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6555U -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6555U
CN203806555U CN201420142523.5U CN201420142523U CN203806555U CN 203806555 U CN203806555 U CN 203806555U CN 201420142523 U CN201420142523 U CN 201420142523U CN 203806555 U CN203806555 U CN 203806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l stick
belting
main bull
frame
bod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425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伟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ORTU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ORTU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ORTU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ORTU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425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06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6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65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传送主架,主转杆、电机以及传送网带,传送主架包括二平行设置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侧板间的横杆,主转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传送主架的两端且位于二侧板之间,传送网带两端套设在主转杆上,电机设置在传送主架上并且驱动其中一主转杆转动,传送带装置还包括张紧结构,张紧结构包括驱动缸以及滑套,驱动缸固设在横杆上,驱动缸的驱动端套设至其中一主转杆上并且主转杆可相对该驱动端转动,滑套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传送主架一端的二侧板上,并且滑套分别搭载套设有所述驱动缸的驱动端的主转杆的两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送带装置张紧性能好,整体模块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材料的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生产汽车内饰材料的加热系统上的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顶蓬衬垫、不织布衬垫、防滑衬垫、车内地垫以及盖内垫板等。汽车内饰件通常通过热压成型制作,一般通过将两块坯料分别加热后然后通过热压在一起成型。现有技术中,制造汽车内饰材料的设备及工艺较落后,尤其加热设备,其上的传送装置结构复杂且安装较散乱,模块化程度不高且张紧性不佳,造成传送中易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整体模块化程度高,张紧性能佳的传送带装置。
一种传送带装置,包括传送主架,主转杆、电机以及传送网带,传送主架包括二平行设置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侧板间的横杆,主转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传送主架的两端且位于二侧板之间,传送网带两端套设在主转杆上,通过主转杆转动而带动传送网带运转,电机设置在传送主架上并且驱动其中一主转杆转动,传送带装置还包括张紧结构,张紧结构包括驱动缸以及滑套,驱动缸固设在横杆上,驱动缸的驱动端套设至其中一主转杆上并且主转杆可相对该驱动端转动,滑套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传送主架一端的二侧板上,并且滑套分别搭载套设有所述驱动缸的驱动端的主转杆的两端,以在主转杆滑动时连同滑套一起相对侧板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结构还包括一安装板,安装板固接在一侧的滑套上,电机安装在安装板上,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一链条与主转杆连接以带动主转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送带装置还包括一出料导向结构,出料导向结构包括摆臂与过渡转杆,摆臂为至少两个以上,每一摆臂一端可摆动地连接在传送带装置输出端的主转杆上,另一端套设有过渡转杆。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主架包括抵顶条,抵顶条两端连接在二横杆上与侧板平行,用以对传送网带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抵顶条分为多段,每一段两端连接在二横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主架包括辅助转杆,辅助转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二侧板间,用以对传送网带的位于传送主架下侧的一段抵持张紧并协助转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一种材料加热输送机构,包括机架及传送带装置,机架包括顶框,顶框内容置传送带装置,传送带装置包括传送主架,主转杆、电机以及传送网带,传送主架包括二平行设置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侧板间的横杆,主转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传送主架的两端且位于二侧板之间,传送网带两端套设在主转杆上,通过主转杆转动而带动传送网带运转,电机设置在传送主架上并且驱动其中一主转杆转动,传送带装置还包括张紧结构,张紧结构包括驱动缸以及滑套,驱动缸固设在横杆上,驱动缸的驱动端套设至其中一主转杆上并且主转杆可相对该驱动端转动,滑套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传送主架一端的二侧板上,并且滑套分别搭载套设有所述驱动缸的驱动端的主转杆的两端,以在主转杆滑动时连同滑套一起相对侧板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框的一端开口,传送带装置安装在所述顶框内且传送带装置的一端从开口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顶框包括外围壁及延伸在外围壁内侧底端的侧缘,传送带装置安装在所述顶框内,侧缘承载所述侧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传送带装置设置有张紧结构,通过调节驱动缸的驱动端的伸缩量,可便于传送网带安装后张紧,并且传送带装置整体的模块化程度高,可整体搬迁更换。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生产汽车内饰材料的加热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热系统的主视图(图中部分组件外壳未示出);
图3为图1所示的加热系统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加热系统的上料传输机构的立体图(同时也示出供料机构);
图5为图4所示的上料传输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上料传输机构的俯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的上料传输机构的取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取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取料装置的A处放大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取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11为图6所示的上料传输机构上二取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加热系统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的传送带装置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传送带装置I处的放大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传送带装置II处的放大图;
图17为图2所示的加热系统的加热机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内饰材料的加热系统,包括供料机构10、上料传输机构20、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以及加热机构40,供料机构10供料以供上料传输机构20抓取并传送至物料加热输送机构30,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将物料传送经过加热机构40,加热机构40对经过的物料加热。
结合参阅图4、5、6,供料机构10为一托料架,包括架底框11、架顶板12、支撑杆13、滚轮14以及抵顶块15。支撑杆13设置在架底框11与架顶板12之间,滚轮14设置在架底框11四角处底部,抵顶块15分布设置在架顶板12上,对应待支撑的物料尺寸区域,用以支撑待加热的物料,如塑料板或塑性膜。如此,供料机构10供料时,先将物料层叠放置在抵顶块15上(层间物料可预设有间隙),然后推动供料机构10,使物料推送至上料传输机构20对应的取料区域。
上料传输机构20用于从供料机构10抓取物料并传送至物料加热输送机构30。上料传输机构20包括第一机架21、取料装置22以及传输装置23。第一机架21包括支柱211、顶框212、横梁213、导向架214以及托带导轨215。顶框212通过支柱211支撑,横梁213设置在顶框212内的两端,导向架214的两端搭载在顶框212内两端的横梁213上。导向架214用以承载并引导取料装置22。导向架214包括沿第一机架21长度方向延伸的二导轨2141,导轨2141表面开设有导槽,以配合取料装置22。托带导轨215平行地设置在导向架214的一侧,用以托载取料装置22的链带或电线等。
请参阅图7至图11,取料装置22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机架21上,用以将待加热的物料从供料机构10上抓取并通过传输装置23的带动将物料从第一机架21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取料装置22包括连接架221、托架222、驱动件223以及取料臂224。连接架221包括框体2211以及设置在框体中且两端连接在框体2211两端的导向杆2212,框体2211与托架222连接,导向杆2212与取料臂224连接。托架222包括托板2221、固接条2222、滚轮组件2223、挡臂2224以及连接板2225。托板2221上固定地安装驱动件223,驱动件223竖直安装且其驱动端可向下升缩地穿出托板2221底面,驱动端用以连接连接架221以带动连接架221升降。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3为驱动缸,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一安装柱的两侧,并且两驱动缸的驱动端分别连接至连接架221,可提高驱动力以及对连接架221升降的平衡稳定性。固接条2222安装在托板2221的上下表面的边缘处,以供安装滚轮组件2223与挡臂2224。滚轮组件2223安装在托板2221两侧的固接条2222上,每一滚轮组件2223包括上下相间设置的二滚轮,较佳地,上方的滚轮以配合导向架214的导轨2141的导槽内,下方的滚轮位于导轨2141的底面,提高滚轮与导轨配合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托板2221每一侧安装有二组滚轮组件2223。挡臂2224呈L状,垂直地安装在一侧固接条2222的上表面并且一段向外侧延伸,可防止托架222在滚轮脱出时掉路。连接板2225固接在框体2211上,并且与驱动件223的驱动端连接。如此,通过驱动件223驱动端伸缩可带动框体2211及连接板2225上下升降。
取料臂224用以抓取供料机构10上的物料。取料臂224为两个,可相对滑动地设置在连接架221两侧。取料臂224包括连接导块2241、主体板2242、吸取件2243以及插取件2244。连接导块2241连接主体板2242与导向杆2212,使主体板2242可沿导向杆滑动。连接导块2241顶端开设有横向的套设孔,连接导块2241通过套设孔可滑动地套设在导向杆2212上。连接导块2241底端开设有纵向的夹持槽,连接导块2241通过夹持槽与主体板2242夹持固接。吸取件2243与插取件2244固定连接在主体板2242侧边,通过吸取件2243吸取供料机构10上的物料,或者通过插取件2244刺入物件以抓取供料机构10上的物料。吸取件2243包括抽气装置200、主气管201、固接杆202、分支气管(图未示)以及吸盘203。抽气装置200设置在托板2221上与滚轮组件2223相邻的一侧,用以对取料臂224的部件抽气而使其具有吸附功能。抽气装置200包括抽气本体2001与底座2002,底座2002固定地连接在托板2221的一侧,抽气本体2001设置在底座2002上。主气管201通过固接杆202连固定地连接在主体板2242的一侧,主气管201上具有一主气孔及若干分支气孔,主气孔与抽气本体2001连接,若干分支气孔分别连接若干分支气管,每一分支气管连接有一吸盘203。主气管201上还设置有若干开关,以控制各分支气管的气流。吸盘203两两相对地安装在主体板2242的两侧,具体地,每一吸盘203通过一固连支架204固定。插取件2244包括气缸205、插针206以及抵平板207。气缸205两两相对地安装在主体板2242的两侧,且每一气缸205与主体板2242之间呈一定的夹角设置,使得两相对安装的气缸205的伸缩端在延伸方向交叉。具体地,每一气缸205通过一楔形件208固定。插针206安装在气缸205的伸缩端上,每一伸缩端上可安装若干插针206,本实施例为四根,具体地,可通过在伸缩端上固装一安装板209安装。如此,通过气缸205的伸缩端伸缩,可带动插针206伸缩。由于相对的气缸伸缩端在延伸方向交叉,从而安装在相对气缸205上的插针206在伸出后交叉,可便于将物料穿刺稳。抵平板207通过一连接柱210固定地连接在主体板2242的底侧,与主体板2242底侧平行并具有预设的间距。抵平板207用以在抓取物料时将物料抵持平整,以便于吸取或者插入。抵平板207表面开设有对应插针206穿过的若干穿孔,以供插针206插取时穿过抵平板207后插入物料上。
请再次参阅图1、4、6,传输装置23包括电机231、带轮座232以及皮带233。电机231设置在第一机架21上,具体地位于一端的横梁213上。带轮座232分别固定地设置在第一机架21的两端,具体地位于两端的横梁213上,其中一带轮座232上的转轮通过电机231驱动转动。皮带233套设在两带轮座232的转轮上。如此,通过电机231转动,可带动皮带233转动。皮带233与取料装置22的连接架221固接,并且安装后连接架221位于导向架214下方。如此,通过皮带233转动可带动取料装置22沿导向架214移动。可以理解,通过电机231正反转,可带动取料装置22从第一机架21的一端至另一端或从另一端至第一端。
如此,取料装置22取料时,供料机构10推送至上料传输机构20的一端位于取料装置22的下方,驱动件223动作下降连接架221,使吸盘203或者抵平板207贴邻至供料机构10的物料上,通过吸取件2243或者插取件2244将物料拾取,通常,无孔物料板或者难以刺穿物料板通过吸取件2243吸取,有孔或者易于刺穿的物料板通过插取件2244插取。物料拾取后,驱动件223动作提升连接架221,从而将物料提升,然后传输装置23的电机231驱动皮带233转动,带动取料装置22沿导向架214移动,将物料传送至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的一端,然后驱动件223动作下降连接架221,使吸盘203或者抵平板207贴邻至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通过吸取件2243或者插取件2244将物料释放,如此,物料输送至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上。此外,通过连接导块2241沿导向杆2212滑动,可调节两取料臂224间的间距,以调节对不同宽度物料的抓取。本实施例中,连接导块2241与导向杆2212呈螺杆螺纹配合,通过在导向杆2212的一端设置一手摇柄,通过转动手摇柄带动导向杆2212转动,从而促使连接导块2241在导向杆2212上移动。
请参阅图12、13,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包括第二机架31及设置在第二机架31上的传送带装置32。第二机架31连接上料传输机构20与加热机构40,第二机架31一端设置在第一机架21的相对供料机构10的一端的下方,另一端连接加热机构40。第二机架31包括支撑座311与通过支撑座311支撑的顶框312。顶框312包括外围壁3121及延伸在外围壁3121内侧底端的侧缘3122,外围壁3121为三块,围成一具有一端开口的矩形收容框3123,以供容置传送带装置32。
请参阅图14、15、16,传送带装置32用以传送物料经过加热机构40,传送带装置32的长度较第二机架31长。传送带装置32包括传送主架321、主转杆322、电机323、传送网带(图未示)、张紧结构324以及出料导向结构325。传送主架321包括二侧板3211、连接在二侧板3211间的横杆3212与辅助转杆3213、以及两端连接在二横杆3212上与侧板3211平行的抵顶条3214。辅助转杆3213可转动地设置在二侧板3211间,用以对传送网带的位于传送主架321下侧的一段抵持张紧并协助转动。抵顶条3214用以对传送网带的位于传送主架321上侧的一段支撑,使承载物料的传送网带在传送中不会下坠。抵顶条3214可分为多段连接,多段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横杆3212连接,本实施例中每一抵顶条3214分两段连接。主转杆322可转动地设置在传送主架321的两端,用以套设传送网带的两端。电机323安装在传送主架321上,以带动其中一主转杆322转动。张紧结构324用以对传送网带张紧,张紧结构324包括驱动缸3241以及滑套3242,驱动缸3241固定地设置在传送主架321端部的横杆3212上,驱动缸3241的驱动端套设至主转杆322上(本实施例为进料端的主转杆322),可推动主转杆322沿侧板3211滑动并且不妨碍主转杆322转动,如此可实现对传送网带张紧。二滑套3242分别可滑动地盖合在二侧板3211上,二滑套3242分别搭载主转杆322的两端,在主转杆322通过驱动缸3241驱动滑动时,二滑套3242连同主转杆322一起滑动,并且主转杆322可相对滑套3242转动。本实施例中,电机323驱动可滑动的主转杆322转动,为了确保电机323与对应的主转杆322转动配合,主转杆322滑动时,电机323亦需一起滑动,本实施例中,张紧结构324进一步包括一安装板3243,安装板3243固接在一侧的滑套3242上,电机323安装在安装板3243上,并且,电机323的输出端通过一链条与主转杆322连接,从而转动时带动主转杆322转动。可以理解,电机323可固定地设置在传送主架321的另一侧,驱动另一无需滑动的主转杆322转动,同样地可实现张紧与带转传送网带的功能。出料导向结构325包括摆臂3251与过渡转杆3252,摆臂3251至少两个以上,每一摆臂3251一端可摆动地连接在传送带装置32的物料输出端的主转杆322上,另一端套设有过渡转杆3252,使得过渡转杆3252可转动。如此,通过调节摆臂3251的摆角,可调节物料的输出方向,以对输出的物料导向。
请参阅图17,加热机构40包括炉体41及设置在炉体41内的发热组件42。炉体41包括炉壁411及由炉壁围成的炉膛412。两端的炉壁411相对地开设有开口4111,以供传送带装置32穿过。顶侧的炉壁411开设有散热窗(图未示),并且散热窗顶部设置有遮罩4112,以防止灰尘等落入。发热组件42设置在炉膛412内且相对地设置在传送带装置32的两侧,用以对传送装置32上传送的物料加热。每一发热组件42包括容置框421、发热元件422以及升降结构423。容置框421内安装若干呈矩阵排布的发热元件422,容置框421邻近传送装置32一侧的板面上具有散热孔,以供发热元件422散发的热量传送至传送带装置32对物料加热。发热元件422可为红外灯或紫外线加热元件。升降结构423安装在炉体41内,用以驱动容置框421上下滑动,以调节散热元件422与物料的距离,实现对物料加热温度的控制。升降结构423可为气缸或者电机驱动,通过气缸直接驱动容置框421升降或者通过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与容置框421螺纹配合,螺杆转动促使容置框421升降。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机配合螺杆驱动。进一步地,加热机构40上还设有二组辅助滚轮43,每组辅助滚轮43的两个辅助滚轮43上下相对地设置在两端的炉壁411的开口4111处,用以辅助传送带装置32的传送网带的转动。
加热机构40与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装配后,传送带装置32容置在矩形收容框3123内并通过侧缘3122支撑,其从收容框3123伸出的一端从炉体41一端的开口4111进入,并从另一端的开口4111穿出。
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传送物料经过加热机构40加热时,上料传输机构20将物料置入至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的传送带装置32的传送网带上,传送网带在电机323的驱动下转动,将物料传送至加热机构40的炉体41内,炉体41内的发热元件422启动对物料加热,并且加热后的物料在传送网带的带动下从炉体41内输出。如此,实现对物料的加热。需要调节加热温度时,可通过升降结构423调节发热元件与物料的距离或者通过控制发热元件422开启的数量。
此外,用于生产汽车内饰材料的加热系统进一步包括一电控系统50,电控系统50电性连接供料机构10、上料传输机构20、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以及加热机构40,以控制各机构在物料加热过程中的动作。电控系统50采用微机或者PLC程序。
本实用新型用于生产汽车内饰材料的加热系统,通过设置供料机构、上料传输机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以及加热机构,各机构结构简单,相互配合,可将待加热的汽车内饰材料顺畅地加热,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传送带装置(32),包括传送主架(321),主转杆(322)、电机(323)以及传送网带,传送主架(321)包括二平行设置的侧板(3211)以及设置在侧板(3211)间的横杆(3212),主转杆(322)可转动地设置在传送主架(321)的两端且位于二侧板(3211)之间,传送网带两端套设在主转杆(322)上,通过主转杆(322)转动而带动传送网带运转,电机(323)设置在传送主架(321)上并且驱动其中一主转杆(322)转动,其特征在于:传送带装置(32)还包括张紧结构(324),张紧结构(324)包括驱动缸(3241)以及滑套(3242),驱动缸(3241)固设在横杆(3212)上,驱动缸(3241)的驱动端套设至其中一主转杆(322)上并且主转杆(322)可相对该驱动端转动,滑套(3242)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传送主架(321)一端的二侧板(3211)上,并且滑套(3242)分别搭载套设有所述驱动缸(3241)的驱动端的主转杆(322)的两端,以在主转杆(322)滑动时连同滑套(3242)一起相对侧板(3211)滑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装置(32),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结构(324)还包括一安装板(3243),安装板(3243)固接在一侧的滑套(3242)上,电机(323)安装在安装板(3243)上,电机(323)的输出端通过一链条与主转杆(322)连接以带动主转杆(32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装置(3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出料导向结构(325),出料导向结构(325)包括摆臂(3251)与过渡转杆(3252),摆臂(3251)为至少两个以上,每一摆臂(3251)一端可摆动地连接在传送带装置(32)输出端的主转杆(322)上,另一端套设有过渡转杆(32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装置(3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主架(321)包括抵顶条(3214),抵顶条(3214)两端连接在二横杆(3212)上与侧板(3211)平行,用以对传送网带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带装置(32),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条(3214)分为多段,每一段两端连接在二横杆(32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装置(3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主架(321)包括辅助转杆(3213),辅助转杆(3213)可转动地设置在二侧板(3211)间,用以对传送网带的位于传送主架(321)下侧的一段抵持张紧并协助转动。
7.一种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包括机架(31)及传送带装置(32),机架(31)包括顶框(312),顶框(312)内容置传送带装置(32),其特征在于:传送带装置(32)包括传送主架(321),主转杆(322)、电机(323)以及传送网带,传送主架(321)包括二平行设置的侧板(3211)以及设置在侧板(3211)间的横杆(3212),主转杆(322)可转动地设置在传送主架(321)的两端且位于二侧板(3211)之间,传送网带两端套设在主转杆(322)上,通过主转杆(322)转动而带动传送网带运转,电机(323)设置在传送主架(321)上并且驱动其中一主转杆(322)转动,传送带装置(32)还包括张紧结构(324),张紧结构(324)包括驱动缸(3241)以及滑套(3242),驱动缸(3241)固设在横杆(3212)上,驱动缸(3241)的驱动端套设至其中一主转杆(322)上并且主转杆(322)可相对该驱动端转动,滑套(3242)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传送主架(321)一端的二侧板(3211)上,并且滑套(3242)分别搭载套设有所述驱动缸(3241)的驱动端的主转杆(322)的两端,以在主转杆(322)滑动时连同滑套(3242)一起相对侧板(3211)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312)的一端开口,传送带装置(32)安装在所述顶框(312)内且传送带装置(32)的一端从开口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3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312)包括外围壁(3121)及延伸在外围壁(3121)内侧底端的侧缘,传送带装置(32)安装在所述顶框(312)内,侧缘承载所述侧板(3211)。
CN201420142523.5U 2014-03-27 2014-03-27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06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42523.5U CN203806555U (zh) 2014-03-27 2014-03-27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42523.5U CN203806555U (zh) 2014-03-27 2014-03-27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6555U true CN203806555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5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42523.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06555U (zh) 2014-03-27 2014-03-27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65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6019A (zh) * 2014-03-27 2014-07-02 广州市番禺科腾工业有限公司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6019A (zh) * 2014-03-27 2014-07-02 广州市番禺科腾工业有限公司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CN103896019B (zh) * 2014-03-27 2016-02-03 广州市番禺科腾工业有限公司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06681U (zh) 用于生产汽车内饰材料的加热系统上的取料装置
CN107275680B (zh) 一种电芯自动预烤装置
CN107902392A (zh) 一种自动上料机
CN106214106B (zh) 一种鞋子烘干装置
CN208779849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的烘烤装置
CN203212891U (zh) 一种带烘干功能的晾衣机
CN203806555U (zh)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CN211311890U (zh) 纱布绷带加弹机
CN103966413A (zh) 用于袋装弹簧机的送簧热处理装置
CN103896019B (zh) 传送带装置及具有该传送带装置的材料加热输送机构
CN205070899U (zh) 联动式太阳能光伏组件
CN105454145B (zh) 具有增氧、加热与水循环功能的综合系统及其循环方法
CN204165351U (zh) 一种高效复合型印刷电路板烘干机
CN206369423U (zh) 一种核桃烘干晾晒装置
CN112572047B (zh) 一种油画喷涂烘干设备
CN212512183U (zh) 一种用于钢化玻璃生产的烘干装置
CN204236016U (zh) 一种应用于油墨烘干的高效烘干机
CN203522642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热斑实验装置
CN209111711U (zh) 一种防火玻璃自动生产线
CN203820856U (zh) 用于袋装弹簧机的送簧热处理装置
CN208682310U (zh) 羊毛印花机的送料机构
CN206913867U (zh) 具有降温装置的板材覆皮生产线
CN206131730U (zh) 自动升降的循环加热炉
CN206285093U (zh) 一种鞋子烘干装置
CN205366841U (zh) 枸杞承载架推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0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