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59747U - 磁性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性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59747U
CN203659747U CN201320711326.6U CN201320711326U CN203659747U CN 203659747 U CN203659747 U CN 203659747U CN 201320711326 U CN201320711326 U CN 201320711326U CN 203659747 U CN203659747 U CN 203659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xtension
circuit board
cover
inpu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113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二宫伸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59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597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提供焊锡耐热性出色的磁性输入装置。磁性输入装置(20)的特征为,具备:外壳(1),具有开口部;移动部件(2),具有从开口部突出的操作部(2b)且能够往返移动地收纳于外壳(1);磁铁(3),被移动部件(2)保持;磁传感器(4),检测来自磁铁(3)的磁场变化;布线基板(5),安装有磁传感器(4)并收纳于外壳(1)内;盖部件(6),与外壳(1)一体化;及多个端子(7),从盖部件(6)突出。多个端子(7)分别具有一部分埋设于盖部件(6)并从盖部件(6)向外壳内侧延伸的延伸部(7c),布线基板(5)具有与各延伸部(7c)对应的连接部(5a),延伸部(7c)分别与对应的连接部(5a)机械固定来电连接。

Description

磁性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输入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出色焊锡耐热性的磁性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用开关等需要具有长寿命的输入装置上多使用一种利用磁变化进行电路ON/OFF切换等输入操作的磁性输入装置。作为这种磁性输入装置,例如曾提案过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
如图16所示,专利文献1所涉及到的现有磁性输入装置130(汽车用开关)具备:外壳121,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大致箱形形状;工作体122,被收纳于该外壳121内;支架123,可上下移动地保持工作体122;弹簧127,将工作体122向上方施力;磁铁103,被安装于工作体122上;以及从上方覆盖外壳121的外罩128。工作体122的上端从外罩128上表面中央的中空筒部向上方突出,接受来自外部的按压操作。
磁性输入装置130还具备:检测机构106,检测磁铁103的磁性;开关机构107,进行电路的ON/OFF切换;控制机构108,控制开关机构107;布线基板124,安装了构成这些电路的电子器件;以及以大致L字形状弯曲的金属制端子125。在端子125的中间部,通过镶嵌成型等方法形成合成树脂制基台部125A。基台部125A被螺丝固定在布线基板124上。而且,布线基板124被安装于支架123上。端子125的上端通过焊接与布线基板124的布线图案连接。端子125的下端从外壳121的底面向下方突出,可与外部电路连接。
在支架123和工作体122以及布线基板124之间,形成了多个定位机构,如第1嵌合保持部123A、第2嵌合保持部122A以及定位销123B等。通过这些定位机构,使被安装于工作体122上的磁铁103和被焊接于布线基板124上的检测机构106以错位小的状态对置配置。
通过来自外部的按压操作将工作体122的上端按压时,工作体122向下方移动。而且,被安装于工作体122上的磁铁103也向下方移动使相对于检测机构106的位置变化。其结果,检测机构106从磁铁103检测到的磁场强度引起变化。其后,根据检测机构106检测到的磁场强度变化,控制机构108使开关机构107成为闭状态或开状态。磁性输入装置130如上所述地进行电路的ON/OFF切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3642
而且,在磁性输入装置130中,通过焊接连接了端子125的上端和布线基板124的布线图案。为此,如果要通过焊接连接端子125和外部电路的端子,有可能因焊接端子125和外部电路的端子时的热使端子125的上端和布线基板124的布线图案之间的焊接脱落而损害电连接,对焊锡耐热性存有忧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出色焊锡耐热性的磁性输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具有开口部;移动部件,具有从上述开口部突出的操作部,并能够往返移动地被收纳于上述外壳内;磁铁,被上述移动部件保持;磁传感器,检测来自上述磁铁的磁场变化;布线基板,安装有上述磁传感器并被收纳于上述外壳内;盖部件,与上述外壳一体化;以及多个端子,从上述盖部件突出,上述多个端子分别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的一部分被埋设于上述盖部件,并且该延伸部从上述盖部件向上述外壳的内侧延伸,上述布线基板具有与各上述延伸部对应的连接部,上述延伸部分别与相对应的上述连接部进行机械固定,从而电连接。
技术方案2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端子分别具有弯曲部,上述弯曲部被埋设于上述盖部件。
技术方案3以及技术方案4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端子当中,至少1个端子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比其他端子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长。
技术方案5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端子的上述延伸部的前端部与相对应的上述连接部机械固定。
技术方案6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布线基板的上述连接部上形成有贯穿孔,在上述延伸部上形成有能够插入上述贯穿孔的突出部,通过在上述突出部插入上述贯穿孔的状态下使上述突出部的前端被压溃,将上述延伸部与上述连接部固定。
技术方案7以及技术方案8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盖部件由板状部件构成,上述布线基板立设在上述盖部件上。
技术方案9以及技术方案10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覆盖上述外壳的上述开口部和上述移动部件的上述操作部之间的缝隙的弹性部件,上述外壳由具有开放的底部的箱状部件构成,上述盖部件以堵塞上述开放的底部的方式与上述外壳接合。
实用新型效果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中,多个端子分别具有一部分被埋设于盖部件并从盖部件向外壳的内侧延伸的延伸部,布线基板具有与各延伸部对应的连接部,延伸部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部进行机械固定,从而电连接。为此,与延伸部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部通过焊接固定时相比,即使施加将端子和外部电路焊接时的热,延伸部和连接部之间的固定也难以脱离。而且,也难以损害电连接。其结果,技术方案1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成为具有出色焊锡耐热性的磁性输入装置。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中,多个端子分别具有弯曲部,弯曲部被埋设于盖部件。为此,加强了端子相对于来自外部的拉伸的强度。其结果,即使从外部拉端子,延伸部和连接部之间的固定部分也难以受到机械负荷,延伸部和连接部之间的固定变稳定。
在技术方案3以及技术方案4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中,在多个端子当中,至少一个端子的延伸部的长度比其他端子的延伸部的长度长。为此,能够通过长度不同的多个延伸部支承布线基板,因此布线基板的倾斜难以发生。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中,比其他端子的延伸部的长度长的至少一个端子的延伸部的前端部与相对应的连接部机械固定。为此,能够通过长度不同的多个延伸部在离开盖部件的距离不同的多个位置上保持(固定)布线基板,因此与在离开盖部件的距离相同的多个位置上保持布线基板的情况相比,布线基板的倾斜更难以发生。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中,在布线基板的连接部上形成贯穿孔,在延伸部上形成能够插入贯穿孔的突出部,并且通过在突出部插入贯穿孔的状态下突出部的前端被压溃,使延伸部与连接部固定。为此,能够以简单的零部件结构将延伸部与连接部固定。
在技术方案7以及技术方案8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中,盖部件由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在盖部件上立设布线基板。为此,盖部件不会覆盖端子的延伸部和布线基板的连接部,因此使固定端子的延伸部和布线基板的连接部时的作业变得容易。
在技术方案9以及技术方案10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中,具备覆盖外壳的开口部和移动部件的操作部之间的缝隙的弹性部件,外壳由具有开放的底部的箱状部件构成,盖部件以堵塞开放的底部的方式与外壳接合。而且,多个端子分别使其一部分埋设于盖部件。为此,能够防止从外壳的开口部进水、从外壳和盖部件之间的缝隙进水、从端子和盖部件之间的缝隙进水,从而提高防水性能。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具有出色焊锡耐热性的磁性输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截面A-A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图3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截面B-B的剖视图。
图6(a)、图6(b)为图2所示的端子7的放大立体图,图6(a)为从后方看到的端子7的立体图,图6(b)为从前方看到的端子7的立体图。
图7(a)、图7(b)为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固定结构的说明图。图7(a)为固定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前的说明图,图7(b)为固定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后的说明图。
图8(a)、图8(b)为表示图2所示的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图8(a)为从后方看到的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图8(b)为从前方看到的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9(a)、图9(b)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工作原理的说明图。图9(a)为示意性地示出磁性输入装置20的工作原理的初始状态的说明图,图9(b)为示意性地示出磁性输入装置20的工作原理的操作时的说明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主视图。
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截面C-C的剖视图。
图14为表示图12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截面D-D的剖视图。
图15(a)、图15(b)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1所示的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固定结构的说明图。图15(a)为固定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前的说明图,图15(b)为固定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后的说明图。
图16为专利文献1所涉及到的现有磁性输入装置130的剖视图。
标记说明
1   外壳
1a  开口部
1b  底部
1c  安装用槽部
1d  引导用槽部
1e  定位用凸部
2   移动部件
2a  主体部
2b  操作部
2c  保持部
2d  安装用槽部
2e  引导用凸部
3   磁铁
4   磁传感器
5   布线基板
5a  连接部
5b  贯穿孔
5c  连接用电极
5d  保持用贯穿孔
6   盖部件
6a  嵌合用凸部
6b  保持用凸部
7   端子
7a  外部连接部
7b  埋设部
7c  延伸部
7d  第1弯曲部
7e  第2弯曲部
7f  固定用突出部
8   防水罩(弹性部件)
8a  罩开口部
8b  罩底部
9   电子器件
10  弹簧
11  保持部件
12  磁屏蔽板
20 30  磁性输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至图8(a)、图8(b)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结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主视图。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截面A-A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图3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截面B-B的剖视图。图6(a)、图6(b)为图2所示的端子7的放大立体图。图6(a)为从后方看到的立体图,图6(b)为从前方看到的立体图。图7(a)、图7(b)为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固定结构的说明图。图7(a)为固定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前的说明图,图7(b)为固定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后的说明图。图8(a)、图8(b)为表示图2所示的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图8(a)为从后方看到的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图8(b)为从前方看到的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磁性输入装置20具备:外壳1、移动部件2、磁铁3、磁传感器4、布线基板5、盖部件6、3个端子7、防水罩(弹性部件)8、电子器件9以及弹簧10。
外壳1以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合成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外壳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箱状外形。而且,外壳1在上方(Z1方向)具有上表面。在外壳1的上表面上形成大致圆形的开口部1a。在外壳1的上表面的开口部1a周围,形成了用于安装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圆形安装用槽部1c。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外壳1的内部形成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外壳1的下方(Z2方向)成为开放的底部1b。在外壳1的内侧面形成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的引导用槽部1d。
移动部件2由POM(聚甲醛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移动部件2具有主体部2a和操作部2b,该主体部2a具有将2个大致长方体外形的部件沿左右方向(Y1-Y2方向)排列的形状,该操作部2b具有从主体部2a向上方(Z1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形状。组装时,主体部2a被收纳于外壳1内。而且,操作部2b从外壳1的开口部1a向上方(Z1方向)突出。在主体部2a的2个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当中的右侧(Y2侧)部分成为用于保持磁铁3的保持部2c。在保持部2c的前方(X1方向)的侧面,形成用于收纳磁铁3的凹进部分。在操作部2b的上部附近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安装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圆形安装用槽部2d。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主体部2a的侧面形成了引导用凸部2e,该引导用凸部2e与外壳1的引导用槽部1d对应而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通过引导用凸部2e与引导用槽部1d卡合,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引导移动部件2。
磁铁3为用于产生磁场的部件。作为磁铁3,使用例如铁素体磁铁或者钕磁铁那样的磁铁。如图2所示,磁铁3被收纳于在移动部件2的保持部2c上所形成的凹进部分。另外,此时,磁铁3被收纳成S极和N极沿前后方向(X1-X2方向)排列。
磁传感器4为用于检测来自磁铁3的磁场变化的部件。磁传感器4内置例如磁阻效应元件和巨磁阻效应元件那样的元件,并检测磁场方向以及磁场强度的变化。
作为布线基板5,使用例如由环氧玻璃钢板等绝缘树脂形成的基板。如图2所示,布线基板5沿前后方向(X1-X2方向)具有板面。在布线基板5的前方(X1方向)的板面上,通过焊接等方法安装磁传感器4和电子器件9。
作为电子器件9,在布线基板5上安装例如IC(Integrated Circuit)那样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用于去除噪声的电容器等。电子器件9和磁传感器4被安装于布线基板5上构成电路。而且,在布线基板5上构成的电路将磁传感器4检测到的磁场方向以及磁场强度的变化转换成例如电压变化和电流变化那样的电信号。另外,磁传感器4内置上述电路的一部分也可以。
在布线基板5上还形成了分别与3个端子7对应的3个连接部5a。如图2所示,在布线基板5的下部(Z2侧)附近,从布线基板5的左端(Y1侧)朝向右(Y2侧)方向排列配置有3个连接部5a当中的2个连接部5a。3个连接部5a当中的另一个连接部5a被配置在布线基板5右端(Y2侧)的上部(Z1侧)附近。
如图7(a)、图7(b)所示,连接部5a由贯穿孔5b和连接用电极5c构成,该贯穿孔5b形成于布线基板5上,该连接用电极5c形成于贯穿孔5b的内周面和贯穿孔5b周围的板面上。各连接部5a与在布线基板5之上构成的电路电连接。
盖部件6为用于堵塞外壳1的开放的底部1b的部件。盖部件6例如由PBT等合成树脂制板状部件形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盖部件6在上方(Z1方向)具有上表面,在下方(Z2方向)具有底面。在盖部件6的上表面的外周附近,形成了用于与外壳1嵌合的嵌合用凸部6a。在盖部件6的底面,形成了用于保持端子7的保持用凸部6b。保持用凸部6b在盖部件6的底面上沿左右方向(Y1-Y2方向)排列而形成有3个。而且,端子7分别从3个保持用凸部6b向由外壳1和盖部件6构成的壳体的外部(下方)突出。
组装时,从外壳1的下方(Z2方向)安装盖部件6,并通过外壳1的内侧面和盖部件6的嵌合用凸部6a之间的嵌合而一体化。而且,外壳1的底部1b和盖部件6的嵌合用凸部6a之间的缝隙例如通过激光熔敷那样的方法堵住。通过上述方式,外壳1的开放的底部1b被堵塞得无缝。此时,如图8(a)、图8(b)所示,布线基板5以在盖部件6的上表面的中央附近立设的方式被配置后而被收纳于外壳1内。
端子7为用于将布线基板5之上的电路和图中没有表示的外部电路进行连接的部件。端子7由例如磷青铜那样材质的金属形成。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端子7由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的外部连接部7a、从外部连接部7a的上方(Z1方向)的端部向前方(X1方向)延伸的埋设部7b以及从埋设部7b的前方(X1方向)的端部向上方(Z1方向)延伸的延伸部7c构成。外部连接部7a和埋设部7b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几乎垂直地弯曲的第1弯曲部7d。埋设部7b和延伸部7c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几乎垂直地弯曲的第2弯曲部7e。
另外,对应上述3个连接部5a的位置,在3个端子7当中,左侧(Y1侧)和中央的2个端子7的延伸部7c短,右侧(Y2侧)的一个端子7的延伸部7c长。
在3个端子7的延伸部7c的前端部,分别形成了朝向后方(X2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固定用突出部7f。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固定用突出部7f能够插入在布线基板5上形成的连接部5a的贯穿孔5b,固定用突出部7f的前端插入时向贯穿孔5b的后方(X2方向)侧突出。而且,当固定用突出部7f从前后方向(X1-X2方向)受到压力P时,固定用突出部7f的前端被压溃。
上述端子7是通过冲压加工金属板而得到的。而且,例如通过镶嵌成型那样的方法与盖部件6一体形成。此时,如图5所示,埋设部7b、第1弯曲部7d以及第2弯曲部7e被埋设于盖部件6。外部连接部7a从盖部件6的保持用凸部6b向下方(Z2方向)突出。延伸部7c从盖部件6的上表面向上方(Z1方向)延伸。
如图7(a)、图7(b)以及图8(a)、图8(b)所示,组装时,在3个端子7的各延伸部7c上形成的固定用突出部7f以插入在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上所形成的贯穿孔5b中的状态,使固定用突出部7f的前端被压溃。通过上述方式,端子7的延伸部7c分别与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机械固定之后电连接。
通过上述方式,端子7通过与盖部件6一体形成,被保持在盖部件6上。而且,布线基板5通过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之间的固定,被保持在盖部件6的上表面。此时,3个端子7当中,左侧(Y1侧)和中央的2个端子的延伸部7c短,而右侧(Y2侧)的1个端子的延伸部7c长。而且,各延伸部7c的前端部在布线基板5的高度不同的多个位置与相对应的连接部5a固定。其结果,在长度不同的多个延伸部7c的前端部固定被配置于高度不同的多个位置上的连接部5a,从而保持布线基板5。
在移动部件2和盖部件6之间配置弹簧10。弹簧10为用于将移动部件2向上方(Z1方向)施力的部件。作为弹簧10,使用例如以磷青铜那样的金属形成的螺旋状弹簧。
防水罩(弹性部件)8为覆盖外壳1的开口部1a和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之间的缝隙来用于防止进水的部件。防水罩(弹性部件)8由例如橡胶那样材质的膜形成。如图2所示,防水罩(弹性部件)8呈如下形状:使外径不同的2个中空圆柱的外径大的一方位于下侧(Z2侧),并使该2个中空圆柱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重叠。而且,在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上端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即罩开口部8a。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下端部除了外周部以外被开放,其外周部成为圆形的罩底部8b。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罩开口部8a的直径与操作部2b的安装用槽部2d的直径几乎相同,无缝地紧固操作部2b的安装用槽部2d。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罩底部8b的直径与外壳1的安装用槽部1c的直径几乎相同,能够无缝地嵌入外壳1的安装用槽部1c。
组装时,防水罩(弹性部件)8从外壳1和移动部件2的上方(Z1方向)盖上。然后,操作部2b的上端部(Z1侧)从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罩开口部8a向上方(Z1方向)突出,安装成罩开口部8a紧固操作部2b的安装用槽部2d。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罩底部8b嵌入外壳1的安装用槽部1c。防水罩(弹性部件)8通过上述方式,安装成覆盖外壳1的开口部1a和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之间的缝隙。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弹性被适当地调整而能够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伸缩,并且不妨碍移动部件2的上下方向移动。
下面将用图9(a)、图9(b)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工作原理。图9(a)、图9(b)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工作原理的说明图。图9(a)为表示初始状态的说明图,图9(b)为表示操作时的说明图。
如图9(a)所示,在初始状态,被保持于移动部件2上的磁铁3和被安装于布线基板5上的磁传感器4被配置于几乎相对置的位置上。此时,磁铁3和磁传感器4隔着布线基板5也可以。如图9(b)所示,操作时,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从外部受到按压力F而被推向下方(Z2方向)。然后,磁铁3与移动部件2一起向下方移动。其结果,磁传感器4从磁铁3受到的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引起变化。当按压力F被解除时,磁铁3通过被安装于移动部件2下部的弹簧10,与移动部件2一起被推回上方(Z1方向)。
磁传感器4检测伴随着上述动作的磁场方向及磁场强度的变化。然后,在布线基板5之上构成的电路将磁传感器4检测到的磁场方向及磁场强度的变化转换成例如电压变化或电流变化那样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通过端子7被输出到图中没有表示的外部电路。另外,在外部电路中,能够利用这些电信号进行例如电路的ON/OFF切换或者进行功能切换。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中,3个端子7分别具有一部分被埋设在盖部件6而且从盖部件6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7c,布线基板5具有分别与3个端子对应的连接部5a,延伸部7c分别通过与相对应的连接部5a进行机械固定,进行电连接。
此时,例如,通过焊接将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连接的状态下,当要焊接端子7和外部电路时,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的连接部分的焊锡有可能因热熔解使连接脱离。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被机械性地固定。为此,即使施加焊接端子7和外部电路时的热,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之间的固定难以脱离,电连接也难以受损。其结果,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与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被焊接固定时的情况相比,成为具有出色焊锡耐热性的磁性输入装置。
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所示以外的方法,在将端子7的延伸部7c与连接部5a机械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中,3个端子7分别具有第1弯曲部7d和第2弯曲部7e,埋设部7b、第1弯曲部7d以及第2弯曲部7e被埋设于盖部件6。为此,端子7相对于来自外部的拉伸的强度会增强。其结果,即使从外部拉端子7,对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之间的固定部分也难以施加机械负荷,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之间的固定变得稳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中,在3个端子7当中,左侧(Y1侧)和中央的2个端子7的延伸部7c短,右侧(Y2侧)的1个端子7的延伸部7c长。这样,通过长度不同的多个延伸部7c支承布线基板5,因此能够使布线基板5的倾斜难以发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中,长度不同的各延伸部7c的前端部在布线基板5的高度不同的多个位置与相对应的连接部5a固定。其结果,在长度不同的多个延伸部7c的前端部固定在高度不同的多个位置上配置的连接部5a,以此保持布线基板5。
此时,例如,3个端子7的延伸部7c的高度都短且所有延伸部7c的前端部在布线基板5的下部(Z2侧)附近保持布线基板5时,如果在布线基板5的上部(Z1侧)附近沿前后(X1-X2)方向施力,布线基板5就容易倾斜。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中,在长度不同的多个延伸部7c的前端部固定在高度不同的多个位置上所配置的连接部5a,以此保持布线基板5,因此即使在布线基板5的上部(Z1侧)附近沿前后(X1-X2)方向施力,布线基板5的倾斜也难以发生。
另外,例如,即使在左侧(Y1侧)和中央的2个端子7的延伸部7c的前端部以外的部分与布线基板5固定在一起,只要右侧(Y2侧)的一个端子7的延伸部7c比其他延伸部7c长并且其前端部与布线基板5固定,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而且,例如,在3个端子7当中,即使左侧(Y1侧)端子7的延伸部7c比其他2个端子7的延伸部7c长,也能够得到同样效果。另外,例如在3个端子7当中,即使左侧(Y1侧)和右侧(Y2侧)端子7的延伸部7c比中央的1个端子7的延伸部7c长,也能够得到同样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延伸部7c的长度比其他端子7长的端子7的延伸部7c的前端部固定于布线基板5的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例如,即使至少1个端子7的延伸部7c比其他端子7的延伸部7c长,在所有端子7中也可以使被固定在布线基板5上的高度位置相同。此时,也可以通过延伸部7c的长度长的端子7支承布线基板5。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中,在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上形成贯穿孔5b,在延伸部7c上形成能够插入贯穿孔5b的固定用突出部7f,通过固定用突出部7f的前端以固定用突出部7f插入贯穿孔5b的状态下被压溃,使延伸部7c与连接部5a固定。为此,不需要螺丝那样的零部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零部件结构将延伸部7c与连接部5a固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中,盖部件6由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布线基板5被立设在盖部件6上。为此,盖部件6不会覆盖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因此使将端子7的延伸部7c与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固定时的作业变得容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中,具备覆盖外壳1的开口部1a和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之间的缝隙的防水罩(弹性部件)8,外壳1由具有开放底部1b的大致长方体的箱状部件构成,盖部件6以堵住外壳1的开放底部1b的方式与外壳1接合。而且,3个端子7分别使埋设部7b、第1弯曲部7d和第2弯曲部7e埋设于盖部件6。为此,能够防止从外壳1的开口部1a进水、从外壳1和盖部件6之间的缝隙进水、从端子7和盖部件6之间的缝隙进水,从而提高防水性能。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记进行说明。
首先,用图10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结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分解立体图。图12为图10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主视图。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截面C-C的剖视图。图14为表示图12所示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截面D-D的剖视图。图15(a)、图15(b)为示意性地表示图11所示的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间的固定结构的说明图。图15(a)为固定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前的说明图,图15(b)为固定端子7和布线基板5之后的说明图。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磁性输入装置30具备外壳1、移动部件2、磁铁3、磁传感器4、布线基板5、盖部件6、2个端子7、防水罩(弹性部件)8、电子器件9以及弹簧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输入装置30还具备保持部件11和磁屏蔽板12。
外壳1由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合成树脂形成。如图11所示,外壳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箱状外形。而且,外壳1在上方(Z1方向)具有上表面。在外壳1的上表面上,形成大致圆形的开口部1a。在外壳1的上表面的开口部1a周围,形成用于安装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圆形安装用槽部1c。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外壳1的内部形成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外壳1的下方(Z2方向)形成开放的底部1b。在外壳1的内侧面形成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的引导用槽部1d。
移动部件2由POM(聚甲醛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如图11所示,移动部件2具有主体部2a和操作部2b,该主体部2a具有将2个大致长方体外形的部件沿左右方向(Y1-Y2方向)排列的形状,该操作部2b具有从主体部2a向上方(Z1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形状。在主体部2a的2个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当中,左侧(Y1侧)的部分形成用于保持磁铁3的保持部2c。在保持部2c前方(X1方向)的侧面,形成用于收纳磁铁3的贯穿孔。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主体部2a的侧面形成引导用凸部2e,该引导用凸部2e对应外壳1的引导用槽部1d而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通过引导用凸部2e卡合于引导用槽部1d,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引导移动部件2。
磁铁3为用于产生磁场的部件。作为磁铁3,使用例如铁素体磁铁或者钕磁铁那样的磁铁。如图11所示,磁铁3被收纳于在移动部件2的保持部2c上形成的贯穿孔中。另外,此时,磁铁3被收纳为S极和N极沿前后方向(X1-X2方向)排列。
磁传感器4为用于检测来自磁铁3的磁场变化的部件。磁传感器4例如内置磁阻效应元件或巨磁阻效应元件那样的元件,检测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的变化。
作为布线基板5,例如使用由环氧玻璃钢板等绝缘树脂形成的基板。如图11所示,布线基板5沿前后方向(X1-X2方向)具有板面。在布线基板5的后方的(X2方向)的板面上,通过焊接等方法安装磁传感器4和电子器件9。
作为电子器件9,例如在布线基板5上安装IC(Integrated Circuit)那样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用于去除噪声的电容器等。电子器件9和磁传感器4被安装于布线基板5而构成电路。而且,在布线基板5上构成的电路将磁传感器4检测到的磁场方向或磁场强度的变化转换为例如电流变化那样的电信号。另外,磁传感器4内置上述电路的一部分也可以。
在布线基板5上还形成与2个端子7分别对应的2个连接部5a。如图11所示,2个连接部5a当中的1个被配置于布线基板5左端(Y2侧)的下部(Z2侧)附近。2个连接部5a当中的另外一个被配置于布线基板5右端(Y2侧)的上部(Z1侧)附近。
如图15(a)、图15(b)所示,连接部5a由贯穿孔5b和连接用电极5c构成,该贯穿孔5b在布线基板5上形成,该连接用电极5c形成在贯穿孔5b的内周面和贯穿孔5b周围的板面上。各连接部5a分别与在布线基板5之上构成的电路电连接。
盖部件6为用于堵塞外壳1的开放的底部1b的部件。盖部件6例如由PBT等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形成。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盖部件6在上方(Z1方向)具有上表面,在下方(Z2方向)具有底面。在盖部件6的上表面的外周附近,形成用于与外壳1嵌合的嵌合用凸部6a。在盖部件6的底面形成了用于保持端子7的保持用凸部6b。在盖部件6的底面沿左右方向(Y1-Y2方向)排列形成了2个保持用凸部6b。而且,端子7分别从2个保持用凸部6b向由外壳1和盖部件6构成的壳体的外部(下方)突出。
组装时,盖部件6从外壳1的下方(Z2方向)安装,并通过外壳1的内侧面和盖部件6的嵌合用凸部6a之间的嵌合,与外壳1一体化。而且,外壳1的底部1b和盖部件6的嵌合用凸部6a之间的缝隙,例如通过激光熔敷那样的方法堵住。通过上述方式,外壳1的开放的底部1b被堵塞得无缝。此时,布线基板5以在盖部件6的上表面的中央附近被立设的方式被配置后而被收纳于外壳1内。
端子7为用于连接布线基板5之上的电路和图中没有表示的外部电路的部件。端子7例如由磷青铜那样材质的金属形成。端子7由外部连接部7a、埋设部7b以及延伸部7c构成,该外部连接部7a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该埋设部7b从外部连接部7a的上方(Z1方向)的端部向前方(X1方向)延伸,该延伸部7c从埋设部7b的前方(X1方向)的端部向上方(Z1方向)延伸。外部连接部7a和埋设部7b之间的连接部分成为几乎垂直地弯曲的第1弯曲部7d。埋设部7b和延伸部7c之间的连接部分成为几乎垂直地弯曲的第2弯曲部7e。
另外,如图11所示,在2个端子7当中,右侧(Y2侧)端子7的延伸部7c的长度比左侧(Y1侧)端子7的延伸部7c的长度长。
在2个端子7的延伸部7c的前端部,分别形成了朝向后方(X2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固定用突出部7f。固定用突出部7f能够插入在布线基板5上形成的连接部5a的贯穿孔5b,固定用突出部7f的前端在插入时向贯穿孔5b的后方(X2方向)侧突出。其后,当固定用突出部7f从前后方向(X1-X2方向)受到压力P时,固定用突出部7f的前端被压溃。
通过冲压加工金属板来获得上述的端子7。然后,例如通过镶嵌成型那样的方法,与盖部件6一体形成。埋设部7b、第1弯曲部7d以及第2弯曲部7e,被埋设于盖部件6。外部连接部7a从盖部件6的保持用凸部6b向下方(Z2方向)突出。延伸部7c从盖部件6的上表面向上方(Z1方向)延伸。
而且,组装时,以在2个端子7的各延伸部7c上形成的固定用突出部7f插入在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上形成的贯穿孔5b的状态,使固定用突出部7f的前端被压溃。通过上述方式,端子7的延伸部7c分别与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机械固定之后被电连接。
在移动部件2和盖部件6之间配置弹簧10。弹簧10为用于将移动部件2向上方(Z1方向)施力的部件。作为弹簧10,使用例如由磷青铜那样的金属形成的螺旋状弹簧。
防水罩(弹性部件)8为覆盖外壳1的开口部1a和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之间的缝隙来用于防止进水的部件。防水罩(弹性部件)8例如由橡胶那样材质的膜形成。如图11所示,防水罩(弹性部件)8呈如下形状:将外径不同的2个中空圆柱以外径大的一方作为下侧(Z2侧),并使该2个中空圆柱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重叠。而且,在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上端部,形成了圆形开口部即罩开口部8a。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下端部除了外周部以外被开放,其外周部成为圆形的罩底部8b。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罩开口部8a的直径几乎与操作部2b的安装用槽部2d的直径相同,无缝地紧固操作部2b的安装用槽部2d。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罩底部8b的直径与外壳1的安装用槽部1c的直径几乎相同,无缝地嵌入外壳1的安装用槽部1c。
组装时,从外壳1和移动部件2的上方(Z1方向)罩上防水罩(弹性部件)8。然后进行安装,使操作部2b的上端部(Z1侧)从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罩开口部8a向上方(Z1方向)突出,而罩开口部8a紧固操作部2b的安装用槽部2d。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罩底部8b被嵌入外壳1的安装用槽部1c。通过上述方式,防水罩(弹性部件)8被安装成覆盖外壳1的开口部1a和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之间的缝隙。防水罩(弹性部件)8的弹性被适当地调整而能够沿上下方向(Z1-Z2方向)伸缩,且不妨碍移动部件2的上下方向移动。
保持部件11为用于与端子7的延伸部7c一起保持布线基板5的部件。保持部件11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央的端子7的延伸部7c相同的材质和形状,并从盖部件6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保持部件11与布线基板5的保持用贯穿孔5d机械性地固定。为了加强保持布线基板5,例如具有上述保持部件11也可以。但是,保持部件11与端子7不同,不从盖部件6的底面突出,与外部电路也不连接。
磁屏蔽板12为用于抑制来自外部的磁场的部件。作为磁屏蔽板12,使用例如铁板那样的具有磁屏蔽效应的金属板。磁屏蔽板12使大致长方体的板状部件的两端部分向同一方向弯曲,形成为U字状。磁屏蔽板12以覆盖布线基板的前方(X1方向)和左右方向(Y1-Y2方向)的方式与移动部件2和布线基板5一起被收纳于外壳1内。通过具备上述的磁屏蔽板12,能够抑制在图中没有表示的外部电子设备上产生的磁场对磁传感器4的影响。
磁性输入装置30的工作原理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20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传感器4检测伴随着磁性输入装置30的动作所带来的磁场方向及磁场强度的变化。而且,在布线基板5上构成的电路对应磁传感器4检测到的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的变化,改变在通过端子7连接的外部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在外部电路中,利用上述电流的变化,例如能够进行电路的ON/OFF切换操作或者进行功能切换。而且,如果设定为即使电流变化也始终使一定值以上的电流流动,就可以识别到电路断线的状态,从而还能够附加断线检测那样的功能。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中,2个端子7分别具有一部分被埋设在盖部件6并从盖部件6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7c,布线基板5具有分别与2个端子对应的连接部5a,延伸部7c分别通过与相对应的连接部5a机械性地固定,进行电连接。
此时,例如,在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通过焊接被连接的情况下,当要把端子7与外部电路焊接时,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焊锡有可能因热而熔解从而连接脱离。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被机械性地固定在一起。为此,即使施加把端子7焊接在外部电路时的热,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之间的固定也难以脱离,电连接也难以受损。其结果,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与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通过焊接被固定时的情况相比,成为具有出色焊锡耐热性的磁性输入装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中,2个端子7分别具有第1弯曲部7d和第2弯曲部7e,埋设部7b、第1弯曲部7d以及第2弯曲部7e埋设于盖部件6。为此,使端子7相对于来自外部的拉伸的强度增强。其结果,即使从外部拉端子7,也难以在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之间的固定部分施加机械负荷,从而使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之间的固定稳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中,在2个端子7当中,左侧(Y1侧)端子7的延伸部7c短,右侧(Y2侧)端子7的延伸部7c长。如上所述,通过不同长度的2个延伸部7c支承布线基板5,因此能够使布线基板5的倾斜难以发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中,长度不同的各延伸部7c的前端部在布线基板5的不同高度的多个位置与对应的连接部5a固定。其结果,在长度不同的多个延伸部7c的前端部固定被配置于高度不同的多个位置上的连接部5a,从而保持布线基板5。
此时,例如,在2个端子7的延伸部7c的高度均短、2个延伸部7c的前端部在布线基板5的下部(Z2侧)附近保持布线基板5时,当在布线基板5的上部(Z1侧)附近朝向前后(X1-X2)方向施加力时,布线基板5容易倾斜。但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中,因为在长度不同的2个延伸部7c的前端部上固定被配置于高度不同的2个位置上的连接部5a,从而保持布线基板5,因此即使在布线基板5的上部(Z1侧)附近朝向前后(X1-X2)方向施加力,布线基板5的倾斜也难以发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中,在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上形成贯穿孔5b,在延伸部7c上形成能够插入贯穿孔5b的固定用突出部7f,并且以固定用突出部7f插入贯穿孔5b的状态使固定用突出部7f的前端被压溃,由此使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固定。为此,不需要螺丝那样的零部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零部件结构将延伸部7c和连接部5a固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中,盖部件6以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布线基板5立设在盖部件6上。为此,盖部件6不能覆盖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因此使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固定时的作业变得容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磁性输入装置30中,具备覆盖外壳1的开口部1a和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之间的缝隙的防水罩(弹性部件)8,外壳1由具有开放的底部1b的大致长方体的箱状部件构成,盖部件6以堵塞外壳1的开放的底部1b的方式与外壳1接合。而且,2个端子7分别使埋设部7b、第1弯曲部7d以及第2弯曲部7e埋设于盖部件6。为此,能够防止从外壳1的开口部1a进水、从外壳1和盖部件6之间的缝隙进水、从端子7和盖部件6之间的缝隙进水,从而提高了防水性能。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范围,就能够适当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例如外壳1的外形也可以不是大致长方体,而是例如为大致圆柱状。而且,也可以为,例如,外壳1的开口部1a形成于外壳1的侧面,而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从开口部1a向侧方突出。
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例如,磁铁3使S极和N极不是沿前后方向(X1-X2方向)而是沿左右方向(Y1-Y2方向)或斜向排列配置。
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例如磁传感器4内置多个磁阻效应元件或者巨磁阻效应元件。而且,也可以为,例如磁传感器4不是内置磁阻效应元件或巨磁阻效应元件,而是内置霍尔元件那样的元件。
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例如在布线基板5上只安装磁传感器4,而电子零部件9安装在外部电路侧。
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例如端子7的个数在4个以上。而且,也可以为,端子7没有第2弯曲部7e而是从盖部件6的前面向前方突出。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延伸部7c的长度比其他端子7长的端子7的延伸部7c的前端部固定于布线基板5的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例如,在至少1个端子7的延伸部7c比其他端子7的延伸部7c长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使所有端子7被固定在布线基板5上的高度位置相同。
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例如,端子7的延伸部7c和布线基板5的连接部5a通过强嵌合那样的方法固定。
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如只要在干燥的条件下使用磁性输入装置20,也可以没有防水罩(弹性部件)8。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是只要在干燥的条件下使用磁性输入装置30,也可以没有防水罩(弹性部件)8。

Claims (10)

1.一种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外壳,具有开口部;移动部件,具有从上述开口部突出的操作部,并能够往返移动地被收纳于上述外壳内;磁铁,被上述移动部件保持;磁传感器,检测来自上述磁铁的磁场变化;布线基板,安装有上述磁传感器并被收纳于上述外壳内;盖部件,与上述外壳一体化;以及多个端子,从上述盖部件突出,
上述多个端子分别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的一部分被埋设于上述盖部件,并且该延伸部从上述盖部件向上述外壳的内侧延伸,
上述布线基板具有与各上述延伸部对应的连接部,
上述延伸部分别与相对应的上述连接部进行机械固定,从而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端子分别具有弯曲部,上述弯曲部被埋设于上述盖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端子当中,至少1个端子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比其他端子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端子当中,至少一个端子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比其他端子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长。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端子的上述延伸部的前端部与相对应的上述连接部机械固定。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布线基板的上述连接部上形成有贯穿孔,
在上述延伸部上形成有能够插入上述贯穿孔的突出部,
通过在上述突出部插入上述贯穿孔的状态下使上述突出部的前端被压溃,将上述延伸部与上述连接部固定。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部件由板状部件构成,
上述布线基板立设在上述盖部件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部件由板状部件构成,
上述布线基板立设在上述盖部件上。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上述外壳的上述开口部和上述移动部件的上述操作部之间的缝隙的弹性部件,
上述外壳由具有开放的底部的箱状部件构成,
上述盖部件以堵塞上述开放的底部的方式与上述外壳接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性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上述外壳的上述开口部和上述移动部件的上述操作部之间的缝隙的弹性部件,
上述外壳由具有开放的底部的箱状部件构成,
上述盖部件以堵塞上述开放的底部的方式与上述外壳接合。
CN201320711326.6U 2012-11-16 2013-11-12 磁性输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597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6970U JP3181285U (ja) 2012-11-16 2012-11-16 磁気式入力装置
JP2012-006970 2012-1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59747U true CN203659747U (zh) 2014-06-18

Family

ID=5042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1132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59747U (zh) 2012-11-16 2013-11-12 磁性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81285U (zh)
CN (1) CN2036597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3865A (zh) * 2014-10-09 2016-04-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磁式输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2537B2 (ja) * 2016-07-22 2020-03-11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該スイッチ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3865A (zh) * 2014-10-09 2016-04-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磁式输入装置
CN105513865B (zh) * 2014-10-09 2018-12-0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磁式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81285U (ja)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29120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3811233A (zh) 具有机械隔离的连接器的模块化过载继电器组件
CN204515213U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CN101017939A (zh) 用于芯片卡的触点接通装置
CN105103377A (zh) 插接装置
CN203659747U (zh) 磁性输入装置
KR102042863B1 (ko) 중계용 커넥터
CN106898905A (zh) 一种稳定端子位置度的电气盒
KR20050078988A (ko) 적어도 하나의 계전기 구동기를 갖는 전자기 계전기와계전기 구동기용 리셉터클
EP2892309A1 (en) Electric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5633705A (zh) 具有稳定构件的连接器以及组装的方法
CN103811230A (zh) 具有预先形成的线圈接口的模块化过载继电器
JP2017157924A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CN109922616A (zh) 电子控制装置
CN106257796B (zh) 耐用性改善的无线充电器
CN101710549A (zh) 防振继电器
CN100559529C (zh) 具有互补二极管元件的开关
KR101692632B1 (ko) 자동차 배터리용 전류 센서 박스
CN104078291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电压感测器触头
KR101742485B1 (ko) 전류센서 조립체
CN106099455A (zh)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
CN106299768A (zh)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1285911Y (zh) 电连接器
CN207611727U (zh) 具备改善形态的定铁芯及电枢支撑结构的断路器
CN201319427Y (zh) 端子插孔式扁平电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