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4483U -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4483U
CN203734483U CN201420010958.4U CN201420010958U CN203734483U CN 203734483 U CN203734483 U CN 203734483U CN 201420010958 U CN201420010958 U CN 201420010958U CN 203734483 U CN203734483 U CN 203734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ression bar
bucker
motor shaft
compression bar
tr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109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Kaib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Kaib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Kaib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Kaib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109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34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4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44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装置包括用于托撑防水罩的托撑部,构成托撑部的两托块彼此相对布置且沿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动作,压接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竖直布置的压杆,压杆处于高位时压杆的下端位于防水罩的上方,压杆下移并下移至低位时两托块彼此分离动作并位于压杆的两侧,压杆下段有空腔,空腔自压杆的下端向上延伸,将电机设置在自动化的传输线上,电机轴与压杆同芯,当压杆下移时,两托块彼此分离,电机轴穿置在防水罩筒底端部开设的孔内,压杆继续下移,电机轴穿置在压杆上设置的空腔内,直至防水罩翻边与电机外壳贴合,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员操作,压接装置稳定、装配质量高。

Description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驱动压缩机工作,压缩机与电机连接后由于其特殊的工况环境,会有少量的水集落到电机轴上,部件布置时电机轴若竖向或斜向位置且电机壳体处在低位、电机轴处在高位,则水会沿着轴身进入电机内,从而对电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
为避免水沿着轴身进入电机内部,在电机端盖处的轴身上设置密封圈,并且在密封圈的外部罩设防水罩A,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防水罩A为筒状,如图1a、1b、1c所示,其材料一般选用硬质的塑料,防水罩A的筒底1的端面上开设孔2供电机轴穿过,筒口处设置外置的翻边3与电机端盖贴附配合,在靠近筒底1的端部边缘位置处开设有豁口4,豁口4沿着筒底1端部的边缘向下延伸至防水罩A筒体的外壁上,图1a中,豁口4沿防水罩A的筒体外壁上开设的口形成了3个面,包括两个立面6及一个水平面5,水平面5的轮廓为弧形,从防水罩A的俯视图1c可以看出水平面5所在的筒体与两个立面6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的偏离,附图1c中水平面5示出的双点画线I-I以下阴影部分D,就是其发生偏离的面,豁口4和电机的装配位置息息相关,豁口4的目的就是排除防水罩内部的水汽。现有技术中,防水罩A的安装一般依赖人工操作,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还严重影响装配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能够实现防水罩压接的自动化。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装置包括用于托撑防水罩的托撑部,构成托撑部的两托块彼此相对布置且沿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动作,压接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竖直布置的压杆,压杆处于高位时压杆的下端位于防水罩的上方,压杆下移并下移至低位时两托块彼此分离动作并位于压杆的两侧,压杆下段有空腔,空腔自压杆的下端向上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将电机设置在自动化的传输线上,电机轴竖直向上布置,电机移送到压杆的下端时,电机轴与压杆同芯,两托块彼此相对布置,防水罩设置在托块的托撑部,当压杆下移时,两托块彼此分离,此时防水罩从托撑部上掉落在电机轴上,电机轴穿置在防水罩筒底端部开设的孔内,压杆继续下移,电机轴穿置在压杆上设置的空腔内,从而将防水罩压接在电机轴上,直至防水罩翻边与电机外壳贴合,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操作,压接装置稳定,防水罩的装配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向视图;
图4是图3的左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托块及其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压杆、托块及其附件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至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装置包括用于托撑防水罩A的托撑部,构成托撑部的两托块10彼此相对布置且沿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动作,压接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竖直布置的压杆20,压杆20处于高位时压杆20的下端位于防水罩的上方,压杆20下移并下移至低位时两托块10彼此分离动作并位于压杆20的两侧,压杆20下段有空腔21,空腔21自压杆20的下端向上延伸。
结合附图1a及附图2所示,将电机B设置在自动化的传输线上,电机轴竖直向上布置,电机B移送到压杆20的下端时,电机轴与压杆20同芯,两托块10彼此相对布置,防水罩A设置在托块10的托撑部,压杆20位于高位及低位时,托撑块10相应的呈现靠近和分离的动作,或者可以理解为,当压杆20下移时,两托块10彼此分离,此时防水罩A从托撑部上掉落在电机轴上,电机轴穿置在防水罩A筒底1端部开设的孔2内,压杆20继续下移,电机轴穿置在压杆20上设置的空腔21内,从而将防水罩A压接在电机轴上,直至防水罩A翻边3与电机外壳贴合,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操作,压接装置稳定,防水罩的装配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进一步地,结合附图5所示,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为圆管状,管状的空腔21用于穿置引导电机轴,压杆20的外壁上对称设置两撑杆30,两撑杆30的下端与压杆20的下端侧壁贴合,两撑杆30的下端为斜面31,两撑杆30的下部斜面31分别与两托块10上的两相对侧的上部边缘处设置的倾斜面11彼此配合,撑杆30与压杆20下移时相互作用的斜面提供分力驱使两托块10分离,由于两面的分力作用,压杆20下移,对应托块10的分离动作,两撑杆30的作用一方面起到驱动托块10分离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加强压杆20的强度作用,由于整个装置实现的是连续的自动化生产,若是直接在压杆20的下端两侧设置斜面与托块10的上部倾斜面配合,其频繁的下移压接动作,对压杆20耐磨性及强度有直接的影响,会使得压杆20的下端管状的空腔21发生弯曲,设置撑杆30可以有效保护压杆20,同时无需选择壁厚较厚的管体作为压杆的选材了,并且提高受力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结合附图2、3、5所示,所述的两托块10的上部边缘设置的倾斜面11的倾斜方向朝向远离压杆10的两侧分布,所述两撑杆30的下端斜面31与托块10的倾斜面11彼此对应且平行贴合,两撑杆30的下端斜面31整体呈V形结构的楔形块,该结构简单、强度高。
进一步地,结合附图4,所述的两托块10的相对侧板面开设有槽长沿水平方向的矩形槽12,所述矩形槽12的槽口彼此相对,所述矩形槽12的下槽壁121构成对防水罩A的托撑部,更为具体的就是防水罩A翻边3的托撑部,如附图5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两托块10彼此相背的一侧板面固接有滑杆41,所述滑杆41的杆身设置在导向套42内,所述滑杆41位于托块10与导向套42之间的杆身上套设有弹簧43,所述滑杆41伸出导向套42的外侧为T形头411,压杆20下移时,两撑杆30下端的斜面31提供分力驱动两托块10向两侧分离,托块10带动滑杆41沿着导向套42滑动,从而压缩块托块10与导向套42之间的杆身上套设的弹簧43,压杆20上移复位时,弹簧43的弹力使得两托块10相向靠近,滑杆41一端的T形头411起到对滑杆41及托块10的限位;
由于防水罩A的特殊结构,防水罩A筒底1端部边缘开设的豁口4,结合附图1a至1c所示,防水罩A的重心不是在其几何中心位置处,因此,压杆20下移驱动托块10分散以后,防水罩A自由落下时,会出现翻转的情况,此时位于压杆20下部的电机轴就无法穿置到防水罩A筒体1端部的孔2内,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导向套42设置在支架44上,所述支架44设置在滑板45的板面上,所述滑板45的上端部板面与直线气缸46固接,所述直线气缸46驱动滑板45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结合附图3和4所示,直线气缸46驱动滑板45下移,滑板45上的支架44下移,带动支架44上的导向套42及导向套42上的托块10下移,这样托块10托撑住防水罩A,就可以将防水罩A预先套设到下方的电机轴上,此时压杆20下移,两撑杆30驱动托块10分离,压杆20继续下移,就可以将防水罩A压接到位,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确保防水罩A的筒底1上的孔2与电机轴同芯位置状态下实现装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二,设置在传输线上的电机B,当移送到压杆20的下端部时,电机轴与压杆20同芯布置,此时,在固定电机B的底座下部设置抬升气缸,提升气缸将底座及底座上的电机抬升,直至将电机轴穿置到托块10的托撑部上的防水罩A的筒底1的孔2内,这样也可以实现预先将防水罩A套设到电机轴上的目的。
上述的实施例一中,结合附图1a至1c,由于防水罩A豁口4的结构,当防水罩A放置到托块10的托撑部上时,其中一个托块10的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和槽沿的交界处置于防水罩豁口4所在位置处且构成防止防水罩转动的限位配合,所述配合状态下,一方面,所述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与防水罩A豁口4的水平面5平行、临近,附图1c中标记处的双点画线I-I以下的阴影区域D就是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与防水罩A豁口4的水平面5在水平面上的重合区域;另一方面,上槽壁122的槽沿部位将靠近防水罩A豁口4的两立面6的外侧部位,此时上槽壁122所在面低于筒底1所在的高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防水罩A的转动,这样,装配前的防水罩A上的豁口4的位置基本确定,从而保证装配到电机上的位置也是基本确定的。实际应用中电机安装在空调上时,豁口4是朝下的,以便排除防水罩A内部的水,因此在防水罩A与电机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必须控制其安装方向,当然,传输线底座上的电机B输送到安装位时的外壳安装孔位是对应控制的。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其中一个托块10的侧部板面设置有限定防水罩位于矩形槽12槽长方向的挡板13,上述的托块10托撑部起到了对防水罩A的托作用,其中一个托块10的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起到了对防水罩A的限位作用,而防水罩A自远离限位挡板13的另一侧推入到托块10的托撑部上,在托块10托撑部、挡板13、其中一个托块10的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共同的约束限定下,防水罩A的位置确定,等待托块10的下移,将防水罩预先套设在电机轴上,至于防水罩A如何以一确定的姿态被推送到托块10的托撑部上的,本申请人同日申请的另外一份名称为一种电机轴防水罩的送料装置里有记载,此处不做赘述。
更进一步地,结合附图5,由于电机轴为阶梯轴,电机轴的上端小下端大布置,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空腔21为下大上小的台阶孔状,该台阶孔向上与压杆20中下段内部的直孔顺延连通,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外壁与两撑杆30的下端内壁固连,所述的两撑杆20的上端与压杆20的外壁套设的环套22的下环面固连,避免两撑杆30的上端部直接与压杆20的固连,可以增加压杆20的结构强度。
结合附图2、3、4,所述的压杆20的上端部与升降单元50连接,所述升降单元50驱动压杆20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升降单元50设置在机座板60上,升降单元50包括气缸51,气缸51的端部通过连接板55与压杆20的上端部固连,为增加气缸51下移时联动压杆20下移的稳定性,在连接板55的上端部的两侧板面固连有两个导向杆52,导向杆52通过导套53,连接在架体54上,架体54是固定在机座板60的上部板面。
结合附图2、3、4、5所示,所述的机座板60向下设置有悬架61,悬架60两个沿竖直方向的滑轨62,上述的滑板45的另一侧板面设置滑块47,滑块47与滑轨62配合,直线气缸46驱动滑板45做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固定在滑板45上的支架44上设置长度沿竖直方向的条形孔44a,条形孔44a起到支架44与滑板45位置的调节作用,以调节托块10与传输线上的电机B处于合理的压接位置。
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压装过程:
直线气缸46的杆端下移带动滑板45下移,滑板45带动支架44及支架44上的附件下移,附件中的托块10下移,将托块10上的防水罩A预先套设在电机轴上,直线气缸46停止,升降单元50的气缸51的杆端下移,带动压杆20下移,下移至压杆20两端的支撑杆30驱动托块10分离,防水罩A从托块10上的托撑部分离,压杆继续下移直至将防水罩A的翻边3与电机外壳贴靠,压接动作完成,压接动作完成以后,气51杆端上移,抬升压杆20及撑杆30上移复位,压杆20复位后,直线气缸46杆端上移,将托块10抬升起来,这样就完成了整个装置的复位。

Claims (8)

1.一种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用于托撑防水罩的托撑部,构成托撑部的两托块(10)彼此相对布置且沿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动作,压接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竖直布置的压杆(20),压杆(20)处于高位时压杆(20)的下端位于防水罩的上方,压杆(20)下移并下移至低位时两托块(10)彼此分离动作并位于压杆(20)的两侧,压杆(20)下段有空腔(21),空腔(21)自压杆(20)的下端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为圆管状,压杆(20)的外壁上对称设置两撑杆(30),两撑杆(30)的下端与压杆(20)的下端侧壁贴合,两撑杆(30)的下端为斜面(31),两撑杆(30)的下部斜面(31)分别与两托块(10)上的两相对侧的上部边缘处设置的倾斜面(11)彼此配合,撑杆(30)与压杆(20)下移时相互作用的斜面提供分力驱使两托块(10)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托块(10)的上部边缘设置的倾斜面(11)的倾斜方向朝向远离压杆(10)的两侧分布,所述两撑杆(30)的下端斜面(31)与托块(10)的倾斜面(11)彼此对应且平行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托块(10)的相对侧板面开设有槽长沿水平方向的矩形槽(12),所述矩形槽(12)的槽口彼此相对,所述矩形槽(12)的下槽壁(121)构成对防水罩翻边(3)的托撑部,其中一个托块(10)的矩形槽(12)的上槽壁(122)和槽沿的交界处位于防水罩豁口(4)所在位置处且构成防止防水罩转动的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托块(10)彼此相背的一侧板面固接有滑杆(41),所述滑杆(41)的杆身设置在导向套(42)内,所述滑杆(41)位于托块(10)与导向套(42)之间的杆身上套设有弹簧(43),所述滑杆(41)伸出导向套(42)的外侧为T形头(4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套(42)设置在支架(44)上,所述支架(44)设置在滑板(45)的板面上,所述滑板(45)的上端部板面与直线气缸(46)固接,所述直线气缸(46)驱动滑板(45)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空腔(21)为下大上小的台阶孔状,该台阶孔向上与压杆(20)中下段内部的直孔顺延连通,所述的压杆(20)的下端外壁与两撑杆(30)的下端内壁固连,所述的两撑杆(20)的上端与压杆(20)的外壁套设的环套(22)的下环面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杆(20)的上端部与升降单元(50)连接,所述升降单元(50)驱动压杆(20)沿着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CN201420010958.4U 2014-01-08 2014-01-08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34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0958.4U CN203734483U (zh) 2014-01-08 2014-01-08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0958.4U CN203734483U (zh) 2014-01-08 2014-01-08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4483U true CN203734483U (zh) 2014-07-23

Family

ID=5120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10958.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34483U (zh) 2014-01-08 2014-01-08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344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0031A (zh) * 2014-01-08 2014-05-07 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CN106768430A (zh) * 2017-03-27 2017-05-31 惠州市物联微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智能温度采集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0031A (zh) * 2014-01-08 2014-05-07 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CN103780031B (zh) * 2014-01-08 2016-03-09 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CN106768430A (zh) * 2017-03-27 2017-05-31 惠州市物联微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智能温度采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2028A (zh) 电动钻齿轮箱组装生产线钢珠装填机构
CN203734483U (zh)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CN103780031B (zh) 电机轴防水罩压接装置
CN202484105U (zh) 一种推力滚针轴承装配机
CN205325120U (zh) 自动压装轴承机
CN10725300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自动汇流条焊接机及塞汇流条的方法
CN208265303U (zh) 一种空中掰片机构及对应的分片收料工位
CN204470525U (zh) 送铆钉机械手
CN104378920B (zh) 半自动烧录机
CN20688305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自动汇流条焊接机用电池串抬起系统
CN202967373U (zh) 电动钻齿轮箱组装生产线钢珠装填机构
CN203751663U (zh) 装弹簧装置
CN104999253B (zh) 一种盖片机械装配机构
CN104803193B (zh) 一种o形圈自动上料装配机构装置及方法
CN202197070U (zh) 免调节暗装配电箱
CN103066240B (zh) 一种纽扣电池阴极自动扣圈机
CN210735410U (zh) 一种精密零部件加工用稳定送料装置
CN103752677B (zh) 一种液压冲孔设备
CN209433595U (zh) 一种可升降的实训工位
CN205324996U (zh) 手刹防尘罩焊接设备
CN203993018U (zh) 一种半自动组装设备
CN206782171U (zh) 一种自动包装机对中治具
CN202726261U (zh) 电机转子内孔多枪焊接装置
CN205464919U (zh) 天沟漏斗焊接装置
CN203672115U (zh) 自动加料吊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09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