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35496U - 一种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35496U
CN203835496U CN201420262777.0U CN201420262777U CN203835496U CN 203835496 U CN203835496 U CN 203835496U CN 201420262777 U CN201420262777 U CN 201420262777U CN 203835496 U CN203835496 U CN 203835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avity
silencing apparatus
lumen
an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627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凯
黄进
杨德银
吴孟兵
朱帅
张鹤
何延刚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2627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35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35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354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前腔、中腔、后腔的隔板,以及贯通所述前腔、所述中腔并延伸到所述后腔内的进气管,以及贯通所述中腔、所述后腔并延伸到所述前腔内的排气管,还包括中间管、压力控制阀,所述中间管贯通所述中腔,且所述中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前腔、所述后腔内,所述中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所述进气管在前腔具有第一孔,所述排气管在后腔具有第二孔。该消声器既能在低速时保证良好的降噪效果,又能在高速时保证气体顺畅地通过消声器,使整车具备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元件,具体涉及一种消声器。
背景技术
消声器为气路中常用的元件,在汽车的气路中,消声器常用于降低发动机产生的噪声,来减少振动,提高汽车使用的舒适性。为了降低噪声,消声器需要布置多管迷路式的复杂结构,以形成不同的谐振器及共振腔来达到更好的消除噪音的效果。汽车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的低频率噪声最为突出,频率为220Hz及400Hz时峰值较大,且发动机整体高频噪声都很大,需要采用消音器消声。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消音器结构,包括壳体1’、上下分层设置在壳体1’内的进气管6’和排气管7’,其中壳体1’内设有将其内腔分隔成前腔2’、中腔3’和后腔4’的隔板5’,进气管6’上具有抗性消音的小孔,排气管7’上具有用于阻性消音的吸音材料,进气管6’贯通前腔2’、中腔3’并延伸到后腔4’,排气管7’贯通中腔3’、后腔4’并延伸到前腔2’。上述结构存在如下缺点:车辆在高速工况下,采用上述结构的消音器,能够实现气体的快速流动,但不能保证噪音的消除;车辆在低速工况下,气体快速流经三个腔体,不能起到很好的降噪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其既能在低速时保证良好的降噪效果,又能在高速时保证气体顺畅地通过消声器,使整车具备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消声器,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前腔、中腔、后腔的隔板,以及贯通所述前腔、所述中腔并延伸到所述后腔内的进气管,以及贯通所述中腔、所述后腔并延伸到所述前腔内的排气管,还包括中间管、压力控制阀,所述中间管贯通所述中腔,且所述中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前腔、所述后腔内,所述中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所述进气管在前腔具有第一孔,所述排气管在后腔具有第二孔。
可选择的,所述压力控制阀为背压阀,所述背压阀的开启压力为10~30kPa。
可选择的,所述中腔的体积为壳体体积的0.2~0.3倍,所述进气管具有第三孔,所述排气管具有第四孔,所述第三孔、所述第四孔均位于所述中腔内。
可选择的,所述第三孔的孔径为8~10mm,所述第四孔的孔径为3~4mm。
可选择的,所述进气管具有第五孔,所述排气管具有第六孔,所述第五孔、所述第六孔外包覆有吸声材料,所述进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各自的吸声材料之间形成共振腔。
可选择的,所述第五孔分布在所述前腔和所述中腔内,所述第六孔分布在所述后腔内。
可选择的,所述第五孔、所述第六孔的孔径为3~3.5mm。
可选择的,所述第五孔位于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三孔之间,所述第六孔位于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四孔之间。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的孔径为3~4mm。
可选择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外的隔热板、所述壳体与所述隔热板之间具有隔热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在阻抗复合式消声结构的基础上,另设置专门的背压阀结构,可以根据气流的大小操纵阀门的开启,当整车在低速工况下,排气阻力小于压力控制阀的开启压力时,压力控制阀关闭,使消声器具备较好的降噪效果,当整车在高速工况下,排气阻力大于压力控制阀的开启压力时,压力控制阀打开,使气流较为顺畅地通过消声器。从而既能保证良好的NVH性能,增强了整车的动力性及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器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声器的外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壳体,11-隔热棉,12-隔热板,13-端盖,2’、2-前腔,3’、3-中腔,4’、4-后腔,5’、5-隔板,6’、6-进气管,61-第一孔,62-第三孔,63-第五孔,7’、7-排气管,71-第二孔,72-第四孔,73-第六孔,8-中间管,81-背压阀,9-吸声材料,91-共振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消声器包括壳体1,以及位于壳体1内并将壳体1分隔为前腔2、中腔3、后腔4的隔板5,以及贯通前腔2、中腔3并延伸到后腔4内的进气管6,以及贯通中腔3、后腔4并延伸到前腔2内的排气管7,还包括中间管8、压力控制阀,中间管8贯通中腔3,且中间管8的两端分别延伸到前腔2、后腔4内,中间管8的一端连接压力控制阀,进气管6在前腔2具有第一孔61,排气管7在后腔4具有第二孔71。当整车在低速工况下,排气阻力小于压力控制阀的开启压力时,压力控制阀关闭,使消声器具备较好的降噪效果,当整车在高速工况下,排气阻力大于压力控制阀的开启压力时,压力控制阀打开,使气流较为顺畅地通过消声器。从而既能保证良好的NVH性能,增强了整车的动力性及经济性。
压力控制阀可以为溢流阀、顺序阀等,只要能够实现压力大于设定值时打开即可。优选的,压力控制阀为背压阀81,背压阀81的开启压力为10~30kPa。背压阀81包括弹簧、膜片,气体的压力小于弹簧力时,膜片封闭,背压阀81关闭;气体的压力大于弹簧力时,弹簧被压缩,带动膜片运动,背压阀81开启。一般汽车的低速行驶工况下,气路压力小于10kPa,高速行驶工况下,气路压力大于30kPa,采用上述开启压力的背压阀81,能够实现车辆高速、低速工况下,背压阀81的快速打开。
前腔2、中腔3、后腔4的体积可有多种设置,优选的,中腔3的体积为壳体1体积的0.2~0.3倍,进气管6具有第三孔62,排气管7具有第四孔72,第三孔62、第四孔72均位于中腔3内。上述结构中,中腔3的体积小于前腔2和后腔4,有利于位于中腔3的第三孔62、第四孔72通过抗性消声吸收中低频噪音。
第三孔62、第四孔72的孔径和数量可根据需要吸收的音频频率进行相应设置,优选的,第三孔62的孔径为8~10mm,第四孔72的孔径为3~4mm。第三孔62的孔径可采用8mm,数量为34个;第四孔72的孔径可采用3.5mm,数量为7个。第三孔62、第四孔72的孔径具有差异,在中腔3内形成对声音的双层过滤,能够更好的吸收中低频噪音。
车辆产生的高频噪音可采用阻性消声结构来进行消声减噪。优选的,进气管6具有第五孔63,排气管7具有第六孔73,第五孔63、第六孔73外包覆有吸声材料9,进气管6、排气管7与各自的吸声材料9之间形成共振腔91。噪音经第五孔63、第六孔73在共振腔91内中合吸收,有效降低了高频噪音。
第五孔63、第六孔73在各自管路上的位置可有多种设置。第五孔63靠近进气端,第六孔73靠近排气端,优选的,第五孔63分布在前腔2和中腔3内,第六孔73分布在后腔4内。优选的,第五孔63、第六孔73的孔径为3~3.5mm。第五孔63的孔径可采用3.1mm,数量为1484个;第四孔72的孔径可采用3.1mm,数量为1400个。第五孔63、第六孔73沿壳体1的轴向分布,能够保证高频噪音吸收的连续性。
第五孔63可最靠近进气端,第六孔73可最靠近排气端,优选的,第五孔63位于第一孔61与第三孔62之间,第六孔73位于第二孔71与第四孔72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保证降噪良好。
第一孔61、第二孔71的孔径在各自管路上的位置可有多种设置。优选的,第一孔61、第二孔71的孔径为3~4mm。第一孔61的孔径可采用4mm,数量为22个;第二孔71的孔径可采用4mm,数量为28个。第一孔61、第二孔71、第三孔62、第四孔72、第五孔63、第六孔73均在管壁上均匀分布,个数可根据需要降低的声音频率进行相应设置。
如图3所示,为增强消声器的隔热性,可在壳体1外增加隔热材料,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在壳体1外的隔热板12、壳体1与隔热板12之间具有隔热棉11。壳体1可采用筒体与两端盖13组合而成,进气管6、排气管7分别两端的端盖13。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消声器,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前腔、中腔、后腔的隔板,以及贯通所述前腔、所述中腔并延伸到所述后腔内的进气管,以及贯通所述中腔、所述后腔并延伸到所述前腔内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管、压力控制阀,所述中间管贯通所述中腔,且所述中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前腔、所述后腔内,所述中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所述进气管在前腔具有第一孔,所述排气管在后腔具有第二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阀为背压阀,所述背压阀的开启压力为10~30k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腔的体积为壳体体积的0.2~0.3倍,所述进气管具有第三孔,所述排气管具有第四孔,所述第三孔、所述第四孔均位于所述中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的孔径为8~10mm,所述第四孔的孔径为3~4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具有第五孔,所述排气管具有第六孔,所述第五孔、所述第六孔外包覆有吸声材料,所述进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各自的吸声材料之间形成共振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孔分布在所述前腔和所述中腔内,所述第六孔分布在所述后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孔、所述第六孔的孔径为3~3.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孔位于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三孔之间,所述第六孔位于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四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的孔径为3~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外的隔热板、所述壳体与所述隔热板之间具有隔热棉。
CN201420262777.0U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消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35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62777.0U CN203835496U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消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62777.0U CN203835496U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消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35496U true CN203835496U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1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6277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35496U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354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2269A (zh) * 2014-05-21 2014-08-1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声器
CN104373181A (zh) * 2014-09-28 2015-02-25 合肥常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管消音器
CN104975909A (zh) * 2015-07-08 2015-10-1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汽车排气消声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2269A (zh) * 2014-05-21 2014-08-1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声器
CN104373181A (zh) * 2014-09-28 2015-02-25 合肥常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管消音器
CN104975909A (zh) * 2015-07-08 2015-10-1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汽车排气消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47275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
CN2921306Y (zh)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CN203570402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消音器
CN203835496U (zh) 一种消声器
CN203655385U (zh) 发动机排气系用消音器
CN202833034U (zh) 一种双重消音的消音器
CN204627718U (zh) 一种发动机消音器
CN106321193A (zh) 一种轿车后消声器
CN201173143Y (zh) 一种低噪声汽车排气消声器
CN203702287U (zh) 一种消声器
CN103982269A (zh) 一种消声器
CN205638611U (zh) 多腔回流耗散复合式消声器装置
CN201461033U (zh) 发动机除高频哨声专用排气消声器
CN204783176U (zh) 轻型卡车消音器
CN204716339U (zh) 紧凑型排气的消声器
CN204436545U (zh) 轻型卡车内燃机用消音器
CN204716340U (zh) 五腔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CN203476442U (zh) 横置消音器
CN207686792U (zh) 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
CN203584515U (zh) 一种新型消声器进气管
CN202690170U (zh) 排气消声器及汽车
CN202117738U (zh) 柴油机消声器
CN202926551U (zh) 一种新型消音器
CN204941674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
CN201507339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