总共四个示意性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在输送部段内部水平输送捆束的前后相继的过程阶段,其中,包含缺陷的、带有错误的捆束的捆束被从输送流排出; 
图6在总共六个示意性的侧视图中示出了在输送部段内部水平输送捆束的前后相继的过程阶段,其中,包含缺陷的捆束被从输送流排出; 
图7a示出了输送部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其中以矩形配置结构输送捆束并且在此以对角线配置结构移动捆束; 
图7b示出了输送部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其中以对角线配置结构输送捆束并且在此以矩形配置结构移动捆束; 
图8a示出了输送部段示意性的侧视图,该输送部段配备有光学传感器的第一种变型; 
图8b示出了按图8a的输送部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其具有两条平行的输送路线; 
图9a示出了输送部段示意性的侧视图,该输送部段配备有光学传感器的另一种变型; 
图9b示出了按图9a的输送部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其具有两条平行的输送路线; 
图10示出了输送部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其中包含缺陷的捆束借助于可控制的输送部段的第一种变型可主动地抛出; 
图11示出了输送部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其中包含缺陷的捆束借助于 可控制的输送部段的第二种变型可主动地抛出;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作用相同的元件,在图1至11中分别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为清晰起见,在各个附图中仅示出描述相应的附图所需要的附图标记。所示的实施形式仅仅构成例子,表明按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按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可以如何构造,而并不构成封闭性的限定。 
图1的视图在两个示意性的视图中示出了用于水平输送和处理捆束12的输送部段10,该捆束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总共六个塑料制成的液体容器14构成,这些容器通过水平围绕容器张紧的捆束带16捆束在一起并且捆束成捆束12。 
仅仅预防性地在此处指出,后面所述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举例示出的捆束12,而且同样可以应用于其它组合在一起的捆束12,例如所谓的粘结捆束。如果还在本申请中提及包含缺陷的捆束12,则该捆束一方面可以是其中捆束带16没有以足够的预紧力将容器14捆绑在一起的捆束12,使得捆束组合例如过松并且在后续运输阶段或者在处理阶段由于经销商和/或最终客户解开或面临相互散开的问题。然而,包含缺陷的捆束12同样也可以是粘结组合,其中多个容器14通过其外表面在规定的接触位置相互粘结,其中,该粘结连接例如过弱地设计,因此在此捆束组合也可能过松或者不稳定,并且在后续的输送阶段或者也在处理时由于销售商和/或最终客户解开或者面临相互散开的问题。根据选择也可以选择这些连接类型的组合,例如较弱的粘结连接,其中容器14在接触位置相互夹紧,之后设置具有规定预紧力的附加捆束带16或者必要时围绕容器组的外表面在不同的高度张紧和固定两个平行的捆束带16。所有这些提及的捆束变型或者其它的容器14连接类型在有些情况下都可能包含缺陷或者具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可以使得这些捆束的坚固性缺陷或者使得这些捆束12的容器14的空间布置缺陷变得明显。 
在图1中局部剖切地示出的输送部段10形成用于带有分别多个组合在一起的液体容器14的捆束12的输送和处理装置8的一部分。如图1a和图1b的示意性的侧视图所示,按本实用新型的装置8包括用于在水平输送方 向20上竖立地输送捆束12的第一输送装置18,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后面的用于夹紧地输送捆束12经过输送部段10的一部分的第二输送装置22,该输送部段位于第一输送装置18和设置在第二输送装置22后面的第三输送装置24之间。设置在第二输送装置22后面的第三输送装置24也与第一输送装置18一样在同一输送方向20上竖立地输送捆束12。捆束12从第三输送装置24到设置在后面的其它处理、包装和/或输送装置的进一步输送在图1a和1b中为清晰起见没有示出,特别是因为这些进一步的输送对捆束12在本申请中特别感兴趣的第二输送装置22中的处理没有影响。 
第一输送装置18和第三输送装置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都分别设计为连续输送的水平输送装置28和30,其尤其可以具有连续循环的牵拉器件,其上侧形成分别一个在输送方向20上连续运动的、用于在其上输送的捆束12的支承面。这些连续循环的牵拉器件例如可以是皮带、模块式传送带、模块式传送链或其它板条式带或板条式皮带,其可以为了希望的目的在不同的实施变型中使用。 
与之不同的是,第二输送装置22通过一对平行循环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形成,在其相互朝向并且通常以增加的速度在输送方向20上运动的表面之间形成自由空间36(参见图2和图3),该自由空间的尺寸处于大约相当于待输送的捆束12的宽度的的数量级,捆束在两个在相同方向循环的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之间在其两个垂直的纵侧夹紧并且因此运动经过排出部段26至第三输送装置24,假如该捆束是没有缺陷或者被识别为没有缺陷的捆束12,该包含缺陷的捆束不被输送到排出部段26,而是从正常的输送顺序中依次相随的捆束12或者被排出。 
如上所述,为输送部段10的配属于第二输送装置22的部分配设所谓的排出部段26,该排出部段可以承担多种不同的任务。该排出部段26不仅用于分拣出识别为包含缺陷和/或没有正确捆束的捆束12,而且同样如在图7的两个示意性的俯视图中所示的那样,用于处理和影响单个捆束12,例如用于使其重新定向、结构滑移等。因此在本申请中,概念排出部段26应理解为比通过字面给出的较窄的概念内容更广泛,因为在此不仅排出捆束12,而且根据需求按照选择也重新定向或移动其结构,例如从具有六角形紧密包装的液体容器14的对角线配置结构38(参见图3)转换为矩形配置结 构40,其中,捆束12的侧边棱分别相互成直角(参见图2),如图7详细所示。 
在图2中所示的矩形配置结构40可以根据选择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范围内制造(参见图7b),因此这种结构形式40的捆束12可以在第三输送装置24上被继续输送。在图3中所示的对角线配置结构38也可以根据选择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范围内制造(参见图7a),因此这种结构形式38的捆束12可以在第三输送装置24上被继续输送。如从图2和3示意性的俯视图中可见,捆束12-无论是矩形配置结构40(图2)还是对角线配置结构38(图3)-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范围内通过形成相应的自由空间36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在两侧的夹紧接触在输送方向20上输送。两个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中的每个包括连续循环的驱动带42或44,其分别具有自有的可控制的驱动器,该驱动器又分别作用在在每个传送带42或44的180-度-转向的区域内的驱动辊46或48上。因此根据选择以相同的循环速度驱动传送带42和44。然而也可以,在左边的传送带站42和右边的传送带站44之间产生规定的相对-速度曲线,因此一方面促使包含缺陷的捆束12失去稳定,并且尤其是分解松的或没有捆束的捆束12(参见图4和5),并且由此另一方面使对角线捆束38移位成矩形捆束40或反之,如根据图7a和7b所示。 
在一个180度转向处,传送带42和44通过驱动辊46或48运动,而在另一个180度转向处分别设置转向辊54和56。因为辊46和54以及48和56分别于输送方向20平齐,所以在第二输送方向22上输送的捆束12施加分别一个恒定的夹紧力,直至捆束12被转送到第三输送装置24的水平输送装置30上,在此捆束被竖立地继续输送。 
此外也可考虑的是,传送带42和44之间的夹紧力构造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变化,因为传送带或其转向和驱动辊也可以根据选择弹性地支承,其中,弹性结构优选具有规定的预紧力,以便使夹紧力基本上保持恒定或者在可规定的范围内。传送带42和44的这种变化的预紧尤其对于这样的配置是有利的,这种配置应当能够将矩形捆束40转换为对角线捆束38或反之。 
如果结合第二输送装置22的配置通常指分别从传送带部段42和44的 一个180度转向处到驱动辊46和48或转向辊54和56,其仅仅是示例性地理解,因为这种带导引机构描述了传送带42和44最短的延伸。然而,这并不排除其它的带导引结构,其中可以设置或支承例如三角形设计的单个的传送带42和44,其中可能有意义的是,在平行的传送带部段上使用前面的和后面的转向辊,而驱动辊分别设置在它们之间,因此驱动辊分别标记背对捆束导引的三角形的顶端。因此应当说,180度转向处在转向辊和/或驱动辊上的规定不应理解为相应的限制,而是仅仅作为对相应的实施例的示例性地描述。 
在图1a、1b、4a和5a中示出的输送顺序示出了三个捆束12在按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和处理装置8的所示的输送部段10内部无干扰的输送。因此图1a示出了最前面输送的捆束12从第二输送装置22到第三输送装置24水平输送装置30的转接,而后续的捆束12已经通过其连续循环的传送带部段42和44开始从第一输送装置18的水平输送装置28到第二输送装置22的转送。其它后续的捆束12以恒定的间距竖立地在第一输送装置18上被输送。图1b示出了跟随在其后面的输送阶段,其中,最先输送的捆束12已经运动到第三输送装置24上,而后续的捆束12通过第二输送装置22以其连续循环的传送带部段42和44被输送远离排出部段26。其它在第一输送装置18上运动的后续的捆束12以恒定的间距接近第二输送装置22。图4a示出了跟随在其后面的输送阶段,其中,最先输送的捆束12还在第三输送装置24上运动,而后续的捆束12已经开始从第二输送装置22以其连续循环的传送带部段42和44被转送到第三输送装置24。还在第一输送装置18上运动的其它后续的捆束12开始由第二输送装置22接收并且被输送经过排出部段26。 
图4b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可以看做是直接跟随图4a所示的阶段的输送阶段。在该所示的输送阶段中,第二输送装置22接收有问题的捆束12,其中例如捆束16可能没有足够的预紧力,因此该捆束12的物品14仅松散的维持在一起并且会轻易地相对彼此滑动。图4b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多个物品14中的至少一个由第二输送装置22接收并且通过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在两侧夹紧输送的捆束12向下滑,因为对于该捆束缺少了之前输送的水平输送装置28的支撑的支承面。向下滑的物品14由于重力 向下朝排出部段26移动,该排出部段位于两个水平输送装置28和30的输送水平下方。 
图4c的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较小的时间段之后的输送阶段,其中,通过第二输送装置22输送的、称为包含缺陷的捆束12的物品14已经由于向下滑动的物品14而失去稳定并且因此相互散开,其中,捆束带16不再能够提供稳定的功能。捆束12一方面开始分解为其单个的组成部分,并且由此在另一方面向下从第二输送装置的传送带的夹紧作用下滑出,因为捆束12的柔性并且相对彼此移位的物品14不再能够产生反作用于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的夹紧力的阻力,因此捆束12和连续循环的输送部段32和34之间的摩擦接合被取消。 
图4d在另一输送阶段中示出了相应的捆束12的这种分解过程的结果,该捆束分解为单个部件并且可以向下掉落到排出部段26中。不仅总共六个物品14而且变得松散的捆束带16也被从输送部段10分选出并且到达排出部段26,为此不需要任何传感器、控制装置、致动器等装置。图示的排出包含缺陷的捆束12是纯粹被动的、用于分选包含缺陷的捆束12的措施,这些包含缺陷的捆束不应当与没有问题的捆束12一起被继续输送和包装。 
图4e和4f示出了其它后续的输送阶段,其中,由于分选了包含缺陷的捆束12(未示出),依次跟随的捆束12之间的间距明显增大。而在图4e的视图中,最前面输送的捆束12在输送方向20被输送到第三输送装置24上,后续的捆束12才接近第二输送装置22。图4f的视图示出了后面的捆束12由第二输送装置22紧接着的承接。 
与图4不同的是,图5a示出了跟随在图1b后面的输送阶段,其中,最先输送的捆束12(参见图1a,图1b)还在第三输送装置24上运动,而后续的捆束12已经开始从第二输送装置22以其连续循环的传送带部段42和44被转送到第三输送装置24。还在第一输送装置18上运动的其它后续的捆束12开始由第二输送装置22接收并且被输送经过排出部段26。然而,因为该捆束12完全缺失捆束带16,尽管其在第一输送装置18上能没有问题地被输送,但是不再能够由第二输送装置22的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保持和夹紧,因此该捆束在第二输送装置中分解为其单个的容器14并且向下输出到排出部段26中。 
图5b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可以看做是直接跟随图5a所示的阶段的输送阶段。在图示的输送阶段,第二输送装置22承接有问题的捆束12,其中缺失捆束带16,因此该捆束12的物品14不能保持在一起并且在任何时候都可能相对彼此移动并未完全散落开。图5b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多个物品14中的两个已经由第二输送装置22接收并且通过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在两侧夹紧输送的捆束12先下滑,因为对于该捆束缺少了之前输送的水平输送装置28的支撑的支承面。滑落的物品14由于重力向下朝排出部段26移动,该排出部段位于两个水平输送装置28和30的输送水平下方。 
图5c的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较小的时间段之后的输送阶段,其中,通过第二输送装置22输送的、称为包含缺陷的捆束12的物品14已经完全失去稳定并且因此相互散开,因为其缺少捆束带16的稳定的功能。捆束12一方面开始分解为其单个的组成部分,并且由此在另一方面向下从第二输送装置的传送带的夹紧作用下滑出,因为捆束12的柔性并且相对彼此移位的物品14不再能够产生反作用于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的夹紧力的阻力,因此捆束12和连续循环的输送部段32和34之间的摩擦接合被取消。 
严格来说,在图5中所示的情况下完全不能说是一个捆束12,因为由于缺少捆束带16并不存在组合在一起的容器14的捆束组合。 
图5d在另一输送阶段中示出了相应的捆束12或相应的容器组合的这种分解过程的结果,其分解为单个部件并且可以向下掉落到排出部段26中。因此总共六个物品14被从输送部段10分选出并且到达排出部段26,为此不需要任何传感器、控制装置、致动器等装置。图示的排出包含缺陷的捆束12是纯粹被动的、用于分选包含缺陷的捆束12的措施,这些包含缺陷的捆束不应当与没有问题的捆束12一起被继续输送和包装。 
对于后续的输送阶段,其中由于分选出包含缺陷的捆束12,相互跟随的捆束12之间的间距明显增大,参见图4e和4f,其没有与相应在图5d上紧跟的输送阶段相区别。 
图6的总共六个示意图再次使出了借助于三个前后依次布置的输送装置18,22和24输送捆束的捆束12的前后相继的输送阶段。在图6a中所示的输送阶段相当于在图4a中所示的阶段,因此可以参考针对该视图的相 应描述。图6b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可以看做是直接跟随图6a所示的阶段的输送阶段。在所示的输送阶段中,第二输送装置22承接有问题的捆束12,其中具体是捆束带16可以足够张紧,但是在此该捆束12的物品14相对彼此可以移位,因此其外部尺寸相对没有问题的捆束12减小,这导致整个捆束12不能通过第二输送装置22以足够的夹紧力夹持并且输送。因此图6b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由第二输送装置22接收并且通过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在两侧夹紧输送的整个捆束12向下滑,因为对于该捆束缺少了之前输送的水平输送装置28的支撑的支承面。向下滑的捆束12由于重力向下朝排出部段26移动,该排出部段位于两个水平输送装置28和30的输送水平下方。 
图6c的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较短时间段后的输送阶段,其中,通过第二输送装置22输送的、称作包含错误的捆束12已经几乎从第二输送装置22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的接合区域滑出。捆束12向下从第二输送装置的传送带的夹紧作用下滑出(参见图6d),因为捆束12的柔性并且相对彼此移位的物品14不再能够产生反作用于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的夹紧力的足够阻力,因此捆束12和连续循环的输送部段32和34之间的摩擦接合被取消。捆束12最后到达排出部段26(图6e),其中,图示的排出包含缺陷的捆束12是纯粹被动的、用于分选包含缺陷的捆束12的措施,这些包含缺陷的捆束不应当与没有问题的捆束12一起被继续输送和包装。 
图6e和6f示出了前后相继的输送阶段,其中,由于分选了包含缺陷的捆束12(图6e),依次跟随的捆束12之间的间距明显增大。而在图6e的视图中,最前面输送的捆束12在输送方向20被输送到第三输送装置24上,后续的捆束12才接近第二输送装置22。图6f的视图示出了后面的捆束12由第二输送装置22紧接着的承接。 
图7的两个示意性的俯视图示出了捆束12内部的结构影响的变型,其中,物品14要么从矩形配置结构40被置于对角线配置结构38(图7a)或者其中,物品从对角线配置结构38被置于矩形配置结构40(图7b)。因此,已经在图2中所示的矩形配置结构40可以根据选择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范围内制造(参见图7b),因此这种结构形式40的捆束12可以在第三输送装置24上被继续输送。在图3中所示的对角线配置结构38也可以根据选择 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范围内制造(参见图7a),因此这种结构形式38的捆束12可以在第三输送装置24上被继续输送。 
为了在捆束的捆束12中通过重新排布通过捆束带16保持在一起的物品14建立这种结构和构型变化,第二输送装置22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可以分别以不同的和/或相互有差异的和/或变化的驱动速度运行。为了实现第二输送装置22的两个驱动带42和44之间的这种速度差,每个传送带站42和44或者两个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的每个配备有自有的可控制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分别在每个传送带42或44的180度转向的区域内分别作用在驱动辊46或48中。因此也可以,在左边的传送带站42和右边的传送带站44之间产生几乎任意相互不同的速度曲线,因此一方面促使包含缺陷的捆束12失去稳定,并且尤其是分解松的或没有捆束的捆束12,并且由此另一方面使对角线捆束38移位成矩形捆束40或反之。 
关于所选择的概念180度转向可参考上述的实施形式,其也将传送带支承的三角形配置结构称为或描述为等价和相同作用的。 
在图7a所示的、在第一输送装置18上输送的捆束12的矩形配置结构40为了在第三输送装置上继续输送到对角线配置结构38移动中需要将第一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的在输送方向20左边的驱动带42比第二输送装置22的第二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4临时加速的右边的驱动带44略缓慢地驱动,因此分别在右边的物品14略微在输送方向20上向前移动,因此实现了捆束12六角形紧密的包装及其对角线配置结构38。较缓慢运行的第一驱动带42在图7a中通过略短的方向箭头表示出,并因此表示较小的第一速度v1,而较快运行的第二驱动带44通过略长的方向箭头并因此表示提高的第二速度v2。 
在图7b所示的、在第一输送装置18上输送的捆束12的对角线配置结构38为了在第三输送装置上继续输送到矩形配置结构40移位中,需要将第一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的在输送方向20左边的驱动带42比第二输送装置22的第二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4临时减速的右边的驱动带44略快地驱动,因此分别在左边的物品14略微在输送方向20上向前移动,因此实现了捆束12六角形紧密的包装从其对角线配置结构38移位到矩形配置结构40。较快运行的第一驱动带42在图7b中通过略长的方向箭头表示出, 并因此表示较大的第一速度v1,而较慢运行的第二驱动带44通过略短的方向箭头并因此表示减小的第二速度v2。 
如图8a和8b可见,按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和处理装置8根据选择具有光学的检测装置50,借助于该检测装置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区域内识别包含缺陷的和/或松的和/或散的捆束12,并且将所述捆束向下排出和/或推顶到排出部段26中。这种光学的检测装置50可以按照图8例如通过光条52形成,该光条可以设置在水平输送装置28和30的输送水平上方,因此可靠地在光路上检测规则和不规则的捆束构型并且可以作为传感器信号向控制装置传递,用于所述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的驱动和运动控制。该光条52优选具有这样一个长度,其指数相当于第一和第三输送装置18和24之间的间距,因此几乎适合排出包含缺陷的捆束12的、第二输送装置22的全部区域都可以被光学地监控。光学的检测装置50的光条52可以按照图8b位于包括分别相同构造的第二输送装置22的两个平行的输送部段之间,因此两侧可以被检测,尤其是借助于光栅装置和/或通过检测结构中的亮度值、灰度值或者其它光学可评估的差别、布置和/或通过第二输送装置22输送的捆束12的位置。在图8b所示的配置结构中,第一输送装置18具有较宽的水平输送装置28,因此在其上有至少两个平行的输送路径以及在输送方向20上运动的捆束12的位置。这同样适合于带有其相应尺寸的水平输送装置30的第三输送装置24。 
图9a和9b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与图8相同的输送和处理装置8的同一配置结构,带有通过三个相互跟随的输送装置18,22和24形成的输送部段10。然而,光学的检测装置5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光栅58形成,其检测输送水平下方的区域中的输送流,该输送水平通过水平输送装置28和30的支承面形成,因此通过光栅58主要可以检测这些捆束12,其中由于包含缺陷的夹紧在一起和/或没有足够张紧的捆束带16,单个或多个液体容器14从捆束组合松开并且向下滑动,因此其到达在排出部段26上方的光学的检测装置50或者光栅58的检测区域中。同样地,通过光栅58可以检测完全向下滑出的捆束12,如例如在图9a的示意侧视图中所示。形成光学的传感器50的光栅58例如可以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区域内设置在输送部段10的两侧,如图9的示意俯视图所示。通过带有垂直于输送方向20的光线的 至少一个光栅58的定向和在第二输送装置22上输送的捆束12的输送水平或底部的定位,可以可靠地检测滑出的捆束12和/或从没有足够捆束的捆束12松开并向下滑出的物品14。根据光栅58产生的信号,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控制第二输送装置22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即,在没有延迟的情况下将捆束12输出到排出部段26中并因此从输送流排出。 
为了能够将由光学的传感器50,也就是由光条52或光栅58识别为包含缺陷或者松地捆束的捆束12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区域内可靠地向下推顶或者转送到排出部段26中,为了排出捆束12至少临时和/或在分别相互对置的驱动辊和/或转向辊54或56的范围内例如可以改变和/或能增大第二输送装置22的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之间的间距。图10示出了第一种变型,其中,两个平行循环的传送带42和44的两个相对置的转向辊54和56的间距可以被增大,使得滑出或识别为包含缺陷的捆束12能够快速地向下抛。之前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后部区域靠近后面的转向辊54和56的捆束12由于两个转向辊54和56之间的间距60的增大直接并且没有延迟地从输送流被排出并且输出到排出部段26。 
根据选择,两个驱动辊46和48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相互移开,这可以导致识别为包含缺陷的和/或向下滑的捆束12类似的快速抛出,如在图10所示的变型中的情况一样。 
如图11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可见,单个的捆束12可以根据选择通过两个夹紧输送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的一个的平行移动从其夹紧的输送松开并因此向下排出。为了使得能够从输送流输出一个捆束12到排出部段26,可以按照需要并且临时增大第二输送装置22的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和34的间距60。出于该目的,尤其是第二驱动带44的第二或右边的转向辊56以及右边的或第二驱动辊48(也就是相当于图11右边的驱动带44)向右移动,因此间距60短时间增大,直至另个传送带42和44的夹紧力不再足以水平输送捆束12。这些排出的捆束12因此向下掉到排出部段26中。在有些情况下,在这种变型中不利的是,由这种间距增大不仅可以影响单个输送的捆束12,而是必要时也影响第二个,如在图11中示意示出的那样。因此可能在间距60增大时不仅排出后面的捆束12,即位于后面的转向辊54和56的区域内的捆束,而且必要时也可能排出位于前面的驱 动辊46和48的区域中的前面的捆束12,并且可能不稳定地在水平输送装置30上被竖立地输送到第三输送装置24上。 
按图10的控制变型以及按图11的变型需要主动控制间距60,这要求传感器机构,该传感器机构可以通过光学的传感器50提供。两个干涉变型基于捆束12和在侧面作用在捆束上并且夹紧捆束12的驱动带42和44之间的摩擦接合被中断并因此导致第二输送装置22的区域中的相应捆束12的释放。 
因为松的或者没有足够绷紧捆束的捆束12仅仅应当在第二输送装置22中被排出,在有些情况下可能足够的是,以变动和/或分别相互不同的波动速度v1和v2驱动两个夹紧输送的带驱动器42和44,因此夹紧输送的捆束12失去稳定并且分解为其单个的组成部分,松散地保持在一起的液体容器14。单个部件,也就是单个的容器14在这种情况下不再由传送带42和44夹紧并且不与传送带42和44接触,因此其会向下掉到排出部段26中,其对应的捆束带16也一样。 
通过示意的图1a至11示出的实施例不是限制性地理解,尤其不限于作为捆束12示出的捆束类型。这些现象和用于识别缺陷和用于排除错误或用于从输送过程排出包含缺陷的捆束12的所述措施同样适用于粘结捆束,其中,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多个容器14,如例如液体或饮料容器14借助于粘结位置相互粘结连接成捆束12。如果单个这种粘结位置(其定位在相互邻接的容器14的外表面的接触位置上)不足够大和/或不足够硬化或者以其它的方式包含缺陷,在有些情况下就可能在容器14之间缺乏足够的粘性,因此这些容器在如冲击或拉力负荷的机械作用下可能相互拉拽或相互松开,这在整体上定义为包含缺陷的捆束12。因为这些识别为包含缺陷的捆束没有希望的机械特性并且在这种包含缺陷的状态下不应当销售并到达最终客户手里,所述的输送装置20,22和24以及所述的排出部段26使得能够将这些捆束12从输送过程去除。这原则上以与如上所述相同的方式进行,因为包含缺陷的粘结捆束类似地或几乎同样的呈现一些机械特性,这些特性使得能够有效地从输送过程排出。 
通过图7a和7b所示的、从对角线捆束38到矩形捆束40(图7b)的转换或者反之(图7a)在所述的捆束12以及粘结捆束(未示出)一样地运转,其中 容器14通过其相互连接的粘结位置还在其制造之后具有足够的弹性和变形性,因此这种捆束变动还是可以的。必要时可以通过采用粘结连接制造这种粘结捆束,所述粘结连接在后续的过程步骤中被针对性地硬化,例如通过加载热空气或者紫外线等,尤其是在按图7的变形或其它变形之后进行。 
参照附图1至11根据优选的实施形式或变型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变型然而不是理解为限制性地,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型或改变,而在此都不偏离下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清单 
8  输送和处理装置 
10 输送部段 
12 捆扎、捆扎束 
14 容器、流体容器 
16 捆扎带 
18 第一输送装置 
20 输送装置 
22 第二输送装置 
24 第三输送装置 
26 排出部段 
28 第一水平输送装置 
30 另一水平输送装置 
32 第一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左边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 
34 第二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右边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 
36 自由空间 
38 对角线配置结构、对角线捆扎束 
40 矩形配置结构,矩形捆扎束 
42 第一驱动带,左边的驱动带 
44 第二驱动带,右边的驱动带 
46 第一驱动辊,左边的驱动辊 
48 第二驱动辊,右边的驱动辊 
50 光学的检测装置,光学的传感器 
52 光条 
54 第一转向辊、左边的转向辊 
56 第二转向辊、右边的转向辊 
58 光栅 
60 间距 
v1 第一速度(第一驱动带42的) 
v2 第二速度(第二驱动带42的)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捆束(12)的输送和处理装置(8),该捆束包括至少两个捆绑在一起和/或相互粘结的物体(14),该输送和处理装置(8)具有用于在水平的输送方向(20)上竖立地输送捆束(12)的第一输送装置(18)、设置在该第一输送装置后面的、用于借助于循环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34)在接触其两个相对置的纵向侧的情况下夹紧地输送捆束(12)通过排出部段的第二输送装置(22)以及设置在该第二输送装置(22)后面的第三输送装置(24),该第三输送装置用于在水平的输送方向(20)上竖立地输送捆束(12)并且转送捆束到其它处理装置和/或输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所述物体是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三输送装置转送捆束到包装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该输送和处理装置设计和准备用于处理捆束(12),其中,借助于至少一个捆束带(16)和/或借助于至少一个粘结位置将每个捆束(12)的至少两个物体捆绑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第二输送装置(22)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34)能够以不同的驱动速度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第二输送装置(22)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34)能够以不同的驱动速度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 处理装置中,发现包含错误的和/或松动的和/或松散的捆束(12)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范围内能够向下排出到排出部段(26)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发现包含错误的和/或松动的和/或松散的捆束(12)在第二输送装置(22)的范围内能够向下抛出到排出部段(26)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第二输送装置(22)的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34)之间的间距(60)为了排出捆束(12)至少临时和/或在分别相互对置的驱动辊和/或转向辊(46,48,54,56)的范围内能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第二输送装置(22)的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34)之间的间距(60)为了排出捆束(12)至少临时和/或在分别相互对置的驱动辊和/或转向辊(46,48,54,56)的范围内能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至少为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2)配设有至少一个光学的检测装置(50),用于检测错误捆束和/或松动和/或松散的捆束(12),基于光学的检测装置的检测值可控制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34)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以便排出发现错误的捆束(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所述光学的检测装置(50)是光学的传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至少为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2)配设有至少一个光学的检测装置(50),用于检测错误捆束和/或松动和/或松散的捆束(12),基于光学的检测装置的检测值可控制平行的输送和牵拉器件部段(32,34)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以便排 出发现错误的捆束(1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和处理装置,在该输送和处理装置中所述光学的检测装置(50)是光学的传感器。 
CN201420190843.8U 2013-04-19 2014-04-18 用于捆束的输送和处理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759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7138.8 2013-04-19
DE102013207138.8A DE102013207138B4 (de) 2013-04-19 2013-04-19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örderung und Handhabung von Gebinden mit wenigstens zwei umreiften Artikel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75909U true CN203975909U (zh) 2014-12-03

Family

ID=50289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0843.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75909U (zh) 2013-04-19 2014-04-18 用于捆束的输送和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792625B2 (zh)
CN (1) CN203975909U (zh)
DE (1) DE10201320713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7008B (zh) * 2015-03-18 2016-08-31 扬州美达灌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l形促动器自动装配机的进给机构
IT202000016465A1 (it) * 2020-07-08 2022-01-08 Ima Spa Dispositivo di alimentazione ed ordinamento di prodotti alimentari solidi.
DE102020125405A1 (de) * 2020-09-29 2022-03-31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Umreifungsgebinde, Umreifung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Umreifungsgebind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402700A (nl) 1984-04-27 1985-11-18 Thomassen & Drijver Inrichting voor het wijzigen van de afstand tussen door een transportband aangevoerde voorwerpen.
GB2226003A (en) 1988-12-19 1990-06-20 Auto Wrappers Packaging equipment
NL8900234A (nl) 1989-01-31 1990-08-16 Bouwe Prakken Inrichting voor het in een rij verzamelen van zakjes en het afleggen van de gevormde rij.
NL8902041A (nl) 1989-08-10 1991-03-01 Heuft Qualiplus Bv Inrichting voor het vanuit verschillende gezichtshoeken inspecteren van voorwerpen.
DE19605133C2 (de) * 1996-02-13 2000-06-15 Krones Ag Inspektionsmaschine für Gefäße
DE29617281U1 (de) * 1996-10-08 1997-04-30 Kronseder Maschf Krones Vorrichtung zum Ausrichten von Gegenständen mit länglichem Querschnitt
IT1293293B1 (it) 1997-08-04 1999-02-16 Exper S A S Di Peroni Guenther Dispositivo per il confezionamento di articoli vari.
DE29718929U1 (de) 1997-10-23 1998-02-19 Heuft System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von Gegenständen zwischen zwei Transportriemen
ITBO20000689A1 (it) * 2000-11-23 2002-05-23 Gianluigi Gamberini Dispositivo per la definizione di una confezione di materiale avvoltoin rotoli in una macchina confezionatrice automatica
DE102004054200A1 (de) 2003-11-12 2005-06-16 Bohrer Maschinenbau Gmbh Vorrichtung zum Ausschleusen von Flaschenkästen an einer Transportstrecke
DE20317567U1 (de) * 2003-11-12 2004-04-01 Bohrer Maschinenbau Gmbh Vorrichtung zum Ausschleusen von Flaschenkästen an einer Transportstrecke
DE102004005063A1 (de) 2004-02-04 2005-09-08 Zf Friedrichshafen Ag Kolben-Zylinder-Aggregat
DE102008017427B4 (de) 2008-04-03 2014-02-13 Khs Gmbh 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r Inspektion von Flaschen oder dergleichen Behältern
DE102009003847A1 (de) 2009-04-29 2010-11-04 Krones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sleiten von Objekten von einer sich bewegenden Transporteinrichtung
DE102010004972A1 (de) 2010-01-18 2011-07-21 Krones Ag, 93073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Inspizieren von Behältnissen
SE1051192A1 (sv) 2010-11-12 2012-05-13 Flexlink Components Ab Flyttningsanordning
DE102011106759C5 (de) 2011-07-05 2017-02-09 Kh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ebind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92625A1 (de) 2014-10-22
EP2792625B2 (de) 2020-01-22
DE102013207138B4 (de) 2022-12-22
EP2792625B1 (de) 2016-08-17
DE102013207138A1 (de)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290093B2 (en) High rate bulk flow sortation
US20150158611A1 (en) Variable pitch pack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A267393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rting items
US20100043355A1 (en) Integrated secondary and tertiary packaging machine
CN203975909U (zh) 用于捆束的输送和处理装置
US20170267463A1 (en) Transport device for trays
CN101746532A (zh) 用于包装物品的装置
WO2013143660A1 (de)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von verpackungseinheiten
WO2015014559A1 (de) Palettiervorrichtung für verpackungseinheiten
EP2999650B1 (en)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the spacing of conveyed objects
EP2830980A1 (de)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gebinden
US4976583A (en) Method for unbinding a stack of sacks
US6516938B1 (en) Lane guide
US10773842B2 (en) Label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ultipacks
US200301834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f items delivered from parallel lines and to be grouped as portions of different items
US831269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packs of at least two containers for beverages
US6557693B1 (en) Conveyor section arrangement for containers being filled with items or bulk material at a filling station
JP7122390B2 (ja) 包装機
GB1601166A (en)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stacks of articles
US2023024992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hygiene) products
DE102012010087B4 (de)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von Verpackungseinheiten
CN115867490A (zh) 用于通过捆绑来捆扎pet瓶或类似容器的设备
KR20170110551A (ko) 공병 포장 시스템의 공병 공급 장치
KR20010089325A (ko) 물품 운송기, 측정기 및 적재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