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05827U - 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5827U
CN203705827U CN201320783604.9U CN201320783604U CN203705827U CN 203705827 U CN203705827 U CN 203705827U CN 201320783604 U CN201320783604 U CN 201320783604U CN 203705827 U CN203705827 U CN 203705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al member
developer roll
bed thickness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836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半田弘司
金田创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5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58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显影剂的泄漏的显影装置。显影盒具备:框体,构成为容纳显影剂;显影辊,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框体;板状的层厚限制叶片,与显影辊接触,以限制该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层厚;第一密封部件,配置在框体和层厚限制叶片之间;以及第二密封部件,在显影辊的轴线方向的端部配置于框体和显影辊之间,第一密封部件在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与第二密封部件相邻配置,第二密封部件具有:与显影辊的圆周面接触的第一部件以及配置在框体和第一部件之间的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具有在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相比第一部件向第一密封部件侧突出的突出部,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的在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端部与第一密封部件接触。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侧密封部、上密封部、层厚限制叶片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公知一种显影装置,具备框体、显影辊、层厚限制叶片以及在显影辊的端部配置于框体和显影辊之间的侧密封部(参照专利文献1)。该显影装置通过配置侧密封部来形成在框体和显影辊的端部之间不存在间隙的结构。
另外,专利文献1的显影装置在框体和层厚限制叶片之间具有上密封部。上密封部配置成按压层厚限制叶片,形成在框体和层厚限制叶片之间不存在间隙的结构。并且,上述上密封部在组装层厚限制叶片之前与侧密封部的端面接触,以上密封部和侧密封部之间不存在间隙的方式进行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4829号公报
但是,将层厚限制叶片安装于框体时,上密封部被按压到层厚限制叶片,因此在上密封部和侧密封部的端面的接触部分,存在侧密封部的端面由于上密封部而产生凹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上密封部和侧密封部的端面的接触部分容易产生间隙,存在显影剂从该间隙泄漏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显影剂的泄漏的显影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具备:框体,上述框体构成为容纳显影剂;显影辊,上述显影辊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上述框体;板状的层厚限制叶片,上述层厚限制叶片与上述显影辊接触,以限制该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层厚;第一密封部件,上述第一密封部件配置在上述框体和上述层厚限制叶片之间;以及第二密封部件,上述第二密封部件的在上述显影辊的轴线方向的端部配置于上述框体和上述显影辊之间,上述第一密封部件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与上述第二密封部件相邻配置,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具有:与上述显影辊的圆周面接触的第一部件以及配置在上述框体和上述第一部件之间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二部件具有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相比上述第一部件向上述第一密封部件侧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第一部件以及上述第二部件的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端部与上述第一密封部件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组装层厚限制叶片,由于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的端部与第一密封部件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一部件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的泄漏。
此外,优选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第一密封部件的厚度在组装上述层厚限制叶片之前比上述第二密封部件的厚度大。
此外,优选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框体具有固定上述层厚限制叶片的支撑面,上述支撑面朝向上述显影辊侧,上述第二密封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位于配置有上述支撑面的范围内。
根据这种结构,支撑面的一部分位于在轴线方向上与第二密封部件重叠的位置,因此可以将层厚限制叶片的按压力强的部分设置于在轴线方向上与第二密封部件重叠的位置。因此,与支撑面在轴线方向上相比第二密封部件位于外侧的结构相比较,在组装层厚限制叶片时,能够抑制在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一部件之间形成间隙。
此外,优选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位于配置有上述支撑面的范围内。
此外,优选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第一密封部件的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端部相比上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上述轴线方向外侧的端部配置于内侧。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缩短第一密封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组装层厚限制叶片,由于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的端部与第一密封部件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一部件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盒的放大图。
图3是显影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显影盒右侧的侧密封部件以及上密封部件周边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层厚限制叶片组装前的显影盒右侧的侧密封部件以及上密封部件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5(b)是表示组装后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从后方观察组装层厚限制叶片前的显影盒的支撑面周边的放大图。
图7是变形例涉及的与图6相当的图。
图8(a)是现有结构中与图5(a)相当的图,图8(b)是与图5(b)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后,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方向以将使用激光打印机时的用户作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1中,朝向纸面将左侧作为“前侧”,朝向纸面将右侧作为“后侧”,朝向纸面将里侧作为“左侧”,朝向纸面将近前侧作为“右侧”。另外,朝向纸面将上下方向作为“上下方向”。
<激光打印机的概略结构>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主要包括:装置主体2;用于供给纸张P的供纸部3;扫描单元4;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的处理盒5;以及用于使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热定影的定影装置7。
装置主体2包括顶盖22和前盖23。装置主体2在其上部具有用于装卸后述的处理盒5的开口21A,并且在其前部具有用于插入纸张P的插入口21B。
前盖23的转动轴23A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前侧下部,前盖23以该转动轴23A为中心向前方转动。另外,在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前盖23是关闭装置主体2的前侧的状态,用实线表示的前盖23是开放装置主体2的前侧的状态。
供纸部3包括:位于装置主体2的下部并用于载置纸张P供纸托盘31;以及供给供纸托盘31上的纸张P的供纸机构32。
供纸托盘31由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的载置台31A以及上述前盖23构成。
供纸机构32主要包括:供纸辊32A、分离辊3B以及分离垫32C。供纸辊32A相比分离辊32B配置在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且配置在载置台31A的后端上方。分离辊32B与分离垫32C相对配置。
在供纸部3中,在使前盖23向前侧倒下而形成供纸托盘31后,在该供纸托盘31上放置纸张P。并且,通过使供纸辊32A接触载置于供纸托盘31上的纸张P并转动,载置于供纸托盘31上的纸张P被向分离辊32B送出,该被送出的纸张P在分离辊32B和分离垫32C之间被逐张分离,向处理盒5传送。
扫描单元4设置在装置主体2内的前侧,包括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多面镜、透镜以及反射镜等。该扫描单元4通过高速扫描将激光束照射到后述的感光鼓61的表面上。
处理盒5位于装置主体2的后侧中央部附近,设置在供纸机构32的上部。处理盒5构成为能够通过开口21A朝向上侧前方相对于装置主体2装卸,具备鼓单元6和作为显影装置的一例的显影盒10。
如图2所示,鼓单元6具备:鼓框架69;设置于鼓框架69的感光鼓61;带电器6以及转印辊63。
显影盒10具备框体100、显影辊110、供给辊120以及层厚限制叶片,能够相对于鼓单元6装卸。关于框体100以及层厚限制叶片130的详细内容在下文叙述。
显影辊110是构成为能够在圆周面上承载调色剂的部件,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框体100。
供给辊120是构成为能够将附着于其圆周面的调色剂提供到显影辊110的圆周面的部件,配置在显影辊110的斜前下方。
在该显影盒10中,容纳在形成于框体100内的调色剂容纳室101内的调色剂被搅拌器102搅拌之后,从供给辊120提供到显影辊110。此时,调色剂在供给辊120和显影辊110之间被摩擦带电为带正电。提供到显影辊110上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110的旋转进入到层厚限制叶片130和显影辊110之间,进而摩擦带电,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被承载于显影辊110上。
在鼓单元6内,旋转的感光鼓61的表面通过带电器62而同样地带电之后,通过来自扫描单元4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而被曝光。由此,被曝光的部分的电位下降,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
接着,来自显影盒10的调色剂被提供到该静电潜影,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之后,通过将纸张P传送到感光鼓61和转印辊63之间,承载在感光鼓61的表面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纸张P上。
返回图1,定影装置7位于装置主体2的上部后方,配置在处理盒5的上方。该定影装置7主要具备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
加热辊71是加热纸张P的部件,在其内部设有卤素灯等未图示的热源。
加压辊72是在与加热辊71之间夹持并传送纸张P的部件,设置在加热辊71的斜后上侧。
另外,在这样构成的定影装置7中,在纸张P通过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之间的期间,已转印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被热定影。另外,在定影装置7中被热定影的纸张P被传送到设置于定影装置7的下游侧的排出辊8,从该排出辊8排出到排出托盘9上。
<显影盒的详细结构>
接着,对显影盒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框体100在后侧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103,以显影辊110和层厚限制叶片130堵塞该开口103的方式安装。在开口103的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上,为了防止框体100内的调色剂泄漏,设有作为第二密封部件的一例的侧密封部件140、作为第一密封部件的上密封部件150以及薄膜160。另外,在开口103的上边缘的两端部形成有用于固定层厚限制叶片130的支撑面104。关于侧密封部件140的详细内容在下文叙述。
支撑面104设置在开口103的上边缘的左右两端,朝向显影辊110侧(即后侧)。支撑面104在框体100的前后方向上相比上密封部件150的安装面106向后方突出(参照图4)。在该支撑面104上设有用于供后述的螺钉134插入的孔104A。孔104A在支撑面104内配置在左右方向的靠大致中央,并且靠上的部分。另外,如图6所示,支撑面104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范围W。该范围W表示从支撑面104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104B到框体100的侧壁的左右方向内侧的面107为止的范围。
层厚限制叶片130由叶片主体131、叶片支架132以及加强板133构成。
叶片主体131由不锈钢等金属板构成,前端部131A朝向显影辊110的相反侧弯曲而形成(参照图2)。该前端部131A与显影辊110接触,从而限制显影辊110上的调色剂的层厚。
叶片支架132具有:用于支撑叶片主体131的叶片支撑部132A;用于安装加强板133的加强部132B;以及用于安装于支撑面104的安装部132C。在安装部132C上形成有孔132D。叶片支架132形成为加强部132B从叶片支撑部132A的上端呈大致直角地向前侧弯曲。
加强板133具有:用于在与叶片支架132之间夹持叶片主体131的夹持部133A;以及用于固定到叶片支架132的固定部133B。加强板133的夹持部133A从固定部133B的后端呈大致直角地向下侧弯曲而形成。
通过叶片支架132的叶片支撑部132A和加强板133的夹持部133A夹持叶片主体131,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紧固叶片支架132的加强部132B和加强板133的固定部133B,从而层厚限制叶片130形成为一体的组装件。使螺钉134经由叶片支架132的安装部132C的孔132D并拧入形成于支撑面104内的孔104A内,从而这样构成的层厚限制叶片130固定于框体100。
上密封部件150配置于框体100和层厚限制叶片130之间,由聚氨酯泡沫、硅海绵等海绵材料构成。上密封部件150具有沿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中央部151以及从中央部151的左右两端部向斜下方延伸并与侧密封部件140连接的连接部152,中央部151和连接部152构成为一体。
连接部152如图6所示配置在侧密封部件140和支撑面104之间,下边缘部152A具有水平的直线的轮廓。在该下边缘部152A与侧密封部件140的端面141A以及端面142B接触,从而能够防止调色剂从上密封部件150和侧密封部件140之间泄漏。
上密封部件150的厚度在组装层厚限制叶片130之前比侧密封部件140的厚度大(参照图5(a))。如下文所述,该厚度可以在能填埋滑动接触部件141和上密封部件150的间隙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返回图3,薄膜160配置于显影辊110的下方,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丙烯酸、氟树脂等构成。薄膜160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而形成,前端部能够与显影辊110滑动接触。该薄膜160安装于沿着左右方向形成的薄膜安装部105(参照图4)。
<侧密封部件的结构>
接着,对侧密封部件140的结构进行说明。
侧密封部件140在显影辊110的左右方向(轴线方向)的端部,配置于框体100和显影辊110之间。侧密封部件140在显影辊110的旋转方向上与上密封部件150相邻。如图4所示,侧密封部件140形成为与显影辊110的外周形状对应的形状,具有作为第一部件的一例的滑动接触部件141和作为第二部件的一例的基材142。
滑动接触部件141是与显影辊110的圆周面接触的部件,通过织入PTFE(聚四氟乙烯)、PET、丙烯酸、尼龙等纤维而具有起毛的表面。如图5(a)所示,滑动接触部件141在组装层厚限制叶片130之前,配置在端面141A与上密封部件150不接触的位置。
基材142配置于框体100和滑动接触部件141之间,由具有缓冲性的聚氨酯泡沫、硅海绵等海绵材料构成。基材142具有在显影辊110的旋转方向上相比滑动接触部件141向上密封部件150侧突出的突出部142A。基材142在组装层厚限制叶片130前后均配置在端面142B(端部)与上密封部件150接触的位置。
如图4、图6所示,突出部142A在显影辊110的旋转方向(图示上下方向)的长度A比上密封部件150的连接部152的端部在显影辊110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B短。
另外,如图5(b)所示,在组装有层厚限制叶片130的状态下,上密封部件150在显影辊110的旋转方向上与滑动接触部件141的端面141A(端部)接触。
另外,在现有的结构中,如图8(a)所示构成为,在组装层厚限制叶片130之前,侧密封部件140的滑动接触部件141的端面141A以及基材142的端面142B与上密封部件150接触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如图8(b)所示,组装层厚限制叶片130时,上密封部件150被按压,滑动接触部件141的端面141A由于上密封部件150而容易产生凹陷,容易在上密封部件150和侧密封部件140之间产生间隙。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显影盒10中,如图5(a)所示构成为,基材142具有突出部142A,因此在组装层厚限制叶片130之前,滑动接触部件141的端面141A与上密封部件150不接触。在该结构中,组装层厚限制叶片130时,如图5(b)时,上密封部件150被按压而朝向滑动接触部件141的端面141A膨胀,填埋与滑动接触部件141的间隙。由此,能够抑制在上密封部件150和滑动接触部件141之间产生间隙,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泄漏。
另外,如图6所示,侧密封部件14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配置有支撑面104的范围W内。另外,侧密封部件140的左右方向整体位于安装部132C的左右方向的范围内。
在此,例如在构成为支撑面104在左右方向上相比侧密封部件140位于外侧的情况下,层厚限制叶片130的按压力随着朝向左右方向内侧而逐渐变弱,因此会产生上密封部件150不能受到充分的按压力的情况。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面104位于在左右方向上与侧密封部件140重叠的位置上,因此上密封部件150被层厚限制叶片130中由于被支撑面104支撑而能够发挥充分的按压力的部分按压。因此,与支撑面104在左右方向上相比侧密封部件140位于外侧的结构相比较,在组装层厚限制叶片130时,能够抑制在上密封部件150和滑动接触部件141之间形成间隙(参照图5(b))。另外,为了获得这种效果,不需要侧密封部件140整体位于范围W内,只要侧密封部件140中至少一部分位于范围W内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具体的结构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密封部件150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与侧密封部件140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上密封部件150A那样,上密封部件150A的端部相比侧密封部件140的左右方向外侧的端部配置于内侧。
在这样的结构中,只要上密封部件150A和侧密封部件140的端面接触,就能够抑制在上密封部件150A和滑动接触部件141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使上密封部件150A成为比上述实施方式短的结构,实现成本的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侧密封部件14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配置有支撑面104的范围W内,但在上密封部件150从层厚限制叶片130承受充分的按压力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位于范围W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侧密封部件140形成为滑动接触部件141以及基材142的双层构造,但也可以例如为三层以上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示例了显影盒1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具备感光鼓以及显影辊的所谓处理盒作为显影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激光打印机1,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或复合机等。

Claims (5)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上述框体构成为容纳显影剂;
显影辊,上述显影辊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上述框体;
板状的层厚限制叶片,上述层厚限制叶片与上述显影辊接触,以限制该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层厚;
第一密封部件,上述第一密封部件配置在上述框体和上述层厚限制叶片之间;以及
第二密封部件,上述第二密封部件的在上述显影辊的轴线方向的端部配置于上述框体和上述显影辊之间,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与上述第二密封部件相邻配置,
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具有:与上述显影辊的圆周面接触的第一部件以及配置在上述框体和上述第一部件之间的第二部件,
上述第二部件具有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相比上述第一部件向上述第一密封部件侧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第一部件以及上述第二部件的在上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端部与上述第一密封部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的厚度在组装上述层厚限制叶片之前比上述第二密封部件的厚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具有固定上述层厚限制叶片的支撑面,
上述支撑面朝向上述显影辊侧,
上述第二密封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位于配置有上述支撑面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位于配置有上述支撑面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的在上述轴线方向上的端部相比上述第二密封部件的上述轴线方向外侧的端部配置于内侧。
CN201320783604.9U 2012-11-30 2013-12-02 显影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582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3427A JP6070121B2 (ja) 2012-11-30 2012-11-30 現像装置
JP2012-263427 2012-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5827U true CN203705827U (zh) 2014-07-09

Family

ID=50825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83604.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5827U (zh) 2012-11-30 2013-12-02 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16463B2 (zh)
JP (1) JP6070121B2 (zh)
CN (1) CN2037058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8312A (zh) * 2015-03-04 2016-09-1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显影辊和厚度限制片的显影装置
CN106527080A (zh) * 2015-09-09 2017-03-22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28904A (ko) * 2001-10-04 2003-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분이 포함된 성형 봉지 재료 및 그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5288A (ja) * 1999-06-18 2001-01-12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4144A (ja) * 2004-02-18 2005-09-02 Sharp Corp 現像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4356674B2 (ja) * 2005-09-28 2009-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ケースとそれ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US7912402B2 (en) * 2006-02-08 2011-03-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with leakage prevent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with leakage prevent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developing roller to developer container
JP4998158B2 (ja) * 2007-09-04 2012-08-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6698B2 (ja) * 2008-08-28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8301056B2 (en) * 2008-10-10 2012-10-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JP2010156919A (ja) * 2009-01-05 2010-07-1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8312A (zh) * 2015-03-04 2016-09-1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显影辊和厚度限制片的显影装置
CN105938312B (zh) * 2015-03-04 2023-11-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显影辊和厚度限制片的显影装置
CN106527080A (zh) * 2015-09-09 2017-03-22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6527080B (zh) * 2015-09-09 2020-06-12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16463B2 (en) 2015-08-25
JP6070121B2 (ja) 2017-02-01
US20140153961A1 (en) 2014-06-05
JP2014109651A (ja)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30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judging whether cartridge is newly mounted
EP2551729B1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eal
US7505707B2 (en)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to which storage trays having various storage capacities can be removably attached
US20060072934A1 (en)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3705827U (zh) 显影装置
WO2013102087A1 (en) Developer unit architecture for an imaging device
JP2010164736A (ja) 現像装置
CN203705825U (zh) 显影装置
CN203705826U (zh) 显影装置
US9244378B2 (en) Developing roller and develop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915142B2 (ja) 現像装置ならびにこれ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863269B1 (en) Developing device
US9098009B2 (en) Developing device
US9348304B2 (en) Process cartridge
CN10495064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03849559U (zh) 显影盒
US8837984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5594093B2 (ja) 現像装置
CN104516241A (zh) 显影装置
US9625853B2 (en) Developing roller provided with a shaft with an axial middle portion having a small outer diameter and axial end portions having large outer diameters and a develop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A2860832C (en) Bias member for the doctor blade of the developer unit in an imaging device
US794928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5028148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450979A (ja) 現像装置
JP2015125379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