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3714U -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03714U
CN203903714U CN201420327025.8U CN201420327025U CN203903714U CN 203903714 U CN203903714 U CN 203903714U CN 201420327025 U CN201420327025 U CN 201420327025U CN 203903714 U CN203903714 U CN 203903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rope
saving oneself
specia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270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270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03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03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037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包括井道,轿厢,对重且通过曳引绳及导向滑轮串连成一体;进一步包括上定滑轮,固定于井道顶部;下定滑轮,固定于井道底部且与上定滑轮对称布置;专用绳夹,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轿厢中;盘绳轮,固定在轿厢中且与专用绳夹以及上、下定滑轮位于同一条铅锤线上;自救曳引绳,其一端固定在盘绳轮上,然后绕在上定滑轮上,向下延伸经过专用绳夹绕在下定滑轮上,最后向上延伸固定在专用绳夹上;当需要时,前述经过专用绳夹的那一段自救曳引绳可以与专用绳夹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电梯乘员自救脱困,具有突出的技术进步。

Description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井道式电梯或与之类似的升降(提升)机构的自救脱困装置以及操作这种自救脱困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按照建筑规范,七层或以上的建筑物,例如住宅楼宇和办公楼宇等,应当安装电梯。这种在住宅或办公楼宇中安装的通常是一种井道式电梯,主要用于垂直方向楼层之间人员或货物的输送。另外,还有一种低层电梯,主要供私人使用,例如别墅电梯,这种电梯通常2-6层,也采用井道式布局。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井道式电梯通常包括井道1,轿厢(或轿架)2,对重3,曳引机4,钢丝绳(或钢带)5,以及轿厢滑轮、对重滑轮,矗立在井道1中的轿厢导轨、对重导轨等。通常情况下曳引机4固定在井道1顶部,钢丝绳5缠绕在对重3,曳引机4,轿厢2之上,曳引机4作为动力源拖动钢丝绳5带动轿厢2升降,对重3用于平衡轿厢2的重量从而达到节能的作用。
当轿厢2到达某一楼层停止时,轿门开启,轿厢地板应该与楼层地面平齐,即平层,以方便乘用人进出轿厢2。但是当电梯运行当中遇到故障,例如停电,或者其他故障导致曳引机保护性抱闸等,轿厢2很可能停留在楼层之间,既不能平层,在这种情况,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轿厢2里面的人员只能等待外部人员救援,轿厢内部人员是无法自行施救。如果轿厢内部人员不能与外部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往往造成外部人员施救的不及时,这给电梯乘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即便轿厢内部人员打开轿厢门自救,由于轿箱2停留在楼层之间,电梯乘员面对的是井道1,很容易跌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故此,电梯由于故障不能平层情况下,如何平层是电梯乘员自救脱困的关键,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设计一种电梯平层机构,以便出现前述情况下,电梯乘员可以自救脱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发生故障出现不平层情况下,轿厢内部人员可以操作轿厢平层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包括井道;轿厢,用于承载人员或货物;对重,用于平衡所述轿厢的重量;前述轿厢,对重通过曳引绳及导向滑轮串连成一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上定滑轮,固定于前述井道顶部;下定滑轮,固定于前述井道底部且与上定滑轮对称布置;专用绳夹,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前述轿厢中;盘绳轮,固定在前述轿厢中且与前述专用绳夹以及上、下定滑轮位于同一条铅锤线上;自救曳引绳,其一端固定在前述盘绳轮上,然后绕在前述上定滑轮上,向下延伸经过前述专用绳夹绕在前述下定滑轮上,最后向上延伸并固定于前述专用绳夹上;当需要时,前述经过专用绳夹的那一段自救曳引绳可以与专用绳夹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在现有装置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轿厢平层机构,当电梯出现故障,轿厢停留在楼层之间时,轿厢内部的乘员可以把专用绳夹从轿厢上拆卸下来,然后经过专用绳夹的那一段自救曳引绳也固定在专用绳夹上,这样,专用绳夹与下定滑轮通过自救曳引绳连成一体被固定,在暂不考虑其他装置的情况下,轿厢类似通过盘绳轮吊在上定滑轮上;此时,盘动盘绳轮,轿厢与上定滑轮之间的自救曳引绳垂直距离逐渐变短,盘绳轮成为一个支点,在对重的重力作用下,轿厢被对重拖动向上移动直到与上一层楼层地面平层,然后打开轿厢门,实现自救脱困。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巧妙与原有装置配合,操作省力,相比现有技术显示了突出的技术进步。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专用绳夹包括:绳夹固定孔,与绳夹固定螺栓配合用于把专用绳夹固定在前述轿厢上;固定绳孔,前述自救曳引绳的自由端固定其中;活动绳孔,与前述固定绳孔对称布置,当前述自救曳引绳经过前述专用绳夹时,前述自救曳引绳自由穿入在所述活动绳空之中;自救绳固定孔,从专用绳夹的外端面朝前述活动绳孔径向开设且开有内螺纹,其与自救绳固定螺栓配合,当旋紧前述自救绳固定螺栓时,其端面把前述自救曳引绳压紧在前述活动绳孔中,从而使这段自救曳引绳与前述专用绳夹固联成一体。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专用绳夹的设计简单可靠,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方便专用绳夹手动拆卸,也方便手动与自救曳引绳固联。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自救曳引绳可以选用钢丝绳或钢带。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自救曳引绳的选择具有多种方式,通用性较强。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自救绳固定孔均布成三个。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增加自救绳固定螺栓与自救曳引绳的接触面积,更加有利于自救曳引绳与专用绳夹的固定联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绳夹固定螺栓或自救绳固定螺栓均选用一种六角螺栓。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有利于通过手动方式拆装部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轿厢还备有用于旋动绳夹固定螺栓或自救绳固定螺栓的工具。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有利于拆装部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上定滑轮,下定滑轮,专用绳夹,盘绳轮以及自救曳引绳对称布置成两套。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这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增加一套平层机构有利于盘动盘绳轮时更加省力。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上定滑轮,下定滑轮,专用绳夹,盘绳轮以及自救曳引绳并列布置成两套。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这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增加一套平层机构有利于盘动盘绳轮时更加省力。
优选的技术方案:前述上、下定滑轮选用双或以上的轮槽;前述活动绳孔布置成并列的两个或以上;相应的每个前述活动绳孔均开设有前述自救绳固定孔。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这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当楼层数比较高,这种设计可以穿套双或多根自救曳引绳,从而提高自救曳引绳的强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专用绳夹固定位置至少在所述轿厢的箱体高度二分之一以上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专用绳夹安装在轿厢下部,由于专用绳夹的阻挡,将极大限制轿厢的向上移动距离,所以专用绳夹安装在轿厢上部,轿厢向上移动距离较长,这有利于轿厢平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操作这种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旋松绳夹固定螺栓,使专用绳夹与轿厢完全脱离开;S2:旋紧自救绳固定螺栓,使自救曳引绳与专用绳夹固联成一体;S3:旋转盘绳轮盘卷自救曳引绳,使得轿厢向上移动直到轿厢与楼层平层。
本操作方法技术效果:本方法操作简单,有利于迅速实现自救脱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部件之一专用绳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部件之一专用绳夹的装配示意图之一。
图6是部件之一专用绳夹的装配示意图之二;
图7是部件之一专用绳夹的装配示意图之三
图8是部件之一盘绳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部件之一上定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部件之一下定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模型图。
图中:
1.井道,2.轿厢,3.对重,4.曳引机,5.曳引绳。
10.上定滑轮,11.上定滑轮安装架。
20.下定滑轮,21.下定滑轮安装架。
30.专用绳夹,31.绳夹固定孔,32.固定绳孔,33.活动绳孔,34.自救绳固定孔,311.绳夹固定螺栓,341.自救绳固定螺栓。
40.盘绳轮,41.手柄。
50.自救曳引绳。
100.楼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突出贡献,可以理解的,下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竖直式井道1,用于承载的轿厢2,曳引机4,曳引绳5,对重3等,曳引绳5通常选用钢丝绳或钢带,通过各导向滑轮把前述部件串联成一体。当电梯运行时,曳引机4拖动轿厢2在楼层100之间上下移动,对重3与轿厢2的运行方向正好相反,用于平衡轿厢2的重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如图9、10所示并结合图2、11,单槽的上定滑轮10通过上定滑轮安装架11固定在井道1的顶部的预埋件上,与之对称布置的下定滑轮20也通过下定滑轮安装架21固定在井道1底部的预埋件。
如图3、4、5、6、7所示并结合图2、11,专用绳夹30中间开设有均布的绳夹固定孔31,绳夹固定螺栓311穿入绳夹固定孔31与开设于轿厢2上的螺纹孔配合从而把专用绳夹30固定在轿厢2上。专用绳夹30的纵向两侧端分别开设固定绳孔32和活动绳孔33,两个绳孔之间的轴线距离基本与上、下定滑轮10、20的轮槽直径一致。三个均布的自救绳固定孔34从专用绳夹30的外端面垂直往活动绳孔33的径向开设且开有内螺纹。如图8所示,带有手柄41的盘绳轮40固定在轿厢2中,从而使上定滑轮10、盘绳轮40、专用绳夹30、下定滑轮20依次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其中,专用绳夹30的固定位置在轿厢2的箱体高度二分之一以上的位置。
如图2、11所示,自救曳引绳50可以选用钢丝绳或钢带,其一自由端固定在盘绳轮40上,然后向上延伸缠绕在上定滑轮10,然后向下延伸自由穿入活动绳孔33中继续延伸缠绕在下定滑轮20,最后返回专用绳夹30的固定绳孔32并固定在其上。
正常情况下,曳引机4拖动轿厢2上下移动时,自救曳引绳50随轿厢2在上、下定滑轮10、20上滑动。当电梯出现故障,由于安全保护,曳引机4的曳引轮被抱死,轿箱2停留在楼层之间(不平层状态)。此时,轿箱2内部乘员可以手动或利用轿箱2中配备的扳手工具旋动松开绳夹固定螺栓311,专用绳夹30与轿厢2完全脱离开来,然后旋紧自救绳固定螺栓341,三个自救绳固定螺栓341的端面把自救曳引绳50压紧在活动绳孔33中,从而使得专用绳夹30与下定滑轮20被固定,同时自救曳引绳50被固定不能滑动。如果不考虑曳引绳等其他部件的情况下,轿箱2类似以盘绳轮40为支点被挂在上定滑轮10上。乘员盘动盘绳轮40,通过自救曳引绳50给轿箱2一个向上的力,此时,由于对重3的重力平衡作用,对重3向下运动,带动曳引绳5在曳引轮轮槽中滑动,从而拖动轿厢2向上移动直到与最接近的上一楼层100的地面平层,乘员打开轿箱门实现自救脱困。轿箱2的最大移动距离是专用绳夹30的固定位置到轿箱地面的直径,故此,为了使轿箱2获得较大的移动距离,专用绳夹30与盘绳轮40应布置在尽可能靠近轿箱2顶部的位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最大的区别在于上、下定滑轮10、20,盘绳轮40,专用绳夹30,自救曳引绳50布置成并列的两套,这样在楼层比较高的情况,机构自重较大的情况,双自救机构更加省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最大的区别在于上、下定滑轮10、20,盘绳轮40,专用绳夹30,自救曳引绳50布置成对称的两套,这样在楼层比较高的情况,机构自重较大的情况,双自救机构更加省力。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最大的区别在于上、下定滑轮10、20为双轮槽结构,相应的固定绳孔32,活动绳孔33,自救绳固定孔34均在专用绳夹30上布置成并列的两组,采用双自救曳引绳50串联,这样有利于加强自救脱困机构的强度。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包括
井道(1);
轿厢(2),用于承载人员或货物;
对重(3),用于平衡所述轿厢(2)的重量;
前述轿厢(2),对重(3)通过曳引绳(5)及导向滑轮串连成一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上定滑轮(10),固定于前述井道(1)顶部;
下定滑轮(20),固定于前述井道(1)底部且与前述上定滑轮(10)对称布置;
专用绳夹(30),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前述轿厢(2)中;
盘绳轮(40),固定在前述轿厢(2)中且与前述专用绳夹(30)以及上、下定滑轮(10、20)位于同一条铅锤线上;
自救曳引绳(50),其一端固定在前述盘绳轮(40)上,然后绕在前述上定滑轮(10),向下延伸经过前述专用绳夹(30)绕在前述下定滑轮(20)上,最后向上延伸固定于前述专用绳夹(30)上;当需要时,前述经过专用绳夹(30)的那一段自救曳引绳(50)可以与前述专用绳夹(30)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专用绳夹(30)包括:
绳夹固定孔(31),与绳夹固定螺栓(311)配合用于把专用绳夹(30)固定在前述轿厢(2)上;
固定绳孔(32),前述自救曳引绳(50)的自由端固定其中;
活动绳孔(33),与前述固定绳孔(32)对称布置,当前述自救曳引绳(50)经过前述专用绳夹(30)时,前述自救曳引绳(50)自由穿入在所述活动绳孔(33)之中;
自救绳固定孔(34),从前述专用绳夹(30)的外端面朝前述活动绳孔(33)径向开设且开有内螺纹,其与自救绳固定螺栓(341)配合,当旋紧前述自救绳固定螺栓(341)时,其端面把前述自救曳引绳(50)压紧在前述活动绳孔(33)中,从而使这段自救曳引绳(50)与前述专用绳夹(30)固连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自救曳引绳(50)可以选用钢丝绳或钢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自救绳固定孔(34)均布成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绳夹固定螺栓(311)或自救绳固定螺栓(341)均选用一种六角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轿厢(2)还备有用于旋动前述绳夹固定螺栓(311)或自救绳固定螺栓(341)的工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定滑轮(10),下定滑轮(20),专用绳夹(30),盘绳轮(40)以及自救曳引绳(50)对称布置成两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定滑轮(10),下定滑轮(20),专用绳夹(30),盘绳轮(40)以及自救曳引绳(50)并列布置成两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上、下定滑轮(10、20)选用双或以上的轮槽;前述活动绳孔(33)布置成并列的两个或以上;相应的每个前述活动绳孔(33)均开设有前述自救绳固定孔(34)。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绳夹(30)固定位置至少在所述轿厢(2)的箱体高度二分之一以上位置。
CN201420327025.8U 2014-06-19 2014-06-19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03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7025.8U CN203903714U (zh) 2014-06-19 2014-06-19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7025.8U CN203903714U (zh) 2014-06-19 2014-06-19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03714U true CN203903714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78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7025.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03714U (zh) 2014-06-19 2014-06-19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037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0120A (zh) * 2014-06-19 2014-09-10 周晓锋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0120A (zh) * 2014-06-19 2014-09-10 周晓锋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4030120B (zh) * 2014-06-19 2016-03-30 周晓锋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58783A1 (zh) 一种深立井多绳缠绕提升钢丝绳张力自动均衡装置及方法
CN209383241U (zh) 曳引比6:1的重载型电梯结构
CN104495585B (zh) 智能垂直牵引机
CN210973630U (zh) 一种造船门式起重机
CN104030120B (zh)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3903714U (zh)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
CN206051384U (zh) 双传动链单一故障保护小车
CN202687670U (zh) 非缠绕式高层救援升降机预先放下一个轿厢的装置
CN202272602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
CN203173653U (zh) 4∶1无机房载货电梯曳引机的下置式结构装置
CN205555796U (zh) 一种电梯的轿厢升降装置
CN205591617U (zh) 一种两层停车设备的双速电机滚珠丝杆牵引升降装置
CN204689291U (zh) 一种电梯前端状态采集器
CN206521189U (zh) 电梯对重装置
CN202687693U (zh) 非缠绕式高层救援升降机的防止轿厢漂移的装置
CN211766378U (zh) 一种飞机发电机拆装车
CN204980980U (zh) 双圆锥面无极限卷绳轮及其吊装设备
CN204530513U (zh) 斜拉索载人检修挂篮
CN106185661A (zh) 双传动链单一故障保护小车
CN208166266U (zh) 一种电梯制动力矩检测装置
CN204416865U (zh) 智能垂直牵引机
CN204198203U (zh) 一种新型钢带式电梯
CN202729537U (zh) 下置式间接驱动电梯
CN207551639U (zh) 一种双轿厢电梯
CN206511780U (zh) 一种丝杆式单人升降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3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