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3865B - 磁式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式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3865B
CN105513865B CN201510644401.5A CN201510644401A CN105513865B CN 105513865 B CN105513865 B CN 105513865B CN 201510644401 A CN201510644401 A CN 201510644401A CN 105513865 B CN105513865 B CN 1055138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agnetic
spring member
input unit
type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44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3865A (zh
Inventor
二宫伸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13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3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3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3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08Static electricity consi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18Ground conductor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磁传感器的静电击穿的磁式输入装置。磁式输入装置具备:具有开口部(14)的壳体(10);具有保持为能够在壳体(10)的内部往复移动的主体部(21)和从开口部(14)露出的操作部(22)的移动构件(20);使移动构件(20)回到初始位置且具有导电性的弹簧构件(30);被移动构件(20)保持的磁铁(40);与磁铁(40)对置配置的磁传感器(60);供磁传感器(60)安装的安装构件(50);以及固定于壳体(10)的外部连接用的多个端子(70),其特征在于,具备与弹簧构件(30)导通且配置为与磁铁(40)抵接或接近的第一导电部(31);以及与至少一个端子(70)导通且配置为能够与弹簧构件(30)抵接的第二导电部(73)。

Description

磁式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式输入装置,尤其是涉及容易防止磁传感器的静电击穿的磁式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如车辆用开关等那样要求长使用寿命的输入装置中,使用了能够利用磁的变化来进行电路的切换等的磁式输入装置。作为与现有的磁式输入装置相关的技术,公开有专利文献1。图12是表示现有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剖面示意图),示出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230的结构。
如图12所示,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现有的磁式输入装置230具备外壳201、移动构件202、磁铁203、磁传感器204、配线基板205、盖构件206、端子207、电子元件209、以及弹簧210。外壳201和盖构件206构成用于收容移动构件202、磁铁203、磁传感器204以及配线基板205的壳体。
移动构件202具有主体部202a和操作部202b。主体部202a收容在外壳201的内部,并被保持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操作部202b从主体部202a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并且穿过在外壳201的上端部形成的未图示的开口部而向外部露出,从而受理来自操作者的按压操作。然后,移动构件202与对操作部202b的按压操作对应地向下方移动。弹簧210在解除了按压操作时,对移动构件202进行施力,以使移动构件202回到初始位置。
磁铁203被保持在移动构件202的规定的位置处。磁传感器204与磁铁203对置配置,并通过安装于配线基板205而使位置得以固定。端子207的一部分埋设在盖构件206中而保持于盖构件206,并且将安装在配线基板205上的磁传感器204与未图示的外部电路连接起来。
而且,在磁式输入装置230侧,移动构件202与对操作部202b的按压操作对应地向下方移动,和伴随着移动构件202的移动的磁铁203与磁传感器204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对应地,磁传感器204使电阻值等电特性变化。而且,在外部电路侧,基于磁传感器204的电特性的变化而检测按压操作,进行与按压操作对应的电路的切换等输入操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授权第3181285号公报
在容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这种结构的磁式输入装置230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如下状况:因从操作部202b侵入的静电而使磁铁203带电,因带电而在磁铁203侧产生的电荷向与磁铁203对置配置的磁传感器204侧移动。而且,伴随着从磁铁203向磁传感器204侧的电荷移动,在磁传感器204中流动高电压的电流,从而有可能导致磁传感器204发生静电击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种现有技术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磁传感器的静电击穿的磁式输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磁式输入装置具备:壳体,其具有开口部;移动构件,其具有主体部和操作部,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被保持为能够往复移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开口部露出;弹簧构件,其使所述移动构件回到初始位置且具有导电性;磁铁,其被所述移动构件保持;磁传感器,其与所述磁铁对置配置;安装构件,其供所述磁传感器安装;以及外部连接用的多个端子,它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式输入装置具有:第一导电部,其与所述弹簧构件导通,且配置为与所述磁铁抵接或接近;以及第二导电部,其与所述多个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端子导通,且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弹簧构件抵接。
在该结构的磁式输入装置中,能够使因从操作部侵入的静电而在磁铁侧产生的电荷借助与磁铁抵接或接近的第一导电部,从磁铁向弹簧构件侧移动。而且,能够使从磁铁移动到弹簧构件侧的电荷借助配置为能够与弹簧构件抵接的第二导电部,从弹簧构件进一步向外部连接用的端子侧移动,并从端子向磁式输入装置的外部释放。其结果是,能够降低从操作部侵入的静电对磁传感器造成的影响,抑制磁传感器的静电击穿。
另外,本发明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磁铁与所述磁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在该结构的磁式输入装置中,通过使磁铁与第一导电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磁铁与磁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因从操作部侵入的静电而在磁铁侧产生的电荷相比向磁传感器侧移动而更容易向弹簧构件侧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使电荷从磁铁向弹簧构件侧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的静电击穿。
另外,本发明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构件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导电部是所述弹簧构件的上端部侧的外周部。
在该结构的磁式输入装置中,由于弹簧构件的上端部侧的外周部成为第一导电部,因此能够一体形成弹簧构件和第一导电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磁式输入装置的部件个数,能够简化组装。另外,通常,因静电而在一方的导电构件产生的电荷集中向相互的距离变小的另一方的导电构件的凸部移动,因此对于第一导电部为具有凹凸的形状而言,与没有凹凸的形状相比,电荷更容易从磁铁向弹簧构件侧移动。与此相对,在该结构的磁式输入装置中,弹簧构件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通过卷绕细长的线材而形成。因此,作为弹簧构件的上端部侧的外周部的第一导电部成为具有凹凸的形状。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使电荷从磁铁向弹簧构件侧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的静电击穿。
另外,本发明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构件的上端部侧形成有线圈端部,所述线圈端部的外周部成为所述第一导电部。
在该结构的磁式输入装置中,即便弹簧构件与移动构件的移动对应地发生弹性变形,弹簧构件的上端部的线圈端部也不变形。因此,通过将线圈端部的外周部设为第一导电部,容易使磁铁与第一导电部的位置关系稳定。其结果是,能够使电荷稳定地从磁铁向弹簧构件侧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的静电击穿。
另外,本发明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构件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导电部是与所述弹簧构件的上端部抵接且朝向所述磁铁伸出的导电构件。
在该结构的磁式输入装置中,由于能够与弹簧构件分体形成第一导电部,因此能够提高与第一导电部的形状相关的自由度。另外,由于借助这种第一导电部而使电荷从磁铁向弹簧构件侧移动,因此无需将弹簧构件与磁铁接近配置,能够提高与弹簧构件的位置和磁铁的位置相关的自由度。
另外,本发明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构件具有: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弹簧构件的上端部;收容部,其与所述保持部邻接而形成,并收容所述磁铁;以及开口部,其将所述保持部侧的空间与所述收容部侧的空间连结起来。
在该结构的磁式输入装置中,由于收容部与保持部邻接而形成,因此通过保持部保持弹簧构件的上端部,且收容部收容磁铁,从而能够将弹簧构件的上端部与磁铁接近配置,容易使磁铁与第一导电部抵接或接近。并且,在使磁铁与第一导电部抵接的情况下,通过使磁铁从移动构件的开口部向保持部侧露出,从而更容易使磁铁与第一导电部抵接。另外,在使磁铁与第一导电部接近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移动构件的开口部的周围的壁厚来限制磁铁与第一导电部的距离,容易使磁铁与第一导电部的距离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多个端子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埋设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底部的上表面露出而构成能够载置所述弹簧构件的下端部的载置面。
在该结构的磁式输入装置中,通过将弹簧构件的下端部载置于载置面,使弹簧构件的下端部与载置面抵接,从而能够使弹簧构件与第二导电部导通。并且,通过利用弹簧构件的反弹力使弹簧构件的下端部与载置面压接,从而能够使弹簧构件与第二导电部的导通稳定。其结果是,能够使电荷从弹簧构件向端子侧稳定地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的静电击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抑制磁传感器的静电击穿的磁式输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外观图(主视图及侧视图),图2的(a)是磁式输入装置的主视图,图2的(b)是磁式输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图4的(a)是从前方观察移动构件的立体图,图4的(b)是从后方观察移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构件以及端子的构造的立体图,图5的(a)是从前方观察安装构件的立体图,图5的(b)是从后方观察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第一说明图(剖面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第二说明图(剖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第三说明图(剖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第四说明图(剖面示意图以及表示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9的(a)是磁式输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9的(b)是表示弹簧构件、磁铁、以及磁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剖面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安装构件以及端子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1的(a)是从前方观察安装构件的立体图,图11的(b)是从后方观察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磁式输入装置
10 壳体
11 外壳构件
12 盖构件
13 上端部
14 开口部
15 底部
16 载置面
20 移动构件
21 主体部
22 操作部
23 保持部
24 收容部
25 开口部
26 限制突起
30 弹簧构件
31 第一导电部
40 磁铁
50 安装构件
51 配线电极
51a 接地用电极
51b 信号传递用电极
52 电子元件
60 磁传感器
70 端子
71 第一端子
72 第二端子
73 第二导电部
80 遮挡板
90 防水罩
101 磁式输入装置
131 第一导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各图中的方向中,以X1作为左方、X2作为右方、Y1作为前方、Y2作为后方、Z1作为上方、Z2作为下方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外观图(主视图及侧视图)。图2的(a)是磁式输入装置1的主视图,图2的(b)是从左方观察磁式输入装置1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图4的(a)是从前方观察在安装了弹簧构件30和磁铁40的状态下的移动构件20的立体图,图4的(b)是从后方观察该移动构件20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构件以及端子的构造的立体图。图5的(a)是从前方观察在安装了磁传感器60和端子70的状态下的安装构件50的立体图,图5的(b)是从后方观察该安装构件50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第一说明图,且是表示与图2的(a)的A1-A1剖面对应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第二说明图,且是表示与图2的(a)的A2-A2剖面对应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第三说明图,且是表示与图2的(b)的A3-A3剖面对应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第四说明图。图9的(a)是表示与图2的(b)的A4-A4剖面对应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9的(b)是表示图9的(a)所示的弹簧构件30、磁铁40、以及磁传感器6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1是能够利用磁的变化来进行电路的切换等的磁式输入装置,用于车辆用开关等。如图1至图3所示,磁式输入装置1具备壳体10、移动构件20、弹簧构件30、磁铁40、安装构件50、磁传感器60、两个端子70、遮挡板80以及防水罩90。
如图3所示,壳体10通过将外壳构件11和盖构件12组合而构成。外壳构件11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大致长方体的构件,具有上表面、前表面、背面以及左右的侧面。如图6至图9所示,在外壳构件1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移动构件20、弹簧构件30、磁铁40、安装构件50、磁传感器60、遮挡板80等的空间,外壳构件11的下端部成为开放状态。而且,外壳构件11的上端部成为壳体10的上端部13。另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10的上端部13的规定位置处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14。
盖构件12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构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如图6至图9所示,盖构件12嵌入外壳构件11的下端部而成为壳体10的底部15。另外,如图5所示,在壳体10的底部15的上面侧的规定位置处形成有能够载置弹簧构件30的载置面16。需要说明的是,外壳构件11和盖构件12通过粘合、熔敷等方法而形成为一体。
移动构件20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构件,如图3所示,其具有主体部21和操作部22。主体部21在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被保持为能够往复移动。将主体部21保持为能够在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往复移动的方法是公知方法,故省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1以在壳体10的上端部13与底部15之间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保持于壳体10。
如图3所示,操作部22是从主体部21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部分。如图1所示,操作部22从壳体10的开口部14露出而受理来自操作者的向下方的按压操作。虽然未图示,但当向下方按压操作部22时,移动构件20整体向下方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主体部21上形成有保持部23、收容部24以及开口部25。保持部23是在成为操作部22的下方的位置处形成于主体部21的缺口部。收容部24是从主体部21的前端部侧朝向后方而贯穿主体部21的大致长方体的孔部,且在保持部23的左侧与保持部23邻接地形成。开口部25是切掉收容部24的右侧的内侧面而形成的开口部,其将保持部23侧的空间与收容部24侧的空间连结起来。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持部23中,设置有从主体部21的上部向下方突出的限制突起26。
如图3所示,弹簧构件30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螺旋弹簧。弹簧构件30通过卷绕由剖面为圆形状的不锈钢等具有弹性和导电性的金属构成的线材料而形成。在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下邻接而设置的线材料无间隙地被卷绕,成为即便弹簧构件30发生弹性变形(伸缩)也不变形(伸缩)的线圈端部。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侧的线圈端部的外周部成为与磁铁40接近的第一导电部31。
另外,如图6至图8所示,弹簧构件30配置在移动构件20的主体部21与壳体10的底部15之间。而且,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被移动构件20的保持部23保持,弹簧构件30的下端部载置在壳体10的底部15的载置面16上。而且,弹簧构件30利用自身的反弹力对移动构件20向上方施力,在解除了对操作部22的按压操作时,使移动构件20向上方移动而回到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在移动构件20的主体部21上设置的限制突起26插入作为螺旋弹簧的弹簧构件30的中空部中,来限制弹簧构件30向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横向)的不希望的移动。
磁铁40是铁、钕等金属构成的磁铁。如图3所示,磁铁40呈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背面以及左右的侧面。而且,如图4所示,磁铁40通过压入等方法而收容于移动构件20的收容部24并且保持(固定)在收容部24中,从而伴随着按压操作、按压操作的解除而与移动构件20一起上下移动。另外,磁铁40被磁化为前表面侧和后面(背面)侧为不同的磁极,从而从背面朝向后方形成磁场。
安装构件50是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板面的配线基板。如图5所示,安装构件50固定在壳体10的底部15的规定位置处。在安装构件50的规定位置处形成有配线电极51(配线图案),另外,安装有电容元件等电子元件52。
磁传感器60是使用磁阻效应元件的传感器装置,其内置磁阻效应元件和对从磁阻效应元件获得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子电路。如图6和图9所示,磁传感器60以与磁铁40的背面对置的方式,通过钎焊等方法安装在安装构件50的规定位置处。以下,将磁传感器60以与磁铁40的背面对置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构件50的规定位置处简称为磁传感器60与磁铁40对置配置。
磁传感器60与安装构件50的配线电极51、电子元件52等一起构成用于检测磁场的检测电路,检测磁铁40所形成的磁场,并且与检测到的磁场的方向、强度对应地使端子间电流等电特性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的(b)所示,在将磁铁40的右侧面与弹簧构件30的第一导电部31之间的最接近位置彼此的距离设为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之间的距离d1,将磁铁40的背面与磁传感器60之间的最接近位置彼此的距离设为磁铁40与磁传感器60之间的距离d2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之间的距离d1小于磁铁40与磁传感器60之间的距离d2的方式来设定包含第一导电部31在内的弹簧构件30的位置、磁铁40的位置、以及磁传感器60的位置。
端子70是由铁或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的外部连接用端子。如图5所示,两个端子70左右并排配置。端子70的中央部分别埋设于壳体10的底部15而固定在壳体10上。另外,端子70的上端部侧分别从壳体10的底部15向上方突出,下端部侧分别从壳体10的底部15向下方突出。以下,将两个端子70中的左侧的端子70设为第一端子71,右侧的端子70设为第二端子72进行说明。
第一端子71的上端部侧与配线电极51中的接地用电极51a电连接。而且,第一端子71的下端部侧与未图示的外部电路的接地用端子连接。第二端子72的上端部侧与配线电极51中的信号传递用电极51b电连接,而且,第二端子72的下端部侧与未图示的外部电路的信号输入用端子电连接。在外部电路侧,基于经由第一端子71和第二端子72而从上述的检测电路传递的电信号来进行电路连接的切换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端子71和第二端子72上,分别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插入到安装构件50的贯通孔后,通过铆接等方法而固定安装在贯通孔中。第一端子71和第二端子72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构件50上。
另外,在第一端子71的右侧,与第一端子71邻接地配置有由与端子70相同的材质构成的第二导电部73。而且,如图5所示,第二导电部73的上端部侧借助接地用电极51a而与第一端子71的上端部侧导通。另外,第二导电部73的下端部侧埋设在壳体10的底部15,并且一部分向底部15的上表面侧露出而构成载置面16。
更详细而言,第二导电部73由呈向前方和上方伸出的L字形状的金属构成,向前方伸出的部分的上表面从底部15露出。而且,第二导电部73也通过与第一端子71、第二端子72相同的方法固定在安装构件50上。而且,通过将第一端子71、第二端子72以及第二导电部73固定在安装构件50上,使盖构件12和安装构件50借助第一端子71、第二端子72以及第二导电部73而形成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的(b)等所示,与盖构件12一体形成的绝缘部介于从端子70的底部15向上方突出的部分与从第二导电部73的底部15向上方突出的部分之间。
而且,通过将弹簧构件30的下端部载置于载置面16而使弹簧构件30与载置面16抵接,由此使弹簧构件30与第二导电部73导通。并且,通过利用弹簧构件30的反弹力使弹簧构件30与载置面16压接,由此使弹簧构件30与第二导电部73的导通变得稳定。
遮挡板80配置为覆盖磁传感器60的左右方向和后方,从而遮挡从外部朝向磁传感器60的磁。防水罩90安装为覆盖壳体10的开口部14与移动构件20的操作部22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来自开口部14的水分的侵入。由于遮挡板80、防水罩90的材质和构造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磁式输入装置1成为上述结构。
接着,对针对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的防止方法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中,保持部23和收容部24隔着开口部25而邻接地形成在移动构件20上。而且,通过使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保持于保持部23,使磁铁40收容于收容部24而保持,由此使作为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侧的外周部的第一导电部31与磁铁40接近。需要说明的是,磁铁40的一部分(右侧面)经由开口部25而露出在保持部23侧,磁铁40和第一导电部31以在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构件的状态而对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中,通过将弹簧构件30的下端部载置于载置面16并使弹簧构件30的下端部与载置面16抵接,由此使弹簧构件30与第二导电部73导通。并且,通过利用弹簧构件30的反弹力使弹簧构件30与载置面16压接,由此使弹簧构件30与第二导电部73的导通稳定。另外,由于第二导电部73和第一端子71借助接地用电极51a而导通,因此通过使弹簧构件30与第二导电部73导通,由此弹簧构件30与第一端子71导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种方式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接近。而且,借助与磁铁40接近的第一导电部31,容易使电荷从因自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而带电的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另外,借助配置为能够与弹簧构件30的第二导电部73,使弹簧构件30与外部连接用的第一端子71导通,从而容易使电荷从弹簧构件30向第一端子71侧移动。而且,通过将静电所造成的电荷从第一端子71向磁式输入装置1的外部释放,从而降低从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对磁传感器60造成的影响,抑制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中,能够使因从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而在磁铁40侧产生的电荷借助与磁铁40接近的第一导电部31,从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而且,能够使从磁铁40移动到弹簧构件30侧的电荷借助配置为能够与弹簧构件30抵接的第二导电部73,从弹簧构件30进一步向外部连接用的第一端子71侧移动,并从第一端子71向磁式输入装置1的外部释放。其结果是,能够降低从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对磁传感器60造成的影响,抑制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中,通过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之间的距离d1小于磁铁40与磁传感器60之间的距离d2,从而能够使因从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而在磁铁40侧产生的电荷相比向磁传感器60侧移动而更容易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使电荷从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
磁铁40和第一导电部31之间的距离d1可以与磁式输入装置1的使用环境、各构件的材质配合地适当设定,例如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之间的距离d1设定为磁传感器60与磁铁40之间的距离d2的10%左右或以下。需要说明的是,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之间的距离d1小于磁传感器60与磁铁40之间的距离d2也包含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之间的距离d1为0(零)的情况,即,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抵接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中,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侧的外周部为第一导电部31,因此能够一体形成弹簧构件30与第一导电部31。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磁式输入装置1的部件个数,能够简化组装。
另外,通常,因静电而在一方的导电构件中产生的电荷集中向相互的距离变小的另一方的导电构件的凸部移动,因此对于第一导电部31为具有凹凸的形状而言,与没有凹凸的形状相比,电荷更容易从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中,弹簧构件30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螺旋弹簧,且通过卷绕由剖面呈圆形状的金属构成的线材而形成。因此,作为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侧的外周部的第一导电部31成为具有凹凸的形状。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使电荷从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中,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侧的线圈端部的外周部成为第一导电部31。即便弹簧构件30与移动构件20的移动对应地发生弹性变形,线圈端部也不变形。因此,通过将线圈端部的外周部设为第一导电部31,容易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的位置关系稳定。其结果是,能够使电荷稳定地从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中,保持部23与收容部24隔着开口部25而邻接地形成,因此通过保持部23保持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收容部24收容磁铁40并进行保持,从而能够将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与磁铁40接近配置,容易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接近。并且,在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接近的情况下,利用移动构件20的开口部25的周围的壁厚而能够限制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的距离,容易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的距离d1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中,通过将弹簧构件30的下端部载置于载置面16,并使弹簧构件30的下端部与载置面16抵接,从而能够使弹簧构件30与第二导电部73导通。并且,通过利用弹簧构件30的反弹力而使弹簧构件30的下端部与载置面16压接,从而能够使弹簧构件30与第二导电部73的导通稳定。其结果是,能够使电荷从弹簧构件30向第一端子71侧稳定地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接近,但也可以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抵接。通过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抵接,从而能够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导通,与本实施方式相同,能够使因从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而在磁铁40侧产生的电荷从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其结果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降低从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对磁传感器60造成的影响,能够抑制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
另外,在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抵接的情况下,保持部23也保持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收容部24也收容磁铁40并进行保持,由此能够将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与磁铁40接近配置,容易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抵接。而且,通过使磁铁40的右侧面从移动构件20的开口部25向保持部23侧露出,从而更容易使磁铁40与第一导电部31抵接。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情况下,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使用图10,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10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是表示与和图8相同的剖面位置对应的磁式输入装置101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式输入装置10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备壳体10、移动构件20、弹簧构件30、磁铁40、安装构件50、磁传感器60、两个端子70、遮挡板80以及防水罩90。两个端子70为第一端子71和第二端子72。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配置于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侧的导电构件,该导电构件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部31对应的第一导电部131。如图10所示,第一导电部131呈将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金属板的左端部侧向下方折弯后的形状。第一导电部131的右端部配置在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与保持部23的顶棚面之间,并与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抵接。而且,通过使第一导电部131的右端部与弹簧构件30的上端部抵接,从而使第一导电部131与弹簧构件30导通。第一导电部131的左端部朝向磁铁40伸出,与从开口部25露出的磁铁40的右侧面抵接。而且,通过使第一导电部131的左端部与磁铁40的右侧面抵接,从而使第一导电部131与磁铁40导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导电部73与第一端子71导通,并且第二导电部73的一部分在底部15的上表面侧露出而构成载置面16。而且,通过使弹簧构件30的下端部与载置面16抵接,从而使弹簧构件30与第二导电部73导通,借助第二导电部73而使弹簧构件30与第一端子71导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种方式,借助第一导电部131使磁铁40与弹簧构件30导通,从而使电荷从因自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而带电的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借助第二导电部73,使电荷从弹簧构件30向第一端子71侧移动,并从第一端子71向磁式输入装置101的外部释放。而且,由此降低从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对磁传感器60造成的影响,抑制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01中,借助与弹簧构件30以及磁铁40抵接的第一导电部131,能够使电荷从因自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而带电的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借助第二导电部73,能够使电荷从弹簧构件30向第一端子71侧电荷,并从第一端子71向磁式输入装置101的外部释放。其结果是,能够降低从操作部22侵入的静电对磁传感器60造成的影响,抑制磁传感器60的静电击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磁式输入装置101中,能够与弹簧构件30分体形成第一导电部131,因此,能够提高与第一导电部131的形状相关的自由度。另外,借助这种第一导电部131而使电荷从磁铁40向弹簧构件30侧移动,因此无需将弹簧构件30与磁铁40接近配置,能够提高与弹簧构件30的位置和磁铁40的位置相关的自由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以下,使用图11对本发明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安装构件以及端子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1的(a)是从前方观察安装了磁传感器60和端子70的状态下的安装构件50的立体图,图11的(b)是从后方观察该安装构件50的立体图。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盖构件12和安装构件50也可以一体形成。在图11所示的变形例中,盖构件12和安装构件50使用相同材质的合成树脂而一体形成。另外,配线电极51在使用与端子70、第二导电部73相同材质的金属同端子70、第二导电部73一起形成之后,通过注塑成型等方法而与安装构件50、盖构件12形成为一体,由此配置在安装构件50的规定位置处。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0也可以呈圆柱状或圆柱状以外的外形。另外,弹簧构件30也可以是使用了板簧等的构件。另外,磁传感器60也可以是使用了霍尔元件的传感器或利用了电磁感应的传感器等。另外,端子70的数量也可以是三根以上。另外,端子70也可以不向壳体10的下方突出而向左方或右方突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部73也可以与第一端子71一体形成,并且不经由配线电极51而直接与第一端子71导通。另外,第二导电部73也可以构成载置面16的一部分,还可以构成载置面16整体。另外,在不对外部电路造成影响的情况下,第二导电部73也可以不与第一端子71导通,而与第二端子72导通。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磁式输入装置1(或磁式输入装置101)的使用环境,也可以不设置遮挡板80、防水罩90。

Claims (4)

1.一种磁式输入装置,其具备:
壳体,其具有开口部;
移动构件,其具有主体部和操作部,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被保持为能够往复移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开口部露出;
弹簧构件,其使所述移动构件回到初始位置且具有导电性;
磁铁,其被所述移动构件保持;
磁传感器,其与所述磁铁对置配置;
安装构件,其供所述磁传感器安装;以及
外部连接用的多个端子,它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式输入装置具有:
第一导电部,其与所述弹簧构件导通,且配置为与所述磁铁抵接或接近;以及
第二导电部,其与所述多个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端子导通,且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弹簧构件抵接,
所述磁铁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磁铁与所述磁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所述弹簧构件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螺旋弹簧,
所述第一导电部是与所述弹簧构件的上端部抵接且朝向所述磁铁伸出的导电构件,
所述移动构件具有:
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弹簧构件的上端部;
收容部,其与所述保持部邻接而形成,并收容所述磁铁;以及
开口部,其将所述保持部侧的空间与所述收容部侧的空间连结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部是所述弹簧构件的上端部侧的外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簧构件的上端部侧形成有线圈端部,
所述线圈端部的外周部成为所述第一导电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多个端子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埋设的底部,
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底部的上表面露出而构成能够载置所述弹簧构件的下端部的载置面。
CN201510644401.5A 2014-10-09 2015-10-08 磁式输入装置 Active CN1055138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7779 2014-10-09
JP2014207779A JP6292578B2 (ja) 2014-10-09 2014-10-09 磁気式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3865A CN105513865A (zh) 2016-04-20
CN105513865B true CN105513865B (zh) 2018-12-07

Family

ID=55721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4401.5A Active CN105513865B (zh) 2014-10-09 2015-10-08 磁式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92578B2 (zh)
CN (1) CN1055138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02893A (ja) * 2017-06-20 2019-01-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434A (zh) * 2011-09-15 2013-03-2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多方向输入装置
CN203659747U (zh) * 2012-11-16 2014-06-1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磁性输入装置
CN203760332U (zh) * 2014-02-12 2014-08-06 褚锦雄 开关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1538B2 (zh) * 1973-03-13 1978-09-02
JPS5531217Y2 (zh) * 1977-06-28 1980-07-25
JPS57136719A (en) * 1982-01-06 1982-08-23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Method of producing illumination keyboard switch
JPS6044997A (ja) * 1983-08-20 1985-03-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の負荷検知装置
KR20090127584A (ko) * 2008-06-09 2009-12-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회전식 입력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434A (zh) * 2011-09-15 2013-03-2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多方向输入装置
CN203659747U (zh) * 2012-11-16 2014-06-1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磁性输入装置
CN203760332U (zh) * 2014-02-12 2014-08-06 褚锦雄 开关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3865A (zh) 2016-04-20
JP6292578B2 (ja) 2018-03-14
JP2016076460A (ja)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8582B2 (en) Relay
CN102915880B (zh) 电磁继电器
US10673049B2 (en) Bus ba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US20150011099A1 (en) Portable device's protecting case having sliding connector
JP2013140719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集合体
CN105593690B (zh) 夹式电流变换器或电流互感器
US20150362356A1 (en) Fluid level sensor
CN107589687B (zh) 用于电气组件的断路器和接触器互连的互联模块
US20170005521A1 (en) Connection tip and protecting case for portable device
US10910179B2 (en) Vacuum circuit breaker with improved configuration
CN105513865B (zh) 磁式输入装置
CN109075307A (zh) 连接模块
US20140041894A1 (en) Extension wire socket assembled structure having safety see-saw switch disposed from inside out
JP2017059376A (ja) 蓄電装置
KR20100084478A (ko) 배터리 충전기 및 장착된 소형 전기 장치의 검출을 위한 검출 구조
JP2016213118A (ja) プラグ
CN103456528B (zh) 电子开关装置以及用于制造电子开关装置的方法
CN205752055U (zh) 断路器与电器附件的取电结构
CN207183194U (zh) 一种电路信息处理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
KR102095767B1 (ko) 절연 바디 내 전류 측정
JP2013183581A (ja) 分電盤
US20190067977A1 (en) Magnetic charging device capable of wireless charging
US10204756B2 (en) Coil terminal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provided therewith
KR20150002449U (ko) 코일 몰딩형 케이스를 구비한 무선충전기
CN203659747U (zh) 磁性输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