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2621U - 收合关节以及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收合关节以及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02621U
CN203902621U CN201420223415.0U CN201420223415U CN203902621U CN 203902621 U CN203902621 U CN 203902621U CN 201420223415 U CN201420223415 U CN 201420223415U CN 203902621 U CN203902621 U CN 203902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meshing
actuator
driving body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234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珠海优力创工贸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珠海优力创工贸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珠海优力创工贸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4202234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02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02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026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合关节以及婴儿车,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易伤害人手,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该收合关节包括第一关节、第二关节、齿合件、驱动体、牵引件以及复位机构,齿合件、驱动体以及复位机构均设置在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两者的接合面内;第一关节设置有内齿与外齿两者其中之一,齿合件设置有内齿与外齿两者其中另一;牵引件的其中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外;驱动体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齿合件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移动至使内齿与外齿两者从相啮合移动至相脱开的位置。该婴儿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合关节。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婴儿车收合关节的安全性以及便利性。

Description

收合关节以及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合关节以及设置该收合关节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婴儿车收合关节包括上关节与下关节,上关节与手把管固定连接,下关节与前脚管固定连接,上关节与下关节之间直接采用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铰接连接部件暴露在上关节与下关节的接合面之外。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由于上关节与下关节之间直接采用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且铰接连接部件暴露在上关节与下关节的接合面之外,故而上关节与下关节之间折合时暴露在上关节与下关节的接合面之外的铰接连接部件会直接绕铰接点转动,转动过程中容易对操作人员的手指产生夹手或剪手伤害,所以现有技术存在易伤害人手,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收合关节以及设置该收合关节的婴儿车,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易伤害人手,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合关节,包括第一关节、第二关节、齿合件、驱动体、牵引件以及复位机构,其中:
所述齿合件、所述驱动体以及复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关节与所述第二关节两者的接合面内;
所述第一关节与所述第二关节通过连接轴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齿合件上的连接孔,且所述第二关节能带动所述齿合件绕所述连接轴转动;
所述第一关节设置有内齿与外齿两者其中之一,所述齿合件设置有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两者其中另一;
所述驱动体介于所述第一关节以及所述齿合件之间,且所述驱动体与所述牵引件的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牵引件的其中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外,所述牵引件能带动所述驱动体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所述驱动体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所述齿合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移动至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两者从相啮合移动至相脱开的位置;
所述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体与所述第一关节之间,所述复位机构还设置在所述齿合件与所述第二关节之间或所述齿合件与所述第一关节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能驱动所述驱动体从活动位置退回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复位机构还能驱动所述齿合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移动至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两者从相脱开移动至相啮合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体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置有长槽孔,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长槽孔以及所述定位通孔;
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牵引件的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牵引件能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方向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且所述第一驱动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
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齿合件相抵接,所述复位机构能驱动所述齿合件并通过所述齿合件推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置有斜槽,所述斜槽的至少部分侧壁为坡面状,所述斜面抵压在所述斜槽上的坡面状侧壁上。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宽度方向上的两边沿处。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弹性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介于所述驱动体与所述第一关节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介于所述齿合件与所述第二关节之间。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均为棘齿,且所述内齿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关节上齿形槽的内壁上;所述驱动体嵌于所述第一关节上的驱动体容置槽内,所述外齿均匀分布在所述齿合件上,且所述外齿朝接近所述第一关节的方向凸出,所述齿合件背离所述外齿的部分嵌于所述第二关节上的齿合件容置槽内。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齿合件的周向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关节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嵌于所述限位槽内且能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在所述限位槽内滑动。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为绳子或杆体,所述牵引件其中一端挂接在所述驱动体上,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挂接在滑动轴上,所述第一关节与管件(优选为手把管)固定连接,所述管件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轴插接在所述滑动槽内且能沿所述管件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管件上套设有滑动套,所述滑动轴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滑动槽且与所述滑动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车,包括手把管、前脚管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收合关节,其中:
所述第一关节为与所述手把管固定连接的上关节,所述第二关节为与所述前脚管固定连接的下关节。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车还包括后脚管以及连接管,其中:
所述后脚管其中一端与所述手把管可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管其中一部分与所述前脚管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其中另一部分与所述后脚管可转动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合关节中,齿合件、驱动体以及复位机构均设置在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两者的接合面内,进而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活动连接方式,该活动连接方式采用的封闭的活动连接结构可以防止上关节、下关节之间折合形成夹手或剪手伤害。同时,因为牵引件的其中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外,操作人员手动拉动牵引件延伸至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外的一端以收合该收合关节或收合设置该收合关节的婴儿车时,手指距离上关节与下关节之间的间隙较远,不易被夹到,故而安全性也更好,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易伤害人手,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而且收合作业无需弯腰、操作更为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收合关节各主要组成部分安装前位置关系的一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收合关节的驱动体主要组成部分安装前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收合关节的婴儿车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收合关节的婴儿车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收合关节的婴儿车处于收合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收合关节各主要组成部分安装前位置关系的又一张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收合关节中下关节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收合关节中齿合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把管;11、滑动轴;12、滑动套;2、收合关节;21、上关节;211、内齿;212、驱动体容置槽;22、第一驱动件;221、长槽孔;222、斜面;23、第一弹性元件;24、第二驱动件;241、定位通孔;242、斜槽;25、齿合件;251、连接孔;252、外齿;253、限位槽;26、第二弹性元件;27、下关节;271、限位凸起;3、前脚管;4、后脚管;5、前轮组;6、后轮组;7、牵引件;8、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8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易夹手、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收合关节以及设置该收合关节的婴儿车。
下面结合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收合关节2包括第一关节(优选为上关节21,上关节也称为上关节盖)、第二关节(优选为下关节27,下关节也称为下关节盖)、齿合件25、驱动体(优选为包括第一驱动件22以及第二驱动件24)、牵引件7以及复位机构(优选为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3以及第二弹性元件26),其中:
齿合件25、驱动体以及复位机构均设置在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两者的接合面内。
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通过连接轴形成可转动连接,连接轴贯穿齿合件25上的连接孔251,且第二关节能带动齿合件25绕连接轴转动。
第一关节设置有内齿211与外齿252两者其中之一,优选为设置有内齿211,齿合件25设置有内齿211与外齿252两者其中另一,优选为设置有外齿252。
驱动体(优选为包括第一驱动件22以及第二驱动件24)介于第一关节以及齿合件25之间,且驱动体与牵引件7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牵引件7的其中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外,牵引件7能带动驱动体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
驱动体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齿合件25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移动至使内齿211与外齿252两者从相啮合移动至相脱开的位置。
复位机构(优选为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3以及第二弹性元件26)设置在驱动体与第一关节之间以及齿合件25与第二关节或第一关节之间,且复位机构能带动驱动体从活动位置退回锁定位置,复位机构还能驱动齿合件25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移动至使内齿211与外齿252两者从相脱开移动至相啮合的位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合关节2中,齿合件25、驱动体以及复位机构均设置在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两者的接合面内,进而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活动连接方式,该封闭的活动连接结构可以防止上关节21、下关节27之间折合形成夹手或剪手伤害。同时,因为牵引件7的其中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外,操作人员手动拉动牵引件7延伸至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外的一端以收合该收合关节2或收合设置该收合关节2的婴儿车时,手指距离上关节21与下关节27之间的间隙较远,不易被夹到,故而安全性也更好,而且收合作业无需弯腰、操作更为方便、省力。
本实施例中驱动体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22以及第二驱动件24,其中:第一驱动件22上设置有长槽孔221,第二驱动件24上设置有定位通孔241,连接轴贯穿长槽孔221以及定位通孔241。
第一驱动件22与牵引件7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牵引件7能带动第一驱动件22沿连接轴的径向方向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且第一驱动件22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第二驱动件24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
第二驱动件24与齿合件25相抵接,复位机构能驱动齿合件25并通过齿合件25推动第二驱动件24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第二驱动件24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第一驱动件22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
第一驱动件22以及第二驱动件24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抵接,可以将牵引件7施加的牵引力转移至齿合件25上,进而可以控制内齿211与外齿252两者是否从相啮合移动至相脱开的位置。
当然,驱动体也可以为单独的一个零部件,该零部件可以设置为不同区域厚度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楔形件或凸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上设置有斜面222,第二驱动件24上设置有斜槽242,斜槽242的至少部分侧壁可以为坡面状,斜面222抵压在斜槽242上的坡面状侧壁上。斜面222优选为设置在第一驱动件22宽度方向上的两边沿处。
第一驱动件22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的过程中斜面222抵压在第二驱动件24的斜槽242的坡面状侧壁上以推动第二驱动件24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
第二驱动件24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的过程中第二驱动件24的斜槽242的坡面状侧壁抵压在斜面222上以与第一弹性元件23共同推动第一驱动件22沿连接轴的径向方向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
斜面222与斜槽242形成的配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结构紧凑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复位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3以及第二弹性元件26,其中:第一弹性元件23以及第二弹性元件26优选均为弹簧。第一弹性元件23介于驱动体与第一关节之间。第二弹性元件26介于齿合件25与第二关节之间。使用弹性元件便于拆装,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施例中内齿211与外齿252均可以为棘齿,且内齿211均匀分布在第一关节上齿形槽的内壁上;驱动体嵌于第一关节上的驱动体容置槽212内,外齿252均匀分布在齿合件25上,且外齿252朝接近第一关节的方向凸出,齿合件25嵌于第二关节上的齿合件容置槽内。
棘齿具有较好的防倒退、锁定功能。外齿252朝接近第一关节的方向凸出时,齿合件25与第一关节之间空间较大,便于驱动体的设置。
驱动体容置槽212以及齿合件容置槽的设置可以使收合关节结构上更为紧凑,更便于快速安装。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齿合件25的周向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槽253,第二关节的齿合件容置槽内设置有如图7所示限位凸起271,限位凸起271嵌于限位槽253内且能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在限位槽253内滑动。
限位凸起271与限位槽253两者相配合时(此时婴儿车处于非打开状态),第二关节可以通过限位凸起271带动齿合件25绕连接轴转动。当齿合件25被锁定时(此时婴儿车处于打开状态),限位凸起271以及第二关节也被锁定住了。
本实施例中牵引件7可以为绳子或杆体,例如:可以为钢丝绳、铁丝等。牵引件7其中一端挂接在驱动体上,牵引件7的另一端挂接在滑动轴11上,第一关节与管件(优选可以为手把管1)固定连接,管件上设置有滑动槽,滑动轴11插接在滑动槽内且能沿管件的轴向方向滑动,管件上套设有滑动套12,滑动轴11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延伸出滑动槽且与滑动套12相连接。
通过拉动滑动套12的方式可以带动滑动轴11,并通过滑动轴11带动牵引件7以及驱动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车,包括手把管1、前脚管3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收合关节2,其中:
第一关节可以为与手把管1固定连接的上关节21,第二关节可以为与前脚管3固定连接的下关节27。
手把管1与前脚管3两者相对运动至打开状态时,婴儿车也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内齿211与外齿252相啮合,反之,当拉动牵引件7时,内齿211与外齿252相脱离,齿合件25以及后脚管4解除锁定,手把管1与前脚管3两者可以相对运动至收合状态,当手把管1与前脚管3两者相对运动至收合状态时,婴儿车也处于收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婴儿车还可以包括后脚管4以及连接管8,其中:
后脚管4其中一端与手把管1可转动连接(优选为铰接)。
连接管8其中一部分与前脚管3可转动连接(优选为铰接),连接管8其中另一部分与后脚管4可转动连接(优选为铰接)。
连接管8可以限制婴儿车处于打开状态时后脚管4的位置。
下文集中说明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合关节2,优选为应用在婴儿车上,该收合关节2包括连接手把管1的上关节21、第一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24、齿合件25、第一弹性元件23、第二弹性元件26和连接前脚管3的下关节27。
在上关节21与下关节27的接合面内开设与第一驱动件22和第二驱动件24配合的容置槽以及与齿合件25啮合的齿形槽。
在下关节27与上关节21的接合面内开设与齿合件25配合的容置定位槽。
第一驱动件22与第二驱动件24配合面为斜面222和斜槽242,第一驱动件22上开设长槽孔221,上关节21上、第二驱动件24上、齿合件25上、下关节27上分别开设通孔,第一弹性元件23安设的上关节21的容置槽内抵顶第一驱动件22的一个端面,第一驱动件22与第二驱动件24的斜面222和斜槽242配合,齿合件25与下关节27的容置定位槽配合定位在一起,齿合件25上的外齿与上关节21的齿形槽的内齿啮合,第一弹性元件23和第二弹性元件26均封闭在上关节21和下关节27的接合面的容置槽内。一枢轴即上文所述连接轴依次穿过上关节21上的通孔、第一驱动件22的长槽孔221、第二驱动件24上的通孔即定位通孔241、连接孔251、第二弹性元件26和下关节27上的通孔并枢接在一起。
克服第一弹性元件23阻力沿第一驱动件22长槽孔221方向牵引第一驱动件22、使斜面222挤压与之配合的第二驱动件24上的斜槽242,进一步驱动齿合件25沿枢轴轴向方向克服第二弹性元件26阻力发生位移,上关节21与齿合件25解除啮合关系,使上关节21与下关节27之间可以绕枢轴转动收合连接的手把管1和前脚管3。
释放对第一驱动件22的牵引,第一驱动件22在第一弹性元件23的推动下释放第二驱动件24回位,齿合件25上的外齿在第二弹性元件26的推动下与上关节21的齿形槽的内齿啮合,使上关节21与下关节27之间不能绕枢轴转动。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收合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关节、第二关节、齿合件、驱动体、牵引件以及复位机构,其中:
所述齿合件、所述驱动体以及复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关节与所述第二关节两者的接合面内;
所述第一关节与所述第二关节通过连接轴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齿合件上的连接孔,且所述第二关节能带动所述齿合件绕所述连接轴转动;
所述第一关节设置有内齿与外齿两者其中之一,所述齿合件设置有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两者其中另一;
所述驱动体介于所述第一关节以及所述齿合件之间,且所述驱动体与所述牵引件的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牵引件的其中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外,所述牵引件能带动所述驱动体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所述驱动体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所述齿合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移动至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两者从相啮合移动至相脱开的位置;
所述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体与所述第一关节之间,所述复位机构还设置在所述齿合件与所述第二关节之间或所述齿合件与所述第一关节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能驱动所述驱动体从活动位置退回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复位机构还能驱动所述齿合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移动至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两者从相脱开移动至相啮合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体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置有长槽孔,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长槽孔以及所述定位通孔;
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牵引件的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牵引件能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沿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方向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且所述第一驱动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活动位置;
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齿合件相抵接,所述复位机构能驱动所述齿合件并通过所述齿合件推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的过程中能推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从活动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合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置有斜槽,所述斜槽的至少部分侧壁为坡面状,所述斜面抵压在所述斜槽上的坡面状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合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宽度方向上的两边沿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弹性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介于所述驱动体与所述第一关节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介于所述齿合件与所述第二关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均为棘齿,且所述内齿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关节上齿形槽的内壁上;所述驱动体嵌于所述第一关节上的驱动体容置槽内,所述外齿均匀分布在所述齿合件上,且所述外齿朝接近所述第一关节的方向凸出,所述齿合件背离所述外齿的部分嵌于所述第二关节上的齿合件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合件的周向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关节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嵌于所述限位槽内且能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在所述限位槽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为绳子或杆体,所述牵引件其中一端挂接在所述驱动体上,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挂接在滑动轴上,所述第一关节与管件固定连接,所述管件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轴插接在所述滑动槽内且能沿所述管件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管件上套设有滑动套,所述滑动轴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滑动槽且与所述滑动套相连接。
9.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管、前脚管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收合关节,其中:
所述第一关节为与所述手把管固定连接的上关节,所述第二关节为与所述前脚管固定连接的下关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还包括后脚管以及连接管,其中:
所述后脚管其中一端与所述手把管可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管其中一部分与所述前脚管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其中另一部分与所述后脚管可转动连接。
CN201420223415.0U 2014-05-04 2014-05-04 收合关节以及婴儿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02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3415.0U CN203902621U (zh) 2014-05-04 2014-05-04 收合关节以及婴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3415.0U CN203902621U (zh) 2014-05-04 2014-05-04 收合关节以及婴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02621U true CN203902621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76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2341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02621U (zh) 2014-05-04 2014-05-04 收合关节以及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026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4750A (zh) * 2014-10-31 2015-02-18 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折叠童车的上联动折叠关节
CN112124405A (zh) * 2020-10-30 2020-12-25 安徽呀呀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齿轮叠加联动收合的婴儿手推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4750A (zh) * 2014-10-31 2015-02-18 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折叠童车的上联动折叠关节
CN112124405A (zh) * 2020-10-30 2020-12-25 安徽呀呀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齿轮叠加联动收合的婴儿手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9304B (zh) 婴幼儿载具
CN203902621U (zh) 收合关节以及婴儿车
CN104271392A (zh) 用于运载儿童的设备和装置,比如婴儿车和/或童车
CN205854241U (zh) 一种快捷联动折叠童车
CN202152060U (zh) 转动关节以及具有该转动关节的儿童车
CN105109538A (zh) 儿童推车
CN105083363A (zh) 座位连接机构及婴儿车
CN204659791U (zh) 便于折叠解锁的婴儿车
CN204846014U (zh) 一种便捷式连动控制收合机构
CN204041655U (zh) 快速无级定位的升降结构
WO2006010929A3 (en) Lock mechanism for a catheter
CN203920861U (zh) 一种单手收合婴幼儿车
CN103434425A (zh) 车辆座椅中间扶手机构
CN203391842U (zh) 推杆能换向的童车
CN203485968U (zh) 可连动收合的儿童推车座椅
CN203528557U (zh) 儿童推车的收合关节以及儿童推车车架
CN2923395Y (zh) 折叠式汽车牵引装置
TWM569675U (zh) Telescopic torque wrench
CN201037006Y (zh) 一种婴儿车的手推架收折结构
CN104369761A (zh) 可折合的儿童推车座椅
CN204801853U (zh) 枢转组件、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CN202574334U (zh) 一种婴儿车的二道安全锁
CN211810043U (zh) 一种自行车折叠器自锁结构
CN203937718U (zh) 婴儿车的锁定机构以及婴儿车
CN203332181U (zh)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收车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5

Address after: The 519090 Bay area Guangdong city of Zhuhai province red Hong Kong Industrial Zone area Yongan Road No. 11

Patentee after: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15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Jiuzhou Road East Building B3-5

Patentee before: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