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2877U - 旋動式固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旋動式固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2877U
TWM482877U TW103203612U TW103203612U TWM482877U TW M482877 U TWM482877 U TW M482877U TW 103203612 U TW103203612 U TW 103203612U TW 103203612 U TW103203612 U TW 103203612U TW M482877 U TWM482877 U TW M48287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otating body
card slot
fixing device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3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ng-Chih Tseng
Original Assignee
Hanwit Prec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wit Prec Ind Ltd filed Critical Hanwit Prec Ind Ltd
Priority to TW103203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2877U/zh
Publication of TWM482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2877U/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Description

旋動式固定裝置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旋動式固定裝置,尤指可透過旋轉方式調整卡固或分離之固定裝置,係於基座及固定元件外部組裝調整部之相對式底座、旋動體,而藉旋動體於底座上呈相對式旋動升降,可帶動固定元件之桿體於基座的容置空間活動升降,達到方便旋動調整固定裝置之目的。
按,一般日常生活中許多物品,在來回移動的行程間,都會應用到螺絲或插梢等定位機構,來達到定位的效果,例如抽屜、機殼板組等具有伸縮構造的物品,係利用螺桿或插梢讓滑軌、滑槽在移動至預定位置,暫時形成定位,供使用者於滑軌及滑槽定位、不移動的狀態下進行作業;或者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工業電腦、工作機台等利用複數裝置、機構所組裝形成之設備,則會利用螺絲或插梢讓板件與板件在層疊狀態下形成定位,讓機構的外殼設置一可活動組裝、拆卸的板件,或是讓複數裝置、機構可方便相對組裝或拆卸。
再者,一般的螺絲、插梢除了尖端及螺紋會讓使用者在無意間碰觸產生受傷之情形,且在各裝置、機構或板材拆卸時,又需將螺絲或插梢整體拆離,在使用上便經常碰到螺絲或插梢遺失之問題,且使用者 若不具有備用之螺絲、插梢,即利用殘留的螺絲或插梢進行組裝,導致組裝後的機構、板材形成不穩定組合狀態、而容易鬆動、脫離;亦會在眾多螺絲或插梢拆卸後因放置於同一位置,而無法順利找到相對應的螺絲或插梢進行組裝固定之問題;再者,螺絲或插梢在拆裝時,大部分都需要使用手工具(如起子或扳手等)操作,隨著螺絲或插梢之型式不同,使用者便需備妥許多手工具,往往就發生組裝、拆裝作業不順利之情況,因上述問題及缺失在實際使用上不斷的產生,導致板材在利用螺絲或插梢作層疊定位上產生了極不方便之缺失。
本案申請人曾於民國99年11月9日,以『定位裝置之結構改良』提呈新型專利申請,申請案號第099221678號,並領證公告於民國100年5月1日之專利公報,證書號數第M402972號,請參閱第十一、十二圖所示,該定位裝置係於基座A內部通孔A0一側凹設有容置槽A1,且利用通孔A0供定位桿組B之定位桿B1穿設,而定位桿B1一側設有穿置體B11,近穿置體B11的定位桿B1外緣為凸設有止擋環B12,並由止擋環B12往另側再延伸設有滑移桿體B13,且滑移桿體B13外緣係沿軸向剖切有二相對之長切邊B14,即於滑移桿體B13中段在設有凹環槽B15,另於滑移桿體B13的另側面朝內設有內螺孔B16,則於滑移桿體B13外套設有彈性體B2,以供彈性體B2一側抵持於定位桿B1的止擋環B12,且彈性體B2另側係抵持於限位體B3側面,而限位體B3係固設於基座A的容置槽A1內,並於限位體B3內部設有矩形槽狀之限位孔B30,限位孔B30內側具有二相對之收縮側緣B31,可供定位桿B1之滑移桿體B13二長切 邊B14對位限位體B3的二收縮側緣B31而活動伸縮位移,另於滑移桿體B13側面的內螺孔B16,供桿頭B4一側之螺桿B41鎖固,以供桿頭B4外露在基座A外部,即可利用桿頭B4拉引定位桿B1往通孔A0內部收縮,使定位桿B1一側穿置體B11收縮入通孔A0內,而止擋環B12並推擠彈性體B2往限位體B3壓縮,以供滑移桿體B13於限位體B3之限位孔B30內滑移,當凹環槽B15對位限位體B3位置時,即可旋轉桿頭B4帶動定位桿B1旋轉,將滑移桿體B13二側長切邊B14轉向與限位體B3二側收縮側緣B31呈錯位式錯開,以將滑移桿體B13卡持在限位體B3處;並可再將桿頭B4作旋轉、帶動滑移桿體B13旋轉而使二長切邊B14在轉向至對位限位體B3的二收縮側緣B31,而透過彈性體B2彈性恢復力推移定位桿B1往基座A的通孔A0外側移動,而供定位桿B1一側穿置體B11再露出基座A外部。
但該前案之限位體B3固設於基座A的容置槽A1內,而不易察覺限位體B3的二側收縮側緣B31、滑移桿體B13二長切邊B14之間呈對位或錯位的狀態,則在旋轉桿頭B4連動定位桿B1旋轉時,必須依手感辨別滑移桿體B13二長切邊B14與限位體B3二收縮側緣B31的對位情況,形成使用時的盲點,不利操作定位裝置之作業;且定位桿B1於滑移桿體B13外部套設有彈性體B2,造成桿頭B4連動定位桿B1之滑移桿體B13於限位體B3的限位孔B30內移動時,受到彈性體B2的阻力影響,容易形成搖晃、偏擺等不穩定狀態,並於滑移桿體B13的二長切邊B14與限位體B3二收縮側緣B31對位時,彈性體B2即會以反彈力將定位桿B1推向基座A的通孔A0外,造成桿頭 B4撞擊基座A及限位體B3,而於實際應用時存在些許的缺失。
是以,如何解決前案定位裝置的定位桿組之滑移桿體、限位體之間對位情況不易辨別、影響旋轉操作不便之問題與困擾,且定位桿受到彈性體的反彈力作用,推移時造成定位桿及滑移桿體搖晃、不穩定之麻煩及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透過旋轉驅動固定元件卡固於板材或退出,且不會受到反作用力的影響、亦不會形成空轉作業的現象之旋動式固定裝置的新型專利誕生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固定裝置係於基座內部設有容置空間、外部設有限位體及定位部,且基座的容置空間可供固定元件之桿體穿設,可供桿體一側卡制段於容置孔活動伸縮位移,再於桿體另側設有帽頭位於基座外側,而於基座及固定元件的帽頭外部組裝調整部,調整部係以底座組裝在基座的限位體外部、相對底座之旋動體則組裝於固定元件的帽頭外部,則於底座、旋動體相鄰對接位置設有導引路徑,可導引旋動體於底座上旋轉作升降位移,以達到旋轉旋動體而連動固定元件的桿體於基座的容置空間活動升降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調整部之底座、旋動體係於一側相鄰對接位置分別設有導引路徑,則導引路徑係於底座與旋動體相鄰位置分別設有二組或二組以上呈高、低落差之歸位卡槽、高位卡槽及可於歸 位卡槽、高位卡槽間旋動位移卡制定位之卡制凸體;且導引路徑可於底座一側設有二組高位卡槽、歸位卡槽,係分別呈環狀間隔90°相鄰交錯排列,並由二歸位卡槽分別朝高位卡槽位置斜向延伸設有斜升引道,且相鄰斜升引道於高位卡槽另側、設有呈L形狀凹陷之歸位區;而導引路徑亦可於旋動體一側設有二相對之卡制凸體,並以二卡制凸體分別朝一側斜向延伸設有滑升引道,則滑升引道的另側再設有呈L形狀凸出之卡持側;以供旋動體與底座利用導引路徑形成旋轉升、降位移之作動,而帶動固定元件之桿體於基座的容置空間作軸向的活動伸縮移動,方便調整部之旋動體轉動至定位即卡制之作用,供固定裝置操作更方便。
1‧‧‧基座
10‧‧‧容置空間
11‧‧‧收納孔
111‧‧‧止擋肩部
12‧‧‧軸孔
13‧‧‧限位體
131‧‧‧切邊
132‧‧‧凸肩
14‧‧‧定位部
2‧‧‧固定元件
21‧‧‧桿體
210‧‧‧嵌接孔
211‧‧‧卡制段
22‧‧‧帽頭
221‧‧‧嵌接桿
222‧‧‧卡持環體
23‧‧‧彈性體
3‧‧‧調整部
31‧‧‧底座
310‧‧‧限位空間
3101‧‧‧平切面
311‧‧‧定位槽孔
3111‧‧‧止擋內肩
32‧‧‧旋動體
320‧‧‧結合空間
321‧‧‧定位環槽
322‧‧‧通孔
323‧‧‧握持部
324‧‧‧翼部
325‧‧‧翼板
33‧‧‧導引路徑
331‧‧‧高位卡槽
332‧‧‧歸位卡槽
333‧‧‧斜升引道
334‧‧‧歸位區
335‧‧‧卡制凸體
336‧‧‧滑升引道
337‧‧‧卡持側
4‧‧‧板材
40‧‧‧內孔
5‧‧‧板材
50‧‧‧卡固內孔
A‧‧‧基座
A0‧‧‧通孔
A1‧‧‧容置槽
B‧‧‧定位桿組
B1‧‧‧定位桿
B11‧‧‧穿置體
B12‧‧‧止擋環
B13‧‧‧滑移桿體
B14‧‧‧長切邊
B15‧‧‧凹環槽
B16‧‧‧內螺孔
B2‧‧‧彈性體
B3‧‧‧限位體
B30‧‧‧限位孔
B31‧‧‧收縮側緣
B4‧‧‧桿頭
B41‧‧‧螺桿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旋動時之立體外觀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旋動後之立體外觀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旋動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九圖 係為本創作再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十圖 係為本創作又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十一圖 係為習知定位裝置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二圖 係為習知定位裝置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與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實施之方法等,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之旋動式固定裝置係包括基座1、固定元件2及調整部3,其中:該基座1內部具有貫穿的容置空間10,並於容置空間10一側設有擴大孔徑之收納孔11,且收納孔11與容置空間10相鄰位置形成止擋肩部111,而相對收納孔11的容置空間10另側再設有縮小孔徑之軸孔12,再於基座1外部設有至少二個或二個以上切邊131所構成之限位體13、並於限位體13周邊形成複數凸肩132,另相對軸孔12於限位體13另側設有定位部14。
該固定元件2係包括桿體21及帽頭22,且桿體21一側具有擴大外徑之卡制段211、另側設有向內凹陷之嵌接孔210,並利用嵌接孔210供帽頭22一側面凸設之嵌接桿221嵌置固定,並於帽頭22外緣設有向外凸出之卡持環體222,並於桿體21外部套置有彈性體23,且彈性體23一側係抵持於卡制段211上方。
該調整部3係包括底座31、旋動體32及成型於底座31與旋動體32相對位置之導引路徑33,而底座31內部具有限位空間 310、限位空間310內壁面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之平切面3101,再於限位空間310一側並設有擴大寬度之定位槽孔311,則定位槽孔311內壁面相鄰限位空間310位置形成複數止擋內肩3111,且旋動體32內部具有結合空間320,並於結合空間320一側設有擴大孔徑之定位環槽321、縮小孔徑之通孔322,相鄰定位環槽321、通孔322的旋動體32外部係設有握持部323,再於底座31、旋動體32相鄰對接位置設有導引路徑33,可導引旋動體32於底座31上方旋轉作升降位移,且導引路徑33係可於底座31(或旋動體32)的一側設有二組或二組以上之高位卡槽331、歸位卡槽332呈相鄰高、低落差間隔,則由二歸位卡槽332一側分別斜向延伸設有斜升引道333,以供二斜升引道333延續至高位卡槽331處,並於二高位卡槽331另側凹設有呈L形狀之歸位區334,而導引路徑33再於旋動體32(或底座31)一側設有二相對之卡制凸體335,再由二卡制凸體335一側分別斜向延伸設有滑升引道336,二滑升引道336另側再分別設有呈L形狀凸出之卡持側337。
上述各構件於組裝時,係利用基座1的容置空間10供固定元件2之桿體21活動穿設,並供桿體21及一側卡制段211於容置空間10一側收納孔11內活動伸縮、進出,且桿體21另側穿出基座1的軸孔12外,供桿體21另側結合之帽頭22露出基座1外部,而桿體21上套置之彈性體23一側為抵持於卡制段211上方、彈性體23另側即抵持於基座1內部容置空間10與收納孔11內側相鄰位置,再利用基座1外部限位體13穿入調整部3之底座31的限位空間310內,以 供限位體13的二個或二個以上切邊131、分別對位卡制於限位空間310的二個或二個以上之平切面3101、形成限位卡制形態,且限位體13外部之複數凸肩132、即分別嵌置於限位空間310一側之定位槽孔311內、亦形成限位卡制狀態,供基座1定位於底座31的限位空間310內,不致產生軸向旋轉移動,並利用底座31上相對之旋動體32內部結合空間320供固定元件2之帽頭22穿入,且帽頭22利用外緣之卡持環體222嵌卡入旋動體32的定位環槽321內,帽頭22一側即嵌入結合空間320一側通孔322內,即將固定元件2結合於旋動體32內,並可旋轉旋動體32與底座31相鄰對接位置間所設之導引路徑33,作活動的旋轉升降調整,並連動固定元件2之桿體21、卡制段211、彈性體23於基座1的容置空間10進行活動的往復伸縮位移,而藉基座1、固定元件2及調整部3組構成本創作之旋動式固定裝置。
而上述該基座1於外部限位體13,係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切邊131,則可供限位體13呈二相對切邊131之柱體、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或多邊形等各種具二個或二個以上切邊131形狀之柱體;且相對基座1的限位體13的切邊131數量,係於調整部3的底座31內部限位空間310內壁面、亦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平切面3101,可供底座31的限位空間310內壁面,係呈二相對平切面3101、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或多邊形狀之中空孔壁;至於相對限位體13因外部二個或二個以上切邊131所形成之複數凸肩132,並於底座31的限位空間310一側定位槽孔311、設有與複數凸肩132相對數量之止擋內肩3111,以供限位體13嵌入底座31的限位空間310內, 可藉複數凸肩132分別抵靠於定位槽孔311之各止擋內肩3111,以形成沿軸向的限位,避免基座1朝限位空間310內移動;而該基座1係可為金屬材質之鐵、銅、鋅或合金材質等所製成,並透過模內射出成型加工(INSERT MOLDING)方式與調整部3之底座31(可為塑膠等材質)一體成型結合成一體,更可避免基座1與底座31之間、形成相對軸向旋轉的強況發生。
再者,上述固定元件2利用桿體21穿伸入基座1的容置空間10內,桿體21外部雖套設彈性體23,但受到底座31與旋動體32之間導引路徑33的限位,使固定元件2隨著旋動體32在導引路徑33上旋轉、移動時,固定元件2與旋動體32均不易發生搖晃、擺動等無穩定情況,則在旋動體32帶動桿頭22連動桿體21旋轉、位移時,可順利連動卡制段211於基座1的容置空間10、收納孔11處進、出,並供卡制段211於預設板材5的卡固內孔50呈軸向位移,達到穩定嵌卡或退出之目的。
請參閱第二、四、五、六、七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側視剖面圖、較佳實施例旋動時之立體外觀圖、較佳實施例旋動後之立體外觀圖、較佳實施例旋動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之旋動式固定裝置於實際應用操作時,可透過基座1一側之定位部14、嵌固於預設板材4的內孔40中,將基座1、固定元件2及調整部3組裝在預設板材4上,且利用固定元件2的桿體21一側卡制段211穿出基座1的收納孔11外部,嵌設於另一預設板材5的卡固內孔50中,達到將二預設板材4、5卡制結合之目的;且可利用抓握調整部 3的旋動體32外部之握持部323,並旋轉旋動體32,而使旋動體32透過導引路徑33之引導,於底座31上呈相對式旋轉移動,將旋動體32二側卡制凸體335自底座31的二個歸位卡槽332處轉動移出,即供二卡制凸體335、滑升引道336,分別沿著二歸位卡槽332一側之斜升引道333、朝向高位卡槽331位置移動,且透過旋動體32帶動固定元件2呈軸向的提升、作軸向的往復位移,以當旋動體32二側卡制凸體335分別移動至底座31的二高位卡槽331處,並形成卡制、定位之嵌卡模式,且帶動固定元件2之桿體21一側卡制段211縮入基座1的容置空間10內部收納孔11內,以供卡制段211退出預設板材5的卡固內孔50,並於旋動體32帶動固定元件2旋轉移動時,基座1位於底座31的限位空間310內,以外部限位體13之二個或二個以上切邊131,分別對位卡制於限位空間310的二個或二個以上平切面3101,形成相對式軸向的限位止擋作用,可避免基座1、底座31隨著旋動體32作軸向的旋轉移動,且不會造成與預設板材4脫離的情況。
且可再次抓握旋動體32的握持部323,再旋轉旋動體32將二側卡制凸體335移開、退出底座31的二高位卡槽331位置,而供旋動體32二側卡制凸體335、移動落入二高位卡槽331另側呈L形凹陷狀之歸位區334,並位移至卡制於二歸位卡槽332處,以供二卡制凸體335一側呈L形狀凸出之卡持側337,分別嵌制於底座31的二歸位區334,二滑升引道336分別對位抵靠在底座31的二斜升引道333,而將旋動體32歸位至與底座31呈相對組裝、結合狀,且旋動體32亦再帶動固定元件之帽頭22、連動桿體21於基座1的 容置空間10內沿軸向移動,並將桿體21一側卡制段211推出基座1的收納孔11外,並卡制入預設板材5的卡固內孔50內,可方便透過旋轉調整部3之旋動體32,藉由旋動體32與底座31相鄰對接位置所設導引路徑33之導引,供旋動體32帶動固定元件2於基座1的容置空間10內作軸向的往復升降移動,且底座31上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之高位卡槽331、歸位卡槽332相鄰間隔設置(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各高位卡槽331與各歸位卡槽332間,係分別呈環狀相鄰90°間隔設置),可供旋動體32旋轉至定位於高位卡槽331或歸位卡槽332位置,旋動定位相當確實、易於分辨,並不會發生旋轉過頭或未轉動至定位等缺失發生。
請參閱第一、二、八、九、十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再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又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之調整部3係於旋動體32的外部,設有可驅動旋動體32旋轉之握持部323,且握持部323係可為複數環狀間隔排列之凹槽或凸條等、沿著旋動體32周緣向外凸伸之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翼部324、或是活動裝設於旋動體32上供扳轉之翼板325,以透過握持部323、翼部324或翼板325操作旋動體32相對底座31作軸向之旋轉。
即可透過旋動體32外部所設各種型式之握持部323,方便使用者抓握旋動體32,以進行旋動體32於底座31上作軸向的相對旋轉移動,以方便旋動體32帶動固定元件2之桿體21在基座1的容置空間10內作軸向的往復移動,且固定元件2的桿體21並未套設彈性 元件或其他彈性體等構件,可於旋動體32帶動固定元件2之桿體21於基座1的容置空間10往復位移時,不會被彈性元件的反作用力推動,而能確實操作旋動體32的旋轉位移。
是以,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本創作之旋動式固定裝置,係於基座1內部設有容置空間10、收納孔11,外部設有具二個或二個以上切邊131之限位體13、定位部14,則可於基座1的容置空間10、收納孔11,供固定元件2之桿體21、卡制段211穿入,而供固定元件2的帽頭22位於基座1的外部,並可於基座1及帽頭22外部組裝調整部3,藉由調整部3之底座31套設於基座1的限位體13外、並形成軸向限位的作用,調整部3之旋動體32則固設於固定元件2的帽頭22外部,並於底座31與旋動體32相鄰對接位置,設有導引路徑33,俾可達到旋轉旋動體32沿著導引路徑33於底座31上作升降位移之目的,並由旋動體32帶動固定元件2的桿體21、卡制段211於基座1的容置空間10、收納孔11內活動往復位移之功效,藉以方便旋轉調整部3形成固定元件2在基座1呈往復升降移動的操作模式,而各構件之間不會產生相互撞擊,則於實際使用時較不易受到限制、具有適用性廣泛之實用功效,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結構、裝置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故,本創作為主要針對旋動式固定裝置進行設計,係利用基座內部容置空間、收納孔供組裝固定元件之桿體、卡制段,以供固定元件的帽頭位於定位座外部,再於基座、帽頭外組裝調整部,則於調整部的 底座、旋動體相鄰對接位置設有導引路徑,而可達到旋轉旋動體帶動固定元件之桿體、卡制段於基座內部容置空間、收納孔內進行往復式位移為主要保護重點,且藉由調整部之旋動體與底座間的導引路徑引導,供旋動體轉可確實達到定位之功能,乃僅使固定裝置的旋動調整操作更為簡易、方便之優勢,並可達到不會造成各構件間相互撞擊之功效,不致影響預設第一板材周邊物體應用空間,不影響預設第一板材組裝作業進行之順暢度,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於實際實施、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研發,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之新型專利,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研發、創設,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基座
10‧‧‧容置空間
11‧‧‧收納孔
12‧‧‧軸孔
13‧‧‧限位體
131‧‧‧切邊
132‧‧‧凸肩
14‧‧‧定位部
2‧‧‧固定元件
21‧‧‧桿體
210‧‧‧嵌接孔
211‧‧‧卡制段
22‧‧‧帽頭
221‧‧‧嵌接桿
222‧‧‧卡持環體
23‧‧‧彈性體
3‧‧‧調整部
31‧‧‧底座
310‧‧‧限位空間
3101‧‧‧平切面
311‧‧‧定位槽孔
3111‧‧‧止擋內肩
32‧‧‧旋動體
320‧‧‧結合空間
321‧‧‧定位環槽
322‧‧‧通孔
323‧‧‧握持部
33‧‧‧導引路徑
331‧‧‧高位卡槽
332‧‧‧歸位卡槽
333‧‧‧斜升引道
334‧‧‧歸位區
335‧‧‧卡制凸體
336‧‧‧滑升引道
337‧‧‧卡持側

Claims (10)

  1. 一種旋動式固定裝置,係包括基座、固定元件及調整部,其中:該基座內部設有貫穿之容置空間,而外部設有預定形狀之限位體,且限位體一側設有定位於預設板材上之定位部;該固定元件係設有穿設於基座的容置空間內之桿體,桿體一側設有於容置孔內作活動伸縮位移之卡制段,且相對卡制段的桿體另側設有位於基座外側之帽頭,並於桿體外部套置有抵持於卡制段及基座容置空間內頂面之彈性體;及該調整部係組裝於基座及固定元件的帽頭外部,係包括組裝在基座的限位體外部之底座、相對底座而組裝於固定元件的帽頭外部之旋動體,而底座內部具有供基座的限位體嵌設卡固避免呈軸向轉動之限位空間,且旋動體內部則設有供固定元件組裝定位之結合空間,再於底座、旋動體相鄰對接位置設有導引旋動體旋轉作升降位移之導引路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其中該基座外部係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之相對切邊或呈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或多邊形之預定形狀限位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其中該基座內部容置空間一側設有擴大孔徑以供容納固定元件的桿體一側卡制段之收納孔,且收納孔與容置孔相鄰位置具有限位卡制段移動之止擋肩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元件之桿體於相對卡制段的另側面設有嵌接孔,並於帽頭一側面凸設有嵌設固定於嵌接孔內之嵌接桿,再於帽頭外緣凸設有卡持環體,則於調整部 的旋動體內部設有供卡持環體嵌固定位之定位環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其中該調整部之導引路徑係於底座、旋動體的相鄰對接位置分別設有二組或二組以上呈高、低落差間隔之高位卡槽、歸位卡槽及供移動後卡持定位於高位卡槽或歸位卡槽位置之卡制凸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其中該導引路徑於底座一側設有二組或二組以上呈高、低落差間隔之高位卡槽、歸位卡槽,而導引路徑再相對底座的高位卡槽、歸位卡槽於旋動體的一側設有移動後卡持定位於高位卡槽或歸位卡槽位置之卡制凸體;且二組高位卡槽、歸位卡槽間係分別呈環狀間隔90°相鄰交錯排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其中該底座係由二個或二個以上歸位卡槽一側設有斜向延伸至銜接於高位卡槽一側之斜升引道,再相對各斜升引道於二個或二個以上高位卡槽的另側、分別設有呈L形狀凹陷之歸位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其中該旋動體於二個或二個以上卡制凸體一側分別設有斜向延伸之滑升引道,相對各卡制凸體的滑升引道另側再設有呈L形狀凸出之卡持側,而相對二個或二個以上卡制凸體、滑升引道及卡持側係於動體的另側外部設有供抓握之握持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其中該握持部係為複數環狀間隔排列之凹槽或凸條、一個或一個以上沿旋動體周緣向外凸伸之翼部或活動裝設供扳轉之翼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動式固定裝置,其中該調整部之底座係與基座透過模內射出加工(INSERT MOLDING)方式一體成型為一體,該底座係為塑膠材質,而該基座係為金屬材質之鐵、銅、鋅或合金材質所製成。
TW103203612U 2014-03-03 2014-03-03 旋動式固定裝置 TWM482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612U TWM482877U (zh) 2014-03-03 2014-03-03 旋動式固定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612U TWM482877U (zh) 2014-03-03 2014-03-03 旋動式固定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2877U true TWM482877U (zh) 2014-07-21

Family

ID=5172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3612U TWM482877U (zh) 2014-03-03 2014-03-03 旋動式固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28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854B (zh) * 2014-12-22 2015-09-21 Hanwit Prec Ind Ltd 旋轉式固定裝置
CN112164933A (zh) * 2020-09-29 2021-01-01 马鞍山市凯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
CN112164934A (zh) * 2020-09-29 2021-01-01 马鞍山市凯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的自动锁止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854B (zh) * 2014-12-22 2015-09-21 Hanwit Prec Ind Ltd 旋轉式固定裝置
CN112164933A (zh) * 2020-09-29 2021-01-01 马鞍山市凯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
CN112164934A (zh) * 2020-09-29 2021-01-01 马鞍山市凯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的自动锁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49183U (zh) 板對板快速定位裝置
TWI529311B (zh) Rotary fastening device
CN104619464B (zh) 夹紧套筒、扳手和使用方法
TWM482877U (zh) 旋動式固定裝置
DE202010008946U1 (de) Automatischer Hammer
TWI623689B (zh) Positioning means
CN204419773U (zh) 旋转式的固定装置
TWM536292U (zh) 固定裝置
DE202011000093U1 (de) Schnellspannmechanismus für elektrischen Hammer
DE202010008944U1 (de) Automatischer Hammer
WO2021227558A1 (zh) 一种螺旋调平装置和操作方法
TWM449882U (zh) 萬向接頭結構
CN203847532U (zh) 旋动式固定装置
TWI500854B (zh) 旋轉式固定裝置
TWM495913U (zh) 旋轉式之固定裝置
DE102018201118A1 (de) 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DE202013012551U1 (de) Handwerkzeug und System
CN106292835B (zh) 旋钮结构
TW201910075A (zh) 滑桿結構
DE102011004559A1 (de) Werkzeugaufnahme
DE102014108846B4 (de) Werkzeug mit austauschbarem Antriebskopf
CN203765526U (zh) 可调式套筒
TWM458066U (zh) 固定裝置
TW201819116A (zh) 具有止擋裝置之扳手
TWM449208U (zh) 固定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