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6094U -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6094U
CN203876094U CN201420061863.5U CN201420061863U CN203876094U CN 203876094 U CN203876094 U CN 203876094U CN 201420061863 U CN201420061863 U CN 201420061863U CN 203876094 U CN203876094 U CN 203876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unit
segment
mould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618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618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76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6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60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主要是由一上模、一下模、一导电层、一绝缘层、至少一对电极,能够导电地设于该导电层、至少一第一导电单元、及至少一第二导电单元,由于将各该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一外导电段、以及各该第二导电单元的第二外导电段皆同由该导电层的导电侧面所穿出,而位在该导电层的同一侧面,且该第一导电单元具有一对应该下模模穴的第一内导电段、以及该第二导电单元较该第一导电单元靠近该导电层的绝缘表面,因此,藉由第一、二导电单元的配置,能够控制流经导电层的电流路径,使该电流较能集中汇集在导电层表面,特别是集中汇集在模穴,使其由室温预热达工作温度,藉以达到提升该模具模穴加热区加热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塑性制程或热固性制程用的模具,特别是指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背景技术
按常规模具的加热方法或装置,皆是于模具内部或者于模具的分模面设置具备高周波诱导感应磁波的导热线圈,并使导热线圈与高周波电源供应系统连接,以加载高周波电流于该导热线圈,藉以将模具由室温预热达工作温度,同时将加热限定在模具和材料之间的接触面上。 
然而高周波炉本身为电力能源,虽较无安全性方面的虞虑,但设备成本高,而且高周波仅对深度浅与平板状模穴有效,对于形状复杂的模仁表面较难适用,且皆有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亦即模具表面温度分布不均,且有感应电流不稳定、加热时间长、耗电量高等问题。 
为此,WO 2010/104129 A1专利前案中,揭露在上模或下模中配置一导电层、一绝缘层、及搭配二电极与二导电单元,并使导电单元的电阻系数低于该导电层的电阻系数,藉以使该上模或下模的表面温度分布均匀,然而,该专利前案是将该二导电单元分别设于该导电层的两侧面,且该二导电单元直接穿出于外而无与该模穴相互对应,因此,除了造成电源配置不便之外,加热所需的电流无法汇集而造成模穴加热区的加热效果不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主要提升该模具加热区的加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包含:一导电层,具有一第一导电表面、一反向于该第一导电表面的第二导电表面、一设于该第一导电表面的加热部、及一连接该第一、二导电表面的第一导电侧面及第二导电侧面;一绝缘层,绝缘地结合于该导电层,并具有一结合于该第二导电表面的第一绝缘表面、一反向于该第一绝缘表面的第二绝缘表面、及一连接该第一、二绝缘表面且分别与该第一、二导电侧 面同侧的第一、二绝缘侧面;一加热装置,包含至少一第一导电单元及至少一第二导电单元,其中:该第一导电单元,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侧面的第一电极部、一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部且与该导电层绝缘的第一连接部、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部且位于该绝缘层内并对应该加热部的第一内导电段、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内导电段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之外的第一外导电段;该第二导电单元,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侧面的第二电极部、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部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之外并与该第一外导电段绝缘的第二外导电段。 
较佳地,该导电层的加热部是由该第一导电表面朝该第二导电表面方向凹设呈槽状。 
较佳地,更包含一上模、及一与该上模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下模,该下模是由该导电层与绝缘层所组成。 
较佳地,该导电层的加热部是由该第一导电表面朝该第二导电表面反方向凸设呈凸状。 
较佳地,更包含一上模、及一与该上模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下模,该上模是由该导电层与绝缘层所组成。 
较佳地,该第二导电单元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的调整段,该调整段位于该绝缘层内且位于该加热部与该第一内导电段之间。 
较佳地,该第二导电单元的调整段对应该加热部设有穿孔。 
较佳地,该第二导电单元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的遮蔽段,该遮蔽段位于该绝缘层内且位于该第一内导电段与该第二绝缘表面之间。 
较佳地,该第一、二导电单元皆呈板状。 
较佳地,该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一电极部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连接部、第一内导电段与第一外导电段为管状,且该第一连接部插置于该第一穿孔,该第二导电单元的第二电极部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外导电段为管状并插置于该第二穿孔及绝缘的套设该第一外导电段,该第二导电单元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且为管状的调整段,该调整段位于该绝缘层内且绝缘套设该第一内导电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一第一导电单元、及一第二导电单元的立体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一第一导电单元、及一第二导电单元的立体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一第一导电单元、及一第二导电单元的立体状态。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二导电单元呈板状的状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二导电单元呈板状的状态。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的立体状态。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导电层 10、10A、10B 
第一导电表面 11 
第二导电表面 12 
加热部 13、13A 
第一导电侧面 14 
第二导电侧面 15 
绝缘层 20、20A、20B 
第一绝缘表面 21 
第二绝缘表面 22 
第一绝缘侧面 23 
第二绝缘侧面 24 
第一导电单元 30、30A、30B 
第一电极部 31、31B 
第一穿孔 311B 
第一连接部 32、32B 
第一内导电段 33、33A、33B 
第一外导电段 34、34B 
第二导电单元 40、40A、40B 
第二电极部 41、41B 
第二穿孔 411B 
第二外导电段 42、42A、42B 
调整段 43、43A、43B 
穿孔 431 
遮蔽部 44 
上模 51 
下模 52 
电源 90 
距离 L1、L2 
第一位置 A 
第二位置 B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主要是由一导电层10、一绝缘层20、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其中: 
该导电层10,为钢材(或铝材)所制成,并具有一第一导电表面11、一反向于该第一导电表面11的第二导电表面12、一设于该第一导电表面11的加热部13、及一连接 该第一、二导电表面11、12的第一导电侧面14及第二导电侧面15;本实施例中,该加热部13是由该第一导电表面11朝该第二导电表面12方向凹设呈槽状,且该第一导电侧面14及第二导电侧面15分别位于第2图图面的左右两侧。 
该绝缘层20,绝缘地结合于该导电层10,并具有一结合于该第二导电表面12的第一绝缘表面21、一反向于该第一绝缘表面21的第二绝缘表面22、及一连接该第一、二绝缘表面21、22且分别与该第一、二导电侧面14、15同侧的第一、二绝缘侧面23、24;本实施例中,该绝缘层20与该导电层10可透过电气绝缘处理或阳极处理来达到电性绝缘的状态,该绝缘层20亦可选自制石材或陶瓷材质所制成,同样可与该导电层10达到电性绝缘的状态。 
该加热装置,包含三第一导电单元30及三第二导电单元40,其中: 
各该第一导电单元30,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侧面14的第一电极部31、一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部31且与该导电层10绝缘的第一连接部32、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部32且位于该绝缘层20内并对应该加热部13的第一内导电段33、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内导电段33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24之外的第一外导电段34;本实施例中,各该第一外导电段34接设一电源90,并呈板状,且各该第一导电单元30为铜或表面批覆银或金。 
各该第二导电单元40,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侧面15的第二电极部41、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部41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24之外并与该第一外导电段34绝缘的第二外导电段42,使该第二外导电段42与该第一外导电段34位在同一侧,本实施例中,各该第二外导电段42接设一电源90,并呈板状,且各该第二导电单元40为铜或表面批覆银或金。 
据此,由于各该第一导电单元30的第一外导电段34、以及各该第二导电单元40的第二外导电段42皆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24之外而呈同一侧,且该第一导电单元30具有一对应该导电层10加热部13的第一内导电段33,因此,藉由该第一、二导电单元30、40的配置,能够控制流经该导电层10的电流路径,使该电流较能汇集在该导电层10的第一导电表面11,特别是集中汇集在该加热部13的表面,使其由室温预热达工作温度,藉以达到提升该模具加热区加热效果的目的,同时,使得各该第一导电单元30的第一外导电段34、以及各该第二导电单元40的第二外导电段42在接设电源90时较 为简易。 
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同样是由一导电层10、一绝缘层20、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各该第二导电单元40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42的调整段43,该调整段43位于该绝缘层20内且位于该加热部13与该第一内导电段33之间,据此,更能控制流经该导电层10的电流,使该电流更能集中汇集在该加热部13表面,使其由室温预热达工作温度,藉以达到提升该模具加热区加热效果的目的。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同样是由一导电层10、一绝缘层20、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二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第二导电单元40的调整段43对应该加热部13设有穿孔431,而该穿孔431的最佳设置位置是依照该加热部13表面与该调整段43之间的距离而设,例如,参阅第6图所示,在加热部13的第一位置A时,由于其加热部13表面至该调整段43之间的距离L1大于该加热部13的第二位置B至该调整段43之间的距离L2,因此,在相对于该加热部13第一位置A的调整段43上可设有穿孔431,藉以有效控制该电流流通的路径,达到提升该模具加热区加热效果的目的。 
参阅图7、8,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同样是由一导电层10、一绝缘层20、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二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第二导电单元40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42的遮蔽段44,该遮蔽段44位于该绝缘层20内且位于该第一内导电段33与该第二绝缘表面24之间,藉以有效控制该电流流通的路径,达到提升该模具加热区加热效果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该遮蔽段44与该第一导电单元30仍为绝缘状态。 
参阅图9、10,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同样是由一导电层10A、一绝缘层20A、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五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加热装置的第一、二导电单元30A、40A的数量各为一并皆呈板状,且该第一导 电单元30A的第一内导电段33A的整片面积是对应该导电层10A的加热部13A,藉以达到提升该模具加热区加热效果的目的。 
参阅图11、12,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同样是由一导电层10A、一绝缘层20A、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六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加热装置的第一、二导电单元30A、40A的数量各为一并呈板状,且该第一导电单元30A的第一内导电段33A的整片面积是对应该导电层10A的加热部13A,又该第二导电单元40A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42A的调整段43A,该调整段43A位于该绝缘层20A内且位于该加热部13A与该第一内导电段33A之间,据此,更能控制流经该导电层10A的电流,使该电流更能集中汇集在该加热部13A表面,使其由室温预热达工作温度,藉以达到提升该模具加热区加热效果的目的。 
参阅图13、14、15,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同样是由一导电层10B、一绝缘层20B、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七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第一导电单元30B的第一电极部31B具有一第一穿孔311B,该第一连接部32B、第一内导电段33B与第一外导电段34B为管状,且该第一连接部32B插置于该第一穿孔311B,该第二导电单元40B的第二电极部41B具有一第二穿孔411B,该第二外导电段42B为管状并插置于该第二穿孔411B及绝缘的套设该第一外导电段34B,该第二导电单元40B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42B且为管状的调整段43B,该调整段43B位于该绝缘层20B内且绝缘套设该第一内导电段33B,藉以达到提升该模具加热区加热效果的目的。 
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同样是由一导电层10、一绝缘层20、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八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更包含一上模51、及一与该上模51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下模52,该下模是由该导电层10与绝缘层20所组成,且该加热装置的第一导电单元30及第二导电单元40是设在该下模52。 
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同样是由一 导电层10、一绝缘层20、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九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更包含一上模51、及一与该上模51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下模52,该上模51是由该导电层10与绝缘层20所组成,且该加热装置的第一导电单元30及第二导电单元40是设在该上模51,另外,该导电层10的加热部13是由该第一导电表面11朝该第二导电表面12反方向凸设呈凸状。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电层,具有一第一导电表面、一反向于该第一导电表面的第二导电表面、一设于该第一导电表面的加热部、及一连接该第一、二导电表面的第一导电侧面及第二导电侧面;
一绝缘层,绝缘地结合于该导电层,并具有一结合于该第二导电表面的第一绝缘表面、一反向于该第一绝缘表面的第二绝缘表面、及一连接该第一、二绝缘表面且分别与该第一、二导电侧面同侧的第一、二绝缘侧面;
一加热装置,包含至少一第一导电单元及至少一第二导电单元,其中:
该第一导电单元,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侧面的第一电极部、一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部且与该导电层绝缘的第一连接部、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部且位于该绝缘层内并对应该加热部的第一内导电段、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内导电段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之外的第一外导电段;
该第二导电单元,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侧面的第二电极部、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部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之外并与该第一外导电段绝缘的第二外导电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加热部是由该第一导电表面朝该第二导电表面方向凹设呈槽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上模、及一与该上模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下模,该下模是由该导电层与绝缘层所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加热部是由该第一导电表面朝该第二导电表面反方向凸设呈凸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上模、及一与该上模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下模,该上模是由该导电层与绝缘层所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的调整段,该调整段位于该绝缘层内且位于该加热部与该第一内导电段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调整段对应该加热部设有穿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的遮蔽段,该遮蔽段位于该绝缘层内且位于该第一内导电段与该第二绝缘表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导电单元皆呈板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一电极部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连接部、第一内导电段与第一外导电段为管状,且该第一连接部插置于该第一穿孔,该第二导电单元的第二电极部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外导电段为管状并插置于该第二穿孔及绝缘的套设该第一外导电段,该第二导电单元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且为管状的调整段,该调整段位于该绝缘层内且绝缘套设该第一内导电段。
CN201420061863.5U 2014-02-11 2014-02-11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6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1863.5U CN203876094U (zh) 2014-02-11 2014-02-11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1863.5U CN203876094U (zh) 2014-02-11 2014-02-11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6094U true CN203876094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6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6186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6094U (zh) 2014-02-11 2014-02-11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6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0754A1 (zh) * 2014-02-11 2015-08-20 刘忠男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0754A1 (zh) * 2014-02-11 2015-08-20 刘忠男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76094U (zh)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CN106312218B (zh) 利用一种脉冲电流辅助自阻加热装置局部快速钎焊的方法
CN104028870A (zh) 用于复合介质基板上的天线子的高频感应钎焊方法
CN103997800A (zh) 一种远红外纳米电热膜电极盲孔与导线连接工艺
CN104827608B (zh)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TWI625212B (zh) 具加熱裝置的模具
CN203554705U (zh) 云母加热片
CN204648939U (zh) 一种真空炉壳
CN205213063U (zh) 一种复合电磁加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磁炉
CN102856766B (zh) 一种冷压端子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CN103072222B (zh)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CN108966381B (zh) 陶瓷加热片结构
CN202378203U (zh)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CN105642765B (zh) 一种钛合金板材热冲孔装置及利用该装置进行冲孔的方法
CN201247896Y (zh) 电气施工线头专用电加热焊接器
CN206185354U (zh) 铜母线电加热装置
CN202000148U (zh) 一种洗衣机加热器
CN106834654A (zh) 一种焊接头热处理装置
CN205005280U (zh) 柔性可切割加热毯
CN204990024U (zh) 控温陶瓷发热片及温控系统
CN205138194U (zh) 高压铸造用金属铝浸入式加热熔化保温炉
CN207130140U (zh) 玻璃成型漏料管
CN212326186U (zh) 烹饪电器
CN203857805U (zh) 一种节能熔锡炉
CN213003255U (zh) 一种适用于扩散焊的传导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