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32798U - 一种装箱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32798U
CN203832798U CN201420172243.9U CN201420172243U CN203832798U CN 203832798 U CN203832798 U CN 203832798U CN 201420172243 U CN201420172243 U CN 201420172243U CN 203832798 U CN203832798 U CN 203832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ive table
iii
push pedal
cylinder
erec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722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正
刘群亭
黄利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722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32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32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327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箱机,属于包装机械领域,主要应用于利乐砖等包装产品的装箱,包括用于夹持一组呈矩阵排列的产品并旋转使其行和列的方向互换的夹包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分成两组的二次分组机构、用于将经二次分组机构分组后的两组产品同时装箱的装箱机构以及用于向装箱机构输送两个并排排列的包装箱的包装箱输送机构,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和二次分组机构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和装箱机构处在同一工位,所述装箱机构位于二次分组机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同一分道机构下输出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可以进行二次分组,以提供更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

Description

一种装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箱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装箱机的结构一般均具有分道机构、分组机构以及装箱机构,分道机构用于将单列产品排成n列,分组机构用于将排成n列的产品排成呈m*n矩阵阵列,具体的分道机构可参考专利号为ZL201110145065.1的发明专利,分组机构可参考专利号为20112031136.7的发明专利,装箱机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31018916.8的发明申请(一般情况下,分道机构的输出端都会设有分组机构,因而分道机构和分组机构也可视为一体),产品分道再分组后,形成m*n矩阵排列的产品阵列,例如3*8、4*5的形式,由于装箱设备中分道数量固定,使得分组后产品阵列的形式单一。例如在一分八的装箱设备中,产品分组形成3*8、4*8、5*8、6*8、7*8等n*8状态排列。若要获得8*3、8*4、8*5、8*6、8*7等8*n状态排列的分组产品,则必须使用一分n道的分道机构。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分道数量来获得预定形式的产品阵列的方式,存在分组形式单一的缺点,造成不同装箱要求会需要专一的装箱设备来匹配的情况,这增加了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新式装箱技术的快速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箱机,可以在同一分道机构输出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可以进行二次分组,以提供更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装箱机,包括用于夹持一组呈矩阵排列的产品并旋转使其行和列的方向互换的夹包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分成两组的二次分组机构、用于将经二次分组机构分组后的两组产品同时装箱的装箱机构以及用于向装箱机构输送两个并排排列的包装箱的包装箱输送机构,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和二次分组机构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和装箱机构处在同一工位,所述装箱机构位于二次分组机构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包括安装架Ⅰ,所述安装架Ⅰ的顶部连接有驱动机构Ⅱ,所述安装架Ⅰ由驱动机构Ⅱ驱动轴向转动,所述安装架Ⅰ的四周转动连接有四个限位板Ⅰ,所述四个限位板Ⅰ围绕安装架Ⅰ的转动中心轴设置,其中两个限位板Ⅰ相对设置、另外两个限位板Ⅰ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架Ⅰ上安装有驱动机构Ⅰ,所述四个限位板Ⅰ均与驱动机构Ⅰ连接并由驱动机构Ⅰ驱动相对安装架Ⅰ转动,所述四个限位板Ⅰ由驱动机构Ⅰ驱动转动以靠近或远离安装架Ⅰ的转动中心轴。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Ⅰ包括安装在安装架Ⅰ上的四个气缸Ⅰ,每个气缸Ⅰ的伸缩端分别与一个限位板Ⅰ连接,所述气缸Ⅰ与安装架Ⅰ转动连接,所述气缸Ⅰ的伸缩端与限位板Ⅰ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Ⅱ包括驱动电机Ⅰ,所述驱动电机Ⅰ通过减速器Ⅳ与安装架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Ⅰ、固定设置的底板Ⅱ、滑动连接在底板Ⅰ上的载物台Ⅰ和滑动连接在底板Ⅱ上的载物台Ⅱ,所述底板Ⅰ和底板Ⅱ之间有间距,所述载物台Ⅰ的载物面和载物台Ⅱ的载物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底板Ⅰ上安装有与载物台Ⅰ连接并可推动载物台Ⅰ在底板Ⅰ上滑动以靠近或远离载物台Ⅱ的推动组件Ⅰ,所述底板Ⅱ上安装有与载物台Ⅱ连接并可推动载物台Ⅱ在底板Ⅱ上滑动靠近或远离载物台Ⅰ的推动组件Ⅱ,所述载物台Ⅰ与载物台Ⅱ相互靠近时可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载物台。
作为优选,所述载物台Ⅰ上和载物台Ⅱ上均设置有挡板Ⅰ,所述载物台Ⅰ和载物台Ⅱ并在一起时,所述载物台Ⅰ上的挡板Ⅰ和载物台Ⅱ上的挡板Ⅰ围成一个一侧开口的限位区间,所述限位区间的开口方向朝向夹包旋转机构,所述载物台Ⅱ侧部位于限位框的开口处设置有挡板Ⅱ,所述挡板Ⅱ通过转轴Ⅱ转动连接在载物台Ⅱ上,所述载物台Ⅱ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挡板Ⅱ以转轴Ⅱ为中心轴转动的驱动机构Ⅲ。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Ⅲ为转动连接在载物台Ⅱ上的气缸Ⅳ,所述气缸Ⅳ的活塞端与挡板Ⅱ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装箱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二次分组机构上方的安装台、安装在安装台上的升降机构以及安装于升降机构上的两组夹包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安装架Ⅱ,所述升降机构工作带动安装架Ⅱ上下升降,所述两组夹包机构均安装在安装架Ⅱ上,所述两组夹包机构之间有间距,所述夹包机构包括两个夹板和两个限位板Ⅱ,所述夹板和限位板Ⅱ间隔设置并围成一矩形夹包空间,所述安装架Ⅱ上安装有驱动机构Ⅳ和驱动机构Ⅴ,所述驱动机构Ⅳ至少与一个夹板连接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另一个夹板,所述驱动机构Ⅴ至少与一个限位板Ⅱ连接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另一个限位板Ⅱ。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滑动连接于安装架Ⅱ,所述驱动机构Ⅳ包括安装在安装架Ⅱ上的驱动电机Ⅱ和安装在安装架Ⅱ上的丝杆,所述丝杆具有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一个夹板设在丝杆的其中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螺纹连接,另一个夹板设在丝杆另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Ⅴ包括安装在安装架Ⅱ上的两个气缸Ⅴ,其中一个气缸Ⅴ的活塞端与一个限位板Ⅱ固定连接,另一个气缸Ⅴ的活塞端与另一个限位板Ⅱ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Ⅱ上套设于安装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一根同步带Ⅰ和一个与同步带Ⅰ齿纹配合的同步带轮Ⅰ,所述同步带Ⅰ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在安装架Ⅱ上,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与同步带轮Ⅰ连接并可驱动同步带轮Ⅰ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Ⅲ。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组件Ⅰ包括气缸Ⅱ,所述气缸Ⅱ为单行程气缸,所述气缸Ⅱ一端与底板Ⅰ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Ⅰ连接,所述推动组件Ⅱ包括气缸Ⅲ,所述气缸Ⅲ为双行程气缸,所述气缸Ⅲ一端与底板Ⅱ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Ⅱ连接,所述载物台Ⅰ和载物台Ⅱ并在一起时,其中一组夹包机构位于载物台Ⅰ的正上方,该组夹包机构和另一组夹包机构的排列方向与载物台Ⅰ和载物台Ⅱ的排列方向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包装箱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载物台Ⅲ,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有推送机构Ⅰ,所述推送机构Ⅰ包括推板组件Ⅰ、与推板组件Ⅰ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Ⅰ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Ⅰ、推板组件Ⅱ和与推板组件Ⅱ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Ⅱ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Ⅱ,所述推板组件Ⅰ和推板组件Ⅱ均具有用于推送物品的推板Ⅰ,两个推板Ⅰ并排设置且其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两个推板Ⅰ的移动轨迹线经过载物台Ⅲ的正上方,位于前方的推板Ⅰ将第一输送机构上的物品推送至载物台Ⅲ后,两个推板Ⅰ之间有间距且在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的物品进入两个推板Ⅰ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Ⅰ和传动组件Ⅱ为同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由至少两个同步带轮Ⅱ张紧的同步带Ⅱ,至少有一个同步带轮Ⅱ由驱动机构Ⅵ驱动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Ⅵ为与同步带轮Ⅱ连接的驱动电机Ⅳ。
作为优选,所述推板组件Ⅰ包括固定于同步带Ⅱ的安装座Ⅱ和与安装座Ⅱ连接的推板Ⅰ,所述安装座Ⅱ上设有与推板Ⅰ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Ⅰ动作使其底端升高或降低的驱动机构Ⅶ。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Ⅶ为安装在安装座Ⅱ上的摆动气缸。
作为优选,还包括导轨Ⅰ,所述导轨Ⅰ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座Ⅱ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安装座Ⅱ与导轨Ⅰ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由传动轮Ⅰ张紧的传送链。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链上设有挡板Ⅲ。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链的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的两组物品排成一列输出的第三输送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无动力滚筒架和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与无动力滚筒架并排设置的输送带Ⅲ,所述输送带Ⅲ的输送方向平行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所述无动力滚筒架上具有无动力滚筒,所述输送带Ⅲ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无动力滚筒的轴向,所述无动力滚筒架远离输送带Ⅲ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无动力滚筒架上的物品推送至输送带Ⅲ上的推送机构Ⅱ。
作为优选,所述推送机构Ⅱ包括气缸Ⅵ和设置在气缸Ⅵ伸缩端的推板Ⅱ。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置有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所述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二输送机构上的连杆,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与连杆连接的驱动机构Ⅷ,所述连杆上安装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朝向倾斜于插入部的运动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插入部为固定设置在连杆上的斜块,所述导向面为斜块的斜面,顺着斜块的插入方向,所述斜面逐渐向斜块的另一侧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Ⅷ为气缸Ⅶ,所述气缸Ⅶ的缸筒Ⅶ与第二输送机构转动连接、气缸Ⅶ的活塞杆Ⅶ与连杆转动连接,或者所述气缸Ⅶ的活塞杆Ⅶ与连杆转动连接、气缸Ⅶ的缸筒Ⅶ与第二输送机构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上设有向气缸Ⅶ延伸的延伸部Ⅱ,所述气缸Ⅶ通过与延伸部Ⅱ连接进而与连杆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将呈矩阵排列的产品矩阵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的推包机构,所述推包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和推包组件,动力组件具有直线往复式输出动力的动力输出端,所述推包组件固定连接于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Ⅳ,所述安装板Ⅳ转动连接有铰链板,所述安装板Ⅳ上设置有驱动机构Ⅸ,所述驱动机构Ⅸ与铰链板连接,所述推包组件具有推板Ⅲ,所述推板Ⅲ与铰链板固定连接,推板Ⅲ的运动范围和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的运动范围呈错位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由至少两个同步带轮Ⅲ张紧的同步带Ⅲ,其中一个同步带轮Ⅲ与驱动机构Ⅹ连接并由驱动机构Ⅹ带动转动,所述同步带Ⅲ具有直线部分,所述安装板Ⅳ固定连接于同步带Ⅲ的直线部分上,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为安装板Ⅳ和同步带Ⅲ的连接处。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Ⅸ为气缸Ⅷ,所述气缸Ⅷ的缸体与安装板Ⅳ转动连接,所述气缸Ⅷ的活塞端与铰链板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Ⅹ为一与同步带轮Ⅲ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Ⅴ。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设置的导轨Ⅱ,所述导轨Ⅱ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板Ⅳ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导轨Ⅱ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安装板Ⅳ与滑块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装箱机,可以将经分道机构、分组机构输出的呈m*n阵列排列的产品矩阵变成n*m阵列排列的产品矩阵,可以在同一分道机构输出端输出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经二次分组机构再分组后,可以得到n*a、n*(m-a)两组矩阵排列的产品,而得到的n*a、n*(m-a)两组产品由装箱机构同时装箱后输出;而且,当夹包旋转机构不工作时,将经分道机构、分组机构输出的呈m*n阵列排列的产品矩阵则由二次分组机构分组后,可以得到m*a、m*(n-a)两组矩阵排列的产品并由装箱机构同时装箱;可以提供更多种排列形式的产品阵列,并且克服了以往一条生产线上仅能安装一个装箱工位的问题,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产品的第一种装箱流程图;
图3为产品的第二种装箱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包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夹包旋转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夹包旋转机构的左视图;
图8为图4所示夹包旋转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二次分组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图9所示二次分组机构的主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二次分组机构的左视图;
图12为图9所示二次分组机构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箱机构、产品、包装箱的对应关系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箱机构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装箱机构的左视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箱机构和分组机构配合时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箱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包装箱输送机构的右视图;
图20为图18所示包装箱输送机构的主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输送机构的推送机构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输送机构的第二输送机构和第三输送机构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在气缸Ⅶ处于收缩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在气缸Ⅶ处于收缩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在气缸Ⅶ处于伸长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所示推包机构的主视图;
图29为图27所示推包机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装箱机,包括用于夹持一组呈矩阵排列的产品并旋转使其行和列的方向互换的夹包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分成两组的二次分组机构、用于将经二次分组机构分组后的两组产品同时装箱的装箱机构以及用于向装箱机构输送两个并排排列的包装箱的包装箱输送机构,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和二次分组机构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和装箱机构处在同一工位,所述装箱机构位于二次分组机构的上方。
该装箱机可采用两种方法将产品装箱。
如图2所示,该装箱机安装在生产线上使用时的第一种装箱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分道机构将呈单列排列的产品分道后形成n列,相邻两列产品紧邻,每列中相邻两个产品紧邻,箭头a表示该步骤中产品的输送方向;步骤二、采用分组机构将步骤一中成n列排列的产品分组使其形成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箭头b处为该步骤中产品的输送方向;步骤三、采用推送机构将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从完成步骤二输出后的某一位置输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或者采用推送机构将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从完成步骤二输出后的某一位置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箭头c表示该处产品的输送方向或推送方向,产品被输送或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后,位于夹包旋转机构的正下方;步骤四、夹包旋转机构将其下方的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旋转使该组产品行和列方向互换后变为呈n*m阵列排列的产品,箭头d处为该步骤的旋转方向;步骤五、夹包旋转机构旋转动作完成后将产品松开,呈n*m阵列排列的产品被输送机构输送或被推送机构推送至二次分组机构上,输送方向或推送方向如箭头e所示;步骤六、二次分组机构将其上方的呈n*m阵列排列的产品分成两组,分组方向如箭头f所示,分开的两组产品中,一组呈n*a阵列排列、另一组呈n*(m-a)阵列排列;步骤七、装箱机构将呈n*a阵列排列和呈n*(m-a)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分别装箱,箭头g处表示该步骤的示意图;上述步骤中,箭头a、b、e的方向一致,表示该步骤中产品的输送方向,均垂直于箭头c、f的方向。该装箱方法可将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变成呈n*a阵列排列和呈n*(m-a)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并分别装箱,如将呈6*8矩阵排列的产品变成呈8*3阵列排列和呈8*3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并分别装箱。
如图3所示,该装箱机安装在生产线上使用时的第二种装箱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分道机构将呈单列排列的产品分道后形成n列,相邻两列产品紧邻,每列中相邻两个产品紧邻,箭头h表示该步骤中产品的输送方向;步骤二、采用分组机构将步骤一中成n列排列的产品分组使其形成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箭头i处为该步骤中产品的输送方向;步骤三、采用输送机构或推送机构将从完成步骤二后输出的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输送或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箭头j表示该处产品的推送方向,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被输送或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后,产品位于夹包旋转机构的正下方;步骤四、采用输送机构或推送机构将呈m*n阵列排列的产品推送至二次分组机构上,推送方向如箭头k所示;步骤五、二次分组机构将其上的呈m*n阵列排列的产品分成两组,分组方向如箭头l所示,分开的两组产品中,一组呈m*a阵列排列、另一组呈m*(n-a)阵列排列;步骤六、将呈m*a阵列排列和呈m*(n-a)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分别装箱,箭头m处表示该步骤的示意图;上述步骤中,箭头h、i、k的方向一致,均垂直于箭头j、l的方向,整个过程中,夹包旋转机构始终不工作。该方法可将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变成呈m*a阵列排列和呈m*(n-a)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并分别装箱,如将呈5*8矩阵排列的产品变成呈5*4阵列排列和呈5*4阵列排列的两组产品并分别装箱。
如图4至8所示,夹包旋转机构采用如下结构:其包括安装架Ⅰ11和带动安装架Ⅰ11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Ⅰ13,驱动电机Ⅰ13通过减速器Ⅳ15与安装架Ⅰ11连接,安装架Ⅰ11呈矩形板状结构,安装架Ⅰ11的上方有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安装座16,驱动电机Ⅰ13和减速器Ⅳ15的主体部分固定在机体的安装座16的顶部上,减速器Ⅳ15的输出端穿至安装座16的下方与安装架Ⅰ11固定连接,安装座16具有使减速器Ⅳ15的输出端穿过的孔,安装架Ⅰ11四周转动连接有四个限位板Ⅰ12,四个限位板Ⅰ12均为矩形板体,四个限位板Ⅰ12围绕安装架Ⅰ11的转动中心轴设置,其中两个限位板Ⅰ12相对设置、另外两个限位板Ⅰ12相对设置,每个限位板Ⅰ12均通过一个连接件122与安装架Ⅰ11连接,限位板12固定在连接件122的底部,连接件122与安装架Ⅰ11转动连接,连接件122的顶部与气缸Ⅰ14的伸缩端转动连接,安装架Ⅰ11顶部设置有四个转轴Ⅰ111,相邻的两个转轴Ⅰ111相互垂直,相对的两个转轴Ⅰ111相互平行,每个转轴Ⅰ111对应一个限位板Ⅰ12,连接件122的中部设置有向安装架Ⅰ11延伸并与转轴Ⅰ111连接的延伸部123,连接件22通过延伸部123与转轴Ⅰ111连接,安装架Ⅰ11上安装有四个气缸Ⅰ14,四个气缸Ⅰ14呈环形阵列排布,每个气缸Ⅰ14的缸体均与安装架Ⅰ11转动连接,每个气缸Ⅰ14的伸缩端分别与一个限位板Ⅰ12连接,气缸Ⅰ14伸缩带动与其连接的限位板Ⅰ12相对安装架Ⅰ11转动以使四个限位板Ⅰ12的底部向一起聚拢或相互散开,安装在装箱机生产线上使用时,夹包旋转机构置于分组机构的输出端,在夹包旋转机构的下方应当设置支撑面(该支撑面可以是输送带本身,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外设置)以便承和支撑接分组机构输出的已经处于分组状态的产品,安装架Ⅰ11由驱动机构Ⅱ驱动轴向转动时的转动中心轴垂直于该支撑面,限位板Ⅰ12相对安装架Ⅰ11转动的转动中心轴平行于该支撑面。初始状态下,四个气缸Ⅰ14均处于收缩状态,四个限位板Ⅰ都处于高位,经分组机构分组后输出的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91被推包机构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下方的支撑面上,此时安装架Ⅰ位于产品的正上方,然后四个气缸Ⅰ14伸出,四个均限位板Ⅰ向下转动,此时四个限位板Ⅰ向安装架Ⅰ的转动中心轴聚拢,四个限位板Ⅰ最终处于在安装架Ⅰ下部并由此形成与产品矩阵外形即尺寸相应的限位空间,呈m*n矩阵排列的产品被限位夹持住,接着驱动电机Ⅰ13转动,安装架Ⅰ轴向转动九十度,产品矩阵随之转动九十度后变成呈n*m矩阵排列,驱动电机Ⅰ13停止运动,四个气缸Ⅰ14均收缩,四个限位板Ⅰ向上转动重新回到高位,接着呈n*m矩阵排列的产品被输送带送出后再由推送机构推出至分组机构所在工位或者直接由推送机构推出至分组机构所在工位;其中,推送机构可以采用通过气缸带动推板组件运动的结构,也可采用丝杆带动推板组件运动或者同步带带动推板组件运动的结构,该处输送机构、推送机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限位板Ⅰ1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21,一方面可以减轻限位板Ⅰ12的重量、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在四个限位板Ⅰ12夹持住产品后可增加限位板Ⅰ12与产品之间的摩擦。
如图9至12所示,二次分组机构可采用如下结构:其包括底板Ⅰ221、底板Ⅱ222、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底板Ⅰ221、底板Ⅱ222均固定在机架上,载物台Ⅰ211滑动连接在底板Ⅰ221上(底板Ⅰ221上设置有导轨94、载物台Ⅰ211上设置有与底板Ⅰ221上的导轨配合的滑块95),载物台Ⅱ212滑动连接在底板Ⅱ222上(底板Ⅱ222上也设置有导轨94、载物台Ⅱ212上设置有与底板Ⅱ222上的导轨配合的滑块95),底板Ⅰ221和底板Ⅱ222之间有间距,载物台Ⅰ211与载物台Ⅱ212并排设置,载物台Ⅰ211的载物面和载物台Ⅱ212的载物面在同一平面上(也包括大致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载物台Ⅰ211与载物台Ⅱ212可相互靠或者相互远离,初始状态下载物台Ⅰ211与载物台Ⅱ212并在一起(并在一起时,载物台Ⅰ211与载物台Ⅱ212之间可以有一定间隙,但该间隙宽度应当小于单个产品的宽度以保证产品不会从载物台Ⅰ211与载物台Ⅱ212之间的间隙中掉落),此时二者共同形成一个大载物台,底板Ⅰ221上安装有气缸Ⅱ231,气缸Ⅱ231一端与底板Ⅰ221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Ⅰ211连接,气缸Ⅱ231伸缩推动载物台Ⅰ211在底板Ⅰ221上滑动以靠近或远离载物台Ⅱ212,底板Ⅱ222上安装有气缸Ⅲ232,气缸Ⅲ232一端与底板Ⅱ222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Ⅱ212连接,气缸Ⅲ232伸缩推动载物台Ⅱ212在底板Ⅱ222上滑动靠近或远离载物台Ⅰ211,载物台Ⅰ211上和载物台Ⅱ212上均设置有挡板Ⅰ213,载物台Ⅰ211上的挡板Ⅰ213由一个纵挡板96和一个横挡板97组成、该纵挡板96和该横挡板97排列成L形,载物台Ⅱ212上的挡板Ⅰ213也由一个纵挡板96和一个横挡板97组成、该纵挡板96和该横挡板97也排列成L形,其中纵挡板96和横挡板97的抵挡面均垂直于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的载物面,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并在一起时,载物台Ⅰ211上的挡板Ⅰ213和载物台Ⅱ212上的挡板Ⅰ213围成一个一侧开口的限位区间,该限位区间的开口朝向夹包旋转机构以使在夹包旋转机构处完成旋转动作后的产品能被推送机构从开口处推入限位区间内,此时,载物台Ⅰ211上的纵挡板96平行于载物台Ⅱ212上的纵挡板96、载物台Ⅰ211上的横挡板97与载物台Ⅱ212上的横挡板97对接且二者在同一直线上,载物台Ⅱ212侧部位于限位框的开口处设置有挡板Ⅱ214,挡板Ⅱ214通过转轴Ⅱ215转动连接在载物台Ⅱ212上,载物台Ⅱ2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挡板Ⅱ214以转轴Ⅱ215为中心轴转动的气缸Ⅳ216,气缸Ⅳ216的缸体转动连接在载物台Ⅱ212上,气缸Ⅳ216的活塞端与挡板Ⅱ214转动连接。安装在生产线上使用时,该二次分组机构设置在夹包旋转机构的前方,初始状态下,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并在一起,挡板Ⅱ214呈平躺状态,挡板Ⅱ214的上表面与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的载物面在同一平面上;待夹包旋转机构完成旋转后,呈n*m阵列排列的产品矩阵被输送或推送出,经载物台Ⅰ211上的挡板Ⅰ213和载物台Ⅱ212上的挡板Ⅰ213所围成的限位区间内的开口处输送或推送至限位区间内,此时,一部分呈n*a阵列在载物台Ⅰ211上、一部分呈n*(m–a)阵列在载物台Ⅱ212上,然后气缸Ⅳ216工作带动挡板Ⅱ214转动竖起挡在载物台Ⅱ212上产品的侧部,然后气缸Ⅲ232动作,带动载物台Ⅱ212移动远离载物台Ⅰ211,此时产品矩阵被分为两组,一组呈n*a阵列、另一种呈n*(m–a)阵列;本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挡板Ⅱ214,当然去掉挡板Ⅱ214后相应的功能也没有了。
如图13至15所示,装箱机构采用如下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二次分组机构上方的安装台44、安装在安装台44上的升降机构以及安装于升降机构上的两组夹包机构,升降机构具有安装架Ⅱ,升降机构工作时带动安装架Ⅱ上下升降,两组夹包机构均安装在安装架Ⅱ上,二次分组机构将呈n*m阵列排列的产品分成两组后,两组产品各位于一组夹包机构的正下方,升降机构动作带动两组夹包机构下降,每组夹包机构将各自对应的产品夹持住然后再进行装箱,为避免两组夹包机构之间相互干涉,两组夹包机构之间应当设置一定间距,其中安装架Ⅱ包括安装板Ⅰ434、并排设置在安装板Ⅰ434下方的两个安装板Ⅱ435以及位于安装板Ⅰ434上方的安装板Ⅲ436,安装板Ⅰ434和每个安装板Ⅱ435均通过连接杆437连接,安装板Ⅰ434和安装板Ⅲ436之间通过导柱438连接,安装台44套设在导柱438上,升降机构还包括上端固定于安装板Ⅲ436、下端固定于安装板Ⅰ434的同步带Ⅰ51,安装台44上安装有与同步带Ⅰ51齿纹配合的同步带轮Ⅰ52以及与同步带轮Ⅰ52连接的用于驱动同步带轮Ⅰ52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Ⅲ45,安装台44上设置有两个从动轮46,同步带轮Ⅰ52设在两个从动轮46之间,同步带Ⅰ51先从一个从动轮46和同步带轮Ⅰ52之间穿过、再从另一个从动轮46和同步带轮Ⅰ52之间穿过,两个从动轮46一方面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同步带轮Ⅰ52和同步带Ⅰ51始终啮合在一起;两组夹包机构各位于一个安装板Ⅱ435处,两组夹包机构的结构相同,下面仅与其中一组为例进行说明,安装板Ⅰ434底面对应每组夹包机构处均具有两个安装片4341,且两个安装片4341之间设置有导杆439,夹包机构包括两个夹板341和两个限位板Ⅱ342,夹板341和限位板Ⅱ342间隔设置并围成一矩形夹包空间,该夹包空间即由两个夹板341和两个限位板Ⅱ342所限定的范围区间,两个限位板Ⅱ342分别位于安装板Ⅱ435的两侧,两个夹板分别位于安装板Ⅱ435的另外两侧,其中安装板Ⅱ435的底面对应该夹包机构处设置有两个安装片4341,两个安装片4341之间设置有导杆439,两个夹板341均套设在导杆439上并可沿导杆439滑动,安装架Ⅱ上安装有驱动电机Ⅱ432和丝杆431,其中驱动电机Ⅱ432安装在安装板Ⅰ434上,丝杆431一端与一个安装片4341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安装片4341与驱动电机Ⅱ432连接,丝杆431与两个安装片4341均为转动连接,丝杆431具有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一个夹板341设在丝杆431的其中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431螺纹连接,另一个夹板341设在丝杆431另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431螺纹连接,当驱动电机Ⅱ432驱动丝杆431转动时,两个夹板34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两个夹板341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安装板Ⅱ435上安装有两个气缸Ⅴ433,其中一个气缸Ⅴ433的活塞端与一个限位板Ⅱ342固定连接,另一个气缸Ⅴ433的活塞端与另一个限位板Ⅱ342固定连接,气缸Ⅴ433伸缩以带动与其连接的限位板Ⅱ342靠近或远离另一个限位板Ⅱ342,夹包机构在下降的过程中,与之对应的产品最终进入两个夹板341和两个限位板Ⅱ342围成的夹包空间内;安装在生产线上使用时,该装箱机构位于分组机构的上方,初始状态下该装箱机构位于分组机构的上方,如图16和图17所示,其中一个夹包机构在载物台Ⅰ211正上方,该夹包机构与另一个夹包机构的排列方向与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的排列方向一致,包装箱输送机构在二次分组机构的下方并可同时将两个包装箱92输送到分组机构下方,包装箱输送机构将两个包装箱92输送到分组机构下方后每个包装箱正对一个夹包机构,二次分组机构中,气缸Ⅱ231采用单行程气缸,气缸Ⅲ232采用双行程气缸,二次分组机构在进行分组时,气缸Ⅲ232动作带动载物台Ⅱ212远离载物台Ⅰ211将产品矩阵分成两组,此时载物台Ⅱ212移动到另一个夹包机构(即非正对载物台Ⅰ211的夹包机构)的正下方,然后驱动电机Ⅲ45工作,安装架Ⅱ向下移动带动两个夹包机构向下移动,直至载物台Ⅰ211上的产品伸入其正对的夹包机构的夹包空间内、载物台Ⅱ212上的产品伸入其正对的夹包机构的夹包空间内,然后每组夹包机构的驱动电机Ⅱ432工作带动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气缸Ⅴ433工作带动两个限位板Ⅱ相互靠近将夹包空间内产品夹紧,然后气缸Ⅱ231工作带动载物台Ⅰ211远离载物台Ⅱ212、气缸Ⅲ232工作带动载物台Ⅱ212远离载物台Ⅰ211,移动过程中,载物台Ⅰ211上产品矩阵逐渐脱离载物台Ⅰ211、载物台Ⅱ212上产品矩阵逐渐脱离载物台Ⅱ212,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移动到位后,驱动电机Ⅲ45工作安装架Ⅱ向下移动带动两个夹包机构向下移动从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之间、底板Ⅰ和底板Ⅱ之间通过直至到达位于二次分组机构下方的包装箱内,产品被装入各自包装箱内,然后每组夹包机构的驱动电机Ⅱ432工作带动两个夹板相互远离、气缸Ⅴ433工作带动两个限位板Ⅱ相互远离,产品被松开,然后升降机构带动两组夹包机构上升复位,包装输送机构将装箱完成的包装箱送出。
如图18至图22所示,包装箱输送机构采用如下结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载物台Ⅲ63,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有推送机构Ⅰ,推送机构Ⅰ包括推板组件Ⅰ、与推板组件Ⅰ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Ⅰ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Ⅰ、推板组件Ⅱ和与推板组件Ⅱ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Ⅱ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Ⅱ,推板组件Ⅰ和推板组件Ⅱ的结构相同,均具有推板Ⅰ614,两个推板Ⅰ614前后并排设置且其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传动组件Ⅰ和传动组件Ⅱ为同一传动组件,推板组件Ⅰ和推板组件Ⅱ均连接在传动组件上并由传动组件带动同时移动,推板组件Ⅰ的推板Ⅰ614和推板组件Ⅱ的推板Ⅰ614之间有间距,传动组件先带动推板组件Ⅰ和推板组件Ⅱ移动使推板组件Ⅰ的推板Ⅰ614运动将第一输送机构65上的物品推送至载物台Ⅲ63,此时推板组件Ⅰ的推板Ⅰ614和推板组件Ⅱ的推板Ⅰ614之间的空间位于第一输送机构的上方,第一输送机构将包装箱输送至推板组件Ⅰ的推板Ⅰ614和推板组件Ⅱ的推板Ⅰ614之间的空间后,传动组件再带动推板组件Ⅰ和推板组件Ⅱ运动使推板组件Ⅰ的推板Ⅰ614推动载物台Ⅲ63上的产品、推板组件Ⅱ的推板Ⅰ614推动第一输送机构上的产品至第二输送机构,图18中箭头A表示第一输送机构65的输送方向,箭头B表示推板组件Ⅰ的推送方向,箭头C表示推板组件Ⅰ的回复方向,箭头D表示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第一输送机构65可采用由传动轮张紧的传送带等普通的输送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传动组件Ⅰ和传动组件Ⅱ为同一传动组件,包括由至少两个同步带轮Ⅱ611张紧的同步带Ⅱ612,同步带轮Ⅱ611均安装在安装架Ⅲ61上,其中一个同步带轮Ⅱ611通过减速器Ⅰ618与驱动电机Ⅳ615连接并由驱动电机Ⅳ615驱动轴向转动,减速器Ⅰ618也安装在安装架Ⅲ61上,驱动电机Ⅳ615带动同步带轮Ⅱ611转动,同步带轮Ⅱ611带动同步带Ⅱ612传动,同步带Ⅱ612进而带动推板组件Ⅰ移动,结构简单,传动准确,当然,也可采用气缸推动推板组件Ⅰ和推板组件Ⅱ移动的方式;推板组件Ⅰ包括固定安装于同步带Ⅱ612上的安装座Ⅱ613和与安装座Ⅱ613连接的推板Ⅰ614,安装座Ⅱ613上安装有与推板Ⅰ614连接的摆动气缸616,摆动气缸616通过带动推板Ⅰ614摆动进而使推板Ⅰ614底端升高或降低,图20中箭头F表示摆动气缸616带动推板Ⅰ614摆动的摆动方向;实际工作时,初始阶段,推板组件Ⅰ和推板组件Ⅱ均位于第一输出机构65的载物台Ⅲ所在一侧的对侧,推板组件Ⅰ位于推板组件Ⅱ的前方,更靠近第一输出机构65,第一输出机构65上的包装箱传送至推板组件Ⅰ推送面的前方后,驱动电机Ⅳ615工作带动同步带轮Ⅱ611转动进而带动同步带Ⅱ612传动,同步带Ⅱ612传动带动推板组件Ⅰ运动将该包装箱推送至载物台Ⅲ63,此时第一输出机构65位于推板组件Ⅰ的推板Ⅰ和推板组件Ⅱ的推板Ⅰ之间的空间的正下方,第一输出机构65的下一个包装箱传送至两个推板Ⅰ之间后,驱动电机Ⅳ615工作带动带动同步带Ⅱ612传动进而带动推板组件Ⅰ和推板组件Ⅱ运动,推板组件Ⅰ推动载物台Ⅲ63上的物品、推板组件Ⅱ推动第一输送机构65上的物品,直至两个包装箱均被推至第二输送机构上,由于推板组件Ⅰ的推板Ⅰ和推板组件Ⅱ的推板Ⅰ并排设置,因此两个包装箱均被推至第二输送机构后也为并排排列,而在推板Ⅰ614推送包装箱从第一输送机构65到载物台Ⅲ63以及到第二输送机构的过程中,推板Ⅰ614底端均位于最低点,当两组包装箱被推送至第二输送机构上后回复时,摆动气缸616工作带动推板Ⅰ614摆动进而使推板Ⅰ614底端升高,保证与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输送包装箱的运动轨迹无交叉的区域,避免在回复的过程中碰到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的包装箱;在安装架Ⅲ61上安装有导轨Ⅰ617,导轨Ⅰ617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座Ⅱ613的运动方向一致,安装座Ⅱ613与导轨Ⅰ617滑动连接,同步带Ⅱ612带动安装座Ⅱ613往复移动时,安装座Ⅱ613在导轨Ⅰ617上滑行,运行稳定。
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由传动轮Ⅰ622张紧的传送链621,传送链621为两条且平行设置,传动轮Ⅰ622安装在安装架Ⅳ62上,安装架Ⅳ62上安装有与传动轮Ⅰ622连接的用于驱动传动轮Ⅰ622转动的驱动电机Ⅴ625,驱动电机Ⅴ625与传动轮Ⅰ622通过减速器Ⅱ626连接,两条传送链621上架设有若干挡板Ⅲ623,挡板Ⅲ623为由底板Ⅲ6231和竖板6232组成的直角挡板,两个挡板Ⅲ623为一组,每组中两个挡板Ⅲ623相向设置,第一输送机构上的包装箱和载物台Ⅲ63上的包装箱同时被推送过来后恰好被推送至两个挡板Ⅲ623之间,此时包装箱的底部落在两个挡板Ⅲ623的底板Ⅲ6231上由两个底板Ⅲ6231支撑、同时包装箱限位在两个竖板6232之间,同时在传送的过程中竖板6232对包装箱也具有推动作用,可保证两个包装箱传送的过程中始终并排排列进而保证两个包装箱能够一起到达具有两个并排的装箱工位的装箱机构处;安装架Ⅳ62上位于传送链621、挡板Ⅲ623的上方安装有隔板624,隔板62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一致,设置隔板624后,隔板624将第二输送机构分为左右两部分,第一输送机构上的物品和载物台Ⅲ63上的包装箱同时推送至第二输送机构后,在输送的过程中分别位于隔板624的左右两侧而不会并在一起,以保证能够准确到达各自的装箱工位以便于装箱机构进行装箱,当然为使载物台Ⅲ63上的物品能够推送至隔板624的另一侧,隔板624朝向载物台Ⅲ63一端的端部不能超过推板Ⅰ的移动轨迹的下方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的两组放置了产品的包装箱排成一列输出的第三输送机构,装箱机构将第二输送机构上并排传送的两个包装箱完成装箱后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输出,经第三输送机构将其排成一列输出。其中,第三输送机构包括无动力滚筒架641和与无动力滚筒架641并排设置的输送带Ⅲ643,输送带Ⅲ643由两个传动轮Ⅱ646张紧,其中一个传动轮Ⅱ646由驱动电机Ⅵ647驱动转动,驱动电机Ⅵ647与传动轮Ⅱ646通过减速器Ⅲ648连接,传动轮Ⅱ646、驱动电机Ⅵ647和减速器Ⅲ648均安装在安装架Ⅴ64上,无动力滚筒架641上具有无动力滚筒642,输送带Ⅲ643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无动力滚筒642的轴向,无动力滚筒架641远离输送带Ⅲ643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无动力滚筒架641上的物品推送至输送带Ⅲ643上的气缸Ⅵ644和设置在气缸Ⅵ644伸缩端的推板Ⅱ645,气缸Ⅵ644可以安装在无动力滚筒架41上,也可安装在其他机架上,图18中箭头E表示输送带Ⅲ643的传送方向,箭头G表示推送机构Ⅱ的推送方向,箭头H表示推送机构Ⅱ的回复移动方向。第二输送机构上并排传送的两个包装箱完成装箱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输出后,一个从无动力滚筒架641上滑出、另一个传送到输送带Ⅲ643上并由输送带Ⅲ643传送出去,从无动力滚筒架641上滑出的包装箱到达推板Ⅱ645所在的位置后,气缸Ⅵ644动作带动推板Ⅱ645将该包装箱推送至输送带Ⅲ643上,该包装箱恰好被推送至输送带Ⅲ643上其中两个包装箱之间并与其排成一列输出。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输送机构上设置有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如图23至26所示,该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包括连杆72,连杆72与安装架Ⅳ62通过轴Ⅰ751转接,连杆72的端部具有斜块73,安装架Ⅳ62上设有与连杆72连接的气缸Ⅶ74,气缸Ⅶ74的缸筒Ⅶ741与安装架Ⅳ62通过轴Ⅱ752转动连接、气缸Ⅶ74的活塞杆Ⅶ742与连杆72通过轴Ⅲ753转动连接,当然也可为气缸Ⅶ74的活塞杆Ⅶ42与连杆72转动连接、气缸Ⅶ74的缸筒Ⅶ741与第二输送机构转动连接,气缸Ⅶ74收缩带动连杆72转动进而带动斜块73向第二输送机构上的包装箱移动并插入包装箱92外壁和提手93之间的间隙中,气缸Ⅶ74伸出带动连杆72反向转动以复位;其中,斜块73底端具有斜面731,斜块73在插入包装箱外壁和提手之间的间隙中时,斜面731位于提手所在一侧,斜块73插入包装箱外壁和提手之间的间隙后,自上而下即顺着斜块73的插入方向,斜面731到包装箱的包装箱外壁的距离逐渐减小,也即斜块73自下而上越来越厚,斜块73和连杆72通过螺栓连接,连杆72上设有长孔722,斜块73具有螺纹孔732,螺栓穿过长孔722与螺纹孔732螺纹配合,连杆72卡在螺栓的螺栓头和斜块73之间,设置长孔722便于调节斜块73的位置;连杆72上设有向气缸Ⅶ74延伸的延伸部Ⅱ721,气缸Ⅶ74通过与延伸部Ⅱ721连接进而与连杆72连接,设置延伸部Ⅱ721后,气缸Ⅶ74通过较短的行程即可使连杆72有较大的转动角度,进而使斜块73具有较大的升降幅度以保证包装箱能够通过时不被斜块挡到。
安装在生产线上后,该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可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上位于装箱机构所在工位处,当包装箱在第二输送机构上输送到装箱机构所在工位后,包装箱被固定,此时包装箱的外壁和其提手之间的间隙恰好在斜块73的运动轨迹线上,气缸Ⅶ74收缩,斜块73向下移动插入提手与包装箱之间的缝隙,由于斜块73自下而上越来越厚,随着斜块73的插入,提手被向外撑开,提手与包装箱之间的缝隙逐渐增大,表现在包装箱内,则为提手两端被逐渐拉向包装箱内侧壁最终紧靠在包装箱内侧壁。
如图27至29所示,推包机构包括主安装板86、安装在主安装板86上的轮座815、安装在轮座815上的两个同步带轮Ⅲ813以及由两个同步带轮Ⅲ813张紧的同步带Ⅲ818,主安装板86通过安装架Ⅵ85安装在机架上,安装架Ⅵ85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竖直安装板和安装在两个竖直安装板顶部的水平安装板构成,同步带轮Ⅲ813通过转轴Ⅵ814装配在轮座815上,其中一个同步带轮Ⅲ813通过减速器Ⅴ82与驱动电机Ⅴ81连接,驱动电机Ⅴ81转动带动同步带轮Ⅲ813轴向转动,主安装板86上安装有减速器安装板84,减速器Ⅴ82固定安装在减速器安装板84上,同步带Ⅲ818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Ⅳ817,主安装板86上设置有导轨Ⅱ87,导轨Ⅱ87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板Ⅳ817的移动方向一致,导轨Ⅱ87上滑动连接有滑块816,安装板Ⅳ817与滑块816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体结构,驱动电机Ⅴ81转动带动同步带轮Ⅲ813转动,同步带轮Ⅲ813带动同步带Ⅲ818传动,同步带Ⅲ818带动安装板Ⅳ817移动,安装板Ⅳ817带动滑块816在导轨Ⅱ87上滑动,稳定性好,安装板Ⅳ817上转动连接有铰链板89,安装板Ⅳ817和铰链板89通过转轴Ⅲ810连接,安装板Ⅳ上安装有气缸Ⅷ88,气缸Ⅷ88的缸体与安装板Ⅳ817通过转轴Ⅳ820转动连接,气缸Ⅷ88的活塞端与铰链板89通过转轴Ⅴ819转动连接,气缸Ⅷ88伸缩带动铰链板89在安装板Ⅳ817上转动,铰链板89的底端连接有支撑管811,支撑管811连接有推板Ⅲ812,推板Ⅲ812和支撑管811固定连接、铰链板89之和支撑管811固定连接,三者之间形成Z形结构,推板Ⅲ812和支撑管811相互垂直、铰链板89之和支撑管811相互垂直,这样,推板Ⅲ812在从推包机构的后端向前端推送产品时,推板Ⅲ812的运动范围与安装板Ⅳ817和同步带Ⅲ818连接处的运动范围始终为错位关系,即在推板Ⅲ812的推送方向上(图26和图27中的箭头方向),推板Ⅲ812的推送面始终位于安装板Ⅳ817和同步带Ⅲ818连接处的前方(从图27至29中看,即推板Ⅲ812的推送面超出安装板Ⅳ817和同步带Ⅲ818连接处),推板Ⅲ812将产品推送至前端后,可避免推包机构安装后,安装板Ⅳ817和同步带Ⅲ818连接处与夹包旋转机构产生干涉,避免两者的安装空间交叠;该推包机构的工作过程为:初始阶段,推板Ⅲ812位于同步带Ⅲ818后端处,气缸Ⅷ88处于收缩状态,推板Ⅲ812上翘,须推动产品时,气缸Ⅷ88伸出,推板Ⅲ812下向摆动至推板Ⅲ812的推送面呈竖直状态,到位后,驱动电机Ⅴ81转动带动同步带轮Ⅲ813转动,同步带轮Ⅲ813带动同步带Ⅲ818传动,同步带Ⅲ818带动安装板Ⅳ817移动,推板Ⅲ812推动产品向前运动直至被推至夹包旋转机构的正下方,然后气缸Ⅷ88收缩,推板Ⅲ812上翘,驱动电机Ⅴ81反向转动,推板Ⅲ812返回至同步带Ⅲ818后端处推送下一组产品,由于推板Ⅲ812的推送面始终位于安装板Ⅳ817和同步带Ⅲ818连接处的前方,因此在生产线上布置推包机构和夹包旋转机构时,推包机构和夹包旋转机构不会存在交叠干涉的情况,布局比较合理;本实施例中,同步带Ⅲ818还可用电动推杆、气缸等代替,此时安装板Ⅳ817固定连接于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或固定连接于气缸的活塞端。

Claims (14)

1.一种装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一组呈矩阵排列的产品并旋转使其行和列的方向互换的夹包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分成两组的二次分组机构、用于将经二次分组机构分组后的两组产品同时装箱的装箱机构以及用于向装箱机构输送两个并排排列的包装箱的包装箱输送机构,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和二次分组机构沿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和装箱机构处在同一工位,所述装箱机构位于二次分组机构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包旋转机构包括安装架Ⅰ(11),所述安装架Ⅰ(11)的顶部连接有驱动机构Ⅱ,所述安装架Ⅰ(11)由驱动机构Ⅱ驱动轴向转动,所述安装架Ⅰ(11)上转动连接有四个限位板Ⅰ(12),所述四个限位板Ⅰ(12)围绕安装架Ⅰ(11)的转动中心轴设置,其中两个限位板Ⅰ(12)相对设置、另外两个限位板Ⅰ(12)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架Ⅰ(11)上安装有驱动机构Ⅰ,所述四个限位板Ⅰ(12)均与驱动机构Ⅰ连接并由驱动机构Ⅰ驱动相对安装架Ⅰ(11)转动以使四个限位板Ⅰ(12)的底端靠近或远离安装架Ⅰ的转动中心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Ⅰ包括安装在安装架Ⅰ(11)上的四个气缸Ⅰ(14),每个气缸Ⅰ(14)的伸缩端分别与一个限位板Ⅰ(12)连接,所述气缸Ⅰ(14)与安装架Ⅰ(11)转动连接,所述气缸Ⅰ(14)的伸缩端与限位板Ⅰ(1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Ⅱ包括驱动电机Ⅰ(13),所述驱动电机Ⅰ(13)通过减速器Ⅳ(15)与安装架Ⅰ(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分组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板Ⅰ(221)、固定设置的底板Ⅱ(222)、滑动连接在底板Ⅰ(221)上的载物台Ⅰ(211)和滑动连接在底板Ⅱ(222)上的载物台Ⅱ(212),所述底板Ⅰ(221)和底板Ⅱ(222)之间有间距,所述载物台Ⅰ(211)的载物面和载物台Ⅱ(212)的载物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底板Ⅰ(221)上安装有与载物台Ⅰ(211)连接并可推动载物台Ⅰ(211)在底板Ⅰ(221)上滑动以靠近或远离载物台Ⅱ(212)的推动组件Ⅰ,所述底板Ⅱ(222)上安装有与载物台Ⅱ(212)连接并可推动载物台Ⅱ(212)在底板Ⅱ(222)上滑动靠近或远离载物台Ⅰ(211)的推动组件Ⅱ,所述载物台Ⅰ(211)与载物台Ⅱ(212)相互靠近时可并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大载物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箱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二次分组机构上方的安装台(44)、安装在安装台(44)上的升降机构以及安装于升降机构上的两组夹包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安装架Ⅱ,所述升降机构工作带动安装架Ⅱ上下升降,所述两组夹包机构均安装在安装架Ⅱ上,所述两组夹包机构之间有间距,所述夹包机构包括两个夹板(341)和两个限位板Ⅱ(342),所述夹板(341)和限位板Ⅱ(342)间隔设置并围成一矩形夹包空间,所述安装架Ⅱ上安装有驱动机构Ⅳ和驱动机构Ⅴ,所述驱动机构Ⅳ至少与一个夹板(341)连接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另一个夹板(341),所述驱动机构Ⅴ至少与一个限位板Ⅱ(342)连接并驱动其靠近或远离另一个限位板Ⅱ(3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41)滑动连接于安装架Ⅱ,所述驱动机构Ⅳ包括安装在安装架Ⅱ上的驱动电机Ⅱ(432)和安装在安装架Ⅱ上的丝杆(431),所述丝杆(431)具有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一个夹板(341)设在丝杆(431)的其中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431)螺纹连接,另一个夹板(341)设在丝杆(431)另一段螺纹处并与丝杆(431)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Ⅴ包括安装在安装架Ⅱ上的两个气缸Ⅴ(433),其中一个气缸Ⅴ(433)的活塞端与一个限位板Ⅱ(342)固定连接,另一个气缸Ⅴ(433)的活塞端与另一个限位板Ⅱ(34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Ⅱ上套设于安装台(44),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一根同步带Ⅰ(51)和一个与同步带Ⅰ(51)齿纹配合的同步带轮Ⅰ(52),所述同步带Ⅰ(5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在安装架Ⅱ上,所述安装台(44)上安装有与同步带轮Ⅰ(52)连接并可驱动同步带轮Ⅰ(52)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Ⅲ(4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Ⅰ包括气缸Ⅱ(231),所述气缸Ⅱ(231)为单行程气缸,所述气缸Ⅱ(231)一端与底板Ⅰ(221)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Ⅰ(211)连接,所述推动组件Ⅱ包括气缸Ⅲ(232),所述气缸Ⅲ(232)为双行程气缸,所述气缸Ⅲ(232)一端与底板Ⅱ(222)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Ⅱ(212)连接,所述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并在一起时,其中一组夹包机构位于载物台Ⅰ(211)的正上方,该组夹包机构和另一组夹包机构的排列方向与载物台Ⅰ(211)和载物台Ⅱ(212)的排列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载物台Ⅲ(63),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5)和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有推送机构Ⅰ,所述推送机构Ⅰ包括推板组件Ⅰ、与推板组件Ⅰ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Ⅰ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Ⅰ、推板组件Ⅱ和与推板组件Ⅱ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组件Ⅱ往复移动的传动组件Ⅱ,所述推板组件Ⅰ和推板组件Ⅱ均具有用于推送物品的推板Ⅰ(614),两个推板Ⅰ(614)并排设置且其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两个推板Ⅰ(614)的移动轨迹线经过载物台Ⅲ(63)的正上方,位于前方的推板Ⅰ(614)将第一输送机构(65)上的物品推送至载物台Ⅲ(63)后,两个推板Ⅰ(614)之间有间距且处在第一输送机构(65)上方,第一输送机构(65)上输送的物品可进入两个推板Ⅰ(61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Ⅰ和传动组件Ⅱ为同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由至少两个同步带轮Ⅱ(611)张紧的同步带Ⅱ(612),至少有一个同步带轮Ⅱ(611)由驱动机构Ⅵ驱动转动,所述推板组件Ⅰ包括固定于同步带Ⅱ(612)上的安装座Ⅱ(613),所述推板Ⅰ(614)与安装座Ⅱ(613)连接,所述安装座Ⅱ(613)上设有与推板Ⅰ(614)连接的用于带动推板Ⅰ(614)动作使其底端升高或降低的驱动机构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由传动轮Ⅰ(622)张紧的传送链(621),所述传送链(621)上设有挡板Ⅲ(623),所述传送链(621)的上方设有隔板(624),所述隔板(62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的两组物品排成一列输出的第三输送机构,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包括设在第二输送机构输出端的无动力滚筒架(641)和设在第二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输送带Ⅲ(643),所述无动力滚筒架(641)和输送带Ⅲ(643)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输送带Ⅲ(643)的输送方向与无动力滚筒架(64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无动力滚筒架(641)上具有无动力滚筒(642),所述输送带Ⅲ(643)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无动力滚筒(642)的轴向,所述无动力滚筒架(641)远离输送带Ⅲ(643)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无动力滚筒架(641)上的物品推送至输送带Ⅲ(643)上的推送机构Ⅱ。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置有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所述包装箱的提手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二输送机构上的连杆(72),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与连杆(72)连接用于带动连杆(72)相对第二输送机构摆动的驱动机构Ⅷ,所述连杆(72)上固定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朝向倾斜于插入部的运动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呈矩阵排列的产品矩阵推送至夹包旋转机构所在工位的推包机构,所述推包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和推包组件,动力组件具有直线往复式输出动力的动力输出端,所述推包组件固定连接于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Ⅳ(817),所述安装板Ⅳ(817)转动连接有铰链板(89),所述安装板Ⅳ(817)上设置有驱动机构Ⅸ,所述驱动机构Ⅸ与铰链板(89)连接,所述推包组件具有推板Ⅲ(812),所述推板Ⅲ与铰链板固定连接,推板Ⅲ的运动范围和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的运动范围呈错位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由至少两个同步带轮Ⅲ(813)张紧的同步带Ⅲ(818),其中一个同步带轮Ⅲ(813)与驱动机构Ⅹ连接并由驱动机构Ⅹ带动转动,所述同步带Ⅲ(818)具有直线部分,所述安装板Ⅳ(817)固定连接于同步带Ⅲ(818)的直线部分上,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为安装板Ⅳ(817)和同步带Ⅲ(818)的连接处。
CN201420172243.9U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装箱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2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2243.9U CN203832798U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装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2243.9U CN203832798U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装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32798U true CN203832798U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1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72243.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2798U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装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3279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1981A (zh) * 2014-04-10 2014-07-16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箱机及装箱方法
CN105564685A (zh) * 2015-12-30 2016-05-11 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奶包自动装箱系统的隔板套置及奶包单元入箱机构
WO2017176988A1 (en) * 2016-04-06 2017-10-12 Sml Packaging, Llc Product packaging apparatu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1981A (zh) * 2014-04-10 2014-07-16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箱机及装箱方法
CN103921981B (zh) * 2014-04-10 2016-02-10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箱机及装箱方法
CN105564685A (zh) * 2015-12-30 2016-05-11 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奶包自动装箱系统的隔板套置及奶包单元入箱机构
WO2017176988A1 (en) * 2016-04-06 2017-10-12 Sml Packaging, Llc Product packaging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1981B (zh) 一种装箱机及装箱方法
CN105947527B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盒体的自动对中输送装置
CN103921991B (zh) 包装箱输送机构
CN105691695B (zh) 一种瓶子分道输送及自动包装装置
CN203211864U (zh) 一种滚轮输送装置
CN102442440B (zh) 杯装食品装箱系统
CN203832801U (zh) 一种横向分组装箱机构
CN203832798U (zh) 一种装箱机
CN105501521A (zh) 一种分道装置
CN104828287A (zh) 新型食品装盒机
CN103921978B (zh) 一种横向分组装箱机构
CN105360267A (zh) 一种全自动穿串机
CN203806203U (zh) 一种二次分组装箱机构
CN105691749A (zh) 一种带有封箱装置的自动包装机
CN103921980B (zh) 一种二次分组装箱机构及二次分组装箱方法
CN104097803A (zh) 一种钢筋连接套输送理料装置
CN103608271A (zh) 物品定向机
CN205271698U (zh) 轴类零件上料机
CN105059601B (zh) 一种包装机械跟随喂料机构
CN203832822U (zh) 包装箱输送机构
CN106276192A (zh) 全自动轻型圆柱类物料轴向水平放置状态的搬运移载装置
CN107161400A (zh) 用于棒状物料的多分道理料机及其理料方法
CN106241325A (zh) 全自动轻型圆柱类物料轴向水平放置状态的搬运移载系统
CN109051053A (zh) 多工位串联陶瓷砖包装机及其包装方法
CN204674909U (zh) 新型食品装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