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33513U - 雾化器和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和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33513U
CN203633513U CN201320870815.6U CN201320870815U CN203633513U CN 203633513 U CN203633513 U CN 203633513U CN 201320870815 U CN201320870815 U CN 201320870815U CN 203633513 U CN203633513 U CN 203633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il
heating wire
atomizer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708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秋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秋明 filed Critical 刘秋明
Priority to CN2013208708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33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33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335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雾化器和电子烟,其中雾化器用于与电池杆组合形成电子烟,所述雾化器包括储油腔、容纳腔、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发热组件、以及用于与所述电池杆电连接的电极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的发热丝及用于将烟油输送给所述发热丝的导油绳,所述储油腔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发热丝与出油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导油绳的夹持座,所述导油绳延伸至所述夹持座的远离所述发热丝的一侧。采用夹持的固定方式工艺简单、组装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发热丝处的烟油量适当并能及时地对烟油进行雾化,避免了发热丝处烟油过量而不能及时雾化,以致导致漏油而使吸烟者容易吸食到烟油的现象。

Description

雾化器和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香烟替代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器和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一般利用电池杆内的电池给发热组件供电并产生热量,使雾化器内的烟油雾化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以供戒烟或替代香烟使用。因此,需要将发热组件的两根电极连接件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以及需要用发热组件的导油绳将储油腔内的烟油导出,以实现发热组件的发热丝将烟油进行雾化。
如图1所示,现有的雾化器包括储油腔100、与电池的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件101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02,且第一电极连接件101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02分别与发热丝103的两末端相连,并向发热丝103的两侧分别延伸。具体地,第一电极连接件101焊接在第一电极105上,与第一电极连接件101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二电极连接件102点焊在与第二电极106抵接并电连接的固定件107上,从而实现第二电极连接件102与第二电极106的电连接。发热丝103设置在雾化器的烟雾流通通道108内,储油腔100上设有出油口(未标出),发热丝103上套设有穿过出油口后并延伸至储油腔100内的导油绳109,且出油口的位置与发热丝103的位置相对。
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件101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02分别与第一电极105和第二电极通过焊接电连接的方式,工艺复杂,造成雾化器内部结构复杂,组装不便;且由导油绳109流向发热丝103处的烟油不能控制,容易造成烟油过量地流向发热丝103处,而发热丝103又不能及时雾化,导致烟油流入烟雾流通通道108内,此外,出油口处的烟油容易渗漏至烟雾流通通道108内,使烟油通过烟雾流通通道108流出,而出现漏油现象,导致吸烟者容易吸食到烟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雾化器发热丝处易漏油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避免发热丝处漏油的雾化器和电子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器,用于与电池杆组合形成电子烟,所述雾化器包括储油腔、容纳腔、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发热组件、以及用于与所述电池杆电连接的电极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的发热丝及用于将烟油输送给所述发热丝的导油绳,所述储油腔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发热丝与出油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导油绳的夹持座,所述导油绳延伸至所述夹持座的远离所述发热丝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夹持座的侧面设置有供所述导油绳的两端分别穿过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槽壁分别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共同抵持在所述导油绳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发热丝的端部分别连接并电连接至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连接件和第二电极连接件,所述夹持座固定在所述电极组件上,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和/或第二电极连接件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夹持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相互电性绝缘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夹持座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远离所述发热丝的一端夹持在所述夹持座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从而实现第一电极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夹持座包括筒状的本体及在所述本体的一端扩径形成的凸台,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开设有插接孔,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插接孔内,所述凸台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并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共同夹持所述导油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容纳腔的腔壁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夹持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与所述夹持座之间从而实现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夹持座外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的圆筒状,所述固定件的内壁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件的内壁为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第一电极和夹持座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在所述固定件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导油绳呈U型,所述导油绳包括用于供所述发热丝缠绕的直线段及沿所述直线段的端部向同侧延伸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分别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件外的储油件,所述储油件的内壁与所述固定件的外壁共同围成所述储油腔,所述第二电极卡置在所述储油件远离所述发热丝的一端并用于密封所述储油腔,所述固定件插设在所述第二电极内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侧壁,所述储油腔内的烟油通过所述出油口后流至位于所述固定件内的所述导油绳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和电池杆,所述雾化器为上述所述的雾化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和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电极连接件和第二电极连接件均是采用夹持的方式分别实现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采用焊接的方式相比,采用夹持的固定方式工艺简单、组装方便,连接方式更为可靠,提高工作效率,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此外,所述储油腔的出油口设置在远离所述发热丝的一端,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发热丝与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夹持座,并通过夹持座夹持导油绳,因而使导油绳上的烟油主要聚集在夹持座的远离发热丝一侧的区域内,从而使发热丝处的烟油量适当并使发热丝能及时地对烟油进行雾化,避免了发热丝处烟油过量不能及时雾化,导致发热丝处的烟油滴至容纳腔内,而产生漏油现象,避免了吸烟者吸食到烟油,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一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二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中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中夹持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夹持座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中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与发热丝的两端相连的两个电极连接件需要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进行焊接的方式电连接所带来的结构复杂、组装繁琐,以及发热丝不能及时雾化烟油导致雾化器漏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是在雾化器内增加一个夹持座,然后将其中一个电极连接件夹持在夹持座和第一电极之间实现电极连接件与第一电极的电连接,另一个电极连接件夹持在夹持座和具有导电性能的固定件之间而实现与第二电极的电连接,且将导油绳夹持在夹持座的侧壁上以防止烟油过度地传输至发热丝上。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夹持连接的方式取代焊接的连接形式,安装简单,连接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导油绳夹持在夹持座上防止烟油的过度传输,避免漏油现象。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用于与电池杆组合形成完整的电子烟。雾化器包括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件1、固定件2、支撑件3、发热组件4、电极组件、夹持座7、绝缘环8、储油腔9、吸嘴10和容纳腔11。其中,固定件2、支撑件3、发热组件4、电极组件、夹持座7、绝缘环8、储油腔9和容纳腔11均套设在储油件1内。
储油件1和吸嘴10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储油件1和吸嘴10为可拆卸地连接。吸嘴10为圆环形,也可设计吸嘴10为弧形或锥形等其它形成,其质地及形状适应使用者嘴部,并采用软性材料或木质材料制成。储油件1呈中空的圆筒状,储油件1的一端与吸嘴10可拆卸地连接,另一端用电极组件密封。
如图5所示,电极组件用于与电池杆电连接,具体地电极组件包括相互电性绝缘的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时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分别与电池杆内的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以实现为发热组件4供电。
第二电极6大体为圆筒状,包括卡合部61和连接部62。卡合部61为圆环状,其卡合在储油件1远离吸嘴10的一端并用于密封该储油件1;卡合部61设有用于固定固定件2的凹槽611,即固定件2远离吸嘴10的一端插设在凹槽611内并与凹槽611的侧壁抵持固定,从而提高固定件2的稳定性。连接部62沿卡合部61远离固定件2的端面缩径形成,该连接部62用于与电池杆相连接组合成电子烟,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62上设有外螺纹,连接部62与电池杆螺纹连接。第一电极5大体为沿所述雾化器轴向延伸的中空的圆筒状,其延伸至容纳腔11内。
绝缘环8设置在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之间,并用于电性隔离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即绝缘环8由树脂、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以使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电性隔离开。
容纳腔11位于储油件1内,并用于容纳发热组件4,且第一电极5、夹持座7、支撑件3均设于容纳腔11内部。容纳腔11包括有腔壁(未标出),且容纳腔11的腔壁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并与第二电极6电连接。
固定件2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其设置在储油件1内部,固定件2的外壁与储油件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存放烟油的储油腔9。储油腔9的远离吸嘴10的一端用第二电极6密封,从而在储油件1内部形成密封的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9。即储油件1、固定件2和卡合部61共同围成所述储油腔9,使烟油存储在储油腔9内,避免烟油泄露;储油腔9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21,出油口21用于使储油腔9内的烟油流至发热组件4上。固定件2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具有导电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刚性。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的内壁围成所述容纳腔11,且固定件2的内壁即为容纳腔11的腔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2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并与所述储油件1一体成型,所述固定件2的表面镀有导电层。
固定件2套设在支撑件3的外侧,固定件2靠近第二电极6的一端卡固在第二电极6内并与第二电极6电连接,具体地固定件2的一端插设固定在第二电极6的凹槽611内,并实现固定件2与第二电极6的电连接。由于储油腔9是由固定件2与储油件1围合而成的,固定件2的侧壁就是储油腔9的腔壁,出油口21开设在固定件2靠近第二电极6的侧壁上,以使储油腔9内的烟油通过出油口21流入固定件2内部,然后再将烟油传送给发热组件4供其雾化。可以理解,出油口21的个数和形状没有限定,可以为1个、2个或更多个,其形状为圆形、方形或锥形等,也可以根据用户对烟雾量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油口21的个数为8个,且该8个出油口21间隔设置。
支撑件3、第一电极5和夹持座7均套设在中空的固定件2内部,且第一电极5、夹持座7和支撑件3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在固定件2内,夹持座7固定在支撑件3和第一电极5之间。
支撑件3大体为中空的圆筒状,设置在夹持座7的外壁和固定件2的内壁之间,并套设固定在夹持座7上。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上设有用于固定发热组件4的安装孔(未标出),该安装孔为支撑件3上径向贯通的通孔。
如图6和图7所示,夹持座7的侧面设置有供发热组件4穿过的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且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的槽壁分别与容纳腔11的腔壁共同抵持在发热组件4上。夹持座7大体为中空的圆筒状,包括本体72和凸台73。本体72大体为阶梯形的圆筒状,且本体72靠近第一电极5的一端开设有插接孔721,第一电极5插装在该插接孔721内,从而使第一电极5的一端套装在本体72内。凸台73为开口圆环状,其扩径形成于本体72靠近远离吸嘴1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夹持座7套设在第一电极5和支撑件3之间,第一电极5插装在插接孔721内从而固定在本体72内部。凸台73的直径与固定件2的径向大小相等,使凸台73与固定件2的内壁抵持固定,以使凸台73卡持在固定件2内部;也即凸台73与容纳腔11的腔壁抵接。可以理解,凸台73与固定件2之间也可以采用涨紧配合的方式固定。支撑件3套设在固定件2和夹持座7之间,且支撑件3的一端与凸台73靠近本体72的端面抵接,以使支撑件3固定在固定件2的内壁和本体72的外壁之间。
凸台73上开设有盲孔734、第一通槽731、第二通槽732和开口槽733。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是由环形凸台73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相对于凸台7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为轴向贯穿凸台73的贯通槽。可以理解,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可以为弧形、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均可。开口槽733开设在凸台73远离本体72的端面上,且开口槽733与第一通槽731相连通;盲孔734设置在凸台73靠近本体72的端面上,且盲孔734位于靠近第二通槽732的一侧。夹持座7可以由硅胶、泡棉等弹性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8所示,发热组件4用于吸附烟油,并将吸附的烟油雾化成烟雾供用户吸食,发热组件4包括导油绳41、发热丝42、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4。发热丝42缠绕在导油绳41上从而将导油绳41上吸附的烟油雾化,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4分别与发热丝42的两端相连并沿发热丝42的两端轴向延伸,且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两者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电极组件和夹持座7之间,实现与电极组件的电连接。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4均具有导电功能,可以为导线或电极片,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将固定件2和第二电极6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圆筒状的固定件2是第二电极6的一部分,此时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4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电极组件和夹持座7之间,即第一电极连接件43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第一电极5和夹持座7之间,第二电极连接件44通过夹持的方法固定在第二电极7和夹持座7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电极连接件43夹持在夹持座7和第一电极5之间从而实现第一电极连接件43与第一电极5的电连接为例,第二电极连接件44夹持在夹持座7和固定件2之间从而实现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与第二电极6的电连接为例,具体说明其连接方式。
导油绳41是由具有吸收和储存液体功能的材料如棉或纤维等制成,用于吸附及贮存一定量的烟油,供发热丝42雾化。导油绳41延伸至夹持座7远离发热丝42的一侧,夹持座7用于夹持导油绳4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油绳41大致呈U型,包括直线段411、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发热丝42缠绕在直线段411上,缠绕有发热丝42的直线段411穿过支撑件3上的安装孔并横向设置在支撑件3上,且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段413沿支撑件3的外侧壁向靠近第二电极6的一侧延伸,并卡固在固定件2的内壁和夹持座7的外壁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段412的直径大于第一通槽731的径向宽度,第二弯折段413的直径也大于第二通槽732的径向宽度,当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延伸至凸台73时,第一弯折段412在第一通槽731内挤压后固定在第一通槽731内,第一弯折段412继续向下延伸直至靠近第二电极6处并与固定件2的内壁抵持固定;第二弯折段413延伸至第二通槽732内时挤压固定在第二通槽732内,第二弯折段413继续向下延伸直至靠近第二电极6处并与固定件2的内壁抵接固定。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的槽壁分别与容纳腔11的腔壁共同抵持在导油绳41上,以实现所述夹持座7对所述导油绳41的夹持。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通槽731及第二通槽732,不仅可以使输送给所述导油绳41的烟油较为顺畅,以防止发热丝42干烧,而且此种结构使夹持座7的凸台73的外周面与容纳腔11紧密贴合,更好地防止烟油渗漏至容纳腔11位于发热丝42所在的区域内,避免吸烟者吸食到烟油。可以理解的是,夹持座7的形状也可以为任意形状,可以单独在夹持座7上设置夹缝或夹孔用以夹持导油绳41,或者无须设置第一通槽731及第二通槽732,直接通过夹持座7的外壁与容纳腔11的腔壁共同抵持在导油绳41上以实现夹持导油绳41等,在此不作限定。
由图3可知,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分别挤压固定在相应的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的槽壁与容纳腔11的腔壁内,并向下延伸直至接近第二电极6处。由于固定件2上的出油口21开设在靠近第二电极6的侧壁上,烟油从储油腔9内经该出油口21流至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后,烟油进一步沿着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的轴向方向向靠近直线段411的方向向上流动,当烟油流至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卡固在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内的部分时,由于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均受到挤压,其横截面积变小,则烟油流向直线段411的速度变慢、流量变小,最终使缠绕有发热丝42的直线段411上的烟油较小,即通过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对导油绳41的挤压夹持固定,防止了烟油过度地输送至发热丝42处。使发热丝42处的烟油量适当并能及时地对烟油进行雾化,避免了发热丝42处烟油过量不能及时雾化,导致发热丝42处的烟油滴至容纳腔11内,而产生漏油现象,避免了吸烟者吸食到烟油,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在电子烟竖直放置时直线段411上的烟油可经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回流至夹持座7的远离所述发热丝42的一侧,因而可进一步避免烟油流至容纳腔11内。
本实施例中,直线段411、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一体成型,整体效果好,便于加工制造。且采用一体成型的导油绳41,使导油绳41形成贯通的油路通道,避免了发热丝42烧焦现象的发生。
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4均向靠近第一电极5的同侧延伸,并分别与电池杆电连接,以实现向发热丝42供电。第一电极连接件43夹持在夹持座7和第一电极5之间从而实现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第一电极5的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与固定件2电连接,而由于固定件2与第二电极6又是电连接的,从而通过固定件2实现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与第二电极6的电连接。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发热丝42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件43沿支撑件3的外侧壁轴向延伸穿过第一通槽731后,第一电极连接件43向插装孔721的内壁弯折,最终夹持在插装孔721的内壁与第一电极5的外壁之间,实现了第一电极连接件43与第一电极5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的采用焊接的电连接方式相比,第一电极连接件43不易脱落,连接更加紧凑,且内部结构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凸台73开设有与第一通槽731相连通的开口槽733,第一电极连接件43依次穿过第一通槽731和开口槽733后沿插接孔721的轴向方向向上延伸,从而使第一电极连接件43夹持在插接孔721的内壁和第一电极5的外壁之间。设置供第一电极连接件43发生弯折的开口槽731,使第一电极连接件43的弯折部置于凸台73内,使弯折部免受其它部件的抵压或撞击,避免了弯折部损坏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第一电极连接件43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电信号的顺利传输。
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与发热丝42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与第一电极连接件43不接触,且第二电极连接件44夹持在容纳腔11的腔壁与夹持座7之间从而实现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与第二电极6的电连接。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连接件44远离发热丝42的一端大致弯折呈U型,该第二电极连接件44先向靠近固定件2的一端呈直线弯折,然后再沿固定件2的轴向方向向靠近吸嘴10的一侧弯折形成末端为U型的第二电极连接件44。由于第二弯折段413置于第二通槽732内,并受固定件2的侧壁固定挤压,第二电极连接件44的U型末端夹持在第二通槽732与固定件2之间,使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与固定件2电连接。通过夹持的方式使第二电极连接件44固定,与现有技术的通过焊接的方式相比,工艺简单、组装方便,且连接方式更加牢固。可以理解,第二电极连接件44的末端的形状并不限于U型,还可将第二电极连接件44的末端弯折呈V型、W型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均可,以将其夹持在第二通槽732和固定件2之间实现第二电极连接件44的固定及与固定件2的电连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凸台73靠近本体72的端面上设有盲孔734,且盲孔734设置在靠近第二通槽732的一侧,则第二电极连接件44远离发热丝的一端在穿过盲孔734并弯折后再向远离凸台73的一侧延伸,最后夹持在夹持座7与固定件2之间,实现了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与固定件2的电连接。本实施例设置供第二电极连接件44穿设的盲孔734,可避免夹持座7的远离发热丝42一侧的烟油流至所述发热丝42的区域,进而实现避免漏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将发热组件4、支撑件3、第一电极5和夹持座7均设置在固定件2内,并通过固定件2的夹持固定导油绳41,使导油绳41挤压固定在固定件2内,防止烟油过度地输送至发热丝42处,避免了漏油现象;进一步地在支撑件3和第一电极5之间安装固定有夹持座7,并在夹持座7上设有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通过将第一电极连接件43穿过第一通槽731后弯折并夹持固定在第一电极5的外壁和夹持座7的内壁之间,实现第一电极连接件43与第一电极5的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件44远离发热丝42的一端向外弯折呈U型,该U型的第二电极连接件44夹持在第二通槽732和固定件2之间,使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与固定件2电连接,由于固定件2又与第二电极6抵持固定,从而实现了第二电极连接件44与第二电极6的电连接。即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4均是采用夹持的方式实现与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采用焊接的方式相比,采用夹持的固定方式工艺简单、组装方便,连接方式更为可靠,提高工作效率,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进一步地,固定件2由于套设在储油件1内,固定件2的外壁与储油件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存储烟油的储油腔9,且固定件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油口21,则储油腔9内的烟油通过出油口21后进入固定件2内部,然后流至与固定件2挤压固定的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上,由于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均受到挤压,其横截面积变小,则烟油流向直线段411的速度变慢及流量变小,最终使发热丝42缠绕的直线段411上的烟油较小,即通过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对导油绳41的挤压夹持固定,防止了烟油过度地输送至发热丝42处。使发热丝42处的烟油量适当并能及时地对烟油进行雾化,避免了发热丝42处烟油过量不能及时雾化,导致发热丝42处的烟油滴至雾化器内。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图,该雾化器包括外套管a及分别设置在外套管a两端的吸嘴盖b和电极组件,外套管a内形成有容纳腔11。电极组件包括相互电性绝缘的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第一电极5延伸至容纳腔11内,第一电极5的外壁与外套管a的内壁围成有储油腔9,储油腔9远离电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2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5延伸至容纳腔11内的一端端部和与该端部对应的外套管a的内壁围成该出油口21。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夹持座7的位置而定义出油口21,出油口21的结构及位置不作限定。
容纳腔11内还收容有支撑件3及固定在支撑件3上的发热组件4,发热组件4包括与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6电连接的发热丝42及用于将烟油输送给发热丝42的导油绳41,导油绳4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储油腔9内。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烟油更好地存储、防止漏油及防止烟油过度输送,储油腔9内还可以设置有吸附烟油的储油棉等,在此不作限定。
容纳腔11内位于所述发热丝42与出油口21之间设置有套设在第一电极5一端上的夹持座7,夹持座7的侧面设置有供导油绳41的两端分别穿过的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且夹持座7的周面与外套管a的内壁相抵持以密封烟油。支撑件3的一端套设在夹持座7上,导油绳41延伸至夹持座7的远离发热丝42的一侧,且夹持座7分别通过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的槽壁夹持在所述导油绳41上。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储油腔9一侧的出油口21位于靠近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的一侧,且储油腔9内的烟油经该出油口21从导油绳41流向发热丝42处供发热丝42雾化。
本实用新型由于容纳腔11内位于发热丝42与出油口21之间设置有夹持座7,并通过夹持座7夹持导油绳41,因而使导油绳41上的烟油主要聚集在夹持座7的远离发热丝42一侧的区域内,从而使发热丝42处的烟油量适当并使发热丝42能及时地对烟油进行雾化,避免了发热丝42处烟油过量不能及时雾化,导致发热丝42处的烟油滴至容纳腔11内,而产生漏油现象,避免了吸烟者吸食到烟油,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30和电池杆20,两者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个整体。雾化器30和电池杆20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涨紧连接、一体成型、磁力连接等各种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电子烟的雾化器3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由于该雾化器具有上述所述的雾化器的结构特征,因此,该雾化器组成的电子烟也同时具有上述雾化器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30为上述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池杆2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和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电极连接件和第二电极连接件均是采用夹持的方式分别实现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采用焊接的方式相比,采用夹持的固定方式工艺简单、组装方便,连接方式更为可靠,提高工作效率,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2)储油腔的出油口设置在远离所述发热丝的一端,容纳腔内位于发热丝与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夹持座,并通过夹持座夹持导油绳,因而使导油绳上的烟油主要聚集在夹持座的远离发热丝一侧的区域内,从而使发热丝处的烟油量适当并使发热丝能及时地对烟油进行雾化,避免了发热丝处烟油过量不能及时雾化,导致发热丝处的烟油滴至容纳腔内,而产生漏油现象,避免了吸烟者吸食到烟油,提高了用户体验;(3)由于导油绳一体成型,并形成有贯通的油路通道,便于烟油的流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用于与电池杆组合形成电子烟,所述雾化器包括储油腔(9)、容纳腔(11)、收容在所述容纳腔(11)内的发热组件(4)、以及用于与所述电池杆电连接的电极组件,所述发热组件(4)包括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的发热丝(42)及用于将烟油输送给所述发热丝(42)的导油绳(4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9)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21),所述容纳腔(11)内位于所述发热丝(42)与出油口(21)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导油绳(41)的夹持座(7),所述导油绳(41)延伸至所述夹持座(7)的远离所述发热丝(4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7)的侧面设置有供所述导油绳(41)的两端分别穿过的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所述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的槽壁分别与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共同抵持在所述导油绳(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4)还包括与所述发热丝(42)的端部分别连接并电连接至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4),所述夹持座(7)固定在所述电极组件上,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43)和/或第二电极连接件(44)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夹持座(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相互电性绝缘的第一电极(5)及第二电极(6),所述第一电极(5)延伸至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夹持座(7)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5)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43)远离所述发热丝(42)的一端夹持在所述夹持座(7)与所述第一电极(5)之间从而实现第一电极连接件(43)与所述第一电极(5)的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7)包括筒状的本体(72)及在所述本体(72)的一端扩径形成的凸台(73),所述本体(72)靠近所述第一电极(5)的一端开设有插接孔(721),所述第一电极(5)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插接孔(721)内,所述凸台(73)与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抵接并与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共同夹持所述导油绳(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与所述第二电极(6)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44)夹持在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与所述夹持座(7)之间从而实现与所述第二电极(6)的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夹持座(7)外并与所述第二电极(6)电连接的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为中空的圆筒状,所述固定件(2)的内壁围成所述容纳腔(11),所述固定件(2)的内壁为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所述第一电极(5)和夹持座(7)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在所述固定件(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绳(41)呈U型,所述导油绳(41)包括用于供所述发热丝(42)缠绕的直线段(411)及沿所述直线段(411)的端部向同侧延伸的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所述第一弯折段(412)和第二弯折段(413)分别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一通槽(731)和第二通槽(732)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件(2)外的储油件(1),所述储油件(1)的内壁与所述固定件(2)的外壁共同围成所述储油腔(9),所述第二电极(6)卡置在所述储油件(1)远离所述发热丝(42)的一端并用于密封所述储油腔(9),所述固定件(2)插设在所述第二电极(6)内并与所述第二电极(6)电连接;所述出油口(21)设置在所述固定件(2)靠近所述第二电极(6)的侧壁,所述储油腔(9)内的烟油通过所述出油口(21)后流至位于所述固定件(2)内的所述导油绳(41)上。
10.一种电子烟,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和电池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1320870815.6U 2013-12-26 2013-12-26 雾化器和电子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33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0815.6U CN203633513U (zh) 2013-12-26 2013-12-26 雾化器和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0815.6U CN203633513U (zh) 2013-12-26 2013-12-26 雾化器和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3513U true CN203633513U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64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7081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33513U (zh) 2013-12-26 2013-12-26 雾化器和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33513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54231A1 (zh) * 2014-04-08 2015-10-15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WO2016023213A1 (zh) * 2014-08-14 2016-02-18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WO2016033741A1 (zh) * 2014-09-02 2016-03-10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CN108783608A (zh) * 2018-08-28 2018-11-13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330029A (zh) * 2018-11-02 2019-02-15 惠州市新泓威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
CN109876253A (zh) * 2019-01-10 2019-06-14 深圳市特眸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装置及吸食装置
WO2021036827A1 (zh) * 2019-08-30 2021-03-04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雾化器
CN112790438A (zh) * 2019-10-24 2021-05-14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
CN114094272A (zh) * 2021-12-17 2022-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仓和电器设备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5691B (zh) * 2014-04-08 2019-05-17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106455691A (zh) * 2014-04-08 2017-02-22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WO2015154231A1 (zh) * 2014-04-08 2015-10-15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US9968134B2 (en) 2014-04-08 2018-05-15 Huizhou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Branch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6488713B (zh) * 2014-08-14 2019-04-12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WO2016023213A1 (zh) * 2014-08-14 2016-02-18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106488713A (zh) * 2014-08-14 2017-03-08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US9999252B2 (en) 2014-08-14 2018-06-19 Huizhou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Atomizat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6793830A (zh) * 2014-09-02 2017-05-31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WO2016033741A1 (zh) * 2014-09-02 2016-03-10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CN106793830B (zh) * 2014-09-02 2019-06-28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CN108783608A (zh) * 2018-08-28 2018-11-13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330029A (zh) * 2018-11-02 2019-02-15 惠州市新泓威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
CN109330029B (zh) * 2018-11-02 2024-03-26 惠州市新泓威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
CN109876253A (zh) * 2019-01-10 2019-06-14 深圳市特眸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装置及吸食装置
CN109876253B (zh) * 2019-01-10 2023-10-27 深圳市特眸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装置及吸食装置
WO2021036827A1 (zh) * 2019-08-30 2021-03-04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雾化器
CN112790438A (zh) * 2019-10-24 2021-05-14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
CN112790438B (zh) * 2019-10-24 2024-04-09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
CN114094272A (zh) * 2021-12-17 2022-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仓和电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3513U (zh) 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05667357U (zh) 一种电子烟
US9964300B2 (en) Atomize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atomizer
CN105686086B (zh) 电子烟及其组装方法
CN107072304B (zh) 雾化组件和具有该雾化组件的电子烟
CN202618275U (zh) 电子烟及其吸嘴
CN203633505U (zh) 电子烟用雾化器及电子烟
US10306928B2 (en) Replaceable universal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ith atomizing head
CN205143488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4023571A (zh) 电子烟及其吸杆
CN106998802B (zh) 电子烟及其组装方法
CN204169066U (zh) 一种电子烟
CN204217907U (zh) 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CN103584286A (zh) 电子烟用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16165057A1 (zh)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US20150101626A1 (en) Atomizing device, batter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CN203662025U (zh) 电子烟
CN203575653U (zh) 电子烟用雾化器和电子烟
CN106983177B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04292196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203692545U (zh) 电子烟雾化器以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
WO2016106495A1 (zh)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CN203575654U (zh) 电子烟用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4824848A (zh) 电子烟
CN204232291U (zh) 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U QIUMING

Effective date: 201409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6000 HUI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15

Address after: 516000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City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and three West Road No. 16, building three or four, A five, B five

Patentee after: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E3, building 1202, colorful world garden, Xingye Road, Baoan,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before: Liu Qium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