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34502U - 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34502U CN203834502U CN201420117072.XU CN201420117072U CN203834502U CN 203834502 U CN203834502 U CN 203834502U CN 201420117072 U CN201420117072 U CN 201420117072U CN 203834502 U CN203834502 U CN 2038345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nterweight module
- counterweight
- foundation
- module
- ten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23298 conjugation with cellular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21037 unidirectional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所述组装基础包括:第一配重模块;第二配重模块,所述第一配重模块、第二配重模块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通过自身具有的连接结构直接连接,连接点至少为1个。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性好、成本低、安全、安装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通信基站的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现有的一体化通信基站的建设过程中,基站底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配重地梁或配重块均是自成一体的,各自相对独立的,故而需要有足够刚度及强度的钢结构框架将各配重地梁或配重块连接起来,这种技术方案具有诸多不足,如:
[0003] 1、连接紧固件多,结构复杂,制造、安装麻烦,工程人员易漏掉部分位置的安装,从而造成连接不可靠,易形成安全隐患;
[0004] 2、多根独立地梁相对于垫层的接触面积有限,对地面的压强较大且不均匀,对场地的适应性差;
[0005] 3、连接各配重地梁的钢结构框架重量大,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较高,与国家节能环保的社会发展方向相悖,浪费资源。
[0006] 因此,怎样提供一款可靠、低成本、组装快捷、安全的通信基站基础是通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靠性好、成本低、安全的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 一种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所述组装基础包括:
[0010] 第一配重模块;
[0011] 第二配重模块,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及第二配重模块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通过自身具有的连接结构直接连接,连接点至少为I个。
[0012] 根据上述的组装基础,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
[0013] 榫头,所述榫头成型于所述第一配重模块上;且榫头的头部尺寸大于其颈部尺寸;
[0014] 榫槽,所述榫槽成型于所述第二配重模块上,且榫槽的头部尺寸大于其颈部尺寸,并与所述榫头相匹配。
[0015] 根据上述的组装基础,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模块整体成为榫头,所述第二配重模块的内部具有与该榫头匹配的榫槽,当连接点为多个是,在同一配重模块上有可能榫头和榫槽同时出现。
[0016] 根据上述的组装基础,优选地,所述榫头、榫槽都有一定的配合锥度,所述榫槽的形状与锥度分别与榫头的形状和锥度匹配。
[0017] 根据上述的组装基础,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
[0018] 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具有的凸起的一端;
[0019] 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二配重模块具有的凸起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相匹配。
[0020] 根据上述的组装基础,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为平板结构。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22] 1、仅使用两个配重模块,大大简化了复杂度,制造和安装便捷、快速,契合了目前通信基站快速建站的需求,显著地提高了安装效率;
[0023] 两个配重模块通过自身的连接结构直接连接,无需其它连接结构,使用部件少,显著地提高了安装效率、可靠性、安全性,有力地保证了基站的通信质量及通信塔桅的安全(抗倾覆);
[0024] 采用具有一定锥度且相互匹配的榫头、榫槽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地提高了两个配重模块间(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可靠性;
[0025] 2、两个配重模块(如平板结构)与地面贴合,增加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通信基站安装位置的适应性;
[0026] 3、配重模块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减少了钢材的大量使用,显著地降低了成本,且制造方便、快捷,符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7]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28]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组装基础的结构简图;
[0029]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装的流程图;
[0030]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31 ] 图4是根据图1的A-A图;
[0032]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组装基础的结构简图;
[0033]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组装基础的结构简图;
[0034]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组装基础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图1-6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0036] 实施例1:
[0037]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组装基础包括:
[0038] 第一配重模块11;
[0039] 第二配重模块21,所述第一配重模块11及第二配重模块21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通过自身具有的连接结构直接连接,连接点为I个或多个。所述连接结构可以采用榫头、榫槽匹配的连接方式,或法兰连接方式。
[0040] 为了进一步增强配重模块的稳固性,可选地,所述组装基础进一步包括:
[0041] 通孔12、22,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和/或第二配重模块上;
[0042]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端的端盖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通孔的截面积,固定件穿过所述通孔深入到地面下,从而很好地固定配重模块,保证了固定在配重模块上的通信塔桅的安全性,防止了塔桅的倾覆。
[0043]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上述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的组装流程图,如图2所示,组装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44] (Al)利用钢筋、水泥制作第一配重模块及第二配重模块,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及第二配重模块自身具有相互匹配的连接结构;如采用榫头、榫槽匹配的连接结构,或法兰连接结构;
[0045] (A2)将第一配重模块及第二配重模块运输到工程现场;
[0046] (A3)使用吊机或其他方法,将所述第一配重模块铺在经过整理(如强化、平整地面,并设置排水沟槽)的地面上,第二配重模块通过自身具有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配重模块自身具有的连接结构配合,从而使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直接连接。
[0047] 实施例2:
[0048]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装基础及方法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例。
[0049]图1、3_4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的结构简图,如图1、3_4所示,第一配重模块11和第二配重模21块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为平板结构,第一配重模块11的一侧具有一个T形(即头部尺寸大于颈部尺寸)榫头13,与此相对应地,第二配重模块21的一侧具有一个T形(即头部尺寸大于颈部尺寸)榫槽,且榫头具有自上而下收缩的锥度结构,所述榫头、榫槽(也即仅一个连接点)相匹配,使得第一配重模块11和第二配重模块21完美配合,从而实现稳固的直接连接。
[0050] 上述组装基础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1] (Al)将第一配重模块、第二配重模块及钉状固定件运输到工程现场;
[0052] (A2)使用吊机,将所述第一配重模块铺在经过整理(强化、平整地面,并设置排水沟槽)的地面上,第二配重模块通过自身具有的一个榫槽与所述第一配重模块自身具有的一个榫头配合,从而使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稳固地固定在一起,实现配重模块之间的直接连接;
[0053] 根据本实用新型应用例的组装基础和方法达到的益处在于:仅配置两个配重模块,且仅具有一个连接点,依靠配重模块自身具有的连接结构即可完成两个配重模块之间的牢固安装,结构简单、可靠、安全,且组装效率高、成本低。实施例3:
[005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装基础及方法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例。
[0055] 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的结构简图,如图5所示,第一配重模块11和第二配重模块21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第二配重模块为圆盘结构,第一配重模11的整体作为一个榫头,与此相对应地,第二配重模块中空,中空的部位作为一个榫槽23,且榫头具有自上而下收缩的锥度结构,所述榫头、榫槽相匹配,使得第一配重模块11和第二配重模块21完美配合,从而实现稳固的直接连接。
[0056] 上述组装基础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7] (Al)利用钢筋、水泥制作第一配重模块、第二配重模块及钉状固定件,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及第二配重模块自身具有相互匹配的连接结构,具体采用榫头、榫槽相匹配的连接结构;
[0058] (A2)将第一配重模块、第二配重模块运输到工程现场;
[0059] (A3)使用吊机,将所述第二配重模块铺在经过整理(强化、平整地面,并设置排水沟槽)的地面上,第一配重模块通过自身的一个榫头与所述第二配重模块自身具有的一个榫槽配合,从而使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稳固地固定在一起,实现配重模块之间的直接连接;
[0060] 实施例4:
[006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装基础及方法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例。
[0062] 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的结构简图,如图6所示,第一配重模块11和第二配重模块21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为平板结构,第一配重模块11的一侧具有两个凸台,每个凸台上具有安装法兰14(即两个安装点),与此相对应地,第二配重模块21的一侧也具有两个凸台,每个凸台上具有安装法兰24,第一配重模块儿上的法兰14与第二配重模块21上的法兰24位置相匹配,通过螺栓、螺母(或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将位置相对的法兰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间稳固的直接连接。
[0063] 上述组装基础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4] (Al)利用钢筋、水泥制作第一配重模块、第二配重模块及钉状固定件,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及第二配重模块自身具有相互匹配的连接结构:每个配重模块的一侧具有位置相对的法兰;
[0065] (A2)将第一配重模块、第二配重模块运输到工程现场;
[0066] (A3)使用吊机,将所述第二配重模块铺在经过整理(强化、平整地面,并设置排水沟槽)的地面上,使用螺栓、螺母连接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之间位置相对的法兰,从而使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稳固地固定在一起,实现配重模块之间的直接连接;
[0067] 实施例5:
[0068]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装基础及方法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例。
[0069] 图7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的结构简图,如图7所示,第一配重模块11和第二配重模21块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为平板结构,第一配重模块11的一侧具有一个T形(即头部尺寸大于颈部尺寸)榫头13及一个T形榫槽,与此相对应地,第二配重模块21的一侧具有一个T形(即头部尺寸大于颈部尺寸)榫槽及一个T形榫头25,且榫头均具有自上而下收缩的锥度结构,所述榫头、榫槽(也即仅二个连接点)相匹配,使得第一配重模块11和第二配重模块21完美配合,从而实现稳固的直接连接。
[0070] 上述组装基础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1] (Al)将第一配重模块、第二配重模块及钉状固定件运输到工程现场;
[0072] (A2)使用吊机,将所述第一配重模块铺在经过整理(强化、平整地面,并设置排水沟槽)的地面上,第二配重模块通过自身具有的一个榫槽、一个榫头与所述第一配重模块自身具有的一个榫头、一个榫槽配合,从而使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稳固地固定在一起,实现配重模块之间的直接连接;
[0073] 根据本实用新型应用例的组装基础和方法达到的益处在于:仅配置两个配重模块,且仅具有二个连接点,依靠配重模块自身具有的连接结构即可完成两个配重模块之间的牢固安装,结构简单、可靠、安全,且组装效率高、成本低。
[0074] 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地给出了连接点是一个和两个的情况,当时还可以是三个或以上,从而实现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之间更加牢固的安装,如第一配重模块具有2个榫头、I个榫槽;第二配重模块具有相匹配的2个榫槽、I个榫头。
Claims (8)
1.一种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所述组装基础包括: 第一配重模块; 第二配重模块,所述第一配重模块、第二配重模块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通过自身具有的连接结构直接连接,连接点至少为I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 榫头,所述榫头成型于所述第一配重模块上; 榫槽,所述榫槽成型于所述第二配重模块上,与所述榫头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重模块上另具有榫头,所述第一配重模块上具有与该榫头匹配的榫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的头部尺寸大于颈部尺寸,所述榫槽的头部尺寸大于颈部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模块整体成为榫头,所述第二配重模块的内部具有与该榫头匹配的榫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榫槽自上而下具有锥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 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具有的凸起的一端; 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二配重模块具有的凸起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模块和/第二配重模块为平板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17072.XU CN203834502U (zh) | 2014-03-12 | 2014-03-12 | 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17072.XU CN203834502U (zh) | 2014-03-12 | 2014-03-12 | 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34502U true CN203834502U (zh) | 2014-09-17 |
Family
ID=51512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1707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34502U (zh) | 2014-03-12 | 2014-03-12 | 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345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35307A (zh) * | 2014-03-12 | 2014-06-04 | 薛伟 | 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及方法 |
-
2014
- 2014-03-12 CN CN201420117072.XU patent/CN2038345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35307A (zh) * | 2014-03-12 | 2014-06-04 | 薛伟 | 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61521B (zh) | 大型体育场悬挑钢桁架力矩式安装方法 | |
CN203834502U (zh) | 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 |
CN103615051A (zh) | 一种重组竹框架的主次梁u形箍节点连接 | |
CN203782736U (zh) | 基于四个或以上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 |
CN103835307A (zh) | 基于两个配重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及方法 | |
CN203066259U (zh) | 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 | |
CN204211397U (zh) | 组装式标准节 | |
CN203782737U (zh) | 基于三个模块的快捷式组装基础 | |
CN201661107U (zh) | 铁塔变截面组合接头 | |
CN105421236A (zh) | 一种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的合拢方法 | |
CN202745208U (zh) | 重组竹框架结构节点连接 | |
CN205243708U (zh) |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支架组焊结构 | |
CN205077498U (zh) | 钢板桩支护内部h型钢围檩组合托板 | |
CN205437596U (zh) | 塔式起重机起重臂拉杆焊接工装 | |
CN204876754U (zh) | 一种模块化拼装四柱窄基钢管塔的连接节点 | |
CN202499667U (zh) | 用于塔机塔顶与上支座的连接结构 | |
CN201794092U (zh) | 整体三通式电缆工作井 | |
CN204257326U (zh) | 便于电网抢修的变压器箱 | |
CN103195176A (zh) |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及带有该节点的装配式隔震结构 | |
CN203160265U (zh) | 多用型移动塔机基础 | |
CN202416837U (zh) | 一种底架 | |
CN205742154U (zh) | 一种空心方桩圆柱销定位内卡箍机械连接抗拔桩接头 | |
CN204000581U (zh) | 具有抗震性能的大跨度组合桥钢桥墩结构 | |
CN201649298U (zh) | 皮带廊钢桁架端部节点构造 | |
CN211736623U (zh) | 一种可拆卸的上支座结构与电力抱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