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0243U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0243U
CN203820243U CN201420158533.8U CN201420158533U CN203820243U CN 203820243 U CN203820243 U CN 203820243U CN 201420158533 U CN201420158533 U CN 201420158533U CN 203820243 U CN203820243 U CN 203820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rope
adapter plate
parts
preventive mechanism
rotation preven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585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井麻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0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02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简易结构的主索止转机构的电梯装置,所述止转机构具备耐火性和耐磨损性,能够有效防止卸扣棒的旋转以及主索的扭绞,从而确保电梯安稳运行。所述电梯装置中,卸扣棒安装在悬架部,该卸扣棒将升降于井道内的轿厢以及对重进行悬挂的多条主索端部折返并连结在该主索端部,该悬架部设置在形成井道的建筑物、轿厢或者对重处;具备止转机构,其由第一和第二固定板构成,固定板由金属制造并呈带状,并以夹持所述多条主索的端部折返部的方式对向配置,通过弯曲这些固定板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沿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的多个接触部和间隔部;各主索的端部折返部嵌合到止转机构的多个间隔部的间隙处,并贯通间隙。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主索止转机构的电梯装置,该止转机构用于防止悬挂轿厢和对重的主索的扭绞,从而确保电梯安稳运行。
背景技术
在井道内具备轿厢和对重的电梯装置通过电动机驱动所述曳引轮,以使所述轿厢和对重朝相反方向升降,所述轿厢和对重悬挂在卷绕于曳引轮的主索(绳索)上。主索的端部折返并分别连结到卸扣棒的楔式连结部。然后,卸扣棒借助弹性体(例如螺旋弹簧)安装到悬架部,该悬架部设置在形成所述井道的建筑物、所述轿厢或者所述对重上。还有,弹性体发挥将卸扣棒安装于悬架部的安装位置调整至轴方向以调整施加到主索的张力的作用。
将多条钢绳(绳股)捻束形成绞绳,而主索是进一步捻搓多股绞绳而构成。因此,当张力作用于主索时,会在捻束松开的方向产生自转力,从而对连结到主索端部且安装在悬架部的卸扣棒施加旋转力。一旦卸扣棒旋转,主索的捻束依次解开。
作为防止该主索旋转的手段,已知如下的止转机构(参考专利文献1):由至少一对固定板构成,该固定板以在多条主索的端部折返部夹持该固定板的方式对向配置,这些板体的至少一方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凹部,所述各主索的端部折返部嵌合于该多个凹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355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止转机构例如由木制板等可燃物制造,不仅在发生火灾时容易烧毁,而且在电梯寿命、例如20年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磨损而丧失作为止转机构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这种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简易结构的主索止转机构的电梯装置,所述止转机构具备耐火性和耐磨损性,能够有效防止卸扣棒的旋转以及主索的扭绞,从而确保电梯安稳运行。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轿厢,在井道内通过多条主索悬挂并进行升降;对重,在所述井道内悬挂在所述多条主索上,并且沿着与所述轿厢相反的方向进行升降;电动机,对卷绕有所述主索的曳引轮进行驱动,使所述轿厢和对重升降;卸扣棒,一端具备连结部用于连结各所述主索的端部折返部,另一端固定在设于所述井道的上端部的悬架部;止转机构,由第一和第二固定板构成,该第一和第二固定板由金属制造并呈带状且以夹持所述多条主索的端部折返部的方式对向配置,通过弯曲第一和第二固定板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沿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的多个接触部和间隔部;其中,各所述主索的端部折返部嵌合到所述止转机构的多个间隔部的间隙中,并贯通所述间隙。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平坦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弯曲成交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表面接触的多个接触部以及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表面隔开的多个间隔部,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多个接触部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多条主索的各个折返部嵌合并贯通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间隔部。
另外,其特征在于,供所述主索的端部折返部嵌合并贯通的间隔部具有长圆形、长方形或者与之类似的形状,并且,所述间隔部的横切所述主索的截面形状具有2倍于所述主索直径的长径以及小于所述主索直径的短径。
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主索至少由相互平行配置的第一和第二主索列构成,所述第一主索列被第一止转机构固定,所述第二主索列被第二止转机构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止转机构的各自端部通过金属制的连结板相互结合。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提供具备下述止转机构的电梯装置,所述止转机构可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加工简单地制造,富有耐火性和耐磨损性,能够有效防止卸扣棒的旋转以及主索的扭绞,从而确保电梯安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全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示出的电梯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主索的悬架部的主视图,所述悬架部包含安装在图1示出的电梯装置中的主索止转机构。
图4是表示主索的悬架部的其他构成例的主视图,所述悬架部包含安装在图1示出的电梯装置中的主索止转机构。
图5是表示图3示出的主索止转机构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主索止转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主索止转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主索止转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主索       1a:主索的前端折返部          1b:主索的主体部
2:卸扣棒     3a、3b:绳头部                11:轿厢
12:对重      14:曳引轮                    15:曳引机
23:钢丝夹    30:止转机构                  30-1:第一止转机构
30-2:第二止转机构  31:第一固定板          32:第二固定板
33:螺栓            34:螺母                35:接触部
36:间隔部          37-39:连结板           40:绳头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电梯装置的全体构成,轿厢11悬挂在主索1上并且升降于井道内。另外,对重12悬挂在所述主索1上,沿着与所述轿厢11相反的方向升降于所述井道内。所述主索1卷绕在由电动机13驱动的曳引轮14上,包含该曳引轮14和电动机13的曳引机15设置在形成有井道的建筑物上部。具体地,上述曳引机15设置在架设于导轨16、17上端的梁18上,所述导轨16、17设在井道内,分别对轿厢11和对重12进行引导。
然后,如模式地表示电梯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2所示,所述主索1的一端侧借助设在轿厢11下部的一对轿厢下部滑轮11a、11b固定于设在井道上部的悬架部(以下称作“绳头部”)3a,另外,所述主索1的另一端侧借助设在对重12上部的一对对重上部滑轮12a、12b固定于设在所述井道上部的绳头部3b。换言之,轿厢11和对重12的两端固定在井道上部的绳头部3a、3b,其中间部分别悬挂在卷绕于曳引轮14的主索1的两侧,伴随着曳引轮14的旋转在井道内相互反向地升降。
还有,一对导向轮20a、20b将所述主索1的运行路径弯曲成S字状,使其朝所述曳引机15(曳引轮14)的侧方位移,并引导至轿厢的悬架位置。另外,在图1中,轿厢11处设有轿门11c,候梯厅门21设在电梯的层站处,用于开闭该出入口。
按照如下方式,将所述主索1的两端部固定在设于所述井道上部的绳头部3a、3b处。如图3所示,连结有主索1端部的卸扣棒2具备在一端螺设螺丝的圆棒状的杆部2b,以及固定在杆部2b另一端部的楔式连结部2a。首先使所述主索1的端部沿着上述楔式连结部2a的周面折返,使该折返的前端部1a与主索1的本体部1b叠合,从而将卸扣棒2连结到主索1的端部。该状态下,在经叠合的两条主索1的周围安装钢丝夹23,通过收缩钢丝夹23,将上述折返的前端部1a与本体部1b一体地系结固定,从而将卸扣棒2连结到主索1的端部。
这样,将连结到主索1端部的卸扣棒2的杆部2b插通到形成于悬架部3a(3b)的贯通孔24处,悬架部3a(3b)设在所述井道的上部,在绳头部3a(3b)的背面侧借助弹性体(例如螺旋弹簧)4将螺母25螺合在所述杆部2b的前端,从而将卸扣棒2安装到绳头部3a(3b)。此时,通过改变螺母25在杆部2b的螺合量以调整卸扣棒2在轴方向的安装位置(安装高度),从而调整施加到主索1的张力。
然而,虽然根据施加的载荷(张力)以及主索1的牵引强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悬挂轿厢11和对重12的主索1使用多条并列的绳索。图3中示出了将3条主索1平行排成一列的例子,也可以在该排列后方追加一列,总共使用6条主索1。将主索的止转机构30以横跨多条主索1的方式安装在主索1的本体部1b与该主索1从所述卸扣棒2折返的前端部1a重合的部位,以约束所述井道内各主索1的旋转。
图4是表示该止转机构30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其具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将5条主索1平行排成一列的情况下的止转机构30。还有,对该图中与图3相同或对应的构成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如图5所示,该止转机构30具有叠合两块带状的固定板31和32并且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及中间使用螺栓33和螺母34而一体形成的结构。在此,固定板31和32分别是例如不锈钢或铁板等金属制品。第一固定板31沿着其长度方向具有平坦面,而第二固定板32将一块带状的固定板弯曲而形成,使得与第一固定板内表面接触的多个接触部35以及从第一固定板内表面隔着规定间隙的多个间隔部36交替配置。即,第二固定板32弯曲成朝第一固定板内表面的相反侧突出的凸状而形成间隔部36。然后,所述第二固定板32在其两端部的接触部35以及位于中间的接触部35中的一处或两处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1。接着,第二固定板32的间隔部36形成为多条主索的各个折返部嵌合且贯通到与第一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处。在这些间隔部36具有长圆形、长方形或者与之类似的形状,横切所述主索的水平截面形状具有约2倍于所述主索直径的长径以及小于所述主索直径的短径。另外,多个间隔部36沿着固定板31和32的长度方向,以相当于主索1的排列间距的间距进行设置。附带说一下,图5示出的例子中,大致等间距地设置有与主索1的条数相同的5个间隔部。
还有,在上述止转机构30中,虽然第一固定板31沿着其长度方向具有平坦面,而第二固定板32是将一块带状的固定板弯曲而形成,但是,第一固定板31也可以与第二固定板32同样地将一块带状固定板弯曲而形成。这种情况下,第一固定板31与第二固定板32的接触部35和间隔部36在长度方向互相配置在同一位置。但是,第二固定板32的间隔部36在与第一固定板31的间隔部36的相反方向弯曲成凸状,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在如此构成的止转机构30中,与上述相同,由第一、第二固定板31、32构成的间隔部36的间隙在水平截面内的形状尺寸也形成为长方形或者长圆形,其具备约2倍于主索1直径的宽度以及稍微小于主索1直径的高度。
这样,横跨借助卸扣棒2分别固定到绳头部19a(19b)的多条主索1,在所述卸扣棒2的附近安装上述结构的主索止转机构30,从而将叠合的各主索1的本体部1b与折返前端部1a分别一体地嵌入固定板32的间隔部36的间隙处,并在其四周分别夹紧并固定。然后,施加到主索1的张力所引起的自转力作为直接使固定板32在主索1附近旋转的力而发挥作用,该旋转力矩被安装在固定板32的其他主索1阻止。其结果是,借助止转机构30使多条主索1互相作为其他主索1的止转部件发挥作用,从而使各主索1分别统一止转。
因此,仅仅在并排设置多条的主索1、特别是在卸扣棒2附近的该主索1的本体部1b与折返前端部1b重合的部位,安装前述结构的止转机构30,即可简易地止转主索1。另外,由此还可以止转卸扣棒2,因而经由卸扣棒2调整的主索1的张力不会发生变化。而且,由于上述止转机构30的全体由金属形成,因而具有耐火性的同时,还具备对于长时间使用的耐磨损性。然后,止转机构30是以使两块带状金属板的至少一块在长度方向交替凹凸排列的方式进行冲压加工并将其叠合而形成的简单结构,因而制造容易且造价便宜。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特别是表示安装有止转机构30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对该图中与图4或图5相同或对应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或对应的符号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别将3条主索1平行排成一列,在其后方进一步追加一列,总共使用6条主索1的情况。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具备分别将3条主索1平行排成一列而形成的第一主索列1-1以及第二主索列1-2。然后,第一主索列1-1由所述第一止转机构30-1固定,第二主索列1-2由所述第二止转机构30-2固定。在此,第一主索列1-1和第二主索列1-2配置为各自设有的楔式连结部2a-1和2a-2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少许不同。其理由是,由于考虑到设置或保养电梯时的可操作性,操作员容易从第一主索列1-1侧对第二主索列1-2进行操作。
如分别参照图5进行的说明那样,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由两块固定板31、32构成,在两端部通过螺栓33和螺母34(未图示)进行固定。在此,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螺栓33和螺母34互相朝着相同方向配置并固定。还有,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主索列1-1和第二主索列1-2分别由3条主索1构成,在各自的止转机构30-1和30-2中,中间位置没有必要紧固螺栓,因而省略。
接下来,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各自的两端部通过金属制的连结板37相互结合。该连结板37将带状的金属板弯曲成コ字状而形成,其两端部37-1、37-2重合在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两端部,并通过螺栓33和螺母34分别固定。还有,连结板37的带状金属板的宽度方向配置在垂直方向,其高度在长度方向中途发生变化,形成为第二止转机构30-2侧高于第一止转机构30-1侧,并能够在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两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因此,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不同,而连结板37在其两端部分别将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相互结合。
如此构成的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由于相互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防止设置在第一、第二主索列一方的卸扣棒、例如后侧的卸扣棒2b-2被第二主索列的主索1-2牵拉导致后述的例如与绳头托架等周边设备接触产生噪音等问题。
即,绳头部19a或19b例如由固定在用于引导轿厢11的导轨16上部的绳头托架(未图示)进行支承,所述绳头部19a或19b用于固定连结于多条主索1端部的卸扣棒2b-1或2b-2。该绳头托架配置在图2示出的绳头部3a或3b中分别结合到第一和第二主索列的卸扣棒2b-1或2b-2的排列之间。这样,轿厢11移动的过程中,基于某些理由,如果任何一方的卸扣棒、例如2b-2被主索列1牵引而接近另一个卸扣棒2b-1,那么卸扣棒会与固定在两者之间的绳头托架接触并产生噪音。但是,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各自的两端部通过金属制的连结板37相互连结,因而,即使任何一方的卸扣棒例如2b-2被主索列1牵引,也不会接近另一方的卸扣棒2b-1,因而不会接触或碰撞绳头托架等周边设备。
另外,由于将如上述构成的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方向配置为同一方向,并使固定在第一、第二主索列的螺栓方向与上述方向一致,因而可以在狭窄的井道内从一方向进行安装操作,可操作性也得以提高。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特别是表示止转机构30的其他构造例的立体图。图8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将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相互结合的连结板38的形状不同于图6或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其他部分是同一结构。因此,对该图中与图4至图6相同或对应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或对应的符号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用于相互连结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连结板38将带状的金属板弯曲成コ字状,其两端部38-1、38-2在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两端部通过螺栓33和螺母34(未图示)进行固定。在此,连结板38形成为第二止转机构30-2侧弯曲的端部38-2长于第一止转机构30-1侧弯曲的端部38-1。然后,连结板38的宽度方向呈水平配置,其弯曲的两端部38-1、38-2分别朝垂直方向延长,与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两端部叠合,并且通过螺栓33和螺母34(未图示)进行固定。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特别是表示止转机构30的其他构造例的立体图。图8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将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相互结合的连结板39的形状不同于图6或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其他部分是同一结构。因此,对该图中与图4至图7相同或对应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或对应的符号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用于相互连结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连结板39将带状的金属板弯曲成Z字状,其两端部39-1、39-2在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两端部通过螺栓33和螺母34(未图示)进行固定。
在此,连结板39在第一止转机构30-1侧弯曲的端部39-1朝下方配置,在第二止转机构30-2侧弯曲的端部39-2朝上方配置。然后,连结板39中央部的宽度方向呈水平配置,弯曲的两端部39-1、39-2分别与第一、第二止转机构30-1、30-2的两端部叠合,并通过螺栓33和螺母34(未图示)进行固定。
再有,本实用新型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设置在止转机构30的固定板32的间隔部36数量以及其排列间隔等,可根据电梯装置的规格进行设计。另外,关于构成止转机构30的一对固定板31、32,也可以适当采用不锈钢或铁以外的具备耐磨损性和加工性等的金属材料。即,本实用新型在不偏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4)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轿厢,在井道内通过多条主索悬挂并进行升降;
对重,在所述井道内悬挂在所述多条主索上,并且沿着与所述轿厢相反的方向进行升降;
电动机,对卷绕有所述主索的曳引轮进行驱动,使所述轿厢和对重升降;
卸扣棒,一端具备连结部用于连结各所述主索的端部折返部,另一端固定在设于所述井道的上端部的悬架部;
止转机构,由第一和第二固定板构成,该第一和第二固定板由金属制造并呈带状且以夹持所述多条主索的端部折返部的方式对向配置,通过弯曲第一和第二固定板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沿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的多个接触部和间隔部;
其中,各所述主索的端部折返部嵌合到所述止转机构的多个间隔部的间隙中,并贯通所述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平坦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弯曲成交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表面接触的多个接触部以及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表面隔开的多个间隔部,
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多个接触部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
所述多条主索的各个折返部嵌合并贯通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间隔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供所述主索的端部折返部嵌合并贯通的间隔部具有长圆形、长方形或者与之类似的形状,并且,所述间隔部的横切所述主索的截面形状具有2倍于所述主索直径的长径以及小于所述主索直径的短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条主索至少由相互平行配置的第一和第二主索列构成,
所述第一主索列被第一止转机构固定,所述第二主索列被第二止转机构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止转机构的各自端部通过金属制的连结板相互结合。
CN201420158533.8U 2013-12-26 2014-04-02 电梯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202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8571A JP5788485B2 (ja) 2013-12-26 2013-12-26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3-268571 2013-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0243U true CN203820243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5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8533.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20243U (zh) 2013-12-26 2014-04-02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88485B2 (zh)
CN (1) CN2038202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7421A (zh) * 2015-08-26 2017-03-0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钢丝绳固定部的检查方法
CN110872046A (zh) * 2019-11-21 2020-03-1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立井提升机圆尾绳并列卡绳导向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7421A (zh) * 2015-08-26 2017-03-0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钢丝绳固定部的检查方法
CN106477421B (zh) * 2015-08-26 2019-03-1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钢丝绳固定部的检查方法
CN110872046A (zh) * 2019-11-21 2020-03-1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立井提升机圆尾绳并列卡绳导向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8485B2 (ja) 2015-09-30
JP2015124041A (ja) 2015-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0541B1 (en) Hook block and rope hoist
US7533762B2 (en) Lift with support means and drive means
CN203820243U (zh) 电梯装置
EP2984245B1 (en) Aseismic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panel to a beam
KR100892595B1 (ko) 건축단지 배전용 전주의 현수애자 지지대
SG127860A1 (en) Support means with connection, able to accept shearing force, for connecting several cables
CN209177894U (zh) 一种塔吊附着安拆起吊装置
CN203728362U (zh) 一种室外电梯随行电缆防摆装置
JP2016035197A (ja) 柵構造体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繊維金属複合ロープ
CN103569820B (zh) 一种制动器
BRPI0621793A2 (pt) sistema de elevador
CN111372883A (zh) 电梯系统
CN204847642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限位装置
JP2014169145A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これに備えられるテールコード制振装置
KR101104807B1 (ko) 루프방식 가선공법
CN105084155B (zh) 电梯设备
CN104030125B (zh) 电梯设备
CN104563805A (zh) 排线提升式防火卷帘
CN109629485B (zh) 一种拉索式传动的曲臂挡车器
CN209276023U (zh) 一种钢丝绳防脱装置
CN220486236U (zh) 一种控制近距离布置拉索碰撞的弹簧限位装置
CN103010978A (zh) 用于滑轮的挡绳装置和滑轮组件
CN101544329A (zh) 电梯的垂吊物保护器和电梯系统
CN103231972B (zh) 一种电梯的驱动结构
CN110556744B (zh) 一种新型轨道交通矿物电缆的安装铺设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