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56166U -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56166U
CN206656166U CN201720285598.2U CN201720285598U CN206656166U CN 206656166 U CN206656166 U CN 206656166U CN 201720285598 U CN201720285598 U CN 201720285598U CN 206656166 U CN206656166 U CN 206656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light emitting
light
radiating part
emitt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855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崎光
小川光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56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561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502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F21V29/50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of means for 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e.g.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1Housings, e.g. material or assembling of hous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6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point-like light sources, e.g. incandescent or halogen lamps, with screw-threaded or bayonet b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获得光亮感且散热性好的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灯装置(10)包括框体(11)、与框体(11)相向的散热部(12)、设置在框体(11)与散热部(12)之间的筒状的透明部(39)。在透明部(39)的内侧,发光源(14)设置于框体(11)及散热部(12)中的其中一个。在透明部(39)的内侧,反射部(15)与发光源(14)相向地设置于框体(11)及散热部(12)中的其中另一个。设置将框体(11)与散热部(12)予以热连接的导热部(16)。在框体(11)侧设置供电部(18)。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光亮感且散热性好。

Description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可获得光亮感的灯装置以及使用此灯装置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有透明白炽灯泡,此透明白炽灯泡因为使用了透明的玻璃灯罩(glassglobe),所以能够看到灯丝(filament)。在此透明白炽灯泡点亮时,从能够透过透明的玻璃灯罩看到的灯丝发出强光,由此获得光亮感。
另外,已有将发光元件作为光源,使用透明灯罩且能够代替透明白炽灯泡的灯装置。在此灯装置中,通过导光体将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引导至灯罩的中心部而释放出此光,或将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配置于灯罩的内部空间。
对于如上所述的灯装置来说,为了获得像透明白炽灯泡那样的光亮感,优选发光源为高光通量(luminous flux),亮度高且发光尺寸小,但发光源的发热大,必须确保充分的散热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9612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获得光亮感且散热性好的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灯装置包括框体、与框体相向的散热部、设置在框体与散热部之间的筒状的透明部。在透明部的内侧,发光源设置于框体及散热部中的其中一个。在透明部的内侧,反射部与发光源相向地设置于框体及散热部中的其中另一个。设置将框体与散热部予以热连接的导热部。在框体侧设置供电部。
实施方式的灯装置中,所述导热部包括所述框体侧与所述散热部侧之间的布线路径。
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包括:所述灯装置;以及插座,连接所述灯装置的所述供电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期待获得光亮感且散热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使用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照明装置的一个灯体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0:灯装置
11:框体
12:散热部
13:灯罩
14:发光源
14a:发光面
15:反射部
16:导热部
17:绝缘壳
18:供电部
19:电源部
22:周壁部
23:槽部
24:抵接部
25:突出部
26:通用安装构造(框体侧通用安装构造)
29:框体侧散热板
32:周壁部
33:槽部
34:抵接部
35:突出部
36:通用安装构造(散热部侧通用安装构造)
39:透明部
42:光模块
43:基板
44:发光元件(LED)
45:框部
46:荧光体层
49:散热部侧散热板
50:绝缘套环
52:反射面
53:安装孔
54:插通孔
56:布线路径
57:布线槽
60:固定环
61:基板保持部
64:电路基板
65:电子组件
70:照明装置
71:灯体
72:基座
73:筒体
74:插座
z:灯中心轴
α: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及图2中表示灯装置10。再者,在图2中表示透过透明部分(灯罩13)的状态。
灯装置10是能够安装在用于一般照明的白炽灯泡用的插座(socket)中来使用的灯泡形灯。再者,灯装置10具有假想的灯中心轴z,将沿着灯中心轴z的灯装置10的一端侧作为前端侧,将另一端侧作为后端侧来进行说明。
灯装置10包括:框体11;散热部12,与所述框体11的前端侧相向地配设;灯罩13,设置在框体11与散热部12之间;发光源14,在灯罩13的内侧,配设于散热部12;反射部15,在灯罩13的内侧,与发光源14相向地配设于框体11;导热部16,将框体11与散热部12予以热连接;绝缘壳17,配设在框体11的内侧;供电部18,配设在框体11侧且配设在绝缘壳17的后端侧;以及电源部19,配设在框体11的绝缘壳17的内侧。
而且,框体11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开口的圆筒状。即,框体11形成为前端侧的直径大于后端侧的直径,直径从后端侧向前端侧扩大的圆筒状。
在框体11的前端侧形成有与灯中心轴z大致平行的圆筒状的周壁部22,沿着此周壁部22的内侧形成有环状的槽部23,在所述周壁部22内侧的面向槽部23的前表面侧,设置有向框体11的内侧突出的环状的抵接部24。而且,在框体11的前端侧内侧,突出设置有比抵接部24更向框体11的内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25。抵接部24及突出部25的前端面形成在一个面上。而且,通过所述周壁部22、槽部23、抵接部24及突出部25等构成通用安装构造(框体侧通用安装构造)26。
在框体11的前端侧配设有框体侧散热板29。即,在框体11的通用安装构造26中安装有框体侧散热板29。框体侧散热板29为金属制且形成为板状,并以与抵接部24及突出部25的前端面接触的方式配置。而且,通过经由反射部15而分别螺固于框体11的突出部25的多个螺钉,反射部15及框体侧散热板29固定于框体11。
另外,散热部12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后表面侧开口的中空状。散热部12是以前端侧的直径小于后端侧的直径,直径从后端侧向前端侧缩小的方式形成,而且,前端面形成为平面状。再者,散热部12的前端侧可并非为平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圆锥状。
在散热部12的后端侧形成有与灯中心轴z大致平行的圆筒状的周壁部32,沿着此周壁部32的内侧形成有环状的槽部33,在所述周壁部32内侧的面向槽部33的后表面侧,设置有向散热部12的内侧突出的环状的抵接部34。而且,在散热部12的后端侧内侧,突出设置有比抵接部34更向散热部12的内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35。抵接部34及突出部35的后端面形成在一个面上。而且,通过所述周壁部32、槽部33、抵接部34及突出部35等构成通用安装构造(散热部侧通用安装构造)36,此通用安装构造(散热部侧通用安装构造)36的形状及尺寸与设置在框体11侧的通用安装构造26相同。
另外,灯罩13例如由树脂或玻璃等透明材料形成为圆筒状。灯罩13具有向前后开口的圆筒状的透明部39。透明部39以与框体11及散热部12的外表面相连的方式,形成为直径沿着灯中心轴z相同的圆筒状,且前后端部分别嵌入固定于框体11的周壁部22及散热部12的周壁部32。
另外,发光源14包含发光模块42。例如使用板上芯片(Chip On Board,COB)模块作为发光模块42,所述COB模块包括:基板43;多个发光元件(LED(Light-emitting diode))44,安装于所述基板43;框部45,包围这些发光元件44的周围;以及荧光体层46,以将发光元件44密封的方式填充在框部45内。发光源14具有由荧光体层46的表面构成的圆形的发光面14a。在获得光亮感方面,发光面14a的直径例如优选处于4mm~9mm的范围,更优选为6mm以下。而且,在获得光亮感方面,发光面14a的面积例如优选为16.6mm2以下。
发光源14(发光模块42)隔着散热部侧散热板49及与此散热部侧散热板49之间的未图示的导热片或仅隔着散热部侧散热板49,而配设在散热部12的后表面侧。散热部侧散热板49为金属制且形成为板状,并以与散热部12的抵接部34及突出部35的后端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再者,散热部侧散热板49可与散热部12一体地构成,发光源14也可以不隔着散热部侧散热板49而直接配设在散热部12的后表面侧。而且,通过经由绝缘套环50而分别螺固于散热部12的突出部35的多个螺钉,绝缘套环50、基板43及散热部侧散热板49一起紧固于散热部12,所述绝缘套环50配设在发光模块42的基板43的周围。因此,发光模块42的基板43热连接于散热部侧散热板49及散热部12。
另外,反射部15配设在框体11的前端侧,并通过多个螺钉与框体侧散热板29一起紧固于框体11。反射部15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以与发光源14的中央相向地突出的方式而形成为圆锥状。反射部15的顶部与灯中心轴z一致。在反射部15的表面,例如形成有包含镜面的反射面52。
在反射部15的周边部,形成有供螺钉插通的安装孔53及供导热部16插通的插通孔54。
反射部15的反射面52相对于与灯中心轴z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α(反射部15的反射面52相对于发光源14的发光面14a的倾斜角度α)处于21°以上且为30°以下的范围。而且,反射部15的反射面52是以使倾斜角度α从顶部到周边部连续变化的方式形成。
所述反射部15使来自发光源14的光向透明部39反射,并且使此光的反射方向处于与灯中心轴z成90°以内的角度且不会使经反射的光到达散热部12的角度(比使经反射的光到达散热部12的周边部的角度更大的角度)的范围。
更具体来说,从发光源14的周边部的一个部位朝向隔着灯中心轴z而位于相反侧的反射部15的周边部的光以与灯中心轴z成90°以内的角度反射。另外,从发光源14的周边部的一个部位朝向反射部15的中央侧(顶部侧)的光以通过散热部12的侧方射向外部的方式被反射。
另外,导热部16例如为金属制且形成为筒状或柱状。导热部16分别与框体侧散热板29的周边部及散热部侧散热板49的周边部接触,从而将这些周边部予以热连接。即,导热部16分别隔着框体侧散热板29及散热部侧散热板49而将框体11及散热部12予以热连接。而且,导热部16的端面可以与框体侧散热板29及散热部侧散热板49的表面接触,或者导热部16的端部也可以嵌合于框体侧散热板29及散热部侧散热板49中所设置的孔或槽,导热部16的周面也可以与框体侧散热板29及散热部侧散热板49接触。
导热部16具有用以供输出用布线通过的布线路径56,所述输出用布线将框体11侧的电源部19与散热部12侧的发光源14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部16形成为圆筒状,在此导热部16的内部空间中,贯通形成有布线路径56。另外,在导热部16的两端周面部,形成有与布线路径56连通的布线槽57。
导热部16的表面例如为黑色,以吸收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一个导热部16的例子,但能够通过增加此导热部16的数量来增加从散热部12侧向框体11侧的导热量。
另外,绝缘壳17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形成为圆筒状。绝缘壳17从前端侧插入至框体11,在从框体11的后端侧突出的绝缘壳17的后端侧安装具有绝缘性的固定环60,由此,绝缘壳17固定于框体11。一对基板保持部61沿着灯中心轴z设置在绝缘壳17内的相向的两个部位。
另外,供电部18安装在框体11的后端侧,且安装在绝缘壳17的后端侧。供电部18例如使用了能够与E17或E26等用于一般照明的白炽灯泡用的插座连接的灯头。再者,供电部18不限于灯头,根据灯种类,所述供电部18也可以是一对插销。
另外,电源部19将从供电部18输入的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转换为规定的直流电源并供应至发光源14(发光模块)。交流电源也可以是经过相位控制的电源,在此情况下,电源部19也可以将交流电源转换为发光源14所需的直流电源,并根据相位控制来进行调光。另外,在从供电部18输入直流电源的情况下,电源部19将从供电部18输入的直流电源转换为发光源14所需的直流电源。此时,电源部19也可以根据从供电部18输入的直流电源的电压值来对发光源14的输出进行控制并调光。电源部19包括电路基板64及安装于此电路基板64的多个电子组件65。电路基板64从绝缘壳17的前端侧插入至一对基板保持部61之间,并收容在绝缘壳17内。而且,电源部19的交流电源的输入部通过输入用布线而电连接于供电部18,电源部19的直流电源的输出部通过未图示的输出用布线而电连接于发光源14(发光模块)。
将电源部19与发光源14予以连接的输出用布线例如包含包覆电线,一端侧电连接于电路基板64,另一端侧通过设置于框体侧散热板29的未图示的布线孔、导热部16的布线槽57及布线路径56等而被引导至发光源14侧,并且电连接于发光模块42的基板43。
其次,在图3中表示使用灯装置10的照明装置70的一个灯体71的概略图。照明装置70例如为枝形吊灯(chandelier)器具,通过从器具主体突出设置的多个臂来支持多个灯体71。
在照明装置70的灯体71的基座72的上表面,例如配设有玻璃制的圆筒状的筒体73,并且插座74使灯连接方向朝向上方而配设在所述筒体73的内侧。
供电部18连接于插座74,由此,灯装置10配置成散热部12及灯罩13朝向上方的状态。
接着,将交流电源通过插座74供应至灯装置10之后,电源部19将交流电源转换为规定的直流电源并供应至发光源14(发光模块42)。由此,发光源14发光,光从发光源14的发光面14a射出。
从发光源14的发光面14a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直接朝向透明部39,并透过透明部39向外部辐射。
而且,从发光源14的发光面14a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射入至相向的反射部15的反射面52,由所述反射面52反射而从透明部39向外部辐射。此时,射入至反射部15的反射面52的光的大部分由所述反射面52反射而从透明部39向外部辐射。而且,使所述反射光的反射方向处于与灯中心轴z成90°以内的角度且不会使经反射的光到达散热部12的角度(比使经反射的光到达散热部12的周边部的角度更大的角度)的范围。
而且,对于灯装置10来说,因为朝向后方地配设发光源14的发光面14a,所以可确保从发光源14通过透明部39而朝向灯装置10后方的光。此外,因为与发光源14的发光面14a相向地配设反射部15,所以也可确保从发光源14通过透明部39而从灯装置10的侧方朝向斜前方的范围的光。
因此,如图3所示,在枝形吊灯器具中,因为在灯装置10的正后方有插座74或基座72等,所以无需向灯装置10的正后方配光(无用区域),需要向斜后方配光(必需区域)。并且,因为朝向灯装置10上方的配光处于天花板侧,所以可较少。因此,灯装置10的配光适合于枝形吊灯器具。
另外,在从斜后方观察灯装置10的情况下,能够直接看到发光源14。此时,由反射部15反射的光为与灯中心轴z成90°以内的角度,并朝向侧方或斜前方,因此,若从斜后方观察灯装置10,则不会看到反射部15发光。因此,在从斜后方观察灯装置10的情况下,容易将发光源14看成一个小发光部,从而能够重现像点亮透明白炽灯泡那样的光亮感。
另外,在从斜前方观察灯装置10的情况下,能够看到映入至反射部15的发光源14的像。此时,若从斜前方观察灯装置10,则发光源14会被散热部12遮挡而无法直接被看到。因此,容易将映入至反射部15的发光源14的像看成一个小发光部,从而能够重现像点亮透明白炽灯泡那样的光亮感。
另外,即使在从侧方观察灯装置10的情况下,当能够直接看到发光源14时,也不会看到反射部15发光,另外,当能够看到映入至反射部15的发光源14的像时,因为无法直接看到发光源14,所以容易将发光源14或映入至反射部15的发光源14的像中的任一方看成一个小发光部,从而能够重现像点亮透明白炽灯泡那样的光亮感。
因此,无论从灯装置10的后方到前方的范围中的哪一个方向观察,均能够重现像点亮透明白炽灯泡那样的光亮感。
另外,在灯罩13内配设有导热部16,但导热部16的表面是以比反射部15更会抑制光的扩散或反射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使导热部16发光,也不会影响光亮感的重现。再者,作为由导热部16的表面对光的扩散或反射进行抑制的方式,至少从发光源14照射出的直接光及来自反射部15的反射光所到达的导热部16的面优选构成为黑色等的吸收光的面,也可以构成整体呈黑色等的导热部16,以吸收光。
另外,发光源14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通过散热部侧散热板49传导至散热部12,并从此散热部12的表面散热至空气中。
而且,发光源14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通过散热部侧散热板49传导至导热部16,并从此导热部16传导至框体11侧。即,热从导热部16通过框体侧散热板29传导至框体11。接着,传导至此框体11的热从框体11的表面散热至空气中。再者,能够通过增加导热部16的数量来增加从散热部12侧向框体11侧的导热量。
因此,发光源14发光时所产生的热从散热部12及框体11这两者散热。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10,因为通过导热部16将框体11侧与散热部12侧予以热连接,所以能够从散热部12侧与框体11侧这两者对发光源14发光时所产生的热进行散热,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因此,能够对应于灯装置10的高光输出化及小形化。
另外,在将发光源14配设在散热部12侧的情况下,通过导热部16将发光源14发光时所产生的热从散热部12侧传导至框体11侧,由此,能够从散热部12侧与框体11侧这两者散热。
而且,通过在导热部16设置布线路径56,能够从框体11侧的电源部19向散热部12侧的发光源14供电。
再者,也可以与导热部16分开地设置布线路径56,例如也可以在与框体11及散热部12绝缘的状态下,将具有导电性的导线或电线设置在电源部19与发光源14之间。
另外,与发光源14相向地配设反射部15,通过此反射部15使来自发光源14的光向透明部39反射,并且使此光的反射方向处于与灯中心轴z成90°以内的角度且不会使经反射的光到达散热部12的角度(比使经反射的光到达散热部12的周边部的角度更大的角度)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个方向观察灯装置10,均能够重现像点亮透明白炽灯泡那样的光亮感。
而且,反射部15设为不会使经反射的光到达散热部12的角度(比使经反射的光到达散热部12的周边部的角度更大的角度),因此,能够减少光被散热部12遮挡的情况,并防止灯罩13(透明部39)内的多余的光的散射,并且能够提高光提取效率,此光提取效率(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是能够使发光源14的光提取至灯装置10的外部的效率。
而且,反射部15设置为与发光源14相向而突出的圆锥状,因此,能够将光的反射方向控制在所述的适当范围内。例如,使反射部15的反射面52相对于与灯中心轴z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α(反射部15的反射面52相对于发光源14的发光面14a的倾斜角度α)处于21°以上且为30°以下的范围,由此,能够将光的反射方向控制在所述的适当范围内。
而且,反射部15的反射面52是以使倾斜角度从顶部到周边部连续变化的方式形成,因此,映入至反射部15的发光源14的像不会被分割,容易看成一个小发光部,能够重现光亮感。
另外,使发光源14的发光面14a朝向后方地配设的灯装置10能够确保朝向后方的配光分布,因此,能够对应于枝形吊灯器具等。
其次,在图4及图5中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此结构及作用效果的说明。另外,在图5中表示透过透明部分(灯罩13)的状态。
灯装置10的发光源14配设在框体11侧,反射部15配设在散热部12侧,发光源14及反射部15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10的配置相反。即,发光源14配置在框体侧散热板29的前表面侧,固定且热连接于框体11侧。另外,反射部15与发光源14相向地配设在散热部侧散热板49的后表面侧,固定且热连接于散热部12。
而且,即使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地配设了发光源14与反射部15的情况下,仍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即,发光源14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通过框体侧散热板29传导至框体11,并从此框体11的表面散热至空气中。
而且,发光源14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通过框体侧散热板29传导至导热部16,并从此导热部16传导至散热部12侧。即,热从导热部16通过散热部侧散热板49传导至散热部12。接着,传导至此散热部12的热从散热部12的表面散热至空气中。再者,能够通过增加导热部16的数量来增加从框体11侧向散热部12侧的导热量。
因此,发光源14发光时所产生的热从散热部12及框体11这两者进行散热。
这样,第二实施方式的灯装置10也通过导热部16将框体11侧与散热部12侧予以热连接,因此,能够从框体11侧与散热部12侧这两者对发光源14发光时所产生的热进行散热,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因此,能够对应于灯装置10的高光输出化及小形化。
再者,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无需在导热部16设置布线路径56,所以也可以将导热部16形成为圆柱状来提高导热性。
再者,灯装置10也可以不包括电源部19。在此情况下,可以从配设在器具侧的电源部向灯装置10供应发光源14所需的直流电源,也可以不在器具侧设置电源部,而是经由供电部18将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直接供应至发光源14。
虽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实施方式,并不意图对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或宗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
散热部,与所述框体相向;
筒状的透明部,设置在所述框体与所述散热部之间;
发光源,在所述透明部的内侧,设置于所述框体及所述散热部中的其中一个;
反射部,在所述透明部的内侧,与所述发光源相向地设置于所述框体及所述散热部中的其中另一个;
导热部,将所述框体与所述散热部予以热连接;以及
供电部,设置在所述框体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部包括所述框体侧与所述散热部侧之间的布线路径。
3.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以及
插座,连接所述灯装置的所述供电部。
CN201720285598.2U 2016-09-16 2017-03-22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5616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1823A JP2018045953A (ja) 2016-09-16 2016-09-16 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6-181823 2016-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56166U true CN206656166U (zh) 2017-11-21

Family

ID=60315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8559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56166U (zh) 2016-09-16 2017-03-22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45953A (zh)
KR (1) KR20180030743A (zh)
CN (1) CN206656166U (zh)
TW (1) TW20181421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2838B2 (ja) 2018-03-13 2021-11-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金属複合酸化物粉末、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正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30743A (ko) 2018-03-26
TW201814210A (zh) 2018-04-16
JP2018045953A (ja) 2018-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02661U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US9316386B2 (en) Semiconductor lamp having two groups of LEDs corresponding to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a reflector
CN102725579B (zh) 光源装置
US20120187836A1 (en) Lamp and lighting apparatus
KR101227527B1 (ko) 조명 장치
US20120287652A1 (en) Lighting device
BRPI0711150A2 (pt) bulbo de led de plástico
KR20140038116A (ko) Le d 램프
JP2010129501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04186109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光源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器具
JP5666318B2 (ja) ハロゲンランプ型led照明具
TW201237305A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201715176A (zh) 使用燈頭散熱之led球泡燈
TWI577240B (zh) 燈泡及照明器具
CN206656166U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JP2020522856A (ja) 放熱機能が強化されたled照明ランプ
CN209399142U (zh) 泛光型半导体照明灯芯结构及灯具
CN103994353B (zh) 集成型led灯泡
CN206656188U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KR101352563B1 (ko) Led전구의 led모듈과 컨버터의 연결장치
JP2008300207A (ja) 照明装置
CN205579228U (zh) 一种led灯泡
CN104033771A (zh) Led照明灯
CN103765096A (zh) 照明灯
JP5853710B2 (ja) 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