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6770U - 转向拉杆 - Google Patents

转向拉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6770U
CN203666770U CN201320879265.4U CN201320879265U CN203666770U CN 203666770 U CN203666770 U CN 203666770U CN 201320879265 U CN201320879265 U CN 201320879265U CN 203666770 U CN203666770 U CN 203666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art
tight lock
hole
coupling
brea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792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少权
孙冰慧
吴勇
董伯男
赵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rqi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rqi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rqi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rqi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792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6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6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67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拉杆。所述转向拉杆包括:拉杆,以及分别与拉杆的两端连接的第一外接头和第二外接头;其中,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接头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外接头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处的孔壁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处设有第一锁紧结构;第二外接头的一端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外接头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内螺纹处的孔壁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设有第二锁紧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拉杆的抗疲劳强能力高,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转向拉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拉杆。
背景技术
矿用自卸车转向拉杆是转向梯形机构的一部分,作用是将转向摇臂传来的力和运动传递给转向节臂。转向拉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反复承受压力和拉力,对抗压稳定性和抗疲劳能力要求很高,以保证工作可靠。
目前,常见的转向拉杆由拉杆、左内接头、右内接头、左外接头和右外接头组成。其中,拉杆采用优质无缝钢管,两端分别焊接上左内接头、和右内接头。左内接头、右内接头上分别带有左旋和右旋的外螺纹。左外接头和右外接头上分别带有左旋和右旋的内螺纹,内接头和对应的外接头螺纹旋合后用接头部分的锁紧结构防松。转向拉杆通过左外接头和右外接头上的球销孔分别与转向节臂和转向摇臂连接在一起。
现有技术中,拉杆、左内接头和右内接头焊接而成,可靠性低,另外焊接结构存在焊缝缺陷和热影响区等削弱强度的不利因素,而且焊接变形容易导致转向拉杆载荷偏心和质量不均匀,降低转向拉杆的抗压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拉杆,以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拉杆,包括:拉杆,以及分别与所述拉杆的两端连接的第一外接头和第二外接头;其中,
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
所述第一外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外接头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处的孔壁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处设有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缺口大小来锁紧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锁紧结构;
所述第二外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外接头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内螺纹处的孔壁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设有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缺口大小来锁紧所述第二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二锁紧结构。
如上所述的转向拉杆,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包括:第一锁紧部、第二锁紧部、第一螺杆和第一螺母;其中,
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的一侧外壁上;
所述第二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的对侧外壁上;
所述第一锁紧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锁紧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一螺母旋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上,通过旋紧所述第一螺杆上的第一螺母来调节所述第一缺口的大小。
如上所述的转向拉杆,其中,
所述第一锁紧部与所述第一外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外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上所述的转向拉杆,其中,所述第二螺纹锁紧结构包括:第三锁紧部、第四锁紧部、第二螺杆和第二螺母;其中,
所述第三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外壁上;
所述第四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缺口的对侧外壁上;
所述第三锁紧部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锁紧部对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处设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二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中,所述第二螺母旋设在所述第二螺杆上,通过旋紧所述第二螺杆上的第二螺母来调节所述第二缺口的大小。
如上所述的转向拉杆,其中,
所述第三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外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四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外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上所述的转向拉杆,其中,
所述第一外螺纹为左旋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为左旋内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为右旋外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为右旋内螺纹。
如上所述的转向拉杆,其中,所述第一外接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球销孔,所述第二外接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球销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拉杆的两端直接制出外螺纹,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分体焊接式结构拉杆的焊接工艺,因而排除了焊接结构存在焊缝缺陷和热影响区等削弱强度的不利因素,另外,通过在所述第一外接头上设置第一锁紧结构,通过在所述第二外接头上设置第二锁紧结构,可有效的锁紧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一外接头和所述第二外接头的螺纹连接。在不降低静强度的前提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拉杆的抗疲劳强能力更高,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向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4为图1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向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所述的转向拉杆包括:拉杆2,以及分别与所述拉杆2的两端连接的第一外接头1和第二外接头3。其中:
所述拉杆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81和第二外螺纹83。
所述第一外接头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81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图中1和图2中未示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外接头1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处的孔壁设有第一缺口11,所述第一缺口11处设有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缺口11大小来锁紧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锁紧结构71。
所述第二外接头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外接头3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内螺纹处的孔壁设有第二缺口31,所述第二缺口31处设有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缺口31大小来锁紧所述第二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二锁紧结构73。
本实施例通过在拉杆的两端直接制出外螺纹,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分体焊接式结构拉杆的焊接工艺,因而排除了焊接结构存在焊缝缺陷和热影响区等削弱强度的不利因素,另外,通过在所述第一外接头上设置第一锁紧结构,通过在所述第二外接头上设置第二锁紧结构,可有效的锁紧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一外接头和所述第二外接头的螺纹连接。在不降低静强度的前提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拉杆的抗疲劳强能力更高,可靠性更高。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拉杆可选用优质无缝钢管。为能在复杂多变的受力情况下,有效的保证工作可靠,本实施例采用的拉杆取消了现有分体焊接式结构,采用整体结构,即在拉杆的两端外圆上直接制出左旋和右旋的外螺纹。对于分体焊接式结构的拉杆对疲劳载荷比较敏感,焊接处容易失效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拉杆的改进具有积极意义。另外,转向拉杆为细长杆件结构,抗拉的安全系数比抗压稳定性大,常见的失效形式为拉杆中部压弯,其他较多的失效形式是拉断,抗拉强度最薄弱的地方在拉杆与外接头的螺纹连接部分,在设计阶段抗压稳定性为主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是抗拉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保证转向拉杆抗压稳定性的前提下,选用满足抗拉强度要求的厚壁无缝钢管作为拉杆的主体,这种设计具有可行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锁紧结构71包括:第一锁紧部711、第二锁紧部712、第一螺杆41和第一螺母51。其中:
所述第一锁紧部711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11的一侧外壁上;
所述第二锁紧部712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11的对侧外壁上;
所述第一锁紧部711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锁紧部712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螺杆41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一螺母51旋设在所述第一螺杆41上,通过旋紧所述第一螺杆41上的第一螺母51来调节所述第一缺口11的大小。
具体的,所述第一锁紧部711与所述第一外接头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锁紧部712与所述第二外接头1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图3所示结构的,第一缺口处设有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的所述第一外接头可通过铸造或模锻工艺加工得到。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螺纹锁紧结构73包括:第三锁紧部731、第四锁紧部732、第二螺杆43和第二螺母53。其中,
所述第三锁紧部731设置在所述第二缺口31的一侧外壁上;
所述第四锁紧部732设置在所述第二缺口31的对侧外壁上;
所述第三锁紧部731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锁紧部732对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处设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二螺杆43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中,所述第二螺母53旋设在所述第二螺杆43上,通过旋紧所述第二螺杆43上的第二螺母53来调节所述第二缺口31的大小。
同样地,所述第三锁紧部731与所述第二外接头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四锁紧部732与所述第二外接头3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图4所示结构的,第二缺口处设有第三锁紧部和第四锁紧部的所述第二外接头可通过铸造或模锻工艺加工得到。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和所述第二锁紧结构采用的是相同的结构实现。当然,所述第一锁紧结构与所述第二锁紧结构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实现。具体的,所述第一锁紧结构或第二锁紧结构也可采用现有用于锁紧螺纹防松的其他结构形式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仅限于上述图3和图4所示的锁紧结构实现形式。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外螺纹为左旋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为左旋内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为右旋外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为右旋内螺纹。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外接头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球销孔61,所述第二外接头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球销孔63。所述转向拉杆通过所述第一球销孔与转向节臂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球销孔与转向摇臂连接。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拉杆的原材料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无缝钢管,通过锻造、轧制、铸造等工艺方法获得原材料的整体式拉杆,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杆横截面不限于圆形,所述拉杆的横截面还可以是矩形、多边形等其他形状。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杆形状不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直线形,还可以是曲线形的整体式拉杆等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以及分别与所述拉杆的两端连接的第一外接头和第二外接头;其中,
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
所述第一外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外接头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处的孔壁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处设有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缺口大小来锁紧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锁紧结构;
所述第二外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外接头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内螺纹处的孔壁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设有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缺口大小来锁紧所述第二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二锁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包括:第一锁紧部、第二锁紧部、第一螺杆和第一螺母;其中,
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的一侧外壁上;
所述第二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的对侧外壁上;
所述第一锁紧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锁紧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一螺母旋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上,通过旋紧所述第一螺杆上的第一螺母来调节所述第一缺口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部与所述第一外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外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结构包括:第三锁紧部、第四锁紧部、第二螺杆和第二螺母;其中,
所述第三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外壁上;
所述第四锁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缺口的对侧外壁上;
所述第三锁紧部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锁紧部对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处设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二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中,所述第二螺母旋设在所述第二螺杆上,通过旋紧所述第二螺杆上的第二螺母来调节所述第二缺口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外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四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外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螺纹为左旋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为左旋内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为右旋外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为右旋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接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球销孔,所述第二外接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球销孔。
CN201320879265.4U 2013-12-27 2013-12-27 转向拉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6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9265.4U CN203666770U (zh) 2013-12-27 2013-12-27 转向拉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9265.4U CN203666770U (zh) 2013-12-27 2013-12-27 转向拉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6770U true CN203666770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3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7926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6770U (zh) 2013-12-27 2013-12-27 转向拉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67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1596A (zh) * 2013-12-27 2014-03-26 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转向拉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1596A (zh) * 2013-12-27 2014-03-26 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转向拉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1596A (zh) 转向拉杆
CN204340738U (zh) 汽车座框与滑轨的组合结构
CN203666770U (zh) 转向拉杆
JP5690746B2 (ja) クレーンブームを支えるための引張棒
CN203418940U (zh) 一种乘用车牵引装置
CN202320492U (zh) 转向直拉杆
CN203240272U (zh) 卧式低温气瓶的后部支撑结构
CN106184362B (zh) 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
KR101721890B1 (ko) 크레인 지브를 지지하기 위한 견인 로드
CN201841905U (zh) 拖拉机三点式悬挂斜拉杆接头
CN204784284U (zh) 一种离合分离装置
CN204567753U (zh) 一种过渡摆臂总成
CN206871174U (zh) 一种转向直拉杆总成
CN203297318U (zh) 一种可换型柴油机连杆
CN201461718U (zh) 一种拖车空管轴
CN203580538U (zh) 一种钢板式前上悬臂
CN203228849U (zh) 矿用自卸车转向横拉杆总成
CN207257779U (zh) 一种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副车架后纵梁
CN201354097Y (zh) 一种带调整机构的新型转向拉杆总成
CN202175095U (zh) 大型电动轮矿用自卸车横拉杆总成
CN204587329U (zh) 一种航空器载具系留装置
CN202727909U (zh) 一种扭杆梁式后桥与减震器的连接装置
CN201474176U (zh) 钢筋续接器
CN203580986U (zh) 一种单轨吊机车用牵引连杆
CN204825861U (zh) 张拉扣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