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0225U - 线缆退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缆退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60225U CN203760225U CN201420033825.9U CN201420033825U CN203760225U CN 203760225 U CN203760225 U CN 203760225U CN 201420033825 U CN201420033825 U CN 201420033825U CN 203760225 U CN203760225 U CN 2037602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unwrapping wire
- cable
- framework
- retrac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轴,主轴两端设置两相互平行的转盘,两个转盘之间设置用于放置线盘的线架组,线架组包括放线框架,放线框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框架转轴与两个转盘连接,线盘通过放线转轴与放线框架连接,放线转轴与主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框架转轴与主轴之间的距离;在放线框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放线转轴转动并使线缆卷绕在线盘上的绕线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对绞线过程中的线缆进行有效的退扭,且在线缆绞线出现问题时,可以自动的进行退线,保证后续线缆生产能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退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线缆生产过程中,绞合成缆是重要的工艺环节之一,主要目的是将单线或者缆芯单元件按工艺的要求绞制成缆芯或电缆。实际生产中,该工艺过程的主要装备有管式绞缆机、框式绞缆机、盘式绞合成缆机(简称盘式绞缆机)等。
如图1所示,通常盘式绞缆机主要由绞线圆盘101和绞线圆盘101上的放线盘架102组成,放线盘架102一般采用悬臂轴的形式,垂直固定安装在绞线圆盘101上,放线线盘103直接安装在悬臂轴上。放线盘架102在绞线圆盘101上放线为带张力调整的被动放线。生产时,电机带动驱动轮104转动,通过传动箱105驱动空心主轴106转动,主轴106再带动绞线圆盘101转动;放线盘架102上的放线线盘103随绞线圆盘101转动,被绞制的线缆107分别从绞线圆盘101两面的放线线盘103上放出,通过过线导轮108、分线板109抽出,经并线模110,绞制成产品111,最后到牵引和收线。
这种盘式绞缆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生产工艺过程比较容易实现。但该绞缆机放线不带退扭,一般用于绞制钢芯铝绞线、裸铜、裸铝绞线或绝缘线芯,不能用于有退扭要求的线芯单元件的绞合成缆。
上述退扭是绞合成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电线电缆半成品在从盘具上放出的过程中,由于放线盘具随着绞笼、绞线圆盘等在旋转,自然会形成一个沿着线缆轴向的扭力,迫使线缆沿轴向转动,从而影响线缆平稳地放出,进而影响绞合成缆的质量,特别是线径较小或者线缆较为柔软时,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解决退扭的问题,目前有采用在绞缆机上设置专门的退扭装置,以实现退扭,但是现有的退扭装置结构太复杂,不利于工业生产节约成本。
另外,绞缆机在绞线过程中,如果出现绞线错误,需要将线缆退回再重新绞线。但是现有的绞线机不具备有退线的功能,这样只能手工操作退线,使得退线工作复杂化,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增加,给线缆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对绞线过程中的线缆进行有效的退扭,且在线缆绞线出现问题时,可以自动的进行退线,保证后续线缆生产能正常进行。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轴,所述主轴两端设置两相互平行的转盘,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设置用于放置线盘的线架组,所述线架组包括放线框架,所述放线框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框架转轴与两个所述转盘连接,所述线盘通过放线转轴与所述放线框架连接,所述放线转轴与所述主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框架转轴与所述主轴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放线框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放线转轴转动并使线缆卷绕在所述线盘上的绕线组件。
通过将线盘放置在放线框架上,且线盘的放线转轴与主轴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放线框架的框架转轴与主轴之间的距离,使得线盘的重心低于框架转轴与放线框架的连接点,从而有利于放线框架自重力退扭的实现。
通过在放线框架上设置绕线组件,可以当线缆绕线发生故障需要将线缆回收在线盘上时,利用此绕线组件将线缆绕回到线盘上。
作为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放线转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置与所述第一齿轮选择性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放线框架上设置用于推动所述电机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滑动组件。
通过设置滑动组件,可以在当线缆绕线发生故障需要将线缆回收在线盘上时,利用此滑动组件将电机和第二齿轮向第一齿轮靠近,并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进而使放线转轴带动线盘转动实现绕线,而在正常绞线过程中,滑动组件带动电机和第二齿轮远离第一齿轮,防止第二齿轮影响正常的绞线工作。
作为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一侧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底座,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滑动底座上,所述滑动底座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滑块,所述放线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滑块移动的滑槽。
作为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盘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或第二转盘远离所述线架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框架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转盘和/或第二转盘远离所述线架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设置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
作为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五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
作为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放线框架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平行于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平行于第四侧边,所述放线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两个所述框架转轴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侧边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之间设置用于连接的第五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之间设置用于连接的第六侧边。
更加优选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设置第七侧边,所述第七侧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边远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边远离所述第三侧边的一端。
更加优选的,所述第七侧边平行于所述第三侧边。
作为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放线转轴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或,
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放线转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侧,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
作为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至少设置两组所述线架组。
作为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设置三组所述线架组。
优选的,三组所述线架组绕所述主轴的中心线均匀分布。
作为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盘上至少设置一个穿线孔。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对绞线过程中的线缆进行有效的退扭,且在线缆绞线出现问题时,可以自动的进行退线,保证后续线缆生产能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的盘式绞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向示意图;
图5为图本实施例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中的线架组与绕线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1中:
101、绞线圆盘;102、放线盘架;103、放线线盘;104、驱动轮;105、传动箱;106、主轴;107、线缆;108、过线导轮;109、分线板;110、并线模;111、产品。
图2至5中:
1、主轴;2、第一转盘;3、第二转盘;4、线架组;41、放线框架;411、第一侧边;412、第二侧边;413、第三侧边;414、第四侧边;415、第五侧边;416、第六侧边;417、第七侧边;42、框架转轴;43、放线转轴;5、绕线组件;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电机;54、滑动组件;541、气缸;542、滑动底座;6、第三齿轮;7、第四齿轮;8、第五齿轮;9、齿轮转轴;10、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2至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轴1,主轴1两端设置两相互平行的转盘,两个转盘之间设置用于放置线盘的线架组4,线架组4包括放线框架41,放线框架4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框架转轴42与两个转盘连接,线盘通过放线转轴43与放线框架41连接,放线转轴43与主轴1之间的距离大于框架转轴42与主轴1之间的距离,在放线框架4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放线转轴43转动并使线缆卷绕在线盘上的绕线组件5。
在本实施例中,两相互平行的转盘分别为第一转盘2和第二转盘3,第一转盘2和第二转盘3之间设置三组线架组4,三组线架组4绕主轴1的中心线均匀分布,每组线架组4上均设置一个绕线组件5。当然线架组4的数量不限于为三个,还可以为两个或者四个,根据实际需要添加线架组4。
绕线组件5包括固定设置在放线转轴43上的第一齿轮51,第一齿轮51的一侧设置与第一齿轮51选择性啮合的第二齿轮52,第二齿轮52与电机5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53的一侧并位于放线框架41上设置用于推动电机53靠近或者远离第一齿轮51的滑动组件54。
滑动组件54包括设置在电机53一侧的气缸541,气缸541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底座542,电机53固定在滑动底座542上,滑动底座542远离电机53的一侧设置滑块,放线框架41上设置有用于滑块移动的滑槽。
第一转盘2远离线架组4的一侧设置有与框架转轴42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6,第一转盘2远离线架组4的一侧设置有与主轴1固定连接的第四齿轮7,第三齿轮6与第四齿轮7之间设置第五齿轮8,第五齿轮8分别与第三齿轮6和第四齿轮7啮合,第五齿轮8通过齿轮转轴9与第一转盘2连接。
第五齿轮8的直径大于第三齿轮6的直径,第三齿轮6的直径大于第四齿轮7的直径。
放线框架41包括第一侧边411、第二侧边412、第三侧边413、第四侧边414、第五侧边415、第六侧边416以及第七侧边417,第一侧边411平行于第二侧边412,第三侧边413平行于第四侧边414,放线转轴4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第一侧边411和第二侧边412连接,两个框架转轴4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三侧边413和第四侧边414上。
第四侧边414的长度小于第三侧边413的长度,第一侧边411与第四侧边414之间设置用于连接的第五侧边415,第二侧边412与第四侧边414之间设置用于连接的第六侧边416。
第一侧边411与第二侧边412之间设置第七侧边417,第七侧边417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边411远离第三侧边413的一端和第二侧边412远离第三侧边413的一端,且第七侧边417平行于第三侧边413。
第一齿轮51设置在放线转轴43靠近第二侧边412的一侧,滑动组件54设置在第二侧边412上。
第一转盘2上设置两个穿线孔10,第二转盘3上设置两个穿线孔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第一转盘2和第二转盘3旋转的过程中,整个线架组4绕主轴1旋转,但是放线框架41在重力作用以及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第五齿轮8的作用下,绕框架转轴42的轴线转动,使放线框架41呈平衡状态沿主轴1做圆周运行,由于线盘与放线框架41为同步转动,因此,线盘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释放了线盘随转盘旋转产生的扭力,从而实现自然退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主轴,所述主轴两端设置两相互平行的转盘,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设置用于放置线盘的线架组,所述线架组包括放线框架,所述放线框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框架转轴与两个所述转盘连接,所述线盘通过放线转轴与所述放线框架连接,所述放线转轴与所述主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框架转轴与所述主轴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放线框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放线转轴转动并使线缆卷绕在所述线盘上的绕线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放线转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置与所述第一齿轮选择性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放线框架上设置用于推动所述电机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滑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一侧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底座,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滑动底座上,所述滑动底座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滑块,所述放线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滑块移动的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或第二转盘远离所述线架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框架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转盘和/或第二转盘远离所述线架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设置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齿轮 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框架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平行于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平行于第四侧边,所述放线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两个所述框架转轴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放线转轴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或,
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放线转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侧,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至少设置两组所述线架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设置三组所述线架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退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至少设置一个穿线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33825.9U CN203760225U (zh) | 2014-01-20 | 2014-01-20 | 线缆退扭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33825.9U CN203760225U (zh) | 2014-01-20 | 2014-01-20 | 线缆退扭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60225U true CN203760225U (zh) | 2014-08-06 |
Family
ID=51255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3382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60225U (zh) | 2014-01-20 | 2014-01-20 | 线缆退扭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6022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96232A (zh) * | 2016-06-08 | 2016-08-24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 控制电缆自动分线机 |
CN111755181A (zh) * | 2020-06-30 | 2020-10-09 | 金茂 | 一种废旧绞形电缆的回收设备 |
-
2014
- 2014-01-20 CN CN201420033825.9U patent/CN20376022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96232A (zh) * | 2016-06-08 | 2016-08-24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 控制电缆自动分线机 |
CN105896232B (zh) * | 2016-06-08 | 2018-03-30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 控制电缆自动分线机 |
CN111755181A (zh) * | 2020-06-30 | 2020-10-09 | 金茂 | 一种废旧绞形电缆的回收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40754B (zh) | 一种重力退扭盘式绞合成缆机 | |
CN109411157B (zh) | 一种生产电线电缆的绞线设备 | |
CN205308999U (zh) | 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收线的单盘收线装置 | |
CN204229922U (zh) | 一种电缆金属线放线装置 | |
CN2837999Y (zh) | 一种数据电缆绞对机 | |
CN210341482U (zh) | 一种钢丝绳的捻股装置 | |
CN102623108B (zh) | 一种同轴绞线机 | |
CN107017059B (zh) | 一种双线盘框绞机 | |
CN209843376U (zh) | 高速多股线材合股机组 | |
CN103440930A (zh) | 电缆成缆机的放线绞体 | |
CN203760225U (zh) | 线缆退扭回收装置 | |
CN201576490U (zh) | 立式绞线机 | |
CN203118682U (zh) | 一种自动变换绞距的高速绞线机 | |
CN114242347A (zh) | 一种数据电缆成缆机 | |
CN203480939U (zh) | 一种绞线纸包机 | |
CN203456177U (zh) | 电缆成缆机的放线绞体 | |
CN104008822A (zh) | 一种全自动数控绞线机 | |
CN205140620U (zh) | 多股导线绞合装置 | |
CN218886899U (zh) | 一种双向绞线生产线 | |
CN209210098U (zh) | 一种电缆的收放线装置 | |
CN107316717B (zh) | 一种电线电缆绞龙机 | |
CN214847904U (zh) | 一种新型智能悬臂单绞机 | |
CN104269228A (zh) | 用于生产液压系统供电电缆的绞线机 | |
CN212647956U (zh) | 一种双扭成缆装置 | |
CN104332254A (zh) | 一种630悬臂式退扭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