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91637U - 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91637U
CN203691637U CN201320887350.5U CN201320887350U CN203691637U CN 203691637 U CN203691637 U CN 203691637U CN 201320887350 U CN201320887350 U CN 201320887350U CN 203691637 U CN203691637 U CN 203691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cylinder
coil loudspeaker
loudspeaker voic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873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IYU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IYU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IYU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IYU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873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91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91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916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机台的上端还依次设置有音膜上料装置、第一点胶装置、放压板机械手、音圈上料装置、第二点胶装置、取压板机械手、音圈引线固定装置及卸料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进行组装加工,避免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一名工人可负责多台设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设备体积小,节省摆放空间,不受厂房空间大小的制约。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的制造企业都采用了流水线的进行生产,音膜音圈组装需要经过音膜上料、音圈上料、打胶及固胶等工序,采用流水线作业的话,会有以下几个缺点:1.完成一个音膜音圈组装工序需要至少六名工人才能完成,人工投入大,增加了生产成本;2. 流水线的数量会受到厂房空间大小的制约;3. 由于是人工进行组装,容易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不良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进行组装加工,避免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一名工人可负责多台设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设备体积小,节省摆放空间,不受厂房空间大小的制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机台的上端还依次设置有音膜上料装置、点胶装置、放压板机械手、音圈上料装置、取压板机械手、音圈引线固定装置及卸料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矩形送料通道,所述矩形送料通道内设置有若干个工件位,所述矩形送料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二通道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三通道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三通道与第四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四通道的第三气缸,所述第四通道与第一通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一通道的第四气缸;所述工件位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旁侧设置有容置音圈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夹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的槽壁连接,所述第二夹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夹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的槽壁连接,所述工件位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张开的夹块驱动机构,所述夹块驱动机构包括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五气缸的旁侧设置有抵接杆,所述第一滑动块有机械爪,所述机械爪包括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所述抵接杆设置于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之间,所述第一夹持爪的爪头与第二夹持爪的爪头均穿过工件位的底端,并分别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道设置有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的一端和第二斜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倾斜面;所述第三通道的下方设置有第十六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音膜上料装置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装设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交互式送料机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校位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校正工位,所述校正工位的旁侧设置有用于感应校正工位内的音膜的角度的第一感应器,还包括用于顶升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第六气缸,所述交互式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臂和第二送料臂,所述第一送料臂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吸嘴,所述第二送料臂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吸嘴,所述第一送料臂和第二送料臂的后端均与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送料臂和第二送料臂为一体成型并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端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马达和联轴器,所述第一旋转轴通过联轴器与旋转马达连接,所述校位驱动机构包括校位马达和联轴器,所述第二旋转轴通过联轴器与校位马达连接,所述驱动箱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第一滑座,所述第六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滑座连接;所述音膜上料装置还包括校正机构及检测校正机构是否校正成功的第二感应器,所述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气缸,所述校正气缸的活塞杆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有校正头。 
作为优选,所述点胶装置包括第一点胶装置和第二点胶装置,所述第一点胶装置位于音膜上料装置与放压板机械手之间,所述第二点胶装置位于音圈上料装置与取压板机械手之间,所述第一点胶装置包括第一点胶机构及检测是否打入胶水的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点胶机构包括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一点胶针。 
作为优选,所述音圈上料装置包括音圈绕线机和音圈放料机构,所述音圈放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移座,所述横移座连接有第一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可纵向移动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卸料机构;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机构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供所述横移座滑动的第一丝杆,所述横移座与第一丝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本体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伺服马达;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还包括底座、纵移座和供所述纵移座上下移动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伺服马达,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纵移座连接;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的轴套,所述第三旋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轴套内,所述第三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卸料机构,所述第三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气缸,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固定架固定;所述第一卸料机构包括驱动箱体,所述驱动箱体设置有活动轴座,所述活动轴座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卸料的延伸轴,所述活动轴座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轴座的第九气缸,所述驱动箱体还设置有用于卸出音圈线端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套设于活动轴座的旋转轴承,所述旋转轴承位于驱动箱体的外侧,所述旋转轴承外套设有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固定设置有用于夹取音圈线端的夹持件,所述驱动箱体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扇形齿轮转动的齿轮驱动组,所述齿轮驱动组包括第二旋转气缸、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驱动轴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驱动箱体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连接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连接有第十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音圈线头弧度校正装置,所述音圈线头弧度校正装置包括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和第二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所述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位于音圈上料装置与第二点胶装置之间,所述第二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位于取压板机械手与音圈引线固定装置之间,所述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端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十一气缸,所述第十一气缸的活塞杆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有校正头。 
作为优选,第二点胶装置包括第二点胶机构、检测是否打入胶水的第三感应器及胶水固化机构,所述第二点胶机构包括第十二气缸,所述第十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二点胶针和压线针,所述压线针设置于第二点胶针的旁侧;所述胶水固化机构包括固化箱体,所述固化箱体设置有紫外线灯管。 
作为优选,所述音圈引线固定装置包括引线固定机构和用于检测音圈引线是否固定的第四感应器,所述引线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端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设置有第十三气缸,所述第十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设置有固化针。 
作为优选,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成品质量的第五感应器。 
作为优选,所述卸料装置包括成品夹取机构和卸料机构,所述成品夹取机构包括第二横向移动机构及供第二横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的第三丝杆,所述第二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十四气缸,所述第十四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固定设置有吸嘴,所述卸料机构包括第二纵向移动机构及供第二纵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的第四丝杆,所述第二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十五气缸,所述第十五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五固定块,所述第五固定块连接有第一卸料爪和第二卸料爪,所述第一卸料爪包括四个吸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机台的上端还依次设置有音膜上料装置、点胶装置、放压板机械手、音圈上料装置、取压板机械手、音圈引线固定装置及卸料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进行组装加工,避免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一名工人可负责多台设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设备体积小,节省摆放空间,不受厂房空间大小的制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送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件位与夹块驱动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件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夹块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工件位与第一斜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工件位与第二斜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音膜上料装置与其他机构的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音膜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音膜上料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音膜上料装置的交互式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校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点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音圈上料装置与母座和装配工位的配合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音圈上料装置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音圈上料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音圈上料装置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本实用新型音圈上料装置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用新型音圈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0为实用新型音圈上料装置的左视图。 
图21为实用新型音圈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点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点胶装置的第二点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音圈引线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成品夹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卸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27所示,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设置有送料装置1,所述机台的上端还依次设置有音膜上料装置2、点胶装置、放压板机械手4、音圈上料装置5、取压板机械手7、音圈引线固定装置8及卸料装置9。 
本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进行组装加工,避免出现错装、漏装等现象,一名工人可负责多台设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设备体积小,节省摆放空间,不受厂房空间大小的制约。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矩形送料通道,所述矩形送料通道内设置有若干个工件位11,所述矩形送料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第三通道14和第四通道15,所述第一通道12与第二通道13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二通道的第一气缸122,所述第二通道13与第三通道14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三通道14的第二气缸133,所述第三通道14与第四通道15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四通道15的第三气缸144,所述第四通道15与第一通道12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一通道12的第四气缸155;所述工件位1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11,所述第一滑槽111的旁侧设置有容置音圈的容置槽112,所述容置槽设置有一开口113,所述开口设置有弯折部114,所述第一滑槽111内设置有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所述第一夹块1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117,所述第一弹簧117的一端与第一夹块115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7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111的槽壁连接,所述第二夹块11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弹簧118,所述第二弹簧118的一端与第二夹块116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18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111的槽壁连接,所述工件位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张开的夹块驱动机构,所述夹块驱动机构包括第五气缸16,所述第五气缸16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61,所述第五气缸16的旁侧设置有抵接杆17,所述第一滑动块161有机械爪,所述机械爪包括第一夹持爪181和第二夹持爪182,所述抵接杆17设置于第一夹持爪181和第二夹持爪182之间,所述第一夹持爪181的爪头与第二夹持爪182的爪头均穿过工件位的底端,并分别与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道13设置有第一斜板131和第二斜板132,所述第一斜板131的一端和第二斜板132的一端均设置有倾斜面135;所述第三通道14的下方设置有第十六气缸141,音膜上料装置2将音膜上料后,音膜放入容置槽112内,音圈上料装置5再将音圈放入容置槽112,音圈的引线穿过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之间的间隔,工件位11在传送过程中会和第一斜板131的倾斜面135接触,在倾斜面135的作用下,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会夹住音圈的引线,再与第二斜板132的倾斜面135接触,使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位移,音圈的引线通过弯折部114折成一个弯折部,第五气缸16驱动活塞杆做伸出动作,机械爪上升,第一夹持爪181的爪头与第二夹持爪182的爪头均穿过工件位的底端,并分别与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固定连接,抵接杆17上升,使第一夹持爪181与第二夹持爪182分开,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松开,第五气缸16驱动活塞杆做收缩动作,机械爪下升,第一夹持爪181与第二夹持爪182分别从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中退出。 
如图8至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音膜上料装置2包括驱动箱21,所述驱动箱21装设有第一旋转轴22和第二旋转轴23,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24,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另一端设置有交互式送料机构25,所述第二旋转轴23的一端设置有校位驱动机构26,所述第二旋转轴23的另一端设置有校正工位27,所述校正工位27的旁侧设置有用于感应校正工位内的音膜的角度的第一感应器28,还包括用于顶升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第六气缸29,所述交互式送料机构25包括第一送料臂251和第二送料臂252,所述第一送料臂25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吸嘴2511,所述第二送料臂25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吸嘴2521,所述第一送料臂251和第二送料臂252的后端均与第一旋转轴22连接,所述第一送料臂251和第二送料臂252为一体成型并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端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4包括旋转马达241和联轴器,所述第一旋转轴22通过联轴器与旋转马达241连接,所述校位驱动机构26包括校位马达261和联轴器,所述第二旋转轴23通过联轴器与校位马达261连接,所述驱动箱21内设置有滑轨211,所述滑轨21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4的第一滑座212,所述第六气缸29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滑座212连接;所述音膜上料装置2还包括校正机构213及检测校正机构213是否校正成功的第二感应器214,所述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气缸2131,所述校正气缸2131的活塞杆设置有第一固定块2132,所述第一固定块2132设置有校正头2133,第一吸嘴2511将音膜放入校正工位27内,第一感应器28感应校正工位27内的音膜,第二吸嘴2521再将校正工位27内的音膜吸起放入工件位11中,校正气缸2131驱动校正头2133将工件位11中的音膜压正,第二感应器214检测工件位11中的音膜位置是否摆正。 
本实施例中,所述点胶装置包括第一点胶装置3和第二点胶装置6,所述第一点胶装置3位于音膜上料装置2与放压板机械手4之间,所述第二点胶装置6位于音圈上料装置5与取压板机械手7之间,所述第一点胶装置3包括第一点胶机构31及检测是否打入胶水的第二感应器32,所述第一点胶机构包括第七气缸311,所述第七气缸311的活塞杆连接有基座312,所述基座312设置有第一点胶针313,第一点胶针313将胶打入音膜上,用于粘接音圈。 
如图14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音圈上料装置5包括音圈绕线机59和音圈放料机构,所述音圈放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51,所述第一支架51设置有第一横向移动机构52,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机构52包括横移座521,所述横移座521连接有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包括可纵向移动的第一固定板531,所述第一固定板531连接有旋转机构54,所述旋转机构54包括第三旋转轴541,所述第三旋转轴54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卸料机构55;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机构52还包括本体522,所述本体522内设置有供所述横移座521滑动的第一丝杆523,所述横移座521与第一丝杆52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23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本体522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23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所述第一丝杆523转动的第一伺服马达524;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还包括底座532、纵移座534和供所述纵移座534上下移动的第二丝杆535,所述第二丝杆535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底座532连接,所述第二丝杆53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伺服马达536,所述第一固定板531与纵移座534连接;所述旋转机构54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31连接的轴套542,所述第三旋转轴541可转动地设置在轴套542内,所述第三旋转轴54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卸料机构55,所述第三旋转轴54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气缸543,所述第一固定板531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架536,所述第一旋转气缸543与固定架536固定;所述第一卸料机构55包括驱动箱体551,所述驱动箱体551设置有活动轴座552,所述活动轴座55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卸料的延伸轴553,所述活动轴座552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轴座552的第九气缸554,所述驱动箱体551还设置有用于卸出音圈线端的旋转组件56;所述旋转组件56包括套设于活动轴座552的旋转轴承561,所述旋转轴承561位于驱动箱体551的外侧,所述旋转轴承561外套设有扇形齿轮562,所述扇形齿轮562固定设置有用于夹取音圈线端的夹持件563,所述驱动箱体551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扇形齿轮562转动的齿轮驱动组57,所述齿轮驱动组57包括第二旋转气缸571、第一齿轮572和与所述第一齿轮572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573,所述第一齿轮572与扇形齿轮562啮合,所述第二旋转气缸571的驱动轴连接有主动齿轮574,所述主动齿轮574与第二齿轮573啮合;所述驱动箱体551设置有第二滑槽555,所述旋转组件56包括与所述第二滑槽555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座564,所述第二滑座564连接有驱动连杆565,所述驱动连杆565连接有第十气缸566,当绕制好的音圈随同母座旋转至卸料工位时,本装置先通过横移机构移动动横向卸料位置,然后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带动第一卸料机构55下行,当第一卸料机构55与音圈的卸料位置相对时,第一卸料机构55将音圈拾取卸出绕线工位,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向上移动,然后,第一横移机构后退至组装工位,所述旋转机构54将第一卸料机构55旋转90度,使第一卸料机构55与组装工位对齐,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再次下行,从而将卸出的音圈直接装配在相应的产品上,当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将第一卸料机构55向上提起时,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机构52根据装配工位11的距离进行一定距离的移动直至装配工位11的上方,这时,第一旋转气缸543驱动第三旋转轴41转动90度,使第一卸料机构55与装配工位11垂直对齐,然后,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带动第一卸料机构55下行,将音圈直接装配在产品上,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再次上行,所述第一旋转气缸543再回转90度,第一横向移动机构52再继续移动进行下一音圈的卸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音圈线头弧度校正装置,所述音圈线头弧度校正装置包括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1和第二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2,所述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1位于音圈上料装置5与第二点胶装置56之间,所述第二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2位于取压板机械手7与音圈引线固定装置8之间,所述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1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端的第二支架5811,所述第二支架5811设置有第十一气缸5812,所述第十一气缸5812的活塞杆设置有第二固定块5813,所述第二固定块5813设置有校正头5814,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1和第二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2结构相同,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将音圈的引线折成弧度后,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1和第二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2用于检测并校正该弧度的弧度大小。 
本实施例中,第二点胶装置6包括第二点胶机构61、检测是否打入胶水的第三感应器62及胶水固化机构63,所述第二点胶机构61包括第十二气缸611,所述第十二气缸611的活塞杆连接有基座612,所述基座612设置有第二点胶针613和压线针614,所述压线针614设置于第二点胶针613的旁侧;所述胶水固化机构63包括固化箱体631,所述固化箱体631设置有紫外线灯管,第二点胶机构61用于粘住音圈的引线,再放入胶水固化机构63进行固胶,第二点胶针613用的胶是无影胶。 
本实施例中,所述音圈引线固定装置8包括引线固定机构81和用于检测音圈引线是否固定的第四感应器82,所述引线固定机构81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端的第三支架811,所述第三支架811设置有第十三气缸812,所述第十三气缸812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三固定块813,所述第三固定块813固定设置有固化针814,音圈引线固定装置8用于粘接音圈的引线折成弧度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成品质量的第五感应器10。 
如图26至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卸料装置9包括成品夹取机构91和卸料机构92,所述成品夹取机构91包括第二横向移动机构及供第二横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的第三丝杆911,所述第二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十四气缸912,所述第十四气缸912的活塞杆连接有第四固定块913,所述第四固定块913固定设置有吸嘴93,所述卸料机构92包括第二纵向移动机构及供第二纵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的第四丝杆921,所述第二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十五气缸922,所述第十五气缸922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五固定块923,所述第五固定块923连接有第一卸料爪924和第二卸料爪925,所述第一卸料爪924包括四个吸嘴93,第一卸料爪924和第二卸料爪925的吸嘴93上均吸附有放料盘,第十六气缸141将工件位11中的成品音膜音圈顶起,成品夹取机构91上的吸嘴93将成品音膜音圈吸起并放入第二卸料爪925的放料盘内,第二卸料爪925的放料盘内放满后,第二纵向移动机构纵向位移,第二卸料爪925的放料盘进行卸料,第一卸料爪924吸附的空的放料盘放置在原先第二卸料爪925的放料盘的位置上,第一卸料爪924的旁侧具有多层叠加的放料盘,方便第一卸料爪924夹取。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设置有送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上端还依次设置有音膜上料装置(2)、点胶装置、放压板机械手(4)、音圈上料装置(5)、取压板机械手(7)、音圈引线固定装置(8)及卸料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矩形送料通道,所述矩形送料通道内设置有若干个工件位(11),所述矩形送料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第三通道(14)和第四通道(15),所述第一通道(12)与第二通道(13)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二通道(13)的第一气缸(122),所述第二通道(13)与第三通道(14)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三通道(14)的第二气缸(133),所述第三通道(14)与第四通道(15)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四通道(15)的第三气缸(144),所述第四通道(15)与第一通道(12)的连接处设置有将治具推入第一通道(12)的第四气缸(155);所述工件位(1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11),所述第一滑槽(111)的旁侧设置有容置音圈的容置槽(112),所述容置槽设置有一开口(113),所述开口设置有弯折部(114),所述第一滑槽(111)内设置有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所述第一夹块(1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117),所述第一弹簧(117)的一端与第一夹块(115)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7)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111)的槽壁连接,所述第二夹块(11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弹簧(118),所述第二弹簧(118)的一端与第二夹块(116)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18)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111)的槽壁连接,所述工件位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张开的夹块驱动机构,所述夹块驱动机构包括第五气缸(16),所述第五气缸(16)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61),所述第五气缸(16)的旁侧设置有抵接杆(17),所述第一滑动块(161)有机械爪,所述机械爪包括第一夹持爪(181)和第二夹持爪(182),所述抵接杆(17)设置于第一夹持爪(181)和第二夹持爪(182)之间,所述第一夹持爪(181)的爪头与第二夹持爪(182)的爪头均穿过工件位的底端,并分别与第一夹块(115)和第二夹块(1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道(13)设置有第一斜板(131)和第二斜板(132),所述第一斜板(131)的一端和第二斜板(132)的一端均设置有倾斜面(135);所述第三通道(14)的下方设置有第十六气缸(1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膜上料装置(2)包括驱动箱(21),所述驱动箱(21)装设有第一旋转轴(22)和第二旋转轴(23),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24),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另一端设置有交互式送料机构(25),所述第二旋转轴(23)的一端设置有校位驱动机构(26),所述第二旋转轴(23)的另一端设置有校正工位(27),所述校正工位(27)的旁侧设置有用于感应校正工位内的音膜的角度的第一感应器(28),还包括用于顶升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第六气缸(29),所述交互式送料机构(25)包括第一送料臂(251)和第二送料臂(252),所述第一送料臂(25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吸嘴(2511),所述第二送料臂(25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吸嘴(2521),所述第一送料臂(251)和第二送料臂(252)的后端均与第一旋转轴(22)连接,所述第一送料臂(251)和第二送料臂(252)为一体成型并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端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4)包括旋转马达(241)和联轴器,所述第一旋转轴(22)通过联轴器与旋转马达(241)连接,所述校位驱动机构(26)包括校位马达(261)和联轴器,所述第二旋转轴(23)通过联轴器与校位马达(261)连接,所述驱动箱(21)内设置有滑轨(211),所述滑轨(21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4)的第一滑座(212),所述第六气缸(29)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滑座(212)连接;所述音膜上料装置(2)还包括校正机构(213)及检测校正机构(213)是否校正成功的第二感应器(214),所述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气缸(2131),所述校正气缸(2131)的活塞杆设置有第一固定块(2132),所述第一固定块(2132)设置有校正头(21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装置包括第一点胶装置(3)和第二点胶装置(6),所述第一点胶装置(3)位于音膜上料装置(2)与放压板机械手(4)之间,所述第二点胶装置(6)位于音圈上料装置(5)与取压板机械手(7)之间,所述第一点胶装置(3)包括第一点胶机构(31)及检测是否打入胶水的第二感应器(32),所述第一点胶机构包括第七气缸(311),所述第七气缸(311)的活塞杆连接有基座(312),所述基座(312)设置有第一点胶针(3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上料装置(5)包括音圈绕线机(59)和音圈放料机构,所述音圈放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51),所述第一支架(51)设置有第一横向移动机构(52),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机构(52)包括横移座(521),所述横移座(521)连接有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53)包括可纵向移动的第一固定板(531),所述第一固定板(531)连接有旋转机构(54),所述旋转机构(54)包括第三旋转轴(541),所述第三旋转轴(54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卸料机构(55);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机构(52)还包括本体(522),所述本体(522)内设置有供所述横移座(521)滑动的第一丝杆(523),所述横移座(521)与第一丝杆(52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23)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本体(522)连接,所述第一丝杆(523)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所述第一丝杆(523)转动的第一伺服马达(524);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机构还包括底座(532)、纵移座(534)和供所述纵移座(534)上下移动的第二丝杆(535),所述第二丝杆(535)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底座(532)连接,所述第二丝杆(53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伺服马达(536),所述第一固定板(531)与纵移座(534)连接;所述旋转机构(54)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31)连接的轴套(542),所述第三旋转轴(541)可转动地设置在轴套(542)内,所述第三旋转轴(54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卸料机构(55),所述第三旋转轴(54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气缸(543),所述第一固定板(531)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架(536),所述第一旋转气缸(543)与固定架(536)固定;所述第一卸料机构(55)包括驱动箱体(551),所述驱动箱体(551)设置有活动轴座(552),所述活动轴座(55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卸料的延伸轴(553),所述活动轴座(552)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轴座(552)的第九气缸(554),所述驱动箱体(551)还设置有用于卸出音圈线端的旋转组件(56);所述旋转组件(56)包括套设于活动轴座(552)的旋转轴承(561),所述旋转轴承(561)位于驱动箱体(551)的外侧,所述旋转轴承(561)外套设有扇形齿轮(562),所述扇形齿轮(562)固定设置有用于夹取音圈线端的夹持件(563),所述驱动箱体(551)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扇形齿轮(562)转动的齿轮驱动组(57),所述齿轮驱动组(57)包括第二旋转气缸(571)、第一齿轮(572)和与所述第一齿轮(572)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573),所述第一齿轮(572)与扇形齿轮(562)啮合,所述第二旋转气缸(571)的驱动轴连接有主动齿轮(574),所述主动齿轮(574)与第二齿轮(573)啮合;所述驱动箱体(551)设置有第二滑槽(555),所述旋转组件(56)包括与所述第二滑槽(555)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座(564),所述第二滑座(564)连接有驱动连杆(565),所述驱动连杆(565)连接有第十气缸(56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音圈线头弧度校正装置,所述音圈线头弧度校正装置包括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1)和第二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2),所述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1)位于音圈上料装置(5)与第二点胶装置(56)之间,所述第二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2)位于取压板机械手(7)与音圈引线固定装置(8)之间,所述第一音圈线头弧度校正机构(581)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端的第二支架(5811),所述第二支架(5811)设置有第十一气缸(5812),所述第十一气缸(5812)的活塞杆设置有第二固定块(5813),所述第二固定块(5813)设置有校正头(58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其特征在于:第二点胶装置(6)包括第二点胶机构(61)、检测是否打入胶水的第三感应器(62)及胶水固化机构(63),所述第二点胶机构(61)包括第十二气缸(611),所述第十二气缸(611)的活塞杆连接有基座(612),所述基座(612)设置有第二点胶针(613)和压线针(614),所述压线针(614)设置于第二点胶针(613)的旁侧;所述胶水固化机构(63)包括固化箱体(631),所述固化箱体(631)设置有紫外线灯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引线固定装置(8)包括引线固定机构(81)和用于检测音圈引线是否固定的第四感应器(82),所述引线固定机构(81)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端的第三支架(811),所述第三支架(811)设置有第十三气缸(812),所述第十三气缸(812)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三固定块(813),所述第三固定块(813)固定设置有固化针(8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成品质量的第五感应器(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9)包括成品夹取机构(91)和卸料机构(92),所述成品夹取机构(91)包括第二横向移动机构及供第二横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的第三丝杆(911),所述第二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十四气缸(912),所述第十四气缸(912)的活塞杆连接有第四固定块(913),所述第四固定块(913)固定设置有吸嘴(93),所述卸料机构(92)包括第二纵向移动机构及供第二纵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的第四丝杆(921),所述第二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十五气缸(922),所述第十五气缸(922)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五固定块(923),所述第五固定块(923)连接有第一卸料爪(924)和第二卸料爪(925),所述第一卸料爪(924)包括四个吸嘴(93)。
CN201320887350.5U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91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7350.5U CN203691637U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7350.5U CN203691637U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91637U true CN203691637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13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8735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91637U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916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100A (zh) * 2015-10-19 2016-02-03 东莞市云泰精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音圈膜片对接机构
CN110614193A (zh) * 2016-07-21 2019-12-27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能够连续输送的板套自动点胶组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100A (zh) * 2015-10-19 2016-02-03 东莞市云泰精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音圈膜片对接机构
CN110614193A (zh) * 2016-07-21 2019-12-27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能够连续输送的板套自动点胶组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7412A (zh) 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CN106516829B (zh) 载带贴胶带多盘收料系统
CN203845321U (zh) 卸料传输装置
CN104290945B (zh) 全自动套标设备
CN104553045B (zh) 一种全自动酒盒成型机
CN110639762A (zh) 集成电路封装用多头点胶装置
CN105515291B (zh) 定子铁芯自动叠压检测装箱流水线
CN104924076B (zh) 汽车标牌自动焊接贴胶带一体机
CN108098097A (zh) 一种变压器引线焊接设备
CN204278603U (zh) 一种全自动酒盒成型机
CN106531436B (zh) 伺服控制的绕线张力衰减装置、绕线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3691637U (zh) 一种全自动音膜音圈组合机
CN202922580U (zh) 一种工作机
CN208271724U (zh) 一种变压器组装及包胶一体化机
CN110421225A (zh) 一种用于电感生产的自动焊锡装置
CN204230039U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
CN113744998A (zh) 一种自动缠脚机
CN108974934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的变压器磁芯上料设备
CN212161557U (zh) 一种电感产品的全自动绕线弯折裁切一体设备
CN105414965A (zh) 碳粉盒装配刮刀及充电辊生产线
CN205069361U (zh) 一种片式绕线电感器的全自动制作设备
CN201838464U (zh) 薄膜电容器生产线
CN110379745A (zh) 一种快速层压的太阳能光伏全自动层压设备
CN208628062U (zh) 手机面板擦拭设备中擦拭装置
CN110010974A (zh) 高精度叠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6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