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15419U - 污水沉淀过滤池 - Google Patents

污水沉淀过滤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15419U
CN203715419U CN201420119736.6U CN201420119736U CN203715419U CN 203715419 U CN203715419 U CN 203715419U CN 201420119736 U CN201420119736 U CN 201420119736U CN 203715419 U CN203715419 U CN 203715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ct
sedimentation
zone
flocculation zone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197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建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197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15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15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154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池体,在池体的中心向外依次布置有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所述混凝反应区和所述沉淀过滤区均为底面密封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为底面敞口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套设在所述混凝反应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沉淀过滤区套设在所述絮凝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下部导通设置有一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管,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上部与所述絮凝区的上部导通连接,所述絮凝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过滤区导通连接,所述沉淀过滤区的上部绕设有环形纤维过滤槽。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整个沉淀过滤系统合理布置、占地面积小、水头损失小、水池有效处理容积高、便于运行管理并经济有效的目的。

Description

污水沉淀过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土木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所涉及的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要求的提高,大多新建污水处理厂都要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许多已建的污水处理厂也要升级改造,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因此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都涉及污水深度处理设施,目前,污水深度处理通常采用对二次沉淀池的出水经加药混凝沉淀并过滤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磷等污染物,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后排放。
现有技术中的污水深度处理混凝沉淀过滤系统主要由混凝沉淀池和滤池等组成。其中,混凝沉淀池通常有加药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刮泥机、污泥回流系统等,是通过投加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充分混合接触并进而将其泥水分离的场所。加药混合区、絮凝区的作用是使混凝剂与有机污染物质充分混合接触,形成絮状颗粒;沉淀区的作用是使泥水分离,处理后污水通过出水堰排出;刮泥机的作用是使沉淀的污泥有效的排出;污泥回流系统的作用是使部分排出的污泥回流到反应区,提高污泥混合接触的效果。滤池常用是滤布滤池和砂滤池,由于滤布滤池占地面积小、水头损失少,应用较多。滤布滤池由滤布盘和反冲洗系统组成,滤布盘的作用是对污水进行过滤,反冲洗系统的作用是清除滤布上的残留物,保持滤布的清洁。经过加药混凝沉淀过滤系统处理后污水中SS、P等污染物质均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在传统的污水混凝沉淀过滤系统中,混凝沉淀和过滤是处在2个不同的构筑物,各池内部及之间的管渠或孔口连接产生的水头损失一般会在2米以上,使污水处理厂总水头损失增加很多,特别是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中,由于原有尾水排放预留水头不多,往往需要2次提升。
在常规的污水混凝沉淀池中,需要将排出的部分污泥经泵回流至絮凝区,以提高池内污泥浓度,保证污泥沉淀效果,出水堰要有一定的自由跌落高度,防止后续处理或排放影响沉淀效果。
在常规的滤布滤池中,过滤方式分外进内出和内进外出2种,滤布反冲洗相应采用真空抽吸和水力冲洗两种,真空抽吸由于吸头外缘和滤布的密封较难处理,造成反冲洗耗水量较大,水力冲洗要求在冲洗时暂停被冲洗部分的过滤,降低了过滤有效面积。
以上几种情况会造成污水处理成本增加,需要有一定的占地面积,特别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对一些用地紧张、尾水排放预留水头不多的项目,传统的污水混凝沉淀过滤系统较难适应。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实现占地面积小、水头损失小、水池有效处理容积高以及便于运行管理的实用新型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实现占地面积小、水头损失小、水池有效处理容积高以及便于运行管理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的中心向外依次布置有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所述混凝反应区和所述沉淀过滤区均为底面密封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为底面敞口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套设在所述混凝反应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沉淀过滤区套设在所述絮凝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下部导通设置有一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管,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上部与所述絮凝区的上部导通连接,所述絮凝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过滤区导通连接,所述沉淀过滤区的上部绕设有用于对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出水进行过滤的环形纤维过滤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池底污泥收集、水面浮渣清除、环形纤维过滤槽反冲洗和污泥回流的刮泥机。所述刮泥机包括转动轴、刮泥板、撇渣板、真空泵、滤布反冲洗吸头和污泥气提回流管,所述转动轴插设在所述池体的中心处,所述刮泥板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下部,所述撇渣板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上部,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和所述真空泵均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底部,另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絮凝区上,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将所述沉淀过滤区底部的污泥提升回流至所述絮凝区内,所述滤布反冲洗吸头面向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设置,所述滤布反冲洗吸头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对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进行真空抽吸反冲洗,所述刮泥板、撇渣板、污泥气提回流管、真空泵和滤布反冲洗吸头均随所述转动轴做圆周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絮凝区的上部朝内形成有布水槽,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导出污泥至所述布水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的上部外周侧绕设有一环形的出水槽,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通过管道将过滤后的水导通连接至所述出水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过滤区中部布置有由多根斜管并排形成的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为圆形池体,所述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均为圆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池体、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为同心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呈圆环形,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四周内侧壁上覆盖有纤维滤布,污水由槽外透过所述纤维滤布进入槽内进行过滤后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的外侧设置有一排泥井,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底部设置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导出污泥至所述排泥井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下部延伸出所述絮凝区的底面,并在所述混凝反应区延伸出所述絮凝区底面的部分绕设有布水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沉淀过滤池解决传统污水沉淀过滤系统由于处理构筑物多、水头损失大造成的用地多、运行费用高的问题,实现整个沉淀过滤系统合理布置、占地面积小、水头损失小、水池有效处理容积高、便于运行管理并经济有效的实用新型目的,具体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体现了池型布置与污水处理水力流程相结合的技术特点。混凝沉淀过滤各处理单元的容积、流速等要求不同,通过依据水力流程合理布置混凝沉淀过滤各处理单元的位置和形状,使池内水力流畅,布水均匀,提高了水池有效处理容积。
(2)本实用新型体现了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化的技术特点。通过将环形纤维过滤槽布置在沉淀过滤区上部的清水层中,使泥水重力分离和滤布过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改变了沉淀和过滤分在不同构筑物的污水处理传统方式,既解决了滤布滤池需底部排泥的问题,又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水头损失,节约了用地。
(3)本实用新型体现了污水处理工艺要便于运行管理的技术特点。采用了真空抽吸反冲洗方式,避免了冲洗过程对沉淀的影响,实现了环形纤维过滤槽连续高效的运行。在池内设置污泥气提回流管,改进了污泥回流方法,实现污泥在池内回流。
(4)本实用新型体现了现代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技术进步相结合的技术特点。混凝沉淀过滤池的工艺特点可以利用刮泥机易于实现污泥收集、滤布反冲洗、污泥回流等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所需功能。
(5)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水头损失并节约了用地,出水SS﹤10mg/l,有效解决了污水升级改造中经常出现的二次提升和用地紧张的问题,降低了运行费用和工程投资。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污水沉淀过滤池的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污水沉淀过滤池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池体1,在池体1的中心向外依次布置有混凝反应区2、絮凝区3和沉淀过滤区4,混凝反应区2和沉淀过滤区4均为底面密封的环状单元处理区,絮凝区3为底面敞口的环状单元处理区,絮凝区3套设在混凝反应区2的四周外侧,沉淀过滤区4套设在絮凝区3的四周外侧,混凝反应区2的下部导通设置有一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管5,混凝反应区2的上部与絮凝区3的上部导通连接,絮凝区3的下部与沉淀过滤区4导通连接,沉淀过滤区4的上部绕设有用于对沉淀过滤区4的出水进行过滤的环形纤维过滤槽6。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污水沉淀过滤池还包括用于池底污泥收集、水面浮渣清除、环形纤维过滤槽反冲洗和污泥回流的刮泥机7。刮泥机7包括转动轴8、刮泥板9、撇渣板10、真空泵(图中未示出)、滤布反冲洗吸头12和污泥气提回流管13,转动轴8插设在池体1的中心处,刮泥板9连接在转动轴8的下部,撇渣板10连接在转动轴8的上部,污泥气提回流管13和真空泵均设置在转动轴8上,污泥气提回流管13一端导通连接在沉淀过滤区4的底部,另一端导通连接在絮凝区3上,污泥气提回流管13与真空泵(图中未示出)连接,用于将沉淀过滤区4底部的污泥提升回流至絮凝区3内,滤布反冲洗吸头12面向环形纤维过滤槽6设置,滤布反冲洗吸头12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对环形纤维过滤槽6进行真空抽吸反冲洗,刮泥板9、撇渣板10、污泥气提回流管13、真空泵和滤布反冲洗吸头12无论是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转动轴8上,均随转动轴8做圆周运动。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在絮凝区3的上部朝内形成有布水槽14,污泥气提回流管13导出污泥至布水槽14内。在池体1的上部外周侧绕设有一环形的出水槽15,环形纤维过滤槽6通过管道16将过滤后的水导通连接至出水槽15内,环形纤维过滤槽6呈圆环形,环形纤维过滤槽6四周内侧壁上覆盖有纤维滤布,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污水由槽外透过所述纤维滤布进入槽内进行过滤后排出。本实施例在沉淀过滤区4上部的清水层中架设过滤槽支撑架17,环形纤维过滤槽6为三根,如图所示,布置在过滤槽支撑架17上,环形纤维过滤槽6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根管道16导通至出水槽1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沉淀过滤区4中部布置有由多根斜管并排形成的孔板18,沉淀过滤区4下部污水呈向上斜流通过孔板18。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池体1为圆形池体,混凝反应区2、絮凝区3和沉淀过滤区4均为圆环状单元处理区,池体1、混凝反应区2、絮凝区3和沉淀过滤区4为同心布置。混凝反应区2的下部延伸出絮凝区3的底面,并在混凝反应区2延伸出絮凝区3底面的部分绕设有布水挡板19。
本实施例的池体1外侧还设置有一排泥井20,沉淀过滤区4的底部设置有污泥管21,污泥管21导出污泥至排泥井20内,由排泥井20进行排出。
本实施例结合混凝沉淀池和滤布滤池的污水处理工艺特点,根据污水经沉淀由出水堰排出至滤池中纤维滤布进行过滤的传统布置方式,改变了混凝沉淀和过滤完全隔离的模式,直接将环形纤维过滤槽代替出水堰,使污水沉淀过滤在1个构筑物内完成,大大降低了水头损失,减少污水处理构筑物,解决了传统污水混凝沉淀过滤系统构筑物较多,水头损失较大的问题。同时改变了传统污泥池在外回流的方式,通过设置池体内的污泥气提回流管,直接将池底的污泥回流至絮凝区,降低了提升高度,节约了电耗。布置在出水区的环形纤维过滤槽采用外进内出过滤模式,采用真空抽吸反冲洗的方法。并在池内设置1台多功能的刮泥机,由其承担池底污泥收集、滤布的反冲洗及水面浮渣的清除。示例性的,具体应用如下:
1、本实施例的污水沉淀过滤池顺应了污水处理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为新型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从图1和图2可见,本实施例将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工艺流程在1个池中完成。本实施例的池体1为一圆形池体,在池体1内划分为混凝反应区2、絮凝区3和沉淀过滤区4这3个环状单元处理区,污水从池体1中心下部进入,经混凝、沉淀、过滤后从池体1外侧的出水槽15排出。本实施例的沉淀过滤区4底部(即池体1的底部)为污泥区,沉淀后污泥收集后由污泥管21排入排泥井20内。由于3个环状单元处理区所需容积从小到大,合理的形成各单元区之间水力按工艺流程和所需流速从池体中心呈上下贯通自然向四周扩散,经沉淀过滤区4上部过滤后排放。
2、本实施例的沉淀过滤池的优点之一是用环形纤维过滤槽6代替了常规用的出水堰,从图1和图2可见,环形纤维过滤槽6呈圆环状,布置在沉淀过滤区4上部的清水层,使污水沉淀后直接过滤,将沉淀过滤两种功能合二为一,同时完成。环形纤维过滤槽6固定在池体1中,其圈数可根据处理水量确定,如本实施例就设置了3圈环形纤维过滤槽。环形纤维过滤槽6采用外进内出的方式,出水经池体1的出水槽15收集后排放。
3、本实施例为了保证环形纤维过滤槽6的过滤效率和正常工作,采用了真空泵和滤布反冲洗吸头12进行真空抽吸反冲洗,本实施例将真空泵和滤布反冲洗吸头12安装在刮泥机7的转动轴8上,滤布反冲洗吸头12面向环形纤维过滤槽6设置,并随转动轴8做圆周运动,实现沿着环形纤维过滤槽6作圆周运动,并根据纤维滤布的堵塞情况,进行反冲洗。通过抽吸将环形纤维过滤槽6外侧的悬浮物吸走,避免了反冲洗对流态的影响,保证了沉淀稳定性,使过滤和冲洗呈连续性,反冲洗抽吸的混合液直接排至絮凝区3。滤布反冲洗吸头1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
4、本实施例的沉淀过滤区4的中部设置孔板18,在池体1内设置了污泥气提回流管13,见图1,将沉淀过滤区4的池底污泥直接内回流至絮凝区3,改变了传统污泥在池外回流的方式,降低了电耗。污泥气提回流管1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如本实施例就设置了2根污泥气提回流管13,污泥气提回流管13安装在转动轴8上,随转动轴8作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在絮凝区3的上部朝内形成有布水槽14,污泥气提回流管13导出污泥至布水槽14内,使回流的污泥均匀进入絮凝区3。
5、本实施例的池体1内设1台多功能的刮泥机7,该设备采用周边传动方式,驱动转动轴8转动,刮泥板9、撇渣板10、污泥气提回流管13、真空泵和滤布反冲洗吸头12在转动轴8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
6、结合图1中的左部的箭头(右部污水流向未示出)所示,本实施例的污水从混凝反应区2下部的进水管5进入,在混凝反应区2上部翻入絮凝区3,然后从絮凝区3下部流入沉淀过滤区4,污水自下而上经沉淀后,通过设在沉淀过滤区4上部清水区的环形纤维过滤槽6过滤后排放。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的中心向外依次布置有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所述混凝反应区和所述沉淀过滤区均为底面密封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为底面敞口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套设在所述混凝反应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沉淀过滤区套设在所述絮凝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下部导通设置有一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管,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上部与所述絮凝区的上部导通连接,所述絮凝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过滤区导通连接,所述沉淀过滤区的上部绕设有用于对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出水进行过滤的环形纤维过滤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池底污泥收集、水面浮渣清除、环形纤维过滤槽反冲洗和污泥回流的刮泥机;所述刮泥机包括转动轴、刮泥板、撇渣板、真空泵、滤布反冲洗吸头和污泥气提回流管,所述转动轴插设在所述池体的中心处,所述刮泥板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下部,所述撇渣板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上部,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和所述真空泵均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底部,另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絮凝区上,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将所述沉淀过滤区底部的污泥提升回流至所述絮凝区内,所述滤布反冲洗吸头面向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设置,所述滤布反冲洗吸头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对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进行真空抽吸反冲洗,所述刮泥板、撇渣板、污泥气提回流管、真空泵和滤布反冲洗吸头均随所述转动轴做圆周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絮凝区的上部朝内形成有布水槽,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导出污泥至所述布水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上部外周侧绕设有一环形的出水槽,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通过管道将过滤后的水导通连接至所述出水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过滤区中部布置有由多根斜管并排形成的孔板。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为圆形池体,所述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均为圆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池体、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为同心布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呈圆环形,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四周内侧壁上覆盖有纤维滤布,污水由槽外透过所述纤维滤布进入槽内进行过滤后排出。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外侧设置有一排泥井,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底部设置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导出污泥至所述排泥井内。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下部延伸出所述絮凝区的底面,并在所述混凝反应区延伸出所述絮凝区底面的部分绕设有布水挡板。
CN201420119736.6U 2014-03-17 2014-03-17 污水沉淀过滤池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15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9736.6U CN203715419U (zh) 2014-03-17 2014-03-17 污水沉淀过滤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9736.6U CN203715419U (zh) 2014-03-17 2014-03-17 污水沉淀过滤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15419U true CN203715419U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54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1973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15419U (zh) 2014-03-17 2014-03-17 污水沉淀过滤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154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3164A (zh) * 2014-03-17 2014-06-04 顾建嗣 污水沉淀过滤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3164A (zh) * 2014-03-17 2014-06-04 顾建嗣 污水沉淀过滤池
CN103833164B (zh) * 2014-03-17 2015-04-22 顾建嗣 污水沉淀过滤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1448B (zh) 一种组合式双旋流高效浊水净化装置
CN103922506B (zh) 水质净化处理一体化成套设备
CN102923908A (zh)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系统及工艺方法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103833164B (zh) 污水沉淀过滤池
CN111450616A (zh) 具有耦合深度过滤功能的高效活性污泥截留型二沉池工艺系统
CN203625180U (zh) 机械混凝污水处理沉淀过滤池
CN203613012U (zh) 射流一体化沉淀过滤装置
CN103922541B (zh)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3715419U (zh) 污水沉淀过滤池
CN202785864U (zh)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CN203794750U (zh)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0204103B (zh) 基于水力流态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04659688U (zh) 一种用于施工工地车辆的清洗系统
CN209161574U (zh) 一种絮凝沉淀池
CN203593679U (zh) 一种磁化除油器
CN203269640U (zh) 高效一体化净水器
CN203346197U (zh) 一体式水净化装置
CN203346199U (zh) 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
CN203355389U (zh) 潜流式澄清池
CN104876364A (zh) 一种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
CN105329994A (zh) 水澄清装置
CN204824436U (zh) 一种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
CN203890153U (zh) 水质净化处理一体化成套设备
CN204224348U (zh) 串联式双层平流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