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6683U - 动车转向架 - Google Patents

动车转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6683U
CN203666683U CN201320883026.6U CN201320883026U CN203666683U CN 203666683 U CN203666683 U CN 203666683U CN 201320883026 U CN201320883026 U CN 201320883026U CN 203666683 U CN203666683 U CN 203666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b girder
motor car
car bogie
framework
air be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830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志国
宋晓文
马利军
王军
梁建英
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830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6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6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66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转向架,包括构架(A)、设置于所述构架(A)上的轮轴系统(K)、驱动所述轮轴系统(K)运动的齿轮箱(M)和牵引电机(L)、轮盘制动装置(H)及设置于所述构架(A)上的空气弹簧(B),所述构架包括横梁(4)、侧梁(1)及纵梁(5);所述侧梁(1)上设置有空气弹簧安装座(11),所述空气弹簧(B)设置于所述空气弹簧安装座(11)上;所述侧梁(1)为具有内部空腔的空心侧梁,所述内部空腔形成与所述空气弹簧连通的附加气室(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通过将侧梁设置为空心侧梁,其内部空腔形成与空气弹簧连通的附加气室,增大气室容积,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并提高其阻尼,提高了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动车转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组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车转向架。
背景技术
目前,动车组的转向架上设置有减振弹簧,以降低车轮与车厢之间的振动,提高乘车舒适度。减振弹簧中的主要类型为空气弹簧,其通过充风时间短,减振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转向架上的部件较多,使得空气弹簧的安装位置受限,进而限制了空气弹簧的空气容积,使得空气弹簧对车轮与车厢之间的减振效果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减振效果,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车转向架,以提高减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车转向架,包括构架、设置于所述构架上的轮轴系统、驱动所述轮轴系统运动的齿轮箱和牵引电机、轮盘制动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构架上的空气弹簧,所述构架包括横梁、侧梁及纵梁;
所述侧梁上设置有空气弹簧安装座,所述空气弹簧设置于所述空气弹簧安装座上;
所述侧梁为具有内部空腔的空心侧梁,所述内部空腔形成与所述空气弹簧连通的附加气室。
优选地,上述动车转向架中,所述侧梁为U形侧梁。
优选地,上述动车转向架中,所述侧梁的中间段上设置有与所述横梁连接的连接孔。
优选地,上述动车转向架中,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小纵梁。
优选地,上述动车转向架中,所述小纵梁设置于所述侧梁的内侧。
优选地,上述动车转向架中,所述小纵梁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附加气室连通。
优选地,上述动车转向架中,所述小纵梁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侧梁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上述动车转向架中,所述齿轮箱与所述牵引电机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交叉布置于所述构架的两个所述横梁上。
优选地,上述动车转向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梁外侧的牵引拉杆装置及抗蛇行减振器。
优选地,上述动车转向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侧梁外侧的抗侧滚扭杆装置;
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通过关节轴承支撑于所述横梁上。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在动车转向架工作过程中,牵引电机启动,通过齿轮使轮轴系统加速起动或匀速运动。此时,空气弹簧降低轮轴系统与车厢之间的振动。通过将侧梁设置为空心侧梁,使其内部空腔形成与空气弹簧连通的附加气室,以便于增大气室容积,有效降低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并提高了其阻尼,有效提高了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梁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
构架—A,侧梁—1,空气弹簧安装座—11,附加气室—12,连接孔—13,小纵梁—2,牵引电机安装座—3,横梁—4,纵梁—5,轮盘制动安装座—6,齿轮箱安装座—7,空气弹簧—B,抗侧滚扭杆装置—C,自动高度调节阀—D,轮对轴箱定位装置—E,牵引拉杆装置—F,抗蛇行减振器—G,轮盘制动装置—H,轮轴系统—K,牵引电机—L,齿轮箱—M。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转向架,以提高减振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梁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梁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构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的俯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包括构架A、设置于构架A上的轮轴系统K、驱动轮轴系统K运动的齿轮箱M和牵引电机L、轮盘制动装置H及设置于构架A上的空气弹簧B,构架包括横梁4、侧梁1及纵梁5;侧梁1上设置有空气弹簧安装座11,空气弹簧B设置于空气弹簧安装座11上;侧梁1为具有内部空腔的空心侧梁,内部空腔形成与空气弹簧连通的附加气室12。
在动车转向架工作过程中,牵引电机L启动,通过齿轮箱M使轮轴系统K加速起动或匀速运动。此时,空气弹簧B降低轮轴系统K与车厢之间的振动。通过将侧梁1设置为空心侧梁,使其内部空腔形成与空气弹簧B连通的附加气室12,以便于增大气室容积,有效降低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并提高了其阻尼,有效提高了减振效果。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中,侧梁1为U形侧梁。即侧梁1的中间段下凹,使得侧梁1整体为U型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动车转向架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中,侧梁1上设置有与横梁4连接的连接孔13,以供横梁4穿过并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动车转向架的稳定性,连接孔13设置于侧梁1的中间段上。其中,中间段为U形侧梁下凹的部分。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横梁4之间的小纵梁2。通过增加小纵梁2,有效提高了动车转向架的平稳性及空气弹簧B的支撑稳定性。
其中,优选将小纵梁2设置于侧梁1的内侧,以避免与设置于侧梁1外侧的零部件发生干涉。其中,侧梁1的内侧为两个侧梁1相对的一侧,外侧为侧梁1朝向动车转向架外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中,小纵梁2具有空腔,使小纵梁2内设置的空腔与侧梁1的内部空腔连通,即空腔与附加气室12连通。通过在小纵梁2内设置与附加气室12连通的空腔,进一步增大了气室容积,继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的作用。
如图3所示,小纵梁2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侧梁1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小纵梁2,其中一个小纵梁2与一个侧梁1对应设置,小纵梁2的空腔与该侧梁1的附加气室12连通,另一个小纵梁2与另一个侧梁1对应设置,小纵梁2的空腔与该侧梁1的附加气室12连通,使得两个空气弹簧B增大的气室容积相同,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在减振过程中的均匀度。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包括两组轮轴系统K,且轮轴系统K的轮轴与横梁4平行,轮轴设置于两个侧梁1之间。齿轮箱M与牵引电机L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交叉布置于构架A的两个横梁4上。即,为了确保两组轮轴系统K运动平衡性,齿轮箱安装座7数量为两个并且牵引电机安装座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交叉布置与两个横梁4上。图3中的左侧的横梁4上依次设置牵引电机安装座3和齿轮箱安装座7,而图3中的右侧的横梁4上依次设置齿轮箱安装座7和牵引电机安装座3,使得两个齿轮箱安装座7与两个牵引电机安装座3交叉布置,使得齿轮箱M与牵引电机L安装于构架A上后,两个齿轮箱M与两个牵引电机L交叉布置,有效提高了动车转向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为无摇枕二级悬挂空气弹簧转向架。其上还包括设置于侧梁1外侧的牵引拉杆装置F及抗蛇行减振器G。其中,牵引拉杆装置F为单牵引拉杆装置,抗蛇行减振器G为单侧抗蛇行减振器。如图5所示,牵引拉杆装置F的数量为一个,设置于侧梁1内侧;蛇行减震器G的数量为两个,均设置于侧梁1外侧,且对称设置。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的外侧还设置有自动高度调节阀D和轮对轴箱定位装置E。
如图5所示,自动高度调节阀D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转向架中,抗侧滚扭杆装置C位于侧梁1外侧;并且,抗侧滚扭杆装置C通过关节轴承支撑于横梁4上。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车转向架,包括构架(A)、设置于所述构架(A)上的轮轴系统(K)、驱动所述轮轴系统(K)运动的齿轮箱(M)和牵引电机(L)、轮盘制动装置(H)及设置于所述构架(A)上的空气弹簧(B),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包括横梁(4)、侧梁(1)及纵梁(5);
所述侧梁(1)上设置有空气弹簧安装座(11),所述空气弹簧(B)设置于所述空气弹簧安装座(11)上;
所述侧梁(1)为具有内部空腔的空心侧梁,所述内部空腔形成与所述空气弹簧连通的附加气室(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1)为U形侧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1)的中间段上设置有与所述横梁(4)连接的连接孔(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横梁(4)之间的小纵梁(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纵梁(2)设置于所述侧梁(1)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纵梁(2)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附加气室(12)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纵梁(2)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侧梁(1)一一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M)与所述牵引电机(L)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交叉布置于所述构架(A)的两个所述横梁(4)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梁(1)外侧的牵引拉杆装置(F)及抗蛇行减振器(G)。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侧梁(1)外侧的抗侧滚扭杆装置(C);
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C)通过关节轴承支撑于所述横梁(4)上。
CN201320883026.6U 2013-12-27 2013-12-27 动车转向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6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3026.6U CN203666683U (zh) 2013-12-27 2013-12-27 动车转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3026.6U CN203666683U (zh) 2013-12-27 2013-12-27 动车转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6683U true CN203666683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8302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6683U (zh) 2013-12-27 2013-12-27 动车转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66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8347A (zh) * 2013-12-27 2014-04-2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转向架
WO2016124030A1 (zh) * 2015-02-05 2016-08-1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轨道列车的转向架及其构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8347A (zh) * 2013-12-27 2014-04-2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转向架
CN103738347B (zh) * 2013-12-27 2017-06-2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动车转向架
WO2016124030A1 (zh) * 2015-02-05 2016-08-1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轨道列车的转向架及其构架
US10377393B2 (en) 2015-02-05 2019-08-13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High-speed rail train bogie and frame thereof
DE112015003399B4 (de) * 2015-02-05 2021-02-11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ahrwerk für einen hochgeschwindigkeitsschienenzug und rahmen dav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8347A (zh) 动车转向架
CN103770805A (zh) 拖车转向架
CN104477196B (zh) 一种米轨动力转向架及米轨车辆
CN203612008U (zh) 转向架及其构架
CN103523037A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
CN103832440B (zh) 一种低地板列车转向架驱动系统
CN108032864B (zh) 一种纵向驱动的轴箱内置式转向架
CN203666683U (zh) 动车转向架
CN104442886A (zh) 100%低地板轻轨车传统轮对形式的动力转向架
CN104401346A (zh) 一种米轨准高速轴盘制动动车转向架
CN105539483A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01424021Y (zh) 新型管片车
CN103832447A (zh) 一种低地板列车转向架
CN203854669U (zh) 工程车用转向架及工程车
CN203996256U (zh) 一种低地板列车转向架
CN204368173U (zh) 米轨动车组动车转向架
JP2013203321A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枠及び鉄道車両用台車枠の製造方法
CN203666686U (zh) 拖车转向架
CN104527701A (zh) 米轨动车组动车转向架
CN203171242U (zh) 转向架组装台车
CN105460042A (zh) 机车转向架
CN102490744A (zh) 隧道工矿机车转向架
RU130566U1 (ru) Тележка немоторная скоростного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RU159661U1 (ru) Приводная тележка вагонов электропоезда
de Carvalho Pinheiro et al.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body stiffness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s of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engyang District of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nhong road 266111 No. 88

Patentee after: CRRC QINGDAO SIF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Chengyang District of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nhong road 266111 No. 88

Patentee before: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