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7532U - 旋动式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动式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7532U
CN203847532U CN201420211976.9U CN201420211976U CN203847532U CN 203847532 U CN203847532 U CN 203847532U CN 201420211976 U CN201420211976 U CN 201420211976U CN 203847532 U CN203847532 U CN 203847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ase
pedestal
draw
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19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英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wit Precisio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wit Precisio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wit Precisio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Hanwit Precisio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119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7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7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753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动式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是在基座内部设有容置空间、外部设有限位体及定位部,且基座的容置空间可供固定元件的杆体穿设,可供杆体一侧卡制段于容置孔活动伸缩位移,再相对卡制段的杆体另一侧设有帽头位于基座外侧,即可于基座及固定元件的帽头外部组装调整部,调整部以底座组装在基座的限位体外部、相对底座的旋动体则组装于固定元件的帽头外部,则于底座、旋动体相邻对接位置设有导引路径,可导引旋动体于底座上旋转作升降位移,以达到旋转旋动体而连动固定元件的杆体于基座的容置空间活动升降的目的。

Description

旋动式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动式固定装置,尤指可通过旋转方式调整卡固或分离的固定装置,是在基座及固定元件外部组装调整部的相对式底座、旋动体,而凭借旋动体于底座上呈相对式旋动升降,可带动固定元件的杆体于基座的容置空间活动升降,达到方便旋动调整固定装置的目的。
背景技术
一般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在来回移动的行程间,都会应用到螺丝或插梢等定位机构,来达到定位的效果,例如抽屉、机壳板组等具有伸缩构造的物品,利用螺杆或插梢让滑轨、滑槽在移动至预定位置,暂时形成定位,供使用者于滑轨及滑槽定位、不移动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或者如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工业电脑、工作机台等利用复数装置、机构所组装形成的设备,则会利用螺丝或插梢让板件与板件在层叠状态下形成定位,让机构的外壳设置一可活动组装、拆卸的板件,或是让复数装置、机构可方便相对组装或拆卸。
再者,一般的螺丝、插梢除了尖端及螺纹会让使用者在无意间碰触产生受伤的情形,且在各装置、机构或板材拆卸时,又需将螺丝或插梢整体拆离,在使用上便经常碰到螺丝或插梢遗失的问题,且使用者若不具有备用的螺丝、插梢,即利用残留的螺丝或插梢进行组装,导致组装后的机构、板材形成不稳定组合状态、而容易松动、脱离;也会在众多螺丝或插梢拆卸后因放置于同一位置,而无法顺利找到相对应的螺丝或插梢进行组装固定的问题;再者,螺丝或插梢在拆装时,大部分都需要使用手工具(如起子或扳手等)操作,随着螺丝或插梢的型式不同,使用者便需备妥许多手工具,往往就发生组装、拆装作业不顺利的情况,因上述问题及缺失在实际使用上不断的产生,导致板材在利用螺丝或插梢作层叠定位上产生了极不方便的缺失。
请参阅图11、图12所示,该定位装置是在基座A内部通孔A0一侧凹设有容置槽A1,且利用通孔A0供定位杆组B的定位杆B1穿设,而定位杆B1一侧设有穿置体B11,近穿置体B11的定位杆B1外缘为凸设有止挡环B12,并由止挡环B12往另一侧再延伸设有滑移杆体B13,且滑移杆体B13外缘沿轴向剖切有二相对的长切边B14,即于滑移杆体B13中段在设有凹环槽B15,另于滑移杆体B13的另一侧面朝内设有内螺孔B16,则于滑移杆体B13外套设有弹性体B2,以供弹性体B2一侧抵持于定位杆B1的止挡环B12,且弹性体B2另一侧抵持于限位体B3侧面,而限位体B3固设于基座A的容置槽A1内,并在限位体B3内部设有矩形槽状的限位孔B30,限位孔B30内侧具有二相对的收缩侧缘B31,可供定位杆B1的滑移杆体B13二长切边B14对位限位体B3的二收缩侧缘B31而活动伸缩位移,另于滑移杆体B13侧面的内螺孔B16,供杆头B4一侧的螺杆B41锁固,以供杆头B4外露在基座A外部,即可利用杆头B4拉引定位杆B1往通孔A0内部收缩,使定位杆B1一侧穿置体B11收缩入通孔A0内,
而止挡环B12并推挤弹性体B2往限位体B3压缩,以供滑移杆体B13于限位体B3的限位孔B30内滑移,当凹环槽B15对位限位体B3位置时,即可旋转杆头B4带动定位杆B1旋转,将滑移杆体B13二侧长切边B14转向与限位体B3二侧收缩侧缘B31呈错位式错开,以将滑移杆体B13卡持在限位体B3处;并可再将杆头B4作旋转、带动滑移杆体B13旋转而使二长切边B14在转向至对位限位体B3的二收缩侧缘B31,而通过弹性体B2弹性恢复力推移定位杆B1往基座A的通孔A0外侧移动,而供定位杆B1一侧穿置体B11再露出基座A外部。
但前述背景技术的限位体B3固设于基座A的容置槽A1内,而不易察觉限位体B3的二侧收缩侧缘B31、滑移杆体B13二长切边B14之间呈对位或错位的状态,则在旋转杆头B4连动定位杆B1旋转时,必须依手感辨别滑移杆体B13二长切边B14与限位体B3二收缩侧缘B31的对位情况,形成使用时的盲点,不利操作定位装置的作业;且定位杆B1于滑移杆体B13外部套设有弹性体B2,造成杆头B4连动定位杆B1的滑移杆体B13于限位体B3的限位孔B30内移动时,受到弹性体B2的阻力影响,容易形成摇晃、偏摆等不稳定状态,并在滑移杆体B13的二长切边B14与限位体B3二收缩侧缘B31对位时,弹性体B2即会以反弹力将定位杆B1推向基座A的通孔A0外,造成杆头B4撞击基座A及限位体B3,而于实际应用时存在些许的缺失。
因此,如何解决前述定位装置的定位杆组的滑移杆体、限位体之间对位情况不易辨别、影响旋转操作不便的问题与困扰,且定位杆受到弹性体的反弹力作用,推移时造成定位杆及滑移杆体摇晃、不稳定的麻烦及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故,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通过旋转驱动固定元件卡固于板材或退出,且不会受到反作用力的影响、也不会形成空转作业的现象的旋动式固定装置的新型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固定元件及调整部,其中:
该基座内部设有贯穿的容置空间,而外部设有预定形状的限位体,且限位体一侧设有定位于预设板材上的定位部;
该固定元件设有穿设于基座的容置空间内的杆体,杆体一侧设有在容置孔内作活动伸缩位移的卡制段,且相对卡制段的杆体另一侧设有位于基座外侧的帽头,并在杆体外部套置有抵持于卡制段及基座容置空间内顶面的弹性体;及
该调整部组装于基座及固定元件的帽头外部,包括组装在基座的限位体外部的底座、相对底座而组装于固定元件的帽头外部的旋动体,而底座内部具有供基座的限位体嵌设卡固避免呈轴向转动的限位空间,且旋动体内部则设有供固定元件组装定位的结合空间,再在底座、旋动体相邻对接位置设有导引旋动体旋转作升降位移的导引路径。
其中:该基座外部设有二个以上的相对切边,或是截面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限位体。
其中:该基座内部容置空间一侧设有扩大孔径以供容纳固定元件的杆体一侧卡制段的收纳孔,且收纳孔与容置孔相邻位置具有限位卡制段移动的止挡肩部。
其中:该固定元件的杆体在相对卡制段的另一侧面设有嵌接孔,并在帽头一侧面凸设有嵌设固定于嵌接孔内的嵌接杆,再在帽头外缘凸设有卡持环体,在调整部的旋动体内部设有供卡持环体嵌固定位的定位环槽。
其中:该调整部的导引路径是在底座、旋动体的相邻对接位置分别设有二组以上呈高、低落差间隔的高位卡槽、归位卡槽及供移动后卡持定位于高位卡槽或归位卡槽位置的卡制凸体。
其中:该导引路径在底座一侧设有二组以上呈高、低落差间隔的高位卡槽、归位卡槽,而导引路径再相对底座的高位卡槽、归位卡槽于旋动体的一侧设有移动后卡持定位于高位卡槽或归位卡槽位置的卡制凸体;且二组以上的高位卡槽、归位卡槽间分别呈环状间隔90°相邻交错排列。
其中:该底座由二个以上归位卡槽一侧设有斜向延伸至衔接于高位卡槽一侧的斜升引道,再相对各斜升引道在二个以上高位卡槽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呈L形状凹陷的归位区。
其中:该旋动体在二个以上卡制凸体一侧分别设有斜向延伸的滑升引道,相对各卡制凸体的滑升引道另一侧再设有呈L形状凸出的卡持侧,而相对二个以上卡制凸体、滑升引道及卡持侧是在旋动体的另一侧外部设有供抓握的握持部。
其中:该握持部是复数环状间隔排列的凹槽或凸条以及一个以上沿旋动体周缘向外凸伸的翼部或活动装设供扳转的翼板。
其中:该调整部的底座与基座通过模内射出加工方式一体成型为一体,该底座是塑胶材质,而该基座是铁、铜、锌或合金材质所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该固定装置是在基座内部设有容置空间、外部设有限位体及定位部,且基座的容置空间可供固定元件的杆体穿设,可供杆体一侧卡制段于容置孔活动伸缩位移,再在杆体另一侧设有帽头位于基座外侧,而于基座及固定元件的帽头外部组装调整部,调整部以底座组装在基座的限位体外部、相对底座的旋动体则组装于固定元件的帽头外部,则于底座、旋动体相邻对接位置设有导引路径,可导引旋动体于底座上旋转作升降位移,以达到旋转旋动体而连动固定元件的杆体于基座的容置空间活动升降的目的。
该调整部的底座、旋动体是在一侧相邻对接位置分别设有导引路径,则导引路径是在底座与旋动体相邻位置分别设有二组以上呈高、低落差的归位卡槽、高位卡槽及可于归位卡槽、高位卡槽间旋动位移卡制定位的卡制凸体;且导引路径可于底座一侧设有二组高位卡槽、归位卡槽,分别呈环状间隔90°相邻交错排列,并由二归位卡槽分别朝高位卡槽位置斜向延伸设有斜升引道,且相邻斜升引道于高位卡槽另一侧、设有呈L形状凹陷的归位区;而导引路径也可于旋动体一侧设有二相对的卡制凸体,并以二卡制凸体分别朝一侧斜向延伸设有滑升引道,则滑升引道的另一侧再设有呈L形状凸出的卡持侧;以供旋动体与底座利用导引路径形成旋转升、降位移的作动,而带动固定元件的杆体于基座的容置空间作轴向的活动伸缩移动,方便调整部的旋动体转动至定位即卡制的作用,供固定装置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旋动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旋动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旋动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1是现有定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现有定位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0-容置空间;11-收纳孔;111-止挡肩部;12-轴孔;13-限位体;131-切边;132-凸肩;14-定位部;2-固定元件;21-杆体;210-嵌接孔;211-卡制段;22-帽头;221-嵌接杆;222-卡持环体;23-弹性体;3-调整部;31-底座;310-限位空间;3101-平切面;311-定位槽孔;3111-止挡内肩;32-旋动体;320-结合空间;321-定位环槽;322-通孔;323-握持部;324-翼部;325-翼板;33-导引路径;331-高位卡槽;332-归位卡槽;333-斜升引道;334-归位区;335-卡制凸体;336-滑升引道;337-卡持侧;4-板材;40-内孔;5-板材;50-卡固内孔;A-基座;A0-通孔;A1-容置槽;B-定位杆组;B1-定位杆;B11-穿置体;B12-止挡环;B13-滑移杆体;B14-长切边;B15-凹环槽;B16-内螺孔;B2-弹性体;B3-限位体;B30-限位孔;B31-收缩侧缘;B4-杆头;B41-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包括基座1、固定元件2及调整部3,其中:
该基座1内部具有贯穿的容置空间10,并在容置空间10一侧设有扩大孔径的收纳孔11,且收纳孔11与容置空间10相邻位置形成止挡肩部111,而相对收纳孔11的容置空间10另一侧再设有缩小孔径的轴孔12,再在基座1外部设有至少二个以上切边131所构成的限位体13、并于限位体13周边形成复数凸肩132,另相对轴孔12于限位体13另一侧设有定位部14。
该固定元件2包括杆体21及帽头22,且杆体21一侧具有扩大外径的卡制段211、另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嵌接孔210,并利用嵌接孔210供帽头22一侧面凸设的嵌接杆221嵌置固定,并在帽头22外缘设有向外凸出的卡持环体222,并在杆体21外部套置有弹性体23,且弹性体23一侧抵持于卡制段211上方。
该调整部3包括底座31、旋动体32及成型于底座31与旋动体32相对位置的导引路径33,而底座31内部具有限位空间310、限位空间310内壁面设有二个以上的平切面3101,再在限位空间310一侧并设有扩大宽度的定位槽孔311,则定位槽孔311内壁面相邻限位空间310位置形成复数止挡内肩3111,且旋动体32内部具有结合空间320,并在结合空间320一侧设有扩大孔径的定位环槽321、缩小孔径的通孔322,相邻定位环槽321、通孔322的旋动体32外部设有握持部323,再在底座31、旋动体32相邻对接位置设有导引路径33,可导引旋动体32于底座31上方旋转作升降位移,且导引路径33可于底座31(或旋动体32)的一侧设有二组以上的高位卡槽331、归位卡槽332呈相邻高、低落差间隔,则由二归位卡槽332一侧分别斜向延伸设有斜升引道333,以供二斜升引道333延续至高位卡槽331处,并在二高位卡槽331另一侧凹设有呈L形状的归位区334,而导引路径33再于旋动体32(或底座31)一侧设有二相对的卡制凸体335,再由二卡制凸体335一侧分别斜向延伸设有滑升引道336,二滑升引道336另一侧再分别设有呈L形状凸出的卡持侧337。
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利用基座1的容置空间10供固定元件2的杆体21活动穿设,并供杆体21及一侧卡制段211于容置空间10一侧收纳孔11内活动伸缩、进出,且杆体21另一侧穿出基座1的轴孔12外,供杆体21另一侧结合的帽头22露出基座1外部,而杆体21上套置的弹性体23一侧为抵持于卡制段211上方、弹性体23另一侧即抵持于基座1内部容置空间10与收纳孔11内侧相邻位置,再利用基座1外部限位体13穿入调整部3的底座31的限位空间310内,以供限位体13的二个以上切边131、分别对位卡制于限位空间310的二个以上的平切面3101、形成限位卡制形态,且限位体13外部的复数凸肩132、即分别嵌置于限位空间310一侧的定位槽孔311内、也形成限位卡制状态,供基座1定位于底座31的限位空间310内,不致产生轴向旋转移动,并利用底座31上相对的旋动体32内部结合空间320供固定元件2的帽头22穿入,且帽头22利用外缘的卡持环体222嵌卡入旋动体32的定位环槽321内,帽头22一侧即嵌入结合空间320一侧通孔322内,即将固定元件2结合于旋动体32内,并可旋转旋动体32与底座31相邻对接位置间所设的导引路径33,作活动的旋转升降调整,并连动固定元件2的杆体21、卡制段211、弹性体23于基座1的容置空间10进行活动的往复伸缩位移,而凭借基座1、固定元件2及调整部3组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旋动式固定装置。
而上述该基座1于外部限位体13,设有二个以上切边131,则可供限位体13呈二相对切边131的柱体、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多边形等各种具二个以上切边131形状的柱体;且相对基座1的限位体13的切边131数量,是在调整部3的底座31内部限位空间310内壁面、也设有二个以上平切面3101,可供底座31的限位空间310内壁面,呈二相对平切面310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多边形状的中空孔壁;至于相对限位体13因外部二个以上切边131所形成的复数凸肩132,并在底座31的限位空间310一侧定位槽孔311、设有与复数凸肩132相对数量的止挡内肩3111,以供限位体13嵌入底座31的限位空间310内,可凭借复数凸肩132分别抵靠于定位槽孔311的各止挡内肩3111,以形成沿轴向的限位,避免基座1朝限位空间310内移动;而该基座1可为金属材质的铁、铜、锌或合金材质等所制成,并通过模内射出成型加工(INSERTMOLDING)方式与调整部3的底座31(可为塑胶等材质)一体成型结合成一体,更可避免基座1与底座31之间、形成相对轴向旋转的强况发生。
再者,上述固定元件2利用杆体21穿伸入基座1的容置空间10内,杆体21外部虽套设弹性体23,但受到底座31与旋动体32之间导引路径33的限位,使固定元件2随着旋动体32在导引路径33上旋转、移动时,固定元件2与旋动体32均不易发生摇晃、摆动等无稳定情况,则在旋动体32带动杆头22连动杆体21旋转、位移时,可顺利连动卡制段211于基座1的容置空间10、收纳孔11处进、出,并供卡制段211于预设板材5的卡固内孔50呈轴向位移,达到稳定嵌卡或退出的目的。
请参阅图2、图4、图5、图6、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较佳实施例旋动时的立体外观图、较佳实施例旋动后的立体外观图、较佳实施例旋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旋动式固定装置于实际应用操作时,可通过基座1一侧的定位部14、嵌固于预设板材4的内孔40中,将基座1、固定元件2及调整部3组装在预设板材4上,且利用固定元件2的杆体21一侧卡制段211穿出基座1的收纳孔11外部,嵌设于另一预设板材5的卡固内孔50中,达到将二预设板材4、5卡制结合的目的;且可利用抓握调整部3的旋动体32外部的握持部323,并旋转旋动体32,而使旋动体32通过导引路径33的引导,于底座31上呈相对式旋转移动,将旋动体32二侧卡制凸体335自底座31的二个归位卡槽332处转动移出,即供二卡制凸体335、滑升引道336,分别沿着二归位卡槽332一侧的斜升引道333、朝向高位卡槽331位置移动,且通过旋动体32带动固定元件2呈轴向的提升、作轴向的往复位移,以当旋动体32二侧卡制凸体335分别移动至底座31的二高位卡槽331处,并形成卡制、定位的嵌卡模式,且带动固定元件2的杆体21一侧卡制段211缩入基座1的容置空间10内部收纳孔11内,以供卡制段211退出预设板材5的卡固内孔50,并在旋动体32带动固定元件2旋转移动时,基座1位于底座31的限位空间310内,以外部限位体13的二个以上切边131,分别对位卡制于限位空间310的二个以上平切面3101,形成相对式轴向的限位止挡作用,可避免基座1、底座31随着旋动体32作轴向的旋转移动,且不会造成与预设板材4脱离的情况。
且可再次抓握旋动体32的握持部323,再旋转旋动体32将二侧卡制凸体335移开、退出底座31的二高位卡槽331位置,而供旋动体32二侧卡制凸体335、移动落入二高位卡槽331另一侧呈L形凹陷状的归位区334,并位移至卡制于二归位卡槽332处,以供二卡制凸体335一侧呈L形状凸出的卡持侧337,分别嵌制于底座31的二归位区334,二滑升引道336分别对位抵靠在底座31的二斜升引道333,而将旋动体32归位至与底座31呈相对组装、结合状,且旋动体32也再带动固定元件的帽头22、连动杆体21于基座1的容置空间10内沿轴向移动,并将杆体21一侧卡制段211推出基座1的收纳孔11外,并卡制入预设板材5的卡固内孔50内,可方便通过旋转调整部3的旋动体32,凭借旋动体32与底座31相邻对接位置所设导引路径33的导引,供旋动体32带动固定元件2于基座1的容置空间10内作轴向的往复升降移动,且底座31上设有二个以上的高位卡槽331、归位卡槽332相邻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各高位卡槽331与各归位卡槽332间,分别呈环状相邻90°间隔设置),可供旋动体32旋转至定位于高位卡槽331或归位卡槽332位置,旋动定位相当确实、易于分辨,并不会发生旋转过头或未转动至定位等缺失发生。
请参阅图1、图2、图8、图9、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部3是在旋动体32的外部,设有可驱动旋动体32旋转的握持部323,且握持部323可为复数环状间隔排列的凹槽或凸条等、沿着旋动体32周缘向外凸伸的一个以上的翼部324、或是活动装设于旋动体32上供扳转的翼板325,以通过握持部323、翼部324或翼板325操作旋动体32相对底座31作轴向的旋转。
即可通过旋动体32外部所设各种型式的握持部323,方便使用者抓握旋动体32,以进行旋动体32于底座31上作轴向的相对旋转移动,以方便旋动体32带动固定元件2的杆体21在基座1的容置空间10内作轴向的往复移动,且固定元件2的杆体21并未套设弹性元件或其他弹性体等构件,可于旋动体32带动固定元件2的杆体21于基座1的容置空间10往复位移时,不会被弹性元件的反作用力推动,而能确实操作旋动体32的旋转位移。
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旋动式固定装置,是在基座1内部设有容置空间10、收纳孔11,外部设有具二个以上切边131的限位体13、定位部14,则可于基座1的容置空间10、收纳孔11,供固定元件2的杆体21、卡制段211穿入,而供固定元件2的帽头22位于基座1的外部,并可于基座1及帽头22外部组装调整部3,凭借调整部3的底座31套设于基座1的限位体13外、并形成轴向限位的作用,调整部3的旋动体32则固设于固定元件2的帽头22外部,并在底座31与旋动体32相邻对接位置,设有导引路径33,俾可达到旋转旋动体32沿着导引路径33于底座31上作升降位移的目的,并由旋动体32带动固定元件2的杆体21、卡制段211于基座1的容置空间10、收纳孔11内活动往复位移的功效,以方便旋转调整部3形成固定元件2在基座1呈往复升降移动的操作模式,而各构件之间不会产生相互撞击,则于实际使用时较不易受到限制、具有适用性广泛的实用功效,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旋动式固定装置进行设计,利用基座内部容置空间、收纳孔供组装固定元件的杆体、卡制段,以供固定元件的帽头位于定位座外部,再在基座、帽头外组装调整部,则于调整部的底座、旋动体相邻对接位置设有导引路径,而可达到旋转旋动体带动固定元件的杆体、卡制段于基座内部容置空间、收纳孔内进行往复式位移为主要保护重点,且凭借调整部的旋动体与底座间的导引路径引导,供旋动体转可确实达到定位的功能,乃仅使固定装置的旋动调整操作更为简易、方便的优势,并可达到不会造成各构件间相互撞击的功效,不致影响预设第一板材周边物体应用空间,不影响预设第一板材组装作业进行的顺畅度。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固定元件及调整部,其中:
该基座内部设有贯穿的容置空间,而外部设有预定形状的限位体,且限位体一侧设有定位于预设板材上的定位部;
该固定元件设有穿设于基座的容置空间内的杆体,杆体一侧设有在容置孔内作活动伸缩位移的卡制段,且相对卡制段的杆体另一侧设有位于基座外侧的帽头,并在杆体外部套置有抵持于卡制段及基座容置空间内顶面的弹性体;及
该调整部组装于基座及固定元件的帽头外部,包括组装在基座的限位体外部的底座、相对底座而组装于固定元件的帽头外部的旋动体,而底座内部具有供基座的限位体嵌设卡固避免呈轴向转动的限位空间,且旋动体内部则设有供固定元件组装定位的结合空间,再在底座、旋动体相邻对接位置设有导引旋动体旋转作升降位移的导引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外部设有二个以上的相对切边,或是截面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限位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内部容置空间一侧设有扩大孔径以供容纳固定元件的杆体一侧卡制段的收纳孔,且收纳孔与容置孔相邻位置具有限位卡制段移动的止挡肩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的杆体在相对卡制段的另一侧面设有嵌接孔,并在帽头一侧面凸设有嵌设固定于嵌接孔内的嵌接杆,再在帽头外缘凸设有卡持环体,在调整部的旋动体内部设有供卡持环体嵌固定位的定位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部的导引路径是在底座、旋动体的相邻对接位置分别设有二组以上呈高、低落差间隔的高位卡槽、归位卡槽及供移动后卡持定位于高位卡槽或归位卡槽位置的卡制凸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路径在底座一侧设有二组以上呈高、低落差间隔的高位卡槽、归位卡槽,而导引路径再相对底座的高位卡槽、归位卡槽于旋动体的一侧设有移动后卡持定位于高位卡槽或归位卡槽位置的卡制凸体;且二组以上的高位卡槽、归位卡槽间分别呈环状间隔90°相邻交错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由二个以上归位卡槽一侧设有斜向延伸至衔接于高位卡槽一侧的斜升引道,再相对各斜升引道在二个以上高位卡槽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呈L形状凹陷的归位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动体在二个以上卡制凸体一侧分别设有斜向延伸的滑升引道,相对各卡制凸体的滑升引道另一侧再设有呈L形状凸出的卡持侧,而相对二个以上卡制凸体、滑升引道及卡持侧是在旋动体的另一侧外部设有供抓握的握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握持部是复数环状间隔排列的凹槽或凸条以及一个以上沿旋动体周缘向外凸伸的翼部或活动装设供扳转的翼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部的底座与基座通过模内射出加工方式一体成型为一体,该底座是塑胶材质,而该基座是铁、铜、锌或合金材质所制成。
CN201420211976.9U 2014-04-28 2014-04-28 旋动式固定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7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1976.9U CN203847532U (zh) 2014-04-28 2014-04-28 旋动式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1976.9U CN203847532U (zh) 2014-04-28 2014-04-28 旋动式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7532U true CN203847532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60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197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7532U (zh) 2014-04-28 2014-04-28 旋动式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753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2632A (zh) * 2015-01-08 2016-08-03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旋转式固定装置
CN106151190A (zh) * 2015-04-07 2016-11-23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辅助定位机构
CN109159905A (zh) * 2018-10-31 2019-01-08 上海歌尔泰克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云台及具有该云台的无人机
CN110355681A (zh) * 2019-06-25 2019-10-22 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精镗孔气动珩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2632A (zh) * 2015-01-08 2016-08-03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旋转式固定装置
CN106151190A (zh) * 2015-04-07 2016-11-23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辅助定位机构
CN109159905A (zh) * 2018-10-31 2019-01-08 上海歌尔泰克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云台及具有该云台的无人机
CN110355681A (zh) * 2019-06-25 2019-10-22 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精镗孔气动珩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7532U (zh) 旋动式固定装置
CN204419773U (zh) 旋转式的固定装置
CN203023193U (zh) 板对板快速定位装置
CN203438249U (zh) 一种美工刀
CN203214528U (zh) 固定装置
CN106808869A (zh) 一种单手卷笔刀
CN201728662U (zh) 一种具有伸出长度分级可调刀片的美工刀
CN105822632A (zh) 旋转式固定装置
CN204504355U (zh) 伸缩型大力剪
CN104564935B (zh) 固定装置
CN201855982U (zh) 具吸附装置的钻孔辅助定位结构
CN207495471U (zh) 笔式多功能划针
CN203846035U (zh) 皮革压孔机
TWM482877U (zh) 旋動式固定裝置
EP3456889B1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faucet with the same
CN213195487U (zh) 一种门窗铰链高精度铆接设备
US20140318337A1 (en) Lens cutting device
CN211075284U (zh) 一种可更换笔尖的结构
CN209289992U (zh) 一种可调节式档案装订机
CN201089210Y (zh) 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
CN208392176U (zh) 具有微调功能的裁切机刀头
CN203937062U (zh) 一种回收塑料用冲压破碎锤
TW201106311A (en) Revolvable logo device
CN107772752B (zh) 环保高利用率口红
CN217248593U (zh) 一种装配式微纳米气泡水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