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9939U - 光学膜贴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贴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9939U
CN203919939U CN201420300745.5U CN201420300745U CN203919939U CN 203919939 U CN203919939 U CN 203919939U CN 201420300745 U CN201420300745 U CN 201420300745U CN 203919939 U CN203919939 U CN 203919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blooming
path
polarizing film
light polar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007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由良友和
小盐智
大泽曜彰
川合涉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3007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19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9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99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膜贴合系统,具有彼此错开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将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连接的中间路径,光学元件在第一、第二路径上的输送方向相同,第一路径中设有光学元件供给装置、位于该供给装置的下游测的光学元件清洗装置、隔着清洗装置而位于光学元件供给装置的相反侧的第一光学膜供给装置、位于清洗装置的下游侧且中间路径的上游侧的第一光学膜贴合装置,中间路径中设有光学元件旋转装置,第二路径中设有与第一光学膜贴合装置并排的第二光学膜供给装置、位于旋转装置的下游侧的第二光学膜贴合装置、位于第二光学膜贴合装置下游侧的光学元件检查装置、位于检查装置的下游侧的光学元件集放装置。能够使系统结构紧凑、节省设置空间。

Description

光学膜贴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膜贴合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设备的不断普及,作为显示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的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将光学膜片贴合在光学元件的正反两面从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贴合系统有很多种。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可以列举出日本特开2005-037417号公报中公开的L形贴合系统(参照图10)、日本专利第4307510号公报中公开的U形贴合系统(参照图11)。然而,这种布置方式的贴合系统占用的空间较大,很难高效地利用显示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场所。另外,还可以列举出日本专利第4723044号公报中公开的直线型贴合系统(参照图12)。然而,这种布置方式的贴合系统的整体长度较长,依然很难高效地利用显示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节省设置空间的光学膜贴合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膜贴合系统,该贴合系统具有彼此错开设置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以及将该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连接的中间路径,且光学元件在第一路径上的输送方向与在第二路径上的输送方向相同,在第一路径中,设置有:供给光学元件的光学元件供给装置;光学元件清洗装置,其位于光学元件供给装置的下游侧,对来自光学元件供给装置的光学元件进行清洗;第一光学膜供给装置,其隔着光学元件清洗装置而位于光学元件供给装置的相反侧,供给第一光学膜;第一光学膜贴合装置,其位于光学元件清洗装置的下游侧且中间路径的上游侧,将来自第一光学膜供给装置的第一光学膜贴合在来自光学元件清洗装置的光学元件上;在中间路径中,设置有:光学元件旋转装置,其使来自第一路径的贴合有第一光学膜的光学元件发生旋转以使该光学元件的长边与短边的位置关系颠倒,并且,该光学元件旋转装将该光学元件向第二路径中输送;在第二路径中,设置有:第二光学膜供给装置,其与第一光学膜贴合装置并排设置,供给第二光学膜;第二光学膜贴合装置,其位于光学元件旋转装置的下游侧,将来自第二光学膜供给装置的第二光学膜贴合在来自光学元件旋转装置的光学元件上;光学元件检查装置,其位于第二光学膜贴合装置的下游侧,对来自第二光学膜贴合装置的光学元件进行检测;光学元件集放装置,其位于所述光学元件检查装置的下游侧,收集来自光学元件检查装置的光学元件。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使光学膜贴合系统形成为由第一路径、中间路径及第二路径构成的折线形结构,能够缩短光学膜贴合系统的长度,减少光学膜贴合系统在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另外,通过仅将光学元件旋转装置设置在中间路经中,将第一、第二光学膜供给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路径中,能够缩小光学膜贴合系统的宽度,减少光学膜贴合系统在其宽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因此,能够使系统的结构紧凑、节省设置空间。
另外,优选地,中间路径与第一路径及第二路径垂直,光学元件旋转装置使光学元件发生的旋转是以垂直于光学元件的表面的轴为中心旋转90°。
另外,优选地,光学元件旋转装置在光学元件完成上述旋转后,使该光学元件翻面。
另外,优选地,光学元件旋转装置使光学元件发生的所述翻面,是以平行于第一路径的延伸方向或中间路径的延伸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180°
另外,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可以分别被贴合在光学元件的相反的两个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现有技术中的再一种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液晶单元供给装置;12 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4 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6 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8 液晶单元旋转装置;20 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2 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4 液晶面板检查装置;26 液晶面板集放装置;LC 液晶单元;LP 液晶面板;P1 第一路径;PM 中间路径;P2 第二路径; R1 层叠体卷筒;R2 层叠体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光学膜贴合系统具有第一路径P1、中间路径PM和第二路径P2。
第一路径P1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在该第一路径P1上,主要设置有作为光学元件供给装置的液晶单元供给装置10、作为光学元件清洗装置的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作为第一光学膜供给装置的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以及作为第一光学膜贴合装置的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
液晶单元供给装置10可以与上游工序的液晶单元制造装置连接,向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供给来自上游工序的液晶单元LC。另外,在不与上游工序的液晶单元制造装置连接的情况下,液晶单元供给装置10还可以独立地收纳多个液晶单元LC,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一块一块地供给所收纳的液晶单元LC。
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位于液晶单元供给装置10的下游侧,用于对来自液晶单元供给装置10的液晶单元LC进行清洁处理。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1中,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包括与液晶单元供给装置10连接的研磨清洗部和与该研磨清洗部连接的水清洗部。
来自液晶单元供给装置10的液晶单元LC在被输送至研磨清洗部的清洗位置之后,被研磨清洗部的保持机构保持起来。而后,研磨清洗部使研磨机构与液晶单元LC的正反两面接触,在液晶单元LC的正反两面上旋转。由此,除去液晶单元LC的正反两面上附着的纤维片、玻璃碎片等异物。
经过研磨清洗部清洗的液晶单元LC被送入到下游侧的水清洗部,在水清洗部进行水浴清洗、洗濯处理,进一步除去附着的异物。
在完成清洁处理之后,液晶单元LC被输送到位于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的水清洗部的下游侧的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
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隔着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而位于液晶单元供给装置10的相反侧,并且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连接,用于向该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供给第一偏光膜片。
具体而言,在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中,安装有偏光膜经由粘着层层叠在带状载体膜上而形成的层叠体卷筒R1。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一边从层叠体卷筒R1中连续放出层叠体,一边对所放出的层叠体中的偏光膜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到的检测信息,生成偏光膜中的存在缺陷的不良部分的位置信息。并且,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基于该位置信息,通过在层叠体的偏光膜侧沿垂直于偏光膜长度方向的方向加工切入线,一方面将偏光膜中的存在缺陷的不良部分剔除,另一方面形成具有规定长度的、没有缺陷的带粘着层的第一偏光膜片。通过利用载体膜卷取部对载体膜进行卷取,将第一偏光膜片与载体膜一起向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输送。
另外,在所使用的层叠体卷筒R1已经预先形成具有规定长度的带粘着层的第一偏光膜片的情况下,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也可以将从层叠体卷筒R1中放出的层叠体直接输送至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
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位于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的下游侧且中间路径PM的上游侧,一方面将来自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的第一偏光膜片贴合在来自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的液晶单元LC的一个面上,另一方面将贴合有第一偏光膜片的液晶单元LC向中间路径PM输送。
具体而言,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对来自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的第一偏光膜片和来自液晶单元清洗装置12的液晶单元LC各自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到的信息,校准第一偏光膜片与液晶单元LC的位置。在完成该校准处理后,一边通过卷取载体膜而利用剥离部将第一偏光膜片与粘着层一起从载体膜上剥离,一边使剥离的第一偏光膜片在贴合部被贴合在液晶单元LC的一个面上。接着,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将一个面贴合有第一偏光膜片的液晶单元LC向中间路径PM输送。
中间路径PM将第一路径P1与第二路径P2连接,并且,该中间路径PM与第一路径P1及第二路径P2垂直。在中间路径PM上,主要设置有作为光学元件旋转装置的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
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上游端与第一路径P1上的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连接,下游端与第二路径P2上的后述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连接。
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用于使来自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贴合有第一偏光膜片的液晶单元LC以垂直于该液晶单元LC的表面的轴为中心旋转90°,从而使该液晶单元LC的长边与短边的位置关系颠倒。
换言之,若假设进行旋转之前,液晶单元LC的长边沿着第一路径P1的延伸方向,液晶单元LC的短边沿着与第一路径P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则在进行旋转以后,液晶单元LC的长边沿着与第一路径P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液晶单元LC的短边沿着第一路径P1的延伸方向。
另外,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还能在贴合有第一偏光膜片的液晶单元LC完成上述旋转时,使该液晶单元LC翻面。也就是说,使该液晶单元LC以平行于第一路径P1的延伸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180°,或者,使该液晶单元LC以平行于中间路径PM的延伸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180°。
换言之,若假设翻面前,液晶单元LC的贴合有第一偏光膜片的表面朝下,则在翻面后,液晶单元LC的没有贴合第一偏光膜片的表面将朝下。
液晶单元LC在经过上述的旋转、翻面之后,被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送入到第二路径P2(具体为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
第二路径P2与第一路径P1错开设置,且该第二路径P2相对于中间路径PM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并且,液晶单元LC在第一路径P1上的输送方向与其在第二路径P2上的输送方向相同。另外,在第二路径P2上,主要设置有作为第二光学膜供给装置的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作为第二光学膜贴合装置的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作为光学元件检查装置的液晶面板检查装置24以及作为光学元件集放装置的液晶面板集放装置26。
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并排设置,并且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连接,用于向该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供给第二偏光膜片。
关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的具体结构及动作过程,请参照对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的描述,在此将不再赘述。
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下游侧,一方面将来自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的第二偏光膜片贴合在来自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液晶单元LC的另一个面上从而形成液晶面板LP,另一方面将所形成的液晶面板LP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液晶面板检查装置24中输送。
关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具体结构及动作过程,请参照对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描述,在此将不再赘述。
液晶面板检查装置24位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下游侧,用于对来自该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液晶面板LP进行检测。
液晶面板集放装置26位于液晶面板检查装置24的下游侧,用于收集来自液晶面板检查装置24的液晶面板LP。
另外,液晶面板集放装置26可以选择性地与下游工序的、使用液晶面板LP制造液晶设备的液晶设备制造装置连接或者不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光学膜贴合系统形成为由第一路径P1、中间路径PM及第二路径P2构成的折线形结构,能够缩短光学膜贴合系统的长度,减少光学膜贴合系统在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另外,通过仅将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设置在中间路径PM中,将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分别设置在第一路径P1、第二路径R2上,能够缩小光学膜贴合系统的宽度,减少光学膜贴合系统在其宽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光学膜贴合系统的结构紧凑、节省设置空间。
<实施例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仅在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不同,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将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相反侧,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2中,如图2所示,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直接连接,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整体上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侧方,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仅有一部分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仅在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不同,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将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相反侧,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3中,如图3所示,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直接连接,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整体上位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侧方,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仅有一部分与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仅在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不同,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将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相反侧,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相反侧。
并且,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4中,如图4所示,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直接连接,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直接连接,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整体上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侧方且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的侧方。
即,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之间。
另外,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一部分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的一部分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与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5>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1仅在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不同,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将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相反侧,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相反侧。
并且,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5中,如图5所示,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直接连接,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直接连接,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整体上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侧方且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侧方。
即,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之间。
另外,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一部分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一部分与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施例5的技术方案,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6>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6与实施例1仅在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不同,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将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相反侧,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6中,如图6所示,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直接连接,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整体上位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的侧方,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仅有一部分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施例6的技术方案,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7>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7与实施例1仅在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不同,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将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相反侧,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7中,如图7所示,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直接连接,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整体上位于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的侧方,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仅有一部分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施例7的技术方案,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8>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8与实施例1仅在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不同,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将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相反侧,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相反侧。
并且,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8中,如图8所示,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直接连接,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直接连接,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整体上位于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的侧方且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侧方。
即,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位于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之间。
另外,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的一部分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一部分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施例8的技术方案,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9>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9与实施例1仅在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不同,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将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的相反侧,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隔着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而位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的相反侧。
并且,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9中,如图9所示,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直接连接,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直接连接,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整体上位于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的侧方且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的侧方。
即,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位于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与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之间。
另外,第二偏光膜供给装置20的一部分与第一偏光膜贴合装置16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第一偏光膜供给装置14的一部分与第二偏光膜贴合装置22位于液晶单元旋转装置18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施例9的技术方案,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以上说明中,以向液晶单元的正反两面上贴合偏光膜片而制造液晶面板的制造系统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膜贴合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膜贴合系统的应用场合并不限于此,还可以用于液晶面板以外的其他光学元件的制造。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形态,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能够做出各种改变,这些改变也同样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光学膜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彼此错开设置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以及将该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连接的中间路径,且光学元件在所述第一路径上的输送方向与在所述第二路径上的输送方向相同,
在所述第一路径中,设置有:
供给光学元件的光学元件供给装置;
光学元件清洗装置,其位于所述光学元件供给装置的下游侧,对来自所述光学元件供给装置的光学元件进行清洗;
第一光学膜供给装置,其隔着所述光学元件清洗装置而位于所述光学元件供给装置的相反侧,供给第一光学膜;
第一光学膜贴合装置,其位于所述光学元件清洗装置的下游侧且所述中间路径的上游侧,将来自所述第一光学膜供给装置的第一光学膜贴合在来自所述光学元件清洗装置的光学元件上;
在所述中间路径中,设置有:
光学元件旋转装置,其使来自所述第一路径的贴合有所述第一光学膜的所述光学元件发生旋转,以使该光学元件的长边与短边的位置关系颠倒,并且,该光学元件旋转装置将该光学元件向所述第二路径中输送;
在所述第二路径中,设置有:
第二光学膜供给装置,其与所述第一光学膜贴合装置并排设置,供给第二光学膜;
第二光学膜贴合装置,其位于所述光学元件旋转装置的下游侧,将来自所述第二光学膜供给装置的第二光学膜贴合在来自所述光学元件旋转装置的光学元件上;
光学元件检查装置,其位于所述第二光学膜贴合装置的下游侧,对来自所述第二光学膜贴合装置的光学元件进行检测;
光学元件集放装置,其位于所述光学元件检查装置的下游侧,收集来自所述光学元件检查装置的光学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路径与所述第一路径及所述第二路径垂直,
所述光学元件旋转装置使所述光学元件发生的所述旋转,是以垂直于该光学元件的表面的轴为中心旋转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旋转装置在所述光学元件完成所述旋转后,使该光学元件翻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旋转装置使所述光学元件发生的所述翻面,是以平行于所述第一路径的延伸方向或所述中间路径的延伸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180°。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学膜和所述第二光学膜分别被贴合在所述光学元件的相反的两个面上。
CN201420300745.5U 2014-06-06 2014-06-06 光学膜贴合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19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0745.5U CN203919939U (zh) 2014-06-06 2014-06-06 光学膜贴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0745.5U CN203919939U (zh) 2014-06-06 2014-06-06 光学膜贴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9939U true CN203919939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15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00745.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19939U (zh) 2014-06-06 2014-06-06 光学膜贴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1993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2537A (zh) * 2015-06-30 2017-01-11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贴合制程的元件搬送方法及装置
CN106332538A (zh) * 2015-06-30 2017-01-11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载盘搬送方法及装置
KR20190043625A (ko) 2016-10-04 2019-04-26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간 절약형의 광학 기능 필름 접합 장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2537A (zh) * 2015-06-30 2017-01-11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贴合制程的元件搬送方法及装置
CN106332538A (zh) * 2015-06-30 2017-01-11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载盘搬送方法及装置
CN106332538B (zh) * 2015-06-30 2019-01-01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载盘搬送方法及装置
CN106332537B (zh) * 2015-06-30 2019-05-03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贴合制程的元件搬送方法及装置
KR20190043625A (ko) 2016-10-04 2019-04-26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간 절약형의 광학 기능 필름 접합 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0750B2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ロール原反
JP4406043B2 (ja) ロール原反セット、及びロール原反の製造方法
KR101586101B1 (ko) 광학 표시 장치 제조 시스템 및 광학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1042270B1 (ko)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제조 방법, 및 롤 원재료 세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3919939U (zh) 光学膜贴合系统
JP4451924B1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
WO2009084370A1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JP5724152B1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
US9352439B2 (en) Apparatus for grinding substrate
WO2012118651A3 (en) Glass substrate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glass substrate surface cleaning method
CN103460268A (zh) 光学构件层压体的制造系统、制造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840938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display device
KR20150002176A (ko) 기판 표면 연마 장치
KR20120079204A (ko) 불산을통한 유리면취방법
CN104708528A (zh) 玻璃板和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TW200409723A (en) Polarizer bonding device(I)
CN111566552B (zh) 显示单元制造系统
KR101976597B1 (ko) 돌출부 제거부를 포함하는 기판이송장치
JP2010175433A (ja) インライン透明導電膜検査方法
KR101002348B1 (ko) Lcd 패널용 연마장치
KR20110117479A (ko) 기판접촉 감지가 용이한 기판이송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