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1413U - 打孔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打孔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01413U
CN203901413U CN201420277761.7U CN201420277761U CN203901413U CN 203901413 U CN203901413 U CN 203901413U CN 201420277761 U CN201420277761 U CN 201420277761U CN 203901413 U CN203901413 U CN 203901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sheet material
feeding device
slide rail
mo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777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文
李相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202777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01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01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014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孔流水线,用于片状物料的打孔,包括两台打孔机,移动片状物料依次通过各打孔机的移载装置,以及设置在两打孔机之间的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两台打孔机以及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线状排列,两打孔机的打孔端对设,且两打孔机的打孔区域长度能配合覆盖片状物料的垂直行进方向的整个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打孔流水线,基于现有的自动打孔机,并借助移载装置设置为流水线形式,大大提高效率和节省人力。通过两台打孔机的配合即可自动完成一片物料的打孔,打孔速度加快。而且,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设置在两打孔机之间更加合理,方便一个人同时看管,避免在两者之间奔波,可以较快的对上料装置添加物料和从收料装置移走物料。

Description

打孔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加工流水线,尤其涉及一种打孔流水线。
背景技术
打孔机,用于特定物料的孔的加工,通常包括直立的机身和设置在机身顶部、横向延伸的机头,打孔机对应机头外端的一侧为打孔端。自动打孔机为现有打孔机的一种,可用于片状物料的自动打孔。但是传统设置孤立的打孔机,一方面单台打孔机完成整片物料的打孔后再进行下一物料,并且人工在打孔机之间转移物料,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高;另一方面,对于宽度超过打孔机打孔区域长度的物料,还需要人工将物料调转方向来满足整个宽度的打孔需要,这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的自动化打孔流水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打孔流水线,用于片状物料的打孔,包括两台打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片状物料依次通过各所述打孔机的移载装置,以及设置在两打孔机之间的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分别用于放置所述片状物料,两台打孔机以及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线状排列,两打孔机的打孔端对设,且两打孔机的打孔区域长度能配合覆盖片状物料的垂直行进方向的整个宽度。
优选的,所述打孔机的打孔区域长度为片状物料宽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移载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移载机械手,每台所述打孔机配置至少一个所述移载机械手,移载机械手将片状物料从上料装置或上游相邻移载机械手移载至打孔机的打孔位置、再移交下游相邻移载机械手或者收料装置。
优选的,所述移载机械手包括沿片状物料行进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以及设置在第一滑轨上、能沿第一滑轨滑动的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垂直第一滑轨水平向内延伸,并能支撑或夹持所述片状物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垂直第一滑轨延伸的第二滑轨,以及设置在第二滑轨上、能沿第二滑轨滑动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支撑或夹持所述片状物料。
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件为对称的叉形。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和/或收料装置为微动台。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分别设置在紧挨两打孔机的工位,且所述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沿片状物料行进方向的间距小于等于片状物料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打孔流水线,基于现有的自动打孔机,并借助移载装置设置为流水线形式,大大提高效率和节省人力。特别是将两打孔机的打孔端相对设置,并且两打孔机的打孔区域长度配合起来能覆盖片状物料的整个宽度,如此一条流水线上,通过两台打孔机的配合即可自动完成一片物料的打孔,而无需额外的人工调向,而且打孔速度加快。另外,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设置在两打孔机之间更加合理,方便一个人同时看管,避免在两者之间奔波,可以较快的对上料装置添加物料和从收料装置移走物料。
2.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分别设置在紧挨两打孔机的工位,且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的间距小于等于片状物料的长度,不仅可以保证单片物料完成打孔的行程较短,而且可以缩短相邻两片物料之间等待移载机械手归位的时间,加快整个流水线的工作速度,减少移载机械手的行程。
3. 为每台打孔机配置一个移载机械手,不仅方便打孔机之间物料的转移,打孔机与上料、收料装置之间物料的转移,节省人力,而且有利于移载的稳定,保持各移载机械手之间互不影响。任意移载机械手的损坏,只需单独更换,不会影响到其它的移载机械手。
4. 第一滑轨和第一移动件配合的形式简单,又可稳定实现沿片状物料行进方向的移载。也可进一步设置能垂直于第一滑轨移动的第二移动件,实现对片状物料二维空间内位置的调节。
5. 将第二移动件设计为对称的叉形,有利于对片状物料的稳定支撑和平稳移载。
6. 上料装置和/或收料装置为微动台,其可自动上升/下降特定料厚的距离,方便配合移栽机械手的取料/落料,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片状物料,2、打孔机,22、机身,24、机头,26、打孔端,4、移载机械手,42、第一滑轨,44、第一移动件,442、第二滑轨,444、第二移动件,3、平板,5、凸条,446、滑块,6、上料微动台,7、工作台,8、收料微动台。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打孔流水线,用于片状物料1的打孔,包括两台打孔机2,移动片状物料1依次通过各打孔机2的移载装置,以及设置在两打孔机2之间的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打孔机2、移载装置和上料、收料装置分别可以设置在机台(未图示)上。流水线总共五个工位,每个工位沿片状物料1行进方向的长度等于片状物料1沿该方向的长度,打孔机2、上料装置、工作台7、收料装置以及另一打孔机2依次分别设置在该五个工位并沿直线排列。
打孔机2包括直立的机身22和设置在机身22顶部、水平延伸的机头24,打孔机2对应机头外端的一侧为打孔端26。两打孔机2对位设置,即打孔端26对设。每台打孔机2的打孔区域长度为片状物料1宽度d的一半,即负责片状物料1半幅幅面的打孔。两台打孔机2配合即可完成片状物料1整幅幅面的打孔。
移载装置包括两个移载机械手4,具体的,每台打孔机2配置一个移载机械手4。移载机械手4将片状物料1从上料装置或上游相邻移载机械手4移载至其对应打孔机2的打孔位置、再移交下游相邻移载机械手4或者收料装置。更具体的,移载机械手4包括沿片状物料1行进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42,以及设置在第一滑轨42上、能沿第一滑轨42滑动的第一移动件44,第一移动件44垂直第一滑轨42水平向内延伸。第一移动件44又包括垂直第一滑轨42延伸的第二滑轨442,以及设置在第二滑轨442上、能沿第二滑轨442滑动的第二移动件444,第二移动件444支撑片状物料1。第二移动件444为对称的叉形,设置在滑块446上,通过滑块446与第二滑轨442的配合实现与第二滑轨442的相对滑动。第一、第二移动件44、444的滑动分别由伺服电机(未图示)驱动。因此,第二移动件444可进行沿片状物料1行进方向的位移以及垂直片状物料1行进方向的位移。移载机械手4连接控制器(未图示)可控制第二移动件444运动并定位在特定的位置,例如将片状物料1定位在打孔机2的特定位置,满足特定打孔需求。第二移动件444具体包括长方形平板3和垂直设于平板3两端的凸条5,平板3和两凸条5的配合可稳定支撑放置在第二移动件444平面上的片状物料1。
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分别用于放置片状物料1。具体的上料装置为上料微动台6,收料装置为收料微动台8。微动台为现有技术,全称伺服微动平台,其能够自动上升/下降特定料厚的距离,配合移载机械手4的取料/落料。另外还支持缺料/满料报警。
使用时,片状物料1成堆置于上料微动台6上,上游移载机械手4从上料微动台6取料并送至对应打孔机2打孔端26的特定打孔区域,打孔机2完成片状物料1半幅幅面的打孔,移载机械手4将该片状物料1继续向下游输送,至工作台7,相邻下游移载机械手4从工作台7上获取片状物料1并继续将送至对应打孔机2打孔端26的特定打孔区域,完成另外半幅幅面的打孔工作,最后移载机械手4将完成打孔的片状物料1落料在收料微动台8上。其中移载机械手4从起始工位开始再回到起始工位中间经过四个工位。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 一种打孔流水线,用于片状物料的打孔,包括两台打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片状物料依次通过各所述打孔机的移载装置,以及设置在两打孔机之间的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分别用于放置所述片状物料,两台打孔机以及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线状排列,两打孔机的打孔端对设,且两打孔机的打孔区域长度能配合覆盖片状物料的垂直行进方向的整个宽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机的打孔区域长度为片状物料宽度的一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移载机械手,每台所述打孔机配置至少一个所述移载机械手,移载机械手将片状物料从上料装置或上游相邻移载机械手移载至打孔机的打孔位置、再移交下游相邻移载机械手或者收料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孔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械手包括沿片状物料行进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以及设置在第一滑轨上、能沿第一滑轨滑动的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垂直第一滑轨水平向内延伸,并能支撑或夹持所述片状物料。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孔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垂直第一滑轨延伸的第二滑轨,以及设置在第二滑轨上、能沿第二滑轨滑动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支撑或夹持所述片状物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孔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件为对称的叉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和/或收料装置为微动台。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分别设置在紧挨两打孔机的工位,且所述上料装置和收料装置沿片状物料行进方向的间距小于等于片状物料的长度。
CN201420277761.7U 2014-05-28 2014-05-28 打孔流水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01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77761.7U CN203901413U (zh) 2014-05-28 2014-05-28 打孔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77761.7U CN203901413U (zh) 2014-05-28 2014-05-28 打孔流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01413U true CN203901413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75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7776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01413U (zh) 2014-05-28 2014-05-28 打孔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014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9247A (zh) * 2014-05-28 2014-09-10 苏州科技学院 打孔流水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9247A (zh) * 2014-05-28 2014-09-10 苏州科技学院 打孔流水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8973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bined shearing of steel plate
CN205062401U (zh) 缝纫物自动拼缝系统
CN204817885U (zh) 转盘式自动铆接机
CN104056788B (zh) 一种条状平板磁心变形自动分选装置
CN206367857U (zh) 一种汽车冲压件冲切线用吸附上料装置
CN205904688U (zh) 一种自动化角码生产线
CN108695056B (zh) 一种铁芯剪切生产线的自动叠装装置
CN203650642U (zh) 自动打钉装置
CN205130038U (zh) 智能全自动水切割装置
CN203901413U (zh) 打孔流水线
CN203903611U (zh) 一种打孔流水线
CN204508188U (zh) 变压器自动贴侧胶机
CN208037391U (zh) 一种托盘传送装置
CN202224936U (zh) 集装箱前墙板自动生产系统
CN104029247B (zh) 打孔流水线
CN207497099U (zh) 用于耳机座连接器组装设备的贴麦拉装置
CN104030077B (zh) 一种打孔流水线
CN203044869U (zh) 铸焊机
CN204360917U (zh) 变压器自动包铜箔、包胶带机
CN203565730U (zh) 一种自动冲针设备
CN203767688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冲裁自动送料装置
CN106400449A (zh) 自动切筒条设备
CN205219301U (zh) 一种多模冲切卡片的自动排序装置
CN102303354B (zh) 配置于冲压机上的铁氧体坯件自动整形排列装置
CN205086195U (zh) 一种锯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1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