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27622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27622U CN203927622U CN201420081722.XU CN201420081722U CN203927622U CN 203927622 U CN203927622 U CN 203927622U CN 201420081722 U CN201420081722 U CN 201420081722U CN 203927622 U CN203927622 U CN 2039276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ing device
- base station
- housing
- passage
- radiating f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81 coal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507 metal hal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5309 metal hal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提高高亮度照明装置的散热特性。在照明装置中具有:半导体发光元件;板状的基台(3),在一方的面(3b)上配设半导体发光元件;散热器(8),配设在基台的另一方的面上;以及有底筒状的壳体(2),在包围散热器的状态下,开口端部(2a)与基台的外缘部(3e)连结,在壳体的底部(2e)和基台上分别开设使壳体的内外连通的通气孔(2c、3c),散热器具有从基台的另一方的面竖立设置的多个散热翅片(80A、80B),壳体的通气孔(2c)开设在对底部进行平面观察时至少与散热翅片中的某一个重合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LED(发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用具有LE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
作为一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存在如下的照明装置:装配有LED发光元件的多个发光模块配置在作为基台的模块板的前表面,来自多个LED的光分别向前方射出。在这种照明装置中,由于在驱动时半导体发光元件发热,所以,采用由散热器实现的散热构造。具体而言,具有散热翅片的散热器安装在基台的背面侧,以覆盖该散热器的方式设置壳体。这些散热器和壳体由热传导率高的构件形成。
这种照明装置大多形成为与现有的HID(High Intensity Discharge:高亮度放电)灯相同的外观形状,经由灯座和灯头被供给电力。而且,代替HID灯,安装在体育馆、工场、仓库的天花板面等上进行使用。在照明装置的安装中,采用利用支承部件等保持壳体并将该支承部件安装在天花板面等上的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900号公报
实用新型的概要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这种照明装置中,优选使从LED产生的热高效地散热以实现长寿命化。特别地,在为了节能而代替汞灯或金属卤化物灯等高亮度放电灯使用的高亮度LED照明装置中,使LED的驱动热通过自然冷却而高效地散热到照明装置周围的外部气体更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这种背景下提供实现优良散热特性的照明装置。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具有:半导体发光元件;板状的基台,在一方的面上配设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散热器,配设在所述基台的另一方的面上;以及有底筒状的壳体,在包围所述散热器的状态下,开口端部与所述基台的外缘部连结,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和所述基台上分别开设使所述壳体的内外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散热器具有从所述基台的另一方的面竖立设置的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壳体的通气孔开设在对所述底部进行平面观察时至少与所述散热翅片中的某一个重合的位置。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基台的通气孔开设在平面观察时与所述各散热翅片相邻的位置。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多个散热翅片的至少一方开设有贯通孔。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基台的通气孔开设在与外缘部相邻的位置。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散热翅片配设在平面观察时与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重合的位置。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基台为圆板状,所述壳体为圆筒状,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配设在所述基台的一方的面的中央区域,所述基台的通气孔以包围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方式存在多个。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是LED,所述照明装置还具有在基板的表面装配多个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而构成的基板,通过使所述基板与所述基台接合,所述各半导体发光元件经由所述基板而与所述基台热耦合。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照明装置具有:支承管,配设成一端与所述基台连结并且贯通所述壳体;以及安装部,与所述管的 另一端连结并且安装在建筑构件上。
实用新型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照明装置中,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经由分别设于基台和壳体双方的通气孔使空气在壳体的内外流通。由此,使散热器的热高效地散热到外部气体,能够实现优良的散热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外观结构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照明装置1的外观结构图。
图3是示出照明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示出从斜上方观察照明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在图2中的截面A-A切断照明装置1并从Y方向对壳体2进行平面观察时的俯视图。
图6是从模块板3侧对照明装置1进行平面观察时的仰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照明装置1的散热效果的剖视图。
图8(a)、(b)、(c)是示出从斜上方观察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9(a)、(b)、(c)是在与图2中的截面A-A相同的位置切断变形例的照明装置并从Y方向对壳体进行平面观察时的俯视图。
图10(a)、(b)、(c)是从模块板侧对变形例的照明装置进行平面观察时的仰视图。
符号的说明
1 照明装置
2 壳体
2c 通气孔
2e 底部
3 模块板(基台)
3b 主面部
3c 通气孔
3e 外缘部
4 发光模块
5 罩
6 支承管
7 安装部
8 散热器
8A 外散热器
8B 内散热器
80A、80B 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进行说明。
(照明装置1的整体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外观结构图。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照明装置1的外观结构图。图3是示出照明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分解图。图4是示出从斜上方观察照明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4中,箭头Y所示的方向为后方,其相反方向为前方。在照明装置1中,光主要向前方射出。如图1~4所示,照明装置1具有作为基台的模块板3、配置在模块板3的前表面上的多个发光模块4、以及从模块板3的中央部向后方延伸的支承管6。
并且,在照明装置1中,在模块板3的后表面安装有内散热器8B和外散热器8A。
内散热器8B具有多个散热翅片80B,外散热器8A也具有多个散热翅片80A。由此,以包围支承管6的周围的方式,配设有从模块板3向后方延伸的多个散热翅片80B、80A。
进而,在照明装置1中,装配有从模块板3的外缘向后方延伸并包围内散热器8B和外散热器8A的壳体2。
在支承管6的后端部6b装配有安装部7,该安装部7是用于将支承管6安装在建筑构件(未图示)上的部件。
在模块板3的前表面装配有覆盖多个发光模块4的罩5。
在支承管6的内部贯穿插入有对多个发光模块4供给电力的布线90。
如图4所示,该照明装置1的安装部7安装在未图示的建筑构件(体育馆、工场、仓库的天花板等)上,用作代替HID灯的照明装置。
下面对照明装置1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模块板3)
模块板3是由热传导性的材料(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形成的圆板状的部件。作为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举出铝或镁等金属。在模块板3的中央部开设有供支承管6的前端部6a嵌入的嵌合孔3a。
在模块板3的前表面确保用于在嵌合孔3a的周围安装多个(6个)发光模块4的模块安装区域3b,多个通气孔3c沿着周方向以圆环状排列设置在模块板3的外周部分。
各通气孔3c通过切掉模块板3的板材而形成,在通气孔3c彼此之间形成有桥3d。
图6是从模块板3侧对照明装置1进行平面观察时的仰视图。如图6所示,模块板3的通气孔3c配设在平面观察时与散热翅片80A相邻的位置。这里,“配设在相邻位置”是指处于如下的位置关系:在通气孔3c与散热翅片80A之间没有障碍物,来自通气孔3c的吸气能够容易地接触散热翅片80A。通气孔3c在照明装置1的驱动时使外部气体在壳体2的内部流通。照明装置1的散热效果在后面叙述。
模块板3的直径例如为260mm,板厚例如为1.0~5.0mm。
(发光模块4)
在上述模块安装区域3b中以环状固定有多个(6个)发光模块4。这些发光模块4分别隔开60°的角度配设在嵌合孔3a的周围。
各发光模块4具有基板40和形成在基板40上的发光部41。
基板40例如由玻璃复合材料形成,在其表面形成有用于对发光部41供给电力的布线图案(未图示)。
发光部41由装配在基板40上的多个(作为一例为132个)COB(Chip on Board)型的LED、和以覆盖该LED的方式配设的包含荧光体的密封层构成。而且,利用荧光体将从LED放射的蓝色光的一部分转换为波长相对较长的光,并且与蓝色光进行混合,从而放射白色光。
各发光模块4在与模块板3的模块安装区域3b热耦合的状态下被安装。发光模块4在按压到模块板3的前表面上的状态下被固定。并且,从发光模块4产生的热高效地传热到模块板3。
(支承管6)
支承管6是由传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的直管。作为支承管6的构件,例如举出不锈钢等金属或传热性良好的树脂(在树脂中混合碳等而构成的热传导性树脂)。
支承管6的前端部6a嵌入嵌合孔3a中并与模块板3接合。具体而言,将支承管6的前端部6a插入模块板3的嵌合孔3a中,在嵌合孔3a的边缘对前端部6a进行铆接加工,从而进行接合。
另一方面,支承管6的后端部6b在插入安装部7的插入口7a中的状态下与安装部7接合。
这样,支承管6具有支承模块板3的功能,并且,成为使热良好地从模块板3传导到安装部7的通路。进而,支承管6的内部的中空部分成为供布线90贯穿插入的通路。
支承管6的长度为与壳体2的高度相同的程度或该壳体2的高度以上,例如为6~8cm左右。
支承管6的外径和壁厚越大,则强度越高。并且,由于该外径和壁厚越大、则截面面积越大,所以,传热效率也提高,在能够降低模块板3的温度的方面是优选的,但是,由于重量增大,所以,考虑这些方面设定为适当范围即可。
在支承管6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例如支承管6的外径为27mm,壁厚为1~3mm左右。
(散热器8)
散热器8由内散热器8B和外散热器8A构成。内散热器8B由在支承管6的周围与模块板3的后表面接合的圆环状的支承部81B、以及从支承部81B的外周部向后方延伸的多个长方形的散热翅片80B构成。外散热器8A由在支承部81B的周围与模块板3的后表面接合的圆环状的支承部81A、以及从支承部81A的外周部后方延伸的多个长方形的散热翅片80A构成。在散热翅片80A的表面,在从散热翅片80A的下端起的几十毫米高度的位 置,在各散热翅片80A的至少一个部位形成有几毫米宽几毫米长的长条形状的贯通孔82A。如图4那样,内散热器8B以散热翅片80A、80B彼此不接触的方式配设在外散热器8A的内侧。散热器8至少配置在沿着模块板3的厚度(Y)方向与各发光模块4的发光部中的发光元件重合的位置。由此,缩短发光部和散热器8的传热路径,能够将发光元件的驱动热高效地传热到散热器8侧。
支承部81A和支承部81B通过铆钉或螺钉等紧固在模块板3上。
多个散热翅片80B包围支承管6并与支承管6平行地延伸,多个散热翅片80A包围其外侧并与支承管6平行地延伸。
与模块板3同样,内散热器8B、外散热器8A由热传导率高的材料(例如铝等金属)形成。
在从Y方向平面观察时,各散热翅片80B、80A相对于从支承管6的中心轴起的径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例如45°)。
(壳体2)
如图1~4所示,壳体2具有从模块板3的外缘向后方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筒状部2d、以及堵住该筒状部2d的后部的底部2e,筒状部2d包围散热翅片80A的外侧。筒状部2d的前端部2a开口,在此装配模块板3。
通过将筒状部2d的前端部2a铆接在模块板3的外缘部3e,进行筒状部61与模块板3的固定。
在底部2e的中央开设有供支承管6贯通的贯通孔2f。而且,底部2e中的贯通孔2f的边缘与支承管6接合。
关于该接合,例如可以在底部2e中的贯通孔2f的边缘设置管夹并利用该管夹紧固在支承管6上,也可以利用粘接构件对贯通孔2f的边缘和支承管6进行接合。
该壳体2也由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铝或镁等金属、或在树脂中混合碳等而构成的热传导性树脂)形成。
从壳体2中的筒状部2d的后端侧到底部2e形成有多个通气孔2c。在壳体2的板构件中形成切口并使该壳体2向内侧弯曲,从而形成各通气孔2c。通气孔2c是在照明装置1的驱动时将在壳体2的内部由散热器8加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孔。切割壳体2的部件并使该壳体2向内侧弯曲成L 字状来形成通气孔2c,所以,通过L字状切割弯曲的水平部分,能够减少尘埃落下到壳体2内部。
图5是在图2中的截面A-A切断照明装置1并从Y方向对壳体2进行平面观察时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在照明装置1中,通气孔2c以放射状开设在如下位置:在从Y方向对壳体2的底部2e进行平面观察时,在Y方向上与散热器8中的至少某一个散热翅片80A、80B的截面的一部分重合。另外,在壳体2中,除了通气孔2c以外,还可以形成其他通气孔。
并且,在筒状部2d中,通过冲压加工以一定间隔形成多个板条2b,由此提高筒状部61的强度。
壳体2的前端部2a的直径与模块板3的直径相同。壳体2的Y方向的高度例如为27mm,板厚例如为1mm。
对散热翅片80A与壳体2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散热翅片80A与壳体2之间设有一定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为10mm。由此避免散热器8和壳体2彼此直接接触。因此,在驱动时,不会从散热器8直接传热到壳体2。该距离能够适当调节。当缩短距离时,散热器8的辐射热传热到壳体2,能够提高散热效果。相反,当延长最短距离D时,散热器8的热很难波及壳体2。
(安装部7)
安装部7具有将支承管6的后端部32固定在天花板等建筑构件上的功能。如图1~4所示,该安装部7具有直径在后方扩大且具有圆锥梯形的外观形状的台座部7c、设置在台座部7c的前端侧并插入支承管6的后端部6b的插入口7a、以及设置在台座部7c的后端侧的凸缘部7d。
而且,在插入口7a中插入支承管6的后端部6b并进行固定。例如通过利用贯通插入口7a和支承管6的螺钉进行紧固的方法、或利用粘接材料进行粘接的方法进行该固定。
与支承管6同样,该安装部7也由热传导性的形成。
这里,由于插入口7a的内部空间与台座部7c的内部空间连通,所以,插入到插入口7a中的支承管6的内部空间也与台座部7c的内部空间连通。
在凸缘部7d中开设有多个贯穿插入孔7b。在通过螺纹固定将安装部7固定在建筑构件上时,通过将螺钉贯穿插入该贯穿插入孔7b中并拧入建筑 构件,将凸缘部7d固定在建筑构件上。
(罩5)
以整体覆盖配置在模块板3的前表面上的多个发光模块4的方式装配罩5。
该罩5具有菲涅耳透镜构造,使从多个发光模块4射出的光会聚并向前方射出。
例如对丙烯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材料进行注塑成型来形成罩5。
该罩5通过粘接或螺纹紧固等固定在模块板3的前表面上。
(电力供给用的布线90)
电力供给用的布线90从电源单元(未图示)穿过建筑构件的贯通孔、安装部7的内部空间、支承管6的内部空间延伸到模块板3的嵌合孔3a。而且,从该各布线90分支出引线,分支后的引线的前端与发光模块4电连接。
布线90和引线是耐热性的电线,例如使用架桥聚乙烯绝缘电线、硅酮橡胶绝缘电线、氟树脂绝缘电线、硅酮玻璃耐热电线等。
经由这种电力供给用的布线90和引线,从电源单元对各发光模块4供给直流电力。
各发光模块4中的消耗功率例如为30W。
在各发光模块4的驱动时,LED发光,从发光部41射出的光穿过罩5而向照明装置1的前方射出。
(关于照明装置1的动作)
在使用照明装置1时,用户操作电源装置对照明装置1接通电力。由此,各发光模块4的发光部发光。发出的光在透射罩5的菲涅耳透镜构造时会聚,作为照明光照射到外部。各发光模块4的驱动热经由模块板3传热到壳体2内部的散热器8。
这里示出驱动中的照明装置1的内部状况。图7是用于说明照明装置1的散热效果的剖视图。在照明装置1中,经由模块板3的通气孔3c,外部气体通气到壳体2的内部。外部气体在壳体2的内部与和通气孔3c相邻的散热器8的散热翅片80A接触,从而与散热器8进行热交换。由此,被加 热的外部气体沿着散热翅片80A上升,经由存在于散热翅片80A正上方的通气孔2c散热到壳体2的外部。这样,通过将通气孔3c配置在与散热翅片80A相邻的位置,能够确保从模块板3到散热翅片80A的传热路径,并且,能够使来自通气孔3c的外部气体高效地接触散热翅片80A。
并且,经由模块板3的通气孔3c进入壳体2内部的外部气体穿过散热翅片80A与散热翅片80B的间隙或形成在散热翅片80A上的贯通孔82A,旋入到散热翅片80A的背侧,与散热翅片80B接触。然后,外部气体与散热器8进行热交换。由此,被加热的外部气体沿着散热翅片80B上升,经由存在于散热翅片80B正上方的通气孔2c散热到壳体2的外部。这样,在壳体2的内部,空气始终向上方向流通,所以,使散热器8的热高效地散热到外部气体,能够实现优良的散热特性。这样,通过在与通气孔3c相邻配置的散热翅片80A中设置贯通孔82A,能够使与散热翅片80A接触的来自通气孔3c的外部气体穿过贯通孔82A进行通气并与散热翅片80B接触。
并且,如图1所示,在对模块板3的某一个面进行平面观察时,通气孔3c的位置存在于与模块板3和壳体2的连结位置(与外缘部3e对应的位置)相邻的位置。根据这种结构,得到由在通气孔3c中流通的外部气体实现的冷却效果,各发光模块4的驱动热很难通过位于通气孔3c外侧的外缘部3e而传热到壳体2。由此,防止壳体2过度加热,并且,如上所述,经由散热翅片80A和散热翅片80B使散热器8的热高效地散热,能够实现优良的散热特性。
(变形例1)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但是,例示的照明装置1也可以如下变形,本实用新型当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照明装置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通气孔2c以放射状开设在如下位置:在从Y方向对壳体2的底部2e进行平面观察时,在Y方向上与散热器8中的至少某一个散热翅片80A、80B的截面的一部分重合。但是,通气孔2c只要开设于在Y方向上与散热翅片80A、80B的截面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即可,也可以如下变形。
图8是示出从斜上方观察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在与图2中的截面A-A相同的位置切断变形例的照明装置并从Y方向对 壳体进行平面观察时的俯视图。
在图8(a)和图9(a)所示的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的相同之处在于,以放射状开设通气孔2c1。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切割壳体2的部件并使该壳体2向内侧弯曲成L字状来形成通气孔2c,与此相对,在变形例中,切掉壳体21的部件来形成在底部2e1开设的通气孔2c1。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散热翅片80A、80B形成到接近壳体2的高度,能够增加散热翅片80A、80B的散热面积。
在图8(b)和图9(b)所示的方式中,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以放射状形成壳体2的通气孔2c,与此相对,在变形例中,具有以同心圆状在底部2e2形成通气孔2c2的壳体22。根据该结构,通气孔2c2和散热翅片80A、80B的截面在Y方向上重合的范围增加,有助于提高散热特性。并且,在以同心圆状配置散热翅片80A、80B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在使通气孔2c2和散热翅片80A、80B的截面重合的位置。
在图8(c)和图9(c)所示的方式中,不同之处在于,具有至少使壳体的底部2e3成为网眼状而形成通气孔2c3的壳体23。根据该结构,通气孔2c3和散热翅片80A、80B的截面在Y方向上重合的范围进一步增加,更加有助于提高散热特性。并且,在任意配置散热翅片80A、80B的情况下,均容易形成在使通气孔2c3和散热翅片80A、80B的截面重合的位置。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通气孔3c开设在对模块板3的某一个面进行平面观察时与模块板3和壳体2的连结位置即外缘部3e相邻的位置。但是,通气孔2c开设在平面观察时与散热翅片80A、80B相邻的位置即可,也可以如下变形。图10是从模块板3侧对变形例的照明装置进行平面观察时的仰视图。
在图10(a)所示的方式中,不同之处在于,通气孔3c2形成在沿着模块板31的半径方向被夹持在该模块板33与散热翅片80A、80B之间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经由通气孔3c2进入壳体2内部的外部气体与散热翅片80A和散热翅片80B双方直接接触,所以,能够使外部气体更有效地与散热器8进行热交换。
在图10(b)所示的方式中,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实施方式1的通气孔 3c以外,还在罩51的中央设置开口5c1,通气孔3c3形成在沿着模块板32的半径方向比散热翅片80B更靠中心侧。根据该结构,除了从通气孔3c导入外部气体以外,还能够使经由通气孔3c3进入壳体2内部的外部气体与散热翅片80B直接接触,所以,能够使外部气体更有效地与散热器8进行热交换。
在图10(c)所示的方式中,在罩52的中央设置开口5c2。进而,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如下的模块板33,该模块板33具有与该模块板33和壳体2的连结位置即外缘部3e2相邻的通气孔3c4、在半径方向上被夹持在该模块板33与散热翅片80A、80B之间的通气孔3c5、比散热翅片80B更靠中心侧的通气孔3c6。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经由通气孔3c3进入壳体2内部的外部气体与散热翅片80A直接接触。并且,能够使从通气孔3c5进入内部的外部气体与散热翅片80A和散热翅片80B双方直接接触。进而,能够使从通气孔3c6进入内部的外部气体与散热翅片80B直接接触。因此,能够使外部气体更有效地与散热器8进行热交换。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悬吊型的照明装置。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不限于该形式。例如也可以是桌上型、天花板型、筒灯型等的任意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发光元件不限于LED元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也可以使用其他发光元件。例如,可以单独或组合多个来使用荧光灯、白炽电灯、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LD(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
模块板3设为圆板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矩形状、多边形状、椭圆状中的任意一种。并且,还可以使用多个模块板3。
发光模块的数量不限于6个,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数量。并且,模块板3上的发光模块的配置不限于圆周状,也可以是矩形状或放射状。
<其他事项>
如上所述,照明装置1将安装部7直接安装在天花板等建筑构件上来设置,并通过外部的电源装置供给直流电力而发光。因此,不需要对现有的灯座设置照明装置1,所以,不可能误连接照明装置1而误经由灯座供给 交流电力。
<总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1具有:半导体发光元件;板状的基台3,在一方的面上配设半导体发光元件;散热器8,配设在基台3的另一方的面上;以及有底筒状的壳体2,在包围散热器8的状态下,开口端部2a与基台3的外缘部3e连结,在壳体的底部2e和基台3上分别开设使壳体2的内外连通的通气孔2c、3c,散热器8具有从基台3的另一方的面竖立设置的多个散热翅片80A、80B,壳体2的通气孔2c开设在对底部2e进行平面观察时至少与散热翅片80A、80B中的某一个重合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经由分别设置在模块板3和壳体2上的通气孔3c、2c,能够使外部气体在壳体2的内外流通。由此,使散热器8的热高效地散热到外部气体,能够使发光模块4的驱动热有效地散热到照明装置1周围的外部气体。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基台3的通气孔3c开设在平面观察时与各散热翅片80A、80B相邻的位置。根据该结构,来自通气孔3c的外部气体能够在壳体2内部与和通气孔3c相邻的散热器8的散热翅片80A接触,能够有效地与散热器8进行热交换。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多个散热翅片80A、80B的至少一方开设有贯通孔82A。根据该结构,经由模块板3的通气孔3c进入壳体2内部的外部气体穿过形成在散热翅片80A上的贯通孔82A,旋入到散热翅片80A的背侧,与散热翅片80B接触,外部气体与散热器8进行热交换。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基台3的通气孔3c开设在与外缘部3e相邻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得到由在通气孔3c中流通的外部气体实现的冷却效果,各发光模块4的驱动热很难通过位于通气孔3c外侧的外缘部3e而传热到壳体2。由此,防止壳体2过度加热,并且,如上所述,经由散热翅片80A和散热翅片80B使散热器8的热高效地散热,能够实现优良的散热特性。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散热翅片80A、80B配设在平面观察时与半导体发光元件重合的位置。根据该结构,来自半导体发光元 件的热更高效地传递到散热翅片80A、80B。
并且,在另一个方式中,基台3为圆板状,壳体2为圆筒状,半导体发光元件配设在基台3的一方的面的中央区域3b,基台3的通气孔3c以包围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方式存在多个。而且,半导体发光元件是LED,照明装置1还具有在基板40的表面装配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而构成的基板40,通过使基板40与基台3接合,各半导体发光元件经由基板40而与基台3热耦合。进而,也可以构成为,照明装置1具有:支承管6,配设成一端与基台3连结并且贯通壳体2;以及安装部7,与支承管6的另一端连结并且安装在建筑构件上。根据该结构,除了上述效果以外,还能够经由支承管6传递来自照明装置1的热并将其散热到建筑构件。
Claims (8)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具有:
半导体发光元件;
板状的基台,在一方的面上配设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
散热器,配设在所述基台的另一方的面上;以及
有底筒状的壳体,在包围所述散热器的状态下,开口端部与所述基台的外缘部连结,
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和所述基台上分别开设使所述壳体的内外连通的通气孔,
所述散热器具有从所述基台的另一方的面竖立设置的多个散热翅片,
所述壳体的通气孔开设在对所述底部进行平面观察时至少与所述散热翅片中的某一个重合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台的通气孔开设在平面观察时与所述各散热翅片相邻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散热翅片的至少一个上开设有贯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台的通气孔开设在与外缘部相邻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翅片配设在平面观察时与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重合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台为圆板状,
所述壳体为圆筒状,
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配设在所述基台的一方的面的中央区域,
所述基台的通气孔以包围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方式存在多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是LED,
所述照明装置还具有在基板的表面装配多个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而构成的基板,
通过使所述基板与所述基台接合,所述各半导体发光元件经由所述基板而与所述基台热耦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具有:
支承管,配设成一端与所述基台连结并且贯通所述壳体;以及
安装部,与所述管的另一端连结并且安装在建筑构件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41985 | 2013-03-04 | ||
JP2013041985A JP6124115B2 (ja) | 2013-03-04 | 2013-03-04 | 照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27622U true CN203927622U (zh) | 2014-11-05 |
Family
ID=51692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81722.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27622U (zh) | 2013-03-04 | 2014-02-25 | 照明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24115B2 (zh) |
CN (1) | CN203927622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11970B2 (ja) * | 2015-06-04 | 2019-05-15 |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 照明器具 |
JP6064288B1 (ja) * | 2015-08-19 | 2017-01-25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照明器具 |
KR101854624B1 (ko) | 2016-09-23 | 2018-05-04 | (주) 트랜스마그넷 | 방열기능 및 조립성이 개선된 나팔형 led 램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38734A (ja) * | 2008-03-06 | 2009-10-15 | Power Eco Japan Co Ltd | 照明灯 |
JP5472793B2 (ja) * | 2009-08-31 | 2014-04-16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
US20110110095A1 (en) * | 2009-10-09 | 2011-05-12 | Intematix Corporation | Solid-state lamps with passive cooling |
TWI407049B (zh) * | 2010-04-19 | 2013-09-01 | Ind Tech Res Inst | 燈具結構 |
TW201217692A (en) * | 2010-10-21 | 2012-05-01 | Heng-Yang Fu | the heat dissipating bumps are designed with different heights to facilitate air convection around the heat dissipating bumps,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ng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light emitting efficiency and the service time of the LED bulb |
-
2013
- 2013-03-04 JP JP2013041985A patent/JP61241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25 CN CN201420081722.XU patent/CN20392762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24115B2 (ja) | 2017-05-10 |
JP2014170673A (ja) | 2014-09-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40958B (zh) | 系统构装的高功率高效率二极管灯泡 | |
CN101839413A (zh) | Led日光灯 | |
CN203927622U (zh) | 照明装置 | |
CN104295968A (zh) | 一种全方位出光led灯 | |
CN203927644U (zh) | 照明装置 | |
CN102261570A (zh) | 一种led灯泡 | |
CN201636631U (zh) | 一种led灯管 | |
CN202171153U (zh) | 一种组合式led防爆灯 | |
CN101865379B (zh) | Led灯具 | |
CN203384664U (zh) | Led照明器件和连同led照明器件一起使用的反光器罩 | |
CN102221139A (zh) | Led灯杯 | |
CN105444036B (zh) | 一种led光源发光散热结构 | |
EP3225908A1 (en) | Omnidirectional led lamp | |
CN203309810U (zh) | 一种led光源固定结构 | |
KR101356464B1 (ko) | 방열 led 드라이버를 사용한 led 전구 | |
KR102033103B1 (ko) | 엘이디 조명등 | |
CN206656166U (zh) |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 |
CN101334150B (zh) | 发光二极管灯具 | |
CN204284986U (zh) | 一种全方位出光led灯 | |
CN203797505U (zh) | 照明装置 | |
CN102330901A (zh) | 一种光源模组 | |
CN204785719U (zh) | 一种高功率led灯具 | |
CN204268427U (zh)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灯 | |
CN203948999U (zh) | 发光体以及照明装置 | |
CN201819049U (zh) | Led发光单元体及其组合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