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2078U - 机油油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油油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2078U
CN203962078U CN201420265879.8U CN201420265879U CN203962078U CN 203962078 U CN203962078 U CN 203962078U CN 201420265879 U CN201420265879 U CN 201420265879U CN 203962078 U CN203962078 U CN 203962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rankcase
machine oil
cam chamber
bent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658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世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City Navigator's Dynamic Power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City Navigator's Dynamic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City Navigator's Dynamic Power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City Navigator's Dynamic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658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2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2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20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油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油油路系统。该机油油路系统,包括汽油机的机箱,机箱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曲轴的曲轴箱,曲轴箱上方设置有活塞缸,曲轴箱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的凸轮腔和用于容纳机油的机油箱,凸轮腔通过机油管与机油箱相连通,曲轴的轴端贯穿凸轮腔,曲轴位于凸轮腔的主轴颈外表面设置有径向收油孔,曲轴的轴向设置有油道,油道的一端与收油孔相导通、另一端位于连杼轴颈下方并与曲轴箱相导通,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连通有油管。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实现了汽油机润滑油路和链条润滑油路的统一、使整个汽油机的结构紧凑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机油油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油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油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除草机等设备都需要利用汽油机进行驱动,汽油机的发动机、曲轴连杆、活塞缸均需要润滑。摩托车、除草机等设备的链条等外部构件也需要润滑。现有技术中对发动机润滑时需要在曲轴上安装甩油板或者在连杆上安装搅油针来对曲轴、连杆进行润滑,但这类汽油机不仅需要另设油泵、甩油板和搅油针增大成本,而且润滑油路以液态为主,整个机油油路系统上不具备对润滑油流速进行减缓的结构,导致润滑油流速过快造成浪费、而且快速流动的液态润滑油无法流经发动机以及曲轴连杆上的每一个部件,润滑效果差。这类对发动机和曲轴连杆润滑的油路系统无法同时对设备的链条等外部构件进行润滑,需要通过另一条单独的油路系统或者通过人工点滴来进行润滑,不仅润滑效果差,而且需要增设另一条油路、占用空间、增大机油油路系统的重量、使整个汽油机不便于携带。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192009Y,于2009年2月11日公告的一种链锯,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的壳体内的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锯链,该壳体包括有油泵,且壳体内还设有给油泵供油的油箱,壳体内还设有与传动机构连动的凸轮,油泵上设有柱塞,该油泵通过该柱塞与凸轮相抵触。这类汽油机不仅需要另设油泵、甩油板和搅油针增大成本,而且润滑油路以液态为主,整个机油油路系统上不具备对润滑油流速进行减缓的结构,导致润滑油流速过快造成浪费、而且快速流动的液态润滑油无法流经发动机以及曲轴连杆上的每一个部件,润滑效果差。这类对发动机和曲轴连杆润滑的油路系统无法同时对设备的链条等外部构件进行润滑,需要通过另一条单独的油路系统或者通过人工点滴来进行润滑,不仅润滑效果差,而且需要增设另一条油路、占用空间、增大机油油路系统的重量、使整个汽油机不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汽油机需要增设甩油板和搅油针来对发动机和曲轴连杆进行润滑、润滑油路以液态为主无法流经发动机以及曲轴连杆上的每一个部件导致润滑效果差、需要单独增设一条对链条等外部构件润滑的油路、占用空间、增大机油油路系统的重量、使整个汽油机不便于携带等问题,提供一种机油油路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油路系统的实用新型目的是:将汽油机润滑后的润滑油集中回收再对链条进行润滑、使润滑油雾化扩大润滑范围以及提高润滑效果、实现了汽油机润滑油路和链条润滑油路的统一、使整个汽油机的结构紧凑、减小整个润滑系统的占用空间、减轻整个汽油机的重量;而且去除油泵、甩油板和搅油针等部件、减小成本、增强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机油油路系统,包括汽油机的机箱,机箱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曲轴的曲轴箱,曲轴箱上方设置有活塞缸,活塞缸与曲轴的连杼轴颈通过连杆相连,曲轴箱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的凸轮腔和用于容纳机油的机油箱,曲轴的轴端贯穿凸轮腔,所述的凸轮腔通过机油管与机油箱相连通,曲轴的轴端贯穿凸轮腔,曲轴位于凸轮腔的主轴颈外表面设置有径向收油孔,曲轴的轴向设置有油道,油道的一端与收油孔相导通、另一端位于连杼轴颈下方并与曲轴箱相导通,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连通有油管。机箱中部设置有曲轴箱,曲轴箱内安装曲轴,在曲轴箱的上方设置四冲程的活塞缸,活塞缸的活塞杆与曲轴的连杼轴颈相连。曲轴箱侧面设置凸轮腔,曲轴贯穿凸轮腔,凸轮腔内设置有正时齿轮和与正时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凸轮固定在从动齿轮上,正时齿轮固定套接在曲轴的主轴颈上。曲轴在旋转时带动正时齿轮旋转,同时带动凸轮旋转,凸轮能够控制活塞缸的进气和排气。曲轴箱侧面的机油箱内充有机油,机油箱通过机油管与凸轮腔相连通。由于曲轴位于凸轮腔的主轴颈外表面设置有径向收油孔,曲轴的轴向设置有油道,油道的一端与收油孔相导通、另一端位于连杼轴颈下方并与曲轴箱相导通,因此,凸轮腔与曲轴箱相连通。当活塞杆上行时,曲轴箱内空间增大形成负压,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凸轮腔内也形成负压,机油箱内的机油通过机油管被吸入凸轮腔内,随着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的旋转将进入的机油进行打散形成雾化的机油,雾化的机油能够对曲轴的主轴颈、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凸轮等发动机内部每一个构件进行润滑。吸附在发动机部件上的机油变成液态,部分液态机油被旋转中的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离心甩出后再经过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打散,实现持续雾化。雾化后的机油被打散、被离心后能够滴落在发动机上的每一个部件上,提高润滑效果。另一部分液态机油流落在曲轴上,通过曲轴主轴颈上的收油孔被吸入油道并沿着油道进入曲轴箱,进入曲轴箱内的机油能够对曲轴的连杼轴颈、活塞缸活塞杆以及活塞缸的侧壁进行润滑。当活塞杆下行时,曲轴箱内的空间减小,曲轴箱内的压力增大,曲轴箱内被吸入的机油被压缩,压缩后的机油被压入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的油管内,机油沿着油管排出,滴落在需要润滑的外部构件上,如链条、飞轮等。凸轮腔内对发动机内部构件润滑的机油通过曲轴上的收油孔和油道集中回收再对链条等外部构件进行润滑,实现了汽油机润滑油路和链条润滑油路的统一,而且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增设油泵、甩油板和搅油针,只需通过活塞杆上行和下行时产生的压力差提供机油流动的动力使整个汽油机的结构紧凑、减小整个润滑系统的占用空间、减轻整个汽油机的重量。曲轴的旋转带动正时齿轮和凸轮的旋转,使机油雾化扩大润滑范围以及提高润滑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机油管的一端与进油孔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机油滤芯,机油滤芯位于机油箱内部。机油箱内的机油通过机油滤芯的过滤被吸入机油管内,由于凸轮腔的侧壁上设置进油孔,因此,机油管内的机油通过进油孔进入凸轮腔内,通过进油孔、机油管和机油滤芯使机油能够从机油箱进入凸轮腔。
作为优选,所述的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设置有簧片阀,油管的一端与簧片阀相连通。曲轴箱内回收的机油被下行的活塞杆所产生的压力压入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的簧片阀内,再通过簧片阀进入油管并对外部构件润滑。
作为优选,所述的曲轴箱外表面靠近油管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油管的安装槽,安装槽深度大于等于油管的直径,安装槽靠近油管开口处设置有深度小于安装槽的储油槽。曲轴箱外表面靠近油管处设置的安装槽深度大于等于油管的直径,能够对油管进行固定,安装槽靠近油管开口处设置有深度小于安装槽的储油槽,储油槽不仅能够对油管的开口排出的进行一定程度的储存,而且储油槽能够对排出的机油进行反向回弹,回弹的机油对油管排出的机油实现碰撞、缓冲,减缓油管排出机油的速度和排出量,在对链条、飞轮等外部构件润滑的同时起到省油、节油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轮腔底部设置有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回油口。凸轮腔底部设置有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回油口,能够使凸轮腔底面未能进入曲轴的收油孔的残留机油进行回收,通过回油口能够直接进入曲轴箱内,避免凸轮腔内部堆积残留机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道位于曲轴的轴线处。
所述的油道也可以呈螺旋状围绕曲轴的轴线。油道可以呈螺旋状围绕曲轴的轴线,当曲轴旋转时,螺旋状的油道内的机油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并通过油道的导向能够增大机油在油道内的流速。当活塞杆下行时,曲轴箱内的压力增大,油道内的机油朝向收油孔和凸轮腔方向回流,螺旋状的油道路径增大,当活塞杆下行到极限时,油道内容易存储未退出的机油,当活塞杆上行时,油道内未退出的机油能够及时吸入曲轴箱对曲轴连杆和活塞杆以及链条进行润滑,保证曲轴箱内机油不间断,保证链条持续润滑。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油管与凸轮腔的连接处设置有喷油阀,喷油阀包括阀芯和阀盖,阀盖与阀芯转动连接,阀盖上设置有与阀盖相切的喷油口。机油管与凸轮腔的连接处设置有喷油阀,喷油阀的阀盖与阀芯转动连接,当曲轴箱内产生负压时,机油被吸入机油管内并流经喷油阀的阀芯,然后由喷油口喷入凸轮腔内,由于喷油口与阀盖相切,机油由喷油口喷出后对阀盖施加发作用力,并带动阀盖沿着阀芯旋转,阀盖旋转时使不同位置的喷油口朝向不同的位置喷油,使喷入凸轮腔内的油喷向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等不同的位置,增大机油进入凸轮腔内时的范围,进而增强打散、导向的效果,提高机油雾化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芯靠近机油管的一端端部内部为圆台腔,阀芯靠近机油管处的内径朝向机油管的方向递减,圆台腔内部设置有用于轴向移动的流量调节片。阀芯靠近机油管的一端端部内表面为圆台形形成圆台腔,阀芯靠近机油管处的内径朝向机油管的方向递减,圆台腔内部设置流量调节片。当曲轴箱内产生负压时,凸轮腔内也产生负压,流量调节片朝向凸轮腔方向移动,使圆台腔口径增大,增大流经阀芯的机油量;当曲轴箱内压力增大时,凸轮腔内压力也增大,流量调节片朝向机油箱方向移动,使圆台腔口径减小,减小流经阀芯的机油量。曲轴箱内压力随着活塞改的上行和下行迅速变化时,流量调节片的移动具有一定的延时,即当活塞杆上行和下行速度较快时,流量调节片沿着轴向发生微量的摆动,机油流量过小时,流量调节片能够增大圆台腔的口径,流量过大时,回弹的流量调节片能够减缓机油的流速,实现进油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的圆台腔内部设置有与阀芯同轴的固定轴,固定轴通过固定盘与阀芯内壁相连,流量调节片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与固定轴滑动连接,流量调节片与固定盘之间或者流量调节片的两端设置有缓冲弹簧。圆台腔内部设置有与阀芯同轴的固定轴,固定轴通过固定盘与阀芯内壁相连,流量调节片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与固定轴滑动连接,固定盘上具有镂空的通孔供机油流动,流量调节片沿着固定轴滑动调节,在流量调节片与固定盘之间或者流量调节片的两端设置有缓冲弹簧,进一步延长流量调节片延时的时间,保证当曲轴箱内压力增大时,机油仍然能够通过惯性和流量调节片的延时而进入凸轮腔内,保证凸轮腔内持续供入平稳流量、流速的机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轮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节油叶片,节油叶片均匀围绕从动齿轮的轴线分布。在凸轮的端面上设置若干个节油叶片,节油叶片随着从动齿轮旋转,节油叶片均匀围绕从动齿轮的轴线分布,避免从动齿轮旋转时发生偏斜。液态机油被旋转的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打散形成雾化油雾后,吸附、滴落在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等部件上形成液态机油进行润滑,滴落在节油叶片上的液态机油能够随着节油叶片的旋转受到离心的作用,将滴落在节油叶片上的机油再一次甩出,节油叶片能够对甩出的机油以及凸轮腔内的雾化机油进行切割、导向,使机油颗粒进一步被打散,并甩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进一步增大润滑油路的雾化效果、增大润滑范围、增强润滑效果。经过节油叶片的打散和导向,能够延长凸轮腔内机油雾化的时间,进而减缓油路的流速、能够节省润滑油。与此同时,当节油叶片随着从动齿轮旋转时,能够带动凸轮腔内空气的流动,进而能够对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等部件起到散热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油叶片包括与凸轮端面相连的接油片和与接油片相连的离心片,接油片和离心片均呈等腰梯形,离心片朝向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且与接油片之间设置有夹角。节油叶片包括与凸轮端面相连的接油片和与接油片相连的离心片,凸轮端面上的液态机油滴落并流经接油片,接油片能够对机油的流向进行限制,使部分机油沿着离心片端面的方向甩出,减缓机油流向曲轴的收油孔的速度。接油片和离心片均呈等腰梯形,即一边宽一边窄,等腰梯形的接油片和离心片宽边和窄边不同位置对机油导向的方向不同,即滴落在接油片不同位置的机油被离心甩出的方向各不相同、滴落在离心片不同位置的机油被离心甩出的方向各不相同,而且离心片朝向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且与接油片之间设置有夹角,部分机油沿着接油片流经离心片后离心甩出的方向也各不相同,随着节油叶片的旋转,接油片和离心片能够使任意两滴机油或者油雾的切割、导向的方向均不相同,进一步增大机油雾化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油片远离离心片的一端的其中一个边角为第一边角,离心片自由端与第一边角位置相对的边角为第二边角,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相对扭转设置。接油片远离离心片的一端的其中一个边角为第一边角,离心片自由端与第一边角位置相对的边角为第二边角,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相对扭转设置,使接油片和离心片弯曲,接油片和离心片的平面图形为等腰梯形,经过扭转后,接油片和离心片依然是一边宽一边窄,保证接油片上的各个位置、离心片上的各个位置以及接油片和离心片连接处的各个位置对机油的导向方向均不相同,进一步增大机油雾化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油路系统具备下述优点:1、曲轴箱侧面的机油箱内充有机油,机油箱通过机油管与凸轮腔相连通,由于曲轴位于凸轮腔的主轴颈外表面设置有径向收油孔,曲轴的轴向设置有油道,油道的一端与收油孔相导通、另一端位于连杼轴颈下方并与曲轴箱相导通,因此,凸轮腔与曲轴箱相连通。当活塞杆上行时,曲轴箱内空间增大形成负压,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凸轮腔内也形成负压,机油箱内的机油通过机油管被吸入凸轮腔内,随着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的旋转将进入的机油进行打散形成雾化的机油,雾化的机油能够对曲轴的主轴颈、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凸轮等发动机内部每一个构件进行润滑。吸附在发动机部件上的机油变成液态,部分液态机油被旋转中的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离心甩出后再经过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打散,实现持续雾化;2、雾化后的机油被打散、被离心后能够滴落在发动机上的每一个部件上,提高润滑效果,另一部分液态机油流落在曲轴上,通过曲轴主轴颈上的收油孔被吸入油道并沿着油道进入曲轴箱,进入曲轴箱内的机油能够对曲轴的连杼轴颈、活塞缸活塞杆以及活塞缸的侧壁进行润滑,当活塞杆下行时,曲轴箱内的空间减小,曲轴箱内的压力增大,曲轴箱内被吸入的机油被压缩,压缩后的机油被压入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的油管内,机油沿着油管排出,滴落在需要润滑的外部构件上,如链条、飞轮等;3、凸轮腔内对发动机内部构件润滑的机油通过曲轴上的收油孔和油道集中回收再对链条等外部构件进行润滑,实现了汽油机润滑油路和链条润滑油路的统一,而且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增设油泵、甩油板和搅油针,只需通过活塞杆上行和下行时产生的压力差提供机油流动的动力使整个汽油机的结构紧凑、减小整个润滑系统的占用空间、减轻整个汽油机的重量,曲轴的旋转带动正时齿轮和凸轮的旋转,使机油雾化扩大润滑范围以及提高润滑效果;4、液态机油被旋转的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打散形成雾化油雾后,吸附、滴落在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等部件上形成液态机油进行润滑,滴落在节油叶片上的液态机油能够随着节油叶片的旋转受到离心的作用,将滴落在节油叶片上的机油再一次甩出,节油叶片能够对甩出的机油以及凸轮腔内的雾化机油进行切割、导向,使机油颗粒进一步被打散,并甩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进一步增大润滑油路的雾化效果、增大润滑范围、增强润滑效果,经过节油叶片的打散和导向,能够延长凸轮腔内机油雾化的时间,进而减缓油路的流速、能够节省润滑油,与此同时,当节油叶片随着从动齿轮旋转时,能够带动凸轮腔内空气的流动,进而能够对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等部件起到散热的作用;5、接油片和离心片均呈等腰梯形,即一边宽一边窄,等腰梯形的接油片和离心片宽边和窄边不同位置对机油导向的方向不同,即滴落在接油片不同位置的机油被离心甩出的方向各不相同、滴落在离心片不同位置的机油被离心甩出的方向各不相同,而且离心片朝向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且与接油片之间设置有夹角,部分机油沿着接油片流经离心片后离心甩出的方向也各不相同,随着节油叶片的旋转,接油片和离心片能够使任意两滴机油或者油雾的切割、导向的方向均不相同,进一步增大机油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的一种局部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一种局部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曲轴在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曲轴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凸轮在实施例3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附图6的侧视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节油叶片在实施例4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喷油阀在实施例5中的剖视图;
附图11是附图9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12是附图9中C-C处的剖视图;
附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喷油阀在实施例6中的剖视图。
图示说明:01-曲轴,011-主轴颈,012-连杼轴颈,013-收油孔,014-油道,02-曲轴箱,03-凸轮腔,031-回油口,04-正时齿轮,05-从动齿轮,06-凸轮,07-活塞缸,08-活塞杆,09-连杆,10-机油箱,11-机油管,12-机油滤芯,13-进油孔,14-簧片阀,15-油管,18-机箱,20-安装槽,21-储油槽,22-节油叶片,221-接油片,222-离心片,223-第一边角,224-第二边角,23-喷油阀,231-阀芯,232-阀盖,233-喷油口,234-流量调节片,235-固定盘,236-固定轴,237-圆台腔,238-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机油油路系统,包括汽油机的机箱18,机箱中部具有曲轴箱02,曲轴箱内安装曲轴01。如图3、4所示,曲轴箱的侧面具有凸轮腔03和机油箱10,凸轮腔03内部安装有正时齿轮04、从动齿轮05和凸轮06,正时齿轮套设在曲轴的主轴颈011上,从动齿轮与正时齿轮相啮合,凸轮固定在从动齿轮05的端面上。凸轮腔靠近机油箱的一侧侧壁上开有进油孔13,进油孔13上连接机油管11,机油管11远离进油孔13的一端连接有机油滤芯12,机油滤芯插入机油箱10内部的机油里,凸轮腔通过机油管与机油箱相连通,凸轮腔底部开有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回油口231。曲轴箱上方固定有活塞缸07,活塞缸07与汽油进气系统相连,活塞缸的活塞杆08通过连杆09与曲轴的连杼轴颈012相连。如图5所示,曲轴位于凸轮腔内的主轴颈外表面开有径向的收油孔013,曲轴的主轴颈轴向开有油道014,油道位于曲轴的轴线处,油道的一端与收油孔相导通、另一端位于连杼轴颈下方并与曲轴箱相导通,即曲轴箱通过曲轴上的油道与收油孔与凸轮腔相连通。如图2所示,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安装有簧片阀14,簧片阀14上安装有油管15,油管的一端与簧片阀相连通、另一端靠近链条、飞轮等外部构件。曲轴箱外表面靠近油管处开有用于固定油管的安装槽20,安装槽20深度大于等于油管的直径,安装槽靠近油管开口处开有深度小于安装槽的储油槽21。
机箱中部设置有曲轴箱,曲轴箱内安装曲轴,在曲轴箱的上方设置四冲程的活塞缸,活塞缸的活塞杆与曲轴的连杼轴颈相连。曲轴箱侧面设置凸轮腔,曲轴贯穿凸轮腔,凸轮腔内设置有正时齿轮和与正时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凸轮固定在从动齿轮上,正时齿轮固定套接在曲轴的主轴颈上。曲轴在旋转时带动正时齿轮旋转,同时带动凸轮旋转,凸轮能够控制活塞缸的进气和排气。曲轴箱侧面的机油箱内充有机油,机油箱通过机油管与凸轮腔相连通。由于曲轴位于凸轮腔的主轴颈外表面设置有径向收油孔,曲轴的轴向设置有油道,油道的一端与收油孔相导通、另一端位于连杼轴颈下方并与曲轴箱相导通,因此,凸轮腔与曲轴箱相连通。当活塞杆上行时,曲轴箱内空间增大形成负压,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凸轮腔内也形成负压,机油箱内的机油通过机油管被吸入凸轮腔内,随着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的旋转将进入的机油进行打散形成雾化的机油,雾化的机油能够对曲轴的主轴颈、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凸轮等发动机内部每一个构件进行润滑。吸附在发动机部件上的机油变成液态,部分液态机油被旋转中的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离心甩出后再经过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打散,实现持续雾化。雾化后的机油被打散、被离心后能够滴落在发动机上的每一个部件上,提高润滑效果。另一部分液态机油流落在曲轴上,通过曲轴主轴颈上的收油孔被吸入油道并沿着油道进入曲轴箱,进入曲轴箱内的机油能够对曲轴的连杼轴颈、活塞缸活塞杆以及活塞缸的侧壁进行润滑。当活塞杆下行时,曲轴箱内的空间减小,曲轴箱内的压力增大,曲轴箱内被吸入的机油被压缩,压缩后的机油被压入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的油管内,机油沿着油管排出,滴落在需要润滑的外部构件上,如链条、飞轮等。凸轮腔内对发动机内部构件润滑的机油通过曲轴上的收油孔和油道集中回收再对链条进行润滑,实现了汽油机润滑油路和链条润滑油路的统一,而且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增设油泵、甩油板和搅油针,只需通过活塞杆上行和下行时产生的压力差提供机油流动的动力使整个汽油机的结构紧凑、减小整个润滑系统的占用空间、减轻整个汽油机的重量。曲轴的旋转带动正时齿轮和凸轮的旋转,使机油雾化扩大润滑范围以及提高润滑效果。机油箱内的机油通过机油滤芯的过滤被吸入机油管内,由于凸轮腔的侧壁上设置进油孔,因此,机油管内的机油通过进油孔进入凸轮腔内,通过进油孔、机油管和机油滤芯使机油能够从机油箱进入凸轮腔。曲轴箱内回收的机油被下行的活塞杆所产生的压力压入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的簧片阀内,再通过簧片阀进入油管并对外部构件润滑。曲轴箱外表面靠近油管处设置的安装槽深度大于等于油管的直径,能够对油管进行固定,安装槽靠近油管开口处设置有深度小于安装槽的储油槽,储油槽不仅能够对油管的开口排出的进行一定程度的储存,而且储油槽能够对排出的机油进行反向回弹,回弹的机油对油管排出的机油实现碰撞、缓冲,减缓油管排出机油的速度和排出量,在对链条、飞轮等外部构件润滑的同时起到省油、节油的效果。凸轮腔底部设置有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回油口,能够使凸轮腔底面未能进入曲轴的收油孔的残留机油进行回收,通过回油口能够直接进入曲轴箱内,避免凸轮腔内部堆积残留机油。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曲轴01上的油道014呈螺旋状围绕曲轴的轴线。油道呈螺旋状围绕曲轴的轴线,当曲轴旋转时,螺旋状的油道内的机油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并通过油道的导向能够增大机油在油道内的流速。当活塞杆下行时,曲轴箱内的压力增大,油道内的机油朝向收油孔和凸轮腔方向回流,螺旋状的油道路径增大,当活塞杆下行到极限时,油道内容易存储未退出的机油,当活塞杆上行时,油道内未退出的机油能够及时吸入曲轴箱对曲轴连杆和活塞杆以及链条进行润滑,保证曲轴箱内机油不间断,保证链条持续润滑。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8所示,凸轮06的端面上固定有四个节油叶片22,节油叶片均匀围绕从动齿轮05的轴线分布。节油叶片包括与凸轮端面相连的接油片221和与接油片相连的离心片222,接油片和离心片均呈等腰梯形,离心片朝向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且与接油片之间设置有夹角,夹角的角度为45°到180°之间,本实施例优选角度为120°。
在凸轮的端面上设置若干个节油叶片,节油叶片随着从动齿轮旋转,节油叶片均匀围绕从动齿轮的轴线分布,避免从动齿轮旋转时发生偏斜。液态机油被旋转的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打散形成雾化油雾后,吸附、滴落在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等部件上形成液态机油进行润滑,滴落在节油叶片上的液态机油能够随着节油叶片的旋转受到离心的作用,将滴落在节油叶片上的机油再一次甩出,节油叶片能够对甩出的机油以及凸轮腔内的雾化机油进行切割、导向,使机油颗粒进一步被打散,并甩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进一步增大润滑油路的雾化效果、增大润滑范围、增强润滑效果。经过节油叶片的打散和导向,能够延长凸轮腔内机油雾化的时间,进而减缓油路的流速、能够节省润滑油。与此同时,当节油叶片随着从动齿轮旋转时,能够带动凸轮腔内空气的流动,进而能够对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等部件起到散热的作用。节油叶片包括与凸轮端面相连的接油片和与接油片相连的离心片,凸轮端面上的液态机油滴落并流经接油片,接油片能够对机油的流向进行限制,使部分机油沿着离心片端面的方向甩出,减缓机油流向曲轴的收油孔的速度。接油片和离心片均呈等腰梯形,即一边宽一边窄,等腰梯形的接油片和离心片宽边和窄边不同位置对机油导向的方向不同,即滴落在接油片不同位置的机油被离心甩出的方向各不相同、滴落在离心片不同位置的机油被离心甩出的方向各不相同,而且离心片朝向凸轮的轴线方向倾斜且与接油片之间设置有夹角,部分机油沿着接油片流经离心片后离心甩出的方向也各不相同,随着节油叶片的旋转,接油片和离心片能够使任意两滴机油或者油雾的切割、导向的方向均不相同,进一步增大机油雾化效果。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接油片221远离离心片222的一端的其中一个边角为第一边角223,离心片自由端与第一边角位置相对的边角为第二边角224,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相对扭转设置,相对扭转的角度为45°到180°之间,本实施例优选角度为120°。接油片远离离心片的一端的其中一个边角为第一边角,离心片自由端与第一边角位置相对的边角为第二边角,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相对扭转设置,使接油片和离心片弯曲,接油片和离心片的平面图形为等腰梯形,经过扭转后,接油片和离心片依然是一边宽一边窄,保证接油片上的各个位置、离心片上的各个位置以及接油片和离心片连接处的各个位置对机油的导向方向均不相同,进一步增大机油雾化效果。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11所示,机油管11与凸轮腔的连接处固定有喷油阀23,喷油阀23包括阀芯231和阀盖232,阀盖与阀芯转动连接,阀盖232上开有与阀盖相切的喷油口233。阀芯靠近机油管的一端端部内表面为圆台面构成圆台腔237,阀芯靠近机油管处的内径朝向机油管的方向递减,圆台腔内部安装有流量调节片234。圆台腔内部固定有与阀芯同轴的固定轴236,固定轴通过固定盘235与阀芯内壁相连,流量调节片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与固定轴滑动连接。如图12,固定盘中部镂空供机油通过。
机油管与凸轮腔的连接处设置有喷油阀,喷油阀的阀盖与阀芯转动连接,当曲轴箱内产生负压时,机油被吸入机油管内并流经喷油阀的阀芯,然后由喷油口喷入凸轮腔内,由于喷油口与阀盖相切,机油由喷油口喷出后对阀盖施加发作用力,并带动阀盖沿着阀芯旋转,阀盖旋转时使不同位置的喷油口朝向不同的位置喷油,使喷入凸轮腔内的油喷向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等不同的位置,增大机油进入凸轮腔内时的范围,进而增强打散、导向的效果,提高机油雾化效果。阀芯靠近机油管的一端端部内表面为圆台形形成圆台腔,阀芯靠近机油管处的内径朝向机油管的方向递减,圆台腔内部设置流量调节片。当曲轴箱内产生负压时,凸轮腔内也产生负压,流量调节片朝向凸轮腔方向移动,使圆台腔口径增大,增大流经阀芯的机油量;当曲轴箱内压力增大时,凸轮腔内压力也增大,流量调节片朝向机油箱方向移动,使圆台腔口径减小,减小流经阀芯的机油量。曲轴箱内压力随着活塞改的上行和下行迅速变化时,流量调节片的移动具有一定的延时,即当活塞杆上行和下行速度较快时,流量调节片沿着轴向发生微量的摆动,机油流量过小时,流量调节片能够增大圆台腔的口径,流量过大时,回弹的流量调节片能够减缓机油的流速,实现进油平衡。圆台腔内部设置有与阀芯同轴的固定轴,固定轴通过固定盘与阀芯内壁相连,流量调节片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与固定轴滑动连接,固定盘上具有镂空的通孔供机油流动,流量调节片沿着固定轴滑动调节。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所示,流量调节片的两端均安装有缓冲弹簧238。流量调节片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弹簧,进一步延长流量调节片延时的时间,保证当曲轴箱内压力增大时,机油仍然能够通过惯性和流量调节片的延时而进入凸轮腔内,保证凸轮腔内持续供入平稳流量、流速的机油。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油油路系统,包括汽油机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机箱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曲轴的曲轴箱,曲轴箱上方设置有活塞缸,活塞缸与曲轴的连杼轴颈通过连杆相连,曲轴箱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正时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轮的凸轮腔和用于容纳机油的机油箱,曲轴的轴端贯穿凸轮腔,所述的凸轮腔通过机油管与机油箱相连通,曲轴的轴端贯穿凸轮腔,曲轴位于凸轮腔的主轴颈外表面设置有径向收油孔,曲轴的轴向设置有油道,油道的一端与收油孔相导通、另一端位于连杼轴颈下方并与曲轴箱相导通,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连通有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机油管的一端与进油孔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机油滤芯,机油滤芯位于机油箱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箱底部靠近凸轮腔的一侧面设置有簧片阀,油管的一端与簧片阀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箱外表面靠近油管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油管的安装槽,安装槽深度大于等于油管的直径,安装槽靠近油管开口处设置有深度小于安装槽的储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机油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腔底部设置有与曲轴箱相连通的回油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机油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道位于曲轴的轴线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机油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道呈螺旋状围绕曲轴的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机油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油管与凸轮腔的连接处设置有喷油阀,喷油阀包括阀芯和阀盖,阀盖与阀芯转动连接,阀盖上设置有与阀盖相切的喷油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油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靠近机油管的一端端部内部为圆台腔,阀芯靠近机油管处的内径朝向机油管的方向递减,圆台腔内部设置有用于轴向移动的流量调节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油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台腔内部设置有与阀芯同轴的固定轴,固定轴通过固定盘与阀芯内壁相连,流量调节片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与固定轴滑动连接,流量调节片与固定盘之间或者流量调节片的两端设置有缓冲弹簧。
CN201420265879.8U 2014-05-23 2014-05-23 机油油路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2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65879.8U CN203962078U (zh) 2014-05-23 2014-05-23 机油油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65879.8U CN203962078U (zh) 2014-05-23 2014-05-23 机油油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2078U true CN203962078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2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6587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2078U (zh) 2014-05-23 2014-05-23 机油油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20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1042A (zh) * 2014-05-23 2014-09-24 永康市领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汽油机机油油路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1042A (zh) * 2014-05-23 2014-09-24 永康市领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汽油机机油油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10991U (zh) 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
CN203962078U (zh) 机油油路系统
CN203962081U (zh) 链锯
CN104061042A (zh) 汽油机机油油路系统
CN204082332U (zh) 小型四冲程汽油机
CN100501137C (zh) 一种立式单缸柴油机
CN104061043A (zh) 汽油链锯
CN203962079U (zh) 汽油机润滑系统
CN1201067C (zh) Ohc发动机的润滑结构
CN103492720B (zh) 通过液体喷射进行冷却的压缩机
CN201367927Y (zh) 四冲程强制润滑通用汽油发动机
DE60211971T2 (de) Schmi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OHC Brennkraftmaschine
CN204253195U (zh) 同步差速控制的无级可变活塞行程和压缩比的发动机
CN103206280A (zh) 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
CN103899378A (zh) 用于车辆发动机的平衡轴和油泵模块的双安全阀
CN102230406B (zh) 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JP2017075565A (ja) 潤滑構造
CN109798163A (zh) 手持式风冷四冲程汽油机润滑系统及汽油机
SK932004A3 (sk) Dvojtaktný piestový spaľovací motor s vysokou účinnosťou pracujúci bez vibrácií
CN204283546U (zh) 通机缸头润滑结构
CN201635790U (zh) 手提式四冲程汽油机
CN209212333U (zh)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209743002U (zh) 一种汽油机润滑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
CN1884805A (zh) 导轨式高转速大扭矩转子发动机
JP2017072060A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