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9998U - 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9998U
CN203809998U CN201420057156.9U CN201420057156U CN203809998U CN 203809998 U CN203809998 U CN 203809998U CN 201420057156 U CN201420057156 U CN 201420057156U CN 203809998 U CN203809998 U CN 203809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orage space
oil storage
running
oil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71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辉
李峰
姜彦斌
赵龙
夏海军
贾玉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571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09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9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99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涉及机械润滑技术领域,为满足不同工况下不同部件的润滑需求而发明。所述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包括:箱体、旋转轴、第一轴承,旋转轴上开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旋转轴上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上套设有齿轮,齿轮部分浸入润滑油内,还包括导油嘴,导油嘴上开设有过油口和导油口,导油嘴将轴承与箱体内壁之间的空间分割为第一储油空间和第二储油空间,过油口上设有导油板,导油口上连接有导管,过油口将第一储油空间和第二储油空间相连通,导管将第一储油空间与进油孔连通,箱体的内壁设有挡油板和导油孔。本实用新型运转机械润滑结构用于运转机械的润滑。

Description

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运转机械在工作时由于运动面(齿轮与齿轮接触面、轴承滚子与滚道、配合滑动面等)间因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进行散热则运动零部件表面质量及内部组织会发生变化,从而减低其使用寿命。目前常用的润滑方式为油液润滑。
运转机械常用的油液润滑方式为飞溅润滑、浸渍润滑、强制润滑。原理为:利用机械部件运转将润滑油带动,润滑油依靠离心作用流动到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或者给润滑油施加主动力,将润滑油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在箱体内设计挡油板、导油槽、导油嘴等部件,作为油液汇集、流动的通道。
现有技术给润滑油设计的流动通道基本是单方向的,各个循环系统不能形成交叉,这样就无法实现自动平衡各工况下对润滑油的需求的目的。现有技术的机械润滑结构只能解决高速运转或低速运转某一工况下的润滑需求,但是机械部件实际运转时工况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就需要润滑结构设计时既要兼顾高速运转又要兼顾低速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以实现机械在高速及低速运转时油液的相互补充,满足不同工况下不同部件的润滑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箱体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旋转轴的端面沿轴向开设有进油孔,旋转轴的侧壁沿径向开设有出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旋转轴上与所述出油孔相对应的位置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上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部分浸入润滑油内,还包括导油嘴,所述导油嘴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端面到所述箱体内壁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导油嘴将所述空间分割为第一储油空间和第二储油空间,所述第一储油空间为所述箱体内壁与所述导油嘴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二储油空间为所述导油嘴与所述第一轴承端面之间的空间,所述导油嘴上开设有过油口和导油口,所述过油口上靠近所述第二储油空间的一侧设有导油板,当所述第二储油空间内的润滑油做旋转运动时,所述导油板可将润滑油导向所述第一储油空间,所述导油口上连接有导管,所述过油口将所述第一储油空间和第二储油空间相连通,所述导管伸入所述进油孔设置且将所述第一储油空间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箱体的内壁设有挡油板和导油孔,被所述挡油板阻挡的润滑油可沿所述导油孔流入所述第一储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嘴为与所述第一轴承尺寸相适应圆盘形结构,所述导油口设置于所述圆盘形结构的圆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一端与所述过油口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储油空间内设置,所述导油板伸入所述第二储油空间内的部分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润滑油做旋转运动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伸入所述第二储油空间内的部分的倾斜的角度为55°~60°。
进一步地,所述过油口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过油口位于所述导油嘴的上半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孔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旋转轴的侧壁一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通过在导油嘴上开设过油口和导油口,并在过油口上设置导油板,在导油口上连接有导管,可实现将两条润滑油路相贯通,以达到油液合理分配的目的,从而利用油液运动时产生的压力及冲击力来增强润滑油冲刷杂质的能力及冷却的效果,提高了运转部件的寿命,进而可以选用小尺寸的轴承等运转部件来满足更高的承载要求,产品成本及重量减小,整体功耗也得到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转机械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转机械润滑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转机械润滑结构中导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转机械润滑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旋转轴2,旋转轴2与箱体1通过第一轴承3连接,旋转轴2的端面沿轴向开设有进油孔21,旋转轴2的侧壁沿径向开设有出油孔22,进油孔21与出油孔22连通;旋转轴2上与出油孔22相对应的位置套设有第二轴承4,第二轴承4上套设有齿轮5,齿轮5部分浸入润滑油内,还包括导油嘴6,导油嘴6设置于第一轴承3的端面到箱体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内,导油嘴6将所述空间分割为第一储油空间7和第二储油空间8,所述第一储油空间7为箱体1内壁与导油嘴6之间的空间,第二储油空间8为导油嘴6到第一轴承3端面之间的空间,导油嘴6上开设有过油口61和导油口62,所述过油口61上靠近第二储油空间8的一侧设有导油板64,当第二储油空间8内的润滑油做旋转运动时,所述导油板64可将润滑油导向第一储油空间7,导油口62上连接有导管63,过油口61将第一储油空间7和第二储油空间8相连通,导管63伸入进油孔21内设置且将第一储油空间7与进油孔21连通;箱体1的内壁设有挡油板9和导油孔10,被挡油板9阻挡的润滑油可沿所述导油孔10流入第一储油空间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通过在导油嘴6上设置过油口61和导油口62的结构来实现两条润滑油路相贯通,以达到油液合理分配的目的。当齿轮5转速较低时,润滑油被齿轮5带动后,得到的初始运动的动能较小,则通过齿轮5与第一轴承3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轴承3内,用于润滑第一轴承3,并通过第一轴承3内、外圈的间隙进入到第二储油空间8内,由于旋转轴2带动第一轴承3内圈旋转,使得润滑油在离心作用及重力作用下撞击到导油板64,并在动能作用下沿导油板64和过油口61进入到第一储油空间7内,当润滑油在第一储油空间7内聚集超过导管63下沿后就会顺着导管63进入到旋转轴2上的进油孔21内。当润滑油流到出油孔22的位置时,受旋转轴2运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润滑油沿出油孔22流出,从而润滑第二轴承4。
当齿轮转速较高时,润滑油被齿轮5带动后,具有了较大的初始运动的动能,在离心作用下脱离齿轮5,撞击到挡油板9上,在初始动能及离心力作用下通过导油孔10进入到第一储油空间7中。当润滑油在第一储油空间7内聚集超过导管63的下沿后就会顺着导管63进入到旋转轴2内的进油孔21中,进而通过出油孔22流出,润滑第二轴承4。当第一储油空间7内的润滑油超过导管63的上边沿及过油口61的下边沿时,则通过过油口61进入到第二储油空间8内润滑第一轴承3。由此实现了将两条润滑油路相贯通,使得润滑油液合理分配,满足了不同工况下不同部件的润滑需求。
在高速运转的工况下,通过导油孔10进入到第一储油空间7中的润滑油与通过过油口61进入到第一储油空间7中的润滑油使第一储油空间7中的压力增大,从而使润滑油在通过旋转轴2、第二轴承4、齿轮5之间的间隙时能量增大,流速也会增大,冲刷杂质的能力及冷却效果会更好。第一储油空间7中的润滑油进入第二储油空间8内与第二储油空间8中的润滑油会产生冲击,同时第二储油空间8中的润滑油由于离心运动也会冲击到导油板64,以此来使润滑油均匀分布在第二储油空间8中,并借助冲击的动力改善冲刷杂质的能力及冷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其润滑油分配原则如下:当齿轮5转速较低时,通过导油孔10进入到第一储油空间7中的润滑油较少,而此时第二储油空间8中润滑油较为充足,因此需要通过导油嘴6上的过油口61进行分流,使第一储油空间7中的润滑油增加,以满足第二轴承4的润滑需求。当齿轮5转速较高时,大部分润滑油被甩起,并通过导油孔10进入到第一储油空间7中,此时由于旋转轴2的高速运转,因此第一轴承3处也需要更多的润滑油来冷却,而此时由于润滑油无法从齿轮5与第一轴承3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轴承3内,因此第一轴承3处的润滑油比低速运转时要少,从而需要从第一储油空间7内分一部分润滑油来润滑第一轴承3,这就需要通过导油嘴6上的过油口61来实现分流。由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可以实现高速及低速时油液的相互补充,满足不同工况下不同部件的润滑需求。
如图3所示,导油嘴6的结构可选用与第一轴承3尺寸相适应的圆盘形结构,导油口62设置于所述圆盘形结构的圆心处。此时,可在箱体1内壁上设置与导油嘴6边缘相适应的凹槽用于安装固定导油嘴6,并使导油嘴6与第一轴承3同轴设置,并且由于第一轴承3与进油孔21同轴,因此为了将导管63顺利插入进油孔21内,可讲导油口62设置于所述圆盘形结构的圆心处以实现导管63与进油孔21的同轴设置,方便导管63将润滑油送入进油孔21内。
由于第二储油空间8内的润滑油在旋转轴2和第一轴承3的带动下做离心运动,为了使第二储油空间8内的润滑油更易于从过油口61流出,如图3所示,可将导油板64一端与过油口6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储油空间8内设置,导油板64伸入第二储油空间8内的部分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润滑油做旋转运动的方向相反。由此,使润滑油在旋转运动过程中更易被导油板64导入过油口61内,提高了润滑油的分流效率。
可选地,导油板向所述第二储油空间的一侧倾斜的角度为55°~60°。优选使用60°。选用60°的夹角可使润滑油在第二储油空间8内的分布更加均匀,运动更加规律,分流效率更高。
为了使第二储油空间8内的润滑油在旋转时更加易于从过油口61流出,可优选将过油口61设置为如图2所示的弧形结构,使其与旋转运动中的润滑油流动轨迹相一致,从而更易被导油板64挡下,在如图2中所示的结构中,旋转轴为顺时针旋转,从而便于润滑油从过油口61流出。
进一步地,为了使导油嘴6能够起到合理分配润滑油的作用,优选在导油嘴6安装后,使过油口61位于导油嘴6的上半部分,由此,可使得润滑油在第一储油空间7或第二储油空间8内聚集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进行分流,使润滑油的分配更加合理。
由于进油孔21内的润滑油随旋转轴2一起做旋转运动,因此为了使进油孔21内的润滑油更易从出油孔22流出,可优选将出油孔22设置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旋转轴2的侧壁一周。由此,便于润滑油从出油孔22流出从而提高对第二轴承4的润滑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箱体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旋转轴的端面沿轴向开设有进油孔,旋转轴的侧壁沿径向开设有出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旋转轴上与所述出油孔相对应的位置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上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部分浸入润滑油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油嘴,所述导油嘴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端面到所述箱体内壁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导油嘴将所述空间分割为第一储油空间和第二储油空间,所述第一储油空间为所述箱体内壁与所述导油嘴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二储油空间为所述导油嘴与所述第一轴承端面之间的空间,所述导油嘴上开设有过油口和导油口,所述过油口上靠近所述第二储油空间的一侧设有导油板,当所述第二储油空间内的润滑油做旋转运动时,所述导油板可将润滑油导向所述第一储油空间,所述导油口上连接有导管,所述过油口将所述第一储油空间和第二储油空间相连通,所述导管伸入所述进油孔设置且将所述第一储油空间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箱体的内壁设有挡油板和导油孔,被所述挡油板阻挡的润滑油可沿所述导油孔流入所述第一储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嘴为与所述第一轴承尺寸相适应圆盘形结构,所述导油口设置于所述圆盘形结构的圆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板一端与所述过油口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储油空间内设置,所述导油板伸入所述第二储油空间内的部分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润滑油做旋转运动的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板伸入所述第二储油空间内的部分的倾斜的角度为55°~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口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口位于所述导油嘴的上半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机械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旋转轴的侧壁一周。
CN201420057156.9U 2014-01-22 2014-01-29 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09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7156.9U CN203809998U (zh) 2014-01-22 2014-01-29 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40594.4 2014-01-22
CN201420040594 2014-01-22
CN201420057156.9U CN203809998U (zh) 2014-01-22 2014-01-29 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9998U true CN203809998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8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715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09998U (zh) 2014-01-22 2014-01-29 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999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609A (zh) * 2019-06-29 2019-09-06 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导油结构
CN112145658A (zh) * 2020-08-26 2020-12-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中间轴结构
CN114321324A (zh) * 2021-12-30 2022-04-12 苏州金亿精密齿轮有限公司 自润滑静音齿轮及其制造工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609A (zh) * 2019-06-29 2019-09-06 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导油结构
CN112145658A (zh) * 2020-08-26 2020-12-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中间轴结构
CN114321324A (zh) * 2021-12-30 2022-04-12 苏州金亿精密齿轮有限公司 自润滑静音齿轮及其制造工艺
CN114321324B (zh) * 2021-12-30 2023-12-12 苏州金亿精密齿轮有限公司 自润滑静音齿轮及其制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6688U (zh) 一种润滑油搅拌罐
CN203809998U (zh) 一种运转机械润滑结构
CN202992136U (zh) 变速器润滑系统导油装置
CN103133661B (zh) 双面针刺机减速系统
CN108071783A (zh) 一种发电机的传动机构
CN207621270U (zh) 行星减速器及电动车
CN103075500B (zh) 正反转可润滑的单轨吊减速机
CN206503846U (zh) 一种竖向自吸式传动润滑系统
CN203685662U (zh) 离心泵轴承甩油环
CN206530687U (zh) 油路可循环减速机
CN203604007U (zh) 一种重型车及其润滑油系统
CN105135188B (zh) 一种碟式分离机轴承润滑系统
CN206017214U (zh) 一种防甩油散热风扇
CN208364696U (zh) 一种dw型附涡轮齿轮减速机
CN203285965U (zh) 一种导油器
CN207169715U (zh) 高效型压缩机油反应釜
CN205064801U (zh) 一种齿轮箱内的圆锥齿轮自润滑机构
CN208099901U (zh) 一种动力头
CN203604599U (zh) 重载高速主轴冷却装置
CN203880062U (zh) 一种具有双重润滑冷却装置的风机减速器
CN202284548U (zh) 卧式压缩机
CN205064798U (zh) 立式锯床齿轮箱润滑系统
CN206889200U (zh) 一种内置式永磁双重驱动泵
CN206592484U (zh) 工程机械用扰流减速箱
CN202570283U (zh) 一种球磨机齿轮润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