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4526U -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4526U
CN203844526U CN201420190548.2U CN201420190548U CN203844526U CN 203844526 U CN203844526 U CN 203844526U CN 201420190548 U CN201420190548 U CN 201420190548U CN 203844526 U CN203844526 U CN 203844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annular groove
time
stage
mark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05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锴
王喆琼
余乐铭
胡永明
汪曙
吴琦
薛静
胡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Truc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Truc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Truc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905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4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4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45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Waterproofing, Decoration, And Sanit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包括踏步底面和踏步边沿,所述踏步底面设置有多个扳手操作孔,所述扳手操作孔等分分布在与所述踏步底面同心的圆上,所述踏步底面设有一与其同心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最大半径小于所述扳手操作孔的边沿到所述踏步底面中心的最小距离,所述踏步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中心踩踏孔,所述环形凹槽的内环侧面和外环侧面均具有踩踏功能,增加了车轮踏步垂直空间分布的踩踏点,更方便驾驶员上下驾驶室;将踏步边沿设成两级边沿的结构,增大该踩踏点的踩踏面积;再通过在踏步边沿上增设防滑凸块和减重孔,对该踩踏面进行防滑处理,增强了车轮踏步的安全性并节省了材料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底盘部件,特别是便于驾驶员上下驾驶室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车轮踏步是一种运用于底盘较高的汽车中便于驾驶员上下驾驶室的汽车底盘部件,传统汽车车轮踏步仅有踩踏功能,在人体工程力学方面考虑不足,车轮踏步垂直空间分布的踩踏点少,踩踏区的面积不够大,受力面积小,踩踏区未作防滑设计,使上下驾驶室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不高。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896170U,公告日:2013年04月24日,名称为:“汽车车轮踏圈”的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信息如下:一种汽车车轮踏圈,包括设有踏圈底面和踏圈边沿的踏圈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踏圈体内的踏圈连接件,所述踏圈底面设有多个扳手操作孔,所述踏圈连接件设有安装面和多个螺母座支耳,所述安装面为由第一安装底面和安装边沿构成的凹槽形,所述踏圈底面正中间设置有一圆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为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底面与踏圈底面上的第二安装面焊接,所述多个螺母座支耳位于安装边沿且均设有与扳手操作孔相配合的螺栓通孔。本实用新型的踏圈体可将车轮螺栓和车轮螺母遮蔽,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可消除安全隐患及满足欧盟理事会关于汽车外部突出物的生产要求。
此汽车车轮踏圈虽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仅在保证其具有踏圈功能的同时又保证该踏圈的美观性,但该踏圈仅具有踏圈底面凹槽下部及踏圈外沿两处踩踏点,该车轮踏圈垂直空间分布的踩踏点较少,不方便驾驶人员上下驾驶室;另外,该车轮踏圈的各个踩踏点也未见有防滑减重设计,致使该车轮踏圈的踩踏安全性不高,还增大了制作此种车轮踏圈的耗材成本以及增大了踏圈的自重;还有就是该车轮踏圈除了多设置的扳手操作孔具有减重功能外,没有再增设其他减重设计,进一步增大该车轮踏圈的耗材成本及踏圈的自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汽车车轮踏步在人体工程力学方面考虑不足,车轮踏步垂直空间分布的踩踏点少,各踩踏点的踩踏面的面积不够大,踩踏受力面积小,踩踏面未作防滑处理,使上下驾驶室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不高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力学,增加在垂直空间分布上的踩踏点,增大各个踩踏面的面积,增大踩踏受力面,在踩踏面做防滑处理,提高驾驶员上下驾驶室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的汽车车轮踏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包括踏步底面和踏步边沿,所述踏步底面设置有多个扳手操作孔,所述扳手操作孔等分分布在与所述踏步底面同心的圆上,所述的踏步底面上同心设置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最大半径小于所述扳手操作孔的边沿到踏步底面中心的最小距离,所述踏步底面的中心设有一中心踩踏孔,所述踏步边沿上排列有防滑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圈内的踏步底面平面与环形凹槽圈外的踏步底面平面高度相等,所述环形凹槽开口处的槽宽为20毫米~30毫米,所述环形凹槽的槽深为10毫米~1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圈内的踏步底面平面高于环形凹槽圈外的踏步底面平面,形成一圆形凸台,所述环形凹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圈外踏步底面所在的平面上的槽宽为20毫米~30毫米,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至所述环形凹槽圈外踏步底面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10毫米~1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槽体为V字形槽或倒梯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踏步边沿由第一级边沿、第二级边沿及两级边沿连接部组成两级台阶的结构,所述第一级边沿到所述踏步底面轴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级边沿到所述踏步底面轴心线的距离,所述第一级边沿的一边与所述踏步底面连接,另一边通过所述两级边沿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级边沿连接,所述的防滑凸块排列于所述踏步边沿的第二级边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级边沿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级边沿和第二级边沿相垂直,所述的两级边沿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级边沿和第二级边沿的连接处倒角,所述的第一级边沿与所述踏步底面的连接处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级边沿上的防滑凸块为偶数个、等分分布,所述防滑凸块为条形,所述防滑凸块的轴线与踏步底面的平面的夹角为30°~60°,任意两相邻防滑凸块镜像对称,任意两相邻防滑凸块边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毫米~2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踏步边沿的第二级边沿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所述的减重孔位于任意两相邻防滑凸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心踩踏孔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踩踏孔的边沿设有向踏步底面的背面延伸的中心孔踩踏面,该中心孔踩踏面与所述踏步底面的平面相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车轮踏步底面的平面上开设具有一定槽宽和槽深的环形凹槽,使该环形凹槽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具有踩踏功能,车轮踏步安装于车轮上后,该环形凹槽下部的外侧面和环形凹槽上部的内侧面即可作为两踩踏面使用,增加车轮踏步垂直空间分布上的踩踏点,使驾驶员上下驾驶室更加的方便;
2.增高环形凹槽圈内的踏步底面平面,形成圆形凸台,此时该圆形凸台的侧面为环形凹槽的内侧面,如此结构增大环形凹槽内侧面的面积,增大了以此侧面作为踩踏面时的踩踏面积,使该踩踏点更易于踩踏,提高了该踩踏点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踏步边沿设成两级台阶的结构,增大了该踩踏点的踩踏受力面积,使该踩踏点更易于踩踏,提高踏步边沿这一踩踏点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通过在踏步边沿的第二级边沿上设置防滑凸块,进一步提高了该踩踏点的安全性能;
5.两相邻防滑凸块间增设减重孔,不仅减轻了踏步体的重量而且减重孔的结构也具有防滑的功能,既节省了车轮踏步的材料成本又提高了车轮踏步的安全性能;
6.踏步底面中心位置设置的中心踩踏孔不仅减轻了踏步体的重量还可以作为一踩踏点使用,该设计不但减轻了车轮踏步的重量节省了材料成本,同时还增加了一踩踏点,使驾驶员上下驾驶室变得更加方便;
7.中心踩踏孔的边沿设有向踏步底面的背面延伸的中心孔踩踏面,该中心孔踩踏面增大了该踩踏点的踩踏面,提高了该踩踏点的踩踏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车轮踏步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车轮踏步的侧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车轮踏步的纵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轮踏步的后视图;
图中,踏步体1(踏步底面11、扳手操作孔111、踏步边沿12)、踏步连接件2、圆形凸台3、环形凹槽4、第一级边沿5、第二级边沿6、两级边沿连接部56,商标图形7、中心踩踏孔8、中心孔踩踏面81、防滑凸块9、减重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2,一种汽车车轮踏步为设有踏步底面11和踏步边沿12的踏步体1。所述踏步底面11设置有多个扳手操作孔111,所述扳手操作孔111等分分布在与所述踏步底面11同心的圆上。所述踏步底面11上同心设置有一环形凹槽4,所述环形凹槽4的最大半径小于所述扳手操作孔111的边沿到所述踏步底面11中心的最小距离。所述环形凹槽4圈内的踏步底面11的平面高于环形凹槽4圈外的踏步底面11的平面,所述环形凹槽4圈内的踏步底面11形成一圆形凸台3,此时该圆形凸台3的侧面为所述环形凹槽4的内侧面,该圆形凸台3的圆形上底面与所述踏步底面11同心。所述踏步底面11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中心踩踏孔8,所述中心踩踏孔8位于所述环形凹槽4圈内的踏步底面11上,此时所述中心踩踏孔8也位于所述圆形凸台3上底面的正中位置,所述中心踩踏孔8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多边形等,所述中心踩踏孔8的边沿设有向踏步底面11的背面延伸的中心孔踩踏面81,该中心孔踩踏面81与所述踏步底面11的平面相垂直。所述圆形凸台3的上底面的中部还冲压出生产厂家的商标图形7,该商标图形7为东风公司的双飞燕品牌标志,所述商标图形7可以是上凸的也可以是下凹的。所述中心踩踏孔8位于所述商标图形7正中部的空隙处,该商标图形7提高了车辆的美观性。所述踏步边沿12的踩踏面上排列有防滑凸块9和减重孔10。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述踏步底面11中部的圆形凸台3的上底面高于环形凹槽4圈外的踏步底面11的平面。所述踏步边沿12由第一级边沿5、第二级边沿6及两级边沿连接部56组成两级台阶的结构,所述的两级边沿连接部56与所述踏步底面11的平面平行,所述的两级边沿连接部56与所述第一级边沿5和第二级边沿6垂直,所述的第一级边沿5到所述踏步底面11轴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级边沿6的到所述踏步底面11轴心线的距离,所述第一级边沿5的一边与所述踏步底面11连接,而另一边通过两级边沿连接部56与第二级边沿6连接,所述两级边沿连接部56与所述第一级边沿5和所述第二级边沿6的连接部倒角,所述第一级边沿5与所述踏步底面11的连接部倒角。此处将所述踏步边沿12设成两级台阶的形式,增大了踏步边沿12的面积,即增大了此处作为踩踏点时的踩踏面积,提高了此踩踏点的安全性。
排列于所述踏步边沿12上的防滑凸块9具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级边沿6上,为单排偶数个、等分分布。所述防滑凸块9为条形,所述防滑凸块9的轴线与踏步底面11的平面的夹角为30°~60°,任意两相邻防滑凸块9镜像对称,即任意两防滑凸块9的形状大小一致,任意防滑凸块9与所述踏步底面11的平面的夹角均相等。任意两相邻防滑凸块9的边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毫米~25毫米。所述踏步边沿12的第二级边沿6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10,所述减重孔10位于任意两相邻防滑凸块9之间。防滑凸块9的设置有效增大脚踩踏其上时横向与纵向的滑动摩擦力,提高了该踩踏点安全性能;另外,设置于两相邻防滑凸块9之间的减重孔10不仅减轻了车轮踏步的重量节省了材料成本,同时也有踩踏时防滑的作用。
结合图2和图4,所述环形凹槽4圈内的踏步底面11的平面高于环形凹槽4圈外的踏步底面11的平面,所述环形凹槽4圈内的踏步底面11形成一圆形凸台3,该圆形凸台3的侧面为所述环形凹槽4的内侧面。所述环形凹槽的槽体为V字形槽,也可以为倒梯形槽。所述环形凹槽4在所述环形凹槽4圈外的踏步底面11的平面上的槽宽为20毫米~30毫米,所述环形凹槽4的底面至所述环形凹槽4圈外的踏步底面11的平面的距离为10毫米~15毫米,所述环形凹槽4的外侧面与踏步底面11的平面可以呈30°~45°夹角,所述环形凹槽4的内侧面与踏步底面11的平面可以呈45°~60°夹角。
驾驶员在爬上驾驶室的过程中,环形凹槽4下部可作为第一踩踏点,即环形凹槽4的外侧面作为踩踏面;中心踩踏孔8处可作为第二踩踏点;环形凹槽4上部可作为第三踩踏点,即环形凹槽的内侧面作为踩踏面;踏步边沿12作为第四踩踏点,即位于踏步边沿12上的第一级边沿5和第二级边沿6一起作为踩踏面。驾驶员在爬下驾驶室的过程中,四个踩踏点的顺序顺次倒置。该车轮踏步垂直空间分布多处踩踏点,更便于驾驶员上下驾驶室。
另外,所述环形凹槽4圈内的踏步底面11的平面与环形凹槽4圈外的踏步底面11的平面也可相等,此时,所述环形凹槽4的槽体可以为V字形槽或倒梯形槽,所述环形凹槽4开口处的槽宽为20毫米~30毫米,所述环形凹槽4的槽深为10毫米~15毫米,所述环形凹槽4的外侧面与踏步底面11呈30°~45°夹角,所述环形凹槽4的内侧面与踏步底面11呈45°~60°夹角,此时所述环形凹槽4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可作为踩踏面使用。当车轮踏步安装于车轮上后,所述环形凹槽4上部的踩踏面为环形凹槽4的内侧面,所述环形凹槽4下部的踩踏面为环形凹槽4的外侧面,此结构与环形凹槽加圆形凸台的踏步组合类似,增加了车轮踏步垂直空间分布踩踏点,使驾驶员上下驾驶室变得更加方便。
参见图5,踏步底面11的背面于所述扳手操作孔111处对应固定安装有踏步连接件2,固定安装于踏步底面11背面的两个踏步连接件2的连接线通过踏步的圆心。所述踏步连接件2是运用常规方式与踏步底面11的背面固定安装在一起的,比如: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该汽车车轮踏步通过螺栓连接于车轮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简单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包括踏步底面(11)和踏步边沿(12),所述踏步底面(11)设置有多个扳手操作孔(111),所述扳手操作孔(111)等分分布在与所述踏步底面(11)同心的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步底面(11)上同心设置有一环形凹槽(4),所述环形凹槽(4)的最大半径小于所述扳手操作孔(111)的边沿到踏步底面(11)中心的最小距离,所述踏步底面(11)的中心设有一中心踩踏孔(8),所述踏步边沿(12)上排列有防滑凸块(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4)圈内的踏步底面(11)平面与环形凹槽(4)圈外的踏步底面(11)平面高度相等,所述环形凹槽(4)开口处的槽宽为20毫米~30毫米,所述环形凹槽(4)的槽深为10毫米~1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4)圈内的踏步底面(11)平面高于环形凹槽(4)圈外的踏步底面(11)平面,形成一圆形凸台(3),所述环形凹槽(4)在所述环形凹槽(4)圈外踏步底面(11)所在的平面上的槽宽为20毫米~30毫米,所述环形凹槽(4)的底面至所述环形凹槽(4)圈外踏步底面(11)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10毫米~15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4)的槽体为V字形槽或倒梯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步边沿(12)由第一级边沿(5)、第二级边沿(6)及两级边沿连接部(56)组成两级台阶的结构,所述第一级边沿(5)到所述踏步底面(11)轴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级边沿(6)到所述踏步底面(11)轴心线的距离,所述第一级边沿(5)的一边与所述踏步底面(11)连接,另一边通过所述两级边沿连接部(56)与所述第二级边沿(6)连接,所述的防滑凸块(9)排列于所述踏步边沿(12)的第二级边沿(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级边沿连接部(56)与所述第一级边沿(5)和第二级边沿(6)相垂直,所述的两级边沿连接部(56)与所述第一级边沿(5)和第二级边沿(6)的连接处倒角,所述的第一级边沿(5)与所述踏步底面(11)的连接处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边沿(6)上的防滑凸块(9)为偶数个、等分分布,所述防滑凸块(9)为条形,所述防滑凸块(9)的轴线与踏步底面(11)的平面的夹角为30°~60°,任意两相邻防滑凸块(9)镜像对称,任意两相邻防滑凸块(9)边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毫米~25毫米。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边沿(12)的第二级边沿(6)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10),所述的减重孔(10)位于任意两相邻防滑凸块(9)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踩踏孔(8)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轮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踩踏孔(8)的边沿设有向踏步底面(11)的背面延伸的中心孔踩踏面(81),该中心孔踩踏面(81)与所述踏步底面(11)的平面相垂直。
CN201420190548.2U 2014-04-19 2014-04-19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4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0548.2U CN203844526U (zh) 2014-04-19 2014-04-19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0548.2U CN203844526U (zh) 2014-04-19 2014-04-19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4526U true CN203844526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57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0548.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4526U (zh) 2014-04-19 2014-04-19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45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329A (zh) * 2020-11-24 2021-03-12 航天科工武汉磁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踩踏、多频谱隐身轮毂盖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329A (zh) * 2020-11-24 2021-03-12 航天科工武汉磁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踩踏、多频谱隐身轮毂盖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4526U (zh) 一种汽车车轮踏步
CN201161527Y (zh) 一种无辐式无内胎车轮轮辋
CN203318019U (zh) 平连接式轮辐加强型半表面车轮
CN205440530U (zh) 一种轻量化结构的盘式转向节
CN201457163U (zh) 一种新型公交车用固定拉环
CN203198793U (zh) 汽车扶手
CN204077223U (zh) 一种汽车轮盖结构
CN203067617U (zh) 制动器底板总成
CN203528459U (zh) 一种安全型汽车轮胎
CN203832140U (zh) 一种加强型车轮钢圈结构
CN208438996U (zh) 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4859418A (zh) 一种车轮侧挡板
CN204127168U (zh) 挂车桥整体式制动底板
CN205588915U (zh) 用于减震器的连接轴承
CN203974395U (zh) 农用车轴轮毂
CN202965843U (zh) 安全轮胎
CN203681130U (zh) 一种车轮饰盖
CN203698295U (zh) 异形平板车碰头
CN203427877U (zh) 一种钢板式转向节
CN203713427U (zh) 一种16×4.0电动三轮车外胎
CN202896170U (zh) 汽车车轮踏圈
CN202608460U (zh) 一种可拆卸螺套连接万向轮
CN206202464U (zh) 抗压抗弯的扰流板
CN202163239U (zh) 新型车轮钢圈
CN202656779U (zh) 汽车轮毂镶件上的螺栓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