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22576U -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22576U
CN203922576U CN201420358965.3U CN201420358965U CN203922576U CN 203922576 U CN203922576 U CN 203922576U CN 201420358965 U CN201420358965 U CN 201420358965U CN 203922576 U CN203922576 U CN 203922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valve
hole
seat
spring
pul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89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丽佳
陈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JIANENG ELEVATOR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JIANENG ELEVATO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JIANENG ELEVATOR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JIANENG ELEVATO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589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22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22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225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属于电梯曳引机技术领域。包括失电制动器本体,包括电磁阀阀座、电磁阀阀板、电磁线圈、制动摩擦片固定座、制动摩擦片和弹簧,在电磁阀阀座的一侧设电磁线圈嵌槽及弹簧支承孔,在电磁阀阀座上还设导杆螺套固定螺孔,在电磁阀阀板上设导套,在导套上设导杆螺套,在导杆螺套的轴向中央构成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电磁线圈置在电磁线圈嵌槽内,制动摩擦片固定座与电磁阀阀的一侧的中部固定,弹簧的数量有一组,其一端容纳于弹簧支承孔内、另一端探出弹簧支承孔且支承在电磁阀阀板朝向电磁阀阀座的一侧。减少制动力传递环节,提高制动速度;简化结构、缩小体积;体积小,降低对安装空间的挑剔程度。

Description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曳引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永磁强驱动曳引机即为永磁强制驱动曳引机,更具体地讲曳引方式由绕在曳引滚筒上的钢丝绳对轿厢牵引的曳引机。
应用于建筑物的电梯曳引机主要有两种:一为三相异步曳引机(也称三相交流异步曳引机);二为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前者即三相交流异步曳引机由于异步电机及减速箱效率低,曳引机相对能耗较大,而且异步电机高电磁噪音给人带来不适,同时由于减速箱润滑油时常出现渗漏,对环境产生影响,因而遭到业界的冷遇而不能主导市场。后者即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可弥补前者的欠缺,因而较受业界的青睐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技术信息,如CN101259914A(一种外转子式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CN101234724A(具有两端支撑的外转子式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CN201574016U(一种带支撑的永磁同步曳引机)、CN102838014A(卷筒式强制驱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CN1141775C(直接驱动钕铁硼永磁外转子同步曳引机)和CN101973479B(超高速大载重量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等等。
如业界所知,不论是三相异步曳引机还是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毫无例外地配置有失电制动器(业界习惯称电磁制动器),藉由失电制动器对曳引机失电时的制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而确保安全。进而如业界所知,随着永磁强驱动曳引机体积向小型化方向发展,与其配套的失电制动器结构也需要体现简洁、紧凑而藉以满足小型化要求。然而由于受三相异步曳引机的设计理念的影响,已有技术中的失电制动器仍大都采用抱闸式的结构,所谓的抱闸式的结构是指由电磁铁、一对冗长的制动臂和一对压缩弹簧等构成,对此可以由CN1141775C的说明书第3页第13至21行印证。至于三相异步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可参见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554972B的说明书第4页第1段。
上述CN1141775C以及CN101554972B揭示的失电制动器存在以下通弊:其一,由于制动力传递环节多,因而不能体现期望的制动速度。例如以CN1141775C为例,当起动时,电磁铁通电,克服一对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使一对制动臂上的制动摩擦片与外转子脱离接触,反之当电磁铁断电,靠一对压缩弹簧的压力在制动摩擦片与外转子之间产生制动力矩而将电梯制停;其二,由于一对压缩弹簧处于露裸状态,既不利于对失电制动器的保护,又影响曳引机的整体简洁效果,尤其是一旦异物进入压缩弹簧,那么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其三,由于体积大,因而对安装空间具有挑剔性,并且还造成资源浪费。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直接对外转子实施制动而藉以减少制动力传递环节并且提高制动速度、有利于避免弹簧外露而藉以体现良好的蔽护性并且改善曳引机的整体简洁效果和有益于显著简化结构并缩小体积而藉以节省安装空间并且节约资源的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包括失电制动器本体,所述失电制动器本体各包括电磁阀阀座、电磁阀阀板、电磁线圈、制动摩擦片固定座、制动摩擦片和弹簧,在电磁阀阀座朝向电磁阀阀板的一侧开设有电磁线圈嵌槽以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弹簧的数量相等的弹簧支承孔,并且在电磁阀阀座上还开设有导杆螺套固定螺孔,电磁阀阀板与电磁阀阀座浮动连接,在该电磁阀阀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的位置设置有导套,在导套上滑动地配设有导杆螺套,该导杆螺套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螺纹连接,并且在该导杆螺套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自导杆螺套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电磁线圈嵌置在所述电磁线圈嵌槽内,制动摩擦片固定座与电磁阀阀板背对电磁阀阀座的一侧的中部区域固定,弹簧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弹簧朝向电磁阀阀座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弹簧支承孔内,而弹簧朝向电磁阀阀板的一端探出弹簧支承孔并且支承在电磁阀阀板朝向电磁阀阀座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支承孔为盲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制动摩擦片上并且在背对所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的一侧构成有一弧形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失电制动器本体还包括有一手动分离机构;在所述电磁阀阀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座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通孔,而在所述电磁阀阀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孔,该拉杆孔与拉杆通孔相对应,在所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拉杆固定螺孔,该拉杆固定螺孔与拉杆孔相对应,所述的手动分离机构依次经拉杆通孔以及拉杆孔后与拉杆固定螺孔连接,其中,在电磁阀阀座背对电磁阀阀板的一侧并且围绕拉杆通孔的孔口的四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滚珠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动分离机构包括滚珠盘、手动分离手柄、拉杆和滚珠,在滚珠盘上并且朝向所述电磁阀阀座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滚珠槽,该滚珠槽的数量与所述滚珠腔的数量相等,并且围绕滚珠盘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手动分离手柄与滚珠盘连接,拉杆通过拉杆套插置在滚珠盘的中央位置,并且该拉杆在依次穿过所述拉杆通孔以及拉杆孔后与所述拉杆固定螺孔螺纹连接,滚珠的数量与滚珠槽的数量相等,并且同时与所述滚珠腔以及滚珠槽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滚珠槽的深度自滚珠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浅,并且形状呈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在电磁线圈失电时,由弹簧使电磁阀阀板朝着背离电磁阀阀座的方向位移,由电磁阀阀板带动制动摩擦片固定座,从而使制动摩擦片对曳引机的外转子直接制动,因而可减少制动力传递环节,提高制动速度;由于弹簧位于电磁阀阀座与电磁阀阀板之间,因而具有良好的蔽护效果,并且还具有改善曳引机的整体简洁效果;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冗长的制动臂,因而不仅简化了结构、缩小了体积,而且显著节省材料,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由于失电制动器本体的体积小,因而可满足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整体小型化要求,降低对安装空间的挑剔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失电制动器本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径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给出了失电制动器本体7,该失电制动器本体7包括电磁阀阀座71、电磁阀阀板72、一个或以上的电磁线圈73、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制动摩擦片75和弹簧76,在电磁阀阀座71朝向电磁阀阀板72的一侧开设有与电磁线圈73的数量相等的电磁线圈嵌槽711以及开设有与弹簧76的数量相等的弹簧支承孔712,并且在电磁阀阀座71上还开设有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阀座71为长方体的形状,电磁线圈嵌槽711为圆形槽,并且有两个,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的数量有四个,分别分布于电磁阀阀座71的四个角部。在电磁阀阀板72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的位置设置有导套721,在导套721上滑动地配设有导杆螺套7211,该导杆螺套7211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螺纹连接,并且该导杆螺套7211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自导杆螺套7211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72111,电磁线圈73嵌置在电磁线圈嵌槽711内。本实施例中的电磁线圈嵌槽711有两个,因此电磁线圈73的数量也相应有两个。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用制动摩擦片固定座螺钉742与开设在电磁阀阀板72背对电磁阀阀座71的一侧的螺孔723固定。制动摩擦片75与制动摩擦固定座74背对电磁阀阀板72的一侧固定。弹簧76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弹簧76朝向电磁阀阀座71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弹簧支承孔712内,而弹簧76朝向电磁阀阀板72的一端探出弹簧支承孔712并且支承在电磁阀阀板72朝向电磁阀阀座71的一侧。
仍见图1,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朝向制动摩擦片75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制动摩擦片75的位置构成有一制动摩擦片嵌腔743,制动摩擦片75嵌置在该制动摩擦片嵌腔743内。除此之外,为了使制动摩擦片75充分与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固定,因而可在制动摩擦片75朝向制动摩擦片嵌腔743的一侧使用胶粘剂和/或采用制动摩擦片螺钉将制动摩擦片75在对应于制动摩擦片腔743的位置与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固定,但制动摩擦片螺钉的末端应缩入制动摩擦片75朝向外转子4的一侧的表面,以避免损及外转子。
前述的弹簧支承孔712盲孔,在前述制动摩擦片75背对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的一侧即朝向外的一侧构成有一弧形腔751,藉由该弧形腔751与由图2示意的外转子4的外表面良好配合。
作为优选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失电制动器本体7还包括一手动分离机构77,为了配置手动分离机构77,在前述电磁阀阀座7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座7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通孔715,而在前述电磁阀阀板7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板7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孔722,该拉杆孔722与拉杆通孔715相对应,在前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拉杆固定螺孔741,该拉杆固定螺孔741与拉杆孔722相对应,前述的手动分离机构77依次途经拉杆通孔715以及拉杆孔722后与拉杆固定螺孔741连接,其中,在电磁阀阀座71背对电磁阀阀板72的一侧并且围绕拉杆通孔715的孔口的四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滚珠腔716。
在电磁线圈73处于通电状态下,电磁阀阀板72克服弹簧76(弹簧76处于压缩的储能状态)的力而被吸合于电磁阀阀座71,固定在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上的制动摩擦片75朝着背离图2所示的外转子4的方向位移,即制动摩擦片75离开外转子4的制动摩擦面45(图2标注)。然而,当电磁线圈73失电时,在弹簧76的释放力作用下使电磁阀阀板72朝着背离电磁阀阀座71的方向位移,使制动摩擦片75与外转子4的制动摩擦面45接触,对外转子4制动,由外转子4对内转子2(图4示)制动,最终使左、右曳引滚筒5、6停止运动,电梯轿厢停止。
继续见图1,前述的手动分离机构77包括滚珠盘771、手动分离手柄772、拉杆773和滚珠774,在滚珠盘771上并且朝向所述电磁阀阀座71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滚珠槽7711,该滚珠槽7711的数量与前述滚珠腔716的数量相等,并且围绕滚珠盘77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手动分离手柄772与滚珠盘771连接,拉杆773通过拉杆套7731插置在滚珠盘771的中央位置,并且该拉杆773在依次穿过所述拉杆通孔715以及拉杆孔722后与所述拉杆固定螺孔741螺纹连接,滚珠774的数量与滚珠槽7711的数量相等,并且同时与所述滚珠腔716以及滚珠槽7711相配合。
由图1所示,在拉杆773的末端构成有一螺纹连接头7732,该螺纹连接头7732与前述的拉杆固定螺孔741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述的滚珠腔716和滚珠槽7711的数量各有四个,因而滚珠774的数量有四枚。滚珠槽7711的深度自滚珠槽77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浅并且滚珠槽7711的形状呈圆弧形。
在检修时,当操作者对手动分离手柄772操作时,例如向上提拉手动分离手柄772时,使滚珠盘771旋转(顺时针),滚珠774便自滚珠槽7711的深的一端进入浅的一端,迫使拉杆773朝着远离电磁阀阀座71的方向位移,带动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朝向电磁阀阀座71的方向位移,使制动摩擦片75与外转子4的制动摩擦面45分离,反之亦然。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失电制动器本体7不仅结构简单、体积小,而且由于直接对外转子4进行制动,因而相对于已有技术而言制动力矩要求可以相对降低,既节能又降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免维护。
前述的失电制动器本体7在使用时以配成对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同时使用一对失电制动器本体7,具体可通过下面对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结构体系的说明而得到充分理解。
请参见图2至图4,给出了形状呈长方体(也可以是正方体)并且构成有箱体腔11的一箱体1,在该箱体1的前箱壁以及后箱壁(前箱壁、后箱壁是以图2所示位置状态为例的)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该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与箱体腔11相通。由图2所示,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形状为长方形,在箱体1的前、后箱壁的下部构成有一箱体固定腔17,在该箱体固定腔17的底部开设有箱体固定螺钉孔171,当处于使用环境即处于使用状态时,则用箱体固定螺钉(图中未示出)在对应于箱体固定螺钉孔171的位置将箱体1固定在对应于电梯井道的上部的骨架如安装梁上。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前述箱体1的顶部的四个直角部位改成圆弧状,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
给出了上面已提及的一内转子2,该内转子2以水平卧置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箱体1上,并且该内转子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于所述箱体腔11内,而内转子2的左端伸展到箱体1的左箱壁外,右端伸展到箱体1的右箱壁外。给出了一定子3,该定子3设置在内转子2的中部并且在箱体腔11内与箱体1的左箱壁固定,其中,前述的内转子2通过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与定子3之间形成转动配合关系,这里所称的转动配合关系是指:内转子2是转动的,而定子3是静态的,即不转动的。给出了上面已提及的一外转子4,该外转子4位于箱体腔11内,并且与内转子2固定,前述定子3对应于外转子4的外转子腔41内,并且在外转子腔41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采用磁钢固定螺钉4111固定有用于与定子3构成磁回路的磁钢411。给出了一左曳引滚筒5和一右曳引滚筒6,左曳引滚筒5在对应于所述箱体1的左箱壁背对箱体腔11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内转子2的左端固定,而右曳引滚筒6在对应于所述箱体1的右箱壁背对箱体腔11的一侧的位置与内转子2的右端固定。在左曳引滚筒5的表面构成有用于绕设牵引绳(通常为钢丝绳)的左曳引滚筒绳槽52,在右曳引滚筒6的表面构成有同样用于绕设牵引绳(通常为钢丝绳)的右曳引滚筒绳槽62。
如前述,由于失电制动器本体7在使用时有两个,因此其中一个失电制动器本体7在对应于开设在箱体1的前箱壁上的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位置与箱体1固定并且与前述外转子4相配合,而另一个失电制动器本体7在对应于开设在前述箱体1的后箱壁上的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位置与箱体1固定并且同样与外转子4相配合,在前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与所述外转子4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失电制动器本体7的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连同制动摩擦片75探入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内,以便使制动摩擦片75的弧形腔751与外转子4的制动摩擦面45相配合(图4示)。
由图2所示,在箱体1的前箱壁上并且在接近于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部位开设有固定螺杆孔18,前述的失电制动器本体7借助于该固定螺杆孔18而与箱体1固定,在箱体1的后箱壁上同样开设有固定螺杆孔18。
本实用新型的失电制动器本体7的电磁阀阀座71通过阀座固定螺杆714穿过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72111 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位置与所述箱体1背对所述箱体腔11的一侧固定,即与图2所示的并且在上面已提及的固定螺杆孔18固定。
在箱体1上并且位于箱体1的左箱壁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圆形的定子固定腔13,前述定子3在对应于该定子固定腔13的位置固定在箱体腔11内;在箱体1的右侧通过端盖螺钉142固定有一用于对箱体腔11的右端端口(也可称右侧端口)蔽护的箱体端盖14。具体是:将端盖螺钉142在对应于开设在箱体端盖14上的端盖螺钉孔143的位置旋入开设于箱体1的右端端面上的端盖螺钉固定孔19a内。由图2所示,在箱体端盖14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端盖轴承孔144,在该端盖轴承孔144内设置有一端盖轴承141,前述内转子2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该端盖轴承141上,并且经端盖轴承141以及开设在箱体端盖14上的与端盖轴承141相对应的内转子孔145伸展到箱体腔11外。
在前述内转子2的左端构成有一圆锥台形状的左曳引滚筒座22,并且在该左曳引滚筒座22上构成有凸起于左曳引滚筒座22的表面的左曳引滚筒定位键221,在前述的左曳引滚筒5朝向内转子2的一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左曳引滚筒轴套51,在该左曳引滚筒轴套51的左曳引滚筒轴套孔511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左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5111,左曳引滚筒轴套孔511与左曳引滚筒座22相配合,而左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5111与左曳引滚筒定位键221相配合,优选地,在左曳引滚筒5的左曳引滚筒腔内构成有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53,该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53与左曳引滚筒轴套51连接;在内转子2右端构成有一圆锥台形状的外转子固定座23和一同样呈圆锥台形状的右曳引滚筒座24,外转子固定座23位于内转子2与右曳引滚筒座24之间,在外转子固定座23上构成有一凸起于外转子固定座23的表面的外转子定位键231,而在右曳引滚筒座24上构成有凸起于右曳引滚筒座24的表面的右曳引滚筒定位键241。在前述外转子4的右端的端壁42上并且位于端壁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外转子轴套421,在该外转子轴套421的外转子轴套孔4211的内壁上开设有外转子轴套孔键槽42111,外转子轴套孔4211与外转子固定座23相配合,而外转子轴套孔键槽42111与外转子定位键231相配合。在前述右曳引滚筒6朝向内转子2的一端(图2所示状态的左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右曳引滚筒轴套61,在该右曳引滚筒轴套61的右曳引滚筒轴套孔611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右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6111,右曳引滚筒轴套孔611与右曳引滚筒座24相配合,而右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6111与右曳引滚筒定位键241相配合。在前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固定在所述外转子轴套421外壁上。优选地,在前述右曳引滚筒6的右曳引滚筒腔内构成有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63,该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63与右曳引滚筒轴套61连接。此外,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53以及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63也可改成以辐射状间隔分布的辐板。
请继续见图2至图4,在前述内转子2上并且在位于左曳引滚筒座22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锁定螺母配合螺纹25,在该锁定螺母配合螺纹25上以螺纹配合方式配设有一用于对前述左曳引滚筒轴套51限定的锁定螺母251,该锁定螺母251与左曳引滚筒轴套51的左端端面接触;在前述外转子固定座23的右端端面上开设有限位盘固定孔232,在该限位盘固定孔232上固定有一用于对所述右曳引滚筒轴套61限定的限位盘2321,该限位盘2321与右曳引滚筒轴套61的右端端面接触。
优选地,在前述右曳引滚筒轴套61的右端端面(以图2所示位置状态为例)上开设滚筒轴套螺钉孔612,前述的限位盘2321通过内转子固定螺钉23211与前述限位盘固定孔232固定,并且通过滚筒轴套固定螺钉23212 与前述滚筒轴套螺钉孔612固定,从而可充分保障右曳引滚筒6定位于内转子2的右端。
前述定子3包括铁芯31、电枢绕组32和铁芯固定座33,铁芯固定座33与前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相配合,在该铁芯固定座33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铁芯固定座33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铁芯固定座33的外壁表面的铁芯固定座台阶331,在该铁芯固定座台阶331上并且围绕铁芯固定座台阶33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铁芯固定座螺孔3311,铁芯固定座33的左端端部探入到所述定子固定腔13内,在前述箱体1的左箱壁上并且围绕定子固定腔1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固定螺钉孔15,固定螺钉孔15的位置与铁芯固定座螺孔3311相对应,在固定螺钉孔15上配设有固定螺钉151,该固定螺钉151与铁芯固定座螺孔331固定,在铁芯固定座33的右端的外壁上固定有一铁芯挡圈332,铁芯31固定在铁芯固定座33上并且位于铁芯固定座台阶331与铁芯挡圈332之间,也就是说由铁芯固定座台阶331和铁芯挡圈332共同对铁芯31限定,电枢绕组32嵌置在铁芯31的电枢绕组嵌槽311内,这里所讲的电枢绕组32既可称为定子绕组,也可称为定子线圈。由图2所示可知,在前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中,左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的外圈与铁芯固定座33的左端相配合,而内圈与内转子2固定,以保障内转子2转动,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中的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的外圈与铁芯固定座33的右端的轴承腔333相配合,而内圈固定在外转子轴套421的轴承固定座4212上,以保障外转子4转动,同时保障内转子2随外转子4转动,因为内转子2的右端的外转子固定座23置入于外转子轴套孔4211内,并且由外转子定位键231与外转子轴套孔键槽42111固定。
由于定子3的结构、定子3与前述磁钢411(实质上为磁轭)的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的提及的CN1141775C和CN101973479B,因而本申请人并未作过于详细的说明。
在前述的箱体1上并且位于箱体1的左箱壁背对箱体腔11的一侧设置有一旋转编码器支架16,在该旋转编码器支架16上固定有一旋转编码器安装座161,而在该旋转编码器安装座16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转子2的左端端面的位置安装有一旋转编码器1611,该旋转编码器1611与内转子2的左端端面相接触,即与内转子2的左端端面相配合。旋转编码器1611也可称为光电编码器,由于其功用属于已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见CN1141775C的说明书第4页第19至26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优选地,前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在前述箱体1的前箱壁和后箱壁上的位置与前述外转子4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相对应,并且与外转子4的外壁相配合,由图2所示,外转子4的形状大体上呈钟罩形,并且外转子4的外转子腔41朝向左。
请重点见图2,在前述外转子4朝向箱体1的左箱壁的一端的端面上并且围绕该端面的圆周方向固定有一用于对前述磁钢411左端端面阻挡的磁钢阻挡环43。在前述外转子4朝向箱体1的左箱壁的一端(即左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磁钢阻挡环43的右侧的位置围绕外转子4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调整齿圈槽44,在该调整齿圈槽44内设置有一调整齿圈441,该调整齿圈441的表面探出磁钢阻挡环43的表面。在前述箱体1的左箱壁上开设有一用于供手动调节工具8探入并驱使调整齿圈441运动的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19b。在安装、调试以及维护的过程中,可通过对手动调节工具8的操作而使调整齿圈441运动,由于调整齿圈441固定在外转子4上,因而由调整齿圈441带动外转子4,又由于外转子4固定于内转子2上,因而由外转子4带动内转子2,还由于左、右曳引滚筒5、6分别固定于内转子2的左、右端,因而由内转子2带动左、右曳引滚筒5、6,从而最终实现对轿厢位置的调整。
重点见图3,上面提及的手动调节工具8包括齿轮轴81、手动盘82和小齿轮83,手动盘82固定在齿轮轴81的左端,小齿轮83固定在齿轮轴81的右端,并且与前述调整齿圈441相配合。当要对调整齿圈441调整时,那么前述齿轮轴81的右端途经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19b并且通过对手动盘82的转动而使小齿轮83带动调整齿圈441;当对调整齿圈441调整完毕后,前述齿轮轴81连同小齿轮83退出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19b,并且将整个手动调节工具8收藏于保管状态,即收藏于备用状态。
申请人简述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应用,定子3通电,即三相交流电通入电枢绕组32(如前述也可称为定子绕组或定子线圈),依据公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使外转子4转动,由外转子4带动内转子2转动,由内转子2带动分别固定其左、右端的左、右曳引滚筒5、6转动,左、右曳引滚筒5、6各通过牵引绳(钢丝绳)带动与牵引绳连接的电梯轿厢运动。进而依据公知常识前述的旋转磁场的正向与反向使外转子4作顺时针与逆时针运动,电梯轿厢上升或下降。由于失电制动器本体7对外转子4制动以及解除制动的工作原理已在上面提及,因而不再复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的技术效果。

Claims (6)

1.一种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包括失电制动器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失电制动器本体(7)各包括电磁阀阀座(71)、电磁阀阀板(72)、电磁线圈(73)、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制动摩擦片(75)和弹簧(76),在电磁阀阀座(71)朝向电磁阀阀板(72)的一侧开设有电磁线圈嵌槽(711)以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弹簧(76)的数量相等的弹簧支承孔(712),并且在电磁阀阀座(71)上还开设有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电磁阀阀板(72)与电磁阀阀座(71)浮动连接,在该电磁阀阀板(72)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的位置设置有导套(721),在导套(721)上滑动地配设有导杆螺套(7211),该导杆螺套(7211)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螺纹连接,并且在该导杆螺套(7211)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自导杆螺套(7211)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72111),电磁线圈(73)嵌置在所述电磁线圈嵌槽(711)内,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与电磁阀阀板(72)背对电磁阀阀座(71)的一侧的中部区域固定,弹簧(76)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弹簧(76)朝向电磁阀阀座(71)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弹簧支承孔(712)内,而弹簧(76)朝向电磁阀阀板(72)的一端探出弹簧支承孔(712)并且支承在电磁阀阀板(72)朝向电磁阀阀座(7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支承孔(712)为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摩擦片(75)上并且在背对所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的一侧构成有一弧形腔(7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失电制动器本体(7)还包括有一手动分离机构(77);在所述电磁阀阀座(7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座(7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通孔(715),而在所述电磁阀阀板(7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板(7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孔(722),该拉杆孔(722)与拉杆通孔(715)相对应,在所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拉杆固定螺孔(741),该拉杆固定螺孔(741)与拉杆孔(722)相对应,所述的手动分离机构(77)依次经拉杆通孔(715)以及拉杆孔(722)后与拉杆固定螺孔(741)连接,其中,在电磁阀阀座(71)背对电磁阀阀板(72)的一侧并且围绕拉杆通孔(715)的孔口的四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滚珠腔(7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分离机构(77)包括滚珠盘(771)、手动分离手柄(772)、拉杆(773)和滚珠(774),在滚珠盘(771)上并且朝向所述电磁阀阀座(71)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滚珠槽(7711),该滚珠槽(7711)的数量与所述滚珠腔(716)的数量相等,并且围绕滚珠盘(77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手动分离手柄(772)与滚珠盘(771)连接,拉杆(773)通过拉杆套(7731)插置在滚珠盘(771)的中央位置,并且该拉杆(773)在依次穿过所述拉杆通孔(715)以及拉杆孔(722)后与所述拉杆固定螺孔(741)螺纹连接,滚珠(774)的数量与滚珠槽(7711)的数量相等,并且同时与所述滚珠腔(716)以及滚珠槽(7711)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珠槽(7711)的深度自滚珠槽(77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浅,并且形状呈圆弧形
CN201420358965.3U 2014-07-01 2014-07-01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22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8965.3U CN203922576U (zh) 2014-07-01 2014-07-01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8965.3U CN203922576U (zh) 2014-07-01 2014-07-01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22576U true CN203922576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18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896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22576U (zh) 2014-07-01 2014-07-01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225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8820A (zh) * 2014-07-01 2014-10-29 常熟市佳能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8820A (zh) * 2014-07-01 2014-10-29 常熟市佳能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68360Y (zh) 薄型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CN101386390A (zh) 永磁电机驱动齿轮曳引机
CN106594126A (zh)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电磁制动器
CN104118788A (zh) 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CN203922576U (zh)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CN203976187U (zh)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
CN104118787B (zh) 双曳引滚筒强驱动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0943027Y (zh) 小型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CN104118820A (zh)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的失电制动器结构
CN1850577A (zh) 小型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CN104118785B (zh)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
CN202298079U (zh) 经编机停电自动刹车装置
CN202840800U (zh) 带刹车的电机
CN202817988U (zh) 刹车电机
CN104118786B (zh) 便于调试的永磁外转子制动式曳引机
CN201733147U (zh) 一种有限转角力矩电动机
CN203486813U (zh) 一种低速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的绞车装置
CN2922110Y (zh) 一种具有超强耐磨性能的原生转轴衔铁结构
CN202261134U (zh) 外转子开关磁阻曳引驱动装置
CN207241415U (zh) 一种自驱动电动汽车车轮
CN213094006U (zh) 一种卷门电机的刹车结构
CN201068359Y (zh) 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6498292U (zh) 一种具有刹车机构的管状电机
CN206309827U (zh) 一种节能型单线圈电磁离合器制动器组合体
CN104817026B (zh) 永磁式内装电动葫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